宋朝是中国唯一两次死于外国的朝代。一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耻死于徐金国女真之手,另一次是南宋末年雅山海战失败后元朝死于蒙古人之手。原因是北方的屏障十六州在宋朝失守,北方的武者很容易南下,宋朝的步兵很难阻止。所以宋朝基本没有一次性统治,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也一样强大。除了西夏,我们可以发现同样不弱于宋朝的金辽,不叫朝鲜,叫中国。为什么?要知道北宋的巅峰之地只有280万平方公里,南宋只有200万平方公里,晋国361万平方公里,辽国489万平方公里。相比之下,宋朝简直太弱了。
宋朝面积很小。为什么宋朝可以叫“朝”,金辽只能叫“国”?
首先要搞清楚“朝鲜”和“中国”的区别。一般只有正统的大一统王朝才能称为“朝”,不符合这个条件的一般称为“国”,就像秦国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只能称为“国”,统一天下之后才能称为“朝”。比如东汉灭亡后继承东汉正统的曹魏,不叫“魏国”,叫“魏国”,因为当时魏国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有蜀汉和吴栋两个国家。中国虽然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但能实现统一的朝代不外乎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其中北宋因为没有收复十六州,没有完全统一汉族聚居地,所以争议较大。然而,在当时五代十国的乱世中,赵匡胤要基本统一汉人的聚居地并不容易。而且北宋的正统是继承了后周,五代的正统是继承了前朝,也就是说侯亮继承了唐朝,后唐继承了侯亮,后晋继承了后唐,后汉继承了后晋,后周继承了后汉,最后正统传到了北宋。所以北宋称“朝”是可以理解的。当时辽国和徐金国只是外围政权,不是中国正统。
但到了南宋,就不一样了。按道理,徐金国灭亡于北宋,统一中原,应该继承北宋正统。但是北宋皇室也声称继承北宋正统,所以谁是“王朝”并没有定论。出于文化原因,我们仍然把南宋视为“王朝”。虽然灭亡于北宋,但统治阶级不是汉族,文化制度与汉族不同。自唐朝衰弱,经过五代十国几十年的混战,终于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汉朝,北宋,人们对宋朝的认同感更强了。此外,继宋朝之后的唐朝制度,也是汉人所熟悉的,是汉人政权的传承。即使南宋失去中原,其统治阶级也继承了北宋。可以说两宋是一个朝代,所以北宋是“朝”,南宋自然是“朝”。在多种政治权力并存的情况下,谁继承汉文化,谁继承中华文明,谁就是“王朝”。
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汉朝、隋唐,以及后来的宋、元、明、清,都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但是你还没有开发出来。宋朝比较独特。除了它,其他朝代都是统一的朝代。宋朝时,辽、金、西夏、大理等多民族政权并存。按道理应该叫宋国,而不是宋朝。
宋朝时期,宋、辽、金三个政权并存。为什么历史上我们习惯叫宋朝而不是宋国
再看三国时期,魏、蜀、吴,但都不叫魏、蜀、吴。而是被很多国家瓜分的宋朝。只能算是一个时期。历史为什么要写宋朝的称号?
第一,源头问题。魏、蜀、吴都起源于汉,金、辽在此之后都并入了中华民族。因为宋朝只有一个汉政权,三国时期魏蜀吴是一个汉政权。在以汉族为主体的意识形态中,除了汉族政权,它被称为异族,无论它多么强大,都没有名分。就像南北朝,也叫东晋或者五芒花时期。五代十国是因为没有优秀的国家而给出的总称。宋朝时期,宋、辽、金三个政权并存。为什么历史上我们习惯叫宋朝而不是宋国
第二,民族问题。汉族是正统,晋辽都是少数民族。当今社会以汉族为主。当然宋成为正统,辽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宋、辽、金、西夏等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分裂,而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民族。辽是契丹,金是女真,西夏是党项。这就好比中国、日本、韩国这些相对“外国”的国家。
只是在这之后,辽、金才融合到“中国”的概念中,然后是五十六个民族家庭的成员,之前还是“外族”。
第三,文化问题,宋代表了更先进的农耕文明,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但是辽金时期的西夏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文化和捕鱼文化。另外史书非常重视正统,我们现在流传的史书都是以宋为蓝本,辽金世系早已失传,所以断代时统称宋。宋朝时期,宋、辽、金三个政权并存。为什么历史上我们习惯叫宋朝而不是宋国
第四,实力问题。除了军事实力相差无几外,宋在经济、科技、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但也有例外,比如南北朝。南朝的东晋、宋、齐、梁、陈一之虽为汉正统,但正统称南朝,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称北朝。
王士光,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的四哥。20世纪30年代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读书,后转到清华大学电机系,学无线电专业。标准的“理工男”,用现在的说法,有点学霸的意思。他为人严谨,不苟言笑,为此还闹过笑话。
1948年,党中央迁到西柏坡,王光美和刘少奇相识并结为夫妻。这时,王光美得知四哥王士光也在西柏坡附近,立即赶去探望。自从1938年王士光离家加入地下党,兄妹二人已经10年没有见面了。
兄妹重逢,互述离别之情,双方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王光美喜滋滋地告诉哥哥,自己刚刚结婚。王士光关切地问道: “是吗?太好了!我的这位妹夫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是刘少奇。”
王光美笑着轻轻地答道。一向做事稳重、心态平和的王士光却认为这是妹妹在捉弄自己,他有点生气: “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别胡思乱想了!”“真的!就是刘少奇。”“你懂什么!那是党的领袖!以后不许瞎说。”
王光美哭笑不得,她知道哥哥是做技术工作的,有时候单纯的就像个孩子。
后来,王光美跟儿子刘源提起此事时,仍觉得很有趣: “多半你舅舅认为那完全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根本不信,不听”。
王士光,原名王光杰,1915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宦之家。父亲王治昌,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做过北洋政府农商部的总长;母亲董洁如,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毕业于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夫妻二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
王士光从小就聪明好学,特别喜欢研究无线电。很多小孩把父母给的零花钱,都用来购买糖果和零食,王士光却把零钱积攒起来,用来购买无线电器材和零件。有一次,他还以看**的借口拿去王光美的零花钱,私下里都去买了无线电器材。据说,王光美还帮他缠过无线电线圈。他还自己设计图纸,把家里的收音机改装成电台。后来,王士光干脆从“北大”物理系,转考到清华大学电机系。对于王士光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父母从不干预,反而持支持和鼓励态度,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王家的几个孩子均是如此:长女,王光美,辅仁大学毕业,是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专业女硕士;次子,王光琦,清华大学毕业,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硕士,民国政府经济顾问;
三子,王光超,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著名皮肤科专家;六子,王光英,辅仁大学毕业,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其他的几个子女,在各行各业也均有建树,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王士光在校期间和俞启威(又名黄敬,建国初期任天津市市长,俞正声之父)成了好朋友,俞启威也是出身豪门,堂叔俞大维是是国民党兵工署署长(后任交通部长、国防部长,蒋经国的亲家)。
俞启威是早期天津天津地下党重要骨干,在俞启威的引领下,王士光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士光痛恨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久,在俞启威的介绍下,毅然加入了中国***。
一天,天津地下党负责人姚依林找到王士光,通知他,组织上有重要任务要交给他。在交代任务前,姚依林先问了他三个问题: 婚否、有无对象、有无目标。 王士光笑着回道: “我是‘三无’分子,什么时候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我才结婚!”
姚依林听后很高兴,他进一步交代工作:组织上要在敌占区设立一步秘密电台,考虑到王士光在无线电方面的特长,决定由他负责此事。但是,现在日为特务活动猖獗,他一个人工作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组织上给他配了个女助手,对外假称是他的妻子,二人以夫妻的名义掩护真实的身份。王士光愉快地答应了: “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姚依林领来了一位梳着两根小辫子的年轻的姑娘。王士光一见,吓了一跳,脱口而出: “这么小!你几岁了?” 小姑娘倒是落落大方地伸出了右手: “我叫王新,今年17岁了!”
姚依林向王士光介绍了王新的一些情况:王新,原名王兰芬,父亲是东北军陆军中将王瑞华,曾经担任东北讲武堂教育长。王新是河北女师附中的学生,别看她年纪小,党龄比王士光还早。原计划王新即将奔赴延安,去“抗大”学习,此时,接到潜伏任务,她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王新笑着对王士光说: “我今天特意穿了件有点‘土气’的蓝布旗袍,想把自己打扮得‘老气’一点,没想到还是被你发现了。”
姚依林提醒他们,敌人非常狡猾,稍有疏忽就可能被发现。今后,你们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居家生活,各个细节都要注意。
王士光和王新按着组织的要求,分头做了准备:王士光留起了背头,还打了发蜡,身穿一套姚依林为他准备的裁剪得体的西装;王新一狠心,剪掉了两根又粗又长的辫子,烫了一头时髦的“波浪”发。
组织上在英租界给他们租了一套公寓,这里离英国兵营很近,英国人频繁的电台信号可以为他们的电台作掩护。姚依林从根据地找来一位姓潘的烈士家属扮作王士光的母亲,潘大娘还带来了一个男孩,装扮成王士光的弟弟。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口之家组成了。丈夫名叫吴厚和,在天祥市场一家电料行做技师;妻子叫黄慧,和婆母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小叔子。
为了不引起房东的怀疑,“小两口”借口丈夫得了肺结核,目前只能分床而居,在婚房里摆了两张单人床,中间隔着一张八仙桌和四把椅子,王新称它们是“黄河”,以此作为两人的分界线。王士光把电台巧妙地伪装成收音机,刚开始,使用的是美国产的发报机,但是它的发射机和电源噪音太大。后来,王士光把家里自己组装的电台拿来,才解决了问题。
每当深夜来临,王士光家里就像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剧情一样,用厚厚的窗帘把窗户遮挡得严严实实,再把电台用毛毯包裹起来,然后向党中央、根据地发报。王新在一边负责抄稿、记录。
他的第一个收发报对象,是邓宋支队司令部的电台。这支部队由八路军宋时轮支队和邓华支队合并,组成了八路军第四纵队。对方很快就发来 “QSA一5”,表示信号很好,王光杰也用“RO K ”回复,以说明接收完毕。
地下潜伏工作是很危险的,王士光和王新设计了一套安全信号:每当王士光下班回家时,只要看见“妻子”在阳台上跳绳,就会明白家里是安全的。有时候,他回到家,也会陪“妻子”玩一会
跳绳,这个时候,是王新最开心的时光。
一次,王士光突然发起了高烧。王新就像真正的妻子那样,烧水煎药,精心照顾,还出色地代替他完成收发报工作,这让王士光非常感动: “没想到你年纪这么小,还是娇**出身,真是太能干了!” 王新听后,脸上泛起了红晕。这件事悄然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
两个人的感情得到升华,还是在一次遇险中。
一天晚上,王新发现有几个鬼鬼祟祟的家伙,不时地对着她家的窗户指指点点。长期的潜伏经验告诉她,可能有“情况”。她和王士光立即带着电台,从后门离开。二人来到一家旅馆,商量下一步对策。此时,王士光考虑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电台和王新的安全;而王新考虑的是王士光是电台负责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证王士光的安全。
当两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彼此是那么的在意对方,此时,两个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快人快语的王新问王士光: “老姚他们都问过你了,你的‘三无’怎么样了?你为什么吞吞吐吐地不回答,为什么还脸红?你要老实交代?” 王光杰大胆地说: “因为有了你。”
“那你还等什么?还是怕羞不肯说。” 王新步步紧逼。 “我现在向你请求,我们结婚吧! ” 王士光红着脸说。
1938 年12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这对假夫妻结为真正的革命伴侣,从这时起,他们携手共同度过了65个春夏秋冬。
一年后,日伪势力渗入英租界,形势日益严峻,上级党组织决定停止电台工作。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王士光和王新潜伏的这部电台,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姚依林的女儿回忆: 在当时著名的“冀东暴动”中,这部电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王士光王新夫妇被调往平西抗日根据地接受新的任务。并正式更 名为王士光和王新,被同事们称作“大王”和“小王”。大王担任晋察热辽军区司令部无线电中队机务主任,小王在各地开展妇女工作。
1940年春天,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他们各自随着部队转移就此失去了联系。王士光与妻子失去联系后,一度情绪失落。他把对爱人的思念化做工作的动力,不久,王士光调到八路军前总通信科材料股任股长。
王士光是电讯方面的“奇才”,早在学生时代,他就能自己组装电台。为了研制出更多更好的无线电台,王士光带领全股30多名同志,研制出了电子交连式线路组装电台发信机。在装机过程中,他们不断改进工艺,提高技术质量,1945年上半年小批量生产后定型,成为当年八路军自制的高性能无线电台。它的体积只有枕头包大小,重量只有7公斤,功率达到15瓦,比当时的日式、美式电台还实用。解放战争中,从上党战役到平汉战役,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到决战淮海,从解放南京到进军大西南,这种电子交连式电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交连式电台小批量生产成功后,王士光组织大家扩大生产,相继生产近百部,为解放战争初期的防御作战提供了良好的通信装备,受到刘伯承司令员的高度赞扬。
1947年,华北局机关报以《人民的电机工程师——模范电讯技术员王士光》为题,作了特别报道。 文中称王士光为“电讯大王”。从此,“电讯大王”的名声越来越大,远在延安的毛主席都知道了。
毛泽东曾经为通信兵的题词: “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这不仅仅是对通信兵的肯定,更是对像王士光这样的电讯英雄的赞誉。
为此,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司令部和军区政治部联名授予王士光 “特等功臣”奖旗和 “人民功臣”银质奖章。
一转眼,王士光和王新分别已经8年了,这期间,王士光曾经托人到东北局去打听,得知有5个名叫王新的***员。不久,甚至传来了王新牺牲的消息。
战争年代,这种事也是司空见惯的。当时,王士光三十几岁,个子高大、长相英俊,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又有“电讯大王”的美名,追求他的大有人在。一位模样漂亮的女老师向他表白,得到的回复却是 “目前暂不考虑” 。
也许是上天眷顾他和王新的这份感情,终于有一天,他和王新见面了。
原来,王士光的模范事迹登上了解放区的报纸,王新得知了丈夫的消息后,从东北的牡丹江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太行山。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竟然出奇的平静,只是相互端详着对方,足足有好几分钟。过了一会,王士光说: “我可以抽烟吗?” 从来不抽烟的王新回答道: “我也想抽一支烟!”
建国后,王士光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主要负责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中国国防重点工程提供了测控设备,为舰艇、坦克、火炮等常规武器提供了配套电子设备,军事通信、电子对抗等装备的科研开发,取得了从基础元器件到新的成套设备的大量成果,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士光受到迫害,蒙受不白之冤,被打入监狱。
王士光的外甥,刘源上将曾经说过: “舅舅是因为与我父母的
亲戚关系,让他倒了大霉:批判斗争、审查检讨,没完没了。”
在刘源印象里,舅舅王士光从未借助父亲刘少奇的关系谋利。甚至,到中南海探望自己的母亲董洁如时,他也从来不找刘少奇夫妇。王光美甚至觉得哥哥总是躲着自己。
不过,在监狱里,王士光也没闲着。从1973年3月开始,他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和计算工具的情况下,开始在监狱里撰写书稿,内容包括雷达、电子对抗和集成电路等等。1975年4月7日出狱,这些书稿共计70万字,订了39本。
上个世纪80年代,江泽民任电子部部长,在他的提议下,年过七旬的王士光,作为特例,仍被留任为电子部总工程师。
王士光不负众望,组织开发研制了一批新型雷达、导航、通信和计算机等装备,组织了自动化防空系统、通信卫星电子系统、“三七工程”等大型系统工程的实施。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中,他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受到国务院的嘉奖。
离休后不久,王新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像孩子一样寸步不让王士光离开。有时候,她的病情发作起来,经常摔东西、骂人,可是王士光总是默默地包容一切。
由于王新酷爱鲜花,王士光更是在庭院里种上10多棵月季。起初,女儿王更买来的品种只有淡粉色和艳红色,王士光专门要求加上**和白色等多种色彩。
隔上几天,他就会挑选最艳丽的花朵剪下来,送到王新面前。这时,王新就会像孩子般兴奋地拍起手来。此时的王士光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手不知道被花刺扎过多少次,但他依然欣慰地笑着。
即便在病重最后一次住院期间,为了替王新填写单位发的一张履历表,身体已经相当虚弱的王士光依然艰难地坐在沙发上,用颤抖无力的手,坚持写了1个多小时。
2003年,王士光走完了他那光辉和传奇的一生,享年88岁。
失去了亲密爱人的王新,时常坐在轮椅上发呆,她已基本上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
不过,当有人趴在耳边,大声说出 “永不消逝的电波” 几个字时,一直面无表情的王新,脸上会透出一丝微笑来。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谨以此文,向那些为祖国解放事业默默奉献的英雄们致敬!
提起两宫皇太后大婚配乐叫什么名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新版三国刘备结婚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有谁知道老版中刘备结婚是那首插曲是什么歌谁唱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 中刘备结婚的插曲叫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新版三国刘备结婚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宫皇太后大婚配乐叫什么名字
1、两宫皇太后大婚配乐叫什么名字:新版三国刘备结婚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古筝婚礼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2、有谁知道老版中刘备结婚是那首插曲是什么歌谁唱的
》里刘备孙夫人结婚大典那段插曲就叫《刘备招亲》又叫《甘露》。
歌词取自《子夜四时歌》。
《子夜四时歌》共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央视于春夏秋冬四歌中各取一首进行配乐并用吴侬软语演唱的。
歌词如下:
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夏歌: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秋歌: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冬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3、两宫皇太后大婚配乐叫什么名字: 中刘备结婚的插曲叫什么?
这里可以,所有歌曲,挺全的
<img alt="4、电视连续剧<>中,都有哪些好听的曲子 刘备结婚时,的曲子叫什么名字” style=”max-width: ;” src=”http://image13m1905cn/uploadfile/2013/0129/20130129102240179jpg”>
4、电视连续剧< >中,都有哪些好听的曲子 刘备结婚时,的曲子叫什么名字歌词: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昭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扬头看桐树,桐花感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渊冰厚三尺,素雪复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http://com/wstsearchtn=&ct=&rn=&word=%C8%FD%B9%FA%D1%DD%D2%E5&lm=-1
5、94版中,有一段刘备成亲时候的音乐,唤作子夜四时歌的。求赐告作者!
一、九四年央视王扶林版《》之《子夜四时歌》
你说的是电视剧里孙尚香、刘备大婚的插曲,是对源自《乐府诗集》里的《子夜歌》进行了修改: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
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渊冰厚千尺,素雪复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四时歌,是经当代人改编了,不是原文的。
二、晋宋齐子夜之《子夜歌》
子夜吴歌本是六朝乐府吴声歌曲。
《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子夜歌》原文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
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
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求匹理自难。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丝子已复生。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檗郁成林,当奈苦心多。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朝思出前门,暮思还后渚。语笑向谁道,腹忆汝。
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
驻箸不能食,蹇蹇步闱里。投琼著局上,终日走博子。
郎为傍人取,负侬非一事。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
中刘备结婚的插曲叫什么?年少当及时,嗟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绿揽迮题锦,双裙今复开。已许腰中带,谁共解罗衣。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
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
感欢初殷勤,叹子后辽落。打金侧玳瑁,外艳里怀薄。
别后涕流连,相思情悲满。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
道近不得数,遂致盛寒违。不见东流水。何时复西归。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亿。
揽裙未结带,约眉出前窗。罗裳易飘飏,小开骂春风。
举酒待相劝,酒还杯亦空。愿因微觞会,心感色亦同。
夜觉百思缠,忧叹涕流襟。徒怀倾筐情,郎谁明侬心。
侬年不及时,其於作乖离。素不如浮萍,转动春风移。
夜长不得眠,转侧听更鼓。无故欢相逢,使侬肝肠苦。
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三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
念爱情慊慊,倾倒无所惜。重帘持自鄣,谁知许厚薄。
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
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蒙。郎怀幽闺性,侬亦恃春容。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人各既畴匹,我志独乖违。风吹冬帘起,许时寒薄飞。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
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铜作芙蓉,莲子何能实。
初时非不密,其后日不如。回头批栉脱,转觉薄志疏。
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口朱发艳歌,弄娇弦。
朝日照绮钱,光风动纨素。巧笑蒨两犀,扬双蛾。
《子夜歌》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曲调相传是晋代一个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作。现存晋、宋、齐三代歌词四十二首,收入《乐府诗集》中。其内容均写男女恋情,是女子吟唱其爱情生活的悲欢,形式为四句五言句。诗中多用双关隐语,活泼自然。由《子夜歌》后又衍生出《大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等曲。
三、南朝萧衍五言诗《子夜歌二首》
《子夜歌二首》原文
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朱口发艳歌,弄娇弦。
朝日照绮窗,光风动纨罗。巧笑蒨两犀,扬双蛾。
四、李白《子夜吴歌》
到了唐代,李白有《子夜吴歌》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为作者所承,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创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李白《子夜吴歌》原文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五、回到《子夜四时歌》
可能是因为是刘备到东吴娶媳妇,合了《子夜吴歌》的题目,也合了爱情、思念的主题,所以选用这个词做基础,其实进入电视里后,歌词作了大量的修改。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
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渊冰厚千尺,素雪复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作曲暂无从考。全曲采用吴语所唱,大气喜庆中极具地域特色,丰富的表现出了成亲时的美好期愿以及江南音乐的特色。答者:中国李乐凯|九级|-9-:28
以上就是与新版三国刘备结婚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新版三国刘备结婚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的分享。看完两宫皇太后大婚配乐叫什么名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简介
司马定国,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之弟,年三岁薨。咸宁初年追封为辽东王,谥曰悼惠,以齐王司马攸的长子司马蕤为嗣。司马蕤死后,司马蕤之子司马遵嗣位。
相关史料《晋书·列传第八》 :辽东悼惠王定国,年三岁薨。咸宁初追加封谥,齐王攸以长子蕤为嗣。蕤薨,子遵嗣。
家庭成员 父母父亲:晋文帝司马昭
母亲:文明皇后王元姬
继子司马蕤,司马攸之子
兄弟
哥哥
晋武帝司马炎,司马定国同母兄
齐献王司马攸,司马定国同母兄
城阳哀王司马兆,司马定国同母兄
弟弟
广汉殇王司马广德,司马定国同母弟
乐安平王司马鉴
燕王司马机
司马永祚
乐平王司马延祚
姐妹京兆公主,司马定国同母姐妹
村头老树发新芽,细雨敲青瓦。很多人都出生在乡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早已失去了和乡村的联系,星夜爷爷奶奶讲故事的情景很难再现。
冯骥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写了系列村落调查档案,让我们了解到更多千年古村的故事。山西也有很多千年古村,以洪洞大槐树为中心四散开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杨家将后代居住的千年古村。
杨家将的故事
提起穆桂英、佘太君,我们就知道这是杨门女将,而这杨门就是北宋杨氏家族,我们将一门虎狼之将统称为杨家将。最初的杨家将始于杨业,曾经担任北汉节度使,后来宋朝建立后,他替宋抗辽,人送美称"杨无敌"。
杨业生育有七个孩子,这几个孩子都劳苦功高,特别是长子名扬中外,即民间美称"杨六郎"的杨延昭,叫六郎是"辽国克星"的意思。
杨家将出征英勇无畏,而且大公无私,朝廷的赏赐都给士兵分用,正是这种和士兵同甘苦、共享福的精神,让所有士兵愿意同杨家将一道冲锋陷阵,受到了所有百姓的爱戴,镇守边关的时候甚至受到辽国人的尊敬。
后辈将杨家将的功勋越传越神,三代为国请命的事迹无比神奇,人们建设祠堂进行纪念,而且很多戏曲和影视都讲述者杨家将的故事。
在北京北部的古北口镇设有一个杨令公庙,山门有一副这样的对联:杨氏全家做事忠实不二,专祠一座表扬英勇无双,横批是气壮山河,可见杨家将是威震三关、声闻四达的人物。
生子生女都该如杨家将后人,即使我们身体上不如杨家将骁勇,也应该在精神上所向披靡。其实骁勇很大程度上也是精神力量的推动,心中始终充满正能量就能力挽狂澜。
一身正气代代相传胜过财富传后,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嘛,但是书香和正气能传十代以上,你是不是也好奇,杨家将的后代都在哪里?
鹿蹄涧村,以及杨家将的后代
话说山西忻州市代县城东,有一个小村落名字非常好听,叫做鹿蹄涧村,一听这名字就感觉山清水秀。据说是杨业第13代孙狩猎时发现此村,将杨家将后代迁居于此。
该村地势比较平坦,人口一千人左右,十有八九都是杨业的后代,至今已经传到第50多代。村中建有杨家祠堂,就是为了纪念杨家将而修。1836年祠堂始建,是杨业第17代孙奉旨建设的。
祠堂是木制结构的四合院,里面设有戏台,建筑古色古香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祠堂正门以南,建有三间楼台,名为"颂德楼",是杨氏后裔祭祠祖先的地方。
沿石阶而上,抬头即可见到祠门上悬挂的金字匾额:分别是"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祠堂两厢有描述杨家将战绩的连环壁画,陈列着杨家将史迹展览和相关文物。
后院正殿内,杨业和佘太君的塑像赫然在座,杨业的儿子分列两旁,并设有一块刻着杨业后裔世代的铭文,殿前有鹿蹄石一块。
杨家将的后代承袭了祖辈的武功,第37代孙杨开华还会祖上的杨家枪法,年轻时曾经用武功帮助村里的好人打跑地头蛇。
他们在这座桃花源安居乐业,如今会枪法的杨氏后代越来越少,杨开华老人将枪法的图解整理出来,不知道有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绝技,让中国的传统武术代代相传。
村民不和潘姓人结婚
鹿蹄涧村村民有一个特殊的风俗,从来不和姓潘的人结亲,至今还有一些人认为潘杨两性不能结婚,到底是为什么呢?
说来话长,还是要上诉到杨家将第一代杨业身上,当时杨业奋不顾身地杀敌,最后忠烈于沙场,而害死杨业的正是潘美。潘美又是何许人也?他是赵匡胤称帝后没有被杯酒释兵权的人,他与王冼沆瀣一气,对于参军王冼的出征命令,杨业觉得不妥但是没有权利反驳。
潘美是杨业的顶头上司也没有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杨业被辽军俘虏绝食而死,民间就将杨业的殉国和潘美的无能联系起来。
潘美也具有一些军事才能,但是以后的戏曲都将潘美污名化,渐渐刻画成为汉奸形象,而且戏曲中的潘美被演化为"潘仁美",从自"自古潘杨不结婚"的说法流传开来。
事实上,中国婚俗中有一些姓氏不通婚的说法,比如有些地方认为同姓的人不能结婚,因为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的人通常具有血缘关系。
我家亲属就有因为同姓被棒打鸳鸯的例子,但是现代社会这种婚族逐渐被年轻人打破,很多年轻人不介意同姓,甚至还会出现两个同名的人喜结连理。
精忠报国者为何隐姓埋名
杨家将以身殉国后,杨家后代继续奋勇杀敌,但是皇上利用完杨家将之后,并没有重用他们,而杨氏后人也非常识趣,融入百姓的普通生活,后来又有很多后代躲避追杀,藏在蜀道之难的巴蜀地区生活,与世隔绝不谙政事。
忠士隐姓埋名,而小人戚戚得志。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忠义之人隐姓埋名的故事,有些人出于一种自愿选择,比如朝廷昏暗的年代,一些诗人隐居在一亩三分地吟诗作画。
有些人出于被迫,比如被奸臣追杀的杨家将后人;有些人出于国家的需要,比如在沙漠默默无闻地进行科研的工作者们。他们虽然不一定会在国家史册上留下真名,但是他们的足迹见证了他们充实而有意义的一生。
慕容廆(268—33364),字弈洛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
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慕 容廆的曾祖叫莫护跋,魏初率诸部由鲜卑山(年蒙古呼伦贝尔盟)入居辽西地区。景初二年(238年),莫护跋助司马懿征讨辽东太守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建 国于棘城之北。慕容姓氏的由来有二说,一说是莫护跋好戴步摇冠,步摇的音讹为慕容;一说是莫护跋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二说无论孰是,均 是鲜卑族趋向汉化的反映。
慕容廆的祖你叫慕容木延,是左贤王。父亲慕容涉归西晋时因保全柳城(今辽宁朝阳地区)之功,被封为鲜卑单于,于,由棘城迁至汉族聚居的辽东北,于是更加速了其汉化的进程。
慕 容廆年少时就长得“魁岸,美姿貌,身长八尺,雄杰有大度”(《晋书·慕容廆载记》)。他曾去拜见安北将军张华。张华素有识人之鉴,看到慕容廆之后赞叹不 已,对廆说:“君至长必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者也”(《晋书·慕容廆载记》)。因此将自己的帽子送给慕容廆,结为忘年之交。
慕容涉归死后,其弟慕容耐篡夺了鲜卑单于之位,又企图杀害慕容廆。慕容廆被迫出逃以避祸。太康六年(285年),部族内部的人诛杀慕容耐,迎立廆为鲜卑单于。
慕 容涉归在世时,与宇文鲜卑有有隙,并于太康二年(281年)侵掠辽西,但被西晋军队所击败,死伤数万人。慕容廆于太康六年即位后,遂奏请晋武帝司马炎发兵 讨伐,武帝不许。慕容廆怒而发兵进攻晋辽西郡(治今河北卢龙东南),杀掠甚众。晋武帝遣幽州军迎击,大败慕容廆军于肥如(今河北迁安东北)。慕容廆转而东 击扶余国(今吉林双城县南),扶余王依虑兵败自杀,其子依罗逃往沃沮(今朝鲜咸兴市)。慕容廆毁扶余国城,俘虏万余人而返。此后,慕容廆每年都扰掠晋之边 境。
太康七年(286年)五月,慕容廆再次进攻辽东。依罗向晋东夷校尉何龛求援,并欲乘机率余部兴复扶余国。何龛命督护贾沈率军护送依罗回扶余,慕容廆派部将孙丁率骑兵于途中截击,但遭到贾沈军的奋力迎战,大破鲜卑骑兵,孙丁被斩。依罗遂复扶余国。
依罗复国后,慕容廆仍不断掠虏扶余人,然后卖往中原地区。晋武帝采取相应对策,一方面以官物赎还扶余奴婢,一方面则下诏司冀二州,禁止买卖扶余生口。
在 与西晋的几次作战中,慕容廆胜少负多,居于下风。他感到得不偿失,遂与部族人商量说:“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且华裔理殊,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何为不 和以害吾百姓邪”(《晋书·慕容廆载记》)!众人表示赞同。于是廆遣使西晋求和。晋武帝对此表示赞赏,封廆为鲜卑都督。慕容廆又身穿士人服饰,到东夷府拜 访。东夷校尉何龛列兵引见。廆见此状,遂改服戎衣入府。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他说:“主人不以礼,宾复何为哉”(《晋书·慕容廆载记》)!何龛闻后,惭愧 不已,对慕容廆愈加敬重,不敢怠慢。但慕容廆并不恃强凌弱。东胡宇文鲜卑、段部因慕容廆威日广,担心自己被慕容部吞并,因此采取以攻为守的方式,经常侵扰 慕容部。慕容廆不但没有报复,反而卑词厚币对其加以安抚。
太康十年(289年),慕容廆率部由辽东北迁往辽西的青山。元康四年 (294年),他又移居至所谓颛项之墟的大棘城。在这里,慕容廆对部众“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晋书·慕容廆载记》),慕容部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 活,逐渐接受汉文化。这些措施都有力推进了慕容鲜卑的封建化。
永宁中(301—302年),幽州发洪水,慕容廆开仓赈给灾民,幽州得以渡过灾年。由此可见慕容部已以农耕为其生产形式。为了嘉奖慕容廆,惠帝特褒赐命服。
太 安元年(302年),慕容部与宇文部又发生摩擦。宇文部单于宇文莫圭恃其部众强盛,遂遣其弟宇文屈云进攻慕容廆,宇文屈云派副帅素廷攻掠诸郡。慕容廆迎 战,击破宇文部将领素延。素廷大怒,重新组织力量,发兵10万人,包围棘城。城中大惧,兵无斗志。慕容廆不惧强敌,慕容廆鼓励众人说:“素延虽犬羊蚁聚, 然军无法制,已在吾计中矣。诸君但为力战,无所忧也”(《晋书·慕容廆载记》)。然后身着甲胄,率军主动出击,奋勇力战,大败素延军,追击百里,俘斩万余 人。
“八王之乱”沉重打击了西晋王朝,天下随之大乱,刘渊、李雄、石勒等先后起兵。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亦卷入到战乱之中。如鲜卑拓跋 部、段部、宇文部,都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以及刘渊、石勒为敌。白部鲜卑则依附于刘渊,与西晋王朝相对立。此时,慕容廆则采取了观望政策。 并于永嘉元年(307年),自称为鲜卑大单于,但未公开与晋朝相抗。
这期间,幽州局势亦动荡不安。辽东太守庞本以私仇杀东夷校尉李 臻,结果塞外的鲜卑素连、木津二部借口为李臻报仇,连年寇掠,使得辽东百姓流离失所,归附慕容部以求庇护者日月相继。太守袁谦连战失利,东夷校尉封释欲求 和于素连等。在这种情况下,慕容廆长子慕容翰劝他说:“求诸侯莫如勤王,自古有为之君靡不杖此以成事业者也。今连、津跋扈,王师覆败,苍生屠脍,岂甚此 乎!竖子外以庞本为名,内实幸而为寇。封使君以诛本请和,而毒害滋深。辽东倾没,垂已二周,中原兵乱,州师屡败,勤王杖义,今其时也。单于宜明九伐之威, 救倒悬之命,数连、津之罪,合义兵以诛之。上则兴复辽邦,下则并吞二部,忠义彰于本朝,私利归于我国,此则吾鸿渐之始也,终可以得志于诸侯”(《晋书·慕 容廆载记》)。慕容廆接受了这一建议,率骑兵征讨素连、木津,皆斩之。二部皆降,徙居于棘城。廆复立辽东郡而归。
平定辽东后,慕容廆声望大增,成为幽州地区举足轻重的实力人物。他奉行勤王和不受制于他人的政策,积极发展个人势力。洛阳陷落后,冀州刺史王浚承制,任命慕容廆为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大单于,企图将廆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但被慕容廆拒绝。
建 兴元年(313年)年四月,王浚命部将枣嵩督诸军屯易水县(今河北雄县西北),召鲜卑段疾陆眷部准备共同进攻汉镇东大将军石勒。段疾陆眷因与石勒有盟约, 不来会兵。王浚愤怒,遂以重金贿赂代公拓跋猗卢,并传檄邀请慕容廆出兵,共攻段氏。慕容廆遣慕容翰部进攻段氏,连克徒河(今辽宁锦州)、新城(今沈阳市东 北),兵至阳乐(今河北卢龙东南),闻拓跋六修失败撤退,遂留守徒河,于青山(今辽宁义县东)筑垒壁防御。
建兴中,慕容廆接受了晋愍 帝的任命,为镇军将军,昌黎辽东二国公。愍帝被俘后,晋元帝又遣使拜慕容廆假节、散骑常侍、都督辽左杂夷流人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慕容廆本 想拒而不受。征虏将军鲁昌劝说道:“今两京倾没,天子蒙尘,琅邪承制江东,实人命所系。明公雄据海朔,跨总一方,而诸部犹怙众称兵,未遵道化者,盖以官非 王命,又自以为强。今宜通使琅邪,劝承大统,然后敷宣帝命,以伐有罪,谁敢不从”(《晋书·慕容廆载记》)!慕容廆认为鲁昌之言有理,遂遣其长史王济从海 路到建康,并于建武元年(317年)六月,与并州刺史刘琨、幽州刺史段匹磾等一百八十人上书司马睿劝进。司马睿称帝后,复遣谒者陶辽到慕容廆处重申前一次 任命,廆受之,固辞公封。
慕容廆受命,并不表明他甘为晋臣,只是因他的势力尚未强大到建国称帝的程度而已。他常说:“吾积福累仁,子 孙当有中原”(《晋书·慕容俊载记》)。建武二年(318年),世子慕容皝得子慕容俊,廆见了慕容俊后,高兴地说:“此儿骨相不恒,吾家得之矣”(《晋书 ·慕容俊载记》)。
慕容廆所实行的清明政治,使他所控制的辽左地区在二京倾覆、幽冀沦陷的情况下,成为中原流亡士庶的归宿之一。起 初,流亡士庶多依附于王浚,但王浚“不能存抚,又政法不立,士民往往复去之”(《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八》)。而段氏兄弟则“专尚武勇,不礼士大夫”(《资 治通鉴·卷第八十八》)。只有慕容廆“政事修明,爱重人物,故士民多归之”(《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八》)。由于来归的流亡人口太多,慕容廆遂立郡以统流 民,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
当时流亡士人见慕容廆草创大业,都怀有去就之心。河东闻喜名 士裴嶷首先以慕容廆为主,确定双方的名分,为群士作出表率。廆非常高兴,以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为稳定人心,招揽人才,廆还在流民中推举贤才,委以政 务。他以河东裴嶷、代郡鲁昌、北平阳耽为谋主;北平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虎、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东裴开为股肱;渤海封弈、平原宋该、安定皇甫岌、 兰陵缪恺以文章才俊任居枢要;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毋翼、鲁国孔纂以旧德清重引为宾友;平原刘赞精通儒学,任为东庠祭酒,以教授世子皝和其他鲜卑贵族子弟。 慕容廆有余暇时,还常常亲临太学听刘赞授业,以示重视儒学。于是博得汉族士人的赞誉,在辽左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胡汉结合的地方政权。
当时晋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自认为出身名门望族,镇守辽东(今辽宁辽阳市),平日乐于招揽流亡士人,以为流亡士人必然会来投奔,结果事与愿违,心中不平。他猜疑是慕容廆拘留了流亡士人,遂派使者阴结高句丽、鲜卑宇文部及段部,企图借用三者的力量攻灭廆并分割其地。
太 兴二年(319年)十二月,三方合攻棘城。慕容廆说:“彼信崔毖虚说,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既无统一,莫相归伏,吾今破之必矣。然彼军初合,其锋甚 锐,幸我速战。若逆击之,落其计矣。靖以待之,必怀疑贰,迭相猜防。一则疑吾与毖谲而覆之,二则自疑三国之中与吾有韩魏之谋者,待其人情沮惑,然后取之必 矣”(《晋书·慕容廆载记》)。慕容廆闭门坚守,并用使离间计,遣使送牛酒以犒劳宇文部,并大声对将士们说:“崔毖昨有使至”(《晋书·慕容廆载记》)。 高句丽和段部果然高以为宇文部与慕容廆私下相通,高句丽、段氏分别带兵撤退,只有字文氏部数十万人。
宇文部首领宇文悉独官凭其人多, 说:“二国虽归,吾当独兼其国,何用人为”(《晋书·慕容廆载记》)!遂连营40里包围慕容廆。当时,慕容廆之子慕容翰据守徒河(今辽宁锦州市),与慕容 廆构成内外支援之势。宇文氏大人悉独官先遣数千骑兵袭击慕容翰,企图切断慕容部的内外联系,却被慕容翰军诱伏,全部被俘。慕容廆采用慕容翰之策,乘悉独官 不备,发兵出击。悉独官仓惶应战,激战中,慕容翰率千名骑兵从翼侧冲入敌营,放火焚烧。宇文氏军大败,悉独官遁走。慕容廆乘机进军,占据辽东,崔毖逃奔高 句丽(今辽宁沈阳,抚顺之间)。
此战,慕容廆面对三方的强大攻势,先闭城固守,继而用计分裂对方,又出其不意内外夹击,终获全胜。从此,成为北方一支较强的势力。
崔 毖闻讯,担心慕容廆识破自己在幕后所搞的诡计,派其侄崔焘前往慕容廆处致贺。恰好三国使者也来慕容廆处请和。使者都说:“非我本意也,崔平州教我耳。”慕 容廆于是领着崔焘来到大破悉独官的战场,并布置了戒备森严的军队,对崔焘说:“汝叔父教三国灭我,何以诈来贺我乎?”崔焘十分恐惧,只得认罪。慕容廆遂放 了崔焘,让他捎口信给崔毖说:“降者上策,走者下策也”(《晋书·慕容廆载记》)。随即发兵伐崔毖。崔毖无力抵抗,只好丢弃家室,率数十骑投奔高句丽。慕 容廆收降崔毖部众。
崔毖的谋主高瞻,英爽而有俊才,慕容廆很敬重他,使他与崔焘一起迁往棘城,待以宾礼。又任命他为将军,瞻称病不 起。慕容廆几次去高瞻住处探视,指着高瞻的心意味深长地说:“君之疾在此,不在它也。今晋室丧乱,孤欲与诸君共清世难,翼戴帝室。君中州望族,宜同斯愿, 奈何以华、夷之异,介然疏之哉!夫立功立事,惟问志略何如耳,华、夷何足问乎”(《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一》)!高瞻仍然称病不起,慕容廆极为不满。而宋该 与瞻早有矛盾,遂劝慕容廆除掉高瞻。慕容廆未从,高瞻因忧郁身亡。
太兴三年(320年),高句丽又派兵侵扰辽东,慕容廆发兵将其击退。
慕 容廆在打败悉独官时,于敌营获得三枚皇帝玉玺。为了表示自己虽逐崔毖却并无分立之意,遣长史裴嶷去建康献玺。过去,东晋王朝认为慕容廆盘据荒远燕地,所以 并不平等相待,而视之为边地少数族酋豪。太兴三年(321年)三月,裴嶷到了建康,四处游说,赞誉慕容廆具有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举贤任能,使人们改变了 对慕容廆的成见。晋元帝欲留裴嶷于建康任官,裴嶷婉言谢绝说:“臣少蒙国恩,出入省闼,若得复奉辇毂,臣之至荣。但以旧京沦没,山陵穿毁,虽名臣宿将,莫 能雪耻,独慕容龙骧竭忠王室,志除凶逆,故使臣万里归诚。今臣来而不返,必谓朝廷以其僻陋而弃之,孤其向义之心,使懈体于讨贼,此臣之所甚惜,是以不敢徇 私而忘公也”(《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一》)。元帝同意,并遂遣使者任命慕容廆监平州诸军事、安北将军、平州刺史,增邑二千户。不久后又加使持节、都督幽平 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进封辽东郡公,邑一万户,常侍、单于并如故;丹书铁券,承制海东,命置官司,置平州守宰。
慕容廆得到东晋王朝的任命,遂以燕地霸主身份征伐不肯顺从的部族。鲜卑段氏刚刚易主,武备未修,廆遂遣皝慕容趁虚攻之,入令支,夺其名马宝物而还。
太 宁元年(323年)四月,后赵主石勒遣使结好于慕容廆,被慕容廆拒绝。还将后赵使者送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石勒大怒,于太宁三年(325年)二月加 宇文乞得归官爵,派其进攻慕容廆。慕容廆派慕容皝,联合拓跋氏鲜卑、段氏鲜卑共同抗击,并以辽东相裴嶷为右翼,少子慕容仁为左翼。乞得归占据浇水(今内蒙 古西拉木伦河),阻拒慕容皝,以兄子悉拔雄阻拒慕容仁。慕容仁击斩悉拔雄,乘胜与慕容皝合攻乞得归。乞得归大败,弃军逃走,慕容皝等进入其国城,又派轻兵 追击,尽获其国资财及畜产百万头,迁其民数万而归。
晋成帝即位后,加慕容廆侍中,位特进。咸和五年(330年),又加开府仪同三司,固辞不受。
为了替子孙奠定得天下的基础,他虚怀引纳,法政修明。他认为:“狱者,人命之所悬也,不可以不慎。贤人君子,国家之基也,不可以不敬。稼穑者,国之本也,不可以不急。酒色便佞,乱德之甚也,不可以不戒”(《晋书·慕容廆载记》)。又著《家令》数千言以申其旨,训诫子孙。
慕容廆对东晋王朝苟安江南、无意北伐的态度十分不满。他致笺于太尉陶侃说:
“明公使君毂下:振德曜威,抚宁方夏,劳心文武,士马无恙,钦高仰止,注情弥久。王途险远,隔以燕越,每瞻江湄,延首遐外。
天 降艰难,祸害屡臻,旧都不守,奄为虏庭,使皇舆迁幸,假势吴、楚。大晋启基、祚流万节,天命未改,玄象著明,是以义烈之士深怀愤踊。猥以功薄,受国殊宠, 上不能扫除群羯,下不能身赴国难,仍纵贼臣,屡逼京辇。王敦唱祸于前,苏峻肆毒于后,凶暴过于董卓,恶逆甚于傕、汜,普天率土,谁不同忿!深怪文武之士, 过荷朝荣,不能灭中原之寇,刷天下之耻。
君侯植根江阳,发曜荆、衡,杖叶公之权,有包胥之志,而令白公、伍员殆得极其暴,窃为丘明耻 之。区区楚国子重之徒,犹耻君弱、群臣不及先大夫,厉己戒众,以服陈、郑;越之种蠡尚能弼佐句践,取威黄池;况今吴土英贤比肩,而不辅翼圣主,陵江北伐。 以义声之直,讨逆暴之羯,檄命旧邦之士,招怀存本之人,岂不若因风振落,顿坂走轮哉!且孙氏之初,以长沙之众摧破董卓,志匡汉室。虽中遇寇害,雅志不遂, 原其心诚,乃忽身命。及权据扬、越,外杖周、张,内冯顾、陆,距魏亦壁,克取襄阳。自兹以降,世主相袭,咸能侵逼徐、豫,令魏朝旰食。不知今之江表为贤俊 匿智,藏其勇略邪?将吕蒙、凌统高踪旷世哉?况今凶羯虐暴,中州人士逼迫势促,其颠沛之危,甚于累卵。假号之强,众心所去,敌有衅矣,易可震荡。王郎、袁 术虽自诈伪,皆基浅根微,祸不旋踵,此皆君侯之所闻见者矣。
王司徒清虚寡欲,善于全己,昔曹参亦综此道,著画一之称也。庾公居元舅之 尊,处申伯之任,超然高蹈,明智之权。廆于寇难之际,受大晋累世之恩,自恨绝域,无益圣朝,徒系心万里,望风怀愤。今海内之望,足为楚、汉轻重者,惟在君 侯。若戮力尽心,悉五州之众,据兖、豫之郊,使向义之士倒戈释甲,则羯寇必灭,国耻必除。廆在一方,敢不竭命。孤军轻进,不足使勒畏首畏尾,则怀旧之士欲 为内应,无由自发故也。故远陈写,言不宣尽”(《晋书·慕容廆载记》)。
但东晋王朝并未重视慕容廆的建议。
东晋王 朝的腐败无能,使慕容廆十分失望,同时也助长了他的雄据中原、独占天下的欲望。咸和中,宋该等人建议慕容廆向东晋王朝表请大将军、燕王之号。慕容廆欣然采 纳,命令群僚博议。众人都表示赞同。只有韩恒表示异议,认为当务之急是整治军队,积蓄力量,一有机会则出兵中原,平定四海。功成之后,九锡不求自至。而要 挟君主以求爵位,不符合为臣之义。慕容廆十分不满,出恒为新昌令。
于是慕容廆授意东夷校尉封抽、行辽东相韩矫等三十余人上疏太尉陶侃,陈述廆忠于王室、诛讨大逆之功,疏曰:
“自古有国有家,鲜不极盛而衰。自大晋龙兴,克平昬、会,神武之略,迈踪前史。惠皇之末,后党构难,祸结京畿,衅成公族,遂使羯寇乘虚,倾覆诸夏,旧都沦灭,山陵毁掘,人神悲悼,幽明发愤。昔猃狁之强,匈奴之盛,未有如今日羯寇之暴,跨蹑华裔,盗称尊号者也。
天 祚有晋,挺授英杰。车骑将军慕容廆自弱冠莅国,忠于王室,明允恭肃,志在立勋。属海内分崩,皇舆迁幸,元皇中兴,初唱大业,肃祖继统,荡平江外。廆虽限以 山海,隔以羯寇,翘首引领,系心京师,常假寤寐,欲忧国忘身。贡篚相寻,连舟载路,戎不税驾,动成义举。今羯寇滔天,怙其丑类,树基赵、魏,跨略燕、齐。 廆虽率义众,诛讨大逆,然管仲相齐,犹曰宠不足以御下,况廆辅翼王室,有匡霸之功,而位卑爵轻,九命未加,非所以宠异籓翰,敦奖殊勋者也。
方 今诏命隔绝,王路险远,贡使往来,动弥年载。今燕之旧壤,北周沙漠,东尽乐浪,西暨代山,南极冀方,而悉为虏庭,非复国家之域。将佐等以为宜远遵周室,近 准汉初,进封廆为燕王,行大将军事,上以总统诸部,下以割损贼境。使冀州之人望风向化。廆得祗承诏命,率合诸国,奉辞夷逆,以成桓文之功,苟利社稷,专之 可也。而廆固执谦光,守节弥高,每诏所加,让动积年,非将佐等所能敦逼。今区区所陈,不欲苟相崇重,而愚情至心,实为国计”(《晋书·慕容廆载记》)。
陶侃收到封抽等人上疏后,回书表示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说自己无权对此做出决定,其进爵可否和快慢,都决定于朝廷。书曰:
“车 骑将军忧国忘身,贡篚载路,羯贼求和,执使送之,西讨段国,北伐塞外,远绥索头,荒服以献。惟北部未宾,屡遣征伐。又知东方官号,高下齐班,进无统摄之 权,退无等差之降,欲进车骑为燕王,一二具之。夫功成进爵,古之成制也。车骑虽未能为官摧勒,然忠义竭诚。今腾笺上听,可不迟速,当任天台也”(《晋书· 慕容廆载记》)。
结果朝议议而不决,一直拖到慕容廆死,遂按下不提。
咸和八年五月甲寅(公元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时年六十五岁。晋成帝遣使策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襄。
慕 容廆死后,子慕容皝嗣辽东郡公,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慕容廆生前授兵权于诸子,又宠皝庶兄建武将军慕容翰,皝母弟征虏将军慕容仁、广武将军慕 容昭。慕容廆死后,皝杀慕容昭,慕容翰出奔段辽。慕容仁据有辽左之地,自立为车骑将军、平州刺史、辽东公。后于咸康初年为慕容皝所杀。
慕容皝嗣位后,东晋王朝只是于咸和九年(334年)承认皝可以继任慕容廆生前的官爵,而仍未封其为燕王。慕容皝认为任重位轻,于咸康三年(337年)自称燕王,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皇帝。正式建立了十六国前期的又一少数民族政权——前燕。
点 评:前燕政权虽成于燕王慕容皝,但其实际的开国者则是慕容廆。慕容廆雄才大略,是十六国前期少数民族贵族首领中不可多见的佼佼者,其子孙慕容翰、慕容皝、 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等,也都是一世英杰,慕容氏之所以能够长期雄霸一方,建立数个政权,都是慕容廆为之打下的基础。慕容廆在位四十九年,向往高度发达 的汉族文化,明智地终止了与中原汉族的敌对状态;他重视农业,发展生产,促进了鲜卑慕容部的封建化进程;他安抚流亡,刑狱修明,提倡儒学,举贤任能,在中 原动乱之时,使汉文化在其统辖区内得以保存和发展;他为人恪守忠信,虚心纳谏,赢得了胡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虽然他也曾多次恃强凌弱,攻伐劫掠,但毕竟瑕 不蔽瑜,不应苛求。
点评:“狄而犹漏。慕容廆英姿伟量,是曰边豪,衅迹奸图,实惟乱首。何者?无名而举,表深讥于鲁册;象龚致罚,昭 大训于姚典。况乎放命挻祸,距战发其狼心;剽邑屠城,略地骋其蝥贼。既而二帝遘平阳之酷,按兵窥运;五铎启金陵之祚,率礼称籓。勤王之诚,当君危而未立; 匡主之节,俟国泰而将徇。适所谓相时而动,岂素蓄之款战!然其制敌多权,临下以惠,劝农桑,敦地利,任贤士,该时杰,故能恢一方之业,创累叶之基焉。” (《晋书·载记第十一》)
后汉高祖——刘知远
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卒于后汉乾佑元年(948年)。他在后晋开运四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上日下高),庙号高祖。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知远从小为人沉稳庄重,不好嬉戏。到了青少年时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就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来的后唐明宗)部下为军卒。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不久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在开封称帝,建立了后晋,是为后晋高祖。从此,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死去。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累迁太原王、北平王,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一下,好让朝廷与契丹不致小看自己。刘知远认为:契丹乃游牧部族,贪残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不会久居不退;而石敬瑭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曾表示“予未忍忘晋”,马上就与朝廷反目,又显不“仁”不“义”,还需要等待时机。当契丹入开封时,刘知远使部将王峻表面以祝贺胜利为名,实际则到开封察看形势;有些部将主张起兵击辽,刘知远则以为用兵有缓有急,现在契丹正得势,不可轻举妄动,契丹并无大志,重在搜刮财物,天气渐暖,势难久留;而晋藩镇纷纷降辽,也是暂时的,他们当中有的拒辽投降,有的斩杀辽使,但均无通图中原的豪强之辈;至于南唐以恢复祖业为口实,也不曾设谋取中原。当待契丹去而出兵取天下,可以万全。这种算盘虽缺乏进取精神,总还算得是伺机而动,志在恢复。鉴于上述原因,他事先与契丹勾结,奉表称臣,同时广募士卒,养精蓄锐,加紧称帝的准备。
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率契丹军大举进兵,攻入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当然,为了掩饰其政治企图,他不改国号,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947年)。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这些措施意在振奋人心,争取后晋旧臣的投诚归附,为顺利称帝铺平道路。契丹在中原人民抗击下退出后,刘知远又乘机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字为(上日下高),改天福十三年(948年)为乾佑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堂而皇之做起了皇帝。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土,果然深得人心,加上用人得当,进军中派史弘肇为先锋,方能治军严整,所向无敌。不过刘知远在位不满一年,便于乾信元年(948年)去世了,时年54岁。其子刘承佑继位,是为隐帝。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后汉共传二帝,历时四年,是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刘知远生逢乱世,在其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对契丹的态度。契丹是鲜卑族的一支,唐后期逐渐成为北方强悍的势力,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举兵叛唐,在契丹帮助下建立了后晋。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从此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在这方面,刘知远比石敬璃要看得远些,做法上也有所区别。虽然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儿”,但刘知远则认为: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可见他对契丹更多的是主张笼络、利用以图中原,况且他还曾两次大破契丹,直至称帝后也没有中断同契丹的战事。还应提及的是,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秋,位居邺都留守的杜重威打了败仗后,在契丹引诱下遣使送表,屈膝投降。刘知远称帝后不惜率军亲征讨伐,兵临城下逼其归顺。对这一反复无常、生性难驯的邺台叛帅,刘知远在临终前还不时提醒左右“善防重威”,并授意将其诛杀。
历代史学家们对刘知远的评价,多为批评。各种看法不无道理。但要知道五代十国是一个纷扰割裂的时期,是唐朝后期方镇割据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人民不但备受封建军阀残暴统治的痛苦,而且还受到契丹进扰的祸害。刘知远作为这一动荡时期的封建帝王,在战乱中利用军事实力和政治权术获得了统治地位,自然给中原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但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对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当然,同其他的封建军阀一样,处于战乱之中的争斗与割据,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人民。
今传,残存的北宋唱本《刘知远诸宫调》以及元曲《白兔记》,均以刘知远早年的传奇经历为题材,同时也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历史风貌。
344年 晋建元二年 宇文部为慕容部所败,残部分别逃入高丽、松漠。
920年
北魏登国三年 拓跋珪北袭松漠,契丹、库莫奚分背。 北魏太延三年 契丹首次入贡北魏。 北魏天安元年 契丹古八部形成。 贞观二年 摩会入朝。 贞观二十二年 窟哥入朝,唐置松漠都督府、十州。 唐开元十八年 可突于杀李邵固立屈列,大贺氏联盟瓦解。 唐天宝四载 阻午可汗附唐,唐玄宗以静乐公主嫁契丹首领 李怀秀(怀节),契丹杀公主叛去,依附回 唐会昌二年 契丹首领屈戍附唐,拜云麾将军,唐颁赐“奉国契丹 印”。 后梁开平元年 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为联盟首领。 契丹神册元年 阿保机称帝,辽朝建立。 后梁贞明二年 神册二年 辽晋幽州之战。 贞明三年 神册五年 始制契丹大字。 贞明六年
951年 辽应历元年 郭威建后周。
后周广顺元年 辽册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
1014年 淳化五年 辽圣宗诏定均税法。 统和十四年 乌惹内附。 至道二年 统和十五年 敌烈八部反叛。 至道三年 统和十六年 辽罢民输官俸,给自内帑。 宋咸平元年 统和十七年 辽圣宗下诏伐宋。 咸平二年 统和二十一年 辽宋望都、康村之战,俘王继忠。 咸平六年 统和二十二年 澶渊之盟。 宋景德元年 统和二十八年 辽以高丽康肇擅行废立,东侵高丽。 宋大中祥符三年 辽圣宗册李德明为夏国王。 契丹开泰元年 阻卜各部起兵抗辽。 大中祥符五年 开泰三年 敌烈八部再叛。
1075年 辽大康元年
大契丹复号大辽。 阻卜叛,五国剖阿里等部叛辽,女真完颜乌古 乃助辽军讨平,辽授乌古乃生女真部族节度 使。 敌烈叛辽。 辽与宋交涉河东地界。 夏天赐礼盛国庆 辽颁行《史记》、《汉书》。 辽授劾里钵为生女真部族节度使。 天赐礼盛国庆 辽皇太子总领朝政。皇后被诬,赐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