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生世

林黛玉的生世,第1张

黛玉是贾母的亲孙女,其母亲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不过早死。贾母怜爱黛玉所以将她接入贾府。她和宝玉是近亲,但是在封建时代,近亲结婚并无大碍(那时还提倡“亲上加亲”呢),因此宝黛恋爱很正常。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初为兰台寺大夫,后调任至扬州任巡盐御史。林家虽非富贵之家,却是书香门第。林黛玉曾有小一岁的幼弟,养到三岁死了。所以父母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便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假充养子之意。林黛玉六七岁,母亲一病而终。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林黛玉进贾府,恍若神仙妃子出场的王熙凤,那时候,正是人生的巅峰时刻,她美丽张扬,爽利活泼,是因为,她生活得舒适,才那样喜笑满脸,那时候,她是真的幸福。

王熙凤嫁的是表哥贾琏,他们的亲戚关系,和宝黛一样,都是表亲,王熙凤的姑母嫁了贾府,和贾府是姻亲,她自小在贾家出出进进,和湘云一样,活泼可爱,和琏表哥肯定玩得不错,贾琏抛开好色,倒是翩翩贵公子,虽然没有宝玉那样护花,也是温柔可亲。

到了婚嫁年纪,两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是水成渠成,感觉贾琏就是为了娶亲好看,才在那时捐了个五品同知,这样新娘子出嫁也风光,王熙凤嫁得如意郎君,贾琏娶得了美貌妻子,自然是两两欢喜。

贾府和王家再一次联姻,自然是巩固了联盟,而两个当事人,也是十分喜悦,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自然是神仙眷侣。还有何求。

王熙凤生了女儿巧姐之后,这对夫妻在一起,还是甜美和顺,王熙凤能让贾琏把管和尚道士的差事给了她,让贾琏失信于贾芸,说明那时候,他们还是恩爱美满。

如果到了尤二姐事件,其实,他们的关系,已经是一地鸡毛,尤二姐事件的严重性,不在于纳妾,纳妾是可以,偷情也无所谓,这些都不是严重的纠纷,严重的是贾琏是瞒了妻子偷娶,这就让一个正室的尊严,荡然无存,成了笑话,如果不是平儿发现,那真的是尤二姐抱了儿子进府,王熙凤情何以堪。

所以王熙凤对尤二姐的算计和狠毒,不只是一个女人吃醋的表现,而是一个正室对自身尊严的维护,让二姐活得风光幸福,岂非让人知道,这个外室女人如何的成功,正妻如何的难堪。

(尤二姐)

王熙凤必要除掉二姐,因为这里面扯的因素太多,她生病不能理家,丈夫在外偷娶,这样的感觉,太不美妙,人人都知道,她不知道,让人看了多久的笑话,这些,都足以让王熙凤发疯。

王熙凤对二姐的打压,完全是一种过度的疯狂的报复。

只是把对丈夫的薄情,一并让二姐承担了,二姐委屈在于此,有些事,错在贾琏,可是王熙凤无力对抗夫权,只好拿二姐这个妾室出气。

这件事大获全胜,也只是表面上,二姐死了,对于贾琏的影响,反而更重,她如花的容颜,如水的温柔,反而永远定格在那一时刻。

这对夫妻,终于没了情意,只余了名分,一个是琏二奶奶,一个是琏二爷,温情不在,只余算计,各有各的小算盘。

一地的鸡毛,再无力改变什么。

如果回首少年时光,王熙凤也许会想,怎么成了这样,这个人,分明是旧时人,却没了旧时的情分。

如果林黛玉嫁了宝玉,贾府中落,如何应酬生计,宝玉多情,那些美妾,不能伤害,林黛玉真能一点不介意吗?如果林黛玉无子,宝玉必然有庶子女,林黛玉能平和吗?

终还是从神仙眷侣到一地鸡毛!

我觉得不会,他们结婚反而会成为一对千古怨偶,这样的结局虽然很是悲惨,但要是换一种方式想,也不失为一种残留的爱情。也有人说他们俩注定是一场悲剧,没有好结果的。

如果他们俩结婚,贾府败落后,可能两人就会活生生被生计愁死,宝玉自幼娇生惯养,黛玉又一副病秧子,两个人谁都没有谋生的能力,加在一起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窘迫,在这样每天发愁的日子里,两个人的爱情也不知道能维持到何时?而且宝玉身上还有抹不掉的少爷脾气,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迟早会因为发脾气出事,这是不言而喻的,本就条件艰苦,如果要等到宝玉长大成熟,怕是不会有机会了吧。

而且两人什么都不会做,没有赚钱的真本事,也不一定会被人接受,两个人估计也拉不下脸去向别人求情,没有银子,没有朋友,只有彼此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两个人终究会生厌,而且此前黛玉一直劝宝玉改改脾气,可见黛玉心里是很希望宝玉长大,不再耍小孩子脾气的。

整本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黛玉一直在改变,后来的黛玉已经不再冷言冷语讽刺他人,也学会了为别人着想,而宝玉,从始至终自己的性格没有改变,整日碌碌无为,只知道玩,他的小孩子心性一直都没有任何变化,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根本没有成年的样子,不积极主动学习,这一点两人就有很大冲突,成熟的黛玉能否一直接受这样顽劣的宝玉,结果也很难说。

其实这样的结局是上天注定的虽然凄惨但极其完美的,经历了这么多的宝玉,失去了这么多东西,还失去了心爱的黛玉,他是不是已经变得不一样了,黛玉在天上是不是也会很欣慰呢?

贾母是宝玉的亲祖母,她非常清楚宝玉的性格。宝玉和黛玉两个都是他的心头肉,两个她都疼爱得紧。但是贾母知道宝玉的性格并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人,倘若真的让两人在一起了,担心会误了黛玉的一生,因此贾母迟迟没有开口。

宝玉在抓周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与众不同,他什么都不抓,偏偏抓了胭脂。长大后就是跟丫头姐妹们混在一起,就连自己的房间也布置得跟女孩子似的,当初刘姥姥还以为是哪个女孩的房间呢。

宝玉文不成武不就,如果放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评价,的确不是个良人。他从小就到处胡闹,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若是这样的人放在别人家,大概贾母是瞧不上的。

可是偏偏就是自家的孩子,虽然知道有千万不好,但依然还是疼爱得紧。黛玉从小就没了父母,贾母把她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对黛玉跟是多了一份怜爱。她必须得给黛玉找一门好亲事,这样才对得起黛玉的父母。

然而,宝玉必然不是那个良人。两人虽然情投意合,不过那都是因为在贾府的隐蔽之下,两人没有什么烦恼,这才生活得美满如意。但是结婚之后两个人要面对多少事情,贾府又如何能够一直庇佑他们呢?

倘若真的有一天出事了,宝玉是没有办法保护好黛玉的。若是真的促成了两人的婚姻,将来过得不幸福,那自己就是大罪人了,对不起两个孩子。

贾母一方面有这样的顾虑,但是又不愿意宝玉和宝钗在一起,于是事情就这样一直拖着。最终黛玉没能嫁给宝玉,也没能找到其他的良人。

黛玉甚至都没有等到宝玉改变自己的那一天,就撒手人寰了,两人终究是错过了,抱憾终身。

死亡时间:17岁冬季。死亡原因:因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而伤心致死。

林黛玉前世是天上的绛珠仙草,某一天天宫干旱无雨,仙草奄奄待枯。刚好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修炼成仙是为侍者,来此遇见,生了恻隐之心,替她浇了很多次水,使得她得以成仙。

后来侍者下凡,绛珠仙草为报恩也下凡,侍者降生于贾府,衔玉而生,是为贾宝玉。仙草降生于林如海家中,是为林黛玉。

林黛玉是为了报答浇水之恩,于是林黛玉没有一次见了贾宝玉不哭的。她有不足之症,专吃“人参养荣丸”。(父亲)林如海体弱多病,无法照顾女儿,便把黛玉托付给贾府的内兄贾政,正是宝玉的父亲。

林黛玉来到占了半条街的贾府,小心谨慎,身体柔弱却有一段风流态度。那次宝玉挨打,她哭得泪如雨下,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眼睛哭成了桃儿似的。

在贾府中,只有林黛玉的思想和贾宝玉是一致的。在家里,人人都希望宝玉考状元。只有林黛玉从来都没有提过读书应考、仁途经济之论。所以宝玉心里最爱的就是林黛玉。

那次贾环故意打翻了油灯,灯油把宝玉的脸烫了半边,吓坏了全府人士,更哭坏了林黛玉,黛玉感怀寄人篱下的身世,就扫起落花到偏僻处葬花,哭得肝肠寸断,唱了一曲《葬花吟》,感动得那偷听的宝玉也哭了。 

在她17岁生日那天,意中人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无泪可流,就口中吐血,吐光了血就魂归警幻仙子的红楼第一金钗之位。

扩展资料

文学评价(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出于她和贾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贾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参考资料

-林黛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29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