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共有2次婚姻。
建中靖国元年(1101),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结婚(历史上对他们的年龄论证有差异,本文以此为准),一位是金石学家,一位是家境好、底子好的大词人。
有南宋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背负骂名嫁给了第二任丈夫,却没想到被家暴而坚决要离婚,自古红颜多薄命,才女尤为这样,看是盛名之下,其实有很多命运的不堪。
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一生就是样板,她作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旷世才女,她留下来的诗词为世人喜欢、歌颂,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并不美满,嫁了两任丈夫,最终都是失望而去,特别是晚年的第二任丈夫,更是频有家暴。
受到丈夫赵明诚的影响,李清照也爱上了金石收藏,但是那时的赵明诚还是一个穷小子,没有稳定收入,二人省吃俭用,还通过当衣服、当首饰换来金钱用于收藏金石。作为妻子的李清照,从一个备受呵护的大**嫁作他人妇,虽然生活拮据,但是毫无怨言。
对于这对夫妻的这段生活状态,后人的评价多是“琴瑟和谐”、“伉俪情深”。
“靖康之变”前的夫妻二人大部分时间处于分离状态,李清照对丈夫的感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战争不断、颠沛流离,丈夫蓄养小妾这些事一直在折磨着我们的大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深爱着丈夫,对如此种种虽有不满但也并未有过多的影响。
直到“靖康事变”后,赵明诚到建康城上任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李清照彻底的绝望。
说起来这赵明诚还真的有点倒霉。
他上任不久,城里的军官就发动叛变要造反了,另外一个下属发现了端倪,就立即向老大赵明诚汇报,可赵明诚考虑自己马上就要调走了,不想管这事,于是优柔寡断,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这个下属一看这样不行,自己就果断采取措施,平定了叛乱,只是这时的赵明诚已听不到报捷的消息了,他被战斗吓跑了,自己带着几个人,用绳子顺着城墙跳下去,不顾城里百姓死活,自找活路了。
朝廷一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一个父母官不管自己城里老百姓自己跑了,成何体统,革去了他江宁知府的职位。
李清照听到丈夫的“光辉事迹”后,倍感羞辱,她可以原谅他不在身边、可以原谅他找小老婆、可以原谅他没有钱还搞收藏,但是不能原谅他临阵脱逃这种行为,以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无语相对。
第二年,两人去江西避难,在乌江边,李清照抚今追昔,写下了《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也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可能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心里忐忑不安的赵明诚认为妻子瞧不起自己,还不如一个古人。
此后的赵明诚更加郁郁寡欢,不久后就含恨而终。此时是1129年8月,李清照46岁。
赵明诚去世后,包括朝廷在内的很多人都在惦记他的遗产,无依无靠的李清照为了保住她与丈夫的收藏品不得不颠沛流离,但仍避免不了有人通过偷、抢、逼迫出让等各种手段进行抢夺,只有一个也惦记她家价值连城的宝贝的人用的方法与众不同,他用的是“美男计”。
这个人叫张汝舟,杭州城的一个小官,还是赵明诚的学生。
张汝舟认为偷抢只能得到这些金石书画的一部分,他希望得到全部,那么只要娶了李清照就可以达到目的了。这人有点贪得无厌了。
于是,张汝舟对李清照发动起了猛烈的追求攻势,不知道是李清照经不住花言巧语,还是张汝舟太厉害了。
李清照顶着世俗的压力,最终同意了张汝舟的求婚,50岁的她嫁给了张汝舟。
婚后的张汝舟希望李清照把收藏的这些金石字画给变卖了,李清照坚决不肯,在她看来这不仅是收藏品,更是与前夫赵明诚的爱情和那段岁月的见证。
张汝舟对李清照说:“我根本就看不上你的外表、更看不上你的才华,既然你不给,我只能强迫了”。于是对李清照大打出手,拳脚相加,每次都打的死去活来。
本来寄希望于在张汝舟那里得到爱情的补偿,没想到他却是个渣男,持续的家暴,把李清照的肠子都悔青了。
她想过死,但是死了这些收藏就全部要归张汝舟了。
她想过要离婚,但是宋朝法律规定,男人可以休妻,女人不能提出离婚,如果女人提出离婚要去监狱服刑2年。
深思熟虑后,李清照决定离婚,于是开始留心收集举报张汝舟的证据,还真让她找到了。张汝舟当官前,有个履历是造假的,换句话说,这是欺骗朝廷,这个官位是骗来的。
一告一个准,张汝舟被查办,被流放到柳州去了。但是告状的人也因为告发丈夫而被关了起来。
还好,她的女仆到处找李清照曾经的好友帮忙,她只被关了9天就被放出来了。(她在出狱后谢綦崇礼的信中说:“友凶横者十旬,盖非天降;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
自此后,李清照对爱情与婚姻心灰意冷,再也未嫁。
一代词人李清照于1155年她72岁那年在贫困漂泊中去世。
一辈子敢说敢为才华横溢的李清照留下了不到100篇的诗词,成了我们缅怀她和缅怀那个时代的宝贵的资料,更使我们能穿越历史遥望,曾经无助的岁月,一个女子是如何在煎熬中一路走来的。
李清照嫁过的男人:赵明诚,张汝舟。
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有她的详细叙述:
举例李清照
从名誉罗网中挣身而出的过程,很可能贯穿人的一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全然挣脱,其中包括一些极其杰出的人物。这实在是有关生命本质的一系列悲剧故事。
我深知只有具体地体验了这种故事才能真正领悟有关名誉的种种涵义,因此必须选一个这样的人来举例,选来选去选中了李清照——一个清纯绝俗到似乎不应该有名誉问题的人。女诗人风华绝代又与世无争,成天独个儿伫立于西风黄花之中,又不招谁惹谁,会遇到一些什么名誉问题呢?正是这种疑问,触及了人生与名誉之间的险恶玄秘。
那末,就说她吧。
李清照是在与赵明诚结婚之后,开始目睹长辈们遭受的名誉灾祸的。这种经历像是一种试炼,让她明白一个人在名誉问题上的乖谬无常。她的父亲李格非与当时朝廷全力排斥的所谓“元佑党人”有牵连,罢职远徙。这种名誉上的打击,自上而下,铺天盖地,轰传一时,压力极大,但年轻的李清照还能承受,因为这里还有另一种名誉——类似于“持不同政见者”的名誉。然而不幸的是,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这一下就把这对恩爱的年轻夫妻推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只要一方的父亲能保持名誉,另一方的父亲就必然失去名誉;而这种你死我活的格局压在一个家族的头顶,实际上连一半名誉也无法保持,只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别人看笑话,两败俱伤。李清照身在其中立即体会到了这种尴尬,曾大胆写诗给公公赵挺之,要他以“人间父子情”为虑,顾及儿子、儿媳和亲家的脸面,不要做炙手可热、让人寒心的事。
一个新过门的儿媳妇能够以如此强硬的口气上书公公,可见做公公的赵挺之当时在亲友家族乃至民间社会中是不太名誉的,但实际上他很可能是一个犹豫徘徊的角色,因此最终也遭到打击,甚至在死后仅仅三天,家产被查封,亲属遭拷问,儿子赵明诚也被罢免官职。事虽如此,他原先缺失于民间士林的名誉并没有恢复,反而增加了一层阴影,人们只把他看成三翻四覆的小人。古往今来,很多勉强进入不同身份而又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官吏,大多会在自身名誉上遭此厄运而百口莫辩。这时,李清照跟随着落魄的丈夫赵明诚返回故里青州居住,对世间名誉的品尝已经是涩然不知何味了。
我想,被后世文人一再称道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俩在青州十余年的购书、猜句、罚茶的风雅生活,正是在暂离升沉荣辱漩涡后的一湾宁静。他们此时此地所达到的境界,好像已经参破红尘,永远不为是非所动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名誉上的事情没有止境,你参破到什么程度,紧接着就有超过这一高度的骚扰让你神乱性迷,失去方寸。就像是催逼,又像是驱赶,非把你从安宁自足的景况中驱赶出来不可。
似乎是上天的故意,李清照后来遇到的名誉问题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关及个人,越来越无法躲避。例如那个无中生有的“玉壶事件”就很典型。事情的起因发生于赵明诚重病期间,曾有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石壶给这位病榻上的文物鉴赏家看过,没想到赵明诚死后即有谣传兴起,说他直到临死还将一把珍贵的玉壶托人献给金国。当时宋、金之间正在激烈交战,这种谣传关涉到中国文人最重视的气节问题,李清照再清高也按捺不住了。但她又不知道应该如何洗刷,想来想去选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带上夫妻俩多年来艰辛收藏的全部古董器物,跟随被金兵追得走投无路的宋高宗赵构一起逃难,目的是希望有机会把这些古董全部献给朝廷。她的思路是,谣传不是说我的丈夫将一把玉壶献给了金国吗?现在金国愈加凶猛而来延愈加萎弱,我却愿意把全部古董献给宋廷,这是一切稍有势利之心的人做得出来的吗?已故的丈夫与我完全同心,怎么可能叛宋悦金呢?
这实在是只有世界上最老实的文化人才想得出来的表白方式,她显然过高地估计了造谣者的逻辑感应能力,他们只顾捕风捉影罢了,哪里会留心前后的因果关系?她也过高地估计了周围民众的内心公正,他们大多乐于听点别人的麻烦事罢了,哪里会感同身受地为别人辩诬?她更是过高地估计了丧魂落魄中的朝廷,他们只顾逃命罢了,哪里会注意在跟随者的队伍里有一个疲惫女子,居然想以家庭的全部遗藏来为丈夫洗刷名声?
宋高宗在东南沿海一带逃窜时一度曾慌张地在海上舟居,李清照也从海路追踪。这一荒诞的旅程最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疏通和劝说下终于结束,但在颠沛流离中,所携文物已损失绝大部分。
付出如此代价,名誉追回来没有?这真是天知道了。
至此李清照已经年近五十,孤孤单单一个人,我想她一定累极了。在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她颓然回想,父亲的名誉、公公的名誉、丈夫的名誉,已经摧肝裂胆地折腾了大半辈子,究竟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呢?她深深喘一口气,开始渴望过几年实实在在的日子,她已受不住在寒秋的暮色里回忆那早已远逝的亲情抱肩而泣的凄楚,她想暂别往昔,她想寻找俚俗。于是,她在思虑再三之后接受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军队财务人员的热烈求婚,又有了一个家。
她当然知道,在儒家伦理的重压下,一个出身官宦之家的上层女子,与亡夫的感情弥深弥笃,而且又年近半百,居然公开再嫁,这会受到上上下下多少人的指责?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当时很有见识的文人学者在自己著作里对李清照再嫁的恶评:“传者无不笑之”、“晚节流荡无依”……对此,我们的女诗人似乎有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勇敢。
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倒也罢了,李清照面对鼎沸的舆论可以闭目塞听,关起门来与张汝舟过最平凡的日子。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张汝舟竟然是不良之徒,他以一个奸商的目光,看上了李清照在离乱中已经所剩无几的文物,所谓结婚只是诈骗的一个手段,等到文物到手,他立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可怜的李清照,只要还有一点可容忍的余地,是绝不会再破门而出公开家丑的,她知道一切刚刚嘲笑过她的正人君子们得知内情后会笑得更响,但她毕竟更知道生命的珍贵,知道善良高雅不应该在凶恶横蛮前自甘灭亡,因此不顾一切地在结婚三个月后向官府提出上诉,要求解除他们的婚姻关系。
李清照知道宋朝法律,妻子上告丈夫,即便丈夫真的有罪,妻子也要被判两年徒刑。但她宁肯被官府关押,宁肯审案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与无赖张汝舟对质,丢尽脸面,也要离婚。
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载李清照出庭时的神态,以及她与张汝舟的言词交锋内容,但是可以想象那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她必须诉苦,但只要诉苦就把自己放置到了博取人们同情的低下地位上,这是她最不肯做的,更何况即便诉苦成功,所有旁观者的心中都会泛起“自作自受”四个字,这些她全能料到。如此景况,加在一起,出庭场面一定不忍卒睹。让这一切都从历史上隐去吧,我们只知道,这次上诉的结果,张汝舟被问罪,李清照也被关押,但离婚是成功了。李清照没有被关押太久,由于一位朝中亲戚的营救,她在九天后出狱。出狱后立即给营救她的那位亲戚写信,除了感激,还是在担心自己的名誉:“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女诗人就是在如此沉重的名誉负荷下,悄悄地进入了老年。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懂得她写于晚年的代表作如《声声慢》了,那就不妨再读一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许多写李清照的影、视、剧作品都讳避了她如此剧烈的心理挣扎,可能也是担心一涉名誉就怎么也表述不清吧?名誉,实在是一种足以笼罩千年的阴云。
结果,千千万万不知李清照命运悲剧的读者,却在心中一直供奉着一个无限优雅的李清照。这是一种虚假吗?不是,这是一种比表层真实更深的真实。挣扎于身边名誉间的李清照虽然拥有几十年的真实反倒并不重要,而在烦闷时写下一些诗词的李清照却因创造了一种东方高雅女性的人格美而光耀千秋。为此,真希望饱学之士不要嘲笑后代读者对李清照命运悲剧的无知,这种无知正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过滤和选择。那些连李清照本人也担心“难逃万世之讥”的恶名并未长久延续,真正延续万世的名誉,在当时却被大家忽视了,包括李清照自己。
至此已可看出,我花这么多笔墨来谈李清照,是舍不得她的故事对于名誉的全方位阐释功能。名誉的荒诞性、残忍性、追逼性、递进性,以及日常体验的名誉与终极名誉之间的巨大差异,都包含在其中。
其实,可以让人们作类似体验的典型还有很多,例如拿欧洲的小说家笛福、思想家伏尔泰、戏剧家维迦的坎坷经历来解析名誉问题也会很深刻,但我最终还是选中了李清照,因为她是中国人,又是弱女子,当然,更因为她是中国古代第一女诗人。
一代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是李格非,母亲一直有争论。经今人考证,认定有两位,一位是宰相王珪(1019-1085)的大女儿,一位是状元王拱辰(1012--1085)的长孙女。《宋史》载:“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遂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王拱辰19岁考中状元,元丰八年(1085)七月去世时,其墓志载有子孙及婚配情况,但未记孙女嫁给谁,似乎与《宋史》所载有矛盾。王拱辰的妻子元祐八年(1093)去世,王妻墓志对三个孙女的记载为:“长适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李格非,二人在室。” 此与2001年在济南出土的《贺仅墓志》碑所署“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李格非(1093年)撰”的记载完全相合。由此可证李格非的妻子为王拱辰孙女无误。
王拱辰墓志中没有李格非的记载,意味着直到1085年他去世时,李格非与状元府王氏没有联姻。推算下来,李格非娶这位妻子的时间应在1086到1092年之间。由“二人在室”看,王氏当时的另外两个孙女尚幼,推测其长孙女出嫁时间或在1089到1092年间。而元祐四年(1089)李格非在京城得新居“有竹堂”,两者情况有某种吻合。李清照元丰七年(1084)出生,这个时间点,王拱辰长孙女还未嫁给李格非,基本排除了其为李清照生母的可能性。
宋代政坛另有一个王氏家族,出过王准、王珪父子宰相。据《王文恭公珪神道碑》载,王珪亦逝于元丰八年(1085),有女四人,“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早卒,次适前权太常博士闾丘吁,次许嫁前进士郑居中,并封蓬莱县君,次尚幼。”李格非为郓州教授约在1082到1085年。由此可知,王珪女儿是李格非更早的妻子,学界多认为她是李清照的生母,生下李清照不久就去世了,因为这是唯一“合理”的推论。
然而,这个推论颇可置疑。问题在于,王珪女儿早卒,会有多早呢她又是什么时间与李格非成亲的呢有人认为,李格非娶妻王珪女儿是在担任郓州教授期间,这是严重的误读,郓州教授只是王珪去世时李格非的最终官职,正如王薛氏去世时李的最终官职是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一样。
北宋京城(今开封)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榜下择婿亦称“脔婿”,唐代已有此风,至宋尤盛,脔有独自享用侵占的意思。“脔婿”者尽为高官显贵,包括富豪,被脔者都是新榜进士。欧阳修考中进士,就被朝廷的一位资深官员“脔婿”。
李格非少有才名,“俊警异甚”,熙宁九年(1076)中进士后也入彀官家。该年恰逢王珪由副宰相升任正宰相,春风得意,他要来“脔婿”,而且是为自己的长女择婿,得有多重视可想而知,李格非作为一个没有官方背景的普通士子,很难不从。这段姻缘大约缔结于1076年下半年。但种种迹象表明,王珪女儿未必是李清照的生母。
首先看她成为李清照生母的概率。自1076至1085年,共9年时间,这期间王珪女儿肯定死了。如果这个时间均分9段,王氏死于最后2年的概率为2222%,死于前7年的概率为7777%。而她有机会生下李清照,还要减掉一年,只有125%的可能性,这八分之一的可能性如被推定为事实,十分勉强,是一个危险的判断。
再看“早卒”概念。“早卒”在墓志和族谱中的含义是未成年,或者未婚配而死,和“幼殇”近似。曾巩墓志铭说到两个女儿时,是“二女早卒”,没有婚配。“早卒”常常还隐藏着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没有子嗣。它可能意味着王珪女儿与李格非结婚后很快就死掉了,没来得及生下一男半女。
苏轼《滕甫墓志铭》记载了滕甫的五个女儿:“长适朝请郎知楚州何洵直,次适宣德郎秘书省正字王炳,早卒,次适宣德郎太学博士王涣之,次复适王炳……”墓志虽没有明言滕甫次女的死亡时间,但从其四女再次出嫁同一个人来看,或两三年就死掉了。宰相王珪的三女儿如果不是已许嫁郑居中(许嫁是预订的意思,或因这位女儿很小,但也反映了宰相的强势),也有可能复适李格非。
既是“早卒”,就不是“晚卒”,自1076至1084年的8年间,王珪女儿死于1080年之前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她和李格非生活了七八年,甚至生下李清照后再死,似乎算不上“早卒”。欧阳修的妻子胥氏,就是结婚不久病亡的。当然,王珪墓志称其“早卒”,也可以勉强理解为仅仅是死于王珪之前,但真的很勉强。
三看王珪女儿的死因。人们并不知道王珪女儿的死因,新婚之妇死亡,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头胎难产而死,毕竟那时的生产死亡率较高。王拱辰墓志载,“女八人,在室而卒者三人,嫁朝议大夫程嗣恭、朝奉郎任公裕、孙亚卿而卒者三人,今二,长适节度推官石宗彝、次适宣德郎吕希亚。” 王拱辰女儿的死亡率极高,其中三个出嫁后不久就死掉了。寇准墓志铭记载了四个女儿:“长适枢密使尚书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曙,次适太府卿毕庆长,次又为毕氏继室……”寇准次女与滕甫女儿的情况极其相似。宋代名臣济南人范讽的小女儿生了三子六女,其中,次、五、六女均是出嫁后“早卒”。可以说,出嫁后“早卒”很常见。
先看李格非中进士后的履历。《宋史》说他“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没有在京城任职的迹象。赵挺之为宰相,“炙手可热心可寒”;秦桧当宰相,“亲姻扳援以进”。而王珪为宰相,李格非没有一点这样的“幸运”,似乎白当了一回宰相女婿。
王珪的三女婿郑居中和孙女婿秦桧都是宰相,另一个孙女婿孟忠厚位近宰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发展势头顺利,李格非和郑居中、秦桧一样,有机会凭借科举出身和王宰相的家族影响,逐步走向权力高峰,甚至当上宰相。然而李格非最高官职为礼部员外郎,仕途起点没有得到任何关照的迹象,中进士后在地方上辗转任些小吏。直到1086年,宰相岳父都死了,才回京入补太学录,没有和新婚妻子在京城过几天好日子的意思,宰相的权势声威似乎没起到任何作用。
再看李格非的经济状况。《宋史》说他“调冀州司户参军……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按说李格非有幸成为宰相女婿,运气超越了大多数同科进士,就差成为驸马爷了,他会有多穷呢能有多穷呢何至于需要郡守的可怜,自然会让女婿合理合法地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兼他官虽可拿双薪,但宰相之家都是富贵之家,仅仆人就有上百,宰相女婿似不至于沦落到这步天地。
三看李格非的个人感慨。1089年,晁补之撰《有竹堂记》,引用了李格非本人的一段话:“夫物安知其贵贱之所常在玉之美,而蓝田以抵,鹊沉为美木,而交趾以为盘食彘。白鹇锦雉, 山中以醢腊, 而贵人以百金致。茗以为粥,而胡人以为佩。夫物固有以多为贱而以少为贵者。今夫王城之广大,九涂四达,三门十二百坊之棋置,上自王侯,至于百姓庶民,宫接而垣比,车马之所腾藉,人气之所蒸渍,嚣尘百里,欲求尺寸之地以休佚而莫之致。而贫者置圊无所, 况于其他哉然则环堵不容丈,而有竹如吾堂者不知能几人也……”
这段话大意是说事物的高低贵贱没有一定之规,只看处在什么位置上,都城汴梁那么广阔繁华,并非人人都能得尝所愿,如果身为小民百姓,连安置厕所的地方都没有。李格非中进士十年来,既领略过上层社会的豪门奢华,也深切地了解下层小民的疾苦,个中冷暖,体悟尤深。他的看似心满意足的表达中夹杂着与宰相女儿离合梦幻的人生感触,其个人命运也像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如过眼烟云。
首先看李清照与娘家人的瓜葛。李清照身处两个政治家族中心,无论是娘家还是婆家都有宰相背景,娘家尤甚,而且势力一直延续到李清照的晚年。然而各种资料显示,李清照与娘家的亲族几乎没有任何瓜葛。李清照从未提起自己母亲(宰相女儿)的情况,也没有幼年失母的意思。李清照结婚前在京城和济南的交往限于父亲的朋友张文潜、晁补之(1093-1094年为齐州太守),未见与显赫的娘家亲人有交往的经历。宰相王珪有五儿四女,孙子辈的人更多,如果算上其父王准的子孙后代就更多了,别的不说,王准的九个孙女婿余中、马玿、李格非、闾邱吁、郑居中、许光疑、张焘、高旦、邓洵仁等都是进士,属“华宗盛族”,理论上都是李清照的娘家人,而且邓洵仁与李格非为进士同年,亲上加亲。
(李清照来源于网络)
郑居中两度任宰相,和权相蔡京有过多次交锋,“子修年、亿年,皆至侍从”,郑居中死后谥文正,是非常有地位的人。孟忠厚封信安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他曾捧着隆祐太后的圣旨,迎接康王赵构即皇帝位,有拥立之功,虽非宰相,“如宰执例。及卒,三子皆除直秘阁,亲属六人各进以一官。”秦桧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呼风唤雨,位极人臣。这些重量级人物和他们的子孙亲人,未见与李清照打交道的影子。
其次看李清照遇到难题时依靠谁。这或许最能说明问题。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死后,御医王继先来敲诈,要用区区300两黄金买断李清照家所有的珍贵文物金石书画。这个大难题,依靠兵部尚书谢克家解决了,谢克家与赵明诚是姨表兄弟。绍兴二年(1132)李清照与二婚的张汝舟诉讼离婚,面临两年牢狱之灾。这个大难题,依靠兵部侍郎綦崇礼解决了,綦崇礼是赵明诚的远亲。他们都是婆家人,况且,李清照的宰相公爹包括太守丈夫早已亡故,而势力繁盛的娘家亲人就这么袖手旁观吗。
李清照南渡逃难,特别是丈夫赵明诚去世后,自己孤身一人带着从青州运来的众多书册文物辗转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温州,后来又避难金华,急需援手。据陶然先生的梳理,李清照找过自己的弟弟李迒,找过赵明诚的朋友和属下,找过李格非好友晁补之的儿子。陶然分析,李清照曾有投奔均在江西任职的两位娘家舅舅王仲山、王仲嶷和婆家妹夫李擢的意思,当时王仲山知抚州,王仲嶷知袁州,李擢从卫隆祐太后在洪州(南昌)。后来这三人都有投降金兵、弃城逃跑的劣迹,为时人唾弃。陶然认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没有提及两个舅舅,是“为亲者讳”。但是,她明确提到了赵明诚的“妹婿”,并未为亲者讳,还把部分行李书册送往李擢处暂存,后没入战火。
事实上,李擢从卫在洪州时,孟忠厚作为太后的哥哥,“奉太后幸南昌”,同在承担保卫太后之责。李清照既然能找“妹婿”李擢,为什么不找同在洪州(南昌)的“表妹婿”孟忠厚呢他的地位不是更高吗这或许暗示,李清照根本就没有投奔两位”舅舅“的打算,她的目标只是李擢。等李清照随朝廷在临安逐渐安定下来之后,依然没有与娘家人联系的任何迹象。
三看秦桧家人对李清照的态度。李清照可知的与“娘家人”唯一的一次接触,是宋人周密的一段记载:“李易安绍兴癸亥(1143年)在行都,有亲联为内命妇者,因端午进帖子……时秦楚材(秦桧哥哥,名梓)在翰苑,恶之,止。赐金帛而罢。” 李清照参加这种官方活动应不只一两次,或以王珪宰相家族晚辈的身份,或以赵明诚妻子的身份,毕竟赵明诚做过朝廷的多任知州,李清照属“命妇”无疑。但秦梓为什么这么厌恶李清照呢有学者认为是秦梓痛恨綦崇礼而迁怒李清照的泄愤与报复,因为綦崇礼一直与秦桧针锋相对,势不两立,而他又搭救了李清照。这个理由逻辑上成立,大方向没有问题。但情感上还是不太贴切,因为秦梓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厌恶”而不是“愤怒”。
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或是李清照和郑居中、秦桧、孟忠厚这些娘家人根本就没有任何血亲关系,李清照只是名义上的王珪外孙女,秦梓非常清楚地知道李清照没有哪怕一点点王宰相的血统,他觉得李清照就是来蹭热点的,是冒牌货,没资格滥竽充数。当然,秦梓厌恶李清照的另一个原因或是她有二次嫁人的“污点”。
假设秦桧真是李清照的表妹夫,作为表妹夫的哥哥,是不是多少应当放一点尊重呢,毕竟他与秦桧还有不同,就亲戚关系而言相对隔着一层。何况,此时的李清照年事已高,对秦家构不成任何威胁,秦梓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个“表姐”横眉冷对,这么反感。
真实的情景或许是这样:王珪女儿与李格非结婚后不久去世,作为宰相的掌上明珠,不论是不是李格非的缘故,王宰相都可以迁怒于他,将其赶出京城,不管不顾,眼不见而心不烦。这也是《宋史》说李格非“调”冀州司户参军的原因,调之前显然已有官职。如果是从京城外放,如果有王宰相的背景,如果是重点培养下基层锻炼,是不是要擢拔一下,再加上后续关照呢
假设此时宰相女儿已死,升职的逻辑就不存在了,不降职就算对得起你。李格非的这段金玉良缘属昙花一现,旋生旋灭,有等于没有。无奈之下,李格非依然恃才傲物,不因自己的贫穷落魄而接受郡守兼职拿双薪的好意,“谢不可”应是这样来的,其展示的不见得是人品的格调高,而是“仇恨”的力量大。
王珪女儿是李格非的妻子,但不是李清照的生母。如果此说成立,李清照的生母会是谁呢她或许是位济南人,或章丘或历城(历下),似是李格非考中进士前在家乡的“原配”。李格非约生于1049年,中进士时已28岁,已婚配的可能性极大。宋代的结婚年龄虽不千篇一律,但结婚早的常见,赵明诚娶妻李清照时21岁,苏轼苏辙兄弟18岁和16岁就结婚了,王安石结婚也只有20岁。
李格非的“初婚”时间于史无载。济南出土的《贺仅墓志》碑为李格非、李辟非兄弟撰书。墓志开篇即说:“中散大夫贺公既卜葬,其子使来请曰:‘吾先君在里闬,于子兄弟为最敬且亲,子宜为吾先君之铭。’格非幸得拜中散公,于今二十年……”该墓志作于元祐八年(1093),前推20年为1073年,此时正是曾巩治理齐州大见成效的一年,李格非在“里闬”与贺仅结识。这个“里闬”是指哪里呢贺仅“世为齐州临邑人”“以疾卒于家”,最后选择埋葬“历城县之西南奉高乡黄台里”。从前后文意看,贺仅应该死在历下城,这个“里闬”亦当为历下城,两家曾是邻居的意思。从贺仅没有归葬祖籍临邑看,他或有占籍历城的行为。这意味着李格非兄弟在1073年前,已离开章丘胡山,在历下定居了。此时李格非已结婚的可能性极大,其“作《历下水记》,叙述甚详,文体有法”,一定对历下城有过从容的考察。
如果李格非中进士时没有坚定地拒绝宰相“脔婿”,而又不想或不敢休妻,其应对“脔婿”最可能的选择是“一妻一妾”,或把原配放在家乡,新妇娶在京城。苏轼与李文叔札有“闻公数日不安,既为忧悬,又恐甲嫂见骂牵率冲冒之过,闻已渐安,不胜喜慰”句。“甲嫂“或与当时的”甲族“”右族“的说法近似,表明其来自豪族之妻,或为长嫂、正妻?苏轼的这段话作于黄州(1080年2月--1084年4月)贬谪时期,表明李格非的家庭时常发生激烈的矛盾,当与某位妻子有关,既有“甲嫂”,或有“乙嫂”“丙嫂”有没有可能是妻与妾的矛盾,已不得而知。但李格非中进士联姻王氏后,很可能存在正妻与非正妻的尖锐矛盾,甚至是两位正妻的激烈斗争。宰相女儿下嫁李格非,自然不能吃亏,原配据理力争,也不甘心俯首。
齐州向来民风强悍,苏辙曾作诗比较陈州与齐州的差别,“陈风清静眠真足,齐俗强梁懒不容”。李清照出道之初,表现出一股冲天豪情,直接与父辈和诗,写下《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父亲被打成元祐党籍,李清照毫无畏惧地向公爹上书,甚至指责公爹无情,显然遗传了“强梁”的基因。而“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都暗示李清照娘家的富裕,和对少年李清照的放任。
现有多条证据表明,李格非为章丘人。但为什么长期以来,世人都把李清照当成历城人呢甚至说她家住柳絮泉边。郭沫若曾题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郭老是能考证甲骨文的大家,他默认李清照是历城人,或不全与《历城县志》载其为历城人有关,应与其真实地在历城生活过有关,与李清照的生母在历城,并在历下古城将李清照带大有某种影响和渊源。
宋代齐州经济非常发达,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世界最早的实物广告商标“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就是明证,1984年济南六里山出土的《傅肇墓志铭》载,傅肇(1076-1135)“公始娶李氏,次娶刘氏,皆闻人右族之女。”,可知刘、李二姓为历城大姓,据新编《济南通史》宋金元卷分析,历下城当时有四五万人的样子,李清照生来衣食无忧必然有是原因的,或源于李格非的原配妻子为富家女,也说不定就是姓刘。
李清照诗词中明确提到家乡的名物有一个“溪亭”,溪亭见于历城,不见于章丘。“常记溪亭日暮”,说明对其印象特别深刻,不是偶尔到访,生活过的痕迹明显。宋代济南确实有溪亭,苏辙任济南掌书记时,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可证。晚年的李清照自订文集为《漱玉词》,或与其早年的家乡生活有关。晁端礼1094年在齐州作《满庭芳》,有“北渚澄蓝,南山凝翠……好是飞泉漱玉”句。这里的“飞泉漱玉”可能特指漱玉泉。金代《名泉碑》已有漱玉泉名,在金线泉南,而柳絮泉在金线泉东,推测宋代已有该泉。
李清照生母不是王珪之女,也不是王拱辰孙女,其生母为李格非“原配”之女,包括其母为历下之人只是一种蠡测,尚有众多未知的可能性,李格非的墓葬“独于山谷”,隐而不彰,李格非的诗文宋已散佚,硕果鲜存,期待将来的文物考古和历史文献能有新发现。
张 俭
李清照的郎君是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在汴京与其结婚。她与赵明诚琴瑟和谐,恩爱非常。
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得罪权臣蔡京而被罢官。不久,赵挺便死于政治斗争中,赵家开始败落,赵明诚和李清照只得离开汴京,回到赵家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节衣缩食,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尽管生活过得很清苦,但是他们夫妇每得一罕见之物便共同校勘、鉴赏,其乐融融。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宋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也就是他们结婚29年后,赵明诚死于建康太守任上。赵明诚的死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以后国破家亡,满目惨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凉。于是,李清照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等物流徙于各地,最后才落脚于杭州。经过数年的努力,李清照将丈夫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认真校正誊录,并作了一些增补,集成了《金石录》(30卷)。
关于李清照是否改嫁张汝舟是有争议的
宋代人赵彦卫的著作《云麓漫钞》中存有李清照的一封信——《上内翰綦公(崇礼)启》,(以下简称《谢启》)。按《谢启》的说法,李清照是在重病期间被骗结婚的,婚后,张汝舟暴露出市侩面目,清照不堪虐待,揭发了张汝舟以前的匿罪,按照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当时的大官吏綦崇礼帮了清照的忙,使她免受了牢狱之苦。事后,清照对綦崇礼表示“感戴鸿恩”,写了这封信。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除了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以外,尚有六部之多的宋代著作提及此事。
早在明代,一位名叫徐勃的学者先提出李清照改嫁不可信,他的观点主要是清照年老和宦们出身不可能改嫁。到了清朝,便有许多学者都为李清照改嫁“辩诬”。卢见曾根据清照生平事迹推断不可能改嫁,他说:“观其(清照)洊经丧乱,犹复爱惜一二不全卷轴,如获头目,如见故人,其惓惓德夫(赵明诚字)若是,安有一旦忍相背负之理。”(《雅丽堂本金石录》)继卢见曾之后,俞正燮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改嫁不可信,首先他采用史家编年的方法排比岁月,接着指责宋代著作的记载不可靠。俞正燮考证的李清照经历,没有改嫁张汝舟的可能。他指责《谢启》虽记载了李清照改嫁的整个过程,可是《谢启》又为什么称此事为“无根之谤”呢?再者,男女婚嫁世间常事,朝廷不须过问,《谢启》中怎么会有“持官书文字来辄信”之类词语?在俞正燮看来,《谢启》文笔劣下,前后矛盾,中间杂有佳语,定是篡改本。根据《谢启》内容分析,只有把其视为李清照感谢綦崇礼解救“颁金通敌”(李清照另一冤案)一案,才更说得通。针对宋代历史性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记载李清照改嫁一事,俞正燮认为,《要录》的作者李心传与李清照远隔万里,他很可能是误听误载。近代,也有不少人否定李清照晚年改嫁。况周颐考证了李清照、张汝舟在赵明诚死后的行踪,证明了两人踪迹判然,不可能有婚配之事。现代人黄墨谷附和上面观点并且作了补充。她认为:第一,从李清照自传性文章《金石录后序》中可以看出,“颁金”案发生在建炎三年,但是延续到绍兴元年仍未解决,何况《谢启》是事后感谢信,当然有可能作于绍兴三年以后。这样,《谢启》中提到的背景和綦崇礼的官衔等与事实就没有矛盾了。第二,綦崇礼与清照的丈夫有亲戚关系,清照如果真的改嫁一事,而且又涉讼,她会腆颜去求他帮助吗?第三,宋代有这么多人提及李清照改嫁,那么,赵明诚的表甥,又是綦崇礼的儿女亲家谢伋不会不知道。然而,谢伋在《四六谈尘》中不但不提再嫁一事,而且称清照为“赵令人李”,书中还引用李清照对赵明诚表示坚贞的祭文。第四,摒弃李清照的诗词文章、生平事迹来议论改嫁一事是不全面的。李清照曾说:“虽处忧患而志不屈。”在赵明诚卒后,她又为颁行明诚的著作《金石录》耿耿于怀,这些情况也是否定李清照改嫁的佐证。与上面看法相反,现代学者王仲闻、王延梯、黄盛璋等认为清照改嫁是无可否认的事实。黄盛璋在《李清照事迹考辨》一文中指出:记载李清照改嫁的材料,就时间而论,胡仔、王灼、晁公武、洪迈都是李清照同时代人;就书的性质而论,又是史书、目录、金石等严肃的东西;就地域而论,胡仔、洪迈之书一成于湖州,一成于越州,并不是相去万里。同时,胡仔、王灼成书时李清照仍然健在,要说在清照生前他们就敢明目张胆地造她谣、伪造《谢启》是很不近情理的。
1、十六岁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
2、再婚
女子再婚在宋代本属寻常,在明清则为重大道德污点,李清照几乎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证,这为“李清照未再婚说”提供了心理需求。
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品秩甚低,或有家暴和骗取李清照收藏之事,致婚姻破裂。按宋代法律,妻告夫即使胜诉也要被判两年徒刑,李清照便采取了迂回战术——告发张汝舟收受贿赂,使其获罪,则婚姻自动失效。
扩展资料: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
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李清照
人民网—李清照的才女之累
人民网—才女李清照:轰动京师的文艺女青年 晚年闪婚闪离
50岁前国脚出狱后办俱乐部,前妻是歌坛天后吗?
高峰贩毒被抓,其实是去年11月份的事情,据爆料,高峰的吸毒史已经有十年以上了,他早已走上了以贩养吸的不归路!
高峰被球迷赠送外号“快刀”:因为他在球场上突破能力强,速度快、头脑冷静,是中国国家队历史上颇具特点的前锋之一。他成名于北京国安队,在国安期间他拿到了一个足协杯冠军、一个联赛亚军和两个最佳球员。
高峰为人放浪不羁,但他的另外一个名号更加响亮:“浪子”!在效力重庆隆鑫队时,他被当时的主帅李章洙抓到在宿舍喝酒,居然被翻出了啤酒罐68瓶之多!高峰还曾与李章洙有过冲突,他直接嘲讽李章洙“就是个练体能的!”
高峰曾与“歌坛天后”那英有过一段情史,她的名曲《征服》就是为高峰而作,他们还生有一子,但是在那英待产期间,高峰就被爆出曾和某歌手早有私生子,真不愧为名副其实的“浪子”呀!那英痛快地“快刀”斩断了这团乱麻!
“浪子”的黑历史不断:2015年参加东方卫视某节目录制,就曾因打伤出租车司机,最终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一年!
当然,除了高峰之外,我们熟知国内吸毒的足球运动员还有前国门刘云飞,同是守门员的刘健生也是因为吸毒贩毒被抓捕的。
最后,希望中国球员无论是现役还是退役,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不过高峰不自律的生活,以及带有瑕疵的性格,让他的职业生涯过早下滑。与那英长达十年的恋情引发的足坛与乐坛的争执,酗酒成性以及打人吸毒等负面报道,都将高峰刻画成了一个真正的浪子。
也是中国足球教育的悲剧,重专业训练,轻文化学习,轻价值观教育,赌博式培养,风险大,成才率低,走上职业道路的部分球员缺乏健全的人格,成为足球资本的工具。
刘健生的个人履历
1965年至1970年在河北大学中文系学习。
1970年至1971年为张家口市“五七”干校学员、在东辛庄村劳动锻炼。
l971年至1981年任张家口市革委会政治部宣传组干事,市委宣传部干事、理论教育科副科长。
1981年至1983年任张家口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1983年至1985年任张家口市委常委、秘书长。
1985年至1993年任张家口市委副书记。
1993年至1994年任张家口市委书记。
1994年至1997年任邯郸市委书记。
1997年12月任省政府党组成员。
1998年任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3年1月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刑事侦缉档案4中,洛伟基为什么要杀邱太太和徐意志?
香港警察重案组高级沙展徐飞办事独断独行,个性鲜明,,虽与做事客观的同事江子山合作,但仍能以柔制刚,充份利用对方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经验,屡破奇案。飞因山助他立下不少大功,事业亦见起色,对山深感佩服,二人顿成无敌拍档。
感情上,这对好拍档却分别纠缠于两段解不开的情缘间:山基于情义,不欲舍下女友婉兰不顾,只好与真心相爱的心如分开。飞一直对失踪多年的女友芊芊未能忘情,至俏君出现,二人擦出火花并共赋同居。不料,飞此时突然收到芊芊的消息,他会如何抉择?第一单元:连环凶杀案
Helen在超市枪击事件中丧生,器官捐献。暗恋Helen的医生刘世昌出于不忿,先后杀死了两名受到器官捐献的病人。准备杀武俏君时刘世昌错进了记者万安宜的家,拍下了何锦永奸杀万安宜的场面,并以此要挟何锦永帮他杀武俏君。
第二单元:变身孽情
秀卿因姐姐自杀而找姐夫顾宏报仇,却被顾宏的同性恋人林永恒误杀。林永恒来香港做了变性手术化名周若玫后嫁给了杜子明。秀卿的男友赵汉华认出周若玫就是林永恒,却不由自主爱上她并纠缠她。周若玫忍无可忍将赵汉华杀死。杜子明知道真相后,利用叛逆少女文靖一起自杀殉情,然后用赵汉华的尸体掉包冒充自己企图瞒天过海。
第三单元:唐家迷案
17年前谢耀楷误杀一名妓女,其父谢海超绑架殷宝莉的女儿唐心如,威逼她指证死者的男友楼世文。楼世文冤死,而他姐姐楼莲香后来成为殷宝莉的私人看护,准备报仇。殷宝莉临死前怀疑当年绑匪就是律师谢海超,委托私家侦探追查。殷宝莉死后,私家侦探查出真相,被谢耀楷杀死在唐家。同时,温志森因女友之死受警方怀疑追捕而藏匿进唐家!
第四单元:双尸案
连映雪带着女儿钟莹和儿子钟磊改嫁钟智良,姐弟俩经常受到继父的侵犯与虐待。钟莹刺了钟智良一刀后逃走。此时连映雪计划和梁剑雄私奔,又不忍心扔下子女,于是拿了20万回家埋在花园留给他们,却被钟莹的男友周万声偷走。连映雪杀了受伤的钟智良后,为了不让家丑外扬,将现场伪装成劫杀场面后自杀。这一切都被躲在柜子里的钟磊看见。
第五单元:冷静的凶手
尹望石夫妇侵吞了侄女尹秋月几亿遗产。为了帮助恋人霍伟聪,尹秋月向尹望石借钱不成,遂决定杀死尹望石夫妇。尹秋月与一男子一夜情后,杀死婶婶孙碧妮,并注入窃来的精子伪装成奸杀的现场,谁料一夜情的男子竟是警察韩国仁!后尹秋月又制造不在场证据毒死叔叔尹望石。最后电子交警拍下的违章快照推翻了尹秋月杀孙碧妮的不在场证据。
第六单元:黄石街奇案
林家惠遇车祸,临死前告诉父亲林健,孩子的亲生父亲是富商钱日容。钱日容不承认并出言侮辱,林健冲动之下在黄石街将其杀死。洪志淘在钱日容尸体上偷钱,黄石街的7名证人不负责任的指证其为凶手,洪志淘在监狱冤死。其父洪展鹏从美国回来为儿子翻案,在荒岛的仓库里搭建黄石街,捉来所有的证人将案件重演,将证人们的证供一一推翻。
第七单元:移花接木
汪淑慧准备与骆见业私奔被丈夫文国豪发现,汪淑慧自杀。其后文国豪不断利用骆见业的内疚敲诈他。骆见业准备移民,文国豪杀死跟自己血型相同的梁剑雄并割下他的头和手伪装成自己的尸体,而后串通女儿文婉兰出面认尸,企图骗取保险金,更将凶手嫁祸给骆见业。
第八单元:黑色星期五
程柏的小说都由情人张素玲做枪手代写。求婚被拒的张素玲扬言要公开真相而被程柏误杀。运尸途中车子被莫耀风和陈志豪偷走。黄国仲和李宝屏抢走武元强20万,逃跑时出车祸昏迷,莫耀风和陈志豪偷走20万并将张素玲尸体转移到黄国仲车上。后莫耀风和陈志豪勒索程柏反被杀。得知武元强是男友武杰爸爸后,李宝屏决定自首却被黄国仲杀死。
第九单元:夺命酒窖
游丽缇驾车不熟练撞上陈佩诗的车子,导致她流产并不能再生育。陈佩诗自杀身亡。其丈夫洛伟基为了报仇杀死游丽缇,将她尸体移入唐心如餐厅的酒窖,并用冷气机延缓尸体腐烂以制造案发时自己有不在场证人的假相。游丽缇的师兄徐意志发现后找洛伟基摊牌反被毒死。洛伟基的姐姐林洛霞怀疑唐心如知道真相,企图开车撞死她灭口。
第十单元:替天行道
林浩天为给妻子治病欠下高利贷,其堂弟林浩光为钱杀了债主钟永财。林浩光好友陈仕康得知FRANKY欠下赌债,便冒充债主对其妻子周杏娥骗财骗色。周杏娥出酒店时遇到林氏兄弟从钟永财家出来,林浩光决定杀周杏娥灭口。林浩天无奈杀了林浩光以阻止他继续杀人。林浩光女友李秀仪知道后勒索林浩天反被杀死,尸体被藏入林浩天亡妻棺材中。
第十一单元:隐秘关系
大明星田思思自从被男友强奸后,转而喜欢同性。第一任情人自杀后,她又和新人华宝晶好上。因华宝晶占有欲太强,田思思提出分手,华宝晶以公开恋情威胁她反被杀死。一直暗恋田思思的保镖王伟伦在处理尸体时接了文婉兰的电话,却误以为是女友张晓彤打来,怕她认出声音而将其杀死。后田思思又爱上助理文婉兰。
第十二单元:100个杀夫方法
江子瑶从小与家人失散,后被曹占威逼接客而错手将他杀死。江子青找到妹妹后为了照顾她而放弃与丈夫去美国。后江子青与宋家齐发生婚外情,并不断被他纠缠无法摆脱。宋家齐的妻子张淑贤为了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而在他牙膏里下毒。江子瑶知道姐姐被宋家齐纠缠,也在他酒里下毒。宋家齐双重中毒而死。
第十三单元:人间蒸发
当年徐飞卧底加入洛镇彪的社团搜集犯罪证据,受到怀疑时郑东成为了保住他而被打伤。后案子告破,洛镇彪在狱中病死,郑东成逃脱。郑东成为了报仇,在徐飞和梁芊芊登记结婚当天掳走芊芊,致使他们分别三年之久!演员表
主要演员
徐飞--古天乐
江子山--陈锦鸿
武俏君--宣萱
文婉兰--佘诗曼
唐心如--李珊珊
梁剑雄--郭锋
江子青--邵美琪
邵之蓝--姚莹莹
楼莲香--陈秀珠
第一单元:连环凶杀案
刘世昌--谢天华
万安宜--马蹄露
何锦永--罗莽
周太太--刘桂芳
贤哥--王俊棠
刘建生--郑子诚
第二单元:变身孽情
杜子明--尹阳明
周若玫/林永恒--吴美珩
赵汉华--李国麟
阮美美--袁彩云
顾宏--李冈
文靖--梁雪湄
第三单元:唐家迷案
温志森--韦家雄
霍伟聪--郭耀明
霍寰中--江汉
殷宝莉--程可为
谢耀楷--刘永健
谢海超--王伟
司徒柄--谭一清
楼世文--周扬
第四单元:双尸案
连映雪--潘冰嫦
钟智良--丘万城
钟莹--陈采岚
钟磊--罗业升
周万声--林敬刚
第五单元:冷静的凶手
尹望石--余子明
尹秋月--滕丽名
孙碧妮--赵静仪
韩国仁--苏志威
孙耀华--何启南
郑伟廉--梁建平
Tina--林芷筠
第六单元:黄石街奇案
刘健生--郑子诚
曾sir--鲁振顺
洪展鹏--刘江
洪志滔--洪天明
钱日安--焦雄
陈十五--罗兰
马力--鲁文杰
岑丽湄--康华
莫礼信--张锦程
林健--蔡国庆
叶翠荷--韩马利
林家慧--林佩君
第七单元:移花接木
文国泰--罗乐林
文太太--文洁云
养鸡场工人--刘家聪
骆见业--金兴贤
第八单元:黑色星期五
武杰--邓一君
杰母--冯晓文
李宝屏--汪琳
武元强--骆应钧
张素玉--任港秀
陈志豪--梁辉宗
黄国仲--何君龙
张素玲--潘芝莉
程柏--杨英伟
莫耀风--谭权辉
第九单元:夺命酒窖
邱彼德--戴志卫
邱太--曹众
侍应生--杜大卫
侍应生--张智轩
洛伟基--张兆辉
徐意志--单立文
林洛霞--陈安莹
陈佩诗--周凯珊
第十单元:替天行道
周杏娥--苑琼丹
范勋奇--河国荣
李秀仪--陈琪
林浩天--郭政鸿
浩天手下--郭卓烨
陈仕康--黄德斌
钟永财--李龙基
第十一单元:隐秘关系
华宝晶--邝文_
田思思--郭少芸
王伟伦--魏骏杰
张晓彤--徐濠莹
张百豪--骆达华
何飞立--罗君左
第十二单元:100个杀夫方法
宋家齐--马德钟
张淑贤--彭子晴
阿婷--马海伦
文医生--张英才
周绍权--李成昌
江子青/江子瑶--邵美琪
曹占--陈荣骏
江父--罗浩楷
第十三单元:人间蒸发
梁芊芊--向海岚
郑东成--郭晋安
洛镇彪--刘家辉
其他参与演出
冯添海--莫家尧
何振球--黄振威
黄琪琪--周家怡
莫先生--罗国维
莫太太--梁葆贞
Ellen弟--蒋克
Dr王--黄天铎
谭先生--李鸿杰
杨Sir--邵卓尧
医生--郭德信
医生--戴耀明
DrWong--杨瑞麟
摄影师--魏惠文
Dr余--卢天伟
Sophia--苏恩磁
Mary--伍慧珊
欧阳太太--曾慧云
女警--刘美珊
金姐--余慕莲
芳姨--雪妮
王祥--程小龙
国仁兄--古明华
国仁嫂--陈楚翘
Teresa--尤程
的士多店老板--叶振声
Nancy--黄凤琼
酒店经理--游飙
马国柱--黄文标
全哥--邓英敏
酒店老板--麦子云
顶爷--郑家生
职员表
编剧:钱路、冯静雯、曾保华、张小方、阮美凤、高惠敏、何群娥、林丽媚
编导:林志华、黄伟声、苏万聪、钟国强、陈维冠、何振声、郑基成
监制:潘嘉德
编审:邵丽琼、欧冠英、贾伟南
《刑事侦缉档案》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6e1b
北京市教育局现任小学部长是谁
刘凤仪,出生于1942年7月,河北徐水人,1962年3月参加工作,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先后任建工部第四土石方公司石方工程大队党支部书记,广东省机械施工公司第43施工队党总支书记,公司党委常委。1975年后任广东省建工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先后兼任省机械施工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澳门南方公司总经理、董事长。1983年起先后任广东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省建委主任、党组书记,梅州市委书记,梅州军分区第一政委。1995年后历任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2003年1月任广东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刘凤仪同志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5月9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61岁。
何光远,男,汉族,1930年2月生,河北安新人。1945年加入中国***。曾任冀中军区兵工管理处政治处技术书记。华北大学工学院肄业。1956年毕业于苏联基辅工学院机械系。1956年回国。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工艺师、铸造分厂厂长、总厂副厂长,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厂长、党委书记,长春市副市长,农业机械部、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部长。高级工程师。1993年任机械工业部部长。1998年3月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中央委员。
刘健生,男,汉族,1944年9月生,河北定州人,1974年12月入党,1970年9月参加工作,河北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965年—1970年在河北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70—1971年在张家口市“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1—1976年为张家口市革委会政治部宣传组、市委宣传部干事。1976—1981年任张家口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副科长、市委清查办公室负责人。1981—1983年任张家口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1983—1985年任张家口市委常委、秘书长。1985—1993年任张家口市委副书记。1993—1994年任张家口市委书记。1994—1998年任邯郸市委书记。1998年任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2003年1月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共河北省第五届、六届省委委员。
刘德忠,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河北雄县人,1972年6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大专学历。1964-1967年在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1967-1968年留校待分配。1968-1970年在解放军38军113师锻炼。1970-1977年为雄县农林水电站、农林局办公室科员。1977-1983年为雄县县委办公室干事、副主任,雄县县委研究室主任。1983-1984年任雄县县委副书记。1984-1986年任新城县委书记。1986-1991年任清苑县委书记。1991-1994年任衡水地区行署副专员,衡水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1994-1996年任衡水地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1996-1997年任衡水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衡水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衡水市委副书记、市长。1997-2002年任衡水市委书记。2003年1月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共河北省第三届、六届省委委员。
韩汝琦,男,汉族,1938年8月生,河北清苑人,1990年11月加入民革,1962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09—1962.07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学生。1962.07—1979.06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79.06—1983.05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讲师。1983.05—1987.08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1987.08—1997.06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199206-199706民革中央、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1997.06—1998.01民革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1998.01—2002.09民革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微电子所常务副所长。2002.09以后民革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张家口的历任市长有谁
截止到2012年张家口市的历任市长和任职时间如下
1、宋叔华,198304-198307
2、刘善祥,198307-199009
3、田震田,199009-199302
4、刘健生,199302-199409
5、冯文海,199409-199712
6、杨德庆,199712-200312
7、刘永瑞,200312-200612
8、宋太平,200601-200801
9、许宁,200801-201201
扩展资料
张家口现任市长武卫东,男,汉族,1969年10月生,河北平山人,1991年10月入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男,回族,1961年7月出生,河北省沧县人,1982年12月入党,1981年1月参加工作,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2018年5月,第十五届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发布,张家口市在2018中国避暑名城榜中排第51名。
2018年5月,“2017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正式公布,张家口排名第65位。
2018年4月份,张家口以467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2018年7月,河北省2018年上半年11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同比变化幅度排名出炉,张家口市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5分排名第1位。
张家口市是现行长城最多的地区,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崇礼、赤城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滑雪场,被誉为东方达沃斯。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6]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张家口
李刚的姥爷叫什么?都说是河北省副省长?
最新人肉成果;李刚的姥爷是河北省副省长。
李启铭的外公:刘健生母亲:刘红梅
刘健生,男,汉族,1944年9月生,河北定州人。1974年12月加入中国***。1970年9月参加工作。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文化。1965年至1970年在河北大学中文系学习。1970年至1971年为张家口市“五七”干校学员、在东辛庄村劳动锻炼。l971年至1981年任张家口市革委会政治部宣传组干事,市委宣传部干事、理论教育科副科长。1981年至1983年任张家口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83年至1985年任张家口市委常委、秘书长。1985年至1993年任张家口市委副书记。1993年至1994年任张家口市委书记。1994年至1997年任邯郸市委书记。1997年12月任省政府党组成员。1998年任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2003年1月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五届省委委员,中共十五大代表。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
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
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朽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贿赂,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
由梁振华担任首席制片人,刘亦智执导,黄子涛、杰克逊、胡冰清、马泽涵、宁欣、吴俊宇、刘源等人联合主演的青春励志剧《血》即将迎来大结局。剧本主要是晚清的混乱时代为背景,讲述了清朝末期,贝耳的回归你们庄李明(黄Zitao饰品)和平民青年易建联(杰克逊饰)会晤后,两人携手,为人民的苦难和运行。
在《血》的最新情节中,由于语语被杀之初,崇黎明的血洗蓝帮,终于得知原来为他服务了大半生的清廷,却一直视他为随意丢弃的棋子。于是心灰意冷的崇礼明,不再坚持所谓的闫势范,并宣布正式解散闫势范,兄弟俩各行其是。
范彦权兄弟的正式解散让人很伤心,毕竟五兄弟经历了很多生死。然而,并没有饯行宴,兄弟俩虽然解散了,但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杨震。然而,之前杨振一直没有发现,这五兄弟四年来,他们选择的道路,也代表了不同的五种生活方式和格局。
第一个是Chong Liming。虽然崇礼明被一个被遗弃的儿子抛弃,但崇礼明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清王朝对他很残忍,但他对清王朝很友好。所以当清王朝覆灭时,崇礼明依然努力保住了整个皇宫,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放弃了清家。
其实,可以严心。严信可以说是一个愚忠的人,当清王朝灭亡的时候,严凡的权力瓦解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一切,于是开始颓废。他知道自己选错了路,但正确的路在哪里呢?但严欣不知道。
还有瓦格纳。瓦格纳是五兄弟中唯一可以与钟利明相提并论的人,他接受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所以当兄弟俩分手后,瓦格纳先是嫁给了哈瑞尔,然后开了一家私人诊所,过着正常的生活。瓦格纳是兄弟中第一个醒来的人。
和鼠疫的狗。狗虽然很友好,但毕竟是一个大老粗,所以当闫权范解散时,狗做了他的老生意,开始转售军火。由此可见,狗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有了崇礼明,他可以是一个非常公正的人,如果单独工作,他可以立即恢复不羁的性格。
最后,四三。虽然四三一直在工作,但他一直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摄影。于是在艳权解散后,司三成为了记者,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当然,虽然五兄弟走了不同的路,但当三兄弟在部队的时候,发现了杨震的踪迹,三兄弟给崇礼写了一封信,让崇礼立刻想起了兄弟俩。于是当Chong Liming找到can Yan Xin, dog, Wagner,兄弟们聚在一起,回顾过去,上演了一场最美丽感人的兄弟情场景。
然而崇礼明虽然兄弟俩重归于好,但现在杨震却成了军阀,崇礼明想除掉杨震,就必须找一个容易帮忙的人。但当崇礼发现易建联时,易建联虽然当上了军官,有军纪约束,但易建联不顾与崇礼明的私交,还是对杨珍怀恨,一直敦促易建联一定要帮崇礼明对付杨珍。
于是在崇明他们和三师重逢时,虽然在杨珍的埋伏下,华格纳被抓住了,但崇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兄弟。而易建联也在外围帮助他们,于是易建联和崇礼明在一起,杨真的末日到了。于是这一次崇明再次浮出水面,杨震终于被杀。
杨震被杀后,我相信,崇礼和兄弟们,不会解散,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后的分别,已经明白了,出生在乱世,就应该做一个伟大的英雄来拯救火灾中的人们。而此时的易,也正好遇到了困难,他坚持要马上攻占南安城。所以杨震死后,崇礼明和他的兄弟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帮助易守南安城。说到崇礼明,让我们再谈谈度过九庆的事吧。当Chong Liming的血洗青帮时,花九清为了保护Chong Liming,喝下了酒给Kim先生,但是好人有好报,花九清虽然喝下了酒,但是花九清并没有那么脱机。三年后,花九清醒来后,崇礼被安排出国留学。
然而,在九清花准备留在伦敦时,她对崇礼说“你到过哪里就不是到过哪里”,这句话直接透露了她和崇礼未来的感情线。所以当花久青回来学习后,她最心动的一定是冲黎明。希望在最后,花久青和崇礼能结婚。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