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人是上古时期,生活在现今中国领土上一个重要的群体。古羌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对西部许多不同民族的统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等。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涿水草而居。所以古羌人与羌族不是同一个概念。商朝时,殷人就把中国西方的许多民族统称为“羌方”。
羌人一词,与传统的提法在含义上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所谓的羌人,多是指汉代以後的西羌部落,那其实只是羌人发展程度更低的、后起的一支,主要居于河湟之间,因先前同外族接触较少,故血统较纯,更倾向于属黄种人的汉藏一系,由于这支羌人在汉代尤其是东汉时与汉人争战不已,所以汉人后来便将他们视为羌人的代表;而在先周时期,羌人则属于西戎,同殷商甲骨文卜辞中频频出现的“羌方”以及商周时期见诸文献的“羌戎”、“姜戎”等近似,都属西戎中的一支,他们都不是纯粹的汉藏部落,而是带有或多或少的印欧血统。这一点从周、羌同犬戎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楚地看出。
周人在始祖时期即与姜姓世为婚姻,姜姓为炎帝氏族的后裔,周人则称自己为黄帝氏族的后裔,姬姓,传说两姓同源而异流,因此周人祖上必与炎帝族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而从姬水、姜水的地望来看,这一支羌人从一开始就并非纯粹的汉藏部落,很可能杂有来自西、北的印欧因子;周人立国后,犬戎颇强盛,周与犬戎时战时和,并同一些附属于犬戎的小国建立了婚姻关系,例如,时常与周人通婚的有辛氏就以盛产美女而著称,而辛国实为犬戎的支族,可能属吐火罗人。羌人在文化上也接受了许多印欧人的风俗,例如葬俗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先秦时期的文献如《墨子》、《列子》等都提到,氐羌人是实行火葬的,案火葬并非汉藏人的习俗,而是出自印欧人,例如印度-雅利安人就在相当长的时期一直实行火葬,而伊朗-雅利安人在拜火教流传前也是实行火葬的。由于葬俗的关系,羌人乃至西戎人的遗骨很难保留,今天确定为先秦羌人文化遗存的一些考古遗迹如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等都位于河西走廊,期间发现了不少装骨灰的陶罐,但遗骨则很少,仅有的几个经鉴定认为是“蒙古人种”,但这大约并不是实行火葬的羌人的遗骨;而其他的文物遗存则同新疆地区的许多已确认属于印欧人遗存的文物的风格更为类似,因此,羌人同印欧人的密切关系在考古发现上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证据。
羌人是现在的四川人。
羌人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族语言为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羌人是现在的四川人。
羌人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人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人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和石阡县。
大多数羌人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少数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城镇附近,与藏、汉、回等族人民杂居。羌人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羌”,原是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东周时期,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宋代以后,南迁的羌人和西山诸羌,一部分发展为现在的羌人,保留了羌的族称。
丽江又名“丽水”,因万里长江蜿蜒流过而得名,丽江有很多悠久的传说,包括虎跳峡、玉龙雪山、老君山等等。
一、丽江虎跳峡的传说
传说那时候丽江统治者--木老爷富极一时,身边有不少能人才子。其中有一个特能算命。一天,替木老爷算算,据说木老爷生时大富大贵,但是死后却无棺材可用。木老爷大惊,从此在他所要经过的任何地方,每隔十里地就放置一口棺材以和命运作抗争。
一天,天气极好,木老爷心情极佳,于是骑着自己的坐骑——一头老虎,沿金沙江边走去。江水汹涌澎湃,江岸风景如画。人虎到了一个较狭窄地段,老虎纵身一跃,往江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跳去。
老虎着落了,人却再也没有和虎同时着落,而是早已掉入了滚滚江水中。时间早已流逝,木老爷和他的老虎已早已不知何处去,但是却为后人留下了虎跳峡,虎跳石这些充满想象的名字。
二、丽江玉龙雪山的“三多神”传说
有个很能干的猎人,天天带着猎犬上玉雪龙山打猎。有年二月初八恰好属羊,她在雪山看见一块怪异的雪石,那雪石很大,像魁梧的武将,但又非常轻,一只手便能把它托起。猎人十分惊奇,顺便把它背下山来。
走到山麓,猎人放下雪石,抽袋烟又背,可是哪里背得动,好像生了根似的,任怎么使力也纹丝不动,人们以为是神的化身,便就地建祠供奉。
从此后,人们屡见一位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跨白马的神将显圣:打仗时,他带领兵马助战;有火灾,他从云雾里降雪灭火;瘟疫流行,他乘风驱散瘴气;发生水患,他在夜间带着白衣人来疏导,于是把他尊为保护神“阿普三朵”,每年一次祭,求他佑护。
三多神也成为了纳西族的最高保护神、战神、天神,玉龙雪山的化身。
扩展资料
丽江除汉族外,还有纳西、彝、傈僳、普米、白、藏等十多个世居少数民族。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展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宁蒗永宁摩梭母系大家庭是惟一存活世间的母系氏族活化石。
小凉山彝族同胞的节日火把,牵引着人们走进远古神奇的传说,感受崇拜火民族那一副火热的心肠。蛙形“披星戴月”羊皮披肩,既象征着纳西妇女昼夜辛勤劳作,又与纳西族早期的图腾崇拜有关,在祖国56个民族中独树一帜。
永胜县他留人浪漫的“青春棚”堪称民族奇葩。玉龙县黎明的傈僳族歌舞,热情奔放,“上刀山、下火海”表演令人惊奇。宁蒗普米族丧葬中“给羊子”习俗,将生命寻根意识渗透进了古羌人后裔的文化肌体中。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为丽江之旅大大加分。
古羌人与回族人的关系是羌人逐渐融合于西北地区的汉族、藏族和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中。回族是唐朝以后才有的,是西域各部回迁祖国内地,逐步发展出来的,并散居祖国各地,是典型的外来户,羌族的祖先可以上述到蚩尤部,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分支。
彝族人的祖先来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贵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许多关于“濮变彝”的记载,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
节日习俗
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
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此外,黔西、滇东彝族在农历的三月三要过祭山节。
—彝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