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我丽江古城看见一家挂有“纳西喜院”红色匾牌的四合院,据了解,该民居院落完全以体验丽江古城民俗活动为主要经营方式,同时,也向外地游客免费开放,举行纳西族东巴婚礼。
有两位身着民族盛装的纳西族老寿星在玉龙桥上等候新人们的到达,对新人到丽江古城举行婚礼表示欢迎,并送去诚挚的祝福。在预示着吉祥的麒麟舞表演中,新人们通过了由30多名纳西妇女组成的欢迎队列,拉开了中国首届婚俗文化节——丽江古城民俗体验活动的序幕。
在热闹的迎亲队伍的簇拥下,新人们经过四方街,许多好奇的游客也加入到了迎亲的队伍中,喜庆热闹的气氛渲染了整个丽江古城。当新人们来到了位于七一街中段的万子桥上,新郎背起新娘,寓意着儿孙满堂,吉祥如意。紧接着,新人来到三眼井,取圣水。随后,东巴主持祝愿新人们安康幸福、子孙昌盛。
有两位身着民族盛装的纳西族老寿星在玉龙桥上等候新人们的到达,对新人到丽江古城举行婚礼表示欢迎,并送去诚挚的祝福。在预示着吉祥的麒麟舞表演中,新人们通过了由30多名纳西妇女组成的欢迎队列,拉开了中国首届婚俗文化节——丽江古城民俗体验活动的序幕。
在热闹的迎亲队伍的簇拥下,新人们经过四方街,许多好奇的游客也加入到了迎亲的队伍中,喜庆热闹的气氛渲染了整个丽江古城。当新人们来到了位于七一街中段的万子桥上,新郎背起新娘,寓意着儿孙满堂,吉祥如意。紧接着,新人来到三眼井,取圣水。随后,东巴主持祝愿新人们安康幸福、子孙昌盛。
到达古城纳西喜院,新人们到院内观赏纳西民族婚俗视频,新人就座后,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举行。随后东巴为新人念经祈福,“结魂仪式”——东巴将代表着“日、月、星、晨”千古时所有的五行线给新人栓上,寓意着两姓的结合。生儿育女、家庭昌盛,新郎新娘成双成对,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永不分离。最后,新人饮交杯酒,东巴颁发可以存放上千年的东巴婚礼证书,婚礼仪式结束。
参加纳西传统婚俗体验的人都一致认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纳西族传统的民风民俗,更让参加活动的人们亲身感受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民俗文化内涵。
采访新人了解到,这次婚礼虽然只是一个活动,但是他们感到非常开心,他们也在这次婚礼中收获到了很多东西。
内观赏纳西民族婚俗视频,新人就座后,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举行。随后东巴为新人念经祈福,“结魂仪式”——东巴将代表着“日、月、星、晨”千古时所有的五行线给新人栓上,寓意着两姓的结合。生儿育女、家庭昌盛,新郎新娘成双成对,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永不分离。最后,新人饮交杯酒,东巴颁发可以存放上千年的东巴婚礼证书,婚礼仪式结束。
参加纳西传统婚俗体验的人都一致认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纳西族传统的民风民俗,更让参加活动的人们亲身感受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民俗文化内涵。
采访新人了解到,这次婚礼虽然只是一个活动,但是他们感到非常开心,他们也在这次婚礼中收获到了很多东西。
婚前仪式不同。纳西族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接亲队伍到达,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彝族婚礼举行前几天,姑娘要减饭减水,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这种"新娘子饿食饿水"的习俗主要来自彝族"虎妻"的传说,同时也为了避免在迎娶的路上解大小便-彝族认为那样是不吉利的。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一、日常礼仪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二、饮食
1、饮食习惯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2、特色饮食
丽江粑粑: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化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纳西米灌肠: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鸡豆凉粉:取自丽江地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三、住屋形式
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四、婚俗
纳西族主要聚居区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新娘、举行婚礼的程序。过去有少数“抢婚”和“兄亡纳嫂”的“转房”婚俗,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同一“崇窝”(宗族)之间禁止通婚;姑舅表和姨表优先婚是过去比较流行的习俗。
纳西族的传统婚礼称为“素字”,意为“迎接生命神”,纳西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神“素”,新娘是外来的新的家庭成员,因此要把她的生命神迎进新郎的家庭,与新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命神结为一个集合体。
新郎家请东巴择吉日准备生命神之箭、桩、竹篓、塔、桥、梯、石、线等物;接新娘;新娘告别祖灵、娘家亲人及火塘灶;新娘进新郎家后行洗头礼;进母房(祖房)拜火塘灶边的祖灵和神灵;东巴主持举行祭生命神,拴生命线的仪式,是婚礼的核心内容。届时在新郎面前放一把木杆秤,新娘前放一把铜锁和木升,有的则是新郎手持生命神之木桩,新娘手持生命神之木塔。东巴边咏诵经书,边在新郎新娘的额头抹酥油祝吉,继而一一抹酥油于母房的擎天柱、神龛、火塘中的铁三角架、火塘边的男女床、弓、箭、砍刀、粮柜、铜锁、木升等上并咏诵相应的祈福语。其整个过程与东巴教密不可分。
清代“改土归流”后,流官在丽江纳西族地区“以夏变夷”,大力推行汉族婚俗,订婚按周礼的六礼:问名,纳采,会亲(在丽江称之为亲家会),过门(丽江称请媳妇),送礼柬,迎亲。在接亲,宴客,分大小,回门等婚礼程序上也大量融进了汉式习俗。
泸沽湖地区的纳人(摩梭人)中同时存在着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并存家庭和父系家庭 3种形式,其中母系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母系家庭所有成员的世系皆从母,男女成员系由一个或几个始祖母的后裔组成,母系血缘是维系家庭的基础,财产按母系继承,由母亲传给子女,舅传给甥和甥女。男子在家中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亲的儿子或舅舅的外甥。每个母系家庭有一个家长,通常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舅掌礼仪、母掌财产是家庭权利和分工的形式。母系家庭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是根种,缺了就断根。如果某个家庭一旦没有女继承人,便要过继养女。一个母系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在10人以上,多的达30--40多人。由于这种家庭的全部成员都是母系血亲关系,属于一个亲族,不存在父子、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关系,没有外姓,关系单纯,财产属于大家庭所有,很少发生闹财产、闹分家的纠纷。
与母系家庭相应的婚姻形式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男子称呼女情人的称谓;而女子称呼男情人是“阿都”。 现在一般用“阿夏婚”来指称这种“走婚”形式,并不十分妥贴。“阿夏”婚的基本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相恋钟情者互送信物订情。情侣双方都终身生活在母亲家里,男子在夜间到情侣家过偶居生活,次日黎明即返回自己的母亲家里。男女缔结“阿夏”关系要遵守传统习俗, 只有不属于同一母系血缘的成年男女才能建立这种关系,“阿夏”所生的子女随母,血统也依母系计算。
五、传统节日
1、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2、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3、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纳西族节日“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4、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5、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6、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7、“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8、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在美丽的泸沽湖畔,有一个沿湖而居的村落,以前叫大嘴村,现更名为达祖村。达祖村是纳西族聚集的村落,这个村落的纳西族人,与泸沽湖当地的摩梭人,(摩梭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属于纳西族),虽然都同属于纳西族,但很多习俗却迥异。
据达祖村村民讲述,他们是属于丽江市木府的一支贵族,在明代木府强盛时期,从束河古镇一带迁徙而来,对泸沽湖及周边进行监督管辖。而摩梭人,应该是泸沽湖的原住民,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摩梭人依旧为母系 社会 ,家族中以女性长辈为尊,奉行阿夏婚,即走婚。走婚是指男女双方以感情为基础,男子晚上到女子家里去住,第二天清晨返回自己家中,男不婚,女不嫁,完全自由、自愿结合。生育的孩子,一直在女方家中,由女方家族共同抚养。达祖村的纳西族人,对婚姻却是异常严谨,讲究的是忠诚唯一,结婚的时候需要发毒誓,仪式隆重,一旦结婚,不允许离婚。
所以,很多宣传中的“神秘的女儿国”、“母系氏族的家园”其实都是指泸沽湖摩梭人。泸沽湖并不仅仅生活着摩梭人,还散居着汉族、彝族、普米族、达祖村的纳西族等。
下面要介绍的,是达祖村的纳西族婚俗。(暂时只了解到的部分,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望指出并修正)
第一部分 订婚
因未作了解,简单摘自百度。订婚分为“小酒”和“大酒”,第一次称为“小酒”,男方家需给女方送礼,有糖、茶、酒、米等。小酒期间,如果双方觉得不合适,可以反悔。男方反悔,通知女方即可;女方反悔,把所收礼物全数退还男方即可。小酒之后一年半载,男方第二次送礼,称为“大酒”。男方需备有小酒礼物以外,另送布、衣服、手镯、猪肉等,以及现金若干,披红挂彩,由男方亲友及媒人送到女方家。女方大摆酒席,宴会宾客,并回礼酒、糖等给男方。大酒之后,男女双方均不得再反悔。
第二部分 结婚
以前结婚一般要热闹三天,现在仪式减少,压缩为两天。
第一天,凌晨三四点钟,由东巴(纳西族的智者,掌握各种纳西族习俗礼仪,祈福诵经、民俗传说等)到村子里的水源处(当地人称为龙塘),砍取三种植物(柏树、青杠树、杨树)的树干及枝丫,拿回来后做成特有的“结婚证”,备有。此“结婚证”仪式结束后,将放到祖母屋的柱子上,永久世代保留。
天刚微亮,当天最主要的活动——杀牛正式开始。年轻健壮的小伙子,用绳索把牛捆好,拉到院子里。杀牛者是特别亲近的亲属,必须是新郎的堂兄弟或者表兄弟。杀牛的方式也非常特殊,要活取牛心,具体是村里帮忙的少壮年轻人,七手八脚,用大木杆压住牛的头和脚,防止挣脱,杀牛者用锋利的菜刀在牛胸口部位划开一条缝,用烈酒清洗手和手臂,之后直接用手从缝中进入牛体内,找到心脏的位置,徒手从牛体中把牛心取出,放在盘中备用。
牛心取出之后,按正常步骤杀牛。需要注意的是,要把牛肚子中的牛油,一整块取下来,覆盖在一个长桶形的器皿的表面,若不细看,覆盖了牛油的器皿就像个金樽玉皿一样,非常华丽。
覆盖了牛油的器皿,就是结婚期间放置“结婚证”的地方。这个也是最为讲究的,要把活取出来的牛心,放到器皿底部,上面再装上小麦或青稞或大米至八分满,再把制作好的“结婚证”和三种植物的枝丫插在牛心上(我猜这是结婚发毒誓的一种形式),供奉于祖母屋最高的位置。
东巴用玉米面粉捏制面偶,面偶也是纳西族人民在各种仪式中必须使用的一种道具,面偶制作好后,放置在结婚证旁。
上午十点左右,新浪的姐妹们,带上礼物先行到女方家中做客聊天,礼物主要是三种:三大块豆腐,一条牛腿,一大桶玉米发酵的酒。
男方家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东巴诵经祈福,帮忙的乡邻杀牛、杀猪、杀鸡、杀鱼等等,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下午
下午的主要活动在女方家,东巴到女方家诵经祈福,媒人也要到女方家,接受女方长辈亲属的各种问询和“刁难”。
媒人,在纳西族人的结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连接男女双方家庭的纽带。(未作太多了解,尚需补充)
媒人到达女方家后,女方亲友团一般会用松针扎刺媒人的脸部,以示亲热。女方的亲属朋友,依次在祖母屋坐下,向媒人提问各种关于男方家庭的情况。这个时候,媒人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方能侥幸应对,否则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幸福惩罚。
第二天,婚礼正席
凌晨三四点,男方家院子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东巴在祖母屋诵经祈福,帮忙的乡邻在做着各种最后的准备工作。
仪式的重头戏之一——杀猪。此时的杀猪的方式亦与平时的开膛破肚不同,而是用一支直径约1-2厘米,长约50厘米的竹子,从猪的前脚腋下部位,直插入心脏,不见血,却能致猪于死地。杀猪是在祖母屋内,在东巴的祈福声中完成。待猪死后,再搬到外面宰杀干净,其中肘子、肋骨单独放开,其他肉砍成大块,全部煮熟备用。
杀猪仪式之后,在东巴的座位对面(即下座位),放置三颗比较尖锐的石头和一些带刺的青刺果枝条,上面铺上毛毯,是为新娘的座椅。
(未完,待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