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是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的长子,溥仪的弟弟妹妹分别为:
一、弟弟
1、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1994年),幼年为溥仪伴读,后伪满洲国宫廷侍卫长,娶日本人嵯峨浩为妻。1945年被苏军俘获,后移交给中方,关押于抚顺。1960年获特赦,在全国政协工作,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2、爱新觉罗·溥倛(1915年—1918年),早夭。
3、爱新觉罗·溥任(1918年—2015年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史研究专家,教育家。
二、妹妹
1、爱新觉罗·韫媖(1908年—1925年),郭布罗·润良之妻,婉容之嫂,死于急性阑尾炎。
2、爱新觉罗·韫龢(1911年—2001年),金韫和,后改名金欣如,由溥仪指定与伪满总理大臣郑孝胥之孙郑广元结婚。
3、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1992年),乳名"佩格",又名金蕊秀,字"蕊秀",英文名"Lily"(庄士敦题赠),郭布罗·润麒之妻,婉容之嫂,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
4、爱新觉罗·韫娴(1914年—2003年)。
5、爱新觉罗·韫馨(1917年—1998年)。
6、爱新觉罗·韫娱(1919年—1982年)。
7、爱新觉罗·韫欢(1921年— 2004年),又名金志坚,教育家,丈夫乔宏志,北京第四中学原教导副主任
扩展资料:
溥仪的生父是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1951年),他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溥仪继承皇位后,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
溥仪的嗣父是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同治帝)以及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帝)。溥仪的生母是苏完瓜尔佳·幼兰(1884—1921),嗣母是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清穆宗同治帝之妻),以及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清德宗光绪帝之妻)。皇后是郭布罗·婉容。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无嗣。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位,并承继光绪为嗣。1908年12月2日,年仅3岁的爱新觉罗·溥仪即位,成为大清国君主,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皇帝”。溥仪登基后,改年号为宣统,由其父摄政王载沣监国。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民国成立。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史称“逊清小朝廷”。
—爱新觉罗·溥仪
中文名称:萨巴达传
英文名称:Viva Zapata!
发行时间:1952年02月07日
**导演:伊莱亚·凯赞 Elia Kazan
**演员: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安东尼·奎恩 Anthony Quinn
Florenz Ames
Ross Bagdasarian
Salvador Baguez
Abner Biberman
John F Bray
Ric Roman
剧情介绍:
伊莱亚.卡赞导演的传记**杰作,由文学名家约翰.史坦培克执笔编写剧本。马龙.白兰度扮演主人翁——墨西哥革命领袖埃米利.亚诺萨巴塔。萨巴塔原是贫穷的农夫,因为受不了暴君迪亚斯对他们的剥削,因此跟他的兄弟欧费米奥(安东尼.奎因饰)领导农民起来抗争,渐从警方追捕的不法之徒变成反抗暴政的英雄。本片以有力的写实笔重塑墨西哥革命的历史,同时也拍出了主人翁犹富争议性的一生,主要演员均演出精彩,令观众看得相当亢奋。
第二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中文名称:末代皇帝
英文名称:Last Emperor
专辑介绍:
本片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导演伯纳多.伯图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采用了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再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创造了这部反映出个人独特观点的传记**。
影片讲述溥仪由三岁入宫继位,成为拉线木偶般的儿皇帝。未几,清室崩溃,民国建立,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结束了他有名无实的帝王生涯。
后来他投奔日本人,并被日本扶持在东北成立满洲国,意图复兴大清帝国昔日光华。日本战败,溥仪也成了俘虏,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十年后,被特赦释放。
他以游客身份重游紫禁城,不免感慨万千。
本片在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创下提名9项,获奖9项的百分之百得奖纪录。
其中在配乐一项,更被不少人推崇为近20年来最佳的**配乐之一。
中文名称:亚瑟王
英文名称:King Arthur
**导演:安东尼·福库 Antoine Fuqua
**演员:克利夫·欧文 Clive Owen
凯拉·奈特利 Keira Knightley
影片简介:
亚瑟王的传奇已经几乎和历史融为一体,但是本片为不再着重与表现那些传说中的亚瑟王故事,比如拔出石头中的神剑,比如与圆桌武士的故事等等。对于亚瑟王,片中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写实刻画,讲述了罗马帝国崩溃时期,社会黑暗动乱四起,而亚瑟王在这个事情趁机崛起,并最终统率全局的故事。
中文名称:太行山上
英文名称:Tai Hang Shan Shang
**导演:韦廉
**演员:王伍福
卢奇
李幼斌
刘德凯(台)
工藤俊作(日)
梁家辉(港)
《太行山上》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演员阵容除了汇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熟悉的脸孔--扮演朱德的王伍福、扮演邓小平的卢奇等特型演员,片方还斥巨资邀请多位日本、法国演员加盟。
看点
特殊意义:除为今年的重大纪念之外,本片也是众多革命历史**中首部以朱德同志为主角的作品,因此在中国**故事片人物长廊中具有补白的作用。
动感视觉:本片大量运用运动镜头表现场面的动荡,数码科技呈现出千军万马、泥石流等宏大场面,更有肩扛摄影机增强战火纷飞的真实感。足具动感的战争影象为观众打造出一流的视觉享受。
全新角度:本片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刻画了林彪、阎锡山、郝梦麟、阿部规秀、板垣征四郎等众多历史人物鲜明的形象,客观地描写了喜烽口、平型关等众多著名战役。
中文名称:甲午风云
英文名称:THE NAVAL BATTLE OF 1894
别名:甲午海战
**导演:林农
**演员:浦克
周文彬
庞学勤
方化
李颉
王秋颖
宋雪娟
剧情简介: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影片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节获评委奖。
《勇敢的心》
导演:
梅尔·吉布森 Gibson, Mel
主演:
梅尔·吉布森 Gibson, Mel
索菲·玛索 Marceau, Sophie
派特里克·麦克哥汉 Mcgodhan, Patrick
剧情简介: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幼小的他在父亲的好友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光阴似箭,英王爱德华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女的初夜权,以便让贵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贝拉是个决断的才女,她知道这道法令会让英国贵族有意于苏格兰,但更会激起苏格兰人民的反抗。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愿意做一个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
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华莱士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前途担心。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买华莱士为条件,和谈失败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士领兵出战,混战一场,短兵相接中,他意外发现了罗伯竟与英王勾结,不禁倍受打击。伊莎贝拉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来到驻地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着想,他依旧答应前去。在爱丁堡布斯设计了阴谋抓住华莱士,并把他送交英王。罗伯对父亲的诡计感到怒不可遏,华莱士终于被判死刑。伊莎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临死前,她告诉英王她怀的不是王子的血脉,而这个孩子不久将成为新的英王。
华莱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几星期后,在受封时,罗伯高呼前为华莱士报仇的口号,英勇地继承华莱士的遗志对抗英军。
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化装五项大奖。
中文名称:战争与和平
英文名称:War and Peace
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Sergei Bondarchuk
演员: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 Lyudmila Savelyeva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Sergei Bondarchuk
剧情简介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805年至1820年之间,以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生动描写了在战争中俄国社会的重大事件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贵族家庭——包尔康斯基、别素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以及主人公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在战争中自我人格的完善过程。影片是一部杰出的世纪史诗,气势非凡。
中文名称:甘地传
英文名称:Gandhi
**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
**演员:约翰·吉尔古德 John Gielgud
坎迪丝·伯根 Candice Bergen
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马丁·西恩 Martin Sheen
Ian Bannen
奈杰尔·霍华霍内 Nigel Hawthorne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约翰·雷森博格 John Ratzenberger
本片获第55届奥斯卡:
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本金斯力
最佳导演:理查德安顿巴勒
最佳创作剧本:约翰布里
最佳摄影:罗宾泰勒
最佳剪辑:约翰布罗姆
最佳服装设计:约翰莫罗
最佳美工
讲述印度国父——甘地的一生
影片英文名: LAWRENCE OF ARABIA
影片中文名: 阿拉伯的劳伦斯
导演 大卫·里恩
主演 安东尼·奎恩
彼得奥图尔
亚历克金纳司
奥马萨里夫
剧 情 简 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一个"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
劳伦斯在去麦地那会见部族首领费萨尔王子的途中,遇见了哈里苏部族的首领阿里,此人年轻剽悍,后来给了劳伦斯很大的帮助。劳伦斯到费萨尔处,只见他的大本营遭到土尔其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费萨尔采纳了劳伦斯的意见,从陆路攻打亚喀巴,为占领大马士革铺平道路。劳伦斯则与阿里率领突击队穿过沙漠,冒着炎热与风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该城。
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枝弹药,叫他们牵制士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比较讲究策赂。他换上阿拉伦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在对大马士革发动的总攻势中,劳伦斯与阿里率领的阿拉伯军队骁勇善战,长驱直入,比英军提前一天攻入。但战后,英阿双方在管辖大马士革这个问题上发主严重分歧,劳伦斯困于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国后,忧郁不得志。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
影视节奖名称 年 届 奖 项 影 人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影片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导演 大卫·里恩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摄影 弗雷迪·扬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艺术指导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影片剪辑 安妮·科茨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音响 约翰·科克斯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音乐 莫里斯·贾莱
中文名称:火烧圆明园
英文名称:Burning Of The Imperial Palace
**导演:李翰祥Han Hsiang Li
**演员:
梁家辉 Tony Leung Ka Fai Emperor Xian Feng
刘晓庆 Xiaoqing Liu Yulan
Jie Zhou Concubine Li
Ye Chen Cian
Lei Xiang Shu Shun
Tielin Zhang Yi Qing
★内容简介:
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但因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玉兰苦思进身之计,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经常伴随在皇帝身旁。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 被咸丰封为懿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此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英、法等八国联军进攻 广州、天津,后直达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咸丰采纳懿贵妃主张,命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御敌。八里桥一战,清兵败北,参战将士全部阵亡。咸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宫,留弟弟恭亲王--奕在京与洋人谈判。热河行宫里,咸丰不理朝政 ,犹自整日寻欢作乐,奏章由懿贵妃代为批阅。骄横不可一世的英、法联军欺其昏庸,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一空,并付之一炬。
原 片 名Cleopatra
中 文 名埃及艳后
导 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
主 演伊丽莎白·泰勒
雷克斯·哈里森
理查德·波顿
内容简介
影片再现了古罗马时期,尼罗河皇后克莱奥帕特拉与两个情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为了政治目的,与罗马帝国的裘利斯,凯撤联姻,从而建立起横跨欧亚三洲的强大帝国。影片下部中,克莱奥帕特拉又与马克安东尼间发生了暴风雨般的爱情。
奥斯卡 第36届(1964年) 最佳摄影
奥斯卡 第36届(1964年) 最佳艺术指导
奥斯卡 第36届(1964年) 最佳服装
奥斯卡 第36届(1964年) 最佳视觉效果
中文名称:光荣战役
英文名称:Glory
别名:光荣
**导演:爱德华 兹维克 (Edward Zwick)
**演员:
马修 布罗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 Col Robert Gould Shaw
丹泽尔 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Pvt Trip
卡里 埃尔威斯 (Cary Elwes) Maj Cabot Forbes
摩根 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Sgt Maj John Rawlins
Jihmi Kennedy Pvt Jupiter Sharts
安德烈 布劳格 (Andre Braugher) Cpl Thomas Searles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美国南北战争中,有一支由白人率领的黑人兵团“麻州第五十四兵团”,在南方的查尔斯坦战役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根据这个兵团中一些年轻将领遗留下来的家书,加上编剧赋予故事角色的生命力,造就出了这么一部优秀的**。全片气氛相当壮丽及感人,尸横遍野的作战场面让人心有余悸,而黑人惨遭虐待的情景则令人不忍落泪。资深摄影师Freddie Francis的运镜,以及众多实力派演员们精湛的演出,都让本片成为了一部最经典的战争历史片之一。其时尚未成名的丹泽尔-华盛顿凭借此片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第47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及第62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同时,影片也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与最佳录音两项大奖。
转自电驴!
末代皇帝溥仪的外教庄士敦是怎样的一个人?
刚刚到达中国的庄士敦就已经显示出了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并被中华文化折服,深深的迷恋,并且积极的研究中华文化中,儒,释,道,法和对中国地理的研究,唐诗宋词的研究,足迹遍及各省名山大川和名刹古迹。从此,庄士敦以官员兼学者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余年。
 庄士敦是一位汉学功底深厚的学者。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间,庄士敦涉猎各种书籍对中国的诗词歌赋以及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1901年,庄士敦以 “林绍阳”的笔名在伦敦出版《一个中国人关于基督教传教活动向基督教世界的呼吁》一书,只得基督教会试图改变中国的做法,引起了英国宗教的强烈不满,称他为“一个愿意生活在野地里的怪人”、“英国的叛徒”。 庄士敦崇尚儒家思想。来华后他不仅为自己起了汉名庄士敦,还按照传统为自己起字“志道”,该字取自《论语》“士志于道”。庄士敦十分热爱旅行,在中国的几十年间,他游历中国的名山名水,在游历的同时切身体会当地风土习俗,写出大量关于中国的著述,其中很多名著至今为学术研究所参考。庄士敦还被佛教哲学深深吸引,他大量阅读佛家经典,遍访名山宝刹,与众高僧法师探讨佛教理论,认为“佛教思想较《圣经》远为深奥”。 1906年,他沿长江而上抵达四川、 。1908年,他到达了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等地,沿途考察佛教圣地,为研究佛教理论搜集第一手资料。 末代皇帝溥仪送别自己的老师庄士敦,两人自此再也没庄士敦这个人活得很随性,溥仪少年时曾问他庄士敦师傅你怎么不结婚,他保持一贯看似微笑的表情不作答。他风度翩翩,形貌俊朗,不结婚绝不是被动。
他敢于教导溥仪突破旧思想,骑自行车,戴眼镜。他看破溥仪想去牛津大学只是想要逃避一直受人管制的现状,并教导他成家之后自己当家做主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在临别之际,溥仪问他:你觉得一个下台的皇帝还能再当皇帝吗。庄士敦必然熟悉西方历史,拿破仑卷土重来的历史。所以回答能。同时他也看出了溥仪的心思,所以,当日本提出让溥仪做满洲国皇帝的时候,溥仪必定是自愿的,所以在他的著书里,写溥仪是自愿做满洲国皇帝的。 《末代皇帝》中的溥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987年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末代皇帝》,讲述了溥仪60年的跌宕人生。
溥仪曾经三次称帝:先是大清的幼儿皇帝,再是在张勋复辟时“勉为其难”地称帝,最后做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在溥仪的人生中,还经历了三次投降:1912年向民国投降,后来又向日本人投降,最后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投降。
溥仪三岁登基成为大清的皇帝,那时候他对“皇帝”这一身份的认识是:可以做任何事情。如果做错了,就有人代为受罚。后来,溥仪的身份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地被切换:紫禁城内的皇帝,情场高手、享乐主义者、傀儡、战犯,最后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
身份是社会赋予的,如果自己能够驾驭,则或可成就一番事业。否则,身份就是一个束缚人的牢笼。除最后那个“花匠”的身份之外,其他身份对于溥仪来说,都不是他自己所能驾驭的。
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名皇帝,他却保护不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保护不了自己的奶妈,也保护不了自己的老婆,更保护不了自己的国家。即便他后来成为了一名战犯,执意想要担负起日军犯下的所有罪行,但现实仍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作为“皇帝”的溥仪,怎么努力都过不好普通的一生。末了,“一代皇帝”还被自己的贵妃所休。
无知狂妄却有一颗善良之心的溥仪,注定只能做一名普通人。所以,到最后溥仪总算还是找到了自己所能驾驭的身份:一名植物园的“花匠”。
《末代皇帝》里的溥仪,一个不断想要寻求自由、妄图摆脱束缚的皇室中人,因为历史的选择,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牢笼”。一番天上地下的起落之后,终于自我醒悟回归为一名普通人。——百家号大象看戏:观影看戏,闲聊人生,一起来吧!
《紫禁城的黄昏》为何只卖中国人?听说有人说我写的不好,意见尽管提,反正我也不改
一目了然,溥仪皇帝有许多老师,如中国老师陈宝琛、徐世昌等。1918年,一直给退位的溥仪做老师的徐世昌辞职,紧接着接替他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的名字很长,但有一个更简单的也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那就是庄士敦。被溥仪称为「苏格兰老夫子」。
庄士敦
庄士敦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历史了如指掌,但他教授溥仪英文,为他上课西方的历史、生活和风俗,并为他起了个英文名「亨利」,亨利溥仪就是这么来的。日子久了,庄士敦与溥仪之间淡去隔阂,信任倍增。1922年,溥仪在大婚之日赏赐庄士敦「一品顶戴」,这是清朝 的极高荣誉。在皇宫之中,溥仪确实有这样的权利。庄士敦兴奋异常,他恭敬地戴上官帽、身披大臣朝服(尽管此时清朝已终结多年),在北京的居住地拍了张照片寄送给英国的众多亲友。此后的岁月里,庄士敦向溥仪传授西方的君主立宪思想,并提议溥仪到欧洲留学。他由衷期盼溥仪化为优秀的国家元首,并拥有英国绅士般的非凡气度。
苏格兰帝王之师岛
然而,溥仪终归是溥仪,王朝,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将淡去。同样淡去的还有庄士敦。离开溥仪之后,庄士敦亲手写了一本书,叫做《紫禁城的黄昏》,正是这部书让溥仪在国外和明星一样火热。为了祭奠这段经历,庄士敦把这部书的期权费全部用于购买苏格兰的一个小岛,给其岛的居室分别起了松竹厅、威海卫厅和皇帝厅等名字,并升起满洲国的龙旗。还在其住所办了个陈列馆,陈列着溥仪赐予他的官服,信物等等。此外,别墅后面是车库、水窖、储物间和坦克车室(里面放置了一台6000lt的坦克车),还有一个500平的飞机库,适合放置直升机、私人飞机。终其一生,庄士敦都热爱、眷恋着中国。在他看来,中国应该通过君主立宪过渡为现代国家,在皇室的继承中保存上溯千年的传统和文化。然而这一切最终因为溥仪投靠马其顿后宣告破灭。
苏格兰帝王之师岛居室陈设
但是,这座岛却被永远的留了下来,如今人们给他起名叫做苏格兰帝王之师岛,从一个世纪之前走到今朝,庄士敦已经不复存在,这座岛也换了好几个主人,但是每个主人都会按照庄士敦的设计,在岛上陈列着溥仪赐给庄士敦的官服,以及一面已经破旧不堪的大清龙旗。前十五日的时候,这座岛参加了一次大型的国际拍卖活动,起价三亿人民币,限定只卖给中国人,但是,最终因为没有人接手而黯然流拍。此处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人的理智,值得一赞。
庄士敦和溥仪
但是话说回来,时隔百年,庄士敦当时对溥仪给予了多么大的期盼,他对溥仪可以说是非常的忠心,值得每一个人思忖片刻。
欢迎下次光临
溥仪为何宁可背上骂名,也要成为紫禁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因为溥仪有一个英国人老师,所以他的思想十分西化。他对这些封建糟粕一直是比较反感的。
的人(175)是个什么样(6)
庄士敦这个人活得很随性,溥仪少年时曾问他庄士敦师傅你怎么不结婚,他保持一贯看似微笑的表情不作答。他风度翩翩,形貌俊朗,不结婚绝不是被动。
他敢于教导溥仪突破旧思想,骑自行车,戴眼镜。他看破溥仪想去牛津大学只是想要逃避一直受人管制的现状,并教导他成家之后自己当家做主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在临别之际,溥仪问他:你觉得一个下台的皇帝还能再当皇帝吗。庄士敦必然熟悉西方历史,拿破仑卷土重来的历史。所以回答能。同时他也看出了溥仪的心思,所以,当日本提出让溥仪做满洲国皇帝的时候,溥仪必定是自愿的,所以在他的著书里,写溥仪是自愿做满洲国皇帝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