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余华的作品《活着》写得是如何活着,其实不尽对,因为作品多次描述了人的死亡。
如果你认为《活着》描述得是一个个人的死亡,其实也不尽对,因为作品描述得是一个人在面对亲人一个个离世后,活着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活着》是作家余华1992年的作品,最初在《收获》杂志发表,我手中的书是1998年5月第一版,12月份第九次印刷的版本。
1998年底,那会儿我刚20出头,买到《活着》后,一口气读完了小说,一次次止不住地泪流满面。后来,我在书的封三空白页写下了第一次的读后感受:
而今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已成中年大叔。当年只是当小说看《活着》,而今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看《活着》。时隔20多年,重读《活着》,发现自己还是一样地感动,一次次会忍不住留下眼泪。只不过本次重读,我更多的从其他角度更深入地分析这部作品。
那么,《活着》究竟为什么会如此感动人?这个问题确实是值得深思的。从小到大,我读过的小说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是没有一部小说能让我流下这么多眼泪的。背后的原因何在?我想最主要的应该有三方面因素,下面我们一一分开阐述:
《活着》一书主人公跨越的时间段比较长,从国民政府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又到三年自然灾害,最后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几乎跨越了50年的时光。而主人公福贵,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在他几十年的漫长生涯中,作者又给他注入了太多的大悲大喜。通过五次间断性回忆,作者让福贵老人讲完了自己的一生。
福贵年轻时身为地主家少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门有人背,逛街有人骑。
“上私塾时我从来不走路,都是我家一个雇工背着我去,放学时他已经恭恭敬敬地蹲在那里了。”(详见P8)
“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匹马上。”(详见P10)
这就是福贵年轻时所过的生活。福贵生活的转折点,出现在赌博输掉所有的家产后。福贵一夜之间,从浪荡公子哥,沦落为雇工一样的穷人。
“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走到了城外,有一阵子我竟然忘了自己输光家产这事,脑袋里空空荡荡,像是被捅过的马蜂窝。”(P21)
倾家荡产后,福贵的爹急气交加,不久死去。老丈人带着他的妻子家珍,离开了徐家,一家人就这样因为福贵的赌博弄了个妻离子散。
以上内容均在福贵的第一次讲述中一一呈现,福贵的人生第一次遭遇重大灾难。
福贵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也生病了,福贵只好去城里找大夫抓药。没想到祸不单行,却被国民党的军队抓去当了壮丁,而且一去就是近两年。
在这两年里,福贵一次次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他的两个好友,老全死在战场,他和春生死里逃生。
战争从来都是对人性的极端考验,也是在战场,福贵对生命的宝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段最艰苦的岁月,是什么支撑福贵最终活了下来?对家人最深切的惦念。
“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P66)
“家珍说的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P71)
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此时的福贵知道了珍惜生命,知道了珍惜自己的身边人,知道了爱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章节,福贵浪子回头,回归本心。
一家人在一起了,日子终于可以安安生生地过了,但是贫穷却一直困扰着一家人。为了让有庆上学,福贵和家珍只好把凤霞送了人,好在过了不久凤霞又跑回来了,一家人又生活在了一起。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了,大伙都吃上了大锅饭。紧跟着就是全国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
家珍得了软骨病,已经不能下地干活了。雪上加霜的是,在一次医疗事故中,有庆也因失血过多夭折了,造成事故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春生的老婆。
命运又一次摧残了这个家庭,让这个家庭一人变残,一人致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第一次在这个家庭上演。
“说着我们两个人都笑了,笑着笑着我想起了死去的儿子,我抹着眼睛又哭了。”(P130)
“夜里黑乎乎的,风吹在我脸上,我和死去的儿子说说话,声音飘来飘去都不像是我的。”(P132)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有庆没了后,家珍的身体更虚弱了,走到了死亡的边缘。好在命运之手把她往生的方向拉了拉,又回到了阳间。
凤霞和二喜结婚了,为本章节增添了一些喜庆。二喜的能干和孝顺,更是让人欣慰。但是接下来凤霞产后大出血又去世了,家珍受不了打击,也终于撒手人寰。
一家人,被命运的车轮又活生生地拖走了两条生命。
“我在城里挨家挨户地去借钱,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一说起给家珍打口棺材,就忍不住掉眼泪。”(P137)
“说完我呜呜地哭了,家珍先是笑,看到我哭,眼泪也流了出来。”(P145)
“她一看到我们,眼泪哗哗流了出来,她扭着身体哭着看我们。我一下子想起凤霞十三岁那年,被人领走时也是这么哭着看我,我一伤心眼泪也出来了,这时我脖子上也湿了,我知道家珍也在哭。”(P153)
在凤霞和二喜这一段,是书中难得的一段看着让人觉得欣慰的文字,只是最终命运的魔手又夺去了两条人命,福贵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了。
凤霞和家珍死后,家里就剩福贵和二喜、苦根三个人了,福贵住在乡下,二喜带着苦根住在城里。
二喜一边干活一边带着苦根。日子本来已经够辛苦的了,不成想在一次搬运过程中突发意外,二喜又命丧黄泉。于是福贵带着苦根开始了一起生活。
此时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走进了农村生活。福贵带着苦根一起干农活,一起说笑话。我们在苦根的身上,总能看到有庆的影子。
可惜这爷俩的实际苦涩表面温馨的小日子,最终也未能得以延续。苦根7岁时,由于吃毛豆居然被活活撑死了。
命运之手最终只给福贵留下了他孤零零的一个人,独守残岁。于是他买了一头老牛,伴自己终老。
“那时候天冷了,我拉着苦根在街上走,冷风呼呼地往脖子里灌,越走心里越冷,想想从前热热闹闹一家人,到现在只剩下一老一小,我心里苦的连叹息都没有了。”
“我是老昏了头,给苦根煮了这么多豆子,我老的又笨又蠢,害死了苦根。”
这就是《活着》的主要情节,命运之神一次次将一个人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掠去,然而这个人始终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仍然顽强乐观地活着。
如果我们将灾难看做《活着》的一条明线,那么生活中的温情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正是由于作者始终双线贯穿着行文,读者才会受到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一次次陷入感动不能自已。
福贵年轻时,家境非常富裕。他所过的生活我们在《倾家荡产•父亲病逝》小节中已有摘录说明,所以在本节中我们不在赘述。
福贵在输掉全部家产前后的生活对比,可以说给读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真是一朝梦里仙境,一朝跌入草堂。
在第一小节,福贵先荣华富贵,后一贫如洗,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让人对赌博的恶果唏嘘不已。
在第二次福贵的回忆过程中,家珍本来已经被老丈人接走了,但后来生了有庆后,家珍又回到了家,这是第二节中的温情片段。
“家珍走到我家茅屋门口,没有一下子走进去,站在门口笑盈盈地看着我娘。”(P45)
在福贵被抓壮丁后,经历了炮火连天的亡命生涯,而最终能够回家,包括龙二被枪毙了他却活了下来,也是第二节回忆中的温情画面。
“我总算回到了家里,看到家珍和一双儿女都活的好好的,我的心放下了。”(P68)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P71)
在残酷的行文叙述中,忽然跑出这样温馨的画面和文字,读者又怎能不和书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
在福贵第三部分回忆中,贫穷一直困扰着这个家庭,但是在贫穷生活中有没有生活中的小快乐和小温情?答案是肯定的。
凤霞被送走后又自己跑回来,那一段就是生活中小温情的描述。
“凤霞躺下后,睁眼看着睡着的有庆好一会,偷偷笑了一下,才把眼睛闭上。”(P80)
而有庆成长过程中的勤快和懂事,读者读着也是很轻松的。只是在轻松的最后,伴随的是有庆最后夭折。真是小喜之后必有大悲,大悲之后必有小喜,作者就是通过悲喜事件的穿插,一点点调节着读者的情绪。
在福贵的第四部分回忆中,凤霞和二喜结婚了,这是全书最长的一段让人倍感欣慰的文字。
在本节,福贵的战友再次出现,并最终因不堪折磨自杀。
“说着二喜自己拉起板车就走,板车一动,低头笑着的凤霞急忙扭过头来,焦急地看来看去。”(P153)
“凤霞嫁到了城里,我和家珍就跟丢了魂似的,怎么都觉得心慌。”(P154)
“春生后来还是没有答应我,一个多月后,我听说城里的刘县长上吊死了。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P166)
在福贵的最后一节回忆中,二喜和苦根都双双去世了,这是文章的大悲之处。至此,残酷的命运终于将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掠夺干净了。
此时的福贵几乎已经流完了自己一生的眼泪,他的生命中,已经没有更大的悲痛让他流眼泪了。
他买了一头牛,让牛陪伴他一起生活。本节中,成长中的苦根曾经是文中的一抹温情,不过最后那一点光亮也被一点点淹没了。只剩下老牛,陪伴着福贵过着平静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苦是苦,累也是累,心里可是高兴,有了苦根,人活着就有劲头。”(P187)
“到了傍晚,我们两个人就坐在门槛上,看着太阳掉下去,田野上红红一片闪亮着,听着村里人吆喝的声音,家里养着的两只母鸡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苦根和我亲热,两个人坐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P188)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我们两个很像,我嘿嘿笑,心想我早知道它像我了。”(P194)
这就是《活着》小说中藏着的一条暗线,明线写亲人的一个个死亡,暗线写生活中的一点点温情。在明暗交织中,读者的情绪被带动着、感动着,时而流眼泪,时而又发出会心的微笑,这就是这部作品的伟大魅力!
不得不说,在叙写《活着》的过程中,余华是下了大功夫的。一部作品有三五句金句不足为奇,但是如果文章中金句迭出,就不得不叹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扎实的生活积累了。
《活着》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太多了。在悲惨的故事背景下,一些诙谐幽默的句子,无疑能有效缓冲读者阅读的疲惫和沉重。下边谨摘录几句,和读者分享:
1年过花甲的私塾先生对我爹说:
“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
2队长拍拍我的肩膀说:
“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介石床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吃饭的桌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家的羊棚里。”
3那天晚上我问他那个大胖子是谁,他说:
“是体育老师。”
我说了他一句:“他倒是像你爹。”
4凤霞他们的枕巾上印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床单上的字是: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二喜和凤霞每天都睡在毛主席的话上面。
在《活着》一书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几乎是“哭”和“笑”了。在很多时候,书中的人物笑着笑着就哭了,有的时候,哭着哭着又笑了。
在《活着》一书中,有几句话反复出现:
“这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我们啊,也就越来越有钱啦。”
福贵最终也没有越来越有钱。他的一生沉沉转转,反反复复,年轻时的富贵终成南柯一梦,伴随自己的始终是一场又一场灾难。
只是历经生活磨难命运考验的福贵,已然看穿一切。人生一世就是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以外的身外之物,终归不是自己的,只有活着本身是属于自己的。
在命运的车轮面前,你挡不住命运的流转,只是被裹挟着呼啦啦的走。但这个走下去的过程,就是活着的意义!
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初来乍到的贫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外貌的困扰,没有男女的区别,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近。
-----余华
作家余华以一种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来看待世界。余华听到了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决定写下了经典小说《活着》。这本书曾获得多个奖项和极高的评价。
——01——
家人是支持的后援,能够接受你的所有的只有你的家人。
“我把家产输光啦。”
福贵一夜未归干了件大事,就是把家产输了个精光。回来跪在媳妇家珍面前。福贵娘气得骂他,而家珍却只说了句“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福贵他爹虽然大骂他是“孽子”,却也把其余的家产变卖,房屋抵押,换的一些铜钱,让福贵挑起还债。
去还债的路上,背人喊“少爷”,让福贵鼻子酸酸的。自己把自己从“少爷”的位子上直接扒到了“畜生”的级别。虽然家人没有埋怨他,但是看看年纪还小的凤霞他就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一家老小从几代居住的屋子搬去了草屋居住。福贵他爹又意外摔死了。爹死了,娘和媳妇孩子,却还要跟着自己受活罪,这让福贵深深自责。福贵娘安慰福贵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可此时,老丈人敲锣打鼓地带着轿子来把家珍接走了。
到这,原本富贵的福贵还是把家产败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如此惨状也怨不得别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自私的吃喝嫖赌,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
可是家珍和福贵娘对福贵还是很包容的,但是过分的包容也是成了纵容。直到全家陷入贫穷,他们也没有怪罪他。家人是支持的后援,全然地接受了福贵的作死行为。
——02——
一家人齐齐整整的才是所有人最大的福气。
魔幻的2020年开年就多灾多难,疫情的肆虐更是在提醒着我们活着的重要,家人的重要。那些不断上涨的死亡数字背后就是一个个家庭。
“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福贵娘常说这样一句话,现在想想还真的有道理。不穷的,有钱过着别人眼里好日子的人,还真不一定过得高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穷也不怕。家珍回来后就脱掉旗袍,穿上了粗布衣服,跟着福贵一家累得喘不上气却还是笑盈盈的。
要说这家珍还真是不错,福贵输掉家产她不埋怨,还不计前嫌地抱着孩子回来跟福贵一家吃苦。本来也是米行的**,放下身段来下地干农活,面对这巨大的落差,她没有怨天尤人,还笑盈盈的。
这应该是夫妻之间最大的包容了吧。无论是何时,何种境地,都不离不弃。
人活着为了个啥,穷富不论,高兴就好,只是高兴真的很难。福贵娘病了,家珍拿出唯一的两块银元交给福贵让他去请郎中。家珍能把自己带来的所有钱都给了福贵,对福贵是莫大的信任,也是对福贵一家的实心实意。只是,命运并没有如他们的意,还没见到郎中,却碰到了国民党大兵,被抓去拉大炮去了。遇到了生死之交春生和老全,三个人相互照顾,才在死人堆里爬了出来。
“老子死也要活着。……只要想着自己不是,就死不了。”
福贵心里默念着,也坚信着,在子弹不停从身边飞过的战场上,他活了下来,又幸运地被解放军当了俘虏,然后又被放了。
见过千余号人死亡场面的福贵,只想跑回家跟家人团聚。到跑回家看到穿着破破烂烂的凤霞时,却发现凤霞不会说话了。在他离家的两个多月里,福贵娘死了,而凤霞也因发高烧而不再能说话。之前赢了福贵财产的龙二不服田地被没收,去打佃户,结果被枪毙了。福贵觉得龙二是替自己死了。
这真的就是命,谁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出个门就被抓了壮丁,回来又眼见着有人相当于替自己死了。福贵和家珍悟得: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是啊,在生死面前,其他的都是小事。一家人齐齐整整地,也是一个家庭的莫大福气。
——03——
命运不能对每个人公平,我们只有无畏地接受生命中的任何赐予。
故事的名字是《活着》,却写得都是死亡,整个家庭除了福贵都死了。
医生在看了家珍的病情后提醒说准备后事,都以为家珍不行了。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先走的是凤霞。
二喜和凤霞结婚后没多久,就牵着手来看二老。有一次俩人开心地告诉了二老一个好消息,凤霞怀孕了。天大的喜事。
可是在看**《活着》的时候,看着他们张罗了一大桌子菜,欢欢喜喜地谈论着孩子的事情时,我却想哭。因为我知道,怀孕了是好事,可是生孩子,真的是道难关。看着他们的笑,我不敢想他们后面的哭。凤霞在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走了。
福贵和二喜背凤霞回家后,看到一向头发整整齐齐的家珍,头发乱糟糟,脑袋靠在墙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上的凤霞。家珍没有一颗眼泪流下来,只是看着凤霞,摸着凤霞的脸和头发。没有哭没有喊,除了摇头,家珍没有任何反应。
我想她是在福贵没有音信的两天两夜里已经哭干了眼泪吧。摇了摇头,是她知道这都是女人的命。嫁人,离开父母,又面对生死未卜生孩子的鬼门关。最后彻底离开。
凤霞走了,让本来寒冷的冬天更是雪上加霜。福贵和家珍失去了一个儿子,如今女儿也先他们而去。一次次面对亲人的逝去,活着变得更加艰难。外面是漫天的大雪,里面是无尽的悲伤。
福贵和家珍只能一步步接受命运给予的幸或不幸。如果没有别的选择 ,就选择咬牙坚持。至少我们还有选择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作家大冰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心随念走,身随缘走,人不能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态活着。”
活着的时候,就勇敢地活着,即使死亡逃不掉。
——04——
婚姻里,没有绝对的完美的夫妻,幸福的婚姻需要彼此的努力。
一个夜校里的女学生,穿着月白色的旗袍,提着一盏小煤油灯,和几个女伴去上学。高跟鞋的声音随着一扭一扭的摇曳身姿,漂亮的脸加上齐齐的短发,一下迷住了浪荡公子福贵。
“那是谁家的女儿?”福贵问一个鞋匠。
鞋匠说:“是陈记米行的千金。”
“快去找个媒人,我要把城里米行陈老板的女儿娶过来。”福贵回家马上找他娘说道。
当年就这样,家珍成了富二代福贵的妻子。可没想到这个公子爷,吃喝嫖赌。就算是怀着孩子的家珍跪在福贵面前,福贵还是狠心地给了她一巴掌,并叫人将她拖了出去。要说嫁给这样一个渣男,家珍该是命苦的。可是家珍却在临终前说下辈子还要跟福贵一起过。
家珍真的是旧 社会 坚强女性的代表。 家珍有血有肉性格鲜明,长得好,人更是坚强有韧性。 从一个富家千金到一个落魄人妇,从一个女学生到自己拉扯俩孩子、照顾老人的贤妻良母。家珍过得艰辛,却没有任何怨言。就算福贵输光了家产,她也只淡淡地说“以后不赌了就好了。”
不管命运交给她什么任务,她都无怨无悔地接着了。 就算到自己临终时,想到先自己而去的一儿一女,也是说不用再替他们操心了。他们活着的时候孝顺自己,自己就是活得有福气了。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曾在书中写道:“说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从未真正活过的人。”
家珍真正地努力地活过了,她走得很好,很平静。
深深地佩服家珍的适应能力和忍受能力,还有她的忠贞。
就算福贵吃喝嫖赌,她依然在有了凤霞以后又怀了有庆,就算父亲接走自己,她还是抱着有庆回来了。就算福贵被抓壮丁,断了联系,她也依然在茅屋带着俩孩子等他回来。
说她是根深蒂固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三从四德的旧思想也好,说她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也好。家珍一直在坚守,坚守做贤妻良母的本分。一心一意地照顾公婆,操劳孩子,照顾福贵。把自己的旗袍改了给孩子做衣服,就算是生病了也依然不停劳作。
就算要走不动路,还是颤巍巍地走去自己父亲那里要来了一小袋米来为全家续命。
娶到家珍是福贵一辈子的运气。而等福贵明白后,也是待她很好。一直相互照顾,彼此包容,尊重,理解。他们的婚姻,在现在看来,跟包办的差不多,也经历众多的磨难。但是他们没有一拍两散,而是各自努力。福贵改变后全心为家,家珍更是为了家庭奉献终身。
那为了彼此好好活着,为家庭努力活着的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婚姻里,没有绝对的完美的夫妻,也很难不会有磕绊,但是都在过程中学习和改变,再让彼此变成最好的丈夫和妻子。生命最终的时候,能够希望下辈子还一起过,这样的婚姻,就是幸福的。
——05——
人对苦难的承受的韧性,远超自己想象。
尼采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里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中的福贵经历了多与常人的苦难。在别人看来简直痛苦到悲惨。把身边的 亲人一个个地送走,自己孤零零地活在世上,连个盼头都没有 。但是,当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时,好像那些故事又多了些幸福的味道。福贵曾经也富贵过,有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子女、女婿,还曾有过外孙。他们曾经活过的点点滴滴他都记得,那些记忆里也有美好,也有无奈,但是也足够他余生回味。
如果说没有盼头,那就用回忆来陪伴自己吧。有些人走了,但是仍然被活着的人铭记,在心里,在脑海里,如果他们曾经活着一样鲜活。
他们的故事虽然说起来风淡云轻,但是经历过,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感受。《活着》也是福贵与那些故去亲人的对话,对他们的追忆,也是在跟自己经历的感受对话。他不需要知道别人的看法,他只执着地过自己的日子,虽然别人看起来悲惨,以为他要活不下去了。而他依然按部就班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就像《呼兰河传》里的冯歪嘴子, 即便生活再艰辛,即便老婆走了留下两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即便在所有人眼里他定是完蛋了,他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慢慢地将两个孩子养大。
《活着》就是告诉我们不管经历怎样的苦难,人们的承受能力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韧。 人民对于生命的那股韧性,是不会被生活打倒的。 活着,是对于故去的人是一种责任,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敬。
活着的时候,好好地活着,该走的时候,坦然地走。
这个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不学无术公子张富贵人生的故事。
生活在陕西的张富贵,是个标准的富三代。他有个豪华的大宅子,一个漂亮的老婆,他还是个文艺青年,喜欢唱皮影戏;还有个更大的爱好就是赌博。
一个反派人物红二,一肚子坏水,倾心富贵的豪宅。勾结赌场老板玩老千,天天和富贵掷色子赌博。
红二终于如愿“赢得”大宅子。富贵被赶出去,老婆家珍带着女儿回到娘家,老父亲当场暴毙。富贵像一条老狗一样离开,谁在马路边,一个人孤苦的生活。
有一天,家珍带着女儿和他刚出生的儿子找到富贵。富贵很感动,为了老婆孩子,发誓再也不堵了,好好和老婆过日子。
他去找红二借钱,想在城里开个买卖。红二不借,说救急不救穷。给富贵一套皮影戏的箱子,让他去自己挣钱。
富贵带着他的小伙伴春生一起外出唱皮影戏挣钱。他们走一路唱一路,陕西这个地方,皮影戏很有群众基础,收入也不错。有一天,他们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做壮丁,就是给部队做劳工。
在部队里,他们遇到一个老乡老全,他们关系很好。老全告诉他们在部队如何生存,老全也时刻照顾他们两个人,富贵和春生也给官兵的人唱皮影戏。天气太冷,部队的物资短缺,一个寒冷的夜晚,部队的人都冻死了,只有他们三个人在一个坑里活了下来。
解放军冲到阵地,老全被流弹打死。富贵和春生被俘虏,春生加入解放军,富贵不愿参军,回到家里。
回到家,女儿因发烧七天,没有钱治疗,留下后遗症,成为聋哑人。儿子帮助母亲给镇上的人送开水为生。
红二不愿把豪宅交给政府,烧了房子,要被枪毙。富贵吓得半死,说红二被打了五枪。
到了五十年代,要大炼钢铁,家里所有铁的东西都要拿到镇上炼钢。大家连续几天炼钢,富贵就给大家唱皮影戏,孩子们也没睡,很兴奋的跑来跑去。
镇长通知大家,区长要到学校检查炼钢的事情。富贵的儿子有庆,几天没睡觉,正在睡觉,富贵就背着有庆到学校迎接区长的检查炼钢工作。
夜幕降临,一群人抬着个小孩回来了,血肉模糊,是有庆。他们说,有庆太累了,躲在墙角睡觉,区长倒车撞到围墙,砸死了有庆。富贵和老婆家珍痛不欲生,更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区长是春生。家珍痛哭到,春生你欠俺家一条命。
到了六十年代,全国要破四旧,富贵的宝贝一箱皮影戏道具,全部被烧毁。富贵的女儿和一个工人二喜结婚了,两个孩子虽然都有残疾,他们过得很好。富贵的女儿怀孕了,他们一家人都很高兴。
又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到处都是批斗会。女儿要生孩子了,医院里只有一些刚刚毕业的孩子,医生教授都被打倒。女儿大出血,没有得到医生的及时抢救身亡。
富贵和家珍都已老了。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带着小外孙。在天气好的时候一家人就去儿子和女儿坟前,一阵风吹过,那些纸钱满天飞舞,告诉活人们,生活再艰难,都要努力的活着。
在福贵输光家产之前,龙二一直称呼福贵为“少爷”。等到福贵把欠龙二的钱还完,龙二便再也不叫他“少爷”了,他直接喊福贵的名字。后来,福贵租了龙二几亩地,成了龙二的佃户,他每次见龙二都是低头哈腰的。
龙二看见凤霞,指着她问福贵, 这是你的崽子吗 。和龙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贵以前的佃户。他们看到落魄了的福贵,还是一如既往地叫他“少爷”。
福贵落魄后,就只能穿粗布衣服了。有个佃户叫王喜,他临死的时候,还让家人把他的绸缎衣服给福贵。
长根,是福贵家里的仆人。照理说,他老了以后应该是福贵给他养老的,可他不愿留下来当个累赘。他说:“少爷,我没有帮你的力气了。”他没有家,只能出去流浪,拿个破碗乞讨。
有一次,他回来了,说是想福贵他们了。他还带回来一个红绸布,是他捡的。他洗干净了,留给凤霞扎头发。后来,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家珍本是个养尊处优的娇**,可跟了福贵以后,她只有过不完的苦日子。她是个很隐忍的女人,自始至终,她从来没有埋怨过福贵。
更让人心疼的是,她很怕拖累了福贵。她听说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不但不难过,还说:“治不了才好,哪有钱治病。”她不能下地干活,焦急地问福贵:“福贵,我还能养活自己吗?”
有时候我觉得她是个蠢女人,好想骂她几句,让她赶紧回娘家。后来我想,也许是我习惯了计较和算计吧。陈奕迅有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 因世上的至爱,是不计较条件 ”。家珍就是这样“不计较条件”的女人吧。
有庆是福贵的儿子,他还在家珍肚子里的时候,福贵就把家产给败光了。有庆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割草喂羊。学校离家远,他每天跑着去,再跑着回来。家珍做双鞋不容易。福贵看有庆把鞋子穿得破破烂烂的,就骂他。有庆是个好孩子,从那以后,他就赤着脚跑。
有次福贵去城里,看到有庆在参加长跑比赛。他看到有庆的手里拎着鞋子。
福贵被抓去当兵的时候,凤霞还好好的。等到他回来,凤霞已经又聋又哑了。后来,闹起了饥荒,家家都吃不饱。凤霞在地里好不容易翻出个地瓜来,却被王四抢走了。
人饿急了眼,为了口吃食能拼上性命。王四欺负凤霞不会说话,和村民说是凤霞抢了他的地瓜。福贵来了以后,王四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你让她说,是谁的。”凤霞是个哑巴,这谁都知道,她如何能说得出话来?
福贵落魄之后,家珍肚里还怀着孩子。当年福贵在城里吃喝玩乐时,没少羞辱他老丈人。等到福贵把家产败光,他老丈人立马把家珍接走。可是,家珍太痴情了,在娘家生下孩子半年后,就带着孩子从城里走回了家。
从那以后,她哪怕过得再苦,都没动过回家的念头。闹饥荒的时候,有庆饿得天天喝凉水充饥,家珍那时已经病了,她走了十几里路,去娘家要了些吃的。她带回家一小袋米,那是她爹千方百计省下来的。
家珍看着这米直掉泪。
有庆死得太惨了。他们校长是县长的老婆,校长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有庆是给她输血过多死的。福贵知道了有庆死的消息,赶去医院问医生有庆到底怎么样了。
按理说这属于医疗事故,医生是要承担责任的,可那些医生根本没觉得有什么。福贵的儿子死了,可那医生并不急于解释有庆的死因,他反而质问福贵“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
福贵的队长是个好人。家珍病重时,队长找了个医生给她看病。医生说家珍快不行了。福贵想家珍苦了一辈子了,她死了可不能没有个棺材。他就挨家挨户借钱,可还是不够。最后是队长给他凑够的。
后来,队长遭了难,村民们不敢站出来替他说句公道话。他受了一些折磨。回到村里时,别人问他怎么样了。他说没事,就是不让他睡觉。说着,他就哭了起来。他说平时对你们这么好,关键时候也没人帮他。
凤霞是个哑巴,二喜是个偏头,他俩凑了一对。在二喜把凤霞娶回家之前,福贵告诉他,凤霞是个苦孩子,最好让她嫁得风光一点。
二喜只是个出苦力的搬运工,可是他把福贵的话记在了心里。结婚那天,他带了二十来个人,有敲锣打鼓的,也有分烟分糖的。那气派的样子,是福贵他们村里从来都没有的。
其实,他为了让凤霞风光地出嫁,借了不少钱。可就算这样,他也没有一句怨言。凤霞是他爱的,他愿意为她做任何事。
当年福贵被拉去当兵的时候,认识了春生。那时,春生还挺小的。有庆死了以后,福贵才知道原来校长的丈夫就是春生。福贵看着老朋友,那重逢的惊喜和为子复仇的愤怒交织在一起,最后他没有报复春生,背着死去的有庆走了。
春生曾几次去福贵家道歉,还带了一些钱,可家珍从不让他进屋。后来,春生遭了难了,他有了轻生的念头,临死之前,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福贵家。他和老朋友诉说着心里的痛苦。福贵劝他可不能死,家珍在家听到了他们说的话,也告诉他别动轻生的念头。
春生还是死了。福贵仿佛忘记了有庆的死,他对家珍说:“当初你不该不让春生进屋。”
福贵总是关心死后的事情。凤霞有了孩子以后,他想,这样就好啊,以后凤霞死了以后有人收作了。后来,家珍、二喜、苦根都死了,福贵什么亲人也没有了。他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好,最起码他爱的人死的时候都是他收作的,他就算死了也没有什么牵挂了。
在我的人生中,曾经三次读这本书。第一次是在高中的时候,晚上熬夜读的。从那以后就有了一个印象:这本书虽然叫《活着》,但它一直在讲死亡的故事。
十多年后,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时间太久了,很多情节我已经忘记了。读的时候很难受,经常有种想哭的感觉。
最近,我又翻开这本书,看到了很多细节,作者写得非常细腻,又没有一点矫情的感觉。我突然明白了,这书的语言很平实,看似没有什么水平,其实是因为小说是以福贵的口吻写的,要是写得太文艺就不是老农民的语气了。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把心思用在细节上了,丰富的细节让小说平凡的外表下有了坚实的肌理。
凤霞因为生孩子,流血过多,死亡之后,被二喜和福贵,埋葬在有庆的坟墓的旁边,后二喜带子刚出世的孩子回到城里,每天背着孩子去工作。
福贵️,回到家后,家珍因为受到女儿死亡的打击,身体变得越来越差,福贵一边照顾家珍,一边下地干活,但是家珍受到的打击实在太大,而且没有再过下去的勇气,家珍给都会说,等她死的时候,让福贵,把她埋在有庆和凤霞的旁边。
就这样,慢慢的过了两个月,一天福贵正常下地干活,等回到家中,却没有听到,家珍的回应,以为家珍只是饿了,便去整备晚饭,等到福贵做好晚饭,给家珍送去的时候,当富贵摸到家珍的身体时,家珍的身体已经凉了。
家珍死之前,嘱咐富贵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她自己已经不行了,毕竟还有二喜和他们的外孙苦根,福贵还有两个人陪,所以,家珍先走一步。
家珍死后,福贵依旧把他埋在有庆的旁边。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去,本来福贵好几次让二喜把苦根给他带,二喜好一个人去工作,毕竟二喜做的是搬运工,但二喜舍不得,因为这个孩子是他最后的希望,而且,福贵年纪也大了,也不想麻烦福贵。
就这样,过了四年,苦根已经有了四岁了,二喜依旧在干搬运工作,福贵也依旧在城外。
一天,普通得和平时一模一样的一天,二喜照常工作,突然死亡从天而降,被吊机吊起的的重物不知怎么的就掉了下来,整好把二喜夹在中间,在二喜被夹到的时候,所有的人只听到一大声呐喊,呼喊着苦根的名字,苦根也听到了呼喊声,但是苦根什么也没懂,而且也没有听到第二声呼喊,也就没有去管,依旧一个人,在水池边扔着石块玩耍。
二喜被重物压得血肉模糊,除了脚和头,再无一点人样,有人去给苦根说而已死了,但是,苦根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只是应了一声,就接着玩耍。
有人去通知了福贵,富贵知道后,连忙跑到了城里,终于看到了血肉模糊的二喜,二喜已经被送到了,凤霞和有庆死亡的医院,福贵大喊道不能去这俩医院,凤霞和有庆就死在这里。
二喜死了,丢下福贵和苦根,一个人去找他的凤霞,福贵将二喜背了回去,将二喜埋在了凤霞的旁边,他们生不能相守,就让他们死后,得以陪伴。
苦根也被福贵带回了乡下,苦根依旧不知道二喜死了,还等着二喜来接他回城里去,但是后来没有人来接他,福贵给他解释二喜再也不回来了,他死了,苦根模模糊糊的知道了。
之后,苦根长大了些,福贵给苦根讲了,福贵的老爹给他讲过的故事,他们徐家本来就是一只鸡,后来变成了一只鹅,又变成了一只羊,又变成了一头牛,最后变成了拥有数百亩田地的大户人家。
苦根知道后,就变得非常节俭,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将鸡蛋换来的钱去买一头牛,非常希望有一头牛,就像有庆非常希望有一只羊一样,只是有庆见到了,也抱过了,还喂过了羊,苦根却连牛都没有见到。
到了收棉花的季节,可是广播里说,过两天要下雨,福贵一想,如果下雨了,棉花没有收完,今年就白忙活了,于是,叫着苦根和他一起去收棉花,苦根干着干着就说自己不舒服,富贵以为是苦根想偷懒,但是棉花有必须收完,只得强让苦根跟着他干活。
到了中午,回到家中,福贵才意识到,苦根不是装病,而是真的病了,于是,福贵给苦根煮了许多吃的豆子,让苦根在家休息,福贵则是去继续收棉花去了。
等到福贵收棉花回来已经非常晚了,回到家里,却看见苦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嘴里还有正在咀嚼的豆子。
福贵忘了,苦根过了长时间的苦日子,好久没有吃这么好吃的东西了,这一吃就没有停下来,结果把自己活活的撑死了,就这样,世间与福贵有亲情的最后一个人也死了。
苦根到死的时候都没有见到牛,福贵将苦根埋在二喜的旁边。
过了很久,福贵终于攒够了买牛的钱,思来想去,福贵还是决定去买一头牛,一来他年纪大了,需要一头牛来帮他干活,二来,他一个人,需要有其它人甚至动物来陪伴。
所以,福贵带着钱,准备去买牛,中途见到有人要杀一头老牛,老牛眼里流着泪水,福贵心有不忍,继续走着,可心里越想越觉得那头牛可怜,心想反正自己都要买一头牛,买谁不是买,于是就回去,买下了那一头老人,人们起初推定,那头牛活不过三四年,可是他居然陪着福贵活了十多年,仍然没有死去,人们还说他俩是两个老不死的。
福贵给那头牛取了一个名字,可思来想去都觉得不太合适,最后给那头牛取叫了福贵。
那头牛就陪着福贵过完了福贵的余生。
当遇到挫折、遇到不幸、遇到苦难,也许有人会质疑人生的意义,有人甚至因此而放弃生命。那么,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的《活着》让我深深地震撼。如果你遇到了波折,在苦苦寻找活着的意义,那么这本书会告诉你。
《活着》是福贵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一、福贵年轻时“ 吃喝嫖赌,什么浪荡的事都干过 。”
福贵年轻时因家境殷实,浪荡放肆。他故意当着老丈人的面骑在妓女身上,整天泡在青楼赌博,后来福贵输光了所有家产,他爹因生气身体虚弱而亡,老丈人接怀孕的家珍回家,要家珍与福贵一刀两断。此时的福贵算是遇上了人生中第一个转折,因为他自己的恶劣行径而一贫如洗、妻离子散。
二、“ 日子过得又苦又累,我心里反倒踏实了 ”
福贵租了几亩地,学起了干农活。家珍带着半岁的友庆回来了,一家团聚。而没过多久母亲重病,福贵去求医,半路上却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而后又被解放军所俘虏,终于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因高烧而变成聋哑人。
三、" 我想她嫁给我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
日子渐渐步入正轨,虽然依旧贫苦,但福贵一家勤劳能干也能勉强维持生计。到了大炼钢铁运动时期,家珍突患无法医治的软骨病。有庆五年级时,为了救县长夫人,被医生抽干血而失去生命。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结婚,在产下男婴苦根后大出血死亡;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一贫如洗,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苦根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这本书看完,有一种无力感。所有的苦难都集中在了福贵一家。每当情况渐渐好转,总有新的磨难出现。心情随着故事的推进而波动,福贵的蜕变也是惊人,从玩世不恭到懂得忏悔再到学会珍惜。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在福贵输光了所有家产时,他爹感慨:“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是连鸡也没啦。”由于家境优渥,太过受宠,他爹又败家好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福贵沾染了恶习,这也导致了整个徐家的落魄。我们经常听说“富二代”这个词,却很少听到“富三代”,就是很多富足的家境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过度宠溺,而导致他们缺少奋斗的精神,只会享受前人的劳动成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 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 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 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 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 我还活着。”人的一生真的无法预测, 一时的富裕并不意味着一生的顺遂;一时的落魄也不等于一世的低谷。 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人要学会超然豁达,“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中庸之道面对命运。
“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作者刻画福贵,其实和余华本身的个人经历有关。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余华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余华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 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着好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
这本《活着》非常给阅读者带来力量。它告诉我们,活着的意志,是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每个人都应该有生命的勇气,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接上一篇“福贵的《活着》第1篇”
福贵回家后,母亲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因为一场病,变成了哑巴。
儿子有庆好几岁了,和福贵不亲。
是家珍一个人拉扯着这个家庭,照顾着一儿一女。
凤霞变成了哑巴,可能是最深的打击了;凤霞小时候还算是享过一段时间的福,没想到现在变成哑巴,以后不好嫁人了。
新中国成立后,在打倒地主阶级。龙二就是“接替”了福贵的家产,成了地主的。所以,龙二就被打倒了,准确地讲,是被当街打死了,被打了5枪。
福贵,亲眼看到了龙二,亲耳听到了5次枪声;福贵,被吓得尿裤子了。幸亏当时的土地输光了,输给了龙二,不然挨枪子的,就是福贵自己了。
居然因祸得福,活下来了。
有庆自己养了羊,他小心翼翼地把羊养得肥肥的;后来,人民公社了,大家要吃大锅饭了,牲口也充公了。刚开始大锅饭还挺好吃的,顿顿有肉吃。
后来,碰到了自然灾害,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
他们吃草根,啃树皮。有庆和凤霞,经常喝水当饭吃。
福贵一家,凭着超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等到粮食收割的时候。
有庆在饿死很多人的几年里,活了下来。
可有庆,在学校的时候,居然死了。
有庆,自告奋勇地,去献血。可抽血的医生,极其不负责,居然快把有庆的血抽干了,把有庆直接给弄死了。而等着输血的产妇,他的父亲,就是福贵的曾经的战友,现在的县长春生。
福贵,在医院里,看到了有庆的尸体,他想,医生怎么了这么混蛋,想和医生干仗。看到了产妇的父亲,一开始没认出来,也想和他干仗。后来经人提醒,才知道是县长。
福贵,背着有庆的尸体,回到了家里的农地,挖了1个坑,把有庆埋里面了。他瞒了家珍好些天,最后家珍还是察觉出来了。
凤霞,是个哑巴,嫁给了1个偏头二喜;二喜是个好人,做事勤快,对凤霞很好,也很听福贵和家珍的话。
凤霞生下了儿子苦根,但因为大出血,死了。
凤霞死的时候,和她的弟弟有庆,是在同一家医院。
二喜,背着凤霞的尸体回到了家,然后把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
福贵的女婿,二喜,在干活的时候,被压死了。死的时候,也是在那家医院。二喜和凤霞埋在一起了。
家珍,因为多年的疾病缠身,后来也离世了。
剩下,福贵和外孙苦根两个人相依为命。
后来,苦根,因为福贵给他喂了太多的豆子,撑死了。
最后,剩下福贵一个人,和1头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