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凤霞的死讽刺了什么

活着凤霞的死讽刺了什么,第1张

凤霞的死是对当时社会的极大讽刺,满天的批判竟然是杀害无辜孕妇的凶手!而对于这种事情,人们似乎也无能为力。各种无奈只能永远留在心里。

影片一开始,镜头就直插污秽的赌场。而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正以一副颓废败家子的模样,兴高采烈地转着骰子,就像当时的许多纨绔子弟一样。

很快,故事的开头出现了。由于长期负债,福贵把剩下的钱都输给了做皮影戏的龙二。别人来讨债的时候,白发的老爹签了福贵的合同,死了。在此之前,他怀孕的妻子贾珍忍受不了颓废,带着女儿夏风离开了家。似乎命运会在一瞬间把所有的不幸都交给福贵。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被人笑话。一年后,贾珍带着她刚出生的儿子有庆回到了福贵。福贵他也洗心革面,向霸占他房子的龙儿借钱。二是深知生活的艰辛,龙借福贵一箱皮影赚钱养家。于是,福贵和同村的春生一起做起了皮影戏生意。

然而好景不长,被国民党军队拉去当壮丁,远离家乡。后来,他成了解放军的俘虏。他们一致认为他们必须活着回去。不管经历了多少苦难,福贵总想着家的老小的,总希望回家。

也许福贵是幸运的,也许是带着心中活着的念头,他终于活着走出了死亡!当他背着影盒回家的时候,脸上映出的急切和幸福,在夕阳的映照下,使他那瘦削的、轮廓分明的脸显得特别红润,特别快乐,特别坚强。真的让人觉得:活着真好!

福贵满怀希望的回到家,却发现女儿凤霞已经因为发烧变成了哑巴,只会对他微笑。那一抹天真恬静的笑容,与那个黑暗的年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来之不易。他的老母亲也去世了,家里的重担由贾珍承担,他起早贪黑,烧水送水维持生计。福贵的回归终于让这个家完整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贫穷而幸福的生活。但是命运又一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灾难。原本活泼好动的有庆,意外被当了区长的春生撞死。家人伤心欲绝,贾珍无法原谅春生。她苦涩地说:“记住,你欠我们家一条命。”但是仇恨比不上求生的想法。文革中受迫害,妻子自杀的春生,半夜来到福贵。他把一生的积蓄都给了福贵并承认自己不想活了。

这时,贾珍出来了,原谅了他,临走前告诉春生:“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要好好活着!”生不如死,这是中国人的信仰。如果你死了,一切还有什么意义?活着永远是最重要的。“会有面包有牛奶,一切都会好的”,只要能好好活着就好!什么是苦难?凤霞认识了忠诚老实的二喜,他们结婚了。

这应该是全片最喜庆欢乐的一幕。然而命运就是这么不可预测,可惜,福贵家人总是被不幸眷顾转眼间凤霞生孩子的时候,医院里只剩下了年轻的学生,医生们都被批评关起来了。在家人的担心中,孩子出生了,母亲却出现了产后大出血。

因为年轻学生治不好,死了!那时,傅贵救不了他的女儿。因为自己的失误,最后邀请的妇科教授在凤霞大出血的时候还是生死未卜。

故事的结局并不突兀,却蕴含着生存的神话。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似乎无法再忍受生活的折磨了。认为是神对他们的怜悯,晚年由女婿和孙子陪伴。片尾,似乎温暖了一点。傅贵深情地和孙山头说话,眼里满是希望:“你也该赶上了,以后这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耶!活着不就是许个愿吗?!活着是一部有意义的**。

富贵和家珍夫妻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就像一条路,并不总是平坦笔直的。人只有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对和克服各种挫折和不幸,体会到幸福的不易和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生活。活着是一种证明和体验。

活着为了讲述读书心得6篇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倾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转成继续前进的力量,那么你有什么活着读书心得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活着为了讲述读书心得,希望你喜欢。

活着为了讲述读书心得1

暑假里,我读了《活着》这本书,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正如作者所说:“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旧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我想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在这部作品中,富贵因为好赌,输光了家产,却侥幸逃脱土改枪毙地主一难;老医生被打成了反革命,结果医院没人会治疗;春生参加了革命,最后却被右派分子害死……冥冥当中,这似乎都是命中注定。

正如中国的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将这句话反过来理解,也是一个深刻的道理。

余华给主人公福贵的人生苦难找到了的缓解之路——忍耐!这就使得这部作品的叙述都因这种宽阔的忍耐而变得沉郁、悲痛而坚定。

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没有愤怒,有的只是福贵在苦难中磨炼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含着一切。不论多大的苦难降临,福贵都把它化解在无边的忍耐中,最终达到与孤单生活相依为命的地步。

“忍耐”是一种柔韧的品质,时刻保卫内心免遭苦难这种生活暴力的破坏。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也就是说,恒久的忍耐可产生爱。福贵就是这样的,他无法改变贫困、苦难、死亡的内部规则,于是用坚忍、平和的心境去注视人生,用自己特有的幽默、乐观战胜岁月,进入一种淡泊宁静的境地。然而苦难真的能像余华所写的那样,消失于幽默与乐观之中吗我想,这也未必能够……

苦难作为一种遭遇,可以很快过去并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但对于福贵来说,苦难已经贯穿在了他的整个人生中,成为了他基本的存在状况,除非他死才能消失,但死亡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难呢

正如书后所说:“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为了讲述读书心得2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徐福贵的老人的故事,他是一个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却因为赌博、上j院,而输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亩地,把祖祖辈辈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亲因为儿子的不争气,气得病重,最后因为从村口的粪缸上掉下来而摔死。自此,他从一个富贵人家的少爷变成了一个要从别人手中租田的佃户;他开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人。

他的母亲也老了,最后病重。他的妻子拿了几块银圆让他去城里请郎中。可郎中没请成,却被一个国民党的小小的连长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个没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见到明天太阳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艰苦的,他们的粮食都要争抢着吃。好在认识了两个朋友,生活也就不会太过乏味。(虽然其中一个叫老全的人还未摆脱那样黑暗的生活就先在战场上死了)

他们这一连的炮兵从不打仗,却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个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国解放,他领了***团长给的盘缠,踏上了归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在这两年玩命似的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这个小茅房。他看见了他的女儿、他的儿子,还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当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搂着妻子在门口看着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来了。

悲惨的生活从此开始。

他的母亲在他离开的两个多月以后就死了,现在他要和妻子一起养活两个孩子。可是他的儿子徐有庆毕竟要读书,家里的口粮就成了问题。他的女儿徐凤霞因为小时发高烧,留了后遗症,从此变成了聋哑,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龄不会没人来提亲。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儿送人。

他的妻子虽然不舍,却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儿送给一个老夫妇那里干活。他的女儿偷偷跑回来了,可他送女儿回城里,就快到时,他却忽然心疼他的女儿了:他的女儿很懂事,他不舍得送人。于是,便背着女儿回家。当晚,他告诉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他们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艰难地生活着。虽然贫穷,但他始终不抛弃人x中最使人温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却紧接着传来。他的妻子得了当时无法医治的软骨病,渐渐地干不动活,又变得走不动路,最后连一根针都拿不牢了。他的妻子本以为她会先行离开家人。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儿子才10岁,小小年纪便魂归西天。

他们村的县长的妻子因为生孩子时大出血,急需输血。但却没人的血型对得上。碰巧,他的儿子的血型正好相同,于是,医生便开始抽血。本来现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许献血的,且献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可是当时的医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可以说是根本没有道德。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来了。他可怜的儿子徐有庆就这么被活活地抽干血,死了。

埋了他儿子,他始终不敢告诉他妻子。但最后他的妻子还是知道了,哭得伤心欲绝。时间是治愈心病的良药,渐渐的,想起他们的儿子也只是悲伤一下了。他们便开始烦恼怎么才能找个好婆家,把他们的女儿嫁出去。终于,在同村村民的帮助下,他的女儿凤霞嫁了个好丈夫。女儿虽然是个聋哑,但他的女婿仍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不久,他的女儿就怀孕了。

这本事一件喜事,可似乎到了他们家就成了丧事。他的女儿分娩时,却也因为大出血,而永远离去。

女儿生了一个男孩。他的妻字看着她的外孙这么可怜,刚出生就没了妈,便给这个男婴起名为"苦根"

真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他的妻子原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却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女双双在自己前面死去。不久以后,她也撒手人间。

他的女婿自从他女儿死后,就把苦根当命看。他的女婿是个搬运工,天天上工都背着苦根。好了,等到苦根会说话、会自己走路、自己玩的时候,苦根的父亲也丢下他命归西天了:他的女婿是被两跨水泥板活活压死的,整个人被压得扁平,成了一摊肉酱!

他就承担起了养育小外孙的责任。

苦根一天天长大,也渐渐懂事,会帮他外公做一些田里的活了。这自然让他十分高兴。可天不尽人意,苦根有一次发高烧了,他却浑然不知,等到烧得厉害了,才知道,他的外孙生病了。当时家里多穷,跟本没钱买药。听说姜汤可以治感冒、发高烧,他便去弄了碗姜汤来。可有觉得这样太苦太辣,就又向村里人借了一点糖。本来要还,别人知道他家的处境,可怜他,也就叫他算了。

外孙喝了姜汤自然好了许多。他就为自己原来外孙生病了都不知道而感到内疚。于是煮了一大晚豆子放在桌上,还放了点盐(当时的糖和盐对老百姓可都稀有着)。他可怜的小外孙,就因为这么一碗豆子,而活活被撑死!

自此,这么一个贫困的家庭就破裂成如此,全家就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

于是他买了一只原本要宰杀了的老牛做伴。"两个老不死"就这么过着平凡的生活……

如果有人遇到了如此的人生待遇,想必他一定是不愿在回首。可这位老人却依旧如此详细得同作者娓娓道来,仿佛在活了这么一段人生。

且不说这个,许多人,遇到一点生活的挫折就喊"活不下去了",更何况是老人遇到的这种艰难: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可老人依旧活下去了,而且活得充实、快乐。所以我们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不可能要做一只胆怯的蜗牛。

想必,这就是作者余华所要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如同书名——《活着》。

要知道,活着,就是在创造生活。

活着为了讲述读书心得3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_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_、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活着为了讲述读书心得4

我从来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不容易感动的人,但读完《活着》,我还是感觉到一种难言的苦闷和震撼。

有人说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也许正因为此,我格外不喜欢看悲剧。从情节的角度来讲,《活着》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主人公福贵青年时嗜赌成性,终于输光家业,父亲因此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为母前去求医,却在半途上被_抓了壮丁。两年后几经波折回到家的他,发现母亲早已离世,女儿凤霞也因病成了聋哑人。此后,厄运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这个家庭。县长的老婆难产需要输血,结果儿子有庆被抽血过量而死,后来发现县长竟然是曾经的战友春生,春生在轰轰烈烈的_中遭受迫害,最终悬梁自尽;凤霞终于找到良人──二喜,可不久就死于产后大出血;有庆和凤霞走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没过几年二喜因为一次建筑事故惨死,留下儿子苦根和福贵相依为命;然而几年后,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了,剩下孤苦伶仃的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作伴……

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度对余华十分痛恨,也许作家都是冷血的,就像余华用他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叙述着残酷一样,一次又一次将我对可能存在的美好幻想彻底打破。也许,正是要不断见证离别,见证死亡,见证各种苦难,才能看到生命的厚重和沉痛,才能体会平静背后的苍凉,才能思索活着的意义。

想一想,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起伏,才能真正做到往事如烟,去留无意究竟要看过多少离合,才能真正做到云淡风轻,波澜不惊究竟要承受多少不幸,才能真正炼就一颗强大的心脏,在若干年后,上扬嘴角,将曾经的伤痛娓娓道来,说一声现世安好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为名为利为情为义命运对福贵也许特别眷恋,也许特别残酷,岁月带走了他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只有他活了下来。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文章最后,福贵和老牛渐渐远去,福贵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那一刻,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们一定无话可说,仿佛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切都毫无意义。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曾经我们苦苦追求的忽然显得极其可笑。人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恩恩怨怨,终不过雁过无痕,水过无声。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小说中凤霞的死最让我心痛,这是一个善良、勇敢、执着、美丽的姑娘。凤霞因为聋哑,曾经只能羡慕的看着别人婚嫁,直到二喜来到她的世界。余华并没有刻意描写凤霞和二喜的爱情,但每每读到凤霞和二喜,总能感觉到一股温情。我一直在想,凤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究竟在想什么二喜在失去凤霞的日子里,又究竟在想什么某一瞬间,我想起阿朱死后,乔峰的哀莫大于心死;想起碧瑶珠沉玉陨,张小凡的自甘沉沦;想起纪晓芙对杨逍的此生不悔;想起白子画和花千骨,一场风花雪月,终究是一场错过。如果这不是一场悲剧,很久以后,如果凤霞和二喜还在人间会怎样愿再见时他们的路途星光满载,无悲常喜,所流出的泪皆因喜极而泣。

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珍惜当下,不忘初心。无论曾经我们穿越过多么汹涌的人潮,感受过怎样甜蜜地幸福,经历过如何难言的艰辛,只要继续活着,它们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会被我们和时间遗忘,化作岁月的过往,只留下平静的结果和当别人问起时,一个淡然的微笑。

活着为了讲述读书心得5

最初接触余华的小说《活着》,是因为导演张艺谋的**《活着》,当时那部**可谓红遍全中国。之后读过作家出版社的原著,现在又重读新经典文化25周年纪念版,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命运的不可抗拒。

福贵再努力、再悔改,也无法逆天。经历了内战、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_时期的每一段历史,活生生地刻画出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机智的讽刺、辛辣的幽默,暗示着历史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看似平凡沉重的文字,实际上却是字字见血,让人内心很难平静。

当年那个年代像福贵式的悲剧小人物多如牛毛,他们无法活得体面、活出尊严,甚至连生命也失去了原有的厚重。作为那个时代的主角,他们不可免俗地成为精神的空壳,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无法喘息,即使面对着悲惨的命运,也只能勉强地活下去、努力地活下去。

活着为了讲述读书心得6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徐福贵的老人的故事……

他是一个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却因为赌博、上j院,而输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亩地,把祖祖辈辈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亲因为儿子的不争气,气得病重,最后因为从村口的粪缸上掉下来而摔死。自此,他从一个富贵人家的少爷变成了一个要从别人手中租田的佃户;他开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人。

他的母亲也老了,最后病重。他的妻子拿了几块银圆让他去城里请郎中。可郎中没请成,却被一个国民党的小小的连长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个没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见到明天太阳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艰苦的,他们的粮食都要争抢着吃。好在认识了两个朋友,生活也就不会太过乏味。

他们这一连的炮兵从不打仗,却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个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国解放,他领了***团长给的盘缠,踏上了归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在这两年玩命似的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这个小茅房。他看见了他的女儿、他的儿子,还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当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搂着妻子在门口看着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来了。

悲惨的生活从此开始。

他的母亲在他离开的两个多月以后就死了,现在他要和妻子一起养活两个孩子。可是他的儿子徐有庆毕竟要读书,家里的口粮就成了问题。他的女儿徐凤霞因为小时发高烧,留了后遗症,从此变成了聋哑,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龄不会没人来提亲。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儿送人。

他的妻子虽然不舍,却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儿送给一个老夫妇那里干活。他的女儿偷偷跑回来了,可他送女儿回城里,就快到时,他却忽然心疼他的女儿了:他的女儿很懂事,他不舍得送人。于是,便背着女儿回家。当晚,他告诉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他们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艰难地生活着。虽然贫穷,但他始终不抛弃人x中最使人温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却紧接着传来。他的妻子得了当时无法医治的软骨病,渐渐地干不动活,又变得走不动路,最后连一根针都拿不牢了。他的妻子本以为她会先行离开家人。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儿子才10岁,小小年纪便魂归西天。

他们村的县长的妻子因为生孩子时大出血,急需输血。但却没人的血型对得上。碰巧,他的儿子的血型正好相同,于是,医生便开始抽血。本来现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许献血的,且献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可是当时的医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可以说是根本没有道德。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来了。他可怜的儿子徐有庆就这么被活活地抽干血,死了。

埋了他儿子,他始终不敢告诉他妻子。但最后他的妻子还是知道了,哭得伤心欲绝。时间是治愈心病的良药,渐渐的,想起他们的儿子也只是悲伤一下了。他们便开始烦恼怎么才能找个好婆家,把他们的女儿嫁出去。终于,在同村村民的帮助下,他的女儿凤霞嫁了个好丈夫。女儿虽然是个聋哑,但他的女婿仍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不久,他的女儿就怀孕了。

这本事一件喜事,可似乎到了他们家就成了丧事。他的女儿分娩时,却也因为大出血,而永远离去。

女儿生了一个男孩。他的妻子看着她的外孙这么可怜,刚出生就没了妈,便给这个男婴起名为"苦根"

真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他的妻子原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却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女双双在自己前面死去。不久以后,她也撒手人间。

他的女婿自从他女儿死后,就把苦根当命看。他的女婿是个搬运工,天天上工都背着苦根。好了,等到苦根会说话、会自己走路、自己玩的时候,苦根的父亲也丢下他命归西天了:他的女婿是被两跨水泥板活活压死的,整个人被压得扁平,成了一摊肉酱!

他就承担起了养育小外孙的责任。

苦根一天天长大,也渐渐懂事,会帮他外公做一些田里的活了。这自然让他十分高兴。可天不尽人意,苦根有一次发高烧了,他却浑然不知,等到烧得厉害了,才知道,他的外孙生病了。当时家里多穷,跟本没钱买药。听说姜汤可以治感冒、发高烧,他便去弄了碗姜汤来。可有觉得这样太苦太辣,就又向村里人借了一点糖。本来要还,别人知道他家的处境,可怜他,也就叫他算了。

外孙喝了姜汤自然好了许多。他就为自己原来外孙生病了都不知道而感到内疚。于是煮了一大晚豆子放在桌上,还放了点盐。他可怜的小外孙,就因为这么一碗豆子,而活活被撑死!

自此,这么一个贫困的家庭就破裂成如此,全家就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

于是他买了一只原本要宰杀了的老牛做伴。"两个老不死"就这么过着平凡的生活……

如果有人遇到了如此的人生待遇,想必他一定是不愿在回首。可这位老人却依旧如此详细得同作者娓娓道来,仿佛在活了这么一段人生。

且不说这个,许多人,遇到一点生活的挫折就喊"活不下去了",更何况是老人遇到的这种艰难: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可老人依旧活下去了,而且活得充实、快乐。所以我们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不可能要做一只胆怯的蜗牛。

想必,这就是作者余华所要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如同书名——《活着》。

要知道,活着,就是在创造生活。

      看完余华的《活着》,我的心情无疑是沉重的,这本书虽叫活着,但除了福贵,他所有的亲人都死去了。父亲接受不了家财败落受打击而死;母亲在自己被抓去当兵时也离开了这个世界;有庆热情地献血,却被无情地抽死;苦命的凤霞,在嫁人后本应幸福的生活,却在生孩子后大出血死去;最善良的家珍,为家人无私地付出,最后,实是被累得死去;中途成为徐家女婿的二喜,一个偏头男人,同是苦命的人,同样也逃不出命运的安排;还有最让人怜爱的苦根,他的死,最揪人心。看罢全书,我却为一个人,心中的触动久久不能平息。她就是凤霞——一个聋哑苦命的女子。

      凤霞小的时候,徐家还没有败落,也算过了几年好日子。后来家里被福贵输光之后,开始了艰辛困难的生活。凤霞本不是聋哑的,在父亲被抓走之后因为生病而导致了聋哑,如果凤霞一直是身体健康的活着,我不会对她有这么深的感受。当看到福贵心疼凤霞,不想她过苦日子,想把凤霞送走的情节时,我的心狠狠的揪了一下。我想,虽然她说不了话,但她的心是在滴血的,因为她听不到,她理解不了父母想把她送走的好心,只能默默无声地哭泣。最后福贵实在不舍凤霞,把她领回了家。这之后的凤霞更加卖力的给家里干活。

      无法言语应该是凤霞心里最深的痛,在挖到地瓜却被别人抢走,而且还反被别人诬陷“穷、饿也不能抢别人的吃的”。当时的凤霞该是多么渴望自己可以说话,多么希望能被别人理解,可我又有些庆幸,庆幸凤霞的聋哑而不只是哑,这样凤霞才听不到那些诬陷贬低她的话,否则这一个年轻的姑娘该有多绝望!在村子里有女孩出嫁时,眼前看到的一切,在凤霞眼中都是美好的,穿戴整齐的新娘子,眼中渴望美好的眼神却被同村的壮年所嘲笑。我又一次的心疼这个姑娘,出嫁在女孩心中是神圣的,可凤霞也明白自己的残疾是嫁不出去的。好在这时,二喜的出现,让她痛苦的一生中第一次闪现希望的光芒。即使二喜是个偏头,可他却是真心实意的对凤霞好,被宠爱的凤霞也总是露出幸福的微笑。看到这时,我为凤霞感到高兴,这个苦命的姑娘终于有除了之外父母的人来保护她疼惜她。

      幸福的凤霞迎来了她和二喜的第一个孩子,是高兴的吧,新生命的到来让这个本来痛苦的家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那天晚上,全家都喝了些酒,可是我总觉得凤霞心里还是有一丝的苦涩,她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甚至应该想到以后孩子出生无法用语言和他交流,这是她一生中活着的痛苦。可是没想到,在生孩子后,凤霞却因大出血离开了这个让她又爱又恨又不舍的世界。她看到她的孩子了么?没有办法说话的她怎么能够要求医生让她看一眼孩子?她甚至无法听到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我的心又狠狠的揪了一下,可怜的凤霞可能就这样抱着遗憾痛苦的死去。虽然生命有了延续,可生命的延续也代表着生命的消逝。我心疼凤霞,心疼她在无论经历什么事的时候,都只能默默的去接受;心疼她短暂的一生都在无言无声的世界度过;心疼她在一次次有了希望之后,又一次次的被命运捉弄。

      活着本就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对凤霞来说,她活过于这个世界上,虽然渺小,纵使短暂,她也体会到了喜悦与痛苦。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鲜活地存在过,他们就想简单地活着,他们其实早参透了人生最基本而又最深刻的哲理。他们勤劳能干,为了活下去坚强地支撑着。即使贫穷,即使病痛,他们也从未有过放弃生命的念头。最后,我想说,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就算我们的一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可也有很多人因缺失这些能力而痛苦的活着。希望我们能好好利用这些能力,认真的活着!

      开头用中国人总喜欢说的一句;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

      看完整本书用了一天的时间,如果不间断的看,估计一个下午也用不上就看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应该是它简洁通俗的语言,看起来没有一点负担,很容易读进去。故事的时间跨度很长,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初,从战乱到和平,它的历史色彩十分浓厚,把历史写进了书里,很敢写,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可以更客观的去看那个时代的好和坏,我一直觉得余华老师的笔触很尖锐,能深刻的指出那个时代的虚伪,和人的虚伪。他的每一本书都是如此。还有一点,它是通过我向老年福贵询问,老年福贵将自己的一生讲述给我听,从日出到黄昏,福贵讲完了自己的一生,,这里是余华老师特别设计的,他说,福贵自己叙述,里面不掺杂任何其他想法,活着不是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所以它不应该是被第三人称叙述的,余华老师将这称为生活,而不是幸存。

      福贵的一生在很多读者来看,都是十分悲惨的,年轻时,他是个富有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坏事做尽,吃喝嫖赌,直到家产败光的那一刻才幡然悔悟。从此,他失去了风光的日子,生活过的步履维艰,每次生活刚刚有好转,大的悲痛和苦难便会又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每一次都挺过来了,继续活下去。龙二来家里把祖宅收走后,他父亲死了,我觉得他父亲可能觉得养这样一个儿子愧对于祖先吧,同时也难以舍弃那种养尊处优的生活,无法接受现实。送走父亲以后,妻子也被丈人接走了,他们搬到了茅草屋,眼看着他租了几亩地,家里步入正轨,,家珍生下有庆也回到了这个家,福贵的娘又病倒了,他到城里找大夫,他好心帮一个富家少爷开门,结果却被陷害,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此后关于战争的叙述十分生动真实,老金也是一个被抓来的壮丁,他多次想逃跑,愿望很简单,就是回家,辗转了七八个部队,也没能如愿,眼看着战争就要结束了,他也老了,看着那一片片的死尸,他数了一下,有四个是他认识的,他帮着他们擦着脸上的血,此时,他突然不怕死了,不再躲避弹药,那一片死人都是国民党军队的伤员,受伤了就往后方一抬,没有军医,冬天,放到地下,那一群人疼的吱哇乱叫,后半夜没了声音,早上一看,横七竖八的全变成尸体了,这一段真的让人印象深刻,福贵在战争中捡了一条命,好不容易回到家,闺女因为发烧变成了聋哑人,母亲也去世了,回来了,日子就还得过下去,全国解放了,龙二作为地主被送上了断头台,福贵不敢看,他觉得他又捡回来一条命,如果没输光家产,断头台上的就是他了。

      为了送儿子上学,为了给家里省口粮,他想把凤霞送给别人,送出去后,凤霞跑回来了,呆了一天他想把凤霞再送走,可是当凤霞用手摸他的脸的时候,或许是出于父爱吧,他想无论多难,他都不会把凤霞送走了,此时的这个家,很难,四个人艰难的支撑着,后来走到了生产队,砸了锅,要吃大锅饭了,很多事生产队长成了当家人,其中有一个情节,生产队要征用一块地,请了阴阳先生,若不是家珍和阴阳先生认识,被烧的房子就是他家的了,阴阳先生手指一转,有一家的位置成了宝地,要被烧了,这是很荒诞的情节,但很可能就很真实的发生在那个年代,,以及后来大跃进炼钢,一群没有知识基础的群众用水煮起了铁块,烧了好多好多的木材,据记载,大批的原始森林都是因为炼钢被烧掉了,钢终于在福贵睡着的时候被炼成了,因为锅烧干了,温度终于达到了,但这钢是不合格的,生产队长敲锣打鼓的去报告了。这些情节都融入了历史,很真实。此后,又赶上了三年饥荒,家珍病了,她得了软骨病,家中失去了一个劳动力,在饥荒时期的描写也很真实,有因为一个地瓜引发的争吵,在饥饿面前,好人不再是好人了。后来家珍走了很远的路,偷偷从父亲那里弄来了一点米,一家人视若珍宝,严加看守,,家珍说这是从她爹牙缝里扣出来的。最让人揪心的还是有庆的死,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他是最想帮助校长的,献血时跑的最快,因为校长难产,整个五年级的孩子都被召集到操场上献血,有庆的血型对上了,只因为是县长的妻子,他们用起有庆的血没有休止,当福贵看到有庆时,他已经躺在冰冷的太平间里了,一腔怒火冲上心头,福贵想杀了县长和他的妻子,可是县长却是他曾经同过命的战友,他说,你欠我一条命,下辈子再还吧。后面福贵背着有庆回家的描写真的很催泪,余华老师的笔很简单,却很真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怕妻子知道后接受不了,就一个人偷偷的埋了有庆。后来他又背着家珍去看有庆,那个小小的坟包啊,就埋着他的儿子。此后一家四口变成了一家三口,日子仍然很难过,家珍的病日渐严重了,直到凤霞的求亲对象二喜上门,这个家才又多了一点生气,他帮福贵修了房子,给他们买东西,任劳任怨,凤霞和二喜的婚礼也办的有模有样,婚后生活也十分幸福,福贵和家珍也跟着高兴起来,我本以为命运终于要带给福贵安稳了,可这一切平静又在凤霞难产时被打破了,凤霞走了,留下一个孩子,福贵和二喜又把凤霞背回家,家珍老了,她看到女儿静静地躺着,她抚摸着她的脸,她终于撑不住了,跟着凤霞去了,这个家庭再度陷入了困境,剩下苦根,二喜和福贵相依为命,生活难是难了点,但是苦根在,生活就有希望,福贵隔三差五就到城里看二喜和苦根,后来干脆就住在了城里,三个人抱团取暖一样生活在一起,没想到的是,二喜也在干活的时候被水泥板夹死了,他在离开前大声喊了苦根的名字,真催泪,这是他在世上最大的牵挂,他去找凤霞了,福贵再一次进入太平间,目睹他第三位在太平间的亲人离世,他怕极了这个地方。

    无论多难,日子还是要过下去,毕竟还有苦根呢,他把苦根带回乡下,小小的苦根不知道死是什么,后来福贵带他去看了村东头的坟,那里埋着他的爸爸妈妈,舅舅和姥姥,他好像明白了。苦根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懂事很早,五岁就拿着小镰刀和福贵一起收地,清早睁不开眼就和他福贵一起去买菜,他们的梦想是买一头牛,苦根幻想着骑牛的威风样子,福贵越来越老,两个人很能干,日子却还是很穷,后来,苦根病了,他终于能休息休息,一个七岁的孩子累倒了,福贵心里难受,给苦根煮了一大堆豆子,放了些盐,两个人的日子穷的连平常人家很容易吃到的豆子也吃不到,福贵回来的时候,苦根已经撑死了,他知道苦根不是嘴馋的孩子,只是命太苦了,他不愿意相信,叫来乡亲问苦根是不是真的死了,这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亲人,到了这里,他的亲人一个个的都走了,留下他自己。苦根走后的第二年,他攒够了买牛的钱,可惜苦根看不到了,他从牛贩子手里救下了一头老牛,那头牛很老很老了,大家都嘲笑他不值,我想他应该在牛要被杀死流泪的瞬间,看到了自己吧,他就给这头牛取名叫福贵,在福贵的心里,老牛也是他的朋友,在落日余晖下,他赶着老牛回家,我想福贵真的是有很大的勇气,一种叫活着的勇气,在目睹了众多亲人离自己而去,还能勇敢的活在世上,或许只有经历了世界上最大的苦难,才会让一个人无畏一切吧,说来神奇,福贵三次目睹亲人在太平间离去,那是他最害怕的地方,不想再踏入一次,而对于作者余华,他从小在医院长大,在太平间睡午觉,可能他见过太多太平间里的悲哀吧。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楚生活的本质后,依然愿意热爱生活。我想福贵对于生活就是一个英雄的人吧。还有这份努力活着的勇敢就是福贵教给我们最大的道理,余华老师在译本中的序言里说,活着这两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有力量的,这本书一定给过很多崩溃的读者莫大的希望和勇气。

第一次发书评,感谢观看,欢迎点评和指教,谢谢。

如果你认为余华的作品《活着》写得是如何活着,其实不尽对,因为作品多次描述了人的死亡。

如果你认为《活着》描述得是一个个人的死亡,其实也不尽对,因为作品描述得是一个人在面对亲人一个个离世后,活着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活着》是作家余华1992年的作品,最初在《收获》杂志发表,我手中的书是1998年5月第一版,12月份第九次印刷的版本。

1998年底,那会儿我刚20出头,买到《活着》后,一口气读完了小说,一次次止不住地泪流满面。后来,我在书的封三空白页写下了第一次的读后感受:

而今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已成中年大叔。当年只是当小说看《活着》,而今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看《活着》。时隔20多年,重读《活着》,发现自己还是一样地感动,一次次会忍不住留下眼泪。只不过本次重读,我更多的从其他角度更深入地分析这部作品。

那么,《活着》究竟为什么会如此感动人?这个问题确实是值得深思的。从小到大,我读过的小说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是没有一部小说能让我流下这么多眼泪的。背后的原因何在?我想最主要的应该有三方面因素,下面我们一一分开阐述:

《活着》一书主人公跨越的时间段比较长,从国民政府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又到三年自然灾害,最后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几乎跨越了50年的时光。而主人公福贵,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在他几十年的漫长生涯中,作者又给他注入了太多的大悲大喜。通过五次间断性回忆,作者让福贵老人讲完了自己的一生。

福贵年轻时身为地主家少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门有人背,逛街有人骑。

“上私塾时我从来不走路,都是我家一个雇工背着我去,放学时他已经恭恭敬敬地蹲在那里了。”(详见P8)

“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匹马上。”(详见P10)

这就是福贵年轻时所过的生活。福贵生活的转折点,出现在赌博输掉所有的家产后。福贵一夜之间,从浪荡公子哥,沦落为雇工一样的穷人。

“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走到了城外,有一阵子我竟然忘了自己输光家产这事,脑袋里空空荡荡,像是被捅过的马蜂窝。”(P21)

倾家荡产后,福贵的爹急气交加,不久死去。老丈人带着他的妻子家珍,离开了徐家,一家人就这样因为福贵的赌博弄了个妻离子散。

以上内容均在福贵的第一次讲述中一一呈现,福贵的人生第一次遭遇重大灾难。

福贵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也生病了,福贵只好去城里找大夫抓药。没想到祸不单行,却被国民党的军队抓去当了壮丁,而且一去就是近两年。

在这两年里,福贵一次次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他的两个好友,老全死在战场,他和春生死里逃生。

战争从来都是对人性的极端考验,也是在战场,福贵对生命的宝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段最艰苦的岁月,是什么支撑福贵最终活了下来?对家人最深切的惦念。

“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P66)

“家珍说的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P71)

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此时的福贵知道了珍惜生命,知道了珍惜自己的身边人,知道了爱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章节,福贵浪子回头,回归本心。

一家人在一起了,日子终于可以安安生生地过了,但是贫穷却一直困扰着一家人。为了让有庆上学,福贵和家珍只好把凤霞送了人,好在过了不久凤霞又跑回来了,一家人又生活在了一起。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了,大伙都吃上了大锅饭。紧跟着就是全国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

家珍得了软骨病,已经不能下地干活了。雪上加霜的是,在一次医疗事故中,有庆也因失血过多夭折了,造成事故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春生的老婆。

命运又一次摧残了这个家庭,让这个家庭一人变残,一人致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第一次在这个家庭上演。

“说着我们两个人都笑了,笑着笑着我想起了死去的儿子,我抹着眼睛又哭了。”(P130)

“夜里黑乎乎的,风吹在我脸上,我和死去的儿子说说话,声音飘来飘去都不像是我的。”(P132)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有庆没了后,家珍的身体更虚弱了,走到了死亡的边缘。好在命运之手把她往生的方向拉了拉,又回到了阳间。

凤霞和二喜结婚了,为本章节增添了一些喜庆。二喜的能干和孝顺,更是让人欣慰。但是接下来凤霞产后大出血又去世了,家珍受不了打击,也终于撒手人寰。

一家人,被命运的车轮又活生生地拖走了两条生命。

“我在城里挨家挨户地去借钱,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一说起给家珍打口棺材,就忍不住掉眼泪。”(P137)

“说完我呜呜地哭了,家珍先是笑,看到我哭,眼泪也流了出来。”(P145)

“她一看到我们,眼泪哗哗流了出来,她扭着身体哭着看我们。我一下子想起凤霞十三岁那年,被人领走时也是这么哭着看我,我一伤心眼泪也出来了,这时我脖子上也湿了,我知道家珍也在哭。”(P153)

在凤霞和二喜这一段,是书中难得的一段看着让人觉得欣慰的文字,只是最终命运的魔手又夺去了两条人命,福贵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了。

凤霞和家珍死后,家里就剩福贵和二喜、苦根三个人了,福贵住在乡下,二喜带着苦根住在城里。

二喜一边干活一边带着苦根。日子本来已经够辛苦的了,不成想在一次搬运过程中突发意外,二喜又命丧黄泉。于是福贵带着苦根开始了一起生活。

此时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走进了农村生活。福贵带着苦根一起干农活,一起说笑话。我们在苦根的身上,总能看到有庆的影子。

可惜这爷俩的实际苦涩表面温馨的小日子,最终也未能得以延续。苦根7岁时,由于吃毛豆居然被活活撑死了。

命运之手最终只给福贵留下了他孤零零的一个人,独守残岁。于是他买了一头老牛,伴自己终老。

“那时候天冷了,我拉着苦根在街上走,冷风呼呼地往脖子里灌,越走心里越冷,想想从前热热闹闹一家人,到现在只剩下一老一小,我心里苦的连叹息都没有了。”

“我是老昏了头,给苦根煮了这么多豆子,我老的又笨又蠢,害死了苦根。”

这就是《活着》的主要情节,命运之神一次次将一个人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掠去,然而这个人始终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仍然顽强乐观地活着。

如果我们将灾难看做《活着》的一条明线,那么生活中的温情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正是由于作者始终双线贯穿着行文,读者才会受到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一次次陷入感动不能自已。

福贵年轻时,家境非常富裕。他所过的生活我们在《倾家荡产•父亲病逝》小节中已有摘录说明,所以在本节中我们不在赘述。

福贵在输掉全部家产前后的生活对比,可以说给读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真是一朝梦里仙境,一朝跌入草堂。

在第一小节,福贵先荣华富贵,后一贫如洗,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让人对赌博的恶果唏嘘不已。

在第二次福贵的回忆过程中,家珍本来已经被老丈人接走了,但后来生了有庆后,家珍又回到了家,这是第二节中的温情片段。

“家珍走到我家茅屋门口,没有一下子走进去,站在门口笑盈盈地看着我娘。”(P45)

在福贵被抓壮丁后,经历了炮火连天的亡命生涯,而最终能够回家,包括龙二被枪毙了他却活了下来,也是第二节回忆中的温情画面。

“我总算回到了家里,看到家珍和一双儿女都活的好好的,我的心放下了。”(P68)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P71)

在残酷的行文叙述中,忽然跑出这样温馨的画面和文字,读者又怎能不和书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

在福贵第三部分回忆中,贫穷一直困扰着这个家庭,但是在贫穷生活中有没有生活中的小快乐和小温情?答案是肯定的。

凤霞被送走后又自己跑回来,那一段就是生活中小温情的描述。

“凤霞躺下后,睁眼看着睡着的有庆好一会,偷偷笑了一下,才把眼睛闭上。”(P80)

而有庆成长过程中的勤快和懂事,读者读着也是很轻松的。只是在轻松的最后,伴随的是有庆最后夭折。真是小喜之后必有大悲,大悲之后必有小喜,作者就是通过悲喜事件的穿插,一点点调节着读者的情绪。

在福贵的第四部分回忆中,凤霞和二喜结婚了,这是全书最长的一段让人倍感欣慰的文字。

在本节,福贵的战友再次出现,并最终因不堪折磨自杀。

“说着二喜自己拉起板车就走,板车一动,低头笑着的凤霞急忙扭过头来,焦急地看来看去。”(P153)

“凤霞嫁到了城里,我和家珍就跟丢了魂似的,怎么都觉得心慌。”(P154)

“春生后来还是没有答应我,一个多月后,我听说城里的刘县长上吊死了。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P166)

在福贵的最后一节回忆中,二喜和苦根都双双去世了,这是文章的大悲之处。至此,残酷的命运终于将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掠夺干净了。

此时的福贵几乎已经流完了自己一生的眼泪,他的生命中,已经没有更大的悲痛让他流眼泪了。

他买了一头牛,让牛陪伴他一起生活。本节中,成长中的苦根曾经是文中的一抹温情,不过最后那一点光亮也被一点点淹没了。只剩下老牛,陪伴着福贵过着平静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苦是苦,累也是累,心里可是高兴,有了苦根,人活着就有劲头。”(P187)

“到了傍晚,我们两个人就坐在门槛上,看着太阳掉下去,田野上红红一片闪亮着,听着村里人吆喝的声音,家里养着的两只母鸡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苦根和我亲热,两个人坐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P188)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我们两个很像,我嘿嘿笑,心想我早知道它像我了。”(P194)

这就是《活着》小说中藏着的一条暗线,明线写亲人的一个个死亡,暗线写生活中的一点点温情。在明暗交织中,读者的情绪被带动着、感动着,时而流眼泪,时而又发出会心的微笑,这就是这部作品的伟大魅力!

不得不说,在叙写《活着》的过程中,余华是下了大功夫的。一部作品有三五句金句不足为奇,但是如果文章中金句迭出,就不得不叹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扎实的生活积累了。

《活着》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太多了。在悲惨的故事背景下,一些诙谐幽默的句子,无疑能有效缓冲读者阅读的疲惫和沉重。下边谨摘录几句,和读者分享:

1年过花甲的私塾先生对我爹说:

“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

2队长拍拍我的肩膀说:

“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介石床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吃饭的桌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家的羊棚里。”

3那天晚上我问他那个大胖子是谁,他说:

“是体育老师。”

我说了他一句:“他倒是像你爹。”

4凤霞他们的枕巾上印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床单上的字是: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二喜和凤霞每天都睡在毛主席的话上面。

在《活着》一书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几乎是“哭”和“笑”了。在很多时候,书中的人物笑着笑着就哭了,有的时候,哭着哭着又笑了。

在《活着》一书中,有几句话反复出现:

“这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我们啊,也就越来越有钱啦。”

福贵最终也没有越来越有钱。他的一生沉沉转转,反反复复,年轻时的富贵终成南柯一梦,伴随自己的始终是一场又一场灾难。

只是历经生活磨难命运考验的福贵,已然看穿一切。人生一世就是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以外的身外之物,终归不是自己的,只有活着本身是属于自己的。

在命运的车轮面前,你挡不住命运的流转,只是被裹挟着呼啦啦的走。但这个走下去的过程,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

徐福贵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幸得妻子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后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又不得不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更加让他惨淡的是,他的儿子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医院。他本想着和那县长拼命的,但是后来却没想到连报仇都不行,因为这县长刚好又是他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再后来他的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也因为大出血死在了这所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他的女婿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孙子。但没想到的是,最后连他的孙子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撑死了。

家珍

家珍本来是镇上米行老板的千金**,福贵对其一见钟情,后来嫁给了他。但没想到福贵结婚后越来越败家,越来越混账,但是家珍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甚至怀着大肚子还去镇上,希望可以把福贵从赌场中拉走。后来不得而终,一个人挺着肚子走了十几里夜路回家。在福贵败光家产后,他的父亲将其接回家中,希望她与福贵不要再有往来。而在她生下有庆之后,她一个人背着有庆回到了家。后来因为有庆的死不肯原谅春生,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春生轻生,她又激励春生说:春生,你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在最后,随着他的儿子,女儿的死去,生命的苦痛让这个好女人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

凤霞

凤霞是福贵的大女儿,在福贵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因为一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从此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越来越懂事了。而后,福贵为了能够供有庆读书,将其送给了别人,但在后来,她跑回家了,福贵又不舍得送她走,就将她又留在了家里。在经历了少年时期的苦痛之后,凤霞嫁给了二喜,生活变得好起来了,过了段安生的日子。但在最后,却又死在了产床上。

有庆

有庆是徐福贵的小儿子,从生下来就经历穷苦的困扰。他喜欢跑步,鞋子经常穿坏,还被福贵责备,为了鞋子能够安好,冬天光着脚就去上学。后来听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但没想到却被活生生的吸死在了这里。

二喜

二喜是凤霞的丈夫,偏头,是个城里人,搬运工。二喜为人老实,为了福贵的一句话,因为要让凤霞结婚时喜庆点,花了大价钱来给凤霞撑场面。在结婚后,与凤霞很恩爱,但在凤霞死后,精神一直不好。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为工地事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临死前只叫了一句:苦根。

苦根

二喜和凤霞的儿子,生下来母亲就死了,开始一直是二喜带着,二喜死后,福贵带着他。因为穷困,没有吃多少好的东西,有一天生病,福贵给他做了很多的豆子。可没想到,因为穷,他连豆子都是很少吃的,这一下直接撑死在了家中。

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

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参考资料:

活着 (余华著长篇小说)-

文|若水

那天,同学妹来我家,天南地北聊一通。当聊到老公,她突然情绪失控。呜呜咽咽说的都是婚姻的不幸,老公的不忠。她说,虽然一儿一女凑成了‘好’字,虽然吃穿不愁,三天两头下馆子,但结婚15年来,老公外遇不消停,各种借口不回家。我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离婚?’她说,虽然荒唐,但他对一双儿女爱如珍宝,还是家庭开支的极速提款机。利益取舍下,离婚,她舍不得。

我不禁唏嘘,一直觉得同学妹都是谈笑风生,衣着华贵,谁成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的婚姻没有爱情,只有被出轨,只剩空壳和不忠。

其实,中年人的婚姻很多都是欲语泪先流,年轻人对于爱情,多少又是一边向往一边排斥?我们理想中的婚姻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

我不禁羡慕起聋哑人凤霞的爱情和婚姻。

凤霞是谁?为叙述方便,以下讲述用第一人称。

我出生在锦衣玉食的富贵之家。

我爷与我爹是远近闻名的阔老爷和阔少爷,我娘是城里米行的千金。我家有良田一百多亩,雇工佣人一大帮,我的吃喝住行都有专人伺候。但,如此福贵娇养的生活,我只过了5年。

我那败家子的爹,年轻时吃喝嫖赌,荒唐事做遍。那一晚的豪赌,他输光了全部地产家财,如同做梦,一夜之间我家变得一无所有,从高门大院搬进茅草房。

爷爷被气死,奶奶生病无钱治很快也归了天。我呢,五六岁时的一次高烧成了聋哑人。我从一个聪明伶俐,懂事可爱,人见人爱的富家小千金,转眼成了穷人家的残疾姑娘。

贫穷的爹娘,含辛茹苦把我养到了出嫁年龄。期间,我经历了弟弟的意外去世,悲伤成河,但还要坚强地陪着爹娘活下去。

爹娘疼我,怕我后半生无依无靠,商量之后,我那爹求了村长,让他帮我物色合适的对象。我爹对他表态,哪怕是缺胳膊断腿的男人,只要人家相中我,我爹都愿意。

还好,在爱情婚姻上,命运对我挺垂青。我遇到了生命中爱我疼我的男人,他叫‘二喜’。

2,我与他一见钟情,这个叫二喜的男人,爱屋及乌,敬我爹娘

不久以后的一天,爹正在自留地浇粪,村长走过来对爹说,已帮我找了对象,是城里的搬运工,一个挣钱挺多的工人阶级。

他叫二喜,和我一样是个残疾,脑袋靠着肩膀,怎么也立不起来的偏头。

之后没出三天,二喜便扯上一块花布,拎上一瓶酒上门提亲了。家里太穷,我穿着娘用她的旗袍改制的水红衣服,羞答答坐在娘床边,恐怕人家又相不中。

这次相亲,我爹娘和我从二喜的表情看出这婚又黄了,没想到,这个闷声不响的二喜第二天又来了。

我娘软骨病,整天在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吃饭极不方便。这个二喜,不仅连夜为我娘做了一张可以放在床上的小桌子,还带着四五个人把我爹一直没空没钱修缮的房顶茅草给换了,顺带又刷白了我家的墙,看着像城里的砖瓦房子。

看着这一切,我笑开的嘴合拢不上。做饭时,我烧火,二喜做饭炒菜,目光交汇时,他看我,我看他,看过之后红着脸咧嘴都笑了。我们这是一见倾心。

村里很多人过来看,对我娘夸道,这女婿没过门就干活,真是你的好福气。我娘心里乐开花,她说这是我凤霞的好福气。

二喜不仅干活下力,嘴巴也甜得实在。干完活他走时,看着我低声问我爹,“爹,娘,我什么时候能把凤霞娶过去?”我爹娘心生欢喜,答道,随时可以。

婚前,我爹对二喜说:“凤霞命苦,你娶她那天多叫些人来,热闹热闹,也好叫村里人看看。”

我知道爹的想法。

当我长到结婚年龄,看到村里欢欢喜喜的嫁娶,欣喜又无奈。爹娘说,我漂亮得像我娘年轻时,如果不是发烧成哑巴,我家门槛早被说媒的人踏破了。可现在,看到人家婚嫁,我只有看得发呆的份,不免招来别人的嘲笑,甚至有人说“凤霞想男人了”的话,我爹娘挺伤心,不知谁愿意娶我。

二喜来娶我那天,远远就能听到锣鼓喧天。二喜和他的一帮人满脸喜气,见到村里男人就发烟,那烟牌子是大前门,一包一包发给人。见到女人孩子就发糖果,一把一把扔出去。我爹看了虽嫌浪费,但他心里那个乐呀。

虽然二喜为这场嫁娶借了外债,但却给了我一场体面婚礼。多年以后,四邻八乡的姑娘出嫁时,还会提起当年我的出嫁,他们都说人家聋哑凤霞出嫁时最气派。

我想爹娘,隔三差五就拉上二喜回娘家,他问都不问,每次都是牵着我的手,笑迷迷走在娘家的路上。那时候很少看到男女手拉手的,尤其在农村,我和二喜是第一个。多远我爹都能看到那对拉手的男女是他家凤霞来了。

我怀孕后,二喜更是疼我。

比如,夏天蚊子多,天一黑二喜便钻进去喂蚊子,让我在外面乘凉。等喂饱蚊子不咬人后,二喜才让我钻进去睡觉。

4,生死割不断爱:给二喜留下一个儿子,我产后大出血要了命,二喜的心随我走了。

我生孩子在大雪纷飞的冬天。

我娘瘫痪不能来,我爹和二喜焦急在产房外面等了一夜又白天。因为难产,医生问家属保小孩还是大人。二喜扑通跪下求医生,哇哇哭着说他只要凤霞,求医生救我。

中午时,儿子终于出生了,竟然母子平安,二喜高兴得身体发抖。

不料,福兮祸所依,生下孩子后不久我大出血断了气。

二喜伤痛欲绝。和我爹冒着大雪把我背回那个婚后温暖的家。那晚,我一动不动躺在床上,二喜跪在我身边,泪哗哗直流,我们的影子映在墙上,只有眼泪在我们两个之间滑动,滑动……

这影子让爹很伤心,这个医院夺走了他的一双儿女:儿子因县长夫人生孩子输血要了命;女儿是生孩子大出血要了命。

我去了,我的二喜再也没有回过魂。他一边做搬运工,一边拉扯着我们儿子,真是一把屎一把尿。直到儿子三岁,二喜看着越长越像我的儿子,看着看着眼泪就掉出来,我爹劝他忘了我,他不愿忘记我。

他说“我只有这点想想凤霞的福分”。

这个对凤霞一见钟情的男人,给了她幸福婚姻,对她恩爱有加,懂她疼她,即使凤霞离开了人间,他的心只为她一人保留。

这一生一世的爱,是凤霞艰难生活里的一束光,温暖她生前。

现实中,有多少人因婚前彩礼谈不拢而分道扬镳?婚姻中又有多少面和神离,同床异梦?又有多少舍弃一段婚姻马上开启另一段,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婚姻?

比起凤霞二喜的婚姻,我们比她幸福多少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207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