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贵州的,让我带你了解一下我们这儿的习俗:
1、请媒
请媒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请媒婆提亲了。
男女双方谈情说爱,到了要计划的这一步,父母就要备上一份礼物请媒人为其提亲。也有媒人主动上门求“生意”,被称为啃猪脑壳。一般是男家备办一桌酒菜,封个红纸包,恭恭敬敬地请媒人到堂,由男家长辈陪同媒人吃喝,意即犒劳媒人起步动身去说媒。在吃喝摆笑中,媒人便将将男方家境、意向、要求及亲朋关系等社会背景跟女方亲属叙说。
2、提亲
媒人带上一份礼品(糖果1斤,面条1把),谓之“开口茶”,到女方家,谓之“提亲”,女方家听媒人介绍男方情况后,如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说“我家女儿还小,还要跟大人多住几年,学点见识。”若是女方父母有意思,就会留媒人吃饭,礼物却不收。只说:“这事我们还要征求舅家及亲房大人们的意见。”则表示可再提亲。此后女方家就要通过媒人对男方进行口头“考察”,女方对男方满意,就要“放话”,收下茶礼。这样,提亲就算成功。
3、看人户
若是女方对男方有意思。便选一黄道吉日或利用场天,媒人约起姑娘及其母亲,到男方家“考察小伙人品、长相,家境等。女方到男方家不需备礼品,但男方必须要大酒大肉地热情接待。回家时,男方送给姑娘一套衣裳,如果女方接受,便向男方索取鞋样,以便缝一双新布鞋送给男娃儿,这亲事也就成。
4、递书子
经过媒人促合,男女双方都同意。男方就用红纸折叠成信封式的书子,内写”天桥已架,鸿沟已清,谨听媒介,一允千金“这样的句子,表示婚事认可,谓之”准书“,由媒人将书子和礼品(糖、果、肉、衣料)送交女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伯叔等内亲均有一份。递书子,便建立亲家关系,若有大事小务,或农闲时节,互相走动。逢年过节,准女婿也必须携带礼物敬奉女方父母。
5、讨庚
讨八字叫”讨年庚“或”讨庚“。男方家请阳阳先生看个黄道吉日,把吉日告诉女方家,取得女方家同意。讨年庚时,男方家挑着酒、肉、面条、衣物等礼品去女家,送过礼物后,再递上用红纸写的贴子,里面左边写上吉语和”乾造“及男方的生庚八字,然后女方在右边写上”坤造“,也写上女方出生年月日。这就是讨庚的”庚书“。若女方给的”假八字“,则意味要推迟婚期,若给真八字,就要立即请算命先生把”年庚“算出,择吉日成亲。
6、打嫁奁
在女儿出嫁时,无论贫富,做父母的都要尽力打发一套像样的”全堂嫁奁“。全堂嫁奁一般是内房、火堂屋、堂屋的一应摆设家具。内房:一对花柜,一对楠木箱子,一对床柜,大小柜子各一个,四个独凳,一个圆盒,铁夹蚊帐,被条,其被盖至少要五床以上。火堂屋:碗柜,小方桌,四张小木椅,洗脸架、脸盆,大脚盆、火盆锅;堂屋:大四方桌,长板凳。有的人家还陪送农具,诸如晒席,锄头,犁耙等。做嫁奁家具时,要看日子,行仪式祭鲁班,谓之”开黑“。木制家具漆成红色,象征红火、喜气。
7、打婚床
打婚床的木匠,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聪慧的”福人“,床枋木一般为枣子树,意为早生贵子;柿子树,象征多儿多女;柏香木,标志贵气。梨子木意为”立志成人“,亦象征夫妻和美。且梨木硬性,木质、花纹均佳。土家人喜欢架子床,这种床平实,稳当,便于挂帐帘和蚊帐,存放箱,衣物。讲究的婚床,一架床要花上几百个工日。如存放在思南周家盐号的婚床就很代表性,床分三层,均有图案,做工讲究,雕刻精细,流畅,物象生动、传神。婚床长宽不离”六“,即长六尺六寸,宽四尺六寸,含”福禄“之意。婚床完工后,要用红色花纹涂料打底,油上生漆,明亮如镜,木匠还要赐封主人几句吉语,主人为讨得这几句话,要给几张喜钱,还要以围腰、公鸡等礼物相赠。
8、哭嫁
姑娘在婚前半月就要”开声“进行”哭嫁“,以悲切的哭声,淳朴的感情、叙事的内容,诗歌的形式,聚众的场合举行。在哭嫁仪式中,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媒人,哭姐妹和哭祖宗等等。是一场女方家亲朋族友天然汇合倾诉怀念和思亲离别之情的”大合唱“。民间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预兆,不哭不体面,不哭不闹热,不哭不兴旺发达。在富有音乐性的”哭词“中,姑娘可随机应变,触景生情,互相勉励,出口成词。哭嫁时,新娘用一手帕掩面而哭,另有伴娘牵手端盘子,被哭嫁的亲朋丢上三、五元钱,以示谢意。
9、开脸
要做新娘,必须把独辫子绾起来,扯掉眉毛,绞掉脸上汗毛,土家人称为”开脸“。帮忙”开脸“的人,必须要是父母健在,夫妻成对,儿女满堂的婶娘或嫂子。以求得个美好的兆头。开脸是先将姑娘的辫子松开,将头发在后脑勺处束拢,扎上红头绳,并以此为中心,用男方送来的黄杨木梳子把头发梳顺,再盘成圆圆的一坨。称为”盘龙髻“。用麻丝将眉毛绞成柳叶状,后绞尽面部的汗毛,这样”开脸“才算结束。
10、花圆酒
结婚前一天,为女方的”花好月圆“之日,亲朋好友带着一份礼物上门祝贺,吃”花圆酒“。礼物多为布匹、服饰、盆、碗、箱子、钱币等,干爹、亲歌嫂也要送被条、服饰。亲戚中数舅舅最亲最尊,故开宴时,要等舅家坐”头班席“。新娘要到席间对客人逐一哭谢,称之”游哭“。因为这一天客多,无法尽情哭,多是应酬几句。但遇上长辈奉劝几句,说到伤心处。新娘反倒伤伤心心地痛哭起来。
11、露水衣
新娘临上轿前穿戴的红色的衣、鞋、帕、裙、伞为露水衣。穿上露水衣,新娘在路上能避免邪神野鬼的骚扰。传说,古时候,地方上有一个十分霸道的土司,不论谁家接亲,他都要行”初夜权“。有一年中秋,有一个名为星星的姑娘要出嫁,生怕土司来抢亲,就大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天上的仙女,仙女便搭红帕、穿红衣,打红伞来到人间制服土司。人们都说仙女是穿露水衣制服的邪恶,得到的幸福。之后,新娘出嫁时,都要穿露水衣,久而久之,就成土家的一项重要婚俗。
12、拜堂
拜堂,也就是拜天地,也是结婚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在一片爆竹、唢呐声中,”牵娘“挽扶着新娘走进堂屋中央。祖宗牌位前燃着一对龙凤烛。烛光旺盛,意味夫妻一生顺畅,百头偕老。大桌前折叠着一床新被条。新郎新娘并排而立。拜堂开始,执事人首先朗诵吉语,然后大声叫喊:”奏大乐!开炮,拜天地,拜祖宗……“最后喊:”男女老少,内外帮忙人等辛苦!“新人向上周拜一礼。”才算结束。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较为突出的有秦国的商鞅变法。
但古物价值在于两种:历史意义,保存完好程度。
历史意义没得说。但在保存方面你家做得不好。
再者,八仙桌的文物价值并不是太高。
也就是说,没什么价值了。
富士电视台
《夏之恋虹色闪耀》(7月19日开始,每周一晚9点) 主演:松本润、竹内结子
《Joker 不可原谅的搜查官》(7月13日开始,每周二晚9点) 主演:界雅人、锦户亮
《逃亡律师·成田诚》(7月6日开始,每周二晚10点) 主演:上地雄辅、石原里美
《GOLD》(7月8日开始,每周四晚10点) 主演:天海佑希、长泽雅美、反町隆史
《萌菌物语》(7月8日开始,每周四晚12点) 主演:中村悠一
朝日电视台
《新·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每周三晚9点) 主演:渡濑恒彦、井之原快彦
《科搜研女郎》(7月8日开始,每周四晚8点) 主演:泽口靖子
《警视厅继续搜查班》(每周四晚9点) 主演:木村佳乃
《悬崖边的绘里~世上最重要的金钱故事~》(7月9日开始,每周五晚9点) 主演:山田优、小泉孝太郎
《热海搜查官》(7月30日开始,每周五晚11点) 主演:小田切让、栗山千明
日本电视台(NTV)
《萤之光2》(7月7日开始,每周三晚10点) 主演:绫濑遥、藤木直人
《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每周四晚12点) 主演:仲里依纱
《美丘》(每周六晚9点) 主演:吉高由里子
TBS电视台
《神南署安积班3》(7月5日开始,每周一晚8点) 主演:佐佐木藏之介
《相扑女孩》(7月13日开始,每周二晚1点) 主演:佐佐木希
《自恋刑警》(7月9日开始,每周五晚10点) 主演:长濑智也、生田斗真、中岛美嘉
《震撼鲜师》(每周六晚8点) 主演:速水直道、志田未来
《GM》(每周日晚9点) 主演:东山纪之、大仓忠义、多部未华子
NHK电视台
《天使的分配额》(每周二晚10点) 主演:观月阿理莎
《贵千鹤诊察日志》(每周六晚8点) 主演:市川由衣
《铁骨》(7月3日开始,每周六晚9点) 主演:小池彻平
《CHANCE》(每周六晚9点) 主演:藤原纪香
东京电视台:
《MOTEKI》(每周五晚12点) 主演:森山未来
其它:
爱情剧:
(2010)虹色夏恋 美丘 萤之光2 Oh!我的求婚 Beautiful Love 完美**进化论 直率男人 不曲的女人 激情之恋 无法坦诚相对 月之恋人 初恋记录SP 五年后的情书
(2009)家有六子 旋爱 smile 我的帅管家 吸血鬼男孩 粉红系男孩 零秒出手 各血型女人结婚的办法 呼唤中心的恋人 红线 单身情歌
(2008)爱无罪 最后的朋友 公主与青蛙 恋空 绝对彼氏 鹿男与美丽的奈良 女人四十 幸福的味道SP 学校学不到的事
(2007)偷偷爱着你 求婚大作战 我脑中的橡皮擦SP 折翼的天使们2 萤之光 砂时计 花样男子2 泡妞宝典SP 罗密欧与茱丽叶SP 向牛牛许愿 初吻
(2006)交响情人梦 唯爱 恋爱补给 折翼的天使们1 天国的树 轮舞曲 樱2号 电话情缘 美味求婚 我的初恋男友 恋爱星期日 某首爱的赞歌SP
(2005)花样男子 傻大姐 SLOW DANCE 电车男 不愉快的基因 Engine Brother Beat
(2004)最后的圣诞节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冰上悍将 阿南的小情人 给深爱的你 东京湾景
(2003)宠物情人 笑颜的法则 GOOD LUCK 女婿大人2 属于我的女神 永远两个人
(2002)午餐女王 First Love 命运之恋
(2001)女婿大人 弄假成真
(2000)大和拜金女 夏之雪 纯爱学园 浪漫巴士站 二千年之恋 爱情梦幻
(1999)魔女的条件 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 冰之世界 美人 天国之吻
喜剧:
(2010)萌菌物语 不良仔与眼镜妹 高尔夫选手之花
(2009)CHANCE 面探型男 华丽间谍 武士高校 乌龙派出所 新面探型男
(2008)绿林寮 有闲俱乐部 正义的伙伴 佐佐木之战 暴走兄妹
(2007)史上最不幸的大佬三郎
(2006)My Boss My Hero 爱上恐龙妹 西游记 不能结婚的男人
(2005)虎与龙
温情剧:
(2010)天使的赠物 GOLD Mother 毕业之歌 第八日的蝉 我家的历史 轮回之雨SP 笔谈女公关SP 笑笑女演员SP 鬼镇之花SP
(2009)父亲最长的一天 那样啊!你已经不在了吗SP 我的妹妹 白色之春 爱与宽恕 恋爱小说家 不要忘记哥哥SP 若能在天国重逢SP 我的乖乖女 深夜食堂 DOOR TO DOOR SP 姐妹
(2008)没有玫瑰的花店 我的双脚给爸爸SP Oh!MY GIRL 我的野蛮老妈 Loss:Time:Life 无从告知SP
(2007)父女七日变 你给我的夏天SP 山田太郎物语 马拉松SP 敬启父亲大人 东京塔 妈妈做饭的理由SP
(2006)太阳之歌 秘密花园 勇气SP 14岁的母亲 算是报恩了吧SP 再一次乘上地铁 我比谁都爱妈妈
(2005)一公升眼泪 危险姐姐 温柔时刻 爱之歌 现在,很想见你 东京塔
(2004)七子与七生SP
(2002)固执老爸2
热血剧:
(2010)日本人不知到的日语 相扑女孩 悬崖边的绘里子 震撼鲜师 钢之女 真假学园 体操男孩 铃里高校书道部
(2009)红鼻子老师 我要上太空 小公主 麻辣开锁王
(2008)蜂蜜与四叶草 太阳与海的教室 废物老师 一磅的福音 极道鲜师3 81diver Rookies
(2007)生徒诸君 BOYS美型专家 青春Energy
(2006)火箭男孩
(2005)野猪大改造 龙樱 极道鲜师2 女王的教室
(2004)橙色岁月 水男孩 放学后
(2003)Stand up 不良少年回母校
(2002)极道鲜师1
(2001)热血教师
(1998)麻辣教师GTO
社会剧:
(2010)离婚症候群SP 离婚同居 同窗会 女帝薰子 决定不哭的日子 不平则鸣2 转职必胜班 上班族金太郎2 宿命1969—2010 靛青之夜
(2009)官僚之夏 真我霓裳 不毛地带 神之水滴 Untouchable 交涉人2 派遣的奥斯卡 帝王 娘王2 义侠看护
(2008)料理仙姬 交涉人 娘王 梦想成真SP 贫乏男子
(2007)料理新鲜人 贫穷贵公子 峰女壁女 女帝
(2006)顶级播报员 空姐特训班 夜王 惜己
(2005)女排NO1
(2004)步之物语
(2003)美女与野兽
(2001)不平则鸣 Hero
(1998)新闻女郎
医疗剧:
(2010)紧急救治2 白色荣光2
(2009)救命病栋24时4 仁医 天生妙手
(2008)紧急救治 亡者之声 白色荣光
(2006)医龙
(2005)救命病栋24时3
(2003)白色巨塔 帅哥医生
(2001)救命病栋24时2
(1999)救命病栋24时1
悬疑剧:
(2010)铁骨 国税监查官 血色星期一2 左眼侦探EYE 横山秀夫悬疑四部曲 书道教授SP 雾之火SP W的悲剧SP
(2009)松本清张诞辰100周年特别剧 诈欺游戏2 爱情游戏 益智游戏2 怨屋本铺Reboot 双头犬 魔女审判 旁听控 迷离三角 夜光的阶梯
(2008)魔王 流星之绊 益智游戏 血色星期一 Puzzle
(2007)诈欺游戏 怨屋本铺 要人警护官SP
(2006)白夜行 诈欺猎人
(2000)夜叉
刑事剧:
(2010)神南署安积班3 警视厅继续搜查班 新·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 Joker~不可原谅的搜查 官自恋刑警 临场2 新参者 警视庁失踪人捜査课 圈套外传 绝对零度 三代目明智小五郎
(2009)临场 东京狗 BOSS MrBrain 名侦探的守则 女仆刑警 相棒8 相棒7 33分侦探被迫归来
(2008)33分侦探 少年刑警
(2007)神探伽利略 时效警察2
(2006)侦探学园Q 时效警察 富豪刑事2 美食侦探 心灵侦探八云
(2005)富豪刑事 Unfair
(2003)圈套3
(2002)圈套2 遥控刑警
(2001)金田一少年记事簿
(2000)圈套1
(每年都有)手机刑事
奇幻剧(含无准确定类):
(2010)怪怪怪的妻子 Truble man 怪物小王子
(2009)妄想姐妹
(2008)栞与纸鱼子的怪奇事件簿
(2007)Life人生 抹布女孩 死亡拼图
(2006)水手服与机关枪 死化妆师 地狱少女 吉祥天女 百鬼夜行抄
(2005)怪谈新耳袋 鬼来电
(每年都有)世界奇妙物语 毛骨悚然撞鬼经
意识流:
(2009)上野树理与5个包包
(2008)苍井优x5个谎言
大河剧:
(2010)龙马传
(2009)天地人
(2008)笃姬
(2007)风火山林
(2005)义经
(2004)新选组
(2003)武藏
年画四大家
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在整旧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天津杨柳青年画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山东潍坊杨家埠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3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杨家埠年画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三阳开泰、开市大鸡、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兴盛时,刚进入秋季,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埠。晚上,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每年前来选购画作的商人达5000多人。当时,卖画兴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词有:“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肖何。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啰嗦。赊账如同三结义,要账就像请诸葛。”
土生土长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步步走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1983年春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同年,杨家埠年画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巡回展览。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到20世纪90年代,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前后前往巴西、日本等国家作现场表演,深受好评。2002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如今,一个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小村庄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却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年画制作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制作工艺。
▲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初,绵竹年画老艺人陈兴财之孙陈强展示他近期创作的创新年画“挤金门神”。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脚”。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其他著名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至清末有七十多家,其中以"万通"、"天兴德"、"德胜昌"、"天义德"较为有名。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座,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之中。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阴刻、阳刻两种,有黑白画和套色画两种形式,采用的是手工水印。形式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二千余种。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 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有"年画之乡"之称。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武强年画起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期形成规模,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公元1662年至1820年),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民初,在武强县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仍有144家,其周围68个村庄里共有1587个民间作坊从事画业生产与销售,从业者达数千人,在外地开设的批发庄有180余处,最高年销量达1亿对开张,行销当时大半个中国。
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构图饱满、主题突出,结构紧凑、线条粗犷,兼施黑、红、绿、黄、紫、粉等色,对比明快,极富有装饰性。有门画、窗画、灯画、斗方、贡笺、中堂画、炕围画、顶棚画、囤画、对联、条屏等,甚至牛棚马厩也有专门张贴的年画。在雕法上有的精细,有的粗细相间,尤以大刀阔斧粗犷自然的刻法见长,以阳刻为主,有的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表现出刀味木趣、笔情墨意,弄成独特的古朴而稚拙的风格。题材主要有戏文故事,风俗时尚、喜庆寓意,娃娃美女,花卉山水等。代表作品有"踏雪寻梅"、"三娘教子"、"赵州石桥"等。
武强年画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武强年画社;1985年,经河北省文物部门批准,这个久负盛名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2年和1994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武强年画艺术节”。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全国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
▲佛山年画
华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广东省佛山镇(今佛山市)。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各种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设色多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色,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金碧辉煌,这种强烈的装饰风格可谓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了。
▲凤翔木板年画
陕西凤翔南肖村村民邰增科家门前贴的胶印年画。原来一直从事木板年画制作的邰增科现已放弃这门手艺。凤翔木板年画多年深受西北民众喜爱,但木板年画近年受胶印年画的冲击,市场极不景气。如今凤翔县从事版画制作的只剩邰立平、王慧芳夫妇,且至今没有传人,版画工艺面临失传。
▲东丰台木版年画
天津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一度与津西杨柳青年画一样享有很高知名度。但是,由于缺乏重视,画版、成品等实物消失殆尽,如今已经不易见到。天津丰台镇位于宁河、宝坻、丰润、玉田交界处,交通便利,曾商贾云集,有“京东第一镇”之誉。为与北京丰台相区别,人称东丰台。东丰台年画历史久远,成气候时,可上溯至清中期,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清末民初时,该镇有10多个有名的画铺,13个有规模的染纸作坊,是冀东年画最大的集散地之一。东丰台年画虽传承杨柳青年画的特点,但亦受东北、冀东民俗的影响,自成一格。比较起来,在颜色的使用上更为鲜艳,画面更为粗犷和夸张。另外,版式亦较独特,有的对吉祥字大胆使用,不惜占据画面主体;有的为窗格式画面,将10余块画版拼接套印,浑然一体;还有的再现戏剧情节,可将画面裱制成16幅条屏等。2004年新春之际,天津民间文史工作者在天津市宁河丰台镇一个当年老作坊的后人家中偶然发现一批近百年前的东丰台木版年画。这些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老年画画面内容宽泛,有天官赐福、门神、九凤朝阳、美人图、送财童子等。
馗,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杨柳青年画在清中叶先出现了两大派,即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的齐家和以表现小说戏曲为主的戴家,到清末,又出现了集两者之长的霍家,至此,杨柳青年画三大派形成鼎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一步步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为了杨柳青年画的复兴,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收集有关资料及老版,老画。还添补创作了杨柳青年画从没有的佛学类等,使杨柳青年画的品种达到六大类上千种。如今,他把自己练就成唯一的一个能勾,刻,刷,画,裱五大工艺全能的杨柳青年画画家,这在年画史上也是少有的。他和全家人把自己的家宅扩建成"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恢复了杨柳青古镇画乡的老字号"玉成号画庄"。为继承、发展、弘扬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霍庆有先生现任天津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鄂南国际华人艺术家作品收藏展览馆名誉馆长,艺术开发委员会特约常委等。 三、艺术特色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其他题材包括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携壹南村访旧识》、《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一幅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奇异的是,通常人们画画都是坐在凳子上伏在桌子上,单杨柳青年画却是要站立在地上往"门板"上画,画室里安了一排可以随意开合的门板,人们叫它"画门子",印上了轮廓的宣纸贴在上面,作画的人就站在画门子前面一边画一边端详,一边端详一边画,啥时端详的感觉完美了,啥时收笔,一幅画下来,少则三天五天,多则十天半月,这叫一个工夫,杨柳青人心性细腻有耐力,不怕推敲反复,也不怕推倒重来,敬艺术如敬神圣,一丝不苟虔诚有佳,这也是杨柳青年画活儿绝的原因。 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四、传承意义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资料显示,杨柳青画社现存古版6508块,其中:完整可印制的画版1305种,计5643块;散版865块。保存自明代以来的彩色年画700种,计4056件;线描坯子2018种,6808件;完整保留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绘、裱的传统工艺,以潘忠义、张兴泽为代表的大批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在年画的传承与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培养了近200名专业艺术工人和创作人员,使杨柳青年画独特的风格得到发展。在现存的年画艺术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中国年画之首"。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1949年后,经过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东潍坊杨家埠 位于山东潍坊寒亭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
杨家埠年画
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3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杨家埠年画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三阳开泰、开市大鸡、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兴盛时,刚进入秋季,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埠。晚上,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每年前来选购画作的商人达5000多人。当时,卖画兴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词有:“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肖何。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啰嗦。赊账如同三结义,要账就像请诸葛。” 土生土长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步步走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1983年春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同年,杨家埠年画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巡回展览。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到20世纪90年代,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前后前往巴西、日本等国家作现场表演,深受好评。2002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
年画(6)
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如今,一个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小村庄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却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年画制作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制作工艺。 山东潍坊寒亭杨家埠年画,产在山东潍县城东北约四十里的一块地方;但制作并不局限于寒亭镇内,而是在寒亭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里,其中以西杨家埠最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余家经营年画,多半只是家庭的副业,专门以此为业的不过几家,其中以"同顺堂"一家为最大,资本雄厚,出品除行销于山东境内各县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自东北各省,西则直到郑州一带,不可谓之不广。 寒亭的年画一共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神马像,门神、财神、灶王、八仙等是。 第二类是庄稼生活,像春耕图、秋收图,过新年图等是。 第三类是吉祥画像,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是。 第四类是怡情画像,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等是。 第五类是故事画像,廿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是。 第六类是戏剧画像,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是。画中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有恰如其份的刻划。 寒亭戏剧画,多取材于舞台上的扮相,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形态而画;另一种则是把舞台上的形态加以点缀,例如:战士便都有骑马,战场上则配搭山水树木,室内也能加上门窗和陈设。但是人物的服装,仍是模仿舞台上的装束,尤其是花脸,也都依照演剧的方式来勾抹的。据说寒亭的戏剧画是得到天津名画师王寿田不少新的稿本,因此遂一跃而与杨柳青齐名。 上述六类年画中,以第一类面世为最早;但门神、灶王还不能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要求,于是第二类乃至第三类便陆续出笼了。不过寒亭一带所出的戏画,看来和杨柳青的出品很相近,只是在色彩上略有变化而已。 起源 杨家埠素以生产木板年画面著称,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画市。杨家埠的木板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全村出现了永盛、公茂、吉盛、万顺、广盛泰等十几个字号的画店。到清朝咸丰、光绪年间,发展到作坊百家。画种过千。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传说,明朝后期有位太监回杨家埠探亲,从宫中带回一幅彩绘门神像,乡亲们十分喜欢。当时有个能画善刻的人,巧妙地把它临摹下来,雕成木版,涂色印制,使乡民们也贴上了皇宫的门神像。从此,木版年画在杨家埠逐渐盛行。 特点 杨家埠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多少年来。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它取材于民间生,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地夸张。它利用中国传统的勾线技法,构图对称饮满,线条粗犷,色泽明快,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主题突出。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体裁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神荼郁垒、秦琼、钟馗等门神肖像,反映了农民寄希望于门神的保护,期求合家安乐,<鹿鹤(六合)同春>、<老寿星>、<猫(耄)蝶(耋)戏牡丹>。反映了人们希图长寿健康的意愿,<金鱼(玉)满堂>、<摇钱树>、<聚宝盆>等。表达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男十忙>、<女十忙>等则是把男子,妇女在十个节气中的活动,概括到一个画面上,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热爱生活的场面。有的年画还寄托着人们肖灾祛祸、安居乐业的。总之,杨家埠木板年画表达了农民们生动复杂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工艺 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
绵竹木版年画
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初,绵竹年画老艺人陈兴财之孙陈强展示他近期创作的创新年画“挤金门神”。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脚”。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四川的绵竹市也产年画,行销于四川及西南若干地区。绵竹年画的历史远在明末时便已开始了,它发展得最蓬勃的时期是在清朝乾嘉(乾隆,嘉庆)年间,当时绵竹经营年画的成行成市,最兴旺时有二三百家年画店,拥有成万名的年画制作工匠。
年画(9)
有两种原因可能是绵竹年画发达的原动力: 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 彩绘和寺院的 雕塑、 壁画等工作。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尔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 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 由于地区关系,杨柳青和桃花坞的年画,比较易于吸收外来形式的影响;但绵竹因为地处西陲,过去交通不便,当地的画工很少受外来影响,因而他们绘制的年画,更有浓厚的民间气息,更富粗扩、古拙的趣味。 大抵年画的制作,木版比石印更富情趣,首先是构图的设计,设计图稿要顾到大众的心理,那些木板的吉祥喜庆年画,永远占着行销的首席地位。 图稿设计的第二个要点,便是画工的精拙,凡是线条细致,调色适宜的,必受大众欢迎。但图稿设计,各家有各家的版样,互不相同,即使同一画稿,也必设法做出一些差异来,或是姿势部位稍变,或是线条颜色稍改,总以能表现出工整细致的为上品。 木版年画虽为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但因木版不易保存太久,用过几年必需翻刻,翻一次不免失去一部分神采。最初是用木刻套色,之后改用了五彩石印,虽其纸质和颜色都很拙劣,却代表了民间艺术的朴实形式,而且取价低廉,所以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爱好。 因为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 年画也跟着出现了新貌。 它利用旧形式, 注入新内容, 所选取的题材, 也多至数百种。 用七彩橡皮版影印, 彩色艳丽,形象鲜明,抗战前后的新年画,叫做月份牌,曾经喧宾夺主了一段时期,便是由杨柳青与挑花坞的木刻画蜕变而来。那时画人物的推周慕兴为巨擘,次为徐咏青的风景画、谢之光的时装美人画,郑曼陀、杭挥英的仕女画,都富有时代的气息,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手。 正统的年画,多数是对开、三开、四开的条屏,而且是采用道林纸彩色印刷,堪与流行的美女月份牌争雄,于是石印胶版代替了木刻艺术,以后更有了柯式影印术,原有的农村手工副业就不免转而为城市的轻工业,成为可以大量复印的彩色印刷品。 梁平木板年画 梁平木板年画是套色木刻版画,号称“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梁平年画表现手法浪漫,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作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梁平木版年画便已"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被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收藏,由此蜚声中外。20世纪末,《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三峡民间艺术》和《民间年画》等大型画册中都收录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民国初年,梁平年画已经行销川、陕、鄂、豫、湘、滇、黔数省以及东南亚一带,当时汉口的年画经纪人还把它邮寄到了德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盟军在梁平修建飞机场,梁平年画又被施工者和飞行员带往苏、美、法等国,让西洋人士景仰艳羡不已,争相收藏。 武强木板年画 武强年画的历史武强年画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有"年画之乡"之称。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武强年
武强木板年画
画起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期形成规模,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公元1662年至1820年),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民初,在武强县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仍有144家,其周围68个村庄里共有1587个民间作坊从事画业生产与销售,从业者达数千人,在外地开设的批发庄有180余处,最高年销量达1亿对开张,行销当时大半个中国。 武强年画的特点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民间艺术色彩,从设计、绘图、刻版、印刷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艺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使画面造型优美,布局丰满匀称,线条挺拔简练,色彩鲜艳明亮。比如“虎”,就是艺人们从周代画虎于门以驱邪祈安的习俗沿袭下来的,其造型朴拙,有趣,同民间儿童玩的布老虎一样,威猛而不凶恶,生动可爱,是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 传统的武强年画,其题材多为气氛热烈,符合劳动人民祈求人寿年丰、大吉大利的心理,表达的是人们热切的希冀和愿望,象“五谷丰登”、“福禄寿”、“年年如意”等,都是武强年画的主要内容。它采取象征、比拟、双关等手法,表达出民间艺术特有的浪漫色彩。如:画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上,则取名“喜上眉(梅)梢”;荷塘里一枝出水芙蓉,再画一条金丝鲤鱼,就取名“连(莲)年有余(鱼)”等等,都是通过画面上的事物来象征寓意吉祥的内涵。 但是,武强年画更多的是采用十连环画形式,即一张纸印多幅画,表达一个故事。此类作品常取材于传统的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呼家将”等。这种画人物突出,眉目清秀,体态传神,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使人从完整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和教益。 从刻版上来说,武强年画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出木刻刀韵的效果。在着色上,以大红大绿为主,色彩强烈、鲜明,风格独特。在历次鉴赏会上,国内外美术界无不认为,武强年画主题突出,结构严谨,画面清晰,线条粗犷,人物形象健美,举止体态传神,堪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相媲美,是我国年画中一支绚丽多彩的花朵。 武强年画的今天武强年画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武强年画社;1985年,经河北省文物部门批准,这个久负盛名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2年和1994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武强年画艺术节”。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全国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 佛山木板年画 华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广东省佛山镇(今佛山市)。始
佛山年画
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各种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设色多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色,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金碧辉煌,这种强烈的装饰风格可谓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了。 佛山原是南海县一个大镇,其年画销路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切之间,以农村为主要销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并远至南洋群岛。但至中国对日抗战以前,即逐渐衰落,这原因有四: ①是佛山的商业地位被广州取而代之; ②是石印代替了传统的棕刷木版拂印的古老方法; ③是民智渐开、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神像画,不能适应大众需要; ④是农村经济衰退,购买力薄弱了。 凤翔木板年画 陕西凤翔南肖村村民邰增科家门前贴的胶印年画。原来一直从事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编辑本段]起源和发展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就是《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清代人才辈出,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予人以一种幽默感。印制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之“西洋之剧场”就是。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编辑本段]年画四大家
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在整旧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天津杨柳青年画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山东潍坊杨家埠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3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杨家埠年画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三阳开泰、开市大鸡、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兴盛时,刚进入秋季,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埠。晚上,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每年前来选购画作的商人达5000多人。当时,卖画兴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词有:“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肖何。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啰嗦。赊账如同三结义,要账就像请诸葛。”
土生土长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步步走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1983年春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同年,杨家埠年画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巡回展览。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到20世纪90年代,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前后前往巴西、日本等国家作现场表演,深受好评。2002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如今,一个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小村庄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却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年画制作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制作工艺。
▲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初,绵竹年画老艺人陈兴财之孙陈强展示他近期创作的创新年画“挤金门神”。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脚”。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其他著名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至清末有七十多家,其中以"万通"、"天兴德"、"德胜昌"、"天义德"较为有名。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座,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之中。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阴刻、阳刻两种,有黑白画和套色画两种形式,采用的是手工水印。形式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二千余种。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 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有"年画之乡"之称。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武强年画起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期形成规模,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公元1662年至1820年),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民初,在武强县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仍有144家,其周围68个村庄里共有1587个民间作坊从事画业生产与销售,从业者达数千人,在外地开设的批发庄有180余处,最高年销量达1亿对开张,行销当时大半个中国。
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构图饱满、主题突出,结构紧凑、线条粗犷,兼施黑、红、绿、黄、紫、粉等色,对比明快,极富有装饰性。有门画、窗画、灯画、斗方、贡笺、中堂画、炕围画、顶棚画、囤画、对联、条屏等,甚至牛棚马厩也有专门张贴的年画。在雕法上有的精细,有的粗细相间,尤以大刀阔斧粗犷自然的刻法见长,以阳刻为主,有的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表现出刀味木趣、笔情墨意,弄成独特的古朴而稚拙的风格。题材主要有戏文故事,风俗时尚、喜庆寓意,娃娃美女,花卉山水等。代表作品有"踏雪寻梅"、"三娘教子"、"赵州石桥"等。
武强年画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武强年画社;1985年,经河北省文物部门批准,这个久负盛名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2年和1994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武强年画艺术节”。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全国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
▲佛山年画
华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广东省佛山镇(今佛山市)。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各种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设色多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色,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金碧辉煌,这种强烈的装饰风格可谓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了。
▲凤翔木板年画
陕西凤翔南肖村村民邰增科家门前贴的胶印年画。原来一直从事木板年画制作的邰增科现已放弃这门手艺。凤翔木板年画多年深受西北民众喜爱,但木板年画近年受胶印年画的冲击,市场极不景气。如今凤翔县从事版画制作的只剩邰立平、王慧芳夫妇,且至今没有传人,版画工艺面临失传。
▲东丰台木版年画
天津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一度与津西杨柳青年画一样享有很高知名度。但是,由于缺乏重视,画版、成品等实物消失殆尽,如今已经不易见到。天津丰台镇位于宁河、宝坻、丰润、玉田交界处,交通便利,曾商贾云集,有“京东第一镇”之誉。为与北京丰台相区别,人称东丰台。东丰台年画历史久远,成气候时,可上溯至清中期,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清末民初时,该镇有10多个有名的画铺,13个有规模的染纸作坊,是冀东年画最大的集散地之一。东丰台年画虽传承杨柳青年画的特点,但亦受东北、冀东民俗的影响,自成一格。比较起来,在颜色的使用上更为鲜艳,画面更为粗犷和夸张。另外,版式亦较独特,有的对吉祥字大胆使用,不惜占据画面主体;有的为窗格式画面,将10余块画版拼接套印,浑然一体;还有的再现戏剧情节,可将画面裱制成16幅条屏等。2004年新春之际,天津民间文史工作者在天津市宁河丰台镇一个当年老作坊的后人家中偶然发现一批近百年前的东丰台木版年画。这些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老年画画面内容宽泛,有天官赐福、门神、九凤朝阳、美人图、送财童子等。
我是贵州的,让我带你了解一下我们这儿的习俗:
1、请媒
请媒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请媒婆提亲了。
男女双方谈情说爱,到了要计划的这一步,父母就要备上一份礼物请媒人为其提亲。也有媒人主动上门求“生意”,被称为啃猪脑壳。一般是男家备办一桌酒菜,封个红纸包,恭恭敬敬地请媒人到堂,由男家长辈陪同媒人吃喝,意即犒劳媒人起步动身去说媒。在吃喝摆笑中,媒人便将将男方家境、意向、要求及亲朋关系等社会背景跟女方亲属叙说。
2、提亲
媒人带上一份礼品(糖果1斤,面条1把),谓之“开口茶”,到女方家,谓之“提亲”,女方家听媒人介绍男方情况后,如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说“我家女儿还小,还要跟大人多住几年,学点见识。”若是女方父母有意思,就会留媒人吃饭,礼物却不收。只说:“这事我们还要征求舅家及亲房大人们的意见。”则表示可再提亲。此后女方家就要通过媒人对男方进行口头“考察”,女方对男方满意,就要“放话”,收下茶礼。这样,提亲就算成功。
3、看人户
若是女方对男方有意思。便选一黄道吉日或利用场天,媒人约起姑娘及其母亲,到男方家“考察小伙人品、长相,家境等。女方到男方家不需备礼品,但男方必须要大酒大肉地热情接待。回家时,男方送给姑娘一套衣裳,如果女方接受,便向男方索取鞋样,以便缝一双新布鞋送给男娃儿,这亲事也就成。
4、递书子
经过媒人促合,男女双方都同意。男方就用红纸折叠成信封式的书子,内写”天桥已架,鸿沟已清,谨听媒介,一允千金“这样的句子,表示婚事认可,谓之”准书“,由媒人将书子和礼品(糖、果、肉、衣料)送交女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伯叔等内亲均有一份。递书子,便建立亲家关系,若有大事小务,或农闲时节,互相走动。逢年过节,准女婿也必须携带礼物敬奉女方父母。
5、讨庚
讨八字叫”讨年庚“或”讨庚“。男方家请阳阳先生看个黄道吉日,把吉日告诉女方家,取得女方家同意。讨年庚时,男方家挑着酒、肉、面条、衣物等礼品去女家,送过礼物后,再递上用红纸写的贴子,里面左边写上吉语和”乾造“及男方的生庚八字,然后女方在右边写上”坤造“,也写上女方出生年月日。这就是讨庚的”庚书“。若女方给的”假八字“,则意味要推迟婚期,若给真八字,就要立即请算命先生把”年庚“算出,择吉日成亲。
6、打嫁奁
在女儿出嫁时,无论贫富,做父母的都要尽力打发一套像样的”全堂嫁奁“。全堂嫁奁一般是内房、火堂屋、堂屋的一应摆设家具。内房:一对花柜,一对楠木箱子,一对床柜,大小柜子各一个,四个独凳,一个圆盒,铁夹蚊帐,被条,其被盖至少要五床以上。火堂屋:碗柜,小方桌,四张小木椅,洗脸架、脸盆,大脚盆、火盆锅;堂屋:大四方桌,长板凳。有的人家还陪送农具,诸如晒席,锄头,犁耙等。做嫁奁家具时,要看日子,行仪式祭鲁班,谓之”开黑“。木制家具漆成红色,象征红火、喜气。
7、打婚床
打婚床的木匠,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聪慧的”福人“,床枋木一般为枣子树,意为早生贵子;柿子树,象征多儿多女;柏香木,标志贵气。梨子木意为”立志成人“,亦象征夫妻和美。且梨木硬性,木质、花纹均佳。土家人喜欢架子床,这种床平实,稳当,便于挂帐帘和蚊帐,存放箱,衣物。讲究的婚床,一架床要花上几百个工日。如存放在思南周家盐号的婚床就很代表性,床分三层,均有图案,做工讲究,雕刻精细,流畅,物象生动、传神。婚床长宽不离”六“,即长六尺六寸,宽四尺六寸,含”福禄“之意。婚床完工后,要用红色花纹涂料打底,油上生漆,明亮如镜,木匠还要赐封主人几句吉语,主人为讨得这几句话,要给几张喜钱,还要以围腰、公鸡等礼物相赠。
8、哭嫁
姑娘在婚前半月就要”开声“进行”哭嫁“,以悲切的哭声,淳朴的感情、叙事的内容,诗歌的形式,聚众的场合举行。在哭嫁仪式中,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媒人,哭姐妹和哭祖宗等等。是一场女方家亲朋族友天然汇合倾诉怀念和思亲离别之情的”大合唱“。民间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预兆,不哭不体面,不哭不闹热,不哭不兴旺发达。在富有音乐性的”哭词“中,姑娘可随机应变,触景生情,互相勉励,出口成词。哭嫁时,新娘用一手帕掩面而哭,另有伴娘牵手端盘子,被哭嫁的亲朋丢上三、五元钱,以示谢意。
9、开脸
要做新娘,必须把独辫子绾起来,扯掉眉毛,绞掉脸上汗毛,土家人称为”开脸“。帮忙”开脸“的人,必须要是父母健在,夫妻成对,儿女满堂的婶娘或嫂子。以求得个美好的兆头。开脸是先将姑娘的辫子松开,将头发在后脑勺处束拢,扎上红头绳,并以此为中心,用男方送来的黄杨木梳子把头发梳顺,再盘成圆圆的一坨。称为”盘龙髻“。用麻丝将眉毛绞成柳叶状,后绞尽面部的汗毛,这样”开脸“才算结束。
10、花圆酒
结婚前一天,为女方的”花好月圆“之日,亲朋好友带着一份礼物上门祝贺,吃”花圆酒“。礼物多为布匹、服饰、盆、碗、箱子、钱币等,干爹、亲歌嫂也要送被条、服饰。亲戚中数舅舅最亲最尊,故开宴时,要等舅家坐”头班席“。新娘要到席间对客人逐一哭谢,称之”游哭“。因为这一天客多,无法尽情哭,多是应酬几句。但遇上长辈奉劝几句,说到伤心处。新娘反倒伤伤心心地痛哭起来。
11、露水衣
新娘临上轿前穿戴的红色的衣、鞋、帕、裙、伞为露水衣。穿上露水衣,新娘在路上能避免邪神野鬼的骚扰。传说,古时候,地方上有一个十分霸道的土司,不论谁家接亲,他都要行”初夜权“。有一年中秋,有一个名为星星的姑娘要出嫁,生怕土司来抢亲,就大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天上的仙女,仙女便搭红帕、穿红衣,打红伞来到人间制服土司。人们都说仙女是穿露水衣制服的邪恶,得到的幸福。之后,新娘出嫁时,都要穿露水衣,久而久之,就成土家的一项重要婚俗。
12、拜堂
拜堂,也就是拜天地,也是结婚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在一片爆竹、唢呐声中,”牵娘“挽扶着新娘走进堂屋中央。祖宗牌位前燃着一对龙凤烛。烛光旺盛,意味夫妻一生顺畅,百头偕老。大桌前折叠着一床新被条。新郎新娘并排而立。拜堂开始,执事人首先朗诵吉语,然后大声叫喊:”奏大乐!开炮,拜天地,拜祖宗……“最后喊:”男女老少,内外帮忙人等辛苦!“新人向上周拜一礼。”才算结束。
导游词要重点讲解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部分,具体如下:
亲爱的游客,我们立刻就到颐和园了,请大家收拾好自我的东西准备下车,请大家保管好自我的物品以防丢失。大家好,欢迎来到颐和园,我是你们的导游陈伟萌,有麻烦能够找我。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祝大家玩得开心。
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下面我带领大家观赏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构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据说这座巨大的建筑物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是颐和园是城最大的工程项目。
大家喜欢佛香阁吗?如果那里您不喜欢它的话,没关系,下面我们要去美丽的智慧海。智慧海是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顶最高处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
我们立刻就要告别颐和园了,谢谢大家的光临,期望大家有机会再来颐和园,颐和园欢迎大家。
扩展资料
导游词功能:
1、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2、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