馗,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杨柳青年画在清中叶先出现了两大派,即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的齐家和以表现小说戏曲为主的戴家,到清末,又出现了集两者之长的霍家,至此,杨柳青年画三大派形成鼎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一步步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为了杨柳青年画的复兴,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收集有关资料及老版,老画。还添补创作了杨柳青年画从没有的佛学类等,使杨柳青年画的品种达到六大类上千种。如今,他把自己练就成唯一的一个能勾,刻,刷,画,裱五大工艺全能的杨柳青年画画家,这在年画史上也是少有的。他和全家人把自己的家宅扩建成"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恢复了杨柳青古镇画乡的老字号"玉成号画庄"。为继承、发展、弘扬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霍庆有先生现任天津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鄂南国际华人艺术家作品收藏展览馆名誉馆长,艺术开发委员会特约常委等。 三、艺术特色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其他题材包括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携壹南村访旧识》、《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一幅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奇异的是,通常人们画画都是坐在凳子上伏在桌子上,单杨柳青年画却是要站立在地上往"门板"上画,画室里安了一排可以随意开合的门板,人们叫它"画门子",印上了轮廓的宣纸贴在上面,作画的人就站在画门子前面一边画一边端详,一边端详一边画,啥时端详的感觉完美了,啥时收笔,一幅画下来,少则三天五天,多则十天半月,这叫一个工夫,杨柳青人心性细腻有耐力,不怕推敲反复,也不怕推倒重来,敬艺术如敬神圣,一丝不苟虔诚有佳,这也是杨柳青年画活儿绝的原因。 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四、传承意义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资料显示,杨柳青画社现存古版6508块,其中:完整可印制的画版1305种,计5643块;散版865块。保存自明代以来的彩色年画700种,计4056件;线描坯子2018种,6808件;完整保留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绘、裱的传统工艺,以潘忠义、张兴泽为代表的大批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在年画的传承与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培养了近200名专业艺术工人和创作人员,使杨柳青年画独特的风格得到发展。在现存的年画艺术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中国年画之首"。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1949年后,经过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东潍坊杨家埠 位于山东潍坊寒亭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
杨家埠年画
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3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杨家埠年画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三阳开泰、开市大鸡、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兴盛时,刚进入秋季,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埠。晚上,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每年前来选购画作的商人达5000多人。当时,卖画兴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词有:“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肖何。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啰嗦。赊账如同三结义,要账就像请诸葛。” 土生土长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步步走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1983年春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同年,杨家埠年画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巡回展览。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到20世纪90年代,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前后前往巴西、日本等国家作现场表演,深受好评。2002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
年画(6)
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如今,一个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小村庄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却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年画制作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制作工艺。 山东潍坊寒亭杨家埠年画,产在山东潍县城东北约四十里的一块地方;但制作并不局限于寒亭镇内,而是在寒亭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里,其中以西杨家埠最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余家经营年画,多半只是家庭的副业,专门以此为业的不过几家,其中以"同顺堂"一家为最大,资本雄厚,出品除行销于山东境内各县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自东北各省,西则直到郑州一带,不可谓之不广。 寒亭的年画一共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神马像,门神、财神、灶王、八仙等是。 第二类是庄稼生活,像春耕图、秋收图,过新年图等是。 第三类是吉祥画像,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是。 第四类是怡情画像,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等是。 第五类是故事画像,廿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是。 第六类是戏剧画像,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是。画中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有恰如其份的刻划。 寒亭戏剧画,多取材于舞台上的扮相,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形态而画;另一种则是把舞台上的形态加以点缀,例如:战士便都有骑马,战场上则配搭山水树木,室内也能加上门窗和陈设。但是人物的服装,仍是模仿舞台上的装束,尤其是花脸,也都依照演剧的方式来勾抹的。据说寒亭的戏剧画是得到天津名画师王寿田不少新的稿本,因此遂一跃而与杨柳青齐名。 上述六类年画中,以第一类面世为最早;但门神、灶王还不能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要求,于是第二类乃至第三类便陆续出笼了。不过寒亭一带所出的戏画,看来和杨柳青的出品很相近,只是在色彩上略有变化而已。 起源 杨家埠素以生产木板年画面著称,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画市。杨家埠的木板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全村出现了永盛、公茂、吉盛、万顺、广盛泰等十几个字号的画店。到清朝咸丰、光绪年间,发展到作坊百家。画种过千。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传说,明朝后期有位太监回杨家埠探亲,从宫中带回一幅彩绘门神像,乡亲们十分喜欢。当时有个能画善刻的人,巧妙地把它临摹下来,雕成木版,涂色印制,使乡民们也贴上了皇宫的门神像。从此,木版年画在杨家埠逐渐盛行。 特点 杨家埠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多少年来。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它取材于民间生,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地夸张。它利用中国传统的勾线技法,构图对称饮满,线条粗犷,色泽明快,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主题突出。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体裁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神荼郁垒、秦琼、钟馗等门神肖像,反映了农民寄希望于门神的保护,期求合家安乐,<鹿鹤(六合)同春>、<老寿星>、<猫(耄)蝶(耋)戏牡丹>。反映了人们希图长寿健康的意愿,<金鱼(玉)满堂>、<摇钱树>、<聚宝盆>等。表达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男十忙>、<女十忙>等则是把男子,妇女在十个节气中的活动,概括到一个画面上,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热爱生活的场面。有的年画还寄托着人们肖灾祛祸、安居乐业的。总之,杨家埠木板年画表达了农民们生动复杂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工艺 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
绵竹木版年画
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初,绵竹年画老艺人陈兴财之孙陈强展示他近期创作的创新年画“挤金门神”。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脚”。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四川的绵竹市也产年画,行销于四川及西南若干地区。绵竹年画的历史远在明末时便已开始了,它发展得最蓬勃的时期是在清朝乾嘉(乾隆,嘉庆)年间,当时绵竹经营年画的成行成市,最兴旺时有二三百家年画店,拥有成万名的年画制作工匠。
年画(9)
有两种原因可能是绵竹年画发达的原动力: 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 彩绘和寺院的 雕塑、 壁画等工作。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尔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 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 由于地区关系,杨柳青和桃花坞的年画,比较易于吸收外来形式的影响;但绵竹因为地处西陲,过去交通不便,当地的画工很少受外来影响,因而他们绘制的年画,更有浓厚的民间气息,更富粗扩、古拙的趣味。 大抵年画的制作,木版比石印更富情趣,首先是构图的设计,设计图稿要顾到大众的心理,那些木板的吉祥喜庆年画,永远占着行销的首席地位。 图稿设计的第二个要点,便是画工的精拙,凡是线条细致,调色适宜的,必受大众欢迎。但图稿设计,各家有各家的版样,互不相同,即使同一画稿,也必设法做出一些差异来,或是姿势部位稍变,或是线条颜色稍改,总以能表现出工整细致的为上品。 木版年画虽为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但因木版不易保存太久,用过几年必需翻刻,翻一次不免失去一部分神采。最初是用木刻套色,之后改用了五彩石印,虽其纸质和颜色都很拙劣,却代表了民间艺术的朴实形式,而且取价低廉,所以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爱好。 因为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 年画也跟着出现了新貌。 它利用旧形式, 注入新内容, 所选取的题材, 也多至数百种。 用七彩橡皮版影印, 彩色艳丽,形象鲜明,抗战前后的新年画,叫做月份牌,曾经喧宾夺主了一段时期,便是由杨柳青与挑花坞的木刻画蜕变而来。那时画人物的推周慕兴为巨擘,次为徐咏青的风景画、谢之光的时装美人画,郑曼陀、杭挥英的仕女画,都富有时代的气息,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手。 正统的年画,多数是对开、三开、四开的条屏,而且是采用道林纸彩色印刷,堪与流行的美女月份牌争雄,于是石印胶版代替了木刻艺术,以后更有了柯式影印术,原有的农村手工副业就不免转而为城市的轻工业,成为可以大量复印的彩色印刷品。 梁平木板年画 梁平木板年画是套色木刻版画,号称“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梁平年画表现手法浪漫,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作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梁平木版年画便已"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被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收藏,由此蜚声中外。20世纪末,《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三峡民间艺术》和《民间年画》等大型画册中都收录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民国初年,梁平年画已经行销川、陕、鄂、豫、湘、滇、黔数省以及东南亚一带,当时汉口的年画经纪人还把它邮寄到了德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盟军在梁平修建飞机场,梁平年画又被施工者和飞行员带往苏、美、法等国,让西洋人士景仰艳羡不已,争相收藏。 武强木板年画 武强年画的历史武强年画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有"年画之乡"之称。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武强年
武强木板年画
画起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期形成规模,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公元1662年至1820年),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民初,在武强县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仍有144家,其周围68个村庄里共有1587个民间作坊从事画业生产与销售,从业者达数千人,在外地开设的批发庄有180余处,最高年销量达1亿对开张,行销当时大半个中国。 武强年画的特点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民间艺术色彩,从设计、绘图、刻版、印刷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艺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使画面造型优美,布局丰满匀称,线条挺拔简练,色彩鲜艳明亮。比如“虎”,就是艺人们从周代画虎于门以驱邪祈安的习俗沿袭下来的,其造型朴拙,有趣,同民间儿童玩的布老虎一样,威猛而不凶恶,生动可爱,是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 传统的武强年画,其题材多为气氛热烈,符合劳动人民祈求人寿年丰、大吉大利的心理,表达的是人们热切的希冀和愿望,象“五谷丰登”、“福禄寿”、“年年如意”等,都是武强年画的主要内容。它采取象征、比拟、双关等手法,表达出民间艺术特有的浪漫色彩。如:画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上,则取名“喜上眉(梅)梢”;荷塘里一枝出水芙蓉,再画一条金丝鲤鱼,就取名“连(莲)年有余(鱼)”等等,都是通过画面上的事物来象征寓意吉祥的内涵。 但是,武强年画更多的是采用十连环画形式,即一张纸印多幅画,表达一个故事。此类作品常取材于传统的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呼家将”等。这种画人物突出,眉目清秀,体态传神,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使人从完整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和教益。 从刻版上来说,武强年画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出木刻刀韵的效果。在着色上,以大红大绿为主,色彩强烈、鲜明,风格独特。在历次鉴赏会上,国内外美术界无不认为,武强年画主题突出,结构严谨,画面清晰,线条粗犷,人物形象健美,举止体态传神,堪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相媲美,是我国年画中一支绚丽多彩的花朵。 武强年画的今天武强年画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武强年画社;1985年,经河北省文物部门批准,这个久负盛名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2年和1994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武强年画艺术节”。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全国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 佛山木板年画 华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广东省佛山镇(今佛山市)。始
佛山年画
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各种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设色多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色,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金碧辉煌,这种强烈的装饰风格可谓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了。 佛山原是南海县一个大镇,其年画销路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切之间,以农村为主要销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并远至南洋群岛。但至中国对日抗战以前,即逐渐衰落,这原因有四: ①是佛山的商业地位被广州取而代之; ②是石印代替了传统的棕刷木版拂印的古老方法; ③是民智渐开、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神像画,不能适应大众需要; ④是农村经济衰退,购买力薄弱了。 凤翔木板年画 陕西凤翔南肖村村民邰增科家门前贴的胶印年画。原来一直从事
**作品
1975年《在水一方》
1977年《神腿铁扇功》
1978年《雁儿在林梢》
1979年《彩霞满天》
1979年《一颗红豆》
1980年《金盏花》
1981年《梦的衣裳》
1981年《聚散两依依》
1982年《却上心头》
1982年《燃烧吧!火鸟》
1982年《问斜阳》
1983年《昨夜之灯》
电视作品1985年《笑傲江湖》
1985年《几度夕阳红》
1986年《烟雨濛濛》
1987年《庭院深深》
1988年《在水一方》
梅花三弄之鬼丈夫1989年《海鸥飞处彩云飞》
1989年《六个梦之婉君》
1990年《几度春风几度霜》
1991年《六个梦之望夫崖》
1992年《意难忘》
1993年《梅花三弄之鬼丈夫》
1993年《包青天》
1996年《第一世家》
1997年《女人三十》
1998年《此情可问天》
1999年《头家娘》
2001年《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
2002年《桂花巷》又名《辛家媳妇》
2003年《含羞草》
2007年《陪你到世界的尽头》
2007年《新包青天》
2009年《离家十万里》又名《滚滚血脉》
社会评价从影数十载,拍过几十部大热的**和电视剧,是我国台湾省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导演,其作品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台湾病逝2018年4月22日晚23点42分,琼瑶御用导演刘立立病逝,享寿80岁。
照顾刘立立近10年、已故导演董今狐前妻王玫今证实:刘立立走得十分安详。
相关报导星闻娱乐讯 开机伊始便引发关注的"新眼泪时代"大戏--《陪你到世界的尽头》传出内幕讯息,与琼瑶(blog)姐妹情深的69岁资深导演刘立立摔伤!在该剧组与许绍洋演绎"祖孙情"的张少华老师证明,本剧的拍摄后期,刘导演初显恢复,在助手的搀扶下仍亲临第一现场,但同时也有另位导演带领许绍洋、米凯利等演员进行拍摄。
疑为骨折因为没有拿到刘立立导演的病例资料,所以对其临床检查结果难以准确复述,但据组内同事观察,刘立立导演行动不变,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69岁的她每天以坚强毅力控制饮水。也有据医学人士从专业角度分析,对69岁的老人家来说,任何摔伤都是极具危险的,因为老人骨质疏松,加之钙流失,康复起来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保守估计,一般电视剧的拍摄周期在两个月多,加上后期制作还需要一定时日,古语有话"伤筋动骨一百天",在《陪你到世界的尽头》制作过程中,刘导演彻底康复痊愈的几率很小。
刘立立 琼瑶的"刘姊"刘立立1963年从影,是我国台湾省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导演,屹立影视界数十载,1979年起即执导琼瑶系列**及热播电视剧《雁儿在林稍》、《一颗红豆》、《婉君》、《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烟雨濛濛》、《包青天》等。大家爱的还有《几度夕阳红》《聚散两依依》《鬼丈夫》《梦的衣裳》和《望夫崖》等。
一些忠实冬粉在网路贴吧评价--刘立立导演最经典的作品,当属秦汉和刘雪华合作的五部电视剧。从琼瑶转战电视剧的第一部作品,《几度夕阳红》开始,这些作品首播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尤其是《庭院深深》,创下了50%多的高收视,达到了巅峰。后来这个纪录没被超越过。当年这五部系列中,刘立立带领的整个一批演员,很多都是"戏精",演技都非常好,非常优秀,而且他们相处也很融洽。那时琼瑶剧刚刚起步,正是在刘导演带领下的这一个创作团体,为琼瑶电视剧奠定了基础,创下了品牌。当年刘雪华也是刘立立推荐给琼瑶的。
琼瑶官方网站电视剧专区的《在水一方》透露,阿姨一直叫她刘姊。有媒体管年事七旬的刘立立导演为"刘姥姥",并称,刘姥姥此次借《陪你到世界的尽头》,展给观众看的是个新眼泪时代的大观园。
业界也有这样的口碑--曾经是校园美女的刘姊,跟随许多名导的磨炼后,对**的实务经验十分丰富。她个子不大,朴实无华,甚至可说不修边幅。她精力充沛,耐力惊人。她脾气火爆,有人做错事,或稍有怠慢,她会毫不留情的高声怒斥,但另一方面,她对演职人员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像慈母,像长姊一样的贴心。因此,在她领导下的团队,向心力很强,效率很高。
融入三代情感、两个家族恩怨的"新眼泪时代剧目"《陪你到世界的尽头》开机时,有人将该剧称为中国版本的《蓝色生死恋》,刘立立曾表示会有不同。"不论是苦难,还是欢乐;是盼望,还是绝望,都让我陪着你,直到世界的尽头!"这不仅仅是剧中的经典台词,还是我们追寻的情感法则,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观。《陪你到世界的尽头》誓言横扫收视榜,领跑新眼泪风暴,成为07电视剧拍摄的最大"黑马"。该剧剧情中,米凯莉扮演的徐咏薇是许绍洋扮演的星磊的大学同学,她暗恋星磊多年,却始终无法打动星磊的心,只能痛苦的看着星磊爱上好友黎贤!黎贤的死亡,给了咏薇机会,她无怨无悔的的陪伴星磊渡过人生的黑暗期,让星磊被动的接受了咏薇!未料晓阳(陈婷饰)的出现,夺走了星磊,破坏了一切,逼得咏薇几近疯狂……在这个故事起点上,《陪你到世界的尽头》再燃刘立立的艺术风范。就在大家期待该剧之际,传出导演摔伤讯息,令人心急。
剧组关切中国医科大学一位陈姓专家说,骨折愈合必须经过一个连续的长过程。一般来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称为血肿机化期。骨折后6-8小时内血肿开始形成凝血块,毛细血管增生,各种纤维细胞侵入,血肿发生机化,肉芽组织变为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线在一起,这一时期约在骨折后2-3周完成。第二期称为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断端的纤维结缔组织,经过软骨细胞的增生、变性、钙化而骨化,这是软骨内骨化,这一时期一般需要4-8周。第三期称为骨痂改造期。原始骨痂进行改造,成骨细胞增生,新生骨小梁也逐步增加,并逐渐排列成规则致密的骨小梁,使骨折断端形成骨性连线,这一时期需要8-12周。这样从骨折开始到骨性连线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古语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陈医生也明示,骨折愈合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身体健康情况、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是否感染及治疗方法等。如小儿股骨骨折一个月左右就基本愈合,而像刘立立导演这样年近七旬的年人,往往3个月后也不能完全愈合。
《陪你到世界的尽头》剧组从拍摄后期制作的过程,都关切著这位资深导演的伤情,琼瑶在知道讯息后也表示"心疼刘姐姐",希望多休息,别硬撑著到现场受累,但据张少华、李丽凤、许绍洋等演员介绍,在刘立立导演稍有身体起色时,她就到在现场,曾出演《大宅门》香秀她妈以及《海棠依旧》、《半路夫妻》的张少华老师说"刘导演比我年龄还大,仍这么拚命,我很受感动,所以一定要把《陪你到世界的尽头》演绎好,让其顺利热播。"据了解,该剧正准备冲击四川电视节,而刘立立导演之具体摔伤原因以及相关责任,尚不详。(龙一 johnhaiu/报导)
爱情更浪漫来源:国际线上
刘立立是三十年前最抢眼的知名导演,拚命三娘的个性,可为拍戏八天八夜不睡觉。
刘立立三十七岁开始拍琼瑶的**,是琼瑶的御用导演,也是八十年代台湾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她在内地还有个外号叫"琼瑶剧教母"。一生拍琼瑶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她与武侠片导演董今狐长达四十五年的爱情,真实人生更胜琼瑶剧。
董今狐对在医院的婚礼十分低调,甚至不愿曝光,旁人看董今狐好似享齐人之福,但他开玩笑说:"我的痛苦别人看不到啊!"他说,刘立立是他徒弟,他们与琼瑶合作快三十七年,"没有一个人能跟老板合作那么久,就是因为我们做事的原则让琼瑶认同,到现在琼瑶每年过年都会包一个大红包给我们,她说会一直包到我们死为止,我只能说,风雨故人来,就是一个缘分。"
董今狐说,他跟刘立立之间也就是佛家说的"缘分","一见钟情不用解释,很多事没有道理可讲,王玫甚至跟刘立立四十年没吵过架!"
身为元配,王玫的成人之美,连好友琼瑶都惊奇。王玫说:"这是刘姐的心愿,她为我们这个家付出很多,长久以来没名没分,在她最后阶段,希望能完成心愿,给她一个完整的家。"
王玫不讳言,也曾有过不愉快的心情,但她们几个都走完了一段事与愿违的人生历程,一家人成了一种很奇妙的生命共同体。当刘立立付出这么深的爱,董今狐与王玫也用同样深的爱往返报,这种爱只有感动,没有怨怼。
外界很难相信,一夫二妻的故事真的在人世间上演,而且还能四十年不吵架王玫说:"我们家虽不富裕,但每天都很快乐,主要是刘姐心地也好,真的是好人一个,上辈子的缘分吧!虽然会有生气的时候,但站在她的位子想想,为了我们家没日没夜的拍戏,也很辛苦,什么气都没有了!"王玫说,在家里,她跟刘立立互叫"老太婆",叫董今狐"老家伙",不分彼此。
琼瑶当初成立巨星**公司,刘立立是导演,董今狐是制片,一连合作多部**"一颗红豆"、"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彩霞满天"、"一根火柴"、"金盏花"、"却上心头"、"你那好冷的小手"、"燃烧吧!火鸟",都是三人协力作品。刘立立直到发病前还在内地拍戏,还曾创下八天八夜没睡觉的纪录。
琼瑶一篇"握三下,我爱你"的部落格文章,将旗下导演刘立立与武侠导演董今狐、董的元配王玫之间缠绵四十多年的爱情故事呈现读者眼前,已有七十三万人点阅,有网友喊凄美,也有网友不认同,琼瑶昨天说:"她们的故事是个特例,现在社会上多少人拿刀砍外遇对象,发生多少悲剧,但像这样的家庭,也该让大家知道。"
写尽天下情爱,连琼瑶都不敢相信,这样一夫二妻的故事会发生在她的身边,她说,爱情很多是不可解的。也许有人认为外遇、劈腿是禁忌,但换个角度,谁能够像真实故事中的王玫,对一个跟她分享老公的女人做到无怨无悔
琼瑶与刘立立家保持联络,与王玫也是好友,常通电话,她说:"刘立立四年前还想到内地拍戏,生病到后来不能动,都是王玫抱上抱下,这种日子多艰苦,竟能为另一个女人做到这样。"琼瑶认真地说:"我的想法很简单,这样的事情太难得了,没有一个人能跟另一个女人相处得跟姐妹一样。我想帮他们做点事情,所以只能写下来。"未来不可能会改写成小说,也不会拍成电视剧:"完全没这想法。"
琼瑶说,刘立立同样不简单,她一生为董家付出,她举例:"王玫的孩子叫她"好妈妈",却叫自己的亲妈是"妈妈",你能想像这是个什么样的关系"文章写出来,有人质疑,此时董家选择结婚是为了刘立立的遗产,琼瑶难得动气:"刘立立十多年没拍戏,生活也过得不好,哪有遗产假如有,她的遗产就是"爱"。"
琼瑶在文章附录转贴了"敲三下,我爱你"的小说,解释"握三下,我爱你"的典故。这篇故事讲述胡姓女作家与已婚周姓男记者相恋,但当时社会风气保守,不容外遇,压抑感情、常无法独处的两人仅能以约定好的"三下"来传递情意,如电话 响三下、弹三下手指、吹三下口哨,都是"我爱你"。最后周因车祸丧生,心碎的胡女在追悼会上彷徨无据的当儿,厅堂的灯火忽然全灭又再亮,反复三次,象征"闪三下,我爱你"。
琼瑶曾告诉刘立立这个故事,两人打算拍成**。病床上的刘立立用握三下手对王玫传递爱意的举动,让深受感动的琼瑶以此作为文章的篇名,记录这段爱情。
刘立立与董今狐、王玫的爱情故事,圈内多位好友获知后,纷纷为刘立立加油打气。
曾与刘立立导演合作五部戏的女星江淑娜昨心疼地说:"这两天我一直惦着要去看她,听说她身体不好,却不知道这么严重,还记得我们拍"女人三十"时候,有场哭戏我哭不出来,她跑来握住我的手,就像妈妈一样,让我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
江淑娜说,刘立立是个戏疯子,可以工作到不吃不睡,"假如"戏说乾隆"是让我演技开窍的戏,那刘导拍的"第一世家"让我了解戏剧的真谛。"
名编剧夏美华也说,"相信没有人不为这一家人彼此成全付出的挚爱而心动落泪的,我反复看了多次,我只想呼吁所有看到此文的人,就算不认识刘姐,一起为刘姐(现在应该称她董太太了)来祈福。"
多年来与刘立立一家人保持联络的导演沈怡,在北京拍戏,他是刘立立一手栽培的徒弟,她的感情多年来沈怡都看在眼里,"总算在她人生中开花结果,相信所有人都为她祝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