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名体现中国文化符号的昆曲有

剧名体现中国文化符号的昆曲有,第1张

                                   

以下是一些体现中国文化符号的昆曲剧名:

《红楼梦》:根据经典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昆曲剧,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和悲剧,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牡丹亭》:这是一部被认为是昆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唐代诗人元稹与春香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梦中相会的情节。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富贵和美丽。

《梁祝》: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浪漫爱情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爱和悲惨结局。梁祝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中国文化中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窦娥冤》:这个剧名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冤情,剧情讲述了窦娥冤屈的故事,窦娥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形象,代表了对冤情的执著追求和呐喊。

《西施》:这个剧名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女西施的形象,西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之一,也是昆曲剧目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通过表演西施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美丽和智慧。

这些剧目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符号,它们通过昆曲表演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戏曲艺术相结合,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内涵。

昆曲欣赏之我谈---------抛砖引玉

喜欢一个东西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东西能带来人身心的愉悦,如果单纯为了学术研究,那么就和欣赏不同了,一个是严谨,一个是放松。

习曲2年,听曲4年,我只能谈谈我的个人感受。

昆曲首先是一种伴唱音乐,也就是说一定是先有词后有曲,那么欣赏首先就要打开你古典文学的嗅觉细胞,对古典文学感兴趣,并且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才能深谙其味,举例,长生殿闻铃一直被称为大官生的当家戏,先抛掉音乐性,单纯说文学性,文学性中最骄人的就是它的意境,在风雨飘摇的路途之上,遥想自缢在马嵬坡的爱人,自己撕心裂肺的那种痛苦,那种不得已的哀伤,都寄托在一片悲苦的感情中,于是在那最感人的前腔唱段中的尾声部分,唐明皇唱到:迢迢前路愁难罄,厌看水绿与山青,妃子啊,伤尽千秋万古青,尤其是最后的万古青,要是听过唱腔的人就会知道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以听曲,一定要对曲词要完全烂熟于心,才能把真正的意境听出来,才能感受到作者要表达那种意境。

其二,对于昆曲美的地方我个人认为以前很多学者或者去家都没有提到,那就是:叫人的兴奋点达到高潮。举例

牡丹亭的游园中,很重要的一句: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其实我觉得这句话远远超过了姹紫嫣红,雨丝风片,杜丽娘的心是一种浪漫的自由主义,一种对生活的热爱,那种天性,那种美,那种超出一般礼教的情感,才是汤显祖要表达的真理和追求,因此剧本本身的思想性和兴奋点,才是昆曲教化人的无形春雨。

其三,这也是个麻烦事,就是你必须对中国汉语的音韵学必须了解,尤其是姑苏一带的发音,因为很多昆曲都是用南曲,这样有些入声字,还有有些发音,你是一定要按照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的规律来的,很多现代的昆曲表演者(尤其是舞台表演者)大大弱化了昆曲的字,昆曲就是靠着字的发音来传承的。举例,在一出琵琶记中,卖发一折,其中有个字:资送他,我听到复旦大学一个曲友唱成----------资送tuo,我一直以为他是错的,结果我查了韵学骊珠,才知道我错了,这个曲子压的是guo ---luo韵(歌guo罗luo),所以你如果对中国的韵学不了解,那么你一定无法完整欣赏真正的昆曲。现在演员的昆曲基本上规范的不多,但是业余曲友的演唱就有很多规范并且超过专业演员的地方,出现了演员向曲友学习的情况。

其四,我们来说音乐的问题,这一个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昆曲演唱讲究: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有空你们可以听听王正来的演唱,就知道什么是收音,比如昆曲牡丹亭中拾画颜子乐,其中有:画墙西正南侧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完美,尤其是那个墙和南字,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过这么美的汉字发音,那种收音和韵味,就是完全按照汉字本身的发音来谱曲,所以曲托字,字衬曲,天衣无缝。

其五,多听多学多看,我基本不看舞台演出,因为演员的表演基本属于---昆剧,我们业余曲友属于清台,我们侧重于曲+字,对于表演完全外行,所以这个需要和专业演员请教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昆曲=昆剧,这是完全错误的,老的艺人为了生存,更改了很多的昆曲原来的风貌,为了迎合演出需要,大肆更改,导致昆曲的曲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曲家更注重昆曲的文学性和音乐性,完全是根据音乐和音韵来演唱

昆曲《牡丹亭》唱词如下: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姊姊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牡丹亭》赏析: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可能有时男女之间感情的产生,简单到只需要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可以。《牡丹亭》中的男女主就是这样,仅仅在梦中相见,便私定终身。作者这样写男女主的感情,故事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牡丹亭》中把幻想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情感思想表达上,利用了多重的艺术手法和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读者能够看到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感情是具有虚幻色彩的,但是两人结合所遭遇的阻力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艺术价值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作品缺陷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史中最优秀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戏剧中,也是最好的作品之一。但是无庸讳言,作品也有明显的缺陷。 (一)内容方面: 1、作品的结尾仍然无法摆脱皇上赐婚,皆大欢喜的旧套。这当然说明了作者尽管主张情与理的互不相容,但内心深处仍然无法摆脱的情与理相妥协的思想。可是同时也应看到,这种妥协并不是杜丽娘以牺牲自己的情作为代价,而是社会做出了让步,是礼教方面的失败。 2、作品中有些色情描写或低级趣味的描写,本来可以处理得更好一点。前者如惊梦中的做爱场面,后者如石道姑讲述自己出身经历的长篇道白千字文。这是晚明时风所致。 (二)艺术方面: 总的来说,文学性强,戏剧性差,因此不适合直接搬上舞台演出。 1、结构枝蔓松散。这是由于副线造成的。作品有一主一副两条线索,主线是杜丽娘的爱情和婚姻,副线是杜宝的政治军事活动,在作品中占了九出,大约六分之一。作者采用这条线索的主要意图是要说明,杜宝是个好官,因此他对杜丽娘的戗害与个人的品质无关,而纯属理之错,理之罪。如此看来,这条线索对于作品的主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塑造杜宝的形象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它却游离于戏剧冲突之外,既不是戏剧冲突的背景,与冲突也没有有机的联系,而且这条线索上的人物也与主要人物没有关系。它的存在,显得多余,甚至影响了戏剧冲突的展开。南戏好用复线式结构,《琵琶记》运用这种结构已经纯熟,所以在此之后,大型剧本多用这种结构,这反映了中国戏曲的进步。但两条线索必须构成有机联系,副线必须服从主线,而不能游离,《牡丹亭》在这方而明显有不足之处。 2、语言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整部作品文词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王骥德赞叹就曾赞叹道:“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可以视为对汤显祖语言风格的恰当概括,即既浓艳华美,又俚俗朴素,而这又都是从他心中自然流出,是才情的产物。而且主要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的程度非常高。抒情和心理描写都很细腻。但是作品中的语言的缺陷也很明显,正如王骥德所说的“腐木败草,时时缠绕笔端”。引用典故过多,大量化用前人诗词,宾白中骈体成分太重,有的地方是卖弄才学。连不识字的丫头春香的语言中也常引用典故,显得与人物的身分不相符合。而且作品运用了过多的俗语和方言,甚至有的词语是生造的。如“找烟花状元,热赶在谁边毛臊打教遍”,后边一句不知所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15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