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昆曲艺术?

如何欣赏昆曲艺术?,第1张

昆曲欣赏之我谈---------抛砖引玉

喜欢一个东西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东西能带来人身心的愉悦,如果单纯为了学术研究,那么就和欣赏不同了,一个是严谨,一个是放松。

习曲2年,听曲4年,我只能谈谈我的个人感受。

昆曲首先是一种伴唱音乐,也就是说一定是先有词后有曲,那么欣赏首先就要打开你古典文学的嗅觉细胞,对古典文学感兴趣,并且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才能深谙其味,举例,长生殿闻铃一直被称为大官生的当家戏,先抛掉音乐性,单纯说文学性,文学性中最骄人的就是它的意境,在风雨飘摇的路途之上,遥想自缢在马嵬坡的爱人,自己撕心裂肺的那种痛苦,那种不得已的哀伤,都寄托在一片悲苦的感情中,于是在那最感人的前腔唱段中的尾声部分,唐明皇唱到:迢迢前路愁难罄,厌看水绿与山青,妃子啊,伤尽千秋万古青,尤其是最后的万古青,要是听过唱腔的人就会知道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以听曲,一定要对曲词要完全烂熟于心,才能把真正的意境听出来,才能感受到作者要表达那种意境。

其二,对于昆曲美的地方我个人认为以前很多学者或者去家都没有提到,那就是:叫人的兴奋点达到高潮。举例

牡丹亭的游园中,很重要的一句: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其实我觉得这句话远远超过了姹紫嫣红,雨丝风片,杜丽娘的心是一种浪漫的自由主义,一种对生活的热爱,那种天性,那种美,那种超出一般礼教的情感,才是汤显祖要表达的真理和追求,因此剧本本身的思想性和兴奋点,才是昆曲教化人的无形春雨。

其三,这也是个麻烦事,就是你必须对中国汉语的音韵学必须了解,尤其是姑苏一带的发音,因为很多昆曲都是用南曲,这样有些入声字,还有有些发音,你是一定要按照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的规律来的,很多现代的昆曲表演者(尤其是舞台表演者)大大弱化了昆曲的字,昆曲就是靠着字的发音来传承的。举例,在一出琵琶记中,卖发一折,其中有个字:资送他,我听到复旦大学一个曲友唱成----------资送tuo,我一直以为他是错的,结果我查了韵学骊珠,才知道我错了,这个曲子压的是guo ---luo韵(歌guo罗luo),所以你如果对中国的韵学不了解,那么你一定无法完整欣赏真正的昆曲。现在演员的昆曲基本上规范的不多,但是业余曲友的演唱就有很多规范并且超过专业演员的地方,出现了演员向曲友学习的情况。

其四,我们来说音乐的问题,这一个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昆曲演唱讲究: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有空你们可以听听王正来的演唱,就知道什么是收音,比如昆曲牡丹亭中拾画颜子乐,其中有:画墙西正南侧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完美,尤其是那个墙和南字,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过这么美的汉字发音,那种收音和韵味,就是完全按照汉字本身的发音来谱曲,所以曲托字,字衬曲,天衣无缝。

其五,多听多学多看,我基本不看舞台演出,因为演员的表演基本属于---昆剧,我们业余曲友属于清台,我们侧重于曲+字,对于表演完全外行,所以这个需要和专业演员请教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昆曲=昆剧,这是完全错误的,老的艺人为了生存,更改了很多的昆曲原来的风貌,为了迎合演出需要,大肆更改,导致昆曲的曲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曲家更注重昆曲的文学性和音乐性,完全是根据音乐和音韵来演唱

在京剧班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许多行外的人未必能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昆曲便成了京剧演员必修的一门基础,行内常说,一个京戏演员假如不会上那么三四出昆曲戏,那他就算不得好演员,因为昆曲对演员的要求是相当的高,过去老前辈们一拿就能拿出几十出昆腔戏。

昆曲是我们的百戏之母,具有600年的历史,而京戏不过200余年。然京剧汲取各家所长,才成为国剧。

昆曲的剧本文学价值比任何剧种都要高,那些词藻太雅太美了。

京剧中有很多戏都源于昆曲,并受昆曲影响较深。梅兰芳先生曾嘱咐其子葆玖,必须要学昆曲,因为学好昆曲的基础,才能动“梅派”戏。

话说回来,昆曲它的原名是“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

昆曲发源地苏州,它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

可喜的是,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百年前,一部《牡丹亭》孕育而生,成就了一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也让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被传颂至今,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

四百年后,由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一扫昆曲界的寂寥,为昆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打开新局面。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讲述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

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这种真挚而又炽热的爱情主题直接触及到了情与理的冲突,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映射出不同时代的个体对永恒情感的向往和认同,故而引起了当代年轻人的强烈共鸣。

昆曲是江苏南部(南昆)、北京、河北(北昆)等地流行的地方戏曲。“昆腔”又称昆曲、昆山腔。昆腔(昆曲),或与北曲相对称为南曲、南词。它起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地区流行的戏曲语调,当时是南戏“巡演”曾流过江苏昆山,与当地语音音乐融为一体。

昆曲的主乐器是曲笛,昆曲的音乐结构是曲牌体,由长度不规则的句子组成,完全遵循传统。昆曲是中国古典歌剧,是唱歌。

昆曲部分融入了其他剧种。简单来说,京剧、河北梆子等后来剧种也唱昆曲的牌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京剧唱昆曲,但不会说唱昆曲。因此,在这方面,昆曲有时可以狭义地指昆曲的曲牌。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的名字。昆曲早些时候被称为昆山腔。当时,音乐界有海盐腔、余姚腔、益阳腔等腔与之争斗;后来,花腔兴起,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戏剧,如木棍和戏剧。此时,称昆山腔为昆曲是正常的;到目前为止,有更多的戏剧被称为昆曲,昆曲被称为昆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昆曲的表演形式优美动人,剧目也很受欢迎。几百年来,昆曲继承和发展了优美的曲(词)牌《醉花荫》、《卖酒》、《四门子》、《折挂令》、《粉蝶儿》、《水龙吟》等。,并被其他戏剧吸收。比如在京剧行,演员讲究“唱念做打(舞)俱通,文武昆乱不挡”。

昆曲的文化影响力不容低估。昆曲在文学、音乐、艺术、园艺、舞蹈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历史上最精致、最完美的艺术风格。她不仅是独特的自然文化环境的产物,也是各种艺术类别融合的结果。

不难看出,作为“百戏之祖”昆曲,被称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博大精深、华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呈现给观众。它以卡片和音乐的组成和人物的情感来表达自然的精髓表演,受到人们的喜爱。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汤显祖的《牡丹亭》唯美而动人。那么由白先勇先生改编的《游园惊梦》更是唯美的演绎——青春版的《游园惊梦》。三十年代的苏州,得月楼的歌妓古翠花以其超凡脱俗的容貌和绝佳的昆曲造诣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后嫁入当地豪门荣府。荣兰是荣家的亲戚,论辈分当与翠花的丈夫(荣老爷)称得上是兄妹,身为女儿身的她却有男儿之志,虽家道中落但一心要做时代女性,摆脱封建束缚报效国家。荣兰和翠花虽然都是女性,但二人在舞台上却是天生绝配,在演唱昆曲《牡丹亭》时,一饰杜丽娘一饰柳梦梅,配合得天衣无缝,羡煞旁人。侯门一入深如海,荣府枯燥的生活和人情的冷暖令翠花十分孤寂。荣兰痴迷于翠花的美丽和哀愁,常常过府相伴对她关爱有嘉,两人渐渐便生出暧昧的感情来,历经几番波折,最终相濡以沫共同生活。 一个姹紫嫣红的年代;一座纸醉金迷的豪宅;一对相看俨然的美人。这是一部对昆曲阐释的很唯美的影片,而我对其中的细腻情感却不能真正会意。也许是导演的执着追求,未必所有人都能得到很深刻的理解。但是昆曲在影片中有如诗一般将主人公的生活串联起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9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