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第1张

浪漫主义时期|• 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一般被认为始于1798年,标志为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的出版,终于1832年,标志为沃尔特•司各特的去世及议会的第一个改革提案的通过。

Gothic novel ,a type of romantic fiction that predominanted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was one phase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Its principal elements are violence, horror,and the supernatural,which strongly appeal to the reader’s emotion 

哥特式小说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一种形式 盛于浪漫主义前期18世纪末。

小说主要元素:暴力,恐怖,超自然力量的描写。

VIP :

1William Blake

2William Wordsworth

3Percy Bysshe Shelley

4Jane Austen

How is Romanticism different from Neoclassicism Provide brief evidence from the literary works you know best

1: Neoclassicists upheld that artistic ideals should be order,logic, restrained emotion and accuracy, and that literature should be judged in terms of its service to humanity, and thus, literary expression should be of proportion, unity, harmony and grace

2: Romanticists tended to see the individual as the very center of all experience, including art, and thus, literary work should b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strong feelings ”, and no matter how fragmentary those experiences were, the value of the work lied in the accuracy of presenting those unique feelings and particular attitudes

3: In a word, Neoclassicism emphasizes rationality and form but Romanticism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dividual’s mind

威廉•布莱克 生于伦敦一个爱尔兰裔小商人家庭,一生中,他都身兼诗人与雕刻家两重角色,他的天才在他的有生之年是默默无闻的,只是在他去世后才被人挖掘出来并一举成名。

在文学上,布莱克是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表现出对理性至上的轻视,对18世纪古典主义的叛逆以及对个人幻想的重视。

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表述了一个愉快而纯洁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也偶有苦难与罪恶。《经验之歌》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苦难、贫穷、疾病与战争的世界,笔调极为忧伤压抑。

《天真之歌》中不少诗篇都在《经验之歌》中有着姊妹篇。比如“孩童之欣喜”与“孩童之忧愁”对应,纯洁的羔羊与燃烧的猛虎对应。两部诗集主题相似,笔调不同。

1| Songs of Innocence & Songs of Experience |

Brief introduce

A The Songs of Innocence is a lovely volume of poems, presenting a happy and innocent world, though not without its evils and sufferings

B His Songs of Experience paints a different world, a world of misery, poverty, disease, war and repression with a melancholy tone

C Childhood is the central to Blake's concern in the Songs of Innocence and Songs of Experience

2 | Tyger |

What does "symmetry" mean

The well-proportioned body of the tiger

What does "tyger" refer to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tiger Some say the tiger is made by God Others say it is made by men One more idea thinks that The Tyger is a poem about work, about artistic creation

  Please make a comment on William Blake's poetry

A His first collection of poems Poetical Sketches is one of youthful verse with joy, laughter, love and harmony as its prevailing notes

B The second volume of his Songs of Innocence presents a happy and innocent world

C The third --- Songs of Experience paints a different world, a world of misery, poverty, disease, war and repression with a melancholy tone

The last two hold the similar subject-matter, but their tone, emphasis and conclusion differ Childhood remains central to the poet's concern in the two, with a number of poems from them can be pairs

For example, the two poems both entitled "Chimney Sweeper" are such pairs, for the one in the Songs of Innocence indicates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ploitation of child labor, which make religion a consolation, but the one in the Songs of Experience reveals the true nature of religion which helps bring misery to the poor children

D The maturity of Blake's poetry is shown in his poem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in whic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ntraries is explored, for in the poet's eyes, "without contraries, there is no progression"

  What does the poem "The Chimney Sweeper (from Songs of Experience)" reveal

The two “Chimney Sweeper”poems are good exampl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economic circumstance, iethe exploitation of child labor, and ideological circumstance iethe role played by religion in making people compliant to exploitationIn the Songs of Experience reveals the true nature of religion which helps bring misery to the poor children

威廉•华兹华斯

• 1797年,结识了科勒律治,两人成为知心密友,合作完成了《抒情歌谣集》。

• 诗人骚塞、科勒律治、和华兹华斯三人一并成为“湖畔诗人”。

• 1842年,华兹华斯荣获政府津贴,次年他压倒骚塞成为“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 华兹华斯被称为“大自然的膜拜者”。

• 华兹华斯是一个怀旧的诗人,对他来说,生命犹如轮回的旅程,生命之始也是生命之终。他的这种人生哲学体现在他的代表作《序曲》中。

• 华兹华斯追求简洁朴素的风格,厌恶粉饰真实。他强调诗歌创作最要紧的是把握素材的真实来源,即“在静谧中找回情感”。他的创作理论核心是普通人的生活经历。

• 华兹华斯是英国诗歌史上的巨星,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他号召人们用清新、自然、关心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开创了运用百姓生活语言写诗的新道路,并号召人们回归自然。

作家作品:

The Prelude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ge

Lyrical Ballads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e Solitary Reaper

1 |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

This poem typically depicts the author's respect for nature / His love for the daffodils

2 |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ge |

3 |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

《独自幽居》By comparing a country girl (Lucy) to a violet, the poet intends to show her quality of beauty and her virtue which are often neglected by the common people just like a wild flower blooming by an untrodden road

4 | The Solitary Reaper |

《孤独的收割者》It tells us, to Romanticists, poetry is an expression of an individual's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no matter how fragmentary and momentary these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are (无论他们的情感是微不足道的还是伟大的)

| Questions |

Please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William Wordsworth's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 First of all, Wordsworth's theory, as stated in hi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Lyrical Ballads, serves as a manifesto of Romanticism The poet takes the direct experience of the senses as the source of poetic truth as poetry comes from the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lit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eface" also presents itself in the poet's advocation of the writing of the common people in ordinary language

B Secondly, his practice is what his theory implies, for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the common people are his themes, in many of his poems such as the "Lucy poems"

C Thirdly, natural scenery with its beauty and mystery acts also as one of his favorite themes and the sympathy out of the poet's nature towards the poor in rural places becomes part of his concern

D Finally, the seemingly simplicity of the poet both in diction and description is immersed in a profound and sympathetic longing for a better world So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he has made is that he has not only started the modern poetry, the poetry of his growing inner self, but also changed the course of English poetry by using ordinary speech of the language and by advocating a return to nature

雪莱 出生于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是个保守的乡绅,母亲貌美。

• 雪莱对自由的渴望及对暴政的憎恶都体现在诗作中,如《自由颂》《那不勒斯颂》等。

• 雪莱最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是《致英格兰人民》,诗中号召工人,农民起来斗争,在宪章运动时期成为英国***的战歌。

• 雪莱最著名的抒情诗当属《西风颂》。瑟瑟寒风熄灭了一年的生机,却孕育着新春的希望,诗人希望自己也化作这西风,把他对未来的预言传遍人间。

• 雪莱最有造诣的作品是他的四幕诗剧《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

• 雪莱的诗歌语言清新别致,文化底蕴深厚,含有丰富的典故,并多用拟人和隐喻,将我们看到的事物完全生动地描绘出来。

作家作品:

To a Skylark

Men of England

Ode to the West Wind

| Men of England | 

《致英格兰人民》It is not only a war cry calling upon all working people to rise up against their political oppressors, but an address to them pointing out the intolerable injustice of economic exploitation

"drones" refers to the parasitic class in human society

"bees of England" refers to the laboring people in England

| Ode to the West Wind | (theme)

The poem expresses his eagerness to enjoy the boundless freedom from the reality

奥斯汀一生完成六部作品,她的处女作《理智与情感》讲述了一对姐妹的恋爱经历》;《傲慢与偏见》是她最著名的作品。在写作风格上,她倡导新古典主义,坚持理性、秩序、典雅的原则。奥斯汀的创作主题总与个人的生活及人际关系有关,正因如此,她的作品具有普遍的意义。

| Pride and Prejudice | (Theme)

A It was oringinally drafted as "First Impressions" in 1796, is the most delightful of Jane Austen's works The title tells of a major concern of the novel: pride and prejudice

| Questions |

What are Austen's writing features

Jane Austen is one of the realistic novelists Austen's work has a very narrow literary field Her novels show a wealth of humor, wit and delicate satire

Based on her writings discuss Jane Austen's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A Jane Aust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omantic novelists in English literature She creates six influential novels

B Her main literary concern is about human beings in their personal relationships She makes trivial daily life as important as the concerns about human belief, career and salient social event This is what makes her important in English literature

C Jane Austen has brought the English novel, as an art of form, to its maturity because of her sensitivity to universal patterns of human behavior and her accurate portrayal of human individuals

D She describe the world from a woman's point of view, and depicts a group of authentic and common women

Make comments on Austen's attitude towards the three kinds of motivations of marriage the middle class people had in the second of the 18th century (with specific examples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

A Motivation one: to pursue material interest through marriage;

B Motivation two: to seek sensual pleasure and beauty; Lydia and Mr,Bennet are examples of this kind

C Motivation three: to search for true love and also take personal merits and financial position into consideration; Elizabeth Bennet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is kind

Austen celebrated the third kind of motivation of marriage while criticizing the first two wrong motivations

……

带思维导图版笔记在这里:  英美文学笔记

克拉姆斯柯依:《无名女郎》,《月夜》。

伊萨克·列维坦: 1860年8月18日生于立陶宛基巴尔塔,1900年7月22日卒于莫斯科。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他的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

代表作:《晚钟》,《墓地上空》

萨符拉索夫(1830—1897年):莫斯科画家萨符拉索夫被认为是俄罗斯风景画派的真正奠基者,是巡回展览画派和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1844年至1850年在莫斯科唯一的也是最著名的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学习风景画,毕业后一生从事风景画,走遍俄国大地,最喜欢描绘富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穷乡僻壤。在他的所有风景画上,可以感受到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气息,画家探索和描绘大自然的美,但他不满足于草木的生命和山水的秀丽。他能透过自然,洞察更深层的内涵。他从荒无人烟的俄国大地上,提取到最具精神气质的自然“感情”,因此人们誉他为富有民族感情的风景画家。这位伟大的大自然歌手在极端贫困与孤独中离开了人世。

代表作:《白嘴鸦飞来了》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瓦斯涅佐夫:

《伊凡雷帝》

还有:瓦西里耶夫,维耶普,玛拉塞等,在网上应该都可以查到,就不多说了。

  一般认为,从1824年到1828年间,海涅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写了四部散文旅行札记。 正是这四部旅行札记的完成,表明海涅在思想上已成长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海涅已从青年时代对个人遭遇与感情的描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探讨,由浪漫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属于现实主义。但是,也有不同观点,以下这篇文章供您参考!!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属于什么流派?

  邵长坤 江苏省响水中学

  最近在一份试卷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作品:“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荒诞主义

  答案给“B现实主义”。

  本人对答案表示怀疑,从网上进行查询,此题较早出现于《历史风云网》“徐州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第19题,然后又见于“北京高考网”《09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第19题,并为多家学校试题采用,无一例外所给答案都是“B现实主义”,看来“现实主义”答案已经成为共识,但我认为,本题答案是A,即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流派最容易混淆,从时间来看,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从18末19世纪初延续到19世纪四十年代末,而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期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两种文学思潮影响后来一直存在。从内容看,两个文学流派都对社会现实不满,都批判资本主义秩序。

  要区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流派,必须从各自的风格特点入手。

  “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为: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惯用对比和夸张,想象丰富;多为忧郁伤感的情调。“现实主义”风格特点为:力图再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现实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和丑恶。

  浪漫主义并不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主观的愿望。现实主义强调的是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现实主义文学企望真实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追求客观性,同情底层人民。

  对照上面的分析,我们来看看《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这首诗歌。从修辞手法看,“三重诅咒”体现排比的,“这里花朵未开就遭到摧折,腐尸和粪土养着蛆虫生活”等句子显然是比喻和夸张,“腐尸”“粪土” 比喻德国封建专制制度,“蛆虫”比喻各种剥削者寄生虫。“没有眼泪”、“咬牙切齿”,刻画工人对社会压迫和剥削的仇恨,纺织工人的感情随着织机有节奏的运转,愤恨之情奔涌而出。诗中用了十二个“织”,反反复复出现,紧扣这个“织”字,使诅咒的感情一贯到底。全诗表达作者诅咒德意志的反动统治者,渴望埋葬那些丑类,去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工人阶级自己的美好的祖国。这首诗中,作者借纺织工人之口表达自己强烈的愤慨感情,运用了对比、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其情境并非社会的本真样态,据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该诗歌属于浪漫主义流派。

  为什么命题者会认为答案是现实主义呢?可能失误一,认为19世纪30年代后现实主义文学兴起,而该诗创作于1844年。其实两流派在时间阶段存在交叉、并行关系甚至在创作方面出现相结合的现象,海涅就是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流派转变的代表人物,他同年创作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由于更体现浪漫主义,所以被人教版教材划到“浪漫主义”文学范围。可能失误二,认为该诗写于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后,而工人斗争的矛头指向的是德意志的资本家,所以符合现实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其实,浪漫主义既“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人教版必修三参考书318页),该诗并没有直接批判资本家,而是诅咒“上帝”、“国王”、“祖国”和“老德意志”,是把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当做一个整体来批判的,其“诅咒”只是愤慨情感的释放,恰恰符合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

  判断文学作品的风格流派,我们必须注意这几个观点。1、某个历史时期可能有一种文学流派占据主流,但并不意味着就只有一个流派,往往多个流派并存。2、某一种文学流派可能在某个历史时期占据主流,但并不意味着此文学风格仅仅存在于这个历史时期。3、某文学作品本身都可以融合几种流派风格。4、某个作家的写作风格往往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某文学作品的风格流派只能从作品内容本身入手,而不是其他其他因素。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 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 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 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 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

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 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

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

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

《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

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

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

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

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

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

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

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

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

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

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

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

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

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

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

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

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

《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

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

级的共同财富。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麽恶劣,生活多麽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19世纪70—90年代,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偷窃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已经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18世纪以后的意大利,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上失去独立地位,它在画坛的辉煌年代早已逝去。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受到法国画坛的影响,也曾出现过复兴的曙光,其先驱者是那不勒斯的多米尼柯·莫雷利(1826—1902年),他是反学院主义的浪漫派画家;此外还有威尼斯画派和佛罗伦萨画派等有特色的画家如蒂托和波迪尼。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底画派画家安东尼奥·封丹内亚(1818—1882年),他以浪漫和写实风景为主。

19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派是聚集在佛罗伦萨的马奇奥里画派,他们主张艺术要生动和真实地表现社会。这个画派的先驱是尼诺·科斯塔(1827—1903年),他是位狂热的爱国者。画派成员塞拉菲诺·蒂沃利(1802—1892年),他将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的风景带回这个艺术团体。这个团体最突出的人物是乔凡尼·法托利(1825—1908年)。1880年以后,这个画派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凝聚力,终于趋向解体。

19世纪末意大利画家中影响最大的是乔凡尼·塞冈提尼,他是位描绘劳动人民和乡村景色的现实主义画家。 丹麦历来在欧洲大陆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之间起桥梁作用,更易接受来自南方特别是德国的影响,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但在美术上稍逊一筹。18世纪以前主导丹麦绘画的是两位外国画家:瑞典的比罗和法国的萨里。19世纪丹麦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绘画,先驱画家是詹斯·朱埃尔(1745—1802年),他最早把风景画引入丹麦;另一位是阿比加尔,他是历史画家,1789年任丹麦美术学院院长,他们都在罗马留过学。尔后的丹麦画家大多在法国留学,是受法国巴比松画派影响发展起来的。

丹麦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贝德·塞维林·克洛伊尔(1851—1909年),曾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旅居学习,对户外光和人工光效果有兴趣。

瑞典美术的历史自17世纪才稍有端倪,19世纪后半期趋向昌盛。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扩展到了瑞典,沉睡的原始森林被唤醒,它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许多年轻的画家云集艺术之都巴黎学习。他们看到学院派的衰落,既受到库尔贝和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影响,也接触到新兴的印象主义。有才能的画家们并没有停留在模仿外国的风格,而是将学到的技巧用来描绘自己民族的生活,表现独特的北国风光,创立了新颖独特的瑞典风格绘画。

19世纪瑞典画坛人才辈出,杰出者有雨果·萨尔姆森(1843—1908年),他首先为瑞典画家赢得欧洲声誉,尔后有约瑟夫森,相继登上画坛的三大家,他们是佐恩、拉森和利尔杰福斯。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专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当时人们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无疑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法国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反映到画坛上就成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一部分画家对此种种不屑一顾,悄悄地进入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他们都无限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他们把描绘自然的丰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他们从不把自己的艺术信仰强加于他人,因为都居住在巴比松村,共同描绘大自然,所以这群画家被称之为“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和特罗容等。 荷兰画派在17世纪曾呈现过“黄金世纪”,但到18世纪并没有产生对欧洲有影响的画家,而19世纪的美术发展与北欧类似,都受到法国艺术流派更迭影响,自新古典主义经浪漫主义而到现实主义,此间浪漫主义在荷兰并未得到张扬,在米勒和巴比松画派的强大影响下,荷兰才逐渐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潮。

19世纪荷兰画坛受法国现实主义美术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启发了荷兰青年一代画家珍视并恢复了伟大的民族艺术传统,他们将巴比松画派的经验成就与本民族17世纪民族绘画传统结合起来,为发展荷兰现实主义风俗画和风景画作出了重要贡献。

荷兰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和奠基人是威廉·罗洛夫斯(1822—1897年)。19世纪下半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是约瑟夫·伊斯拉埃尔斯(1824—1911年)。

19世纪中叶在海牙又形成了一个荷兰风景画群体,称为“海牙画派”,画派成员们从康斯泰布尔和巴比松画派中吸取营养,工于经营气氛式的光影效果,创作宗旨是以抒情但忠实的笔触呈现荷兰风光。重要成员有梅斯达格和毛弗等人。

比利时在文艺复兴时期原是尼德兰的一部分,民族独立战争之后尼德兰分为荷兰和佛兰德斯两部分,比利时是佛兰德斯的继续。

比利时与法国接壤,一度沦为法国统治,所以受法国近代美术影响较大。19世纪初以达维德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成了比利时绘画的典范。稍后则是继承了安格尔和德拉罗什的正统。其代表画家是纳维兹(1787—1869年),他曾长期执掌布鲁塞尔美术学院。1830年革命时期,浪漫主义迅速崛起,取代古典主义而居主导地位,开始形成比利时民族画派。先驱者是瓦别尔斯等,他们明确提出要复兴鲁本斯开创的佛兰德斯民族艺术传统,要求歌颂16世纪尼德兰革命时代的民族英雄,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进入19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美术进入现实主义时代。这时库尔贝的《石工》在布鲁塞尔展出,震动了比利时画坛,库尔贝成为当时美术界的偶像。

比利时现实主义的中心人物是查尔斯·格鲁(1825—1870年),他和史蒂文斯等画家为了在绘画中体现出民族的趣味和习惯,力图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来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达西亚人是罗马尼亚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到18世纪是封建社会时期。14世纪在罗马尼亚历史上出现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公国,还有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

18世纪以前罗马尼亚美术并不发达,也不突出。18世纪末资本主义萌芽,进入19世纪随着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当时有大批的外国艺术家进入罗马尼亚,对罗马尼亚艺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来自捷克的阿·赫拉捷克(1794—1882年)和匈牙利的巴拉巴什,他们是罗马尼亚近代美术的先驱者。

1848年全国性革命兴起,虽然在俄国和土耳其干涉下失败了,但本民族的青年艺术家却在斗争中成长起来了,他们既是艺术家,也参加革命活动,他们对民族艺术复兴作出了贡献。在近代民族画派形成中,最早最杰出的画家是涅古里奇(1812—1851年),他是杰出的肖像画家,曾留学巴黎,因参加革命被捕入狱,39岁死于土耳其首都的狱中。罗森塔勒(1820—1851年),曾在短暂一生中创作不少富有战斗激情的作品,革命、流亡,31岁死于狱中。伊斯考维斯库(1816—1854年)同样是革命画家,38岁死于土耳其狱中。另外还有教授画家塔塔列斯库(1820—1894年)等。1862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合并成为罗马尼亚。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民族艺术出现更大的繁荣局面,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第一个重要代表画家是捷·阿曼(1831—1891年)。罗马尼亚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是尼古拉·格里高莱斯库(1838—1907年)和他同代画家伊安·安德烈斯库(1850—1882年),以及尼古拉的直接继承者斯·鲁克扬(1868—1916年)等。

在19世纪下半期另一位高举现实主义艺术大旗的是奥·潘契拉,他不仅描绘农民生活,而且创造了一系列现代工人的形象,表现了早期的工人运动,展现了产业工人的斗争风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罗马尼亚的绘画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有继续坚持写实道路的,也有偏重形式探求的,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从东方来的匈牙利人于公元896年定居在这块欧洲大陆,尔后建立匈牙利王国。自18世纪末起,在欧洲启蒙主义思想运动影响下,匈牙利努力摆脱奥地利的束缚,倡导民族文学艺术。

19世纪初,民族艺术的先驱者有布洛茨基和老马尔各等人,布洛茨基·卡洛依(1807—1855年)是著名的肖像画和水彩画家,老马尔各·卡洛依(1791—1860年)是位出色的风景画家。进入40年代民族艺术得到迅速发展,文学上出现了伟大的裴多菲,他到处传播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而匈牙利民族绘画复兴先驱是巴拉巴什·米开洛什(1810—1898年)。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蒙卡契·米哈依(1844—1900年),是他把民族艺术推向高峰,他的画使匈牙利艺术跻身于欧洲水平。尔后涌现出一大批画家将现实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 19世纪上半期,美国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国家,疆域开始扩大,人口倍增,交通改善,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绘画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年代诞生了第一个风景画派——哈得逊河画派,风景画在美国人中风靡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富有意义的风俗画。人们通常视约翰·范德林(1775 — 1852年)和华盛顿·奥尔斯顿(1779—1843年)为美国风景画的奠基人。

风俗画是美国绘画中最有意义的领域之一,风俗画题材直接取自现实生活,描绘人们日常生活场面和活动,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主要风俗画家有戴维·布莱恩(1815—1865年)和威廉·蒙特(1807—1886年)等。

由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新的百万富翁成为第一批艺术收藏家,他们大量进口欧洲的艺术品,同时也促进了本国艺术的繁荣。19世纪下半期,出现了后期哈得逊河画派的辉煌,画坛名家有丘奇、比尔施塔特、英尼斯和约翰逊等。 挪威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直是丹麦的附庸国,1814年宣布独立,但不久又被迫与瑞典联盟,1905年才真正独立。

19世纪下半期,挪威发生巨大变革,工业革命改变了挪威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易卜生那样的世界文豪,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最近二十年挪威文学的繁荣,除了同时期的俄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挪威美术19世纪前深受德国影响,仿佛是德国的一个分派,到19世纪留学法国的画家渐多,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也渐大。挪威的现实主义先驱画家是约翰·克里斯提安·达尔(1788—1857年),他是民族风景画的创始人。19世纪后半期的重要画家是汉斯·古德(1825—1903年)。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是克里斯蒂安·克罗格(1852—1925年)。到19世纪下半期,挪威还出现了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雕刻家居斯塔夫·维格兰特(1869—1943),他反对纯理性的表现,力图塑造出“生活的一角”。

芬兰在历史上一直是瑞典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1809年才成为沙皇俄国属下的一个大公国,享有自治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芬兰宣布独立。

19世纪的芬兰画家大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学画。自50年代以后出国留学的大多去哥本哈根和杜塞尔多夫。自70年代起巴黎则成为年轻画家向往的艺术之都,法国现实主义艺术传入芬兰,促进了芬兰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19世纪初芬兰最著名的画家是罗伯特·威廉·埃柯曼,他享“芬兰绘画之父”之誉。最早赴巴黎深造的画家阿道夫·冯·贝克,他是库图尔的学生。贝克培养了芬兰优秀的三位画家:女画家什耶夫贝克、芬兰民族艺术复兴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卡列拉和埃德费尔特。他们共同谱写了芬兰19世纪光辉的绘画历史。

(1)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画中。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田汉戏剧最明显的特征即表现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

田汉明确指出其处女作《梵峨嶙与蔷薇》是“通过现实主义熔炉的新浪漫主义剧”,而其往后的作品也多沿着这一思路创作。

田汉戏剧的浪漫主义与同时代的浪漫主义又有着更为主流的表现,田汉的浪漫更显出一种温馨、轻柔的韵致。他塑造人物往往不重细腻的描写,而着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发。

他的作品状绘时代、勾勒人物,追求精神气质的凸显,而不在具体细节上细心雕琢。他的剧本结构也不以严谨取胜,而以气势见长。

在语言方面,他善于运用诗的语言为人物性格的深化、为情节冲突的进展设置独特的意境。

扩展资料:

文艺影响:

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同时田汉领导的南国社也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作品。

政治影响:

1930年田汉领导发起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职务,领导和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

由他创作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广泛传唱于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抗战士兵,后来该曲也成为了我国国歌,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田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03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