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的概念,第1张

药理学的概念如下: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

主要研究药物对于人体的临床作用。

神经药理学与心理药理学(Neuro and Psychopharmacology)

主要研究药物对于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影响。

毒理学(Toxicology) 理论药理学(Theoretical Pharmacology)

科学背景:

药理学的研究与生物系统的背景知识密切相关。随着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研究的发展,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改变、充实与完善。通过对药物受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分析,根据特定细胞信号传导或代谢途径进行药物设计已经成为可能。这种药物设计通常针对细胞表面的能调控或介导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控制细胞功能的受体。

药理学观点认为,作为药物的化学物质有多种性质,包括药物动力学和药物效力学。其中,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ics)描述人体对药物的影响(例如半衰期与药物分布体积),而药物效力学(pharmacodynamics)描述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例如毒性和活性)。

当描述一种化学物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之时,药理学家经常研究以下方面:(简称ADME)。

吸收(Absorption):药物通过何种途径(皮肤、小肠或口腔黏膜)人体吸收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如何在器官中扩散 代谢(Metaboli ):药物是否在人体内被转化为其他产物,这些产物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否有毒性,是否有活性 排泄(Excretion):药物通过何种途径(胆汁、尿液、呼吸或者皮肤)被人体排出。

药理学应该学习药理学总论,化疗药物药理,和作用于人体系统的药物药理。

药理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

学习药理学可以接触到平时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疾病对应的药物。

学习药理学,取得相应的学位,毕业证,经过实习可以考取药师资格证。后续可以在药店,以及相应制药厂,公司等工作。

实际例子,我的同学考取药师资格证,在某家医药公司工作。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等方面的学科。

1、药物的作用:它涉及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药理学对药物的分子结构和生物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药物如何发挥其治疗作用。

2、药物代谢和排泄:它涵盖了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理学家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和代谢动力学等方面来确定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3、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它涉及了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药理学家通过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毒性,以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剂量范围,并且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中作用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制药业开发更安全和有效的药物、帮助医生更好地使用药物、并且对药品监管产生巨大的影响。

药理学是一门基础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对药物发现与开发、药品安全性评价、新药审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药物发展、临床治疗和药物监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研究药理学的作用

药理学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作用,找出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并优化药物的使用和安全性。研究药物的来源、制备、化学结构、物理化学特征、药效和药效学等。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和生殖毒性等方面的影响。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等过程。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和生殖毒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

药物学是一门研究物体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药物机制的学科。通俗来说,就是药理学,字面意思就是药,这种药不是平时我们吃的药,而是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为了研究药是怎么在人体或者动物身体里面起作用的。科学家让大家从生物的角度上从分子水平上去研究人类动物身体工作原理。

学习药理学需要学习的内容有药理学,药理学总论,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等。

药理学是一门很需要仔细学习的学科,需要观察用心对待得出结论。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

 1)兴奋性改变:

 (1)兴奋性: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兴奋(亢进):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 抑制(麻痹)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降低。过度兴奋转入衰竭,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

 (2)兴奋药:使兴奋性增高,功能增强, 如尼可刹米兴奋呼吸指数使呼吸增强。

 (3)抑制药:使兴奋性降低,功能减弱,如吗啡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

 2、新陈代谢改变:通过影响新陈代谢而发挥效应,如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使血糖降低。

 3、适应性改变:通过增强或抑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免疫增强药/抑制药。

 4、注意点:

 (1)能引起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的药物受到注意,例如引起癌变;

 (2)基因疗法能使机体引出遗传缺陷时或原来没有的特殊功能。

 (3)药物作用特异性强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二者不一定平行。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 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作用特异性强及(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

 (4)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但广谱药在多种病因或诊断未明时有其优点,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

 (5)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并非同义词,如扩张冠脉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可缓解心绞痛,有时还产生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效应的两重性: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选择性: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2、选择性形成的有关因素:

 (1)药物分布的差异;

 (2)组织生化功能差异:通过干扰组织某一生化代谢过程而发挥效应;

 (3)细胞结构的差异,如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选择性地杀灭革兰氏阳性细菌,而人和动物的细胞无任何影响。

 三、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1治疗作用:指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治疗目的分为对因和对症治疗。

 1)对因治疗(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2)对症治疗(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对症治疗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未明或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2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带来不适的作用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特点:药物固有的效应,可预知的,难避免。 药原性疾病: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如庆大霉素耳聋,肼屈嗪红斑性狼疮等。

 1)副反应:在常用剂量下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副作用)。发生的常用剂量下,不严重,难避免的。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2)毒性反应:量大或蓄积或机体敏感性高发生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分为:

 ①急性毒性:剂量过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

 ②慢性毒性:蓄积过多,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③致畸作用: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的作用,常发生于妊娠头20天至3个月内。

 ④致突变与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指药物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 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如久服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特点:

 ①一类异常的免疫反应,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②与剂量也无关。

 ③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拮抗药解救无效。

 ④反应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可能只有一种症状, 也可多种症状同现。

 ⑤停药消失,再用复现。

 ⑥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

 ⑦皮肤过敏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6特异质反应:特点-遗传异常的免疫反应;与剂量成比;与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药理拮抗药有效。

 7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两重感染。

 四、药物剂量一效应关系

 掌握药物的量效关系及主要术语: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应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1、 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性变化。浓度-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药理学研究常用。

 (1)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有的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平滑肌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2)质反应:有些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2、最小有效量 (阈剂量或阈浓度):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3、极量:引起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4、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5、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6、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

 7、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8、致死量:超过中毒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关于药物剂量各国都制定了常用剂量范围,在药品说明书上有介绍。对毒性药品还规定了极量(包括单剂量、一日量及疗程量),超限用药造成不良后果,医生应负法律责任。

 9、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0、效能:药物达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11、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2、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可改用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中毒剂量(T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示。

 13、半数有效量(ED50):是能引起半数阳性反应(质反应)或半数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表示。

 14、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该指标的药物效应及毒性反应性质不明确,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15、安全范围:是ED95~TD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药物的安全性与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

 16、可靠安全系数 (CSF):CSF=LD1/ED99, 比值大于1,安全系数较大;比值小于1,安全系数小。

药理学研究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是研究药物(含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物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由德国人施米德贝尔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 扩展资料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等。目前,我国有关药理学研究是经过一个较长发展历史,最早有关药理学研究的概念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有着独特的中药药理学研究,研究内容着重于药理学科学理论指导,通过理论原理进行相应临床实践。中国的药理学研究内容涵盖范围不仅有着西医药物理论研究理念体系的支持,同时有着中医药物理论研究理念体系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30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