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和尚的浪漫人生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引子
红日!
厉风!
雪峰!
一把刀!
一柄剑!
刀!五尺四寸,后背薄刃,背刻青龙,刃如弯月!
剑!三尺六寸,平脊利刃,脊绘古纹,刃闪寒光!
一个老人!
一个少年!
老人手握五尺四寸长的刀!
少年手拿三尺六寸长的剑!
老人看着对面的少年道:“没想到你会来!”
少年对老人说:“傲家的人没有不战而退的!”
老人道:“这是我和你父亲的约定!”
少年道:“这是傲家和关家的约定!”
老人抬头望天淡淡的道:“是啊!关家和傲家!青龙刀和天罚剑!那我就看看你的‘天罚剑’练到几层了!”
“好!”少年大声的喊道:“天罚——雷动!”少年冲天而起,手中之剑发出耀眼的白光,白光射向天际,突然,碧蓝的天空中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声,接着九道紫色天雷被少年手中的剑引了下来,少年身体在空中一折,冲向老人!
老人看到天上那九道巨大的紫雷,双手一紧,身形冲天而起,口中大喊:“神龙在天!”,手中青龙偃月刀一旋,涌出了冲天金芒,接着化成一……
第一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简要分析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侧重介绍实施教学过程中所作的教改探索——注意授之以法、把握学科动态、完善教学手段、加强课外阅读,以期为高校中国当代文学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现状 课程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理想都有重要帮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一样,日益受到冷落。较之上个世纪80 年代,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身为中文系学生不明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名家名作的大有人在,不了解当代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数不少的学生并不通过阅读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厚意蕴,当然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时也动了些脑筋,作了些尝试性的教改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意授之以法,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 不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现象、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知识把握其内在联系,即把握文学发生发展规律,从现象、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和思辨,给学生以理论武器,使之学会用以观照、解读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在教学中凡能联系上升到理论的地方我们尽量突出理论色彩,讲出理论高度,力求以文学艺术规律来贯穿史的脉络,按规律来整合文学史的建构。如讲朦胧诗,不重于详尽解析某几位诗人及其诗作,而重在对朦胧诗整体性的理论阐释上,重心放在讲授朦胧诗的产生原因、概念界定, 特别是审美艺术特征上。诗人诗作只在讲审美艺术特征时作为例子举出,与理论观点相印证。最后再讲朦胧诗何以为美-模糊认知、模糊美、美与模糊的“血缘”关系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新崛起的诗群有个宏观上的理论的认知。再如讲新时期探索戏剧时,先讲探索戏剧的概念、类型、审美艺术特征、价值评估,然后再讲代表作《屋外有热流》、《野人》、《狗儿爷涅梁》、《桑树坪纪事》,学生就可以对戏剧探索潮流态势、成就有较为完整全面的了解。再如讲王蒙小说,如果用较多篇幅分析他的作品,介绍他的“敏锐感知、发现问题”、“既有传统手法,又有现代手法的文体革新实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与多向性”,如此论述固然面面俱到、全面完整,但点到为止,理论穿透力不够,王蒙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没能揭示出来。我讲此专题时把王蒙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突出他“第一个吃螃蟹”借鉴外国现代派手法写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创之功,着重介绍其意识流小说三种主要技法,即追求感觉印象、内心独白以及自由联想的基本手段、梦幻描写、时空交叉的放射型心理结构形态。
讲这些观点时把王蒙的诸多作品作为例子穿插结合进去,这样既评介了王蒙作品,也显示了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不独了解一位作家、几部作品,而且懂得意识流小说的精义,以后再读此类作品就可以举一反三了。再譬如讲一部作品的主题,倘若就题论题,单讲该作品主题必显单薄,如果探源索流,挖掘一下文学史母题,从主题学的视点审视该作品的主题,就深刻丰赡得多。如讲《红高粱》以“童年视角”为本体,从父母——当时13 岁的豆官的感觉记忆中来写抗日斗争,从孙子“我”的追忆中回叙爷爷、奶奶的浪漫人生、在扭曲中蓬勃生长的人性。由此引申出文学史上的父亲主题。从最早的原型、荷马史诗奥德修纪海上漂流年后回乡与妻儿团聚的父亲讲起,讲到近现代流浪汉小说的寻找父亲——斯丁小说的恭维父亲——司汤达小说的敌视父亲——巴尔扎克小说的嘲笑父亲——卡夫卡小说的顺从父亲——乔伊斯小说的呼唤父亲,联系到中国文学的孝父主题,最后串连起当代文学王愿坚小说《亲人》的将错就错假认父亲、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渴望父亲、主人公在黄河找到了父亲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关爱父亲、洪峰小说《奔丧》的冷漠父亲,这样便把作为父权文化产物的父亲主题的发展线索梳理出来,使学生从中了解文学主题自身的演变进化规律。
二、把握学科动态,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大量西方新潮文论被介绍进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诱发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不少新课题、新方法。事实上,如今许多文学批评方法,如社会学、叙述学、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神话---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研究分析方法都已运用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里。在学术研究中,人们正用多向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多视点的研究,这众多的研究实绩在课堂教学上并没有充分被描述和运用。课堂上我们充分吸收这些最新学术成果,根据课程情况为学生讲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因为一种批评方法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文学观念、一种批评视界。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厚意蕴,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批评方法后有不一样的名著名篇,文学史中的名家常常会受到质疑,而未进入文学史的可能随着观念的更新,方法的转换能使人们重新发现它的价值。比如通俗文学过去一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史几乎不涉及它,但现在,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又譬如对沈从文这样一位倾心于原始风情的作家,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将之排斥于文学史之外,然现今换一个角度,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则可以发掘出其作品隐含的民间原型意象,并从中体味到为何《边城》及“边城”类作品会获得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魅力。张爱玲同样如此,她的一篇篇带着苍凉意味的人生传奇小说,在主张写人生飞扬一面的时代里常被认为是市井小说而被漠视,但现依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去观察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便可发现其小说的价值和意义。[论文网 LunWenNetCom]
她虽然写的大多是家庭婚姻,不写重大政治主题,但绝不是所谓市井小说。她以女性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出众的才华对处于男权文化压力下的女性作了全面的描写,揭示了女人作为弱势群体既可怜又可厌的性格层面。而余华、残雪、格非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则更是需要依据存在主义理论才能彰显出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先锋派作家们在文本中大多沉迷于写暴力和死亡,但他们书写的暴力和死亡与过去的文学描写不同,在先锋文学中,暴力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存景观,死亡也是一件轻易发生的、日常的事件。先锋作家们这样描写暴力和死亡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生存的荒诞与虚无。这样的讲述学生觉得新鲜,课堂效果很好。当然在讲述这些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中,应非常谨慎,不盲目拿来大肆“推销”,而是尽量做到自己理解不透的不讲,不切合我国国情的不讲,与中国现当代作品分析本身关系不密切的不讲。
三、完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早在2002 年,我们便尝试着把教学内容做成课件进行讲授,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约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一,能将复杂的事件叙述简单化。如小说《围城》的情节是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展开的,由于其经历复杂,所以叙述起来颇费时间,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经历绘成图表,则一目了然,避免了烦琐的叙述。这不仅对于一般比较复杂的叙事作品行之有效, 而且对于梳理文学史的线索尤为实用。第二,能将相关背景材料文字图像化。在介绍作家、引证材料、相关比较等方面,都涉及到大量的文字板书,运用课件形式直接提供给学生,只须辅之以简单叙述,这很能节约有效的教学时间。譬如,老舍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执着地体味北京城文化以及在里头生生死死的中下层人群。他用他的大部分小说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市民世界”,并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考虑到我校学生大多生长于南方小城,如果仅凭对小说文字的解读,确实很难深入且全面地理解老舍作品中如此丰厚的京味文化,因而在教学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剪辑了**《骆驼祥子》以及《离婚》的一些片断,借助于这些多媒体背景材料大大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加大了他们对作品理解的深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能将婉曲的诗歌意象直观化。在诗歌教学中,有些诗歌的意象比较朦胧含蓄,甚至难以言传。运用多媒体转化为画面的形式,化朦胧为清晰,化含蓄为直观,可以启发想象,减少课堂语言,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不同情态的康桥的画面,并配音朗读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蕴藉的“不忍离别”的感情,之后又推出《是否》这一首具有伤离别情味的歌曲,这样既把诗人那种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意蕴揭示了出来,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诗歌意境、意象的感知和理解。
四、加强课外阅读、突出鉴赏能力培养
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深化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仅靠课堂内有限时间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课堂授课的效能最大化,必须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编写课外阅读书目和教学指导书,对课外阅读内容作明确要求,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其次,在具体授课组织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完结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超越课堂教学的问题。专题性的教学课节之后,一般会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查阅资料写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评论、小论文,例如在“余秋雨的散文”课节讲授之后,我们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对余秋雨散文的看法,学生表现得相当活跃。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主动读书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评论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师范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其教学能力,合适的章节还让学生自己写教案讲课。一般是“教师给定章节、分组——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备课——学生写出教案——教师检查指导(要求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上台讲课——学生反馈教学感受——师生共同分析得失”。这样的教学过程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在听课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总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课堂教学是深化、指导、解疑、答难,课外阅读是拓展、补充,是思考的延伸,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第2篇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成型的文体,其文体特性是什么历时性地考察,我们发现:不同时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也有不尽相同的看法。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差异去领略这种文体的变化和发展,从而辩证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问题。
一、1930年代的代表性观点
(一)胡风:报告文学是杂文的姊妹。
胡风于1935年2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速写及其他》的短论。有论者认为这是一篇标志着我国报告文学理论由译介转述走向独立研究的重要论文,“有的是论者对报告文学新文体的独特理解和阐释”m。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把报告文学称之为“速写”,“‘速写’为什么能够发达得这样快呢说是因为作者和读者都处在非常穷困和忙乱的境况里面,这种文体最和他们相应。”“十几年来剧激的社会变动所掀起的瞬息万变的波纹,使作家除了在较大的规模上创造综合的典型外,还不能不时用特殊的形式来表现他对于社会现象的解剖和态度,运用他的锐敏的锋芒和一切的麻木混浊相抗。”胡风把报告文学与现代杂文相比较,认为它们是“姊妹”。“姊妹”当然有相像的地方,它们有着“同样的社会基础和同样的社会意义”,产生于“剧激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是“战斗的文艺体裁(genre)" ,“更生动更迅速地反映并批判社会上变动不息的日常事故”,是两者共同的社会职能。他认为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论文(fuuilleton)",而速写(报告文学)“是一种文艺性的纪事( sketch)"。两者“不同的是,‘杂文’是由论理的侧面来反映那些活生生的社会现象,甚至能够使人得到形象的认识,而‘速写’是由形象的侧面来传达或暗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社会批判”这个意思在胡风的报告文学理解中是占首位的。他在多处地方用到诸如“解剖”、“战斗性”、“锐敏的锋芒”、“相抗”等相近意思的词。而批判的实现,得建立在“不是经过综合或想象作用”的“形象侧面”的报告上。它有三特征:
(1)它不写虚构的故事和综合的典型。它的主人公是现实的人物,它的事件是实在的事件。
(2)它的主人公不是古寺,不是山水,不是花和月,而是社会现象的中心的人。
(3)不描写无关的细节而攫取能够表现本质的要点。
胡风对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也作了深人的探讨,在《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的文艺形式》里,他告诉报告文学的作者,要“从繁杂的现象中间抓出那特殊的一点”,“应该从特殊的侧面反映全体,应该在一般的现象中间注重特别激动我们的事件”,他举例说,“与其详细地叙述堆积在车站的行李和拥挤着的人群,倒不如用力地写一写在那里被挤散了孩子的痛苦的母性。”这就是文学的取材眼光与表现手段—典型性、特殊性,关乎人类情感(用“心灵去画出场景”)。这样自有“作品的表现力”。
概括起来说,胡风所理解的报告文学是:(1)坚持社会批判;(2)有以真实性、社会性、本质性为基础的新闻品质;(3)富于表现力的文学品质。
(二)茅盾:“其与‘小说’同为文学之一部门”。
茅盾对“报告文学是什么”的回答,集中体现在《关于“报告文学”》一文中。该文发表于1937年《中流》杂志。
“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道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事件,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的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着,读者便就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好的“报告”须要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氛围的渲染等等;但“报告”和“小说”不同。前者是注重在实有的“某一事件”和时间上的“立即”报道,而后者则是作家积聚下多少的生活体验,研究分析得了结论,借创作想象之力而给以充分的形象化。“小说”的故事,大都是虚构,—不过要合情合理,使人置信。“报告”则直须是真实的事件。
在茅盾的眼里,报告文学是这样一种文体:它具有新闻性—立即报道生活中真实的关乎“社会的、政治的问题”的事件,不容虚构;它具有文学性—“须要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它秉持“尖锐的批评”性—把对“社会上最新发生的现象”进行“解剖”、“有正确尖锐的批评和反映”看作是“作家的主要任务”。“新闻性的获得,将报告文学同一般的文学文体作了区别;文学性(形象性)的设置,将报告文学与新闻文体作了分离;而批判性(论评性)的造就,就使报告文学从一般的新闻文体、文学文体中独立了出来。这样的文体,就是独具特性的报告文学。
回望历史,1930年代对报告文学的文体特性的认识,最突出、最一致的一点,是它的社会批判精神。基希说报告文学是“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危险”即来自这种毫不留情的批判性。报告文学相比于其他文体,更需要作者肩负使命感、责任感,更需要作者直现现实,参与甚至干预生活。因此,报告文学作者也更应具有胆略和识见。我国作者在介绍基希的作品、推广报告文学这一新型文体时,首先确认的就是这种强烈的战斗性和社会批判精神。它已成为报告文学的价值取向、评判标准,成为报告文学最重要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规范。其次是新闻性,坚持真实,拒绝虚构;快速反映,讲究时效。但关于文学性则有不同的理解,例如胡风强调的是文学思维、文学表现力;茅盾则要求以“小说”的规范来规范报告文学。在《关于“报告文学”》一文中,就三次强调“小说必备”的“一切艺术条件”。茅盾是小说家,他这样说是可以理解的(他与同是小说家的高尔基持相同观点)。从理论的视角看,也许对提升报告文学的艺术性与审美境界,使之尽快与纯新闻文体剥离不无意义,但其局限在于,用“小说”规范取代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则无疑使“文学性”内涵逼仄和削弱了,因而会阻碍报告文学文学性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表明对报告文学文体本性缺乏成熟的认知。
二、1970年代的话语
根据王晖的观点,1950-7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正处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强规范场之中,政治文化制导它的发展。前十七年,出现过由战地报告(抗美援朝)到工地报告(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建设)、农村报告(生活变迁)的转换,其中写人(先进集体和英雄人物)的报告文学蓬勃发展,并延续延安文学传统,以“歌颂”为主。“干预生活”的报告文学曾露头角,但如昙花一现,随着反右斗争的到来,一大批对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有过重要贡献的新老作家横遭迫害,报告文学的社会批判精神就此缺位。接着,“大跃进”高潮制造了一波一波的“伪报告文学”泡沫;进人“文革”十年,报告文学更跌人低谷,除三年没有一篇作品外,最后还沦为了“阴谋文学”的工具(如《西沙之战》、《大地的翅膀》等)。
这一时期是“革命话语”“一元化”霸占,以“主旋律”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的时期。它不仅制导创作,同时也制导着总结创作的理论。对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认识也不例外。《辞海》(1979)的解释可为代表:“报告文学,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也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有文学创作‘轻骑兵’之称”。
这个条目给我们如下信息:
(1)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社会批判精神”消失殆尽,代之而起的是“为当前政治服务”的奴埠意识。
(2)真实性受到削弱。既“为当前政治服务”,就逃不脱以“适当的艺术加工”方式扭曲客观本在事实。有学者称,十七年的报告文学都“遵循一种典型化的基本要求”进行写作,而“所谓典型化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取舍,二是夸张。而取舍的标准自然只能是为之服务的“政治”,而要“服务”好,夸张则是必要的“修辞手段”。
(3)文体尚没独立。报告文学只是散文的一种,“速写、特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的名称曾一度消失,代之以“特写”(受苏联影响)。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不分,多有同一篇作品各归其类的现象,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等,既进新闻通讯选本(属新闻文体),又进散文特写选本(属文学文体)。
三、20世纪末的认知
历史进人20世纪后期,政治语境经过改写,报告文学自《哥德巴赫猜想》起,出现了振奋人心的“阳线”,创造了世纪辉煌。创作现象反映在对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认识上,出现了三大变化:
(一)文体获得独立。
1979年在武汉师范学院召开的报告文学座谈会上,成果之一是确认了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独立的文学样式”,确认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学部类”。黄钢表述为:“报告文学是一种极富战斗性的,兼有时代的报告的特色的,以特定的新闻性的内容为题材、以文字的形象为手段的、独特的、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是现代文学中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部类”。这一观点得到学术界肯定。
独立的表现有三:一是定位为“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边缘性体裁”。 “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色的边缘文体,兼有新闻和文学价值。”网现在我们看到,不光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还有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统计学·一等等与文学的结合,“边缘性文体”是一个准确的定位。二是报告文学独立设奖。1980年全国举行1977-1980年区间的三项文学(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奖,共计80篇获奖作品,报告文学占了30篇。这是第一次对报告文学评奖,标志着它与其它文学门类的“并驾齐驱”。“它再也不是徘徊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时常找不到自己准确位置的东西,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日臻成熟的文学样式,在我们的文坛勃兴起来了。它完全有资格与小说、诗歌甚至戏剧等文艺形式并驾齐驱,争相媲美”。三是创作队伍相对专职化。从报告文学诞生以来,作者基本上都具兼职性质,由记者、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来客串。到了这一个时期,虽然兼职队伍依然继续存生,但专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出现了,如鲁光、乔迈、陈祖芬、孟晓云、祖慰、贾鲁生等等,均有非常卓越的表现。
一、《血色浪漫》
推荐理由:
都梁最有名的作品毫无疑问是《亮剑》,这部长篇小说也因为被拍成了同名电视剧,从而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相比较而言,他的长篇《血色浪漫》虽然也拍成过电视剧,但是影响力有限。从电视剧上来说,虽然大体忠于原著,但还算不上精彩。但回到原著本身,简单来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喜欢的青春小说。青春小说,似乎是80后作家的专属,韩寒、郭敬明,两面大旗在青春小说的概念里唱主角。我也曾一度迷过他们的小说,但随着年龄增大,对他们小说的感触就会越来越淡。再回头看,觉得最好的青春小说,都不是这些80后写的,我觉得是都梁的《血色浪漫》。这部小说写了一帮文革时期年轻人的成长及命运。从他们少不经事,写到历经沧桑,阅尽风尘。主角钟跃民号称是个“挎着菜刀的诗人”,热血,勇敢,不羁,而富有诗意。能温情似水的念诗,更能拎着菜刀上街上干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帮人有着特殊的青春,崇尚武力,冷兵器,上山下乡,参军,创业,命运被时代摇摆,爱恨纠葛。小说人物对白精彩、生动,情节紧凑,一波三折。当时读得手不释卷,还差点被其中几个感人桥段催下眼泪,真是使劲咬着牙挺着才不至于哭出来。
二、《兄弟》
1、概述:
《兄弟》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分上、下两部,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小说获得法国著名的《国际信使》周刊设立的“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2、内容简介:
《兄弟》分上、下两部,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更甚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三、《杀手》系列小说
九把刀是台湾地区表现最耀眼的本土作家,原名柯景腾,又号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杀手是其系列小说。
2、推荐理由:
九把刀是个创作能力极强的作家。对于各种题材,形式,元素的把握都有其卓越而独到的地方,若论单一类型的小说创作,他都不见得是最优秀的,但论其创作的全能性,在同代作家当中,他却无可匹敌。看他的小说,驾驭多种截然不同的题材,运用多种截然不同的笔法,都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这种作家天生就是写作的材料,对文字的把控力万中选一。自从他的《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大热之后,声名更上一层楼。他精彩的小说并不少,我其中较为喜欢的有《功夫》、《少林寺第八铜人》,但首推的还是《杀手》系列。这个系列由12篇单元式的小说组合而成,其中人物,情节相互渗透,牵连,篇篇精彩。在《杀手,阳台上的波斯菊》中,我就感觉到他叙事的笔法和结构在致敬古龙。但他写出了自己的风味,把杀手的神秘、孤高、冷漠、脆弱放置到一个人心险恶,生死难料的环境里,又用其他普通人物的独特风韵,进行烘托、映衬,相互交融出一种别样的残酷现实和凄冷诗意。12个单篇风格都不尽相同,其中的杀手都性格迥异,其情节都满富趣味与深意,当时是整个系列不看完,绝不罢手
喜欢的朋友请点关注"青年书斋",小编会每天坚持分享一本好书,希望在书的海洋里我们不仅仅获得的是知识,还有快乐。
剧 名:《血色浪漫》(又名《浪漫人生》) 集 数:30集 总制片人: 张 森 导 演: 滕文骥 执行导演: 邱国强 演员导演: 田原鸿、崔 智 主要演员: 刘 烨-钟跃民 连奕名-张海洋 孙 俪-周晓白 孙小平-李援朝 王 春-吴满囤 王力可-秦 岭 林 好-高 玥 潘 丽-罗 芸
影视直通车| TV-血色浪漫 刘烨 孙俪 (0点击)
|电视剧场| 血色浪漫 (51点击)
|『连续剧』| 血色浪漫Ⅳ火红年代06 (5点击)
|『连续剧』| 血色浪漫Ⅳ火红年代08 (3点击)
|『连续剧』| 血色浪漫Ⅳ火红年代07 (2点击)
|『连续剧』| 血色浪漫Ⅳ火红年代10 (5点击)
|『连续剧』| 血色浪漫Ⅳ火红年代09 (2点击)
|影视评论| 血色浪漫——方言像个永远的迷 (593点击)
|超女俱乐部| 有喜欢血色浪漫的吗 (23点击)
|电视频道| [国产/连续剧][血色浪漫][rmvb/438GB][中文语音] (142点击)
|BT求片区| [血色浪漫][连续剧] (17点击)
|影视音乐居| 有喜欢血色浪漫的吗 (66点击)
|生活剧| 血色浪漫II/青春有关的日子在线观看 免费下载播放 (3586点击)
|生活剧| 电视剧《血色浪漫Ⅱ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线观看 免 (6155点击)
|影视评论| 谁看了由刘烨和孙俪 主演‘血色浪漫’? (1146点击)
|影视讨论| 看过《血色浪漫》的进! (715点击)
|BT连续| [血色浪漫Ⅳ][01-22集][国语][v-vb][294G] (4点击)
|张杰| “快乐男声”7强成为《血色浪漫》的翻版 (41点击)
|电视交流| [国产/连续剧][血色浪漫][rmvb/436GB][1-36集全][ (27点击)
|娱乐旮旯| 最近又看了《血色浪漫》,对钟跃民有了新的 (23407点击)
|视频资| 看血色浪漫2,学地道的北京话,喜欢侗大为的进 (2点击)
|剧集下载| 《血色浪漫Ⅳ火红年代》 (1点击)
|影视音乐| 血色浪漫1 2 3部 (5点击)
|娱乐旮旯| 看过《血色浪漫》吗?一起来回忆那些经 (7点击)
|娱乐旮旯| 看过《血色浪漫》吗?一起来回忆那 (1307点击)
|HTTP 电| 6月8日怀旧浪漫青春剧《血色浪漫Ⅳ火红年 (103点击)
|影视音乐居| 《血色浪漫3玫瑰绽放的日子》有感 (37点击)
|迅雷连续剧| [血色浪漫Ⅳ火红年代][戴皎倩 罗钢][怀旧浪漫青春 (6点击)
|电视剧场| 血色浪漫 (3点击)
|甄子丹| 看过血色浪漫么知道里面有个人叫宁伟么大家说丹 (12点击)
|FTP中影| [血色浪漫Ⅳ火红年代][国语22集][VCD-RMVB] (6点击)
|BT 音乐| [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MP3/16MB] (3点击)
|影音娱乐| 电视剧《血色浪漫》全部歌曲大合集 (693点击)
|刀郎| 血色浪漫 I II III (8点击)
|音乐天地| 《血色浪漫》插曲--钟跃民秦岭, (414点击)
|BT专区| [野百合也有春天][28全集][07继血色浪漫之后又一部 (71点击)
|资源区| 粗犷、柔情、苍茫、雄浑就是信天游——(《血色浪 (6点击)
|综艺、| 血色浪漫那里可下! (298点击)
|音乐影视| 血色浪漫2: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经典台词 (0点击)
|影视评论| 关于电视剧《血色浪漫》时间上的一点疑问 (877点击)
|视频资| 电视剧[血色浪漫] (204点击)
|改革剧| 血色浪漫在线看 (1169点击)
|娱乐| 有人看血色浪漫和那些青春的日子吗 (13点击)
|影视评论| [电视酷评]关于电视剧《血色浪漫》时间上的一点疑问 (761点击)
|影视评论| 血色浪漫满好看的◎! (883点击)
|刘烨| 看《血色浪漫》的小感想 (30点击)
血色浪漫II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网络硬盘) (38点击)
|电视剧场| 血色浪漫II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3419点击)
|刘烨| 一篇好文:《血色浪漫》演员评价 (10点击)
|娱乐论坛| 血色浪漫 第六章 (2点击)
|影视音乐居| 说说血色浪漫 (122点击)
|影视欣赏| 0807[xiangxiao110]点播电视剧=血色浪漫 (917点击)
|电视剧场| 血色浪漫2与青春有关的日子52集亲测 (2351点击)
|影视评论| 血色浪漫 (357点击)
|影视评论| [电视酷评]血色浪漫 (357点击)
末代独裁黑色恐怖,血色浪漫 (21点击)
|娱乐资源| 血色浪漫2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听风剧场迅雷下载 (82点击)
|影视聚焦| ★★[投票]《血色浪漫》人物大比拼(看过的进)★★ (5340点击)
|电视剧场| [叶子影视]血色浪漫 (1013点击)
|音乐地带| 《血色浪漫》信天游(陕北民歌) (5879点击)
|影音无限| 末代独裁——黑色恐怖,血色浪漫 (4点击)
|影视音乐居| 末代独裁黑色恐怖,血色浪漫 (0点击)
|超女俱乐部| 说说血色浪漫 (67点击)
|影视沙龙| 大大,血色浪漫还有好久才上来啊! (59点击)
|影视音乐居| 说说血色浪漫 (122点击)
|影视评论| 《血色浪漫》不怎么地 (1059点击)
|影视评论| [电视酷评]《血色浪漫》不怎么地 (1070点击)
|影视评论| 看了18集《血色浪漫》,对秦岭讨厌的五体投地,有同 (5039点击)
|DVD影迷站| [观感影评]末代独裁——黑色恐怖,血色浪漫 (229点击)
|影视评论| [电视酷评]《对不起 我爱你》VS《浪漫满屋》,《血 (6066点击)
|周黎明| 末代独裁——黑色恐怖,血色浪漫 (73点击)
|影视直通车| 谁有血色浪漫3 玫瑰绽放的日子啊 (0点击)
|影视评论| 《对不起 我爱你》VS《浪漫满屋》,《血色浪漫》 (6586点击)
|电视剧B| [血色浪漫III玫瑰绽放的日子][DVD-AVI] (10974点击)
|刀郎| 刀郎首次为电视剧《血色浪漫》写主题曲! (361点击)
|电视网| 《血色浪漫》 (0点击)
|影音帝国| 圪梁梁-----《血色浪漫》插曲之一 (98点击)
|影视聚焦| ★★[投票]《血色浪漫》人物大比拼(看过的进)★★ (5200点击)
|改革剧| 血色浪漫在线看 (1338点击)
|我爱音乐| 流泪无数次的《血色浪漫》中插曲收集(电视原唱): (183点击)
|影视直通车| TV--血色浪漫 32-36 (0点击)
|超女俱乐部| 血色浪漫2(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经典台词 (34点击)
|影视聚焦| 今天终于看完了血色浪漫II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38点击)
|影视评论| [电视酷评]《血色浪漫》的诸多败笔 (1547点击)
|影视评论| 《血色浪漫》的诸多败笔 (1496点击)
|刀郎| 昨天看电视剧《血色浪漫》片尾曲竟是刀郎唱的,改 (15036点击)
|我爱音乐| 流泪无数次的《血色浪漫》中插曲收集:钟跃民-你把 (339点击)
|我爱音乐| 流泪无数次的《血色浪漫》中插曲收集:钟跃民与秦 (226点击)
|我爱音乐| 流泪无数次的《血色浪漫》中插曲收集:钟跃民--青 (264点击)
|**资源| 血色浪漫II与青春有关的日子52集 (144点击)
|刀郎| 血色浪漫下载地址~~ (3487点击)
|宁静轩| 《血色浪漫》在线观看 (283点击)
|民歌魅力| 血色浪漫插曲2 秦岭唱房前大路 (448点击)
|刀郎| 绝配的情歌——《血色浪漫》片尾曲 (39点击)
|影视讨论| 《血色浪漫》看过的进~感触很大 (2000点击)
|**艺术| ○ 有没有血色浪漫那样的片子 (0点击)
|影视聚焦| 有谁看过《血色浪漫》? (217点击)
|影视杂碎| 血色浪漫II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迅雷下载 (1530点击)
|刘烨| 殷勤理旧狂之刘烨《血色浪漫》 (1438点击)
|影视评论| 发现了血色浪漫的漏洞啊!!!!原创 (25233点击)
|影音地带| 血色浪漫主题曲 (56点击)
|BT连续剧| [国产/连续剧][血色浪漫][rmvb/436GB][1-36集全][ (2742点击)
|华电FTP| 求血色浪漫 ————已结 (22点击)
|影视评论| [电视酷评]点评血色浪漫2: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1058点击)
|影视评论| 点评血色浪漫2: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1047点击)
|电视网|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II) (0点击)
|连续剧场| 0405 [中国]《血色浪漫II有关的日子》 (6点击)
|烨色撩人| 电视剧《浪漫人生》(血色浪漫)观感总汇! (31点击)
|娱乐前线| 看过《血色浪漫》吗?谈一下! (191点击)
|娱乐旮旯| 有喜欢电视剧《血色浪漫》的朋友 (5829点击)
|华电FTP| 求血色浪漫 (5点击)
|娱乐旮旯| 有喜欢电视剧《血色浪漫》的朋友吗? (95点击)
|娱乐旮旯| 有喜欢电视剧《血色浪漫》的朋友吗 (922点击)
书中的男主角孙少平有一个好兄弟叫金波,他是少平的好友兼同学,也是金秀的哥哥,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是无话不谈的知己。书中的金波是一个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眼睛水灵的男孩,路遥甚至说他长得像个姑娘。虽然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金波这个人物删去了,让人不免感到遗憾。但这些都不能抹杀掉金波即使作为一个配角,身上所彰显的可爱。
金波的可爱,首先体现在他与少平之间的关系上。两人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和少平相比,金波的家庭相对富裕些,因为有个在邮政局当司机的父亲。在少平上小学时,因为家里人多窑洞小,少平就常常住在金波家里,金波对少平颇为照顾;初中时他们俩每天同骑一辆自行车,三年间金波的自行车都换了好几辆,但是金波和他的家里人从来没说过半句埋怨话。
金波对少平,还体现在他的肝胆相照和仗义热心上。在县城上高中时,因为郝红梅抛弃了少平,金波气不过,为少平打抱不平,带人把顾养民打了一顿。从这可以看出金波的可爱和讲义气,在那个时代,打同学而且还是地位不一般的同学,可是要面临处罚的,但金波毫不介意。
金波的可爱,更体现在他和藏族牧马姑娘之间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和好兄弟少平一样,金波也是向往自由,不愿被束缚的人。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去青海当兵。在青海那个人烟荒芜的地方,他每天接受着严酷的军事训练,因为有一副好嗓子,被选中当了军队里的文艺兵。
每天除了训练就是看草原上飞奔的马群,就是在这里,他爱上了那个驾驭庞大马群的姑娘。虽然听不懂那陌生的藏族语言,但那动人的嗓音和旋律,让他沉迷。当熟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曲调响起时,两人分别用藏语和汉语对唱,这中间饱含的深情令读者感动。
然而,当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时,金波也因触犯了军规被部队开除回家,两人就这样从此天各一方,留给金波的只有一个搪瓷杯子。金波回到了家乡,接替父亲的工作,成为了一名正式的邮递员,每天开着邮政车奔波送邮件。
后来,父母催促金波尽早解决自己的人生大事,可是见到的,相处的女友都找不到和牧马姑娘在一起时的心动。所以他也一直没有结婚,孑然一身过着单身的生活,陪伴他的只有那个搪瓷杯子。只要空闲下来,金波就用杯子泡茶喝,去怀念以前的美好。六年之后他重回草原寻找牧马姑娘,结果让人失望和心痛。
金波,虽然是个平凡的人,但他更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他对朋友的真诚和爱情的坚贞,让我们喜爱他,怀念他。
他们俩家有着十分友好的世交关系。两家孩子关系特别好。
金波在书中,就是绝对的好朋友的角色,金波多才多艺,长得白净漂亮,一对大花花眼,会吹笛子,后来因为这个特长被选进去当文艺兵了。
金波和少平,那是非常好的关系,在少平“初恋”失败后,他出头打过顾养民。
从小家庭条件好,少平上学,基本都是金波来回带的,还时不时给少平塞粮票等。
后来两个人全从村里出来了,还在黄原城里又成了一对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两个人遭受的爱情,只能朝对方倾诉一些苦恼。
对少平来说,金波是他不可缺少的 情感 上的依赖者。
少年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为朋友两肋插刀,长大后,两个人成了 情感 上的交流者,有些话,只能跟他倾诉啊!
所以电视剧粗暴地把他和润生合二为一,真的让人不理解呀!
金波之所以让大家念念不忘,还有他痴迷的爱情故事,那段有开头没结局的悲情恋人,不知到哪里 去了,只有一段歌曲萦绕耳畔吧!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塑造金波这一角色,正是路遥自己对于人生观、爱情观的体现:金波是一个比金秀还优秀的人,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先生给他的笔墨比金秀要多得多;了解过路遥一生简介的人都清楚,路遥一生只有浪漫的爱情,却没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可言;小说金波人物形象虽不是主角,但配角的金波正是《平凡的世界》的闪光点,绝大数读者都喜欢金波这位没有爱情结局的人物;
金波,孙少平的死党朋友,最能理解孙少平的人。在当兵时爱上了一名藏族少女,被部队遣送了回来;若干年后,他又来到了当年自己当兵的地方,已经人去楼空,他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已经是市镇),深情大声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金波的悲情浪漫,一个犯了军纪,一个开朗的爱唱歌的文艺兵,一辈子敢爱敢恨,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浪漫人生,只有他可以让平凡的世界不失悲怆又不失欢乐;在那个藏族镇子上唱着歌,那样悲怆与痴情追梦,每位读者心灵深处特受感染;确实,有什么不可以欢乐的呢?他应该是悲剧里的喜剧人物;他的作用就是给可怜的主人公带去欢乐和安慰;既便是小说中的主角,那陪衬次角竟然会让读者感染力会是那么浓烈?只是短短的一个情节,这位永远快乐的人,心里的那颗刚发芽的种子,“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声中飘逝在远方。
他不是主角,却演绎着不一样出色的人生;作者告诉我们,在《平凡的世界》里,即使再悲情也会有浪漫的精彩人生……。
所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原著,删除了金波人物角色陪衬的电视剧是美中不足的。
扩展阅读:金波的爱情是《平凡的世界》中最浪漫的爱情:
金波皮肤白皙,面容清秀,为人仗义,多才多艺,唱歌好听,吹得一手好笛子。高中毕业以后金波参军了,做了一名文艺兵,驻地在西藏。在当兵期间,他认识了一个西藏姑娘,虽然两个人语言不通,但是两个人因为一首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成为了知音。午后的黄昏,两个人用歌声交流感情,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情愫,在部队士兵谈恋爱是违反了军纪。金波和藏族姑娘见面了,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金波被部队勒令复原,姑娘被调走了,藏族姑娘只给他留下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白瓷茶缸;这段浪漫的爱情象白开水似的纯洁……。
题主肯定没看过《平凡的世界》原著。被电视剧给误导了。金波这个人物绝对不可或缺。在原著中,我认为是仅次于少平、少安的三号原主,是路遥先生精心设计出来的,他和少平少安一样,在生命里失去了自己的真爱,金波这个人物形象,看的戏份不多,但他贯穿了整个作品。
作品开篇第一部,他和少平是兄弟,少平住在他家,生活上帮助少平,甚至在少平懵懂的初恋上也会插上一脚。那时的金波意气风发,为兄弟两肋插刀。那时的我,是多么想有这样的一个兄弟啊。
第二部,晓侠牺牲了,少平悲痛欲绝,没人能走进他心里,又是金波,以他的悲剧爱情,来开导少平,这分明是将自已还没愈合的伤口上又开了一刀。第二部的金波是优雅平和但又义薄云天。
第三部,在晓侠牺牲后,少平执意去赴一年之约,又是金波理解他、支持他。自己也去西藏找他的藏族爱人,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唱的是那么的荡气回肠,黯然神伤。听之让人肝肠寸断。这样的金波是那么的才华横溢,那么的深情意重。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金波对于少平,一生的知己,一生的朋友。
所以说,金波这个人物有血有肉,人物性格丰满,绝对是作品中的骨架人物之一。电视剧摒弃了他,着实是一大败笔。
题主要么是没有仔细看过《平凡的世界》原著,要么是受电视剧的诱导,而问出这个问题吧!
2015年电视剧版的《平凡的世界》里,最大的败笔就是把本来侠义的金波形象生搬硬套到本来懦弱的田润生角色上。看过原著的人,再看田润生的戏是看不下去的。
为什么说金波是不可或缺的,是因为孙少平在整部书里就有一个朋友,一个真正的朋友——金波。
如果单算一条线,以孙少平为男主角的话,金波就是第一男配角,所以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为什么,我简单讲一下。孙少平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在他上高中的时期,书里出现他的同学里,郝红梅,对他始乱终弃的人(哈哈哈哈,其实是因为抱团取暖接近,引发孙少平青春懵懂爱情,真的是单恋一枝花啊!)跛女子候育英,想对救命恩人少平以身相许的姑娘,却被无情拒绝。是啊,以身相许的前提是漂亮,否则就是恩将仇报了!田润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传话筒。顾养民,孙少平的情敌。算来算去,只有金波,是他的发小,是他的朋友。不仅给他物质上的支持,还在他第一次失恋后,替他教训了顾养民。年少任侠的金波算得起为他两肋插刀吧。到了黄原城打工时期,孙少平遇见的人,除了他疑是未婚妻的英子,(在这里,再吐槽一下电视剧,安排的田晓霞扮少平的女朋友,气英子的片段。太狗血了,导演以为是拍宫斗剧吧!少平的自尊是用汗水和坚持换来的,而不是借白富美的势力达成的。太无语了!)就是打工的工友,萝卜花,包头后生等,没有人能成为他的朋友。也是到了金波这里,才能感觉到友谊的温暖。
对比一下,那时候,金波对少平的理解超过了田晓霞。当晓霞发现如幽灵般出现在黄原**院门口,晓霞说以为他会在石圪集街上满口谈便宜猪娃的样子,是她的真实反应。因为,她觉得孙少平也逃不出种地,娶妻,生娃的农民宿命。而金波在黄原城邮局见少平的第一面就说少平注定是要出来的,以他的性格不会在农村呆一辈子的。到了大亚湾煤矿,少平接触的人中,有他的师傅,有工友,就是没有朋友。当晓霞逝去,他想找人倾诉时,第一个也是金波。
所以,金波是他的发小,是他的知己,也是他唯一的朋友。 而且,金波这个人,好多时候就像少平理想中的自己一样。小时候,少平家里极度贫困,而金波家里富足,那样的生活是少平一家的梦想。少年时,金波的任侠仗义,敢作敢为也是少平的一种梦想。可是,家庭的影响,好多的事情也许他敢去想,而不敢去做。金波接替父亲的班,成为吃公家饭的一员,也是多少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跳龙门,成为公家人是那个时代农村青年的最大梦想。虽然,到了最后,少平也实现了,但不能否认,那时,他对金波是羡慕的。更为关键的是,金波对爱情的追求,那种一见误终生的执著,那种不需要语言,哪怕只有一瞬间的灿烂也能终生怀念的爱,是少平渴望,也是不敢去碰触的。这样的人,才是少平真正能走下去的朋友。为什么?因为少平在上学时,包括去黄原揽工,去煤矿工作,接触的同龄人层次都太低,走入不了他的内心世界。所以,做为少平唯一的朋友,他的作用无可替代!
在他困难时,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在迷茫时,可以给他奋进的力量,在他悲伤时,可以有人安静的倾听。
当他在多年后,回到藏区,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姑娘,站在街上,一遍遍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你怎么能不为他动容?
这样一个心地善良,多才多艺,为爱情执着一生的金波,怎么能不让人喜欢?
金波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出场时间不多,但是,却是一道亮丽风景线,金波代表着我们平凡世界的另一种关系,发小加同学加死党。
《平凡的世界》的主线主要有两个,一个在双水村,另一个在县城和大牙湾。代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农村,另一个是农村之外。
而金波的生活状态,和主人公孙少平完全是不同的轨迹,他多才多艺,又讲究哥们义气,家境条件较好,当过兵,开过车,一直帮着少平,后来少平反过了又成了他的导师。
金波和少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哥们,当少平的初恋情人被班长顾养民“抢”走之后,金波毫不犹豫的找了一帮人,帮少平出了这口恶气。
少平在黄原打工的时候,金波是邮局的临时工,少平和双水村的联络,就是靠金波来传递的,
而到了少平的爱人田晓霞不幸去世的时候,少平劝说金波也去找那个藏族女孩,从而升华了金波的爱情,虽然最终金波并没有找到那个藏族女孩,和好朋友少平共同分享感情生活,算是了了人生的一个结。
最后,在少平的归宿上,金波的妹妹金秀喜欢上少平,少平婉拒的金秀的爱,最后重新回到了大牙湾煤矿。
作为普通人而言,我们是孤独奋斗的,在奋斗的过程中,总是要有一二个知心朋友,无论是发小,还是同学,虽然人生轨迹不同,但是逢年过节,或者同学聚会,偶遇,给了人生的一个惊喜。
金波看似可有可无,但不可或缺,一个人的交际圈子,除了生活工作圈子之外,还需要一个 情感 的圈子,这个 情感 可以来自哥们,也可以来自异性,如果了无牵挂,人生就少了一道风景线。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主线是以双水村,少安、田福堂成了主角,相对走出去的双水村人,则被弱化了,润生代替了金波,因为润生这个角色,和金波一样的职业,而且和润叶是姐弟,自然属于少安那个故事线的人,而金波除了和少平有联络之外,双水村其他的人和金波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结果,电视剧这个人物没有了,他的很多故事变成了润生的。
没有金波,就少了少年意气,侠骨柔肠!这是《平凡的世界》一个遗憾吧!
我想说的是: 金波是路遥现实生活中的恩人!他不可或缺 !
虽然2015年毛卫宁导演将《平凡的世界》里金波这个角色给删减掉了,但是我觉得金波这个角色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相反, 金波这个人物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对路遥而言,还是对现实中我们自己的人生而言 。
只要是稍微了解一点作者路遥的读者,都会知道,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融入了太多自己的 情感 经历在里面,而我作为一个读《平凡的世界》三遍的读者,加上刻意去了解了一下路遥这个作者的生平,我想说的是:
金波是路遥现实生活中的恩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父亲叫王玉宽,据路遥纪念馆馆长厚夫所说,王玉宽生了9个孩子,也就是说路遥是兄弟9人。在农村家庭,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实,9个孩子9张嗷嗷待哺的小嘴足以拖垮一个富裕的家庭,更何况王玉宽并不富裕。
路遥的父亲为了给路遥上学,在路遥7岁的时候,将路遥过继给兄弟王玉德做“顶门”,“顶门”是陕西方言,意思就是“过继当儿子”。
王玉德供路遥读完了高小,路遥十分争气,以全县第二名的中考成绩被延川中学录取,但是王玉德却不想路遥再上学了,一是家里穷,二是家中需要劳动力。王玉德说到做到,他不给路遥学费,路遥无法去学校报名。
事后路遥自己争取,找到大伯王玉德所在村的村书记,在村书记的帮助下,路遥上了初中。但是没钱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路遥与自己的高小同学关系处的比较不错,所以他的高小同学也帮路遥积攒学费;路遥在上初中之后,因为要当“全灶生”,可他没钱给学校交吃饭的钱,期间他的初中同学对他帮助也十分的大,时常救济路遥 。路遥上学就是在背着一家一户赞助的粮食去交的学费;上学期间,更是受到同学的救济,而这一切,均被路遥写进小说当中,这些帮助他的人,便是集体化身为金波 。
(路遥的朋友们)
金波在书中的经历,应该是分二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与哥们孙少平一同完成学业;第二个阶段便是一心泡妞去了。
1、第一阶段与哥们孙少平一同完成学业。
其实这里我想说的是金波对孙少平的作用。孙少平家庭困难,家里穷的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孙少平长期住在金波家中,与金波住一孔窑,睡一个炕。
孙少平当半灶生的时候,金波天天骑车带着孙少平上学放学,这对孙少平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起到到头重要的作用。
高中时期,金波更是替哥们出头打人,在生活上救济孙少平那是常有的事儿。
我们都知道,孙少平的学生时代,基本上就是路遥的学生时代写照,吃欧洲、亚洲、非洲馍等等,所以金波对于孙少平,就如同那些帮助、救济过路遥的老乡、同学对于路遥是一样的,
所以金波在本作品中重大的使命就是反映路遥现实生活中帮助过他的那些人们,所以金波并非是一个人,而是象征着一群人。
(路遥与朋友的全影)
2、第二个阶段便是一心泡妞去了。
在我看来,金波之所以被有些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人,便是金波人生第二段那灵魂出壳般、猪肉蒙了心的泡妞经历。从全文看,这也是不太合整个文章结构的情节。
在此,我猜测是路遥为了交待金波这个人物而这样写的,个人觉得不是特别的完美。
仗义、够义气,这是我对金波的评价。
我们的人生中,幼年、青年、成年或是老年,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也会有个把相同的人一直陪伴着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当然这说的并非父母、妻子之类,而是真正的哥们、好友。
而在我们的人生中,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那时,我们愿意约上能讲真心话的好友,去吐露自己的心声;找那些会真心的好友,帮助我们去度过难关;我们可能在困难的时候,与好友同挤一张床、同花剩余不多的现金等等。
这些人,就是路遥笔下的金波。
金波这个人物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对路遥而言,还是对现实中我们自己的人生而言。
第一次阅读《平凡的世界》,就对金波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孙少平的”发小”兼同学。电视剧在改编时删掉了金波这一角色,因为路遥已逝,如果路遥活着,导演在征求路遥意见时,路遥未必同意。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金波的着墨并不多,但每一次描写都饱含作家的深情。金波在书中出场很早,上高中后第一次周未回家,孙少平就是坐金波的自行车回家的,金波一出场,两个人轮流蹬自行车,相互载着,一路欢笑向家赶,非常和谐的画面。路过罐子村,得知姐夫王满银出事,少平让金波先回去,两个人不用多说一句话,就心灵相通,知道该怎么了做。再后来,金波替少平出头,揍了少平的情敌。再后来,金波去当兵,遇到少数民族姑娘,产生浓烈炽热的爱情。
金波是一个有血有肉,非常鲜活的人物,他和书中田润生、兰香、郝红梅、金强、金富乃至傻子田二一道,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凡的世界。
金波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他是孙少平最好的朋友,给予了孙少平很多帮助和温暖。当然也是故事架构的需要,需要这样的一个人物来为故事里的孙少平,也为作者的叙事针线细密没有漏洞。金波的爱情也是很凄迷的,他去青海当兵,爱上了一个藏族姑娘,几乎重演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里王洛宾笔下的爱情。
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曾影响并激励了一代人。但是,眼下正在播出的根据这部作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收视方面的表现与原著的地位并不匹配。眼下观众的槽点,主要集中在剧中旁白太多及个别人物删减。导演毛卫宁此前曾对媒体表示,名著翻拍注定了不是一件讨巧的事情,如果单纯为了收视率,便不会选择翻拍这部作品。既然选择,就是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它的价值。
旁白太多了帮助没读过原著的观众理解剧情
谈及观众针对旁白的诟病,该剧导演毛卫宁表示,小说的叙述太复杂,有无数人无数条线,用旁白进行整体叙述,主要是为了帮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理解比较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时代背景。“拍摄之初,主创们便决定,一定要把这部电视剧烙上‘路遥文字原味’,于是决定采用以原著内容为基础的旁白。这种表现手法显然带有舞台剧的形式,所以观众表示不适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旁白的穿插还有一个目的,毛卫宁说,就是唤起中老年观众对于当年听小说联播的回忆。
金波去哪了编剧已将田润生和金波合二为一
《平凡的世界》开播之前,导演毛卫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剧高度还原小说内容,表现了小说95%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只对个别情节和人物做了删减调整和合并。但该剧播出之后,不少观众发现,小说中一个重要人物不见了,即孙少平的同学兼好友金波。小说中,金波在经济上、精神上都给予了孙少平不少帮助,也同样遭遇了悲剧式的爱情,“八年过去了,他的梦魂还在远方的那片草原上游荡,寻找失落的马群和那个黑眼睛红脸蛋的牧马姑娘。 ”这一善良仗义且满怀浪漫情愫的角色,在电视剧中被删减,让很多书迷难以接受。毛卫宁对这一疑问的解释是,“编剧将润生和金波合二为一,初衷是希望少平身边能有一个自始至终陪伴的共同成长的人物。 ”
剧中,尹智玄饰演的田润生性格饱满、有血有肉,是一位重情重义的青年。他是孙少平同村同班好友,自始至终都陪伴着孙少平,和他共同成长。田润生和孙少平有多场对手戏,包括在柴堆田润生倾听孙少平讲述自己的爱情和理想;在后山劳动时,孙少平因饥饿晕倒,田润生心急如焚将自己的粮票送给他;在得知孙少平被人欺负时,性格直爽的田润生愿为好友两肋插刀。
作为“90后”新人演员,尹智玄对于角色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相当不错,他在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演技纯熟、毫不青涩,将田润生这一人物糙中带细的性格诠释得恰到好处。据悉,尹智玄不仅细细研读剧本、揣摩人物特点,还重温原著吸取精华,演技日趋成熟。
顺便说说
王雷佟丽娅情路波折惹人心酸
王雷饰演的孙少安与佟丽娅饰演的田润叶之间纠缠错乱的感情让观众们唏嘘不已。田润叶终于答应李向前,两人结为夫妻。而她与孙少安之间,则从暗藏情愫的青梅竹马演变成无法越界的兄妹之情。婚礼现场,孙少安喝得酩酊大醉,但观众都看得出来他内心的痛苦。有网友表示孙少安不该放弃田润叶;也有网友表示,正因为孙少安的隐忍和担当,他一定会忍痛割爱。
浪漫人生和人生浪漫虽然表面上很相似,但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含义。
浪漫人生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注重浪漫、追求浪漫、渴望浪漫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可能会使他们更加注重感性的体验,更多地关注美好的感觉和情感上的满足。他们可能会在生活中寻找浪漫的情感体验,如与伴侣共度浪漫的夜晚、观赏美丽的日落、阅读浪漫的小说等等。
人生浪漫则是指在生活中注重体验生命的美好和充满激情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会使人更加积极、乐观和充满活力,愿意冒险尝试新的事物、追求自己的梦想、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这种生活态度可以带给人们深刻的感受和充实的人生。
综上所述,浪漫人生注重感性的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而人生浪漫则注重生命的美好和充满激情的态度。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关注情感层面,而后者则更加关注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