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浪漫主义?

什么是浪漫主义?,第1张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在19世纪20~30年代,法国的浪漫主义已经开始形成和发展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启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唤起的人民群众的解放运动、反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刺激、广大阶层对于革命结果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反对拿破仑法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影响,都促成了浪漫主义在法国的形成和发展。

古典派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人

早期浪漫派:肖邦、柴可夫斯基、舒伯特、舒曼、门格尔松等人

晚期浪漫派:李斯特、拉赫、马勒等人

古典时期的音乐相比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的容易欣赏,主要代表就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随着时代的发展早期浪漫派也相对来说容易理解,比如肖邦夜曲,门格尔松无词歌等一些经典作品!而到了晚期浪漫派往后,音乐已经不去注重听觉上的和谐了,作曲家们打破了传统的作曲规则和套路,以音响效果尖锐刺耳,以表达某种感情!印象派和现代派更为刺耳,现代派代表人物可以参考勋伯格,如今的现代派是朝着无调性音乐发展,听觉上舒适和谐已经被打破了。

在写作手法上,古典派的写作比较规矩,和弦选择与运用是符合逻辑的正常的,大量的正格进行来强调调性。而早期浪漫派写作手法会发现和古典派很大的区别,和弦运用非常多,音响效果很丰富。而到了晚期浪漫派以后,作曲规则被打破,一些反功能进行大量出现和一些不符合常规逻辑的运用!

如果要去欣赏建议先从贝多芬他们古典派欣赏开始,再去听浪漫派,如果你刚开始就听晚期浪漫派的东西会接受不了,觉得是一团遭,那是因为欣赏水平还没有达到,要慢慢一步步来,从古典派老师听慢慢的音乐素养就会提高,欣赏水平也会提高!

纯手工!纯手工,绝无复制粘贴!拒绝盗用!望采纳!

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方近代文学两大主流体系之一,对整个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纵向上看,浪漫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彻底摧毁了统治欧洲文坛几千年的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是西方文学在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诸流派,都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文学蜕变、演进的结果。很多现代主义者自称“新浪漫派”,可见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密切的联系。 在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看,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思潮和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如此密切的结合。浪漫主义文学是近代历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浪漫主义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此外,许多浪漫主义者重视对民歌、童话等民间文学的整理和搜集,在很大程度上保存并发扬了西方文学的民间传统。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就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浪漫派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民族性、民主性

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在音乐风格上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

2、人民性

浪漫主义音乐家受到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的启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同时为使作品被人所理解,发展了乐器作品的标题性,创作了大量的标量音乐。

3、抒情性

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自传性,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

4、幻想性

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取题材和形象,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

5、新精神

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

扩展资料:

社会影响: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

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因为欧洲通过传教等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派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欧洲势力的鼎盛时期,虽然浪漫主义思想逐步衰退,但它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久远的。

洛维兹 Vladimir Horowitz 1904~1989

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俄国钢琴家

生平概略

霍洛维滋1904年10月1日出生於俄国基辅,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钢琴家,曾在基辅的贵族音乐学校里受过钢琴训练,家境富裕。四岁便由妈妈启蒙开始学钢琴。平时除了一般课业外,他常与同学一起玩各式各样的音乐,联弹、室内乐、歌剧、交响乐,接触各式音乐。霍洛维兹在11岁时,曾透过叔父的安排跟俄国钢琴家史克里亚宾会面。在听过霍洛维兹的演奏后,史克里亚宾对他母亲说:「这个小孩将来会是个钢琴家。不过,一定要给他完整的教育,不要只懂音乐,生活各个层面都要兼顾。艺术的范围很广,除了音乐还有绘画、文学、甚至哲学,这样,他才会成为一个有深度的音乐家。」

原本,霍洛维兹想成为一位作曲家。1920年他於基辅音乐院毕业时,俄国大革命野火燃烧到基辅,富裕的家庭被视为资本阶级而被破坏殆尽,家里的财产全部被充公,家庭经济顿时陷入绝境。17岁的霍洛维兹只好提早展开他的职业演奏生涯,开始以开演奏会来赚钱贴补家用。起初,刚开始演奏时,由於知名度尚未打开,他的音乐会并不受到大家的注意,音乐厅观众席几乎是空的;后来情况虽然渐渐好转,但也常常只有半场的观众人数而已; 渐渐 知名度打开, 所到之处受到许多爱乐者的欣赏。 有一年的冬天,他光在列宁格勒就举行23场音乐会,弹了200多首曲子,俊秀的外表,加上演奏时的强烈震撼力,在列宁格勒成为无人不知的风云人物。乐迷疯狂的程度,可媲美当今的偶像歌手;有八名少女更组成 "绿衣团"跟著他到处巡回。对於自己早先从几乎是空的音乐厅,到后来全满的观众席之间所经历的这一切,霍洛维兹觉得对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事了。

后来,霍洛维兹认识了密尔斯坦,两人常常一起举行合奏会,再加上霍洛维兹的妹妹跟另一位大提琴手,便成为俄罗斯几个大城市里家喻户晓的四重奏团体。几场音乐会下来,20岁时,霍洛维兹又以「电与光的钢琴家」扬名全国。当时还有一批身穿绿衣的少女组成啦啦队,只要霍洛维兹举行演奏会,她们一定到场加油,为他鼓噪助威。后来,这些女孩得悉霍洛维兹要离开俄国到欧美闯天下,这下她们可慌了,便打定主意要留下一点纪念品。於是在某场演奏会后,女孩们来到后台,一拥而上把霍洛维兹团团围住,人手一剪,把燕尾服喀擦乱剪一通,再把这些战利品平分成八条,各与一朵黑玫瑰配戴在绿衣上,以示悼亡之意。

霍洛维兹一直憧憬要离开祖国到欧美打天下,1924年,经纪人Alexander Merovitch 看中他,想介绍他到欧洲表演,1925申请出国不过,却遭到阻碍。后来他的父亲想出以要到德国科隆拜Schnabel 为师的申请理由,才得以获准过关。当霍洛维兹把自己攒来的五千美金藏在鞋底准备出境时,站岗的卫兵狠狠地盯住他说:「别忘了祖国!」虽然霍洛维兹从来没忘了祖国,但是这一次离别出国境,要等到整整六十年以后,霍洛维兹才有机会光荣回到俄国。

欧洲时期

霍洛维兹刚到欧洲时,小有名气,从早到晚都在赶音乐会。在德国开了几场叫好不叫座的音乐会;当他到德国汉堡时,正好有一个机会成为他一生的转捩点。当时有一位经纪人临时找他代打,在没有排演的情况下,请他代替昏倒的知名女钢琴家演出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两小时后,音乐会开始,指挥霍布斯坦被霍洛维兹的弹奏方式吓到了,他跟著霍洛维兹的拍子来指挥,直到整首曲子结束。当演奏会结束,所有听众歇斯底里地叫喊,几乎要把音乐厅掀翻了!汉堡当地的乐评也对当晚的音乐会佳评如潮。

美国时期

到了美国,又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让霍洛维兹一举成名!不过这回是跟指挥家毕勤合作。纽约时报乐评家将这场演出称为「键盘热烈冒烟的演出」。

1932年,指挥暴君托斯卡尼尼决定启用霍洛维兹,与纽约爱乐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皇帝'' 。 音乐会结束的餐会中他认识了未来的伴侣---托斯卡尼尼的女儿温达。8个月后,俩人於1933年圣诞节前夕宣布结婚,霍洛维兹成了托斯卡尼尼的女婿,也转变了他的一生。从那时候开始,霍洛维兹的演奏生涯就逐渐保持在高峰状态,他更藉多次退隐与复出来制造话题,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温达终身扮演著霍洛维兹的伴侣、侍从、和第一线的乐评,直至1989年霍洛维兹去世为止。

霍洛维兹被称为拉赫曼尼诺夫作品的最佳诠释者。他有几次机会演奏给当时已颇有名气的拉赫曼尼诺夫听,他曾经形容说'' 他把整首曲子吞下去了''。

霍洛维兹跟拉赫曼尼诺夫是怎麼认识的?这就要从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的一封信说起。克莱斯勒曾写信告诉拉赫曼尼诺夫说:「有一个年轻的俄国钢琴家用过去从来没有听过的弹法弹你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你应该见见他。」就这样,霍洛维兹一到美国就接到拉赫曼尼诺夫的邀请,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时常一起到纽约史坦威钢琴公司的地下室练琴,终其一生都维持非常亲密的关系。当拉赫曼尼诺夫完成他的经典名作「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霍洛维兹正好在瑞士,每当他完成一段变奏,就会打电话到瑞士告诉霍洛维兹,由此可见两位巨匠深厚的情谊。

霍洛维兹曾4度退出表演舞台,时间分别是:1936-1937、1954-64、1968-1974、1983-1985。他退隐的理由很简单,他说:「我受不了一个礼拜旅行五天的劳顿,在火车上、旅馆里,吃不好、睡不著。我像一辆该停的汽车,若不停下来,引擎就要烧坏了。一位艺术家若不断付出,他的内涵便会越来越空虚。」

第一次退隐 由於托斯卡尼尼、温达的严厉督促与压力,1936年,他毅然决定退隐潜修,去加深自己音乐内在的表达方式。1939年,於法国东山再起。

第二次退隐 1953年2月25日在卡内基厅举行独奏会后,又宣布无限期的退出舞台,但录音继续。十二年的退隐生活,一方面为了回复身心健康;同时也为了静下心,重新思考,建立自己的风格。他阅读了许多书籍,重新研究音色触键,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在此段期间,他并没有放弃录音,哥伦比亚公司(CBS)为方便他录音,於1962年,在他家架设一套完整的录音设备,只要他想要录音,可自己操控,或拨一通电话,录音技术人员马上到。

1965年3月19日记者会中,宣布霍洛维兹将於5月9日重返阔别12年的舞台。这场音乐会一扫过去乐迷的疑念,钢琴美声歌唱的迷人音色变化决不是靠录音的技巧。

第三次退隐 1968年为了满足各地乐迷,亲自策划一场在卡内基厅电视现场转播演奏会。之后,又因健康因素,第三度隐退。1974年第三度复出演奏会。这场音乐会,连远在欧洲的卡拉扬也前来聆听,此时霍洛维兹的音乐呈现非常个人主观的诠释方式。晚期的霍洛维兹,弹奏的音乐常被冠上太自由古怪,他的诠释常出乎意料,和一般我们认定或听到的版本不同,呈现给我们完全不同的音乐思想。

1968年后半,他已很少公开演奏,但家庭录音仍照常。1989年11月5日,因心脏衰竭逝世。

三度退出舞台

霍洛维滋为了自己音乐的更上一层楼,呈现给乐迷更丰富的音乐,三度放弃他大好的事业,潜心研究练习,这是一般演奏者很难办到的。 的确,在他退隐又再重返,每次都有对音乐更深层的表现。他在不同时期常弹奏相同的曲目,录音纪录他每段时期对乐曲思考的改变,我们可从不同时期的录音看到一个演奏家的成长。

弹钢琴的动作

现在坊间很容易便可以买到霍洛维兹的音乐会录影; 银幕上的霍洛维兹永远上身没什麼大动作或摇动,利用大脑控制两只手,做出变化多端的音色,没有任何夸张多余的动作。和现今许多''演音乐的"音乐家(及表情丰富、动作夸张,音乐听起来平淡无奇)相反。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观赏的,是不

未曾参加过比赛的钢琴家

霍洛维兹一生未曾参加过钢琴比赛,他觉得比赛根本不是音乐家参与的活动; 一个音乐家应走出自己的路,比赛只会扼杀这种行为。 一个音乐家应不断鞭策自己练习,不断的进步。 这或许可以提供许多学音乐的老师家长、学生思考--- ''比赛'' 只是鞭策学生练琴、更进步,得奖与否并不那麼重要。一个钢琴家的好坏,并不一定以比赛得奖为依规,波哥雷利奇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

史坦威钢琴的爱用者

霍洛维兹到任何地方演奏,均带著自己的钢琴,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他有五台史坦威钢琴,分别是 CD186、 CD314 503、 CD223、 CD75、 CD443 (全由史坦威钢琴免费提供),他最喜欢的一台是CD314 503。史坦威钢琴并提供一个专属调音师Franz Mohr给他 Mohr为他调音20余年,霍洛维兹非常信赖他,Mohr没空替他调音,他宁可取消演出。霍洛维兹对钢琴的触键、音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有个人的喜好; 他要求键盘重量比一般轻,弱音踏板也需仔细处理过。

敏锐的耳朵

霍洛维兹非常在意音乐厅的音响效果。 每到一个新的演出场地,他都会察看舞台上下所有状,仔细剔除他认为会影响音效的物体,包括布幕的高度跟卷法,对於钢琴应摆在舞台的哪一个位置,他亦要求严格;会不断的在演奏会前试弹,不停地要求舞台人员调整钢琴的位置,并查看舞台的各不为所有会影响音响的物体,找到他认为最适当的位置,常常把工作人员弄得精疲力竭。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曾为了这件事想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从1965年起,卡内基音乐厅舞台地板上就一直有一个标有「霍洛维兹的螺丝孔」的字样。此法确实替大家省去找到「正确」位置的麻烦。也因为有如此敏锐的耳朵,霍洛维兹才能制造出如此丰富多变的音色。

曾在曼尼斯音乐院 Mannes College of Music (我的母校)任教

由於演出繁忙,霍洛维兹虽然在演奏上达到本世纪的高峰,但却后继无人,除了他脾气急烈暴躁,没有什麼耐性指导学生之外,他也觉得这辈子没碰过几个弹得还可以的年轻人,在他一生中正式成为他的门下子弟的只有六人,且都只是短暂的指导。我意外发现,不热中教学的他,居然曾经在我母校曼尼斯音乐院任教。霍洛维兹教学时很少示范,因为他始终认为:示范会抹杀学生的想像力。他发现,现在音乐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每一个弹起来都很相似,常常分不出谁是谁,他觉得这是示范跟模仿太多的缘故。霍洛维兹认为:只有知道自己如何去指导自己的人,才可能会有成功的一天。

有一次他在广播里听到一段钢琴演奏,一边听一边想,这个年轻人弹得还算不错,但是应该可以再好一点。一会儿主持人报出演奏者的名字,没想到正是霍洛维兹他自己!霍洛维兹之所以不听自己的演奏,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听了以前的演出,就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模仿,这对音乐家来说是很危险的。

曾霍洛维兹的小指

如果你仔细看过霍洛维兹演奏时的照片,会发现他的指法非常独特。他手指平放在键盘上,看似肌肉僵硬,尤其是右手小指翘起,好像肌肉紧张一样。这跟学校教的标准指法正好背道而驰。不过他的双手力道惊人,能弹出如雷贯耳的声响,也能够弹出最后一排听众清楚感觉到的弱音。他对踏瓣的运用也非常特别,例如:他演奏李斯特作品时,常常不用踏瓣。

不听自己的演奏

霍洛维兹语录

1 「弹钢琴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一件事。」

2 「贝多芬的音乐是可以改进的,乐谱并非圣经。」

3 「由於我弹奏得非常清晰,一有错你就听得出来。如果你要我只按照音符来弹,不特别强调音色的强弱,那我绝对不会弹错。永远不要害怕,放胆去做。永远不要仿效别人,不必求人提供意见,自己弹吧!」

4 「如果我有什麼缺点,那就是我需要人爱。我不需要向别人说我弹得多麼美妙,我自己知道。我公开演奏,是请观众爱我。我出场时面露笑容,我感到快乐。我和你一样,不同的是我不必买票。」

5 「每次走上舞台,我就感觉自己是君临一切的国王,是全场的主宰。」「我是将军,我的兵就是琴键,我的任务就是要指挥这些琴键。」

6 「当我对著钢琴哭泣、欢笑,也希望听众能跟著我一起喜怒哀乐。」

7 「听众付钱,他们想聆听并观赏一些美学的事物。」

8 「唱片是一种回忆,是一张印有风景画的明信片。」

9 「我认为歌剧是音乐的根源,音乐最重要的就是歌唱。」

霍洛维兹论其他音乐家

1 「莫札特是个敏感热情的人,他有著各种不同的情绪,而他把这些感情都表现在音乐中。由此可见他是个十足的浪漫作曲家。」

2 「我认为李斯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巨匠,最了解钢琴性能的就是李斯特。」

3 「萧邦对於我们了解钢琴这个乐器有非常大的贡献,他是一个只为钢琴而存在的作曲家。尤其是他的练习曲,对现代的钢琴来说非常困难。」

其他人对霍洛维兹的评语

1 乐评家哈洛德‧荀伯格:「霍洛维兹这种光彩夺目的演奏法,音响强烈厚重颇具炮弹似地抛射力,无人可以企及!」「海飞兹至少有一个华丽的继承人-帕尔曼。然而当霍洛维兹停止演奏时,没有人能继承他!」

2 小提琴家密尔斯坦:「霍洛维兹是举世无匹的,他可能常常出错,但你不能说尼加拉瀑布有错。」「别的钢琴家是香水,但霍洛维兹是制造香水的『香精』。」

3 钢琴家兼指挥家伯恩斯坦:「我和霍洛维兹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弹出了乐谱上的百分之百,而我只弹出了百分之七十而已。」

一、风格不同

1、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Realism),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3、现代主义

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4、古典主义

形成并繁盛于17世纪的法国,从古希腊罗马文学里面吸取艺术形式和题材,主张拥护中央集权,尊重主权,歌颂贤明君主;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代表性人物及作品有高乃衣《熙德》、拉辛《安德洛马克》等。

二、特点不同

1、现实主义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观众如入其境。

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

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2、浪漫主义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3、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

4、古典主义

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这一点似乎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一样,实际上存在不同之处。就法国而言,人文主义者所做的工作是将淹没一千多年的古籍发掘出来;人文主义作家仅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从古代作家那里学到东西,至于戏剧形式则可以说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寓言就更不用说了。

三、影响不同

1、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建立在它对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的悲观主义认识基础上的。现实主义者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进步的,他们对于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反复出现的冲突,建立持久的合作与和平深表怀疑。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3、现代主义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他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4、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唯理主义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古典主义

答案:B

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中,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建筑艺术形式探新中,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的艺术形式渗透到三度的建筑空间去,还吸取了伊斯兰建筑的韵味,结合自然的形式,独创了自己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就是典型的例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7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