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当爱到极致,无尽浪漫就会落地生根

读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当爱到极致,无尽浪漫就会落地生根,第1张

作家王小波的这本《爱你就像爱生命》收录了他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书中包括他们婚后与其他朋友的书信往来,再现了两人之间深入灵魂的爱恋。薄薄一本书信集,却承载似海深情。《爱你就像爱生命》不乏真挚动人的情感表白,还有夫妇二人对于书籍、诗歌乃至人生、社会的看法。其充满灵性的文字间充盈着热烈的浪漫,情到最深处,浪漫也到了极致,感人至深,令人掩卷长思。

值得一提的是,王小波是当代文坛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奇趣存在。他是一位散文的奇才、随笔的怪杰,他的文字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洒脱的意气中又透射出一种谐趣的惊艳。直到今天,阅读王小波,渐渐成为当代中国人寻求自由、智慧、有趣的一种隐秘象征。

当这样的王小波写起自已的爱情,更是无人能及的浪漫。他不仅小说、杂文写得精妙,情书也写得灿烂如云,绚丽非凡。作家余杰曾说:“如果遇见王小波,我会告诉他‘你写得最好的东西不是小说,而是你写给妻子的那些信。”

不止曾有论者赞叹王小波写得最好的不是小说,而是写给李银河的那些信。王小波的一些书迷更是称他为“浪漫骑士”。诚然,和现在大多假饰扭捏、动辄矫情的文字相比,王小波真实坦率的书文似幽静书溪中的涓涓清流。

​他发自肺腑、毫不夸饰的爱意表达超越了俗世的浮埃,毫无保留地呈现了他空澈澄明的内心,读来,深感到爱上李银河给他带来的极致美好。而他也用那份美好回馈李银河,也感动着每一个有幸读到此书的人。

《爱你就像爱生命》中有一些李银河细碎的爱情回忆。李银河提到两人第一次见面,王小波就问“你看我怎么样”,这种单刀直入似的求爱让李银河一开始有些惊诧。但是在李银河面前,王小波始终坦率真实。当李银河患得患失时,王小波给了她最大的安全感。

比如他曾坦言“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他还坚定地告诉李银河“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还在书信里说,在他们的爱情里,李银河的“给”就是“要”。这种爱到勇于奉献一切的真挚感人至深。

许是爱到极致,浪漫也就到了极致。从始至终,王小波倾尽一生给李银河的都是作为一个浪漫骑士最好的爱。“你好哇,李银河”他致信李银河总是这样开头,足够深情却又隐现出一种孩子气的可爱。

他向李银河坦露:“我不要孤独,孤独是丑的,令人作呕的,灰色的。”他亳不掩饰自已渴望爱情的色彩,轮番直白热烈地告白。甚至于,他极度真诚的浪漫里有一层令人欣然的反差的可爱。如果不是读此书,我们很难想象到一个一米八几的黑头大汉说在见不到李银河的日子里,自己就难过得像害了牙疼,像旗杆上吊死的猫。入骨相思,令人动容。

在书信中,王小波在两人爱情受阻时的态度也是堪称教科书式的深情真挚。李银河的妈妈反对他们在一起,她一直不喜欢王小波。毕竟女儿与他地位悬殊,门不当户不对。(当时李银河已经是日报编辑,而他还只是街道工厂的普通工人。)面对可能分手的危机,王小波用情写道“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

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明明自已会难过,如果李银河选择奔向更好的人,他再不舍也会心怀祝福地放手。痴情如此,已是极致,谁又能说王小波能给李银河的爱情不是最好的?浪漫如斯,惹人泪目。

在书的后序里李银河说:“我觉得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和幸运就是,我挑了小波这本书来看。我从1977年认识他到1997年与他永别,这20年间我看到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读罢全书,不得不承认,王小波是李银河生命中的那本传世的浪漫之作,而他们的灵魂早已融会书中。恰如王小波所说:“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萧伯纳说:真正的婚姻全是在天上缔结的。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对李银河所抒发的情思也若悬在极度浪漫的天界,凝结往永恒。“我想念你。我想起夜幕降临的时候,和你踏着星光走去。想起了灯光照着树叶的时候,踏着婆娑的灯影走去。想起了欲语又塞的时候,和你在一起。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就是我的军旗。”

廖一梅曾说,“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在书中,王小波让我们看到了灵魂契合之爱的美妙。他重视精神恋爱,“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他曾希求李银河“可我希望我们的灵魂可以互通,像一个两倍大的共同体。一个像你这样的灵魂可以给人多么大的助力,给人多少温暖啊!把你灵魂的大门开开,放我进去吧!”爱的最高境界莫非如此,极度浪漫莫过于此。“静下来想你,觉得一切都美好得不可思议。”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王小波曾忘情地说到。应如是,我相信,他与她曾有过最美的爱情。“李银河,你好哇!作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如此凄厉动情之爱,充满理解的温暖、智慧的谐趣和无尽浪漫的唯美。一曲五线谱的恋歌,何止何休?自是无尽深情,极致浪漫,莫过如此。

1李银河最初注意到王小波,是他早期的小说《绿毛水怪》。里面讲陈辉从小爱的女孩变成水怪妖妖,王小波温柔地写很多他们的相处,又荒诞地让他们误会分开。李银河想,这是一个和她心灵相通的人,他们之间早晚会发生点什么。

陈辉和妖妖走在夜晚的路灯下,王小波是这么说的:

“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那应该是王小波从云南劳动完回北京,又为了户口到山东去时写的,这样残酷虚无里,他的心倒还是朦胧美好。

2王小波爱得很直接。25岁时他们相遇,那时他还是个工人,李银河已经是《光明日报》的编辑,没见几面他就问她:“你有朋友吗?”他根本没注意他们之间地位的差别。

我喜欢你的热情,你可以温暖我。我很讨厌自己不温不凉的思虑过度,也许我是个坏人,不过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会变好呢。

——《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好哇,李银河。

——王小波的每一封情书都是这样开头

3

17岁时要下乡,为了有热带迷人风光的西双版纳他放弃了跟妈妈去安徽的机会,但是在那边狠狠地吃了瘪,吃不饱、生病、被冤枉批斗,他这么形容那时的生活:

“傍晚时分,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 沉默的大多数》

不过到底是个澎湃的青年,丰腴的云与苗条的竹林轻易点燃他,夜晚他在月光下用蓝墨水在镜子上写满感受,镜子里大概还倒映着他不服输的脸。后来他在小说里写道: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黄金时代》

王小波名言名句大全

1 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第一要好好做人;第二不要惯坏了别人的坏毛病。——王小波

2 我非常非常地想你,特别是在紧张工作的间歇。我觉得这世界上好像除了你和工作,什么都不存在了。

3 人需要思想,如同需要空气和水一样。——王小波

4 我就是这样一天天老下去了。从这个样子你决看不出我每天每夜每小时每一分钟都在想入非非,怀念着十七岁时见到的紫色天空,岸边长满绿色芦苇的河流,还有我的马兄弟。——王小波 《绿毛水怪》

5 纵然有百万个理由离开你,我也会寻找一个理由为你留下。《第二十二封》

6 我可不是愁容骑士,我一点也不会想思、叹息、吟诗、唱小夜曲。我只会像一头笼子里的狼一样焦急地走来走去,好像害了牙疼。——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7 痞是不好的,但其根源不在道德上,真正的原因是贫乏。——王小波

8 你不要怕失去我,我很愿意和你在一起,但是自由地和你在一起,你也保留你的自由权利吧。——王小波

9 听凭朴素感情的驱动,这种状态,或者可以叫作虔诚。——王小波

10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十分亲切。你如果喜欢别人,超过喜欢我,那我就会不高兴。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你。你肯不肯用这样的爱情回报我呢?就是如果你高兴,那我也高兴,你难过时我会来安慰你,还有就是千万别爱别人!

11 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价值之说在。

12 岁月如流,就如月在当空,照着我们每一个人,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王小波 《似水流年》

13 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

14 当我保留了你的短信,在没有人的时候悄悄回味,我就知道我已经爱上你了。《第二十六封》

15 当时正是大唐开国之初,无论君臣,都在拼命地抖擞精神,就像我们这里评定职称之前一样。——王小波 《红拂夜奔》

16 人活在世上,不可以有偏差。——王小波

17 人忠于已知事实叫作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作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作浮嚣。——王小波

18 我觉得爱情里有无限多的喜悦,它使人在生命的道路上步伐坚定。——王小波

19 他们所能做的最坏的事,无非是让我做我最不想做的事。——王小波 《白银时代》

20 实验的结果是风力长安里的蚂蚁比较聪明,水力长安里的蚂蚁比较强壮,人力长安里的蚂蚁最为安分守己。这个结果证明了皇帝的圣明。皇上始终知道李靖在干什么,还知道他得到的结论,但只说了一句:朕之圣明何需他来证!——王小波 《红拂夜奔》

21 善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所以让我去选择道德根基,我愿选实事求是。

22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王小波

23 好在人不光是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沉默中学习。——王小波

24 在很穷的时候,用到自己偷来的东西,感觉妙不可言!

25 凭良心说,我喜欢千奇百怪的结果,我把这叫做浪漫。——王小波

26 你爱他 就算是火坑也得往下跳 不爱他 趁早say goodbay!——王小波 《三十而立》

27 按照中国的传统,君子是做人的典范。君子不言利。君子忍让不争。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独善其身。——王小波

一、人物介绍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二、生平经历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

1968年,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1977年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5月,仍旧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的王小波,第一次走进高考的考场,在此之前,他“只上过一年中学,还是十二年前上的”。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并被顺利录取,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

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

199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

1992年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45岁。 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扩展资料: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特点:

《黄金时代》刻画了极具叛逆和颠覆个性的陈王二人,也刻画出一群灵魂丑恶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物,尤其是陈王二人的形象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价值给读者以新的启示。

《黄金时代》的叙事基调为以它命名的小说集的其他小说奠定的基调,并且是时代三部曲创作的轴心,轴心的基本单元就是“王二模式的人物代这种人物的生存状态是与时代的主流不合拍、特立独行、唯美、仗义。

小说在形式上走下体写作的模式,骨子里却扬人文主义精华。最关键的是在《黄金时代》里的王二即是介入者又是旁观者,介入的时候可以是激情澎湃,旁观的时候冷静深邃。这种手法确有独到之处。

-王小波

-黄金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7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