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家 他们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音乐之都维也纳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家 他们的主要作品是什么,第1张

约翰施特劳斯一家都是维也纳的,共四人:

小约翰,约瑟夫,爱德华,老约翰

弗朗茨-舒伯特 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中等市民家庭。

沃尔夫冈-阿马迪斯-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马勒 15岁到维也纳进音乐专科学校,三年以后进维也纳音乐学院

约瑟夫兰纳 与老约翰施特劳斯并称为“圆舞曲之父”

我再看看……

还有弗朗兹-冯-苏佩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少年时代已擅长演奏长笛,十三岁学习和声,十四岁开始作曲。后随母迁居维也纳,并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主要担任维也纳各大剧场的指挥职务。

布鲁克纳 (Anton Bruckner) <奥>1824-1896 奥地利作曲家及管风琴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

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1781~1791)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是奥地利的著名作曲家。其父与他同名,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斯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跟写过100多首圆舞曲的约瑟夫·兰纳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

1732年4月1日,维也维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维也纳。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等等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

帕勒斯特里那和蒙特威尔第----16世纪和17世纪的音乐

巴赫和亨德尔----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莫扎特和贝多芬----古典时期的音乐

韦伯和舒伯特----浪漫乐派的奠基者

柏辽兹和李斯特----巴黎乐坛上的激进派

门德尔松和肖邦----浪漫派中两个柔弱的极至

舒曼和勃拉姆斯----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

罗西尼和比才----19世纪两位不对称的天才

瓦格纳和威尔第----19世纪歌剧艺术的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布鲁克纳和马勒----后浪漫主义音乐

德彪西和拉威尔----浪漫派音乐的异军突起

柴可无斯基和强力集团----关于俄罗斯民族音乐

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捷克民族音乐的兴起

格里格和西贝柳斯----斯堪地那维亚的双子星座

理查施特劳斯和勋伯格----世纪之交的新音乐

估计楼主能看明白。

布鲁克纳的作品以“WerkverzeichnisAntonBruckner”(安东·布鲁克纳作品目录,缩写WAB)标识。 Sinfonie f-moll 1863年

第一交响曲 1 Sinfonie c-moll, 1866年 (林兹版), 1890/91 (维也纳版)

Sinfonie B-Dur, 1869; 只有第一乐章草稿

Sinfonie d-moll, 1869 (即所谓的“第零号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2 Sinfonie c-moll, 1872, 1877

第三交响曲 3 Sinfonie d-moll, 1873, 1876, 1877, 1889

第四交响曲“浪漫” 4 Sinfonie Es-Dur, 1874, 1878, 1880 (新的终曲), 1889

第五交响曲 5 Sinfonie B-Dur, 1878

第六交响曲 6 Sinfonie A-Dur, 1881

第七交响曲 7 Sinfonie E-Dur, 1883

第八交响曲 8 Sinfonie c-moll, 1887, 1890

第九交响曲 9 Sinfonie d-moll (未完成,第4乐章配器未完成,而且部分散失,故一般只演奏前三乐章), 1887-1896 d小调,e小调 (为八声部合唱和管乐器而作),f小调弥撒

d小调安魂曲

B大调庄严弥撒

宗教音乐 4部合唱赞美诗集, 150赞美诗和感恩赞(Te Deum)

交响合唱曲赫尔戈兰岛,为男声和乐队而作 c小调弦乐四重奏

F大调弦乐五重奏

d小调间奏曲,为弦乐四重奏而作

c小调回旋曲,为弦乐四重奏而作 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他是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中写成。并在1878—1880年间进行过多次修改,包括全部重写的谐谑曲及几乎全新的末乐章;布鲁克纳又为其冠名为“浪漫”;1881年2月20日由汉斯·李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演出大受欢迎,以至每个乐章结束时,布鲁克纳都要到台上鞠躬致谢。

这部作品共四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圆号表达的第一主题宛若森林的低语,不断地变形处理,中提琴和小提琴表达的第二主题相对宁静而轻快,而铜管群吹奏的第三主题又具咆考的暴风雨的感觉。发展部以森林圆号主题与木管应答开始,动机以多种方式变化发展,以弦乐表达圣歌而推向高潮。

2行板。中提琴和小提琴犹如叹息,而大提琴类似悲歌,突出弦乐的效果。发展部以主要主题的复音变化处理为主,其中有精妙的对位。反复部则省略中间圣歌风格的合唱曲后呈现,终结部则类似悲壮的共鸣。

3不快的小快板、谐谑曲。全曲中最杰出的乐章之一,快活地,再度回到森林中的气氛,类似猎人的勇敢叫声。中段是可爱的农夫田园舞曲。

4终曲,中庸的快板。混合引用第一与第三乐章主题。这一乐章表达类似暴风雨的感觉,谐谑曲主题突然由圆号合奏参透。在总休止之后,暴风雨般的动机来临,随后与第一乐章结合。“暴风雨”停息后,表达忧虑主题与灿烂主题对比的第二主题。然后主要主题与第二主题再度再现后,主要主题和暴风雨动机结合,在大胆转调下形成发展部。“暴风雨”再度平静后,主要主题反复与第二主题群三度再现,结构极为复杂。 布鲁克纳是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瓦格纳对于这位年纪比自己小了近一轮的作曲家也心存敬意,居然将他与自己的偶像贝多芬相提并论;在那个大变革的年代,世事万物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瓦格纳将歌剧发展到了一个令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整个欧洲的音乐笼罩在瓦格纳的影子之下,这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颇有体现。英雄是当时的时代主题,不少人写过英雄的乐章,而布鲁克纳的“英雄”当属这部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既有宏伟的史诗规模,又在曲式上有着大胆的创新,拓展了交响曲的形式。尽管它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四个乐章的形式,但是仅有第三乐章与奏鸣曲式结构相似。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中庸的快板。乐章的一开头犹如清晨的烟雾渐渐升腾弥漫,很有《罗恩格林》序曲的意境,第一乐章便在这种安详与柔和中展开,木管的缥缈与弦乐声部的轻柔反复最终汇聚成一股不断升华的主题,并在管乐的雄壮威严的号角中将乐章带入一种宽广坦荡的气氛,而在木管声部的再次独奏后,乐曲似乎进入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境界,铜管声部庄严的令人略感不祥的感召后,乐曲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却孕育着荡气回肠的激情,经过几次回旋往复之后,乐曲进入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个安详的主题,而这一次却在弦乐营造出来的不断上升的氛围下升华并超脱,最终犹如日出云层般的绚烂辉煌。

第二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著名的乐章,不仅仅因为这个柔板竟然长达23分钟,而是因为无论从感染力还是这个乐章在以后引来的非议都促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着名的柔板之一。

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乐曲时,刚好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而且作曲家还在其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着名乐段,所以这一乐章被认为是为瓦格纳所创作的挽歌。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的崇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极致。这篇升华的乐章之中,时而插有温暖抒情的旋律,也许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旋律击罄于耳边,却回荡在心间,耳所闻,心所思,情所动,如何令人不泪颜。乐曲升华到极致,如夕阳般辉煌,此后又静谧安详,如秋叶般凄美沧桑。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多了一分庞然大气。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谐谑曲,铜管乐主导下的主题激情飞扬,有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有如对不平命运的反抗。中间的部分却缓慢而柔和,似乎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终乐章是一个不太快,但是很激动的快板。小提琴轻盈跳跃的前奏引来了一个博大的主题。铜管乐令人紧张而阴暗的命运主题打断了这种安详,而后便是悲怆的反击主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每次雄壮庄严的主题过后都紧紧跟随着高洁如圣咏的弦乐主题及其变形。最后乐章又回到了开始那个蠢蠢欲动的主题,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宛如天国般壮观,仿佛是对死亡的战胜。

指挥家是诠释者,他必须是一个完美的音乐家,对于总谱的每一个细节有深入的理解,并具有把这种理解传达给他人的能力。从而把乐曲塑造成一个统一的、令人信服的整体,演奏出最美妙的音色。

指挥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指挥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同一个乐队或合唱队,在不同的指挥率领下,其表演风格往往有显著变化。即使同一首乐曲,经不同指挥家的精心处理,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下面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的简介。

小泽征尔(Ozawa Seiji,1935~)日本指挥家。指挥明快而充满激情,善于使乐队发挥潜力,形成辉煌的音口响效果。

门什(Charles Mtlnch,1891~u1968)法国指挥家。为本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演奏风格明快热情,气势宏大,富于动力感。擅长指挥法、德作品。

马塔(Eduardo Mata,1942~)墨西哥指挥家。指挥技巧精堪,节奏感敏锐。以指挥拉威尔的《达芙尼斯与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三乐章交响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园之夜》著称。

马泽尔(Lolin Maazel,1930~2014)法国指挥家。指挥风格明快,力度对比鲜明。他指挥的格什温的《波基与贝丝》、普罗科菲耶夫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深受好评。

马克维奇(1gor Markevitch,1912~1983)意大利指挥家。指挥富于个性,以指挥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著称。

比彻姆(Thomas Beecham,1879~1961)英国指挥家。指挥庄重朴实,富于抒情性。以指挥海顿交响曲著称。

切利比达凯(Sergin Celibidache,1879~1961)罗马尼亚指挥家。指挥重视音乐内容,表现美而有深度。

瓦特(Edode Waart,1941~)荷兰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技巧扎实,精力充沛。

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德国指挥家,指挥优美而富于歌唱性。以解释莫扎特、布鲁克纳的作品具有独到之处著称,尤其擅长指挥马勒的作品。

瓦尔维索(Silvio Varviso,1924~)南非指挥家。指挥风格具有旋律美,富于戏剧性。擅长指挥威尔第以前的意大利歌剧以及从莫扎特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巴利罗利(John Barbirolii,1899~1970)英国指挥家。指挥风格稳健而细腻。

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阿根廷指挥家。指挥富于浪漫气息。

布莱兹(Pierre Boulez,1925~)法国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现代音乐的最生要人物之一。

布洛姆施泰特(Herbert Blomstedt,1927~)瑞典指挥家。指挥客观、完整,具浪漫气息。

卡姆(OkkoKamu,1946~)芬兰指挥家。指挥热情而充满朝气。擅长指挥西贝柳斯的作品。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奥地利指挥家,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指挥强调理性,乐曲处理细腻精致,富于抒情性。指挥曲目广泛,演出效果完美动人。

弗雷莫(Louis Fremaux,1921~)法国指挥家。指挥纤细、洗炼,并富于动感。

扬松斯·阿尔维德(Arvid Jansons,1914~1984)前苏联指挥家。指挥热情洋溢,具有斯拉夫民族特色,擅长表演俄罗斯古典乐曲与现代作品。

吉乌利尼(Carlo Maria Giniini,1914~)意大利指挥家。指挥严肃认真、稳健而富于激情,气魄宏大。

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意大利人,音乐史上最著名的指挥家,从事指挥近70年,他强调忠实于原作,为本世纪强调客观性的指挥风格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指挥节奏紧凑有力,力度变化幅度大,层次鲜明而音响丰满,音乐表现的准确度极高。演出曲目包括近百部歌剧和为数众多的管弦乐曲。

伊万诺夫(Konstantin lvanov,1907~)前苏联指挥家。指挥豪放而富有力量,音乐形象鲜明。指挥曲目广泛。

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1895~1960)希腊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

安切尔(Karel Ancerl,1908~1973)捷克指挥家。其指挥继承了捷克民族音乐的传统表现方法,又具有现代特点。

安赛尔美(Ernest Ansermet,1883~1969)瑞士指挥家。指挥敏锐,充满魄力,表情生动。擅长指挥近代舞剧作品。

约胡姆(Eugen Jochum,1902~)德国指挥家。指挥明快、完整。指挥曲目以德国作品为主,尤擅长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的作品。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Stanislaw Skrowaczewski,1923~)波兰指挥家。擅长指挥现代音乐作品及肖邦的钢琴协奏曲。

奥曼迪(Engene Ormandy,1899~1985)美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不论大曲、小曲,甚至协奏曲,都有高水准的表现,指挥风格朴实细腻,强调尊重古典传统。

富尔涅(Jean Fournet,1899~1985)法国指挥家。擅长指挥德彪西、拉威尔、柏辽兹等法国作曲家的作品。

富尔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德国指挥家。他要求乐队队员演奏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挥富于浪漫气息。

普雷文(Andre Previn,1929~)美国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指挥风格文静优雅、朴实亲切。擅长指挥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及20世纪的英国作品。

普里查德(John Pritchard,1921~)英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风格稳健。

蒙特(PierreMonteux,1875~1964)意大利指挥家。指挥舒展大方,对作品的理解颇有深度,被认为是意大利歌剧最正统的解释者之一。

赫尔比希(Ganther Herbig,1931~)德国指挥家。指挥风格质朴,音乐形象鲜明。

苏伊特纳neilian(OtmarSuitner,1922~)德国指挥家。指挥自然洒脱,富有生气,被认为是莫扎特作品最佳指挥之

克莱伯·埃里希(Erich Kleiber,1890~1956)奥地利指挥家。其歌剧指挥在语言节奏和歌剧演出效果的处理上颇具特色,并博得好评。

克莱伯·卡洛斯(Carlos Kleiber,1930~)奥地利指挥家。擅长指挥德国浪漫乐派的歌剧与德奥古典乐派的管弦乐曲。

克格尔(Herbert Kegei,1920~)德国指挥家。指挥风格稳健而富于动力。指挥曲目广泛,擅长指挥现代作品。

克吕坦斯(Andre Cluytens,1905~1967)比利时指挥家。指挥风格简洁,品位高雅。擅长指挥法国近代作品,尤其是拉威尔的乐曲。

克列姆佩雷(Otto Klemperer,1885~1973)德国指挥家。其指挥师承德国乐派,晚期更为稳健严谨。

克纳佩茨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德国指挥家。擅长指挥后期浪漫乐派作品。尤其擅长批挥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和瓦格纳的歌剧。

里希特·卡尔(Karl Richter,1926~1981)德国指挥家。其指挥强调抒情性。演出曲目以巴赫作品为主。 近卫秀磨(Konoye Hidemaro,1898~1973)日本指挥家、作曲家。其指挥继承了克莱伯的浪漫派风格,把在德国占主流的音乐欣赏趣味传播到日本,被誉为日本交响音乐之父。

伯姆(Karl Bohm,1894~1981)奥地利指挥家。指挥风格继承了19世纪维也纳传统,质朴严谨,强调忠实于作品内容。擅长指挥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瓦格纳、贝多芬与勃拉姆斯的作品。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国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纯朴率直,富于现代气息。上自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下至现代作品与爵士乐,无不胜任,60年代后以指挥歌剧为主。

库贝里克·拉斐尔(Rafaei Kubelik,1914~)捷克指挥家。指挥自然稳健,富于戏剧性。指挥曲目广泛。

阿巴多(CIaudil Abbado,1933~2014)意大利指挥家。指挥明快流利,能准确表现不同作品的风格。他是当代指挥罗西尼、威尔第作品的最有才华的指挥之一。

阿诺索夫(Nlkolai Anosov,1900~1962)前苏联指挥家。指挥干净利落,节奏鲜明,具有时代特点。演出曲目包括浪漫乐派作品和现代作品。

英巴尔(Eliahu Inbal,1936~)以色列指挥家。指挥风格稳健,擅长指挥贝多芬及德奥浪漫乐派的作品。

范德诺特(Andre Vandernoot,1927~)比利时指挥家。指挥富于抒情性,是比利时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挥家。

明兴格尔(Karl Munchinger,1915~)德国指挥家。指挥稳健典雅,具有浓厚的德国传统风味。指挥曲目以巴罗克音乐为主,同时指挥布里顿、欣德米特等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图尔诺夫斯基(Martin Turnovsky,1928~)捷克指挥家。指挥风格潇洒,擅长指挥捷克近、现代乐曲。

岩城宏之(Iwaki Hiroyuki,1932~)日本指挥家。指挥富有激情和动力。指挥曲目较广,包括古典和现代音乐。

迪图瓦(Charles Dutoit,1936~)瑞士指挥家。指挥充满活力和生气。

肯普(Rudolf Kemp,1910~1976)德国指挥家。指挥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传统,节奏明澈,乐句清楚,表达严谨细腻。擅长指挥德国古典作品。

凯尔伯特(Josef Keilberth,1910~1976)德国指挥家。其指挥继承了德国音乐传统,表现力丰富。擅长于指挥德奥作品。

凯尔泰斯(Kertesz Istvan,1910~1973)匈牙利指挥家。其指挥继承了匈牙利的传统技法,明晰而富有表情。

罗威茨基(Witold Rowicki,1914~)波兰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擅长于演奏东欧作品和现代乐曲。

罗津斯基(Artur Rodzinski,1894~1958)波兰指挥家,指挥富于动力性而充满激情,是公认的俄罗斯现代乐曲权威指挥家。

罗杰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前苏联指挥家。指挥技巧卓越,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与柔润的音乐性,以富有生气的手段使乐队音响达到均衡与协调,对作品时代风格的掌握恰如其分。指挥曲目广泛,以指挥柴科夫斯基的三大舞剧,普罗科菲耶夫、柴科夫基、西贝柳斯的交响曲著称。

姆拉文斯基(Evgene Mravinsky,1903~1988)前苏联指挥家。指挥刚毅果断,气魄宏伟,乐曲处理严密匀称,乐队音响层次分明,被认为是柴科夫斯基与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最权威的诠释者。

拜尼姆(Eduard Van Beinum,1901~1959)荷兰指挥家。其指挥注重传统风格,稳健扎实,自然庄重。

保姆加特纳(Bernhard Paumgartnet,1887~1971)奥地利指挥家。对莫扎特作品的研究享有盛誉。

科什勒(ZdenekKosler,1928~)捷克指挥家。指挥自然而热情洋溢,富于民族特色。

科米肖纳(Sergiu Comissiona,1928,~)罗马尼亚指挥家。指挥富于戏剧性。

津曼(David Zinman,1936~)美国指挥家。擅长于指挥近、现代乐曲。

洛克伦(James Lorghran,1931~)英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音乐处理周详、细致、自然。

洛佩斯—科博斯(Jesus LopezCobos,1940~)西班牙指挥家。是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西班牙当代最出色的指挥家。

施泰因(Horst Stein,1928~)德国指挥家。指挥生气勃勃,曲目广泛。

施托尔茨(Robert Storz,1880,~1975)奥地利指挥家、作曲家。指挥富于浪漫气息。

费伦契克(Ferencsik Janes,1907—1984)匈牙利指挥家。指挥稳健有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费多谢耶夫(VIadimir Fedoseev,1932~)前苏联指挥家。指挥充满激情,明快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气质。

索尔蒂(Solti Geovg,1912~)出生于匈牙利的英国指挥家。指挥气势宏大,富于抒情性。以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著称。

莱汶(James Levine,1943~)美国指挥家、钢琴家。指挥稳健优雅,曲目广泛,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指挥家。

莱特纳(Ferdinand Leitner,1912~)德国指挥家。擅长指挥莫扎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以及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等。

莱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1912~)奥地利指挥家。指挥稳健有力,擅长指挥瓦格纳、普罗科菲耶夫、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作品。

高克(A1exander Gauk,1893~1963)前苏联指挥家。指挥风格朴实稳健。

诺伊曼(Vaciav Neumann,1920~)捷克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其中以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耶耶切克等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为主。

海廷克(Bernard Heitink,1929~)荷兰指挥家。指挥稳健有力,指挥曲目广泛。

桑德林(kurt Sanderling,1912~)德国指挥家。指挥明快而气势宏大,富于抒情性。擅长指挥前苏联作品与西贝流斯的管弦乐曲。

勒格纳(Heinz Rogner,1929~)德国指挥家。指挥朴实无华,富于表情,具有德国传统风格。

菲德勒(Arthur Fiedler,1894~1979)美国指挥家。指挥曲目以欧美古典名曲为主,兼及音乐剧选曲和流行歌曲改编曲等。

萨金特(Maicolm Sargent,1895~1967)英国指挥家。擅长指挥英国现代乐曲与北欧作曲家的作品

萨瓦利什(Woifgang Sawallisch,1923~)德国指挥家。指挥纯正而生动。演出莫扎特与、贝多芬早期钢琴协奏曲时,常身兼指挥和钢琴演奏。

梅塔(Zubin Mehta,1936~)印度指挥家。其指挥感情充沛,富有现代气息,乐曲处理干净利索。

塔尔米(Yoav Talms,1943~)以色列指挥家。指挥技巧扎实,表现稳健。

斯美塔契克(VaclaV Smetacek,1906~)捷克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风格细腻而有个性。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音响丰满,富于激情。

斯维特拉诺夫(Evgeny Svtlanov,1928~)前苏联指挥家。指挥动力感强,色彩丰富鲜明,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特点。

豪泽(Alfred Hause,1921~)德国指挥家。早期以指挥探戈舞曲为主,后扩大指挥曲目到古典乐曲和通俗乐曲。

塞尔(Szell George,1897~1970)匈牙利指挥家。其指挥忠实于原作,朴实无华。指挥曲目范围广泛,擅长演奏德国古典乐派、浪漫乐派以及东欧民族乐派的作品。

滕斯泰特(Klfaus Tennstedt,1921~)德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尤擅长指挥马勒的作品。

穆蒂(Riccardo Muti,1941~)意大利指挥家。指挥富于动力性。指挥曲目广泛,其中以指挥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等作品著称。

戴维斯·科林(ColSn Davis,1927~)英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尤擅长指挥柏辽兹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指挥风格稳健明晰。

戴维斯·安德鲁(Andrew Devis,1944~)英国指挥家。指挥表情丰富,擅长指挥合唱曲。

西蒙·拉特爵士(SirSimonRattle,1955年1月19日)英国指挥家。现任柏林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这位柏林爱乐的新任掌门人给这支古老的乐团注入了新的活力。

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ost,1960~)奥地利指挥家。是当今古典乐坛的新生代指挥家之一。

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早期:帕格尼尼、韦伯、贝利尼、罗西尼、舒伯特、柏辽兹等。

前期:舒曼、李斯特、肖邦、门德尔松、苏佩等。

中期: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普契尼、布鲁克纳、古诺、德沃夏克、比才、格林卡、勃拉姆斯等。

后期:格里格、理查德·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埃尔加、西贝柳斯、鲍罗丁、莫什科夫斯基、巴拉基列夫、居伊等。

晚期: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拉赫玛尼诺夫、马勒、穆索尔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布里顿等。

浪漫主义音乐起初起源于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同时也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音乐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音乐风格与传统的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音乐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是以“浪漫”为标题的,这部作品是布鲁克纳在其创作生涯中的一次突破,也是他对交响曲形式的一次完美掌握。该交响曲呈现出了充满想象力和感性的音乐风格,表达了浪漫主义时期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追求。

音乐会

第四交响曲包含了布鲁克纳独特的特点,如对旋律的深入探索和对和声的独特运用。这部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思想。首先是富有激情和动感的开场乐章,紧随其后的是一个梦幻般的慢板,展现了布鲁克纳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探索。第三个乐章是一个优美的舞曲,充满了轻松和愉悦的气氛。最后一个乐章是一个高潮迭起的终曲,表达了布鲁克纳对生命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希望。在布鲁克纳的创作中,第四交响曲被认为是一次革命性的尝试。他将交响曲这一传统形式转化为一种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音乐形式。这部作品也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因为它表达了浪漫主义时期对自然、人类感情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高雅音乐

总的来说,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力,表达了浪漫主义时期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追求。这部作品不仅是布鲁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32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