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点与浪漫主义时期有什么不同?

举例说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点与浪漫主义时期有什么不同?,第1张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和自然。

十九世纪初开始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也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总是富有爱国主义的情怀。譬如肖邦的波兰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国。而同时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出音乐的幻想性。残酷现实与美好理想的矛盾与交织,只有幻想是最后的安乐乡。也正因此,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可以大行其道,成为名作中的大宗。

若说古典主义是版画,浪漫主义便是泼洒的水彩。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庄是以严谨。“凡是天生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真实的。“浪漫主义崇尚感性,崇尚个人感情。华丽的技巧,夸张的变调,忧郁感伤的小情调。”

世纪病“即是忧郁,而音乐家们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们谱写演奏以宣泄内心。浪漫主义的风格让音乐家们的曲子小众化,变成只有音乐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乐是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乐。它是有着抽象辩证思维sonataform(奏鸣曲式)。是由浅而深入的心灵冲击。它的感情明确的开端轻易让人抓到主调。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音乐家的大声疾呼,是鲜明又不失优雅的申辩。像咄咄逼人的辩论家,像哲学家沉思的脑内。古典主义之于浪漫主义是前身,是传统,是要超越的过去。

浪漫主义在此基础上新的探索,同时亦摆脱了“理性“对音乐格式与形式的限制。音乐本就是感情的喷涌,是无法言说的悸动。褪去枷锁,我颂我所敬,怅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义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乐才能带着幻想在耳畔徜徉。相异说至此,也就到了结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说。音乐本身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音乐是人感情的抒发,而使人有感而发的事情,对人类而言又有几多不同?生死、孤独、爱情、离别、神明、祖国、自然、英雄、统治者。愉悦、悲伤、痛苦、挣扎、沉思、崇拜、祈祷。永恒的主题,改变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与结果罢了。更何况,古典主义音乐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前身,二者相同之处不言自明。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浪漫主义音乐、文学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

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

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

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

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一、把握音乐风格应该作为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方面

周广仁在讲座中指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 他还说: “音乐风格把握得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要严重。” 对于任何一个作品的把握,如果不能对其音乐风格特点作出准确的判断,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一个演奏者是否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我们也只能根据他在演奏中对音乐作品风格把握得正确与否来作出判断。把握音乐风格、研究音乐风格,作为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风格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对风格的研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钢琴艺术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风格形态时期:巴罗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印象主义风格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

其次,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富于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风格,比如,德奥的钢琴风格、俄罗斯的钢琴音乐风格等。

再次, 从个体研究的角度来看,应对有代表性的钢琴音乐作曲家进行专门研究,例如: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创作特征的研究。

从钢琴音乐发展的四个主要风格流派来看,由于各个时期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作曲技法等有很大不同,因此也就使各个流派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在速度、力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区别。 用不恰当的速度、声音、触键来演奏某种特定风格时期的乐曲。被视为比弹错音更严重的错误。因此,风格问题的研究应该多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在教学或实际演奏中把握作品的风格,更好地阐释音乐作品。

二、钢琴演奏风格的训练应该成为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风格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必须与教学和演奏密切结合起来的实践问题。我们必须在学生学琴的第一天起,在对他们进行严格技术训练的同时,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风格概念- 即严格地限定每一首乐曲所应当具有的声音、奏法、速度、力度、装饰音以及由此而来的触键、用力、踏板等技术问题。 只有把风格概念引入钢琴教学中,使它获得与技术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日积月累逐步确立正确的风格概念,最终达到准确地理解、再现作品。当然,风格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要求学习者在弹奏中逐步积累: 通过聆听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获得感性体验,通过对作品音乐风格各要素的把握获得理性判断。

三、演奏风格的比较研究

周广仁在讲座中对巴罗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作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从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音乐特点入手对每个时期作了总结,从速度、力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八个方面对巴罗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作了详细地比较研究:

1、速度

巴罗克风格时期 演奏速度比较适度,既不太快,也不太慢,快、慢是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概念。

古典风格时期 的演奏速度比巴罗克时期有很大提高。速度往两头扩张,贝多芬的快板乐章比海顿、莫扎特又快的多,而表现力深刻的慢板乐章往往更慢。

浪漫主义时期 的速度幅度比古典时期又有较大的扩张。

2、力度

巴罗克时期 古钢琴时期古钢琴采用细弦、木结构及钢片拨弦,它的构造及发声原理决定了乐器的音量很小,在演奏中采用“阶梯式”的力度处理,即一层一层地渐强渐弱。

古典时期 由于“槌子琴”的出现,音量增大了,可以用不同的触键来做渐强、渐弱的变化,因而音乐表现力比巴罗克时期更为丰富了。如果说在海顿、莫扎特时代还比较局限于发明的“槌子琴”,那么到了贝多芬时期又有更大的发展,力度幅度明显增大。

浪漫主义时期 的力度又有很大的扩张。例如:莫扎特用p、f。ff出现在莫扎特的一个作品中(A小调奏鸣曲KNr310)。贝多芬用ppp、ff。李斯 特甚至用ffff。浪漫派音乐强调表现人的感情:热情、激动、悲伤等,因此力度的起伏很大,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更丰富了。

3、声音

巴罗克时期 的复调音乐作品应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每个音符要有良好的音质,而且注意每个线条的歌唱性,同时注意使各个声部之间组织成良好的声部关系,从而在横纵两方面把音乐组织成完美的整体。

古典主义时期 钢琴的声音与古钢琴完全不一样,莫扎特、海顿的声音更清晰,他们更强调手指的颗粒性、清晰度和透明度。而贝多芬声音结实、雄厚,因为他的音乐内容常常是富于戏剧性的,他要求声音的音量和厚度大大地超过莫扎特和海顿。

浪漫主义时期 的音乐主要是抒发个人情感,所以旋律很重要,声音的美非常重要。声音的多层次是浪漫派音乐的最大特点,旋律本身的歌唱性、旋律与伴奏的层次非常重要。

4、和声

巴罗克时期 音乐主要以复调音乐为主,即由几个并行的线条构成,一般不分主次,即使有所突出,也仍应保持几个声部的独立进行。复调音乐是多层面、多线条、多重性的复杂思维。一般有一种错觉,认为巴罗克音乐比其后的音乐来得协和,实际上,巴罗克音乐包含着极尖锐的不协和。一些在20世纪音乐中经常出现的 不协和音响,尤其是小二度、大七度等音程,在巴罗克音乐内大量存在,甚至大大超过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而这些不协和音响通常以延留音、倚音、经过音等和声 外音或装饰音的方式出现。

古典主义时期 主调音乐代替复调音乐,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占据首要地位。由“主--下属--属--主”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及其调性关系体 系成为音乐结构的骨架。和声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钢琴的织体完全变了,有主旋律、有伴奏、而不是像复调音乐时期是几个旋律并行。

浪漫主义时期 和声丰富多彩,通过运用和弦外音,以及远关系转调等手法来获得新鲜的和声效果。钢琴织体的写法也有很大不同。

5、奏法

巴罗克时期 古钢琴力度变化很小,因此,通常靠奏法和装饰音来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从奏法上看,主要采用断奏和连奏进行对比。由于巴罗克时期的作曲家在乐谱上并没有标上明确的奏法,因此,对于奏法大致有两种基本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原则可作为参考:1、音阶性(级进的音)的进行采用连奏。 2、三度以上音程的跳进用断奏。

古典主义时期 的由于钢琴的变革,因此在钢琴上可以弹出比较好的连奏,特别是贝多芬的某些作品中,强调非常连的声音,连奏成为重要的、新的因素。

浪漫主义时期 有非常富于歌唱性的连奏和非常短促的跳音。

6、装饰音

装饰音一直是很复杂的问题:其一,记号不统一。其二,对同一个装饰音有几种不同的弹奏法。其三,由于后人编写的乐谱版本日益增多,给装饰音的研究又增加了难度。例如车尼尔,这位巴赫之后一百年的钢琴老师,很容易带上他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来解释巴赫作品的装饰音,因此现在非常强调要考证巴赫作品的原稿,即Urtext版。

巴罗克 音乐作品中装饰音的种类包括:波音、倚音、双波音、顺滑音、颤音、回音、带各种不同“前缀”和“后缀”的颤音等。巴罗克和古典时期弹奏装饰音的基本 原则是:第一,装饰音必须在拍子上开始。第二,颤音从上方二度音开始,(这适用于巴罗克时期、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但也有例外:为避免重复,颤音应从本音开始。

古典主义时期 海顿、莫扎特的装饰音基本继承了巴赫的传统,但贝多芬的装饰音则略为复杂。第一,颤音从原音开始。第二,颤音的数量较自由,不像巴罗克时期那么严谨,而是采用尽可能快的自由节奏颤音,显示出越来越快的趋势。当然,以上谈及的只是一些一般规律,要弹好装饰音首先应透彻地研究作品的原稿,其次参考其他各种版本,然后在聆听大师录音的基础上从音乐的需要出发来掌握装饰音的正确弹法。

7、踏板

由于巴罗克时代的古钢琴没有踏板,因此在训练中应该首先强调手指严格的连奏。但如果是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罗克时期的作品,那么也可以尝试用一点踏板, 但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不要将踏板踩太深,以免造成泛音。

2、不要将踏板踩太长,即使在属于同一和弦的乐句进行时,也应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运用踏板。多换踏板可保持各声部的清晰。

踏板是古典主义时期发展起来的。 弹奏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时,踏板的用法应注意掌握以下的原则:

1、在长音上踩,起到润色的作用。

2、不要踩太深,要与不用 踏板的部分产生很好的衔接。贝多芬作品中踏板的运用比海顿、莫扎特要多得多、复杂得多,这是由他的音乐内容所需要的表现力决定的:

1、增强乐句的连贯。

2、为使音响更加丰富饱满。

3、为加强力度对比。

4、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浪漫派时期踏板的使用更复杂、更精细。 延音踏板包括长踏板、浅踏板和颤踏板的使用。还有弱音踏板,持续音踏板大量运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8、弹奏方法

在漫长的钢琴艺术史中,钢琴的弹奏方法经历了一个逐步改进和科学化的过程。这与乐器的构造、作品的音乐内容、意境、技术类型等是紧密联系的。

巴罗克和古典主义时期 ,由于古钢琴的琴键较浅、较轻,没有太大的力度变化,因此不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演奏,弹奏时更多的运用手指部分来弹奏,用力部位基本局限于手掌以下,手指是发力的基本出发点。

古典主义时期 由于专职钢琴教师的出现,使钢琴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所谓的“手指派”,例如:莫扎特、克列门蒂就属于手指派,而贝多芬之后逐渐发 展为手指和手臂相结合的方法。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手指派”的训练方法是比较片面的训练方法。手指派里还主张高抬指训练,大量机械的训练,不讲音色、不讲歌唱性,追求快、响,很有危害性。

浪漫主义时期 出现了一批炫耀高超演奏技巧的大师级钢琴嫁。经过李斯特、肖邦、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不懈努力,钢琴的艺术表现力被淋漓尽致地发掘出来。浪漫主义时期被誉为钢琴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超级技术,例如,八度、和弦、双音、快速华彩经过句、震音与颤音、托卡塔式的两手交叉、远距离跳跃、刮键、重复音等等。由于技术类型的变化从而导致了用力部位的巨大变化,据有关记载:李斯特、肖邦当时的钢琴教学方法已非常科学,开始运用从指、腕、肘、臂、腰乃至全身的力量来演奏。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重量与手指相结合的弹奏方法。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对不同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有基本的了解。运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可以使我们对钢琴音乐风格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概念,从而更容易掌握不同时期作品演奏风格的尺度。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以上提及的只是一些一般规律,而音乐是千变万化,因此,在学习音乐作品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小结:

周广仁的讲座给我们的启示并不仅仅停留在让大家了解钢琴演奏风格知识这点上,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钢琴教学及学习的思考。她在讲座中还指出: “300年的钢琴演奏艺术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杰出的作品,而且逐渐地找到了比较科学的弹奏方法。 但我们国内有些人仍然在走一百年前的老路子,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认为“我怎么学就怎么教”。然而, 为什么你要这样教?有没有道理?教得对不对?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对于一首作品,我们应如何解释、演奏、教学? 这与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风格、作曲家、作品的结构、速度、力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等问题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围绕这几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作品,踏踏实实做一些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04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