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英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谁?

你认为英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谁?,第1张

我认为是威廉•华兹华斯。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拜伦、雪莱、威廉•华兹华斯是骁勇战将。威廉•华兹华斯作为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的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欣赏和肯定。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将各自的诗歌合为一册,定名为《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1800年,《抒情歌谣集》再版,为了反击诗人所遭到的攻击,华兹华斯写了洋洋万言的序言。1815年,诗人从诗集中抽出自己的诗作,单独成册,又附加了1篇序言,以补充1800年的序言。

这两篇序言,后来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涉及诗歌的题材问题、语言问题、本质问题以及诗人的特殊才能问题。当然,华兹华斯在创作诗歌时,注入了自己对于诗歌形式、诗歌主题等的理解与感受,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不同于流俗,洋溢着新鲜活泼、清新深刻的气息。

归纳起来,华兹华斯的诗歌主要包含5大特点:诗歌要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诗必须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诗要使用淳朴有力的民间语言;诗主要表现大自然与农村生活;诗要重视灵感与想象,发掘人的内心世界。

  诺瓦利斯,原名格奥尔格·菲利普·弗里德里希·弗莱赫尔·冯·哈登贝格,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诺瓦利斯简介

 诺瓦利斯出生于1772年的5月2日,原名为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他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是家中的长子。哈登贝格家族是古老的下萨克森贵族,但是在诺瓦利斯出生的时候已经不是那样的显赫了。在这个家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便是诺瓦利斯的父亲海因里希·乌尔里希·埃拉斯穆斯·封·哈登贝格,他有着虔诚的罪恶意识,并用这意识在精神上控制和支配者整个家庭,这也是诺瓦利斯从小便接受严格的宗教 教育 的原因。

 对于诺瓦利斯来说,感情最为要好的便是自己的母亲,一直到他成年都对自己的母亲怀有热爱和感激。在年幼的时候,诺瓦利斯体弱多病,并且智力迟钝。1780年的时候,九岁的诺瓦利斯患上了痢疾,在持久的药物的刺激和疗养之下,他的病情才有所好转。这场痢疾,导致了他胃下垂,但是也让他的智力苏醒了。

 1783年,诺瓦利斯被父亲送往了叔父戈特·罗布·弗里德里希·封·哈登贝格那里暂住。在那里,逐渐成长的诺瓦利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叔父是一个依恋优越的身世和地位的人,而他的父亲显然并不在意这一些。之后,诺瓦利斯一家迁居魏森费尔斯,在这里,诺瓦利斯认真地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对于他来说,古典 文化 便是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喜欢阅读诗歌和童话。

 1790年,诺瓦利斯跟着费希特一起学习哲学,并认识了席勒。1791年开始的三年时间里,诺瓦利斯在莱比锡 大学学习 ,之后便在法院、盐务局供职,还和早期的浪漫派作家弗·施莱格尔等交往。1801年3月25日,诺瓦利斯在魏森菲尔斯去世。

诺瓦利斯的哲学思想

 诺瓦利斯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费希特哲学的影响。费希特哲学是一个为了纠正康的哲学中物自体不能被认识的偏颇而建立的哲学,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限地扩大自我的能动性。因此,费希特哲学也被称为“行动的呐喊”,从社会现实作为入手点,进而探讨自我的本源行动。本源行动指的是自我的自由意志、自由思考,也是在康德的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费希特的哲学体系包含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与自我的统一这三大命题,就这三大命题,诺瓦利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我们谈论自身时,我们只得是族与个体,自我就是族与个体,既普遍有特殊。”

 诺瓦利斯从 自然 与精神的关系的角度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他认为自我设定非我、精神产生自然,是因为只有通过确立一个对象,也就是确立自然,精神才能够成为意识到自身的主题。并且,诺瓦利斯认为精神就存在于自然之中,只是存在于自然之中的精神被人们当做是纯粹的物质,而不是将其视作精神来看待。他将这种把精神禁锢到自身中的自然称作是“一座魔化的石湖”。在自然包含精神的基础上,诺瓦利斯认为自然中的精神就是自我的投射,事实人的本质的显现。

 除此之外,诺瓦利斯还提出了魔化的概念:“以人的意志来利用 经验 世界的艺术”,这是诺瓦利斯魔化唯心主义的表现。

诺瓦利斯的成就

 要说一个诗人的成就是什么,那么便是他的作品了。诺瓦利斯便是一位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因此,诺瓦利斯的成就便是诗歌的创作。

 在诺瓦利斯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作品便是《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和《夜颂》了。

 《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描写了中世纪诗人奥弗特丁根的生平,是一本与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相对抗的小说。整本小说分为两个部分,充分地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在诺瓦利斯看来,小说并没有确定的结局。在1800年2月23日哈登贝格在给路德维希·蒂克的信中写着“整个小说应是诗歌的神化。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在第一部分中成熟为诗人——在第二部分中则作为诗人使诗歌神化,使带有幸福表情或美好色彩”。

 《夜颂》是诺瓦利斯的另一个代表作。这是诺瓦利斯在自己的未婚妻去世之后写成的,表达的是他对死去的未婚妻的悼念之余,也表达了他本人对于“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的追求。

 在诺瓦利斯看来,诗歌真正的题材和值得追求的内容是一切神秘的、奇妙的、童话般的东西。在他的诗歌《宗教歌》中,表现了他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在《基督教或欧罗巴》一文中,诺瓦利斯希望能够出现一个理想化的中世纪社会:人们人们和睦、知足,一切 政治 、社会的对抗矛盾全被掩盖。在文中,诺瓦利斯抱怨因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而分裂的欧洲基督教;他丑化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他要求在一个新的持久的教会领导下来建立一个欧洲的国家联盟。

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2 德国浪漫主义诗歌

3 诗人拜伦的简介

4 德国诗人海涅资料简介

5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

拜伦(1788~1824)是欧洲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出生于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父母感情不和,幼小的拜伦成了他们发泄怒气的对象,因而,养成了拜伦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他在剑桥大学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开始发表诗集及评论,初露锋芒。

拜伦

1809~1811年,拜伦第一次进行漫长的国外旅行,这次旅行,使他了解到南欧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就是依据这次旅途日记写成,长诗的出版使拜伦成了英国的风云人物。他回英国后,集中精力写政治讽刺诗,攻击保守党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然而,政治气候的恶劣和个人生活的不幸,一方面使拜伦的忧郁、孤独感和反抗精神增强,一方面也产生了悲观情绪。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东方叙事诗》、《希伯来叙事诗》等。这些诗以东欧、西亚为背景,塑造了一些富有叛逆精神,与命运作斗争的“拜伦式的英雄”形象:他们同社会尖锐对立而孤军奋战,进行个人反抗;他们蔑视社会“文明”,傲世独立,对前途失望;他们为个人自由和爱情幸福奋斗的结局往往不是失败,便是死亡。

1816年,拜伦在英国上流社会的诽谤与打击下,愤然离国,从此侨居异乡。在瑞士时,拜伦结识了雪莱,并受到他的乐观积极的思想影响。拜伦这时创作的《普罗米修斯》、《路德分子之歌》,表现了革命者坚毅的斗争精神。在意大利期间,拜伦积极参加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为革命活动提供经费,购买武器弹药,被推举为该组织的***。诗人从意大利的革命斗争中吸取力量,进入了他的创作高峰时期,如哲理诗剧《曼夫莱德》、神秘剧《该隐》和长篇诗体小说《唐璜》都完成于此时。1823年拜伦到希腊参加民族起义军的活动。他卖掉自己的庄园,毫无保留地用于希腊革命。他亲自参加劳动和训练,总是置身于最危险的地方。长期的奔波和操劳,损坏了他的身体,1824年逝世。他把自己的财产、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希腊的独立事业。

拜伦以他巨大的文学成就成为欧洲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他是无畏的战士,也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的成就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8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