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简介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简介,第1张

  诺瓦利斯,原名格奥尔格·菲利普·弗里德里希·弗莱赫尔·冯·哈登贝格,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诺瓦利斯简介

 诺瓦利斯出生于1772年的5月2日,原名为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他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是家中的长子。哈登贝格家族是古老的下萨克森贵族,但是在诺瓦利斯出生的时候已经不是那样的显赫了。在这个家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便是诺瓦利斯的父亲海因里希·乌尔里希·埃拉斯穆斯·封·哈登贝格,他有着虔诚的罪恶意识,并用这意识在精神上控制和支配者整个家庭,这也是诺瓦利斯从小便接受严格的宗教 教育 的原因。

 对于诺瓦利斯来说,感情最为要好的便是自己的母亲,一直到他成年都对自己的母亲怀有热爱和感激。在年幼的时候,诺瓦利斯体弱多病,并且智力迟钝。1780年的时候,九岁的诺瓦利斯患上了痢疾,在持久的药物的刺激和疗养之下,他的病情才有所好转。这场痢疾,导致了他胃下垂,但是也让他的智力苏醒了。

 1783年,诺瓦利斯被父亲送往了叔父戈特·罗布·弗里德里希·封·哈登贝格那里暂住。在那里,逐渐成长的诺瓦利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叔父是一个依恋优越的身世和地位的人,而他的父亲显然并不在意这一些。之后,诺瓦利斯一家迁居魏森费尔斯,在这里,诺瓦利斯认真地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对于他来说,古典 文化 便是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喜欢阅读诗歌和童话。

 1790年,诺瓦利斯跟着费希特一起学习哲学,并认识了席勒。1791年开始的三年时间里,诺瓦利斯在莱比锡 大学学习 ,之后便在法院、盐务局供职,还和早期的浪漫派作家弗·施莱格尔等交往。1801年3月25日,诺瓦利斯在魏森菲尔斯去世。

诺瓦利斯的哲学思想

 诺瓦利斯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费希特哲学的影响。费希特哲学是一个为了纠正康的哲学中物自体不能被认识的偏颇而建立的哲学,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限地扩大自我的能动性。因此,费希特哲学也被称为“行动的呐喊”,从社会现实作为入手点,进而探讨自我的本源行动。本源行动指的是自我的自由意志、自由思考,也是在康德的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费希特的哲学体系包含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与自我的统一这三大命题,就这三大命题,诺瓦利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我们谈论自身时,我们只得是族与个体,自我就是族与个体,既普遍有特殊。”

 诺瓦利斯从 自然 与精神的关系的角度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他认为自我设定非我、精神产生自然,是因为只有通过确立一个对象,也就是确立自然,精神才能够成为意识到自身的主题。并且,诺瓦利斯认为精神就存在于自然之中,只是存在于自然之中的精神被人们当做是纯粹的物质,而不是将其视作精神来看待。他将这种把精神禁锢到自身中的自然称作是“一座魔化的石湖”。在自然包含精神的基础上,诺瓦利斯认为自然中的精神就是自我的投射,事实人的本质的显现。

 除此之外,诺瓦利斯还提出了魔化的概念:“以人的意志来利用 经验 世界的艺术”,这是诺瓦利斯魔化唯心主义的表现。

诺瓦利斯的成就

 要说一个诗人的成就是什么,那么便是他的作品了。诺瓦利斯便是一位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因此,诺瓦利斯的成就便是诗歌的创作。

 在诺瓦利斯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作品便是《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和《夜颂》了。

 《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描写了中世纪诗人奥弗特丁根的生平,是一本与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相对抗的小说。整本小说分为两个部分,充分地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在诺瓦利斯看来,小说并没有确定的结局。在1800年2月23日哈登贝格在给路德维希·蒂克的信中写着“整个小说应是诗歌的神化。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在第一部分中成熟为诗人——在第二部分中则作为诗人使诗歌神化,使带有幸福表情或美好色彩”。

 《夜颂》是诺瓦利斯的另一个代表作。这是诺瓦利斯在自己的未婚妻去世之后写成的,表达的是他对死去的未婚妻的悼念之余,也表达了他本人对于“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的追求。

 在诺瓦利斯看来,诗歌真正的题材和值得追求的内容是一切神秘的、奇妙的、童话般的东西。在他的诗歌《宗教歌》中,表现了他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在《基督教或欧罗巴》一文中,诺瓦利斯希望能够出现一个理想化的中世纪社会:人们人们和睦、知足,一切 政治 、社会的对抗矛盾全被掩盖。在文中,诺瓦利斯抱怨因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而分裂的欧洲基督教;他丑化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他要求在一个新的持久的教会领导下来建立一个欧洲的国家联盟。

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2 德国浪漫主义诗歌

3 诗人拜伦的简介

4 德国诗人海涅资料简介

5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

特点:反对崇尚理性,歌送人的本能感情;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寻求理想世界。

========================================

注:这个特指浪漫主义的特点,并不指作品的基本特点。

时势所趋,一些较晚的浪漫主义者在他们创作辞藻华丽、充满怀古情调的作品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他们中间,有人写出爱国诗歌,有人挖掘中古时代的文学遗产,有人搜集和整理了民间童话和民歌。也有个别作家在反对市侩习气、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作品中显示出现实主义的因素。此外,浪漫主义者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方面也有过卓越的成绩。这可以说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德国文学做出的带有积极性的贡献。

分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德国是诗和音乐;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法国是绘画和雕刻。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11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