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的代表作都有什么并对德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舒曼的代表作都有什么并对德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第1张

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重要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并且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集作曲与理论于一身。他的歌曲创作,对德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评论活动则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代表作还有钢琴曲《蝴蝶》(1831)、《交响练习曲》(1834)、《童年情景》(1838)、《狂欢节》(1839),歌曲《两个掷弹兵》,管弦乐曲《曼弗雷德序曲》(1849),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1845),交响曲《春天》(1841)、《莱茵河》(1850),以及室内乐曲等。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

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扩展资料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切尔卡什》,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

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人,有辱人的尊严。

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并非是天生的,人民一旦掉脱黑暗的过去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镣铐,他就能站起来为自己的权力而战,成为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成为大写的人。

高尔基从事创作始终都抱着一个鲜明的文化目的:通过文学艺术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话醒,提高入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推动俄罗斯民族摆脱历史的和精神的重负,走向现代。为着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尔基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只限于发掘生活琐事,而应当“讲到激动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复兴的可能性”,要有“对创造生活的号召”,要善于“以思想和言词之美来丰富生活”。

要美化人,美化生活。这一文化目的使得高尔墓在盲面惨淡的人生、直书全部的真实的同时总想通过美化、“虚构”来显示人生的亮色,使人们不至于因现实的可怕而沉沦和绝望。因此他才强调;作为艺术家,既要从现实出发,敢于揭露生活中的黑暗现实,又要“善于站在现实之上”,把肯定性的现象加以“浪漫主义化”。

参考资料:

玛克西姆·高尔基-

韦伯、舒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肖邦、R舒曼、柏辽兹、帕格尼尼、李斯特、勃拉姆斯、WR瓦格纳、布鲁克纳、小约翰·施特劳斯、奥芬巴赫、圣桑、弗兰克、柴可夫斯基。

维尼亚夫斯基、维厄当、安东·鲁宾斯坦、布鲁赫、理查德·施特劳斯、马勒、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雅纳切克、埃尔加、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1、韦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MariavonWeber,1786年11月18日-1826年6月5日),德国作曲家。

韦伯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

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

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3、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4、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Brahms,德语:[joˈhanəs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

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5、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

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浪漫主义乐派

  诺瓦利斯,原名格奥尔格·菲利普·弗里德里希·弗莱赫尔·冯·哈登贝格,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诺瓦利斯简介

 诺瓦利斯出生于1772年的5月2日,原名为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他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是家中的长子。哈登贝格家族是古老的下萨克森贵族,但是在诺瓦利斯出生的时候已经不是那样的显赫了。在这个家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便是诺瓦利斯的父亲海因里希·乌尔里希·埃拉斯穆斯·封·哈登贝格,他有着虔诚的罪恶意识,并用这意识在精神上控制和支配者整个家庭,这也是诺瓦利斯从小便接受严格的宗教 教育 的原因。

 对于诺瓦利斯来说,感情最为要好的便是自己的母亲,一直到他成年都对自己的母亲怀有热爱和感激。在年幼的时候,诺瓦利斯体弱多病,并且智力迟钝。1780年的时候,九岁的诺瓦利斯患上了痢疾,在持久的药物的刺激和疗养之下,他的病情才有所好转。这场痢疾,导致了他胃下垂,但是也让他的智力苏醒了。

 1783年,诺瓦利斯被父亲送往了叔父戈特·罗布·弗里德里希·封·哈登贝格那里暂住。在那里,逐渐成长的诺瓦利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叔父是一个依恋优越的身世和地位的人,而他的父亲显然并不在意这一些。之后,诺瓦利斯一家迁居魏森费尔斯,在这里,诺瓦利斯认真地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对于他来说,古典 文化 便是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喜欢阅读诗歌和童话。

 1790年,诺瓦利斯跟着费希特一起学习哲学,并认识了席勒。1791年开始的三年时间里,诺瓦利斯在莱比锡 大学学习 ,之后便在法院、盐务局供职,还和早期的浪漫派作家弗·施莱格尔等交往。1801年3月25日,诺瓦利斯在魏森菲尔斯去世。

诺瓦利斯的哲学思想

 诺瓦利斯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费希特哲学的影响。费希特哲学是一个为了纠正康的哲学中物自体不能被认识的偏颇而建立的哲学,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限地扩大自我的能动性。因此,费希特哲学也被称为“行动的呐喊”,从社会现实作为入手点,进而探讨自我的本源行动。本源行动指的是自我的自由意志、自由思考,也是在康德的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费希特的哲学体系包含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与自我的统一这三大命题,就这三大命题,诺瓦利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我们谈论自身时,我们只得是族与个体,自我就是族与个体,既普遍有特殊。”

 诺瓦利斯从 自然 与精神的关系的角度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他认为自我设定非我、精神产生自然,是因为只有通过确立一个对象,也就是确立自然,精神才能够成为意识到自身的主题。并且,诺瓦利斯认为精神就存在于自然之中,只是存在于自然之中的精神被人们当做是纯粹的物质,而不是将其视作精神来看待。他将这种把精神禁锢到自身中的自然称作是“一座魔化的石湖”。在自然包含精神的基础上,诺瓦利斯认为自然中的精神就是自我的投射,事实人的本质的显现。

 除此之外,诺瓦利斯还提出了魔化的概念:“以人的意志来利用 经验 世界的艺术”,这是诺瓦利斯魔化唯心主义的表现。

诺瓦利斯的成就

 要说一个诗人的成就是什么,那么便是他的作品了。诺瓦利斯便是一位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因此,诺瓦利斯的成就便是诗歌的创作。

 在诺瓦利斯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作品便是《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和《夜颂》了。

 《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描写了中世纪诗人奥弗特丁根的生平,是一本与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相对抗的小说。整本小说分为两个部分,充分地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在诺瓦利斯看来,小说并没有确定的结局。在1800年2月23日哈登贝格在给路德维希·蒂克的信中写着“整个小说应是诗歌的神化。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在第一部分中成熟为诗人——在第二部分中则作为诗人使诗歌神化,使带有幸福表情或美好色彩”。

 《夜颂》是诺瓦利斯的另一个代表作。这是诺瓦利斯在自己的未婚妻去世之后写成的,表达的是他对死去的未婚妻的悼念之余,也表达了他本人对于“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的追求。

 在诺瓦利斯看来,诗歌真正的题材和值得追求的内容是一切神秘的、奇妙的、童话般的东西。在他的诗歌《宗教歌》中,表现了他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在《基督教或欧罗巴》一文中,诺瓦利斯希望能够出现一个理想化的中世纪社会:人们人们和睦、知足,一切 政治 、社会的对抗矛盾全被掩盖。在文中,诺瓦利斯抱怨因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而分裂的欧洲基督教;他丑化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他要求在一个新的持久的教会领导下来建立一个欧洲的国家联盟。

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2 德国浪漫主义诗歌

3 诗人拜伦的简介

4 德国诗人海涅资料简介

5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罗伯特·舒曼。

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等。

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这种思想几乎是意识流的,造就了奇迹般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3、舒伯特。

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5、弗朗茨·李斯特。

代表作《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

-罗伯特·舒曼

-弗里德里克·肖邦

-弗朗茨·舒伯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2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