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本质,求理由,在线求

如何证明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本质,求理由,在线求,第1张

============================== 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个领域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有兴趣而改变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

==============================神学

神学,广泛指称所有对神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在基督教于罗马获得胜利以后,神学一词多被用以指称基督教信仰观的诸多理论。神学一词的希腊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即神/上帝)和λογο(即道/话语/学说)两个字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类对上帝正确认识的学说之意。

“神学”这一概念并非源自基督宗教,而是早已出现在希腊古代思想中。在那里,“神学”(亦即“关于上帝的言谈”;后来像巴特这样的神学家把这个概念理解为“上帝对人的言谈”)一词指称关于诸神故事的唱颂和讲述。这样把神学理解为神话,最早的证据出现在柏拉图《国家篇》(379 a)的对话录中。柏拉图用批判的标准来衡量诸神神话(当时备受批判的神学),而所用的批判标准就是用以衡量真理的标准:一、善、不变。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神学概念的意含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神学作为最高的理论科学现在指向作为真正首要原理的神圣者(《形而上学》,1064a/b)。从而,神学的应用范围就从神话学说转变成形而上学。

=======================

比较之前提

(1)界定真正意义上的神学本质是以形而上学为应用范围;

(2)假如界定真正意义上的神学本质为神话学,那么,与哲学风马牛不相及。

=======================

比较之结论

(1)哲学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

(2)神学的应用范围为形而上学;

(3)形而上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一个方面;

(4)神学仅仅是形而上的一部分;

(5)哲学与神学本质区别,犹如人与头发的区别;

(6)严格来说,二者不具可比性,既无比较的意义,更无比较的必要。

==============================

祝你愉快!

  伊萨克·牛顿生于1642年圣诞节,其时,没有导星引路,没有博

  士朝拜(基督降世时的宗教异象),甚至没有清脆的婴儿啼哭声(牛

  顿是遗腹子兼早产儿,生下来时身体极为羸弱);然而,1727年牛顿

  辞世时,他已经成为万众景仰的智慧之王者,英国为他举行国葬,为

  他抬棺送行的是八名身份显赫的贵族。

  伏尔泰,这位启蒙哲学的倡导者,以流亡者的身份目睹了牛顿的

  盛大葬礼。感慨之余,伏尔泰决心要将牛顿的思想带回法国去,他要

  让欧洲大陆知道,牛顿不只是一位磨制过反射望远镜的小小工匠。伏

  尔泰清楚地知道,牛顿先作神学家并且一生都未放弃过神学研究,但

  他更欣赏的是哲学家(科学家)牛顿而非神学家牛顿:“曾经读过他

  放在他所著的《数学原理》那部书后面一点形而上学的许多人们,在

  那里发觉有些东西也和《启示录》同样晦涩。形而上学的学者们和神

  学家们相当像蒙目角斗者。但是当牛顿研究数学时,眼睛是睁开的,

  他的目光直达世界边缘”。

  在伏尔泰以及牛顿早期传记作者(如斯图克雷)笔下,牛顿被定

  格为科学家的典范,理性的化身。与此同时,牛顿生前所留下了上千

  万字的神学与炼金术手稿也被人贴上“不宜发表”的字样封存起来。

  在随后的两百多年里,无论是科学家、诗人,还是宗教家,无不视牛

  顿为科学的象征、光明之使者。在18世纪英国诗人、主教蒲柏(A.

  Pope,1688-1744)那里,我们可以读到以《圣经》《创世纪》述说

  上帝创造光照亮大地的格体写成的颂辞:“自然与自然规律隐匿于暗

  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一切都变得光明”。

  1936年,牛顿炼金术、神学以及其他手稿于伦敦索斯比拍卖行被

  公开拍卖,促使现代学者开始以更复杂的态度看待牛顿并引发了现代

  牛顿研究。牛顿神学与炼金术手稿的两个最大买主,犹太教学者亚胡

  达和著名经济学家老凯恩斯,在研究他们所购之牛顿手稿以后认为:

  牛顿在宗教上是“属于犹太教迈蒙尼德派的一神论者”,而且这位长

  期以来被视为理性之化身的人从来就不那么理性,与其说他是一位遵

  循理性前进的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位自然法术师”。

  随着牛顿炼金术与神学手稿的曝光,现代科学史家已不可能像以

  往的牛顿传记作者那样采取回避或视而不见的做法。但柯瓦雷是一个

  例外。柯瓦雷派学者大多倾向于将牛顿“非炼金术士化”。A.R.

  Hall与M.B.Hall认为,牛顿所从事的是具有炼金术形式的化学研究,

  因为当时化学尚没有独立的术语或语言;而且牛顿即便做过炼金术实

  验,他也从未在皇家学会公布他的炼金术研究成果,这表明他的这些

  炼金术活动是私人性质的工作,与科学的整体进步无关。I.B.

  Cohn则对那些关注牛顿炼金术及神学手稿的学者反问道:“如果牛顿

  没有撰写《原理》,人们会对他的炼金术活动发生关注么?”

  柯瓦雷在临去世前(1964)曾作过一场以牛顿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他谈了牛顿的科学却不涉及牛顿炼金术。当时,一位科学史家佩格尔,

  询问柯瓦雷对于牛顿炼金术的看法,而柯瓦雷的回答是:“我们不考

  虑这些。”然而在佩格尔看来,将历史中的合理性因素与不具合理性

  的因素区分开来,单单考虑前者,是不可取的,因此,佩格尔要求将

  牛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理解。沿着这种方向,B.J.T.

  Dobbs、P.M.Rattansi、A.G.Debus等人试图说明,当时流行的神

  秘主义思潮也曾对牛顿发生影响,牛顿的炼金术研究在其的整体思想

  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代牛顿学者必须同时面临以下一组基本事实:牛顿不但写了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光学》,研制过反射望远镜,研究了行

  星的运动以及潮汐现象的形成,创立了正、反流数法(微积分),而

  且,他还在熊熊炉火边进行过大量的炼金术实验,还研究《圣经》诠

  释学、神学年代学、教义学。但是,直到今天为止,科学史家并未就

  牛顿其人及其整体思想形成一致看法。那么牛顿到底是怎样的思想家?

  在这篇短文余下的篇幅里,作者也以极为粗略的形式谈谈自己对于牛

  顿整体思想结构的见解。

  在此,我想引述牛顿墓志铭上一段话:“对于自然、历史和《圣

  经》,他是一位勤奋、敏锐而忠实的诠释者。他用他的哲学证明了上

  帝的威严。”我认为此言不虚。必须明白:在17世纪英国,没有现代

  意义上的科学,有的只是一种自然哲学。这种自然哲学将其终极目标

  指向上帝,因而它不同于现代科学;同时,这种自然哲学的产生的确

  体现着“科学的基督教化”的宗旨,因此它亦不同于伽利略要求分开

  神学与哲学的自然哲学。建构这种自然哲学的是皇家学会的第一代元

  勋即威尔金斯、波义耳等人,而牛顿则将这种哲学发扬光大。威尔金

  斯、波义耳、牛顿等人,在神学上,他们都是唯意志论神学论者。这

  种神学宣称上帝意志而非上帝理智是世界的本源,上帝可以以任何形

  式(包括数学形式)设定自然律,也可以凭其意志改变自然律。在建

  构这种自然哲学的同时,波义耳等人也建构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自然

  神学。由于有自然神学的中介,使得早期皇家学会核心成员大多具有

  自然哲学 自然神学 神学的整体知识观。

  牛顿是早期基督教(而非犹太教)的一神论者。牛顿认为自己是

  基督徒,他相信基督高于众先知,作为上帝之子在人间代行上帝之职,

  但上帝之子不应与上帝具有同等地位。牛顿持反三位一体主张,因此,

  他不接受英国国教会的39条信纲(即国教会选定的39种宗教经典),

  甚至多次拒绝接受神职。基于反三位一体主张,牛顿注释《圣经》、

  《但以理书》、《圣·约翰启示录》,推算基督重世的时间。他认为,

  三位一体说被确立为基督教正统教义之时,即是罗马教庭开始堕落之

  时,亦千年至福期之始。这样,他通过计算得出基督二次降世的时间

  大约是1643年(这一时间竟与他自己的生日十分接近!)。

  在牛顿那里只有一位上帝,他研究人类历史,正如他研究自然,

  他相信自然史与人类历史均是上帝意志的展开史。我们不应从他所给

  的数学公式观照他的上帝观,而应该反过来基于其上帝观理解他的整

  体自然哲学思想。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何以牛顿在主张无限时空观

  的同时认为上帝可以同时创造多个宇宙(这里的每一个宇宙必然都是

  有限的),不难理解他何以可以将上帝的直接干预引入自己的宇宙体

  系(因为他是一个神学唯意志论者),甚至将引力的存在这一事实本

  身直接视为上帝无所不在的证据,不难理解他何以坚决反对人们按照

  他确立的引力定律将引力直接说成是物质固有的力(因为在他看来,

  引力参与了世界的生成并构成对世界的持续控制,是主动力,而这类

  力只能发诸于上帝)……

哲学属于社会科学,但神学和哲学的关系较为复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与哲学是远离社会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虽然它们与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被一些中间环节弄模糊了,但这种联系是存在着的。宗教与哲学一样,都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来说明的上层建筑。

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经历了由氏族宗教到国家宗教、世界宗教的发展历程。无论宗教采取何种形式,都要对上帝、神灵、灵魂和来世生活作出回答。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别形成了有神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无神论的世界观。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对上帝或其他神灵的崇拜,对灵魂不朽的信仰和对来世生活的追求,因而任何宗教都包含着有神论的唯心主义哲学或这种哲学的萌芽。

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的起源与唯心主义的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是寓于人体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同样,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由于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的过程,最初的神产生了。

随着宗教的向前发展,这些神愈来愈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由于氏族、部落融合以至统一王朝的建立,在人们头脑中,从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的观念。哲学家依据他们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任何宗教神学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时都属于唯心主义的阵营,任何无神论都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唯心主义哲学与宗教神学实质上是相通的。唯心主义的实质在于把心理的东西作为最初的出发点,从心理的东西引出自然界,然后再从自然界引出普通人的意识。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隐蔽起来的、修饰过的鬼神之说。一切唯心主义者,不论是哲学上的还是宗教上的,都相信神灵、启示、救世主、奇迹创造者,至于这种信仰是采取粗野的、宗教的形式还是文明的哲学的形式,这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程度。

从哲学的发展来看,唯心主义与宗教神学是一致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不能彻底了解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弄清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引出了关于可以和肉体分开的灵魂的学说,然后引出了灵魂不死的论断,最后引出了一神教。

不管是什么学科,都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连续体,一端偏向于神学,通过直觉、启示来认识终极世界;一端偏向于牛顿的物理学,通过逻辑、理性、经验来认识世界。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连续坐标中,这三大学问可能更为偏向于直觉这一端。神学可能位于最顶端,其次是哲学,接下来是心理学。神学凭借直觉、冥想、启示,以圣人(例如先知)为楷模,来认识终极世界;哲学,通过思辨,进行纯理论和纯粹概念的逻辑的非经验(不搜集事实以作为证据)的思考;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受非主观的物理世界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则更为注重分析,寻找经验证据,探究变量的关系。如果继续沿着坐标轴走,可能就是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在连续体的排列中,不同学科研究的议题(topic)越集中于纯粹的物,可能其方法论越接近于物理;越接近于纯粹的人,则方法论越接近于神学、心理学;但事实上即使是神学中也有的是承袭希腊哲学的方法,采用逻辑思辨的方法来进行思考;其中过渡的期间例如像经济学不仅涉及到人本身、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那么其方法论也就越多样。此外,在连续体的排列中,不同的学科研究的议题的范畴也不同,有的包含的范围广些,宏大些,有的包含的范围窄些,具体些,例如哲学,最开始就是指所有的学问。

牛顿信仰的上帝,被称作自然神论,强调上帝创世是创立了一套规则,世界依此规则运行,上帝创世之后,便不再干预。也就是说,以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上帝就是在宇宙大爆炸时的那一个Governing Equation。这种思想体现在爱因斯坦身上,就是他对大一统理论的执着。牛顿晚年的神学研究,也是基于他的力学体系去证明上帝的存在。一个可以被人类的知识体系去描述和归纳的上帝,你确定这还是亚伯拉罕诸教信仰的YHWH?今天全世界有多少基督教徒能够接受,上帝是可以被人类定义,并且可以被写成一串人类的数学语言组成的方程?

自然神论自17世纪被赫伯特提出以来,所代表的观念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而不是主观上的神,认为神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自然神论反对预言,反对神迹,反对教条式地迷信所谓的天启经典。其背后的本质,恰恰是科学家和唯物主义者对传统一神教的一种挑战与改造

现代基督教保守派,一方面承认牛顿晚年的神学研究,鼓吹科学家终归信神的都市传说,一方面又对这些研究背后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这些科学巨匠们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强烈自信闪烁其词,对这些巨头的神学思考避而不谈,恰恰反映出宗教保守人士面对现代科学的深深不安与无力。

神学院学的都是有关神学的内容,是基督教培训教士的学院。

神学(theology),又称圣经学。是欧洲著名的经院哲学的前身。最早的神学起源于圣保罗,圣保罗用基督的话语来解释天地奥秘、人生百态,遂成神学之基础。

狭义指称所有对神(天主)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广义指所有一切宗教神学学说;

按基督教学者的定义,神学是神的仆人为了指导人们的信仰生活、行事行为或对付异端思想用分类法和论述法从神所启示的圣经内容中总结分类出神性学问、各世界观、各种事物观、价值观、行为理论的系统性学科。

随着基督教学术的发展,神学有基要神学、神性神学、教会神学、希望神学、历史神学、成功神学、失败神学、苦难神学、幸福神学、危机神学、辨证神学、世俗神学、政治神学、女权神学、爱情神学、

自由神学、法律神学、解放神学、战争神学、黑人神学、生态神学、教牧神学、教政神学、经济神学、革命神学、社会神学、财富神学、社交神学、伦理神学等。

凡是具有上帝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的,只要不是机械技术或工艺艺术方面的都有神学。

扩展资料:

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而辩证法也成为经院哲学的基础。并日益成为神学的理论基础。而教授神学的学校即为神学院。

最早的神学院是现在的巴黎大学,罗马大学后来居上,成为当时罗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学院。

13至15世纪的枢机主教大多从这里毕业。当今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也是罗马大学神学院的神学院长。

-神学院  

-神学

通俗的哲学是宗教,理论化的宗教是哲学;把宗教当学问来研究就是神学,实践神学就是宗教。

哲学是属人的,是人的思维和研究;宗教是属人与属神相结合的,具有人的组织和神的命定等特色;神学:有些是研究宗教,有些是研究神;

Q&儒儒:

像康德、尼采、叔本华这些德国的哲学家,他们是否跟基督教或宗教有相关性呢?

A&李秋零:

准确的说,他们就是在一个基督教文化传统中成长壮大的。他们的体系本来就跟基督教的思想

有着解不开的密切关系。

即便是像尼采,我们说二十世纪批判基督教,批判宗教最尖锐的思想家,实际上他的很多思想武器本来就是在基督教文化熔炉里锻造的。可以说他反传统、反基督教,他本身照样离不开基督教传统,自从基督教传入西方之后,由于基督教在自己理论形成过程中吸纳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很多东西,甚至在大约千年之久的历史时期中,哲学与神学根本就分不开。

到了近代之后,虽然两者逐渐分开了,但是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究竟哲学中包涵多少神学的成分,神学中又包涵多少哲学的成份,这是说不清楚的话题。

Q&儒儒:

那么您觉得,如果没有基督教理论基础,去学哲学能学透吗?

A&李秋零:

如果不理解基督教,我想至少近代哲学,刚才说的跟神学分了家之后的近代哲学,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是理解不清楚的。

Q&儒儒:

对于康德翻译的这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学界在基督教文化基础上对哲学与宗教之间的认识,有没有一个推进?

A&李秋零:

我们中国的文化它有一个突出特点,是一个世俗的文化,所以对宗教总是存在一定的抵触性。 在这个基础上,当我们讨论西方哲学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讨论已经和神学分家的西方近代哲学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的不去太关注它本身的宗教背景。

我们刚才谈康德,康德曾经为人们设计一个“理想的宗教”,但是这个理想的宗教呢,本身就是以基督教为蓝本设计的,看起来他是在批判宗教,实际上他是利用了宗教的成分。再比如说像黑格尔,对我们中国学界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如果你不理解基督教所谓的道成肉身这样的教义,你对解黑格尔的理解很难深入到精神本质去。

Q&儒儒:

那您认为黑格尔哲学中的“精神本质”是体现在哪里?

A&李秋零:

我们常常把黑格尔哲学体系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什么体系呢?一个绝对精神,这个绝对精神外化为这个世界,外化为世界之后,世界逐渐发展,一直发展出人的思想、

人的精神,最后在人的精神中又回到那个绝对精神。

这个就与基督教的道成肉身的教义非常有关系,而且使用的词都一样,基督教道成肉身的道是logos,黑格尔的哲学是逻辑学logické ,所以逻辑学这个词,如果准确地翻译它就是logos(罗格斯)学,logos我们是宗教把它翻译成“道”。

背景知识

基督教总共四次传入中国,前后跨越1300多年。第一次是唐代“景教”,第二次是元代“也里可温教”。第三次是明末清初,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自称“泰西儒士”,采取适应本土化的传教策略,寻找天主教与儒学的契合点,因此产生第一批儒家天主教徒。然而,这一适应政策却受到罗马教廷的强势反对,最终,以中国禁教而告终。

第四次是鸦片战争前后,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可谓坐着船尖利炮而来,伴随着军事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教案迭起,摩擦不断,甚至爆发义和团运动。 至今,基督教仍被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A&李秋零: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基督教在今天中国实际还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中国化。但是中国化这个问题,我们往往更多地在一些表面现象上来谈。比如说它的组织、你不要再依赖西方传教士了,要由中国人自办教会,另外比如说教堂,你这个教堂干嘛盖成西方罗马式、哥特式,你盖成中国式建筑不行吗?

但实际上更重要的中国化是体现一种思想上的中国化,宗教本身它是一种生存体验,那么,中国人的生存经验如何能够去解释基督教的思想,基督教的价值观?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该努力的主要方向。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够真正的中国化。

Q&儒儒:

李老师您是怎么看待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对比和区别这些问题呢?

A&李秋零:

从我们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来说,我想,如果我们再把春秋战国这个时期视为中国文化大发展大融合,在这之后呢,由于统治者需要,搞出了一个独尊儒术这样的局面,看起来似乎把儒家文化与封建专制结合一体了,实际上,儒家文化本身是包容性很大的。由于儒家文化的特征更多的是关心现世,比如修齐治平这样的理想,更多的关注一个人如何做好自身的修养,如何建设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最后达到天下大治这样的理想。

用今天的话说,缺乏一种终极关怀,它不问生死,死了怎样它不关心的,就给宗教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儒家它不谈死,不谈怪力乱神,并不等于说它禁止别人谈。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道教,以及外来的佛教,就可以给儒家形成补充。儒家不谈的东西,可以交给别人谈,这也从一方面既是儒家有包容性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继续使儒家有更进一步包容的性动因。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看,对于基督教这样的宗教来说就存在一个问题了,因为基督教我说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他传教的信念是非常强烈的。

用耶稣的遗嘱性质的话说,就是,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所以基督教他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他坚决不甘心于像道教或者佛教那样,做儒家的附庸补充。

虽然在基督教传教的过程中,他也提出了“补儒”这样的口号,但是他不甘心做这样的补充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呢决不允许其他另一个思想体系,与儒家能够平起平坐,所以历史上基督教与儒家的冲突是比较明显的。那么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马克思主义又是国家执政党的指导思想,那么,宗教作为有神论的信仰,与作为无神论的指导思想是相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对立。

当然从这差不多有十多年来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定位和强调在不断加强,以至于现在出现了“国学热”。

这个国学热像一些人狭义的理解,他们宁可把国学限定在儒学的范围内,而更多人可能更愿意从广义的意义上去理解国学,这样传统的道家、佛学也都可以纳入到这个范畴里去,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所谓新儒家的兴盛,但是强调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对立物,它是我们的基础是我们的传统,这个没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用它来抗拒现代,不能用它来抗拒世界。我们应该继承儒家的开放性,包容性,而不能把它变成一个像宗教中那种原教旨主义,变成封闭体系。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我觉得我们传统才有希望,而且我觉我们传统里面还有不少东西需要批判需要抛弃的。

说到这里,我把话题再次引向我们刚才所说的中国化的问题。基督教中国化,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但是这里边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把它中国化?哪些东西是我们中国的?

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糟粕啊,所以当我们谈中国化的时候,一定要同样对我们中国文化要有一个精华和糟粕的认识,而不能拿我们的糟粕去化人家优秀的东西,这样不光是一个必然失败的东西,而且是应该杜绝的现象。

Q&儒儒:

我刚才进到您的办公室,看到您正在翻译一个德文版的神学的著作,这是您近期的什么样的工作呢?

A&李秋零:

那本书的作者叫做潘能贝格,他是20世纪基督新教最有影响的一个德国神学家。他写的这本著作,就是我正在翻译的这本著作叫做《系统神学》,这又涉及到系统这个词,就是用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用学术化的方式阐述出来。你想,这是一个神学家,把他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用一种体系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能够让我们去同样系统地了解,一个德国神学家是如何理解和阐述自己的信仰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我们今天中国人对基督教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一种感性层面上,我们需要从理论上,或者说从系统神学上去了解西方人的信仰究竟是怎么回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3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