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ations on the kanon(Winston)
a cold sun(秋之回忆)
the letter(Rain)
remember(Rain)
snow dream(Bandari)
宁静(类似卡农)
心境
诞生(SENS)
如风一般(SENS)
星之所在(空之轨迹)
天空之城
天之痕
媛星(舞hime)
风之甬道(龙猫)
括号里为注释(作者或选择哪里)
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作曲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于1924年写给独奏钢琴及爵士乐团的乐曲,它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 此曲的首演一般是认为在一个标题为「现代音乐实验」的音乐会中,于1924年2月12日纽约风神音乐厅(Aeolian Hall),由保罗•怀特曼(Paul Whiteman)指挥他的乐团以及盖希文演奏钢琴。钢琴与交响乐团的版本是在1946年由葛罗菲(Ferde Grofé)所改编,它成为了美国音乐会中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就像其它盖希文最受欢迎的古典乐曲,蓝色狂想曲让他建立了多产作曲家的声誉。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泽》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但在他生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目)。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
《梦中的婚礼》、《Happy Birthday》、《一闪一闪小星星》、《river flows in you》、《天空之城》。
1、《梦中的婚礼》钢琴谱
《梦中的婚礼》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带有一点忧伤。
2、《Happy Birthday》钢琴谱
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用英文来表达祝福。现在过生日唱《生日快乐歌》,会先唱一遍中文再唱一遍英文。由玛德里德·希尔谱曲,柏蒂·希尔填词。
3、《一闪一闪小星星》钢琴谱
《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是英国经典儿歌,歌曲原名为“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在全球广泛流传2个世纪。音乐风格是双语儿歌,摇篮曲,外国童谣,儿歌。
4、《river flows in you》钢琴谱
《river flows in you》是一首由李闰珉Yiruma谱曲,李闰珉Yiruma编曲,李闰珉Yiruma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初恋》中。
2011年Carl Doy在专辑《East West》中重新演绎了这首钢琴曲,而非坊间流传的Carl Doy原创该曲。
5、《天空之城》钢琴谱
《天空之城》是一首由久石让谱曲,久石让编曲,久石让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菊次郎の夏》中,由Believe International公司发行于2000-05-26。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在人类音乐史上,古往今来,产生了数不尽的天才音乐家。他们象群星升起,构成了音乐的星空。我们仰望星空,总会发现有少数几颗星星格外明亮,放射出永恒的光芒。贝多芬就是其中之一。
贝多芬于1770 年出生于德国波恩,比海顿小38 岁,比莫扎特小14 岁。贝多芬的父亲也是音乐家,但却没有莫扎特父亲那么高的修养。当父亲发现小贝多芬的音乐天资时,只想把孩子训练成莫扎特式的神童,早早为他赚钱,以满足他酗酒的恶习。所以,小贝多芬受到的是不合人情的、甚至是残暴的“教育”。直到12 岁才遇到一位真正的老师叫聂费的,给了他必要的知识。
贝多芬终生都感激他。13 岁时贝多芬就从事音乐工作,同时坚持学习。其中巴赫、韩德尔对他的影响最大。钢琴演奏与作曲才能的迅速成长,使他渴望到维也纳去拜访莫扎特为师。在维也纳,莫扎特听了这位17 岁青年的即兴演奏后说:“这个青年不久将扬名世界。”可惜,没多久,贝多芬因母亲去世返回了波恩。1792 年又在维也纳拜海顿为师。师生之间很快就发现性格相
异,没有形成持久的教学关系。除性格外,也不能忘记,海顿是确立古典音乐时期的,可贝多芬却是要结束这一时期的。但他们终生互相敬重。
三十岁前,贝多芬的听觉已有病兆。三十岁后不断加重,后来完全失去了听觉能力。对音乐家来说,没有比这更致命的打击了。他几度要自杀,甚至写下遗言。但他经过痛苦、剧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以非凡的勇气、超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无情的打击,伟大的艺术使命感打消了死亡的念头,他要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全部献给继续为神圣的音乐艺术。他的许多重要作品
都写于耳聋之后。当我们从他那无限壮美的音乐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的享受时,不能不为他那普罗米修斯式的献身精神而感动。
贝多芬的晚年相当困苦,在贫困之中于1827 年逝世于维也纳。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丰富的音乐创作。他的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等等,至今并将永远回响在世界各国的音乐厅里。
贝多芬的钢琴曲,中国听众并不陌生,起码写于1810 年的《献给爱丽丝》(又称《致爱丽丝》)早已家喻户晓。据音乐研究家说,此曲本来是题献给他的学生特雷泽·玛尔法蒂的,在出版时误将特雷泽写成爱丽丝了,以讹传讹,才有今天的名字。不过,这个误会对我们欣赏这首可爱、美丽的小曲,没有丝毫影响。这属于贝多芬的小品。他的小品、舞曲、回旋曲、特别是变
奏曲,还有很多。其中一首《G 大调小步舞曲》也是大家熟悉的,曲调是:
这类作品大都情绪较为单一,反映着某种心境或生活情趣。唯有少数变奏曲,带有一定戏剧性的因素。真正代表贝多芬钢琴曲的最高成就的、在钢琴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还是他的钢琴奏鸣曲。
《钢琴奏鸣曲》
自1795 年到1822 年的27 年间,贝多芬一共写了32 首钢琴奏鸣曲,几乎伴随了他整个的创作生涯。这些奏鸣曲,沿着海顿、莫扎特开辟的道路,将这种曲体的潜在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至,容纳了贝多芬心中那激奋奔腾的情感和他对社会、历史、大自然的百般思索、千般感受。钢琴这件乐器,
也施展出前所未有的威力,真正成为乐器之国的“帝王”。于是,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旧约全书”相呼应,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则被喻为“新约全书”,成为钢琴艺术中的又一部经典。
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顺序,对其中的几部作品略为赏析。
第1 号,《f 小调奏鸣曲》,写于1795 年,题献给海顿,是“32 首”的
第一首。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第一主题:
简明,跳跃,表情严肃。第二主题:
圆滑下降的线条在最后一音突然扬起,F 音说出了心中的痛苦。
两个主题互相对比,在发展部中交替展开。整个结构简洁、严谨。虽然还有海顿、莫扎特的影响,但作为“第一首”,已经是出手不凡,初步展现了贝多芬的个性特征。
第二乐章,F 大调,慢板。优美的旋律,已初露贝多芬式沉思的神态:
第三乐章,f 小调,名为小步舞曲,实际上并无“舞”曲的轻松。
第四乐章,非常快的f 小调,一开始,左手三连音的激流和右手果断的节奏,就迎面扑来:
除了中间段对比的A 大调歌唱性旋律外,疾速的三连音和果断的节奏交织不断,始终保持着紧张、激动的情绪。
那时代的一个音乐评论家听过贝多芬的演奏后写过这样的印象:“我听了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的可爱的贝多芬的演奏我发觉他在试图打开完全独特的道路。”贝多芬24 岁写的这首奏鸣曲,可以验证那位评论家的印象。
几年后的1798 年,贝多芬发表了第5 号《c 小调奏鸣曲》,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性质与前一首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相似:
符点节奏产生出更大的向上的冲力,与后面的“叹息”音调构成更鲜明的对照。
第二乐章也是如歌般、沉思性的。
整部作品的戏剧性较之“f 小调”更为浓重,故有“小悲怆奏鸣曲”之称呼。他的正式的“悲怆奏鸣曲”是写于1798—1799 年间的第8 号《c 小调奏鸣曲》。
该曲题献给一位叫李希诺夫的酷爱音乐的公爵。这首奏鸣曲不仅完全走出了海顿、莫扎特的影子,是贝多芬早期钢琴曲的代表作,而且也属于他全部作品中最杰出的那部分。全曲分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三个乐章之前先有一个沉缓、长大的引子,音乐一开始,浓重的小调中、低音区的主三和弦就紧紧地扣住了听者的心:
慢速的符点加深了沉重感;密集的不协和音响表达着内心的痛苦;强弱对比有如百思不得其解的发问。紧接着,音乐好象不停地追问下去,但一直没有解决,最后化为一串自上而下的半音阶,停留在一个不稳定的音上,还是一个问号,这不断的探究式的疑问,产生出高度紧张与期待的心情,为后
面的三个乐章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一乐章,快板,左手的震音有如时近时远的雷声,烘托着右手上行断奏的双音,当右手冲到一个高点时开始下降,这时左手反而上升,形成震撼人心的动势:
第二主题,低音的短句与紧接的高音扩展性回应,形成对话式进行,好象内心紧张的思索与争辩,只写出曲调是这样:
第二乐章,慢板。音乐的性质与前面谈过的“f 小调”、“小悲怆”的第二乐章相近。但这里的第二乐章在深度、展开的幅度上,都超过前两个第二乐章。主题是典型的贝多芬式的深情、凝重,抒情中总是带着巨人的气度,只列出旋律是:
研究过贝多芬手稿的人发现,这个曲调经过了多次修改。修改的过程主要是不断删除多余的部分,最后才形成了这精练的、每个音都包含了无穷意蕴的旋律。贝多芬的许多主题都是这样磨炼出来的。
第三乐章又回到
c 小调,快板、回旋曲式,流畅、亲切的曲调,分解和弦的伴奏,增加了不少轻松感。有人甚至认为是明朗的。不过我觉得这毕竟是小调式的音调,好象内心深处的苦楚并未洗净,朋友们不妨仔细品味一下,到底是什么情绪?
这是回旋曲式的主部。在插部中,音乐曾进入E 大调、A 大调,紧张度大为减少,然而只是过渡的、暂时的。主部的形象占有主导地位。
这部作品“悲怆”的名称,是贝多芬亲自选定的,这是他首次为自己的奏鸣曲命名。从这里看出他已开始注意音乐的标题性,预示了浪漫派音乐时期标题音乐的兴起。
《悲怆奏鸣曲》的出现,标志着古典钢琴奏鸣曲已经进入完全成熟的高峰期。高峰期的作品不止这一部,下面谈另一首同样伟大的作品,这就是《月光奏鸣曲》。
按贝多芬奏鸣曲的顺序,这是第14 号,#c 小调,题赠给他的一位女学生,写作于1801 年,已经是19 世纪了。
关于“月光”这曲名,流传过很多美丽的传说,这里不去重复。今天我们确知,“月光”不是贝多芬取的名字。贝多芬自己注明的文字是“幻想风的奏鸣曲”。有趣的是,一百多年来,人们还是喜欢用“月光”这个并非贝多芬的本意,而且似乎也不够准确的名字,反倒不用“幻想奏鸣曲”这本来应有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固然,叫得太久已经无法更改了,有这个因素在内。可是我想,可能是由于“月光”与“幻想”,还是有点联系的。就是说,两个字眼都有浪漫的色彩。“幻想风”,给了我们想象的自由,“月光”也是幻想的理想对象。音乐本身(尤其前两个乐章)是非常美丽的,“月光”(及其相关故事:月光闪耀的湖面;月夜下的盲人姑娘等等)也是美丽的。
是不是这些直接、间接的联系,使得人们宁愿使用“月光”这“不该有”的名称?
幻想风格的原意,首先是指第一乐章。通常,多乐章的奏鸣套曲的第一乐章都是奏鸣曲式快板。这部作品却一反常规,将奏鸣曲式快板都放到末乐章。第一乐章反倒用了慢板,自由性的曲体。如同贝多芬的许多慢板一样,
音乐也是凝神静思。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沉重感。在清淡的三连音徐缓的伴奏下,简洁的曲调很有超脱的韵味,也许这就是幻想风格吧:
第二乐章,小快板,D 大调。李斯特形容这一乐章是“两个深渊间的一朵花”。也有人说象娇嫩的正在打开的却又感到腼腆的一朵花,总之,十分可爱:
第二乐章是向第三乐章的过渡。第三乐章,急快板,#c 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的迅猛、暴烈,非常罕见。有人说这是“夜晚狂野的暴风雨”,有人说是“富有炽热表情的杰作”,也有人说是“燃烧着的岩流”。的确,是猛烈的冲击和暴发:
第二主题,音调悲痛,但这是刚毅者的悲痛——这就是贝多芬,痛苦时也是强者:
第二主题本身有重大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这里有第三、甚至第四主题。这也说明贝多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两个主题的对比。
当奏鸣曲第一部分结束后,音乐毫无间歇地直接转入展开性的中间部分,这不仅在海顿、莫扎特的作品中没有,即便在贝多芬自己此前的作品中也没有。这也说明情感的波涛是何等汹涌,已经冲毁了传统曲式中各部分间常存在的间隔。
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尾奏十分庞大。这显然也是由于情感的激浪奔泻而下,无法在该结束的时刻按章结束,于是,先是第一主题再现,引导出滚滚而来的减七和弦,这是高度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接着是第二主题在低音区的再现,十六分音符交给了右手,然后引导出上下翻腾的琶音浪潮,经过自上而下的华彩句,音乐在两个长长的低音上暂时停歇下来。但这并不是结束,左手的低音十六分音符好似隆隆雷声又一次自远而近,再次暴发出势不可挡的琶音,音乐才有力地结束。将尾奏扩展为这么大艺术分量的部分,前所未有。
戏剧性、悲怆性、顽强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动力,象一条耀眼的红线,连结着贝多芬的一些钢琴曲。下面要说的“暴风雨”,也是这一条线上的作品。
这是第17 号钢琴奏鸣曲,d 小调,写作于1801-1802 年,也是题赠给她的一位女学生。当时有人问贝多芬这部作品的内容是什么,贝多芬回答说:
“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暴风雨奏鸣曲》的名字由此而来。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是莎翁晚期剧本,描写了一个海岛上发生的故事:那里盛行巫术,统治该岛的大公被篡夺了权利,于是他装扮成一个巫术师活动,最终他又夺回了他的政权。剧本的主题思想是主张和解。那么,贝多芬的奏鸣曲与这个故事是什么关系呢?这是许多研究家都感兴趣而又都没有一致说法的问题。既然贝多芬让人们去读《暴风雨》,这说明两者一定有某种
联系;但也都认为不能简单地用故事去与每个音符对号入座。我们还是先对音乐概要地了解一下。
乐曲分三个乐章。总的速度布局是快板、慢板、小快板。三个乐章都按奏鸣曲式原则写成。
第一乐章前面有引奏,这里有徐缓、庄重、带着召唤性的音调与焦急、不安、好象急忙诉说一样的音调对比,戏剧性的气氛随之而生:
这段音乐经过模进、过渡,直接进入第一主题,快板:
低音威严,与其相应答的是高音,哀伤,柔弱,中间的三连音提供了不平静的背景。这些音调,在引奏中都有暗示。
戏剧性的气氛愈演愈浓,引出第二主题,音调焦灼急切:
在上面这些主题音调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展开后,进入再现开始的部分。这时,在再现的引奏里的庄重音调与焦急音调之间,插入一句单音线条的宣叙调,这是非常富于创造性的,取得了异常魅人的艺术效果:
这是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经历后,突然静下场来,一切其他布景、人物都消失了,仿佛整个宇宙只剩下一颗吟唱的心,而这歌声又是多么悲哀、孤独!
第一乐章的结尾,是在d 小三和弦的延长中逐渐消失的。音的延伸、减弱,趋向平静,小三和弦的沉闷,又觉得“事情还没完”。这时,第二乐章慢板由温暖的bB 大三和弦开始了。和弦的琶音奏法在潇洒中带着幸福感:
这一乐章,暂时忘却了第一乐章中那些矛盾、不安,贝多芬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这是他永远感到亲切、神圣、倾心所爱的;他创作灵感无尽的源泉,他受到创伤的心灵所渴望的抚慰,都永远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
第三乐章好象是经过第二乐章对灵魂的“净化”之后,产生出的某种新的心境,它从头至尾由3/8 拍的16 音符织成,音乐是流动的,也有热烈的时刻,但总的是雅致、细腻为主。转调很多,小调为主,不免产生期待感。经过长时间曲折、婉转的流动后,音乐消失在一个单音D 上,结束了第三乐章,也结束了整个“暴风雨”。
我们看到,这首作品与以前的“悲怆”型作品有些不同的气质。仿佛更多积极的思索,“自我争辩”,有时象内心独白一样。而最后的结论,虽不很情愿,但却是倾向于和解。是不是这一点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有关联?
这一时期,正是贝多芬耳病加重,个人生活中又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写下了遗言,曾想到死去的时刻,人生、艺术、理想、现实,肯定都是他思索得很多、很深的题目。从这儿看,他的《暴风雨》,与其说联系着莎士比亚,不如说根本上还是联系着他自己。
1805 年,贝多芬发表了两首奏鸣曲,第19 号《g 小调奏鸣曲》和第20号《G 大调奏鸣曲》。据研究,这两部作品写作的实际年代约在1795—1798年间,都是两乐章的钢琴技巧浅易的作,因而都被编入《小奏鸣曲集》,为广大钢琴初学者所熟悉和喜爱,这里只提示一下《G 大调奏鸣曲》的开头,G 大调:
钢琴技巧的浅易不等于艺术的贫乏,相反,两首作品有丰富的情感,任何成年人弹起来,也都会爱不释手的。在贝多芬已经写了一系列“重型”作品后,仍然出版它们,并编入奏鸣曲系列之中,足见贝多芬毫不小看它们。
这时期另一部“重型”作品是第21 号《 C 大调奏鸣曲》,又称《黎明奏鸣曲》,完成于1803—1804年间。由于题赠给非常敬重他的才能,从精神到物质都给了他长期巨大援助的华尔德斯坦伯爵,此曲又以《华尔德斯坦奏鸣曲》而闻名。
这部“重型”作品,并不是“悲怆”类的“重”,相反,这里一扫沉闷、悲愤、哀伤等等压抑的浓雾;而是畅快、开阔、爽朗的晴空,有人说这是部“洁白的奏鸣曲”所以,不知什么人为这部作品起了个“黎明”的别名。说这部作品“重”,是它宏大的篇幅,交响诗般丰富的色彩,空前辉煌的钢琴技巧。
这部作品只有两个乐章。第一乐章,生气勃勃的快板,第一主题:
这清爽的“沙沙声”很自然地使人想起早晨万物苏醒的音响。高音好象小鸟的欢鸣。后来还有小鸟的合唱,大地热闹起来。调性、力度不断变化,有如闪耀不定的阳光。
第二主题用了那个时期不寻常的调性,三度关系的E大调(C与E相距三度)。欢悦的曲调与和声同步进行,产生管风琴的音色,也可以想象成大自然的风在歌唱,表现出在美丽自然中的陶醉:
两个主题都得到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发展后,才有力地结束。
这首奏鸣曲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在第二乐章前面有一个较长的引奏,慢板,F大调。这个片断已经超出了一般引子的分量,具有独立的艺术内容,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个独立的乐章。对这段音乐的理解,有的说它犹如“天使的微笑忽然被乌云遮住一样”;有的说表现了神秘的、非现实的气氛;有的说是对黎明的期待,等等,总之,是幽深、静谧的,这将使未来乐章更为光
艳夺目。
末乐章是个结构宏大的回旋曲。稍快板,C 大调。人们这样形容这个乐章:“宽阔无边的原野,洒满了阳光好象一个夏日,这样的日子永远不会够的!”主要主题的旋律有德国民歌风格,在温暖的C大调分解三和弦的伴奏下,在清彻的高音区妩媚、愉快地唱出来,一幅晴空万里的画面油然而生:
这个主题经过一段发展后,右手出现了长时间的高音D上明亮的颤音,然后在这个持续颤音上的更高的高音区,极其明亮地奏出主要旋律,与此同时,左手奏出上行连音的32分符和下行跳音的16分音符音阶,这是喜悦的激动。这样,音乐形成了三个层次立体上的结合:中低音区是快速音阶,中高音区是颤音,更高音区是主旋律。三个层次的交相辉映,形成了无比灿烂、艳丽
的交响画面:
从演奏技巧上讲,这个织体是个技术困难的段落。但是,由于那无比光辉美妙的艺术形象的感召,钢琴家们都乐于克服演奏技巧的困难。
回旋曲的主要部分重复多次,每次重复之间又都插入新的对比的音乐。
当主要部分最后一次出现时,音乐转入极快板,情绪进入高潮,最后辉煌、宏伟地结束。
贝多芬是在承受着命运的致命打击下,写出这样没有一丝阴云的音乐的,他的人格是多么伟大!他超凡的意志又是多么坚毅!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在大自然中的欣喜、陶醉。他暂时抛开了所有的不幸,只感受生活中的光明和美好。然而个人的不幸,社会的黑暗毕竟是无法摆脱的。下面我们要谈的另一部奏鸣曲,贝多芬又回到了对命运的思索和抗争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热情奏鸣曲》。
这是得到一致公认的最伟大的钢琴独奏曲。
假如我们把杰出的钢琴作品系列比喻为喜玛拉雅山,那么《热情》就是珠穆朗玛峰。据贝多芬的学生回忆,贝多芬自己也认为这是他最好的钢琴曲。读者朋友们一定听说过,列宁听了《热情》后感叹道:“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热情》更好,我准备每天听她,令人惊异的、超人的音乐。我甚至骄傲地,也许是天真地想:看,人们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啊!”
在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笔下,曾这样描写过听《热情》的心情:音乐一开始“我就感觉到那种呆怔,那种寒意,和一瞬间抓住心灵的喜悦,使人感到甜蜜的惊恐。这时美突然侵入了内心,我自始至终纹丝不动,我不想也不敢喘气。”
《热情》的艺术形象是这样丰满而又深遂,语言实在难以描述。而且,音乐的感染力是这么强烈,以至于研究家们一听音乐就被激动,简直难以进行头脑冷静的分析。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形容得到人们的赞同,他说《热情》是“在花岗石河道里的火焰的急流”。“花岗石的河道”,是指高度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火焰的急流”是指燃烧的热情。就是说,《热情》
是理智与情感高度完美的结合。
《热情》的排号是第23 号《f 小调奏鸣曲》,写于1804—1806 年间。题赠给另一位他的终生好友,无限崇拜他的天才的伯爵。1807 年出版。据说在一个场合,由于拿破仑称帝,贝多芬绝为法国将校演奏,离席冒雨而去,致使随身携带的《热情》谱稿被雨水淋湿多处。“热情”这名字则是后来德国的一位出版商所加,一直受到肯定和沿用。可见,出版商们虽然是为扩大
销路而为无标题乐曲取名,但有时也能起出得到音乐行家赞同的好名字来。
《热情》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f 小调,12/8 拍,奏鸣曲式,快板。第一主题是这样开始的:
开头是两手相距16 度之遥弱奏的同音,产生辽阔、深远的联想。小调带来悲剧气氛。先是向下,然后转而向上,凝重的情绪开始动荡起来,紧接着是右手颤音,带着警觉的神情。仅这几小节已经预示了场面广阔的搏斗。随后音乐在高半音的bG 大调上模仿,向前推进了一步,突然被低音区的“命运动机”打断,这弱奏的四个音,足以带来不祥的、阴森森的感觉:
音乐力度很弱,但紧张度在增强,终于,自上而下的强奏分解减七和弦,沿着曲线倾泻下来。由此,仿佛远景开始拉近,潜在的开始显露。经过一段充满戏剧性色彩的过渡,第二主题出现了:
这个曲调非常富于抒情性。雄浑低音伴奏的衬托,使人感到这是具有宽阔胸怀的巨人的歌唱。
这两个主题以及将它们连结起来的音乐材料,展示出宏伟背景中的对比和矛盾冲突,是一种具有历史感的戏剧性,为后面波澜壮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音乐发展到高潮后,第一主题再次出现,但力度越来越弱,最后消失在一个极弱的主和弦的延长之中。音乐沉寂了。但让人感到这是硝烟并未散去的战场的寂静。在寂静之中,深沉思索的第二乐章开始了。
第二乐章,D 大调,2/4 拍,行板,变奏曲式。主题用音简练,文学上不是讲字字千钧吗,这里真是音音千钧,音乐庄严:
这里主题的第一乐句,上方旋律声部只用了两个音!整个主题由带反复的四句组成。在变奏中通过节奏、织体的改变,音乐渐渐流动、活跃起来。音乐转向高音区,明亮、华丽的光辉渐渐升起,扩展开来,听众被带进了一个美丽、光明的境界。随着一串流向下方的32 分音符音阶,音乐又回到乐章开始的庄严沉思的主题。但是当主题最后结束时,落在了极不稳定的减七和弦上,紧张的气氛骤然而起,音乐顿时转入暴风雨般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f 小调,2/4 拍,快板,奏鸣曲式。乐章一开始就宣告了斗争的猛烈,这是不协和的七和弦在强有力的节奏上的敲击。
这是引奏,最初引导出片断的十六分音符,很快就汇合成一片的连成十六分音符,第一主题也是十六分音符:
对比的第二主题同样保持十六分音符的律动。总之,时而单层,时而双层,上下翻滚,川流不息的十六分音符,有如搏斗的旋风,席卷着情感世界各个角落,让你透不过气来。只是在展开部的末尾,才有几处停歇。然而那并不是斗争的停止,更猛烈的风暴随后就到。到了尾奏,转入更快的速度,斗争的激流汹涌澎湃,如火如荼,音乐进入白热化的高潮。最后,音乐坚定有力的结束,表现出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热情》将贝多芬的钢琴曲推上了历史性高峰,欧洲古典钢琴音乐也达到了它的高峰。自《热情》之后,贝多芬又写了九首奏鸣曲,最后一首写于1821 年。贝多芬的全部奏鸣曲,一方面遵循古典传统,同时在不断地突破古典音乐的规范。他后期的奏鸣曲,就更有创新的性质。随着他于1827 年逝世,古典音乐时代也结束了。但浪漫派钢琴音乐并不是在他逝世那一天开始的,
因为早在贝多芬生前,已经由他本人打开了浪漫派音乐的大门。
建议演奏大家耳熟能详的,不要弹很冷僻很复杂的曲子,毕竟是搞气氛不是展示技巧,旋律感要强。
经典曲目是卡农、婚礼进行曲,西方婚礼上常用的曲目。欢乐颂也不错(不要演奏天赐恩宠,很多人在婚礼上放这首曲子,但事实上国外常用在葬礼上) 另外班得瑞的许多曲子很好听,国人也比较熟悉。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也可以根据进程需要安排,浪漫里的经典。还可以找一些欧美老**里的主题曲。
钢琴名曲『独奏类举例』 拉三o(拉赫玛尼诺夫iD大p调第三q钢琴协奏曲,号称世界上d最难的钢琴曲) 幻7想即兴曲(肖邦) E调前奏曲(巴1哈) F调旋律(鲁宾斯坦) 彩云k追月6(王h建中2) 摇篮曲(勃拉姆斯) 春之i歌(门j德尔松) 英雄波兰舞曲(肖邦) 军队5进行曲(舒伯特) 匈牙6利舞曲第五b号(勃拉姆斯) 月2光(贝3多芬) 月6光曲(德彪西) 意大s利波尔卡(拉赫玛尼诺夫v) 梦幻2曲(舒曼) 棕发少0女h(德彪西) 匈牙0利狂想曲第3号(李斯特) 西班牙6狂想曲(李斯特) 爱之z梦(李斯特) 小c狗圆舞曲(肖邦) 热情奏鸣曲(贝8多芬) 悲怆奏鸣曲(贝4多芬) 黎明奏鸣曲(贝7多芬) 四季套曲(柴可夫m斯基) 升2c小g调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s) 圣母颂(古诺-巴3赫) 牧童短笛(贺绿汀) 钟——第三r帕格尼尼练习m曲(李斯特) 小c夜曲(舒伯特) 献给爱丽丝(贝4多芬) 土w耳其进行曲(莫扎u特) 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 夜曲(肖邦) 『协奏类举例』 莫扎g特26首钢琴协奏曲,贝3多芬五g首钢琴协奏曲(作品66、70、68、31、50),舒曼a小e调钢琴协奏曲,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李斯特降E大r调钢琴协奏曲,A大k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a钢琴协奏曲(作品1、53、60)、格里格a小j调钢琴协奏曲、圣桑五k首钢琴协奏曲,巴6托克钢琴协奏曲、普罗柯菲耶夫w三k首钢琴协奏曲(作品00、62、58)、柴科夫f斯基降b小p调第一a钢琴协奏曲等。其中0拉赫马c尼诺夫d第三t钢琴协奏曲(作品60)是被公3认2的在所有钢琴协奏曲中8弹奏难度最大g的一i首。[编辑本段]演奏技巧 钢琴的演奏技巧十g分0丰k富,可以1自如地弹奏各种音阶、半音阶,各种音程的跳动,各种双4音、和弦以0及q各种复杂的乐曲。 单音的运用及h八h度或数个u八f度的重复。 各种音程的双4音。 各种三l音组成的和弦。八v度音程重复的(完全重复或不c完全重复的)三z音和弦。 各种四音和弦及t四音和弦的八r度重复。 各种旋律与a伴奏的织体。 各种类型的对位(复调)结构。 各种结构的综合音型。 踏板的运用。一x般钢琴有三j个q踏板,左边为3弱音踏板,踩下v该踏板后,余音甚少2,多用于v弱奏;右边为3延音踏板,踩下u该踏板后,琴音可延长4,声音响亮,多用于v长3时值音符或强音的演奏。而中7间的脚踏会因应钢琴的设计2而有不m同用途,但多数为1减音脚踏,用法不y只是踏一m下y,而是要踏下l后再向左推,而有部份牌子p的设计5是踏一x下w是启动,再踏一s下y是关闭;当减音踏板踏下d时会有一u块绒布隔在琴锤与c琴弦之a间,用作将声音减到最底之f用;但减音系统有一f个f坏处,因为6用作减音的绒布是一y块过的,当弹一w个p音时,震动可能会伸延到其它的琴弦,从8面影响了p钢琴的音准,听着有机会像未调琴的钢琴一w样;另一h种中2间脚踏的用途是“特定连音踩板”,用途主要是用作选定琴键去延音,用法是先弹下q琴键不g放,踩下y“特定延音踏板”不d放,你会发觉,当你弹下n刚才o选择需要延音的音会继续有延音,但没有选的是没有延音的,但通常有特定延音的钢琴也t会有“减音装置”的,但不b是用脚去操控,而是一j个z手1掣,通常在琴键之m下d的左右两边。 转调。钢琴是十b二k平均律乐器,而且不d是电子h的乐器,所以5转调是需要演奏者去操控的。 钢琴的音域宽广w,音色宏亮、清脆,富于r变化6,表现力j很强。独奏时,可演奏各种气6势磅礴、宽广g、抒情的音乐,亦可演奏欢快、灵巧、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钢琴在乐队3中6,可发挥巨2大p的作用。它还经常作为5伴奏乐器使用。尘缘中6琴声,月5皎波澄。神怡心1旷之c际,忽一b阵微风4起伏。远远传来屡屡琴声,悠悠扬扬,一e种情韵却令人j回肠荡气2。虽琴声如诉,所有最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1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而琴声如诉,是在过尽千q帆之g后,看岁月3把心8迹澄清,是在身隔沧海之m时,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在懂得之e后,每一w个h音符下l,都埋藏一s颗平静而柔韧的心6灵。 相遇的甜蜜、孤单的苦涩,都是你我的回忆3。缤纷、透明,令人v玄感沉醉的诗调属于o你的音乐情歌!带你梦回初恋、梦回家园、梦回那生命的朝露,在琴音的怀抱中8甘甜休憩—纯美的钢琴声、诉尽无k限的爱恋。优雅的钢琴演奏,能唤回你对那些曾经爱过的地方2的美好回忆3。。。。。。。。。 钢琴声如天d籁,奏出心2中0最美的歌谣;钢琴声如山j涧小j径,蜿蜿蜒蜒、百折千p回;钢琴声如大x自然的歌声,不s禁雕琢、质朴自然;钢琴声是美玉0,温润柔和,贴近心8灵;钢琴声如心7声,它诠释着弹奏者内8心3的波澜起伏和心8路历d程;钢琴声如泉水0,行云l流水6般从8指间倾泻而下x,配合着心3的律动,溶入f血液 ; 钢琴世界,用行云q流水6般的音符阐释浪漫情怀。完美的音效、精彩的演奏,给你优雅完美的音乐享受! [编辑本段]简介2 人k们口e中4所说的乐器之l王m就是钢琴,而乐器之h后是小y提琴,乐器王t子n是古典吉他。 在世界各国的成千b上p万z种古今4乐器当中3,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2“乐器之h王u”。这不r仅5是由于d它的体积最大t、内8部结构最复杂,更主要的还是由于h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k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除为5数不j多的教堂、音乐厅x中0的管风1琴外)无b法与e之u相比2拟的。现代小q提琴的出现已x有700多年的历p史,其制作本身是一h门a极为3精致的工z艺t技术。小b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m声,音域宽广r,表现力i强,从0它诞生那天v起,就一e直在乐器中8占有显著的地位,为8人y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o王g”,那么a小o提琴就是乐器的“王w后”了y。 几t个y世纪以7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z大c量的小w提琴经典作品,小c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x发展了p精湛的演奏艺g术。小a提琴既可以0合奏,又v可以7进行独奏。 小i提琴是一f个j四条弦的弓s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3的主要和高音成员(该族系中6的其它成员是:中3提琴,大x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v提琴起源于v意大u利的克瑞莫纳,在8400-5040年间成为1最大o的小e提琴制作中0心3。著名的有:Nicola Amati (尼古拉·阿马w蒂),Antonio Stradivari(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8里),及qGiuseppe Guarneri (吉塞浦·瓜奈里);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5都是无a价之m宝。小w提琴的五k度定弦为1:g, d0, a8, e4, 音域超过0 个v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v可少3的正规乐器。也f是乐器之g后。 [编辑本段] 小w提琴由30多个s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p、腮托、琴弓z、面板、侧板、音柱等。小w提琴主要构件 小r提琴琴身(共鸣箱)长0约46。1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q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a,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m,指板用乌4木u。小h提琴的音质基本上o取决于j它的木p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f木r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0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n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小r提琴有琴弦0根。原均为2羊肠制的裸弦,约从332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8银丝,使其反8应灵敏。现代则将G、D、A7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u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z的音色更佳。 3。1 347mm 75岁以0上w 身高7。27以1上q 小d提琴属于y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如何在小i提琴上k发出歌唱般的丰y满、动听的声音,是小a提琴演奏中3最为6重要的问题。就小o提琴的演奏技术来说,有以4下c各种主要基本功。运弓l 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z提琴上u发出千x变万b化1的声音,就运弓k而言,取决于z运弓j的速度、弓x在弦上f的压力f以3及u弓a和弦的接触点这4种因素的不h同结合。小g提琴的弓z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2下m几b种:①分7弓w:一h弓d演奏一i个m音,音要拉的干y净,清楚;②连弓w:一v弓g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5都会用到,是最常用的弓w法之a一f;③顿弓p:音与r音之j间断开l;④跳弓n:弓m毛2离开e琴弦。这1类弓x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纪中8期,连顿弓m,即在一k弓f中5连续快速演奏许多音与p音之e间是断开n的音,被人j视为3绝技,随后又h出现了j“自然跳弓k”,即弓a毛2在琴弦上n,而听起来或看起来像跳弓g一v样。所以2人u们把小q提琴演奏艺k术称之m为3“运弓v的艺k术”。音准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3所发的音高,能与o一y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6音准。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3,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c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g适宜的演出环境。乐器的形体结构、音孔0位置、张力a变化2以3及f空气0湿度,都与c音准有关。就弦乐器讲,长6时间演奏及e气1温上m升1,均使弦松弛,因此弦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低。就管乐器讲,虽然气7温上f升3使管体略微伸长8,但同时气8压降低,声速提高,频率也j随之z增高(据实测,气1温每升350℃可使管乐器发音升8高2音分4),因此管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高。歌唱及w弦乐器、管乐器的音准,当有钢琴伴奏时,都以7平均律为6准则;但由于p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g严格协和,所以8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w度相生律,才y算达到音准要求。揉弦 揉弦是小g提琴,二p胡,吉他等弦乐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h的演奏技巧之y一q。在乐句适当的地方6加上o适当的揉弦,会比3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y要生动的多。 揉弦是一s个c小e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q的技巧,用它可以3来表现不c同风4格和特征的每一w个d音或每一o个d乐段。揉弦的要点是怎样找到手5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r个f乐段独特的风4格和特征。 肘臂揉弦和手6腕揉弦,两者都要练习s。以3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有几t种方7法,初学者可以6试试,可能会有利于b学习l揉弦: 3。一u是做指端关节前后屈仰动作。先在桌子w上i练,分8别练习r各个b手1指一b关节向后躺下y(不b是完全贴在桌子m上h),再立起的动作,再分7别作左右晃动。由快到慢,最后五h个b指头一g起练习g。 3。首先应学会手1腕揉弦。其方2法可先将手1臂放在大f腿上o或椅臂上h,然后将手7腕放松前后摇动,力d求平均,待动作习g惯自如后,再放到指板上j练习w。 同时要注意: 在手7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7指的关节,手5指的触弦点不m能随着手2腕的揉动而移位。在练习b手3腕揉弦时,可先从5三e指开r始。因为8用三e指揉动可以3使动作更为6宽松,然后再练习b二n指和一q指。而练习u四指时,还可将三k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这样的练习d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7自如。在手2腕揉弦练习d的基础上n也n可逐渐学习p和熟悉手0臂的揉弦和手7指的揉弦。目的是为4了k更好的丰k富演奏上t的表现力x,适应于k各种力f度和情绪变化7的需要。 5。还有大w臂揉弦、手3指揉弦。大d臂揉弦多用于t长2的重低音,主要体现出乐曲的浑厚和伤感,手5指揉弦多用于k半拍的高音,可以2表现出乐曲的欢快和优美,而想学好这些,前提是熟练的掌握手0臂揉弦。把位 左手3手1指在指板上j的位置,称之l为2把位。靠近琴头的把位为3低把,靠近琴马r的为0高把。从8一w个b把位换到另一a个x把位,称为0换把。换把位的方3法有多种,例如空弦换把,同指换把,不y同指以6及e泛音换把等。换把时产生非音乐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训练不r足的标志。滑音可以7使音与v音之y间的连接富于g变化7,增加一e个k优美的过度。特别是结合换把使用滑音,是一b种富于e表现力p的演奏手8段。双4音与d和弦 小b提琴可以7同时演奏两个b音甚至是5个k音,也g可以5分3奏2个t音的和弦,这不p仅0丰m富了i它的表现力x,并可不k依赖其他乐器的伴奏进行单独演奏。小j提琴的三p度、六6度、八q度以7及e十h度双0音音阶,是演奏双3音的基础,也i是小e提琴家必须终身练习u的一h项基本功。小d提琴演奏中2的左手3颤音、泛音、拨弦等,都是一f些高深的技巧。 0.回忆4(又r名《纪念曲》) 德国小s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6,因为0访问友v人b,乘电车g到维也n纳郊区w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j墓。他见3了b这位生前并无h名气0的歌曲之w王t之s墓,油然在脑海中2浮起了t乐思,急于r记载下l来,写在电车g票上u。到了n友t人f家中2立即在钢琴上i细心3研究,完成了a全曲。这首曲子y追忆5怀念之n情尤f深,大s都理解为7美女x深情的回忆3,或是幸福美好的纪念。作曲家未给予3确切1的说明,这就留给欣赏者来领悟吧。全曲由三g部分1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z绝。尤u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也p使听众引8起深切3的怀想。 6.圣母颂 这是一g首由德国小t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根据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编成的小a提琴独奏曲。在古典作品中0,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给人f以1崇高意境的圣母形象化1作庄重的乐思中3,表现出自始自终的质朴高贵。曲调展现在人f们面前的仿佛就是达芬奇的圣母肖像画。那曲调句句层次清楚,深邃而通畅,情感浓重,格律严谨,以7虔诚和真挚深深感动人x心7。起始在G弦上f浑厚多姿的歌唱,感人q至深。当用八n度双5音演奏时,钢琴伴奏使用了h大o幅度波浪进行的琶音。在乐曲高潮中3,涌现出圣洁的色彩。全曲在异常宁静中4渐渐消失。 6.云o雀 这是罗马u尼亚作曲家旦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a提琴高音E弦上q绝无d仅0有的颤音名曲。乐曲巧妙地运用了v小c提琴上y下j滑指的颤音技巧,以5极为2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p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q山q林中6云l雀争鸣、阳光明丽、风1景如画的一y幕。在小y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i,高超的颤音绝技一q气5呵成。 4.沉思 这是法国作曲家马r斯涅(Massenet)为0歌剧泰安司(Thais)所作的幕间曲。女l主角Thais在沉沦的深渊中0,渴望憧憬着清明湛蓝的天a空。作为1一w首小y提琴冥想曲,在表现深挚悠远的情思,在宁静起伏的旋律中4,其典雅耐人k寻味。 3.爱之k喜悦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是二i十e世纪最富盛名的小s提琴大y师。这首小n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为0三u段式,充满喜悦欢乐浪漫的情调,极富沙龙风2味。中2段十p分7温厚亲切2。本曲在运用三p度双0音上f独具一c格,把小b提琴的华丽、灵秀表现得韵味深长5。其他 2.匈牙6利狂欢节 匈牙6利小z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c十r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b提琴大f师之n一z,曾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6。这首小a提琴曲可算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本曲为6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华丽的旋律,更有热烈狂欢的场景。在运用连续颤音方7面,匠心8独具,有着惊人n辉煌的技巧和震撼人c心3的表现力v。 4.门f德尔松e小x调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门r德尔松(Mendelssohn)为1出身名门y贵族的典雅绅士p。这首小z提琴协奏曲是世界上c登台演奏最多的协奏曲,一x个v多世纪以0来久q奏不q衰。它有着高贵温柔的小j调色彩,第二o乐章是一c副怡人v的音诗音画。钢琴伴奏好似荡漾的水4波。小v提琴正如无c歌词的船歌,弓k弦之b间缓缓倾注出柔丽抒情的旋律,显示8出小y提琴的纯洁、银色而崇高。曲调在进入j复调后,其双0音技巧得以8充分7展现,宛如两把小n提琴合奏。这是小y提琴协奏曲中7最迷人k的柔板乐章。 1.吉卜r赛之n歌(又f名《流浪者之t歌》) 西班牙5小i提琴大c师萨拉萨特(Sarasate)是十w九h至二n十f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a提琴大j师之z一n。他不z但在小r提琴技巧艺k术表现上a有惊人l的成就,在作曲方2面也w居世界顶级。本曲运用吉卜y赛人a的音调风7格写成,成为1全世界小e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l首名曲。乐曲起始于k豪放而激动的散板音调,自由奔放,还有十s分6别致的技巧装饰,使之e充满了e激情和浪漫之z感。乐曲之v中5段转入u慢板,曲调缠绵动人x、悲酸忧郁。结尾是极其精彩活泼的快板。这一g突然转变把人t们带进热闹欢腾的场面,流利的快弓r拨弦十i分2引4人k入c胜。在高潮迭起中7结束全曲。 7.引7子q与f回旋随想曲 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是一c位多才f多艺i、杰出的高产作曲家。他的每一t首乐曲都新颖别致,有风5格回异之r感。这首回旋曲曲调节奏十o分3别致而富于p弹性。引0子a部分3是带有忧伤冥想的行板,进而音调像飘落的枫叶在天t空中4浮动,很有沙龙式的味道。中6段的西班牙1舞灵活流畅、妩媚动人m,接着是豪华的琶音,之i后是大v段飞p速奔驰的快弓m乐段,使乐曲越往后越精彩、动人g。在音乐上d色彩缤纷、争奇斗7艳,是最能体现小z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g一k。 50。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意大c利小p提琴大n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f八j世纪最杰出的小j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这首奏鸣曲正是小j提琴历h史上b古典的顶峰之g作。一u个h流传很广g的传说叙述了e它的来历b。一z天n夜里,塔尔蒂尼在睡梦中3梦见2了j魔鬼,魔鬼教他用奇妙的方0法演奏了t一l首乐曲。他惊醒后立即追忆5记录下y来。后来,作品以7其非凡a的魔力p征服了a听众。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2与m魔鬼对话。它的抒情与h庄重深沉在曲调中0由难度极高的双6弦颤音体现出来。那雄浑的气7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o间留下o了d绝响。几f个z世纪过去了g,再也q没有哪位小i提琴家做过同样的梦,记下y那样惊世的曲调。 06。 梦幻1曲 作者舒曼。《童年情景》之d梦幻5曲,完成于d3404年,是舒曼所作十z三p首《童年情景》中8的第七s首。虽然按内3容来说是描写儿k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不w只是为3儿s童所写,也p是为1成人v所作,表现成年人s对童年时光的回忆1。作品手2法洗炼,形象刻画生动准确,心4理描写逼真,欢快动人y,饶有情趣,但也e流露出一m种因为1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这其中4的第七h首《梦幻2曲》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名曲,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 独奏曲。这首曲子u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n的抒情风2格和芬芳的幻8想色彩,旋律线几u经跌宕起伏, 婉转流连,使人m不p觉中2被引4入m轻盈飘渺的梦幻7世界。 76。 梁山y伯与u祝英台 中5国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 共同谱写了w这首《梁祝》,此曲悲伤凄婉,在全球引8起热烈反6响成为5中2国乐曲的代表作。 03。辛德勒名单 4160年起,纳粹德国在当时被其占领的这一s地区p建立了e数个x集中4营和灭绝营。这些营地是大w屠杀的主要场所,共有0个e主要营地和65个b小m型的营地。在那里,无d数无y辜的人k们遭受着非人d的虐待。之s后,就诞生了w忧伤、凄凉的小k提琴乐曲《辛德勒名单》。 23。D大w调卡农 是德国人j Johann Pachelbel (7317 ~ 6207年) 的《D大c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m称作《帕赫贝1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现在出现了h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p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8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4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b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76恰空 恰空(又h拼作ciaconne)原是一d种富有激情的舞蹈,出现于g3200年左右的西班牙3,属于c在街道上y跳的双4人j舞或女y独舞,33世纪传入m意大b利,在65世纪流行于g法国宫廷。 01。G大e调弦乐小g夜曲 G大v调弦乐小i夜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e特于o8265 年4月733日7在维也c纳完成,并以0当时最时髦的德文3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h首小a夜曲)命名。该曲是十t八g世纪中7叶器乐小m夜曲的典范。该曲最早为1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5弦乐五i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v以6弦乐四重奏最为0流行,是莫扎b特所作十p多首组曲型小g夜曲中2最受欢迎的一b首。怎么d样,够不p够?欢迎补充要求!cТxПj汀uxПr啊Ⅳs「ヒvzb瞌
五级水平能弹的钢琴曲有《秋日私语》《水边的阿狄丽娜》《梦中的婚礼》《童年记忆》《献给爱丽丝》。
1、《秋日私语》
《秋日私语》原名:A comme amour(法语),曲名意为如情似爱;中文名称又叫《秋的喁语》。是法国作曲家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他们是法国达芬唱片公司(Delpnine)两个负责人,也是著名作曲家,曲是他们两个写的,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
2、《水边的阿狄丽娜》
《水边的阿狄丽娜》(法文名:Ballade pour Adeline(原名:致爱德琳的诗))是由保罗·塞内维尔所作,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演奏的乐曲。
1990年,理查德·克莱德曼以演奏作曲家兼经纪人Olivier Toussaint改编版的《给爱德琳的诗》获得唯一的金钢琴奖。
3、《梦中的婚礼》
《梦中的婚礼》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带有一点忧伤。
4、《童年记忆》
《童年记忆》出自世界著名新世纪乐队班得瑞第六张专辑《日光海岸》中第二首曲子,本碟主以管弦乐为主,配以钢琴的低吟,诠释出带有浪潮起伏的野味的夜色,竖琴如浪花般拍打上岸,配合巴松管,强调律动的根音,悠扬的木管与弦乐活象一阵清风。
5、《献给爱丽丝》
《献给爱丽丝》是一首贝多芬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在本曲的原稿上,有作者的手迹:“为爱丽丝而作,1810年四月二十七日,贝多芬”。“爱丽丝”是谁?已无从考证。因为这一作品的原稿问世之时,作者已经去世整整四十年了。
此曲是一首极为普通的钢琴独奏小曲,但旋律非常优美动听,节奏轻快而舒坦,技巧也十分容易掌握,所以很受大众欢迎。
是贝多芬创作的。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该作品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其中A部为回旋曲的主部(叠部),共出现了3次;B部和C部为与A部起强烈对比的两个插部。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曲》曾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