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挂树梢》,《缘圈儿》,《偷偷》,《期限》,《心跳的记忆》。通过《保护我方城主大人》介绍得知,该剧讲述了从小女扮男装的叶昭南,阴差阳错遇到了轩月城城主柳轩冥,从此开启了一段奇妙命运的故事,导演是曾黄武、徐胜旺,该剧的所有曲子是:《月儿挂树梢》,《缘圈儿》,《偷偷》,《期限》,《心跳的记忆》。
第一乐章: 柚木梓马: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之晨景》 火原和树: Wagner瓦格纳 《Under the Double Eagle双鹰旗下进行曲》(小号版) 月森莲: 维尼亚夫斯基 《D大调第一波兰舞曲》 志水桂一: 博凯里尼 《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冬海笙子: 雷格 《G大调浪漫曲》 第二乐章: 月森莲&日野香穗子: Schubert舒伯特 《Ave Maria圣母颂》也可译作《万福玛利亚》 (第2话中两个各演奏一遍,第7话中两人合奏的也是这个曲子) 日野香穗子: Gossec戈赛克 Gavotte《加伏特舞曲》[小提琴版] 火原和树: 门德尔松 《乘着歌声的翅膀》 第三乐章: 日野香穗子&火原和树: Gossec戈赛克 《Gavotte加伏特舞曲》[小提琴加小号版] 土浦梁太郎: Chopin肖邦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第四乐章: 土浦梁太郎: 肖邦 《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 肖邦练习曲作品的10号之3《离别曲》 (比赛时日野和土浦合奏的也是此曲) 王崎信武: 德沃夏克 E小调第九交响乐《自新大陆》中的第二章 第五乐章: 日野香穗子&土浦梁太郎: 肖邦练习曲作品的10号之3《离别曲》 第七乐章: 月森莲&日野香穗子: Schubert舒伯特 《Ave Maria圣母颂》 第八乐章: 月森莲: Tomaso Antonio Vitali维塔利 《G小调恰空》(Chaconne in G Minor) 日野香穗子: 帕海贝尔Johann Pachelbel 《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小提琴版] 第九乐章: 几位不知名大叔的三重奏:舒伯特 - 钢琴三重奏 第十乐章: 土浦梁太郎: Chopin肖邦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日野香穗子: 帕海贝尔Johann Pachelbel 《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小提琴版] 火原和树: 门德尔松 《乘着歌声的翅膀》 冬海笙子: Saint-Saens 《Romance in D-flat major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志水桂一: 圣桑 《动物狂欢节之 天鹅 》 柚木梓马: 马斯奈 《泰伊思冥想曲》 第十一乐章: 柚木梓马: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Tomaso Albinoni 《舒缓曲》 第十二乐章: 找日野要求提供意见的女生演奏的曲子:莫扎特 《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王崎信武: 德彪西 《美丽的夕阳 》 第十三乐章: 日野香穗子: 柴可夫斯基 《旋律》 第十四乐章: 柚木梓马: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Tomaso Albinoni 《舒缓曲》 第十五乐章: 火原和树: 马斯奈 《挽歌》 第十六乐章: 日野香穗子、月森莲、王崎信武、志水桂一: 莫扎特 《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十七乐章: 火原和树: 舒伯特 《小夜曲》(交响版) 志水桂一: 佛瑞 《西西里舞曲 》 冬海笙子: 舒曼 《浪漫曲》 月森莲: 拉威尔 《茨冈狂想曲》 土浦梁太郎: 肖邦 《c小调第12号练习曲 革命 》 日野香穗子: 柴可夫斯基 《旋律》 第十八乐章: 柚木梓马: 巴赫 《无伴奏长笛组曲》 第二十乐章: 志水桂一: 巴赫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第一曲 《前奏曲》 第二十四乐章: 金泽纮人: 福尔《梦醒之后》(演唱) 威尔第《弄臣》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演唱) 月森莲&滨井美纱: 勃拉姆斯《G大调第一小提琴鸣奏曲》第一乐章《雨之曲》 第二十五乐章: 柚木梓马: 拉赫玛尼诺夫 《练声曲》 火原和树: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之木星》 冬海笙子: 波兰民谣 《单簧管波尔卡》 志水桂一: 巴赫 《G大调第1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前奏曲》 月森莲: 帕格尼尼 《 二十四首随想曲之第24首》 土浦梁太郎: 李斯特《钟》 日野香穗子: 舒伯特 《圣母颂》 月森莲、柚木梓马、土浦梁太郎、火原和树、志水桂一: 爱德华·艾尔加 《爱的礼赞》 SP夏的加演: 日野香穗子&火原和树: Gossec戈赛克 《Gavotte加伏特舞曲》[小提琴加小号版] 柚木梓马: 德里戈《小夜曲》 金泽纮人: 威尔第《弄臣》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哼唱) 志水桂一: 巴赫《G大调无伴奏第一号大提琴组曲 作品号1007》 月森莲: 贝多芬《F大调浪漫曲第二首 作品号50》 土浦梁太郎: 李斯特《爱之梦第一首》 日野香穗子£冬海笙子 爱德华·艾尔加 《爱的礼赞》 附:四次比赛主题。1倾心 2信任 3不可替代之物 4重获新生之物
小提琴:16世纪诞生在意大利。有四根弦,用弓演奏的乐器。因为昂贵并且美丽,别名“乐器之后”。小提琴除了靠弓来发生外,也有用右手在弦上拨弹,用弓在弦上击打这两个技巧。小提琴的弓是用马尾做成的。 钢琴:音域十分的宽,大部分的曲目都可以用钢琴演奏,正式应该叫做钢琴助演,钢助是它的简称。有躺倒的卧式钢琴,和站立的站式钢琴两个种类。钢琴共有88个按键。被人称为“乐器之王”。 加沃特:又叫嘉禾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是当时相当流行的宫廷舞曲,放在组曲中通常是紧接着萨拉邦德舞曲。 小号:是以右手按下活塞,左手推动管子,并通过管子推动的长短发出声音进行演奏的乐器。在过去的欧洲,小号普遍用于演奏皇家军乐队的进行曲。小号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造的。 肖邦:享有“钢琴的诗人”的美誉,出生于波兰,19世纪活跃于巴黎,他不仅仅是一位钢琴家,同时也擅长作曲。 小品:是指那些篇幅较短且旋律明朗的作品,容易上口,又便于记忆。在小提琴界里,属克莱斯勒的小品最为有名。 克莱斯勒:1875年出生于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小时候就展露出惊人的音乐才能。据说他在识字之前就已经能看懂乐谱了。在7岁时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让人联想到谎言,他把过去知名作曲家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作品来发表,当时那些没头脑的评论家是不会去称赞一个无名小卒的作品的。但是,如果他的作品能被后人接受的话,就表示他的谎言最终还是个不错的谎言。这或许和克莱斯勒的为人有关,虽然喜欢恶作剧,却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不论是小提琴家还是作曲家,他竭尽全力想让更多人享受小提琴所带来的乐趣。 二重奏:两个人共同演奏,亦称Duet。三重奏,三人演奏,亦称Trio。四重奏,四人演奏,亦称Quartet。五重奏,五人演奏,亦称Quintet。 卡农:亦称卡农曲,是指一首乐曲或乐段其中相同的旋律被一个或多个声部重复,同一调或相关调彼此在时间上重合,亦是指同一旋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依次重复,然后再汇总回到起点进行演奏的一种音乐形式,也被称为轮奏曲。现在沃恩所说的轮唱,也是卡农的一种。 协奏曲:称为Concerto。即由某种乐器独奏,乐队协同演奏。由小提琴独奏的则称为小提琴协奏曲,以次类推。 练习曲:与卡农及协奏曲演奏形式截然不同的曲子。 舒伯特:是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维也纳的作曲家,留下了600首以上的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然而,由于疾病的缘故31岁就英年早逝了。舒伯特的坟墓在一座有着大片鲜花的坟墓旁边,这个坟墓的主人是贝多芬。 演奏名家:Vertuoso,是意大利语,不仅有“名人”,也有“大家”的意思。因此有相当多的演奏家都朝着超绝技巧之路迈进。 帕格尼尼:活跃于19世纪上半叶的小提琴家,以其特技般的超绝技巧成为了“观众王”,是当之无愧的演奏名家。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 Maestro:意大利语,艺术大师,尤指作曲家、指挥或音乐教师。有着“巨匠”的意思,相对于指挥者而言使用的较多。 Adagio:意大利语,柔版、慢板,特指使用慢板作为指挥方式的舒缓的乐节、乐章或乐曲。 长笛:是在乐器的出音口吹气,利用空气的震动发出声音的,和吹瓶子发出声音的原理是相同。原来用树木制作而成,所以才分入了木制乐器。 短笛:只有长笛一半长度,声调高出很多的笛子。 交响乐团:是从16世纪作为歌剧的伴奏起始。进入19世纪,由于不断有雄壮的交响曲等被谱写而成,因而发展成像现在这样大规模的编制。 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19世纪末叶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第八号交响曲》由于编制庞大,被称为1000人的交响曲。 大提琴:是小提琴一族的乐器,立式的并靠双脚夹住乐器来演奏。为此,附带一根被成为脚棒的棒头也是大提琴的特征。大提琴从低音键到高音键所覆盖的音域很广,又被称为是最接近人的声音的乐器。 Capriccio:意大利语,意为随想曲,一种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有许多罗曼史,而且总是把自己所作的曲子献给他所爱恋的人。例如,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在他31岁时,献给一位比他小14岁的名叫朱丽叶(Juliet)的少女。他为一位名叫特蕾莎(Teresa)的女子所作的一首有名的曲子叫《致爱丽丝》。《致爱丽丝》原为《致特蕾莎》,是贝多芬40岁时为他钟爱的17岁女学生特蕾莎·玛法蒂所作,但由于出版时的校对错误而一直错用至今。 Aria:意大利语,意为咏叹调,即西洋歌剧、清唱剧或康塔塔中独唱曲。 伟大的作曲家们喜欢用音乐来表现夫妻之爱的挚热情感。舒曼(Robert Schumann)的《第1钢琴奏鸣曲》(《Sonata No1 in F-sharp minor Op11》),艾尔加(Edward Elgar)的《爱的礼赞》(《Salut D’amour,Op12》)都是写来献给他们挚爱的妻子。瓦格纳在妻子生日时集合一支弦乐队,首度演奏了《齐格弗里德牧歌》(《Siegfried ldyll》)献给他的妻子。瓦格纳的妻子是著名作曲家李斯特的女儿。李斯特的二女儿科西玛曾嫁于李斯特的学生汉斯·冯·彪罗,但之后与年长其25岁的瓦格纳忘年相恋,终成眷属。 莫扎特:从小就巡演于欧洲各地,并在宫廷和公开的演奏会上大获成功。尤其是他在6岁那年,应邀前往维也纳的美泉宫(Schloss Schonbrunn,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夏宫,亦称“申布伦宫”,位于维也纳西南部),在玛利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ia,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女王,哈布斯堡王朝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女皇跟前演奏并博得了满堂喝彩。在当时曾流传一段他向当时年方七岁的女孩求婚的小插曲,这个女孩是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1世的女儿,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在爆发法国大革命和推翻君主制运动期间,被送上了断头台。 Crescendo:意大利语,意为渐强,尤指在一个乐段中音量或声音强度的逐渐增强。舞台上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例如,据说,曾有位指挥正在指挥的时候,过于兴奋,一不小心掉下了舞台。但是他又马上爬上台,若无其事继续指挥。不知谣传是真是假。如果独奏者的小提琴琴弦突然断了,就该向首席小提琴手借借小提琴。 巴赫:18世纪的大作曲家,除歌剧外,还在其他音乐领域留下了颇多数量的作品。虽然巴赫一族总共出了50位音乐家,不过,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人称“大巴赫”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被后人誉为“音乐之父”。巴赫因其拥有众多子女而出名,他共有20个子女。巴赫第一任妻子玛利亚·巴尔巴拉为他生育了七个孩子,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又为他生了是三个孩子。巴赫死后只留下九个儿女,其中有四个成为真正著名的音乐家。古今中外名典的命名都有着各自的由来。舒伯特写了一半的曲子就命名为《未完成交响曲》(Symphony No8 in B minor 《Unfinished》)。海顿写来吓唬听众的曲子就命名为《惊愕交响曲》(Symphony in G major 《Surprise》)。贝多芬的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中,由贝多芬亲自命名的是《田园》(Symphony No6 《Pastoral》in F major,Op68)。 Rondo:意大利语,回旋曲,即指由一种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差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单簧管:属于木管乐器一族,诞生于18世纪。虽说是用于演奏古典乐的乐器,然而其构造却相当新颖。在吹口处安置一个被称为“哨头”的单簧片,并通过吹起使簧片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声音。说到单簧管就会让人联想到那首《我弄坏了单簧管》,这首曲子最早是法国的名谣。《我弄坏了单簧管》在祖国法国作为郊游之歌和进行曲而广为人知。在阿根廷和西班牙以《我们的农场》之歌名被演唱。它是孩子们喜爱的滑稽好笑的法国式法国小曲的其中一首。 Andante:意大利语,稍慢的、舒缓的,像步行一样的速度。它是最常用的速度,与Adagio一样。Andante常被用来作为乐章的名称。 在音乐世界里,乐曲的速度有着很多的指示符号。Andante,行板,即指想走路一般的速度。Allegro,快板,即指快速。Presto,急板,即指极其快速的意思。此外,还有很多诸如Adagio(柔板),Largo(广板)等之类的速度指示符。Moderato(中板)、Vivo(活泼的)、Grave(庄板板)、Allegretto(稍快板)、Vivace(活跃的)。说起乐曲的速度,就会联想起节拍器(Metronome),作曲家贝多芬最先使用它。 Fanfare:意指喇叭或号角嘹亮的吹奏声。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是19世纪德国的具代表意义的作曲家兼钢琴家和管风琴家。他留下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管弦乐、钢琴曲以及宗教乐曲。不过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Concerto in E minor,Op64)也相当有名,在日语中,这首协奏曲便被简称为《门协》。与门德尔松交情深厚且人称德国文豪的是歌德(Goethe)。门德尔松12岁时,因与德国文学泰斗歌德结为“忘年之交”而使其获益匪浅。此后,他的进步堪称日新月异。 Cadenza:意大利语,意为华彩乐段,即指乐曲中由独奏者自由发挥其表演技术的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 Tuning fork:音叉,是一种呈Y型的钢制或铝合金发生器。它在乐器中的作用就是用来调音的。适用范围很广,小提琴也能用。 李斯特: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钢琴家的作曲家,曾经创作了为数不少的以炫技著称的钢琴曲。由于他是一位超级美男子,因而虽然身为钢琴家却成为大众偶像。据说,当时还流传着一段插曲,女性崇拜者只要一听他演奏就会当场晕倒。由于李斯特那炫技般的演奏,人们又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钢琴魔术师”。 勃拉姆斯:由于名字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为B,因而他与首字母同为B的巴赫和贝多芬并称为德国音乐的3B。他的《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inor,Op68》)美妙动听,声势浩大。该作品竟然花了长达21年的时间才谱写而成。他在作曲家舒曼去世后,曾尽心尽力地照顾他的妻儿。勃拉姆斯和舒曼都对舒曼的妻子克拉拉深情爱了一辈子,在舒曼死后,勃拉姆斯经过了一番挣扎,决定将这份深情转化为友谊,在之后的四十年尽心尽力地照顾这对孤儿寡妇。 中提琴:中提琴的弓比小提琴略长一些,是提琴类乐器中最长的弓。从中提琴的演奏艺术发展来说,在室内乐作品中,特别是弦乐四重奏中,才充分发挥了它的艺术表现力。中提琴的弦通常比小提琴粗一些,因此音色更柔和低沉。同时,更粗的弦也意味着发音更慢一些。实际上,如果一个小提琴手和一个中提琴手一起演奏,中提琴手必须比小提琴手提前一点拉弦,这样中提琴和小提琴声音才能同时发出。更粗的弦还意味着拉动中提琴需要更多的力量。中提琴更多地要求演奏着运用指尖内侧弦。
更多精彩的曲子
除了极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之外,韦伯在器乐方面也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曲子。在众多的乐器当中,韦伯的最爱非单簧管莫属了,他在慕尼黑旅游期间结识了一位杰出的单簧管演奏家巴曼,巴曼吹奏单簧管的技巧十分娴熟,柔美的音色征服了许多人,就连门德尔松也曾为他谱写乐曲。
1811至1816年间,韦伯完成了多首有关单簧管的作品,例如著名的降B大调《单簧管五重奏》。韦伯在写这首作品时,正准备与卡洛琳结婚,但是却遭到女方家长的反对,于是曲子里淡淡地透露出对卡洛琳的思慕之意。他将单簧管视为协奏曲中的独奏乐器,自由自在地让单簧管奏出流畅悠扬的旋律,将音乐情感发挥到极致。
另外还有F小调《第1单簧管协奏曲》,这首曲子是古今单簧管协奏曲中最为华丽的杰作之一,也是最常被演出的曲子。韦伯将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绚丽的色彩与独具动感的表现力极自然地将单簧管优美的音色彻底展现。
除了交响曲、序曲、协奏曲、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苏格兰舞曲等器乐作品,因为韦伯本身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所以他谱写的钢琴曲独具一格,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所有的钢琴作品中,至今仍广受众人喜爱的就是名《邀舞》
《邀舞》写于1819年7月,这首曲子是他献给卡洛琳的生日礼物,韦伯曾一边弹奏一边为妻子解说乐曲:旋律由低音部展开,代表绅士向贵妇人邀舞,高音部的旋律弹奏出贵妇人的响应,一开始,她显得极为羞怯,但绅士的好口才与风度说服了女士,他们两人携旁手滑入舞池,随着圆舞曲的旋律翩翩起舞。绚丽灿烂的乐曲让两人尽情地旋转、滑步、飞舞,一直到最高潮,曲既终,绅士郑重地鞠躬道谢,贵妇人也盈盈答礼,随后两人缓缓退出舞池,代表乐曲的结束。
《邀舞》这个标题是韦伯亲自加上的,这是钢琴曲中第一首“标题音乐”,也是19世纪圆舞曲的典范。它以奔放的旋律与狂想的风格为特色,洋溢着浪漫主义时期的骑士精神,钢琴的手法极尽华丽而富戏剧性,呈现典雅的艺术色彩。这首钢琴独奏曲后来在1841年被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所改编,而写成D大调的管弦乐曲,改编后的曲子用管弦乐增添了舞会的华丽感,比原曲更为生动著名。
单簧管的历史极其基本介绍
一、沿革
单簧管又名竖笛、黑管或洋萧,为圆柱形管体,上端是形状特殊的吹口,上附单簧片,底部则有喇叭口的扩音管。一般以黑檀木、塑胶、金属为材质。他也是唯一高低音域音色有明显不同的木管乐器,乐器的表现力突出,因此使单簧管又有“管弦乐团演说家”的称号。根据德国巴伐利亚乐器工艺博物馆记载,近代的单簧管的前身为夏鲁摩(Chaulumeau)。这是一种无键的圆柱管乐器。是由德国乐器制造家邓纳(Johann Christoph Denner)发明。他在1689年将一种状似直笛的单簧管乐器加以改良,并于吹口下方加上了两个键,使乐器音域可超吹到第三泛音。
在当时还有一种两键的单簧乐器,它和夏鲁摩在音色上有显著的不同;这种被称为Clarino的乐器声音明亮尖锐,由于代替巴洛克小号来演奏高音旋律,据说也Clarinet一字的字源。当时的演奏者通常是依乐曲音域的要求,来交互使用这两种乐器,之后就把单簧管的高音域称为Clarino,而低音则为Chalumeau。
到了巴洛克时期,乐器大多以黄杨木或黑檀木制造。外型有分两或三节,吹头的设计不一,但以邓纳的设计较宽大,约有40mm到50mm之间。演奏方式也与今日习惯将簧片和上唇接触的方式不同,这种吹法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音量,但是却无法控制声音的质感;所以这时期的单簧管只能算是乐团中,强奏时使用的效果乐器。到1730至1740年之间,单簧管出现了第三键,为了奏出这个低音,于是出现了加上喇叭口的单簧管。这项改良为使原来只能超吹降B的乐器,可以和新增的B音连接在一起,而让Chalumeau与Clarino两种音域的单簧管结合成为一种乐器。这时期的乐器形式上仍带有许多实验色彩,因为工艺水准的因素,使乐器的管径、吹口、簧片尺寸都较现代单簧管大,音质略嫌粗糙,一般常见D与C调两种乐器。
在1750年时出现了五键的单簧管,这第四、五键,分别为左手和右手音;这四个键已能让单簧管勉强的吹出半音阶。在同一时期法国人罗特(GLot)发明了低音单簧管(Bass Clarinet),它具有浑厚的音质,及特殊的诙谐感。较特别的是,这是首次出现运用右手大拇指的机械装置,来控制额外的最低音。1770到7180年之间在英国出现吹嘴及乐器中间的调音管,同时演奏者已开始如今日的吹奏者一样,使用一个吹口来交替吹奏其他音调乐器的方式。到1791年巴黎竖笛家雷菲佛为竖笛加上了第六键,其他的演奏者也开始效仿。这个时期乐器的制作日趋精良,例如:黄铜的按键、象牙的吹口、精确的音孔与内管的制造,已经可吹出令人满意的音色。
1806年德国人米勒开始构思,如何增加乐器运动性的问题。将原有的半圆球形音孔垫,改良为皮革绷制圆饼状,这使音孔的气密度变得更好。另外他还在乐器上加了右手拇指扣环,这是一项极具巧思的装置,自此以后演奏者不用再使用不牢靠的方式演奏,而米勒式单簧管也逐渐成为德式单簧管的原形。而在这时期一些德国演奏者,已开始尝试用簧片与下唇接触的方法吹奏,并成为现代演奏者的标准方式。
1832年德国人波姆(Theobald Boehm)发明了长轴连杆并用在改良长笛上。1837年法国人包菲(August Buffet)发明乐器用的弹簧针。之后法国竖笛家克劳斯与包菲运用上述发明,合力开发出“克劳斯·包菲单簧管”。这款乐器有一项米勒单簧管所没有的环键装置,这项发明让手指运指按住音孔时,能同时借波姆长轴连杆去控制其他音孔这样一来使乐器在指法上变的更合乎逻辑了。克劳斯·包菲竖笛用在机械构造上非常复杂,他们共使用了十七个按键与六个环键,而到了1870年这型乐器已成为法式乐器的标准型,并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大为风行。紧接下来,西班牙人古梅兹在1885年伦敦发表全波姆式单簧管,他在“克劳斯·包菲”系统上加上第七个按键,改善右手的颤音外,又加上左手与上管的机械装置。之后法式单簧管不论在转调、半音阶、颤音等方面,都已经符合各方面的要求了。
1860年德国著名单簧管家贝尔曼(Carl Baermann)开始构思,如何改善米勒单簧管上诸多不合理的运指法。于是和乐器制造家欧坦斯谭纳合作,将环键与长轴连杆的优点运用在乐器上。之后这款单簧管就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初。虽然他的运指法比起波姆式略显不便,但因在管身上的开孔数较少,也使得音质较为干净。就浪漫后期以前的乐曲,米勒与波姆式单簧管的性能,是不分轩至的。但浪漫后期的音乐,米勒单簧管的音量张力上与操作性方面,则略显不足。
在1900年欧德开始针对这两项缺点开始开发新的系统,他在尽量保持原德式传统的音色外,也希望解决操作性的不便,而在1920年研发出欧德式系统,一共有27个按键和5个环键。这个款单簧管在音准上比起法式乐器更为优秀(法式单簧管通常有低音太低,高音太高的音准问题),在指法的便利性也与法式相当,但是有些音孔的距离较远,对于某些手掌太小的人则有演奏上的限制。
二、单簧管的音乐
在单簧管的发展改革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种不同调的单簧管,后来随着乐器构造的改进与完善,某些调的单簧管管被逐渐淘汰了,最后只留下降B调、A调普通单簧管和降B调低音单簧管,至于降E调、D调高音单簧管在乐队中已退至客串的角色。要探讨单簧管的演奏与音乐作品,就应该先从他那特殊的音质探讨起。原因是由于单簧管是属音响学上之“闭管”结构。这“开,闭”管并不是指乐器音孔的开闭状态,而是指“若是空气受震波影响,波度最高的那一点我们成为波节,反之为波腹;开管乐器则是管子的两端为波腹,而闭管乐器则两端各为波腹与波节。”
有关于单簧管的运用,在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的歌剧《奥菲欧》(Orfeo)里就已经有记录了。而早期在管弦乐中运用的单簧管,以史坦密兹最多,他还写过一首最早的单簧管协奏曲。对于早期单簧管发展影响最大的作曲家,则属莫扎特。当时单簧管家史特勒(Anton Stadler)委托好友莫扎特为他作曲。在他的委托下谱出著名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此曲的出现意味着单簧管在乐团的附属乐器提升至独奏乐器的地位。到了浪漫时期,管弦乐开始急速扩充。从柏辽兹(Hector Berlioz)开始一直到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以后,管弦乐团中的单簧管数量扩充,例如:在史特劳斯的《莎乐美》与《艾雷特拉》就用了六种形式的单簧管。
总结来说自莫扎特以来,作曲家为单簧管所作的曲子,无论是曲式还是素质,都超乎其他木管乐器。著名的作品有: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单簧管五重奏》K581;韦伯的两首《单簧管协奏曲》OP73、74与《小协奏曲》OP62;史博(Louis Spohr)的四首《单簧管协奏曲》OP26、59、WO19、20;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单簧管与钢琴幻想曲》OP73;勃拉姆斯两首《单簧管奏鸣曲》OP120与《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三重奏》OP114、115;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单簧管奏鸣曲》OP57;浦郎克(Francis Poulenc)《单簧管奏鸣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单簧管协奏曲》;李察·史特劳斯(Richard Strauss)《为单簧管与低音管的复协奏曲》;史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三首无伴奏小品》;柯普兰(Aron Copland)《单簧管协奏曲》。
乐器本调:降B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小字组D-小字三组F。
结构组成:哨头(单簧片),小筒,主体管(两节),喇叭口, 和机械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普通型: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等;专业型:经特殊处理的乌木、紫檀、红木
或有机玻璃等。
乐器特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 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
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