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派:陶渊明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维等边塞诗派:岑参,高适,李颀,王昌龄等浪漫派:屈原,李白,李贺等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张籍,杜荀鹤,元稹,陆游等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韩孟诗派:以中唐诗人韩愈和孟郊为代表花间诗派:温庭筠,韦庄,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琼、鹿虔扆、阎选、尹鹗、和凝、孙光宪等宋词:南唐词派: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前期)、元老冯延巳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陈亮、刘过,及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格律派:以姜夔为代表人物婉约派:李清照,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等阳羡派:清代词流派之一,以苏辛为宗,豪言壮语,形式粗犷但文笔流于粗率。开创者是陈维嵩。
唐宋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
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自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倡
言复古之后,散文以摹拟古人为事,不但缺乏思想,而
且文字诘屈聱牙,流弊甚烈。嘉靖初,王慎中、唐顺之
以及与他们同时的李开先、陈束、赵时春、任翰、熊过、
吕高号称“八才子”,力矫李、何之弊,主张学习欧阳
修、曾巩之文。他们的文学活动正值李梦阳、何景明去
世而后七子尚未继起的复古主义的间歇期,一时影响颇
大,李、何文集几乎受遏不行。比王慎中、唐顺之稍晚
的茅坤、归有光却正当后七子主持文坛的时期,以李攀
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继前七子衣钵。再次发起复
古运动,剽□古人,求附坛坫,天下无不靡然成风。茅坤、
归有光与王、唐趣尚略同,归有光以一“穷乡老儒”毅
然与后七子抗衡,排□而不余遗力,其精神尤为难得。
前后七子崇拜秦汉是摹拟古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
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王慎中说:
“学六经史汉最得旨趣根源者,莫如韩欧曾苏诸名家。”
(《寄道原弟书几》)唐顺之的《文编》,选入《左传》、
《国语》、《史记》等古文和韩柳欧苏曾王等大量作品。
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进一步肯定提倡唐宋
文,影响深远,其书盛行海内。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
曾,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
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
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王慎中提出文章要能“道其中之所欲言”(《曾南丰文
粹序》),就是要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唐顺之认
为“文字工拙在心源”,说作者只要“心地超然”,就
是“千古只眼人”,“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
直据胸臆,信手写来,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
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一样绝好文字”;否则,“文虽
工而不免为下格”(《答茅鹿门知县书二》)。茅坤更
进一步,强调文章家不只是要求之于“心源”,还要体
察物情,莫逆于心。
唐宋派对复古派的批评是尖锐的。唐顺之在《答蔡
可泉书》中说复古派的作品“本无精光,遂尔销歇”,指
出其要害在于缺乏自己的思想灵魂。归有光对当时负有
盛名的王世贞的批评亦十分激烈,他指王世贞等为“一、
二妄庸人”,而众人将王拥立为“巨子”,“争附和以
诋排前人”,他说:“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
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
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道之欤?”(《项思
尧文集序》)复古主义者“以琢句为工,自谓欲追秦汉,
然不过剽窃齐梁之余,而海内宗之,翕然成风,可谓悼
叹耳”(《与沈敬甫书》)。这是针对王世贞等主张文
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论调所发,深恶
痛绝之情溢于言表。
唐宋派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归有光善于
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不事雕琢而风味
超然。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思子亭记》、《见树楼记》、《女二二圹志》等等。
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称他的这类散文“无意于感
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黄宗羲则尤其赞赏
他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一些散文。“一往深情,每
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
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
唐宋派散文成就超过前后七子,但也并非俱是佳品,
他们的集子中有不少表彰孝子烈妇的道学文章和应酬捧
场的文字。他们主张的“胸臆”、“心源”,指的是道
学家的内心世界。茅坤说:“世之文章家当于六籍中求
其重心者之至而深于其道,然后从而发之为文。”(《复
陈五岳方伯书》)可见他们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道盛则
文盛。这种观点束缚了创作。同时也削弱着他们文学主
张的影响力,站在道学立场是不能动摇复古派的根基的。
前后七子跨越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取代台阁体主持
文坛风气凡百年之久,唐宋派基于自身弱点,虽也指出
了复古派的毛病,却始终未能根本改变文坛局面。唯其
散文创作对后世较有影响,如清代“桐城派”即继承了
它的传统。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人。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他的主要诗词有: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柳永和苏轼是豪放派,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
1、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2、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3、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豪放派代表词人。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4、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战国时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言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贵族。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到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排挤而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政治更加腐败,首度郢也被秦兵攻破,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扩展资料:
文学成就:
1、杜甫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柳永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苏轼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4、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
——杜甫
——屈原
——苏轼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②
元代主要文学形式有两种:元曲和杂剧,代表人物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张养浩,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杂剧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二、元代四大杰作?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作分别是:
2、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3、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
4、马致远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5、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③
元代最有名的是元曲。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1、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2、白朴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等。
3、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4、马致远的代表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等。
三、元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元代文学参考书目
文学背景
《元代史》,周良宵、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元朝史》,韩儒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代社会生活史》,史卫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进士研究》,桂栖鹏,兰州大学2001年版。
《马可波罗行纪》,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总论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辽金元文学论稿》,张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辽金元文学研究》,李修生、查洪德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元代文学文献学》,查洪德、李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北曲
《元曲选》,(明)臧晋叔,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中华书局1980年版。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999年版。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元杂剧选注》,王季思,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曲选》,王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全目》,傅惜华,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元人杂剧概说》,[日]青木正儿,隋树森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元杂剧概论》,许金榜,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元杂剧研究概述》,宁宗一,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
《元杂剧史稿》,李春祥,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元杂剧论集》,李修生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艺术》,徐扶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元代戏曲史稿》,黄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元杂剧史》,李修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杂剧史》,刘荫柏,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四、元朝奇葩文学作品?
元朝时,以关汉卿等为首的元曲享有盛名。
如《窦娥冤》《梧桐雨》等等。
五、元代的文学作品哪些取自唐传奇?
元代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唐传奇(《离魂记》);《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作品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是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
六、元明清杂剧和小说代表?
元杂剧四大家
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元杂四大家”。
关汉卿(约 1220~1300),今河北安国人,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编有杂剧 67 部,现存 18 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是他的代表作。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今山西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
白朴(1226~1306),今山西河曲县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
马致远(约 1251~1321),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长,名气大,有“曲状元”之誉。他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独具匠心,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
明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时期,“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是在明代完成的不朽杰作。在宋元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到明代中后期,也出现了一个鼎盛局面,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成为这方面的代表。
清代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词等都有值得称道的作品。长篇小说是清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
1施耐庵与《水浒传》
2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3、吴承恩与《西游记》
4、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5、冯梦龙与“三言”
“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6、凌濛初与“二拍”
“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作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代表作:
1、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
2、郑光祖:《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
3、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4、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七、元朝杂剧排行榜?
关汉卿:《窦娥冤》
关汉卿之于杂剧,就好比李白、杜甫之于唐诗,苏轼、柳永之于宋词,是元代最伟大的剧作家。而这部《窦娥冤》又是对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白朴:《梧桐雨》
现在,一般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这四位称之为元曲四大家。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就是这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曾选入中学课本。而他还写过很多杂剧,最出名的就是这部《汉宫秋》,原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八、元代主导文学体裁的名称?
元代主导文学体裁是元曲,出现了元曲四大家。
元曲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等。
九、元代文学包括哪些呢?
1.元代词
元词上承两宋余绪,虽难以继承,但也出现了许多词人。元代词创作可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代一统以前蒙古时期的词人的词作;第二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一统后到元亡之前的词人的词作。
白朴像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南宋入元的词人、由金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部分。这一时期的词人大多有亡国和战乱的经历,因此,他们的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抒写怀念故国的黍离之悲的词作。
南宋入元的词人,如赵孟頫、曹伯启、姚云文以及刘壎、陆文圭等人,他们的词作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怀思,以及家破人亡的隐痛。由金人元的词人,如元好问、段克己、白朴等人,其词作大致属于“沧桑之叹”。而这一时期词作成就最高的词人当数元好问、赵孟頫、陆文圭等人。
元代第二时期的主要作家有虞集、王旭、张雨、张翥等。他们作品的主要内容是议论行藏出处和羡慕半隐半俗生活,对现实表达不满。其中最负盛名的词人是张翥,如他的《瑞龙吟》、《水龙吟》、《解连环》等,都具有意境含蓄、描写细腻的特点。
2.元代杂剧、散曲及南戏
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题材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
元代散曲从北方金代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多数为北曲。
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后期有乔吉、张可久、雎景臣、张养浩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
散曲中为宴会歌伎唱词的艳曲较多,也有不少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和雎景臣的《高祖还乡》。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杂剧艺术形式新颖,且内容具有时代特色,主要包括商人和妓女题材、清官公案戏、历史题材及水浒戏和隐逸题材等。
其中商人和妓女形象最引人注目。
元帝国横跨欧亚,商业十分发达,商人大都以此起家。
妓女为城市社会畸形产物,在元剧中大多富于斗争精神,著名的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戏剧除杂剧外,在南方尚有南曲戏文,或称南戏。《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和《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元顺帝时高明写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到顶峰。
3.散文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虽不乏可读的篇章,但总体而言,抒情写景的少,而经世致用、歌功颂德的多。
元朝散文呈三变:初期文坛呈现一片新气象.中期文章写得峭刻森严;晚期,作者摆落凡近,追习往哲。元朝著名的作家有郝经、戴表元、袁桷、姚燧、赵孟頫、虞集、黄潘、杨维桢等人。其中姚燧和虞集被称为元代古文二大家。赵孟頫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书法家,有《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等作品传世。
4.元代诗
元代统一前活跃于诗坛的依旧是金代诗人,元好问最为突出,此外还有麻革、张宇、陈赓、李俊民等。
契丹人耶律楚材也能写诗,多写塞外风光,意趣天成。
入元后,北方的曹伯启、元明善、姚燧,南方的袁桷、贡奎、胡炳文相继兴起,开始形成南北统一的诗风。
稍后的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侯斯号称元代四大家。
元代末年,农民起义四起,诗作成就最高的是杨维桢,隐士王冕的诗作也堪称上乘。
5.元代小说
元代小说是承袭六朝以来两种体制,即唐代传奇的文言小说和宋代话本的通俗小说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但主要成就在话本小说方面。
从说话艺术发展而来的话本小说,分为短篇小说话本和长篇讲史话本两类。元代小说大多经明人修改,现存很少。陆显之编有《好儿赵正》,金仁杰编有《东窗事犯》。这些小说很难确定朝代,一般称为“宋元话本”。
保存至今的元代至正年间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十五卷,显示了元代在古典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五种平话是:《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全汉书续集》和《三国志平话》。这五种平话所叙史事,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但为后来的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艺术经验。
6.元代文论
元代诗文理论多沿袭宋人,而戏曲、小说理论开始形成。元代文学理论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元代诗文理论分为以下几派以郝经、刘将孙为代表,承继宋代理学家的观点,以道论文;以方回为代表,承继宋代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标榜“格律整峭”;以戴表元、袁桷为代表,承继严羽,提倡唐音;元末杨维桢,则把诗当作个人性情的表现。
元代曲论和小说理论均属开创阶段。曲论主要著作有:论述演唱的专著,有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关北曲的韵书,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关戏曲的评论,有钟嗣成的《录鬼簿》和夏庭芝的《青楼集》。小说理论的主要著作是罗烨的《醉翁谈录》、陶宗仪的《南村缀耕录》和杨维桢的《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