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描写谁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描写谁的?,第1张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描写的就是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心中一直有着鸿鹄之志。但可惜却不能抒发自己的才华,在一次又一次的宦海沉浮之中屡屡碰壁,所以也就有了安能弯腰折眉事权贵的这样一种两袖清风的形象。

在陶渊明41岁的时候,就一次选择出仕做官是当一个县令官职不大,本来我们的陶大诗人是想用自己的才能把这一个县城治理好的可惜天不遂人愿上任后仅仅81天。上级领导就来视察这位前来视察的督邮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如果限位不给他送礼的话那么就一定会有好看是。

陶渊明知道此事之后也就有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意思是什么呢?我当个项链就赚这点钱,我何必去难为自己去讨好小人呢我不干了,所以咱们的大诗人就甘愿去种地种田当一个田园诗人。很多人为了陶渊明的这份气节这份坚持,而认定陶渊明是一个有着高尚节操的人这种认知确实是正确的。

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办法改变那么就应该顺应时代,你为了自己所谓的信仰而丢弃了自己的职位,那么受到伤害的还是百姓啊!如果你真的是个有能力的人,你为什么不改变现状?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这个县城治理好?直接选择逃避呢,这真的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有理想的人该做的事情吗?

古代的读书人一直标榜的是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连一个县令都做不好的人,你又能指望他真的能干成什么事情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的人?敢于去挑战一切,敢于去面对危险明知前方是万丈悬崖,但依然能够舍身取义去证明自己的道,去证明自己的意去证明自己的信仰。

而不是遇到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甘愿退居一下,你这不是淡然你这就是懦弱,三国演义当中张飞还能怒打督邮,然后辞职不干您可好我直接辞职不干。你好像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县城里的老百姓该怎样过活吧,陶渊明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无人能够出其右的,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伟大的诗人不见得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们不应该把这样一个人评价过高,还是那句话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敢于去面对困难然后解决困难的人。

家庭的社会地位造就了他乐观积极诙谐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所在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并不彰显,甚至受到高高在上门阀士族的歧视和蔑视,却由于这样的背景造就了他苦中作乐、积极乐观和一身傲骨的性格特点。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宋代〕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

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此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词风。

戏赠杜甫

李白 〔唐代〕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与你相遇,刚好是正午太阳当顶,你头上戴着竹笠。

询问你,你我分别后为何如此消瘦?怕是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责子

陶渊明 〔魏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唐代〕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节选)

宋·苏轼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最是爱调侃人的,好友陈季常惧内,据说,苏轼等人经常找陈季常游乐,引得陈夫人发怒。苏轼这样形容朋友的夫人:夫人一句怒吼,吓得手里的拐杖掉落在地,心里却一片空白。

《读诗》

宋·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早起乘船,本想流连山光水色,结果却被那好诗所吸引,读完了唐诗,读半山诗集,一个劲地吟诵,如醉如痴,硬是把早餐忘了个一干二净!就当我把王安石的诗当成了早餐吧!

拿“绝句”当早餐,有文化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呀!

《责子》是由著名诗人陶渊明写给自己孩子的一首诗,从题目就能看出这首诗涵盖了陶渊明对孩子们的期待。陶渊明是在四十四岁左右写下这首诗,当时陶渊明有五个儿子。而这首诗算是用幽默的口吻,斥责了儿子不求上进的性格,和自己内心的期望相差甚远,但又流露出了对孩子的挂念之情。有人觉得这首诗,陶渊明主要是批评孩子,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陶渊明舐犊情深,并非是刻板的教训。

陶渊明,是我国晋代最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透露出他的豁达;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则呈现出一种幽默。

豁达幽默的陶渊明,生性洒脱,他宁愿过着清贫的日子,也不愿意做官被束缚了自由。他的《归去来兮辞》,就是他这一观点的最直接表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辞官回家的陶渊明,难以遏制自己的喜悦,“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虽然他的家中,“审容膝之易安”——只有容膝之地,却很安稳,很安心。

如此豁达的陶渊明,对于他五个不成器的儿子时,也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责子》,虽然在诗中,他把五个儿子从头骂到尾,却依然透漏出他的豁达和幽默: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我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的,身上的肌肤已经松弛。虽然我有五个儿子,但没有一个喜欢读书的(这让文人陶渊明,情何以堪)。老大阿舒已经十六了,懒得没人能和他比;老二阿宣也已经到了该学习的年龄了,也是不爱舞文弄墨;老三和老四(双胞胎)已经十三岁了,还不认识六和七;老五阿通已经九岁了,却只知道吃,吃,吃!唉,大概这也就是我的命运吧,我还是好好喝酒吧。

陶渊明在自己的这首诗中,虽然把五个儿子挨个骂了一遍,却未免有夸张的成分。中国历来有”严父慈母“的说法,大概,陶渊明也是因为对儿子的要求太严格,才对儿子的表现很不满意。陶渊明是一代文豪,从遗传学上来说,绝对不可能儿子个个都如此的不争气。

所以,诗中可能也只是陶渊明谦虚的说法。整首诗的文笔,流露出陶渊明掩饰不住的幽默感,而他最后的“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则是他依然豁达,依然超脱的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95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