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白石的资料

关于齐白石的资料,第1张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扩展资料:

齐白石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

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

引言

老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是无可撼动的。在文艺界,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齐白石,相信大家更不陌生,都知道齐白石画的《墨虾》,栩栩如生,在美术界,他的地位同样无可撼动,是一代绘画大师。而两位艺术大师的碰撞,又能激起怎样的火花呢?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他们之间的艺术情缘。

老舍,出生于1899年,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两位年龄相差三十几岁,却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老舍虽然是一名作家,但他对于字画也是毫无招架之力,尤其喜欢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他自己也时常画,但总觉得画不好,于是就放弃了。而他的妻子胡挈青也是个极为爱画的人,并且他们夫妻俩对齐白石的画作都爱不释手。他们在北京的住处,放置着许多他们收藏的画作,就连墙上挂着的也都是他们珍藏的佳作。

老舍对齐白石先生充满着崇敬之情,于是,1951年,他的妻子在他的建议之下,拜了齐白石先生为师,自此之后,老舍先生和齐白石先生有了许多的往来,甚至常常去齐白石先生家里观摩他的画作,同时,也收藏了更多的齐白石先生的佳作。渐渐地,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情愫,可能是从相互的作品中有所共鸣吧。刚开始,在老舍眼中,齐白石就是他的偶像一般的存在,随着他们的友谊逐渐深入,老舍也总是给齐老先生出难题。

他曾经向齐白石求画,要求画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起初,齐白石先生一直不知如何下笔,经过几天的思考,还是没能难倒这位大师,只见他并没有画出青蛙,而是画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山泉从山谷中顺流而下,而这幅画的点睛之笔就在于泉水中零散的几只小蝌蚪,瞬间让这句诗的意境体现出来了。有水声,有群山,还有让人联想的蛙声。虽然并没有出现青蛙,但几只小蝌蚪就将蛙声体现了出来,可见,齐白石先生对于意境的把握可谓是登峰造极。老舍见了这幅画,也是惊喜得不得了,对齐白石先生更加崇敬了。从那以后,老舍就常常给齐白石出命题。但总也没能难倒齐白石,他总是能沉着应对,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后来又有一次,老舍先生再次给齐白石先生出了一个难题,这次是要画一副"美人图",前提是画中不能出现美人。而齐白石先生再次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他的画作上的确没有美人,但却画出了让所有人都认可的"美人图"。只见他的画上面画着一个花瓶,花瓶里插着鲜艳的红缨,从整体上看,这个花瓶就像是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美人一样。最后为之提名为:"手摘红缨拜美人"。老舍见了连连称赞,的确是妙不可言。仅仅用一个花瓶就隐喻了美人,想法之绝妙,令人赞叹。而这幅画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齐白石的画作对于意境和元素的把握总是那么地恰到好处,总能给欣赏者联想的空间,使整幅画都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感。除了上述的"美人图"外,他还有一副"放牛图"也是如此。没有牛,也没有放牛郎,有的只是一条绳索,一树鲜花,却能体现出在和煦的春日,牛儿自由地吃着青草,放牛郎也自由地在草地上玩耍的意境。何其妙哉!

结语:

老舍先生与齐白石先生的艺术情缘,缘起于艺术,而后便是心灵的契合。艺术本就是相通的,因此,他们彼此之间就像是知己似的,能读懂对方的艺术作品。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更是融合了文坛佳句和画坛佳作,可谓是"天造地设"。这也让他们之间更多了一种思想的碰撞,才能让他们这份情谊变成一段佳话。

参考文献:《齐白石》《 老舍夫妇和齐白石的交往》

很多人对齐白石并不陌生,他对中国的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一生以勤奋著称,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杰作。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

白起食华夏

齐白石最擅长的画种是花鸟画和山水画。具体来说,在齐白石的众多画作中,齐白石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公认的佼佼者。第一个是一只鸟。在齐白石的笔下,每一只鸟所用的笔墨都是丰富厚重的,尤其是鸟的眼睛更是可爱逼真。整个画面看起来像一股清新的生活气息。第二个齐白石最擅长画虫子。画昆虫是细致的,齐白石对这种细腻运用自如。所以他作品中的bug从一幅画到另一幅画都能看得很清楚。

除了鸟和昆虫,齐白石还擅长画虾。他曾感叹,“1978年,人家说我只会画虾,我好委屈”。从这句幽默的自嘲中,不难看出齐白石的《虾》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很多人不知道他还能画别的,只知道他画虾最好。除了这些动物,来自农村的齐白石最喜欢吃白菜,这也是他画得最好的画之一。他能抓住大白菜,它的叶子永远是绿色的。他把大白菜一棵一棵画得水灵灵的,可爱极了。

在这里,齐白石擅长绘画这个问题应该已经有了答案。齐白石虽然留下了很多作品,但这些基本上都是他最好的画作。

齐白石绘画

齐白石和以画马闻名的徐悲鸿一样,是画坛影响深远的画家,也以画虾闻名。但是,擅长画虾只是齐白石绘画的一个特点。除了虾,齐白石还擅长画山水和花鸟。

齐白石绘画

在齐白石的虾画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他的用笔力量和笔尖的转动。就这么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虾展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生活在水中的小虾,它的形状看起来几乎是透明的,非常逼真,而小虾的触角细长却似乎充满了生命。

可以说《虾》是齐白石最有特色、最成功的画中画。除此之外,齐白石的画也能显示出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在齐白石的花鸟画中,无论是鸟眼还是爪线,齐白石都能完美的刻画出这些细节。在创作中追求形似,一直是齐白石绘画的宗旨。所以齐白石的很多作品都能给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觉。与其他创作者相比,这也是齐白石绘画最特别的地方。

齐白石曾对绘画艺术说:“画一千种虫,画一百种鸟,必画自己的脸”。这句话也体现了齐白石对绘画的追求。所以在齐白石的一些画中,即使我们深入研究,也很难发现齐白石的画与现实的差异。齐白石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蛙音十里山泉》,《白石老人自传》,《白石诗草》。

齐白石绘画的特点

齐白石最擅长的画种是花鸟画和山水画。不同的画种自然有不同的创作风格,特点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以齐白石的花鸟画为例,齐白石认为绘画要“妙在异同之间”。他既要追求面部表情的相似,也不能拘泥于平时的所见所闻。所以齐白石的画,精神和行为都差不多。虽然他仔细看了看,似乎觉得完全不在其中,但在远处,他当然把花鸟画得惟妙惟肖。

齐白石绘画

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是追求写实和灵性。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描绘成千上万的昆虫,为了创造成千上万的鸟的神,必须画出自己的脸’。这也受限于追求精神上的相似。只有精神上的相似与现实达到平衡,这幅画的主题和意义才能得以表达。齐白石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所以总体来说,这是齐白石绘画的另一个特点。

就山水画的创作特点而言,齐白石曾以绘画为目的四处游历,仔细研究各种景物的特点。况且齐白石小时候家里很穷。这样的生长环境使齐白石能够将淳朴的民间文化融入到祖国山水的绘画创作中。这种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作品的创作风格,被称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风格。所以真情实感也是齐白石绘画的一大特色。齐白石的花鸟画的特点是笔墨饱满,笔法有力。齐白石在画虫子的时候,也能画出很精细的画,因为它们的体积很小。所以这也是齐白石绘画的特点。

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绘画大师,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因此,他的绘画和创作一直是许多收藏家的梦想。齐白石的画也是每年拍卖最多的。那么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

齐白石绘画

在2010年的一次大型拍卖会上,齐白石共售出455件作品。总成交额达到3亿多元。在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这个问题上,不同作品的价格相差很大。齐白石的《鱼虾蟹蛙》最终以190万元成交。他的花鸟画《荷花翠鸟》以476万元拍卖。他的《渔父图》更贵,拍了740万张。这些只是一些在2010年拍卖会上公开亮相的著名作品。明年看看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

2011年,齐白石的作品在拍卖会上还是很受欢迎的。同时,同年齐白石的作品创下了国内拍卖史上的新纪录。在这次拍卖中,齐白石的《白松高丽谷》开始无底价直接成交。由于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幅作品最终以400多万元被买下。另外还有两幅作品《蝉蜕叶》和《宋梅喜鹊》,分别以504万元和4945万元购得。2012年,他的《风景画册》和《龙芯地图》分别以3762万元和1012万元成交。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作品,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就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齐白石代表作品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石门二十四景。

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

创作于1910年的《石门二十四景》为老人48岁所画,是齐白石的山水画代表作,以写意工笔画描绘了湘潭的24个景观。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九十一岁时,为中国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齐白石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呢,蛙声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

齐白石的绘画特点

1、拥有墨趣

墨趣分为“墨情”和“色趣”两个部分,齐白石的笔墨自由洒脱,齐白石改变了历代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潇洒、简洁、淡雅、疏散、冷峻、狂放等笔墨格调,转而追求笔墨的凝重质朴、醇厚豪放。

他在物象造型上多采用简洁凝练的笔墨来传情达意,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对比使用,或是调和使用等多种用墨方法,从而将墨色的对比、兼容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齐白石绘画的“色趣”,齐白石在色彩使用上大胆引进了民间美术的色彩元素,将民间的彩绘艺术与传统文人的简笔花鸟画的色彩使用融合为一体,从而赋予了其绘画色彩全新的大写意赋彩法,使画面色调更加热烈和纯化。

2、采用虚实相生

齐白石生平最善用虚实结合,他在画中经常用大量的空白来与墨迹之间形成对比烘托,这样反而更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在齐白石的笔下,虽然空白之处没有笔墨,但是实际上这种空白还是有一定的面积或是具体形状的,并且象征着一些具体的事物。

齐白石大师在作画时充分践行了中国绘画先人所推崇的“寓目最多,用笔反少”的绘画理论,它遵循虚实相生、以一当十的原则,以寥寥数笔表现出“境在象外。

意在其中”的诗情画意,带给观赏者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虚白所带给我们的遐想远非实笔所能比拟,堪称一片神境。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徐悲鸿画马

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扩展资料

著名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57岁时有一次题画写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己未老萍诗草)这几句斩钉截铁的话,可以说是齐白石不怕否定自己、敢于创新的艺术宣言。齐白石的最脍炙人口的画虾,就是他的创新精神的突出例证。

齐白石少年时代就对虾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到溪流里观察这种逗人喜爱的小生物,用棉花为诱饵钓虾。他晚年曾画《儿时钓虾图》,在画幅上题诗道:“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并有小注:余少时尝以棉花为饵钓大虾,虾足钳其饵,钓丝起,虾随钓丝起出水,钳尤不解。只顾一食,忘其登岸矣!

少年时代的这种兴趣,使齐白石早就萌发画虾的艺术种子。但他60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古,学习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画虾的技法。

62岁时,齐白石自认为对虾的体会还不够深刻,需要长期细心观察和进行写生,就在画案的水碗里,长期养着数只活虾。齐白石每天都要细心观察它们很多次,看它们的形状,看它们在水中游动时的姿态,还常常用笔杆触动它们,看虾跳跃时的各种姿势。

这个时期的工夫,依然还是侧重在追求外形。因此,他笔下的虾虽已越过古人,但和他80岁以后画的虾还差一段距离。总的看来,虾的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还不能表现虾的透明的质感。

66岁时,齐白石画虾产生一个飞跃。虾的身躯已有质感,头、胸部前端有坚硬感。腹部节与节若连若断,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动。虾的长臂钳也分出3节,最前端一节较粗,更显有力。虾的后腿由10只减少成8只。

68岁时,画虾又进一步。这时的特点是:腹部小腿继续删减,由8只减到6只;以前画虾眼是画两个浓墨点,后来在写生中观察到虾在水中游动时两眼外横,于是虾眼由两个浓墨点改画成两横笔;最关键的突破是在虾的头胸部分的淡墨上加一笔浓墨。

齐白石认为对虾写生七八年,这一笔是创造最成功的,他说:“这一笔不但加重虾的重量,并且也表现白虾的躯干透明。”这时画虾已达到神形兼备,可以说算成功。

但齐白石仍不满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炼。70岁后又有意删除不损害虾的真实性的腿,78岁时画的虾后腿就只有5只。

80岁以后画的虾,才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精确的体态,富有弹力的透明体,在水中浮游的动势……可以说,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都臻于完美的境界。作家老舍在齐白石93岁寿辰的庆祝会上,说:“白石老先生画的虾,可以看出虾在水里游的运动,像活的一样,但他作画的时候决不是对自然事物单纯的模拟。

有一次他说:‘虾爪上的东西还很多,可是我不用画这些玩意。’他是有提炼的。”老舍指出的提炼,就是把虾的次要部分删除,对虾的重要特征进行艺术夸张,使虾的神情更为突出,所以人们比较池塘里的虾而更喜爱齐白石画的虾。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进行了重大改造,淡墨画出的虾头、虾身加上了重重的一点浓墨,表现了虾的重量和虾头前端的坚硬。

虾眼改小圆点为两横笔,虾腿8条减为6条等。1934年,齐白石71岁时完成了画虾的最后改造:后腿由6对减为5对,简约、概括、唯美,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充分的证明了这一哲理。

-徐悲鸿

天下第一伉俪

 赵孟頫和管道升

赵孟頫和管道升是元代非常著名的丹青伉俪。即使按现在的眼光,管道升也是一个“剩女”了,在二十八岁才嫁与大书画家赵孟頫。但爱情不在乎来的早晚,两人婚后意趣相投,心心相印。

赵孟頫自画像大都会博物馆藏

赵孟頫是元代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家,而管道升也能诗词书画,尤善绘梅竹,笔意清绝,曾给太后画过一幅墨竹,太后极为欣赏,封她为魏国夫人。

赵孟頫吹萧仕女图

当然,赵孟頫虽然是才情盖世,可还是免不了普通男人的嗜好,在地位高升后想纳妾,但又不敢之言,便试探妻子。

管道升墨竹立轴水墨纸本

管道升冰雪聪明又立场坚定,回了一首词:“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赵孟頫看后十分感动,于是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管道升梅花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对这两位的婚姻深表羡慕之情,写诗道:“亦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书画掩文章,文章掩经济,得此良已足,风流渺谁继。”

管道升(款) 墨竹立轴

大师身后竟藏着一位临画高手

 齐白石与胡宝珠

一次,齐白石看到画桌上一幅《群鹅图》,竟以为是自己所作,挥笔署款“三存印富翁齐璜作于故都”,并连钤三印。过了一天再仔细品味才发觉是夫人的临摹之作,于是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

齐白石与胡宝珠

胡宝珠虾蟹图

本幅齐白石题:此幅乃宝珠初学时作,求予书数字,即可令儿女笑存,老夫应之。丙子四月,白石记。钤印:齐大

后来,宝珠又作了一幅《群虾图》,拿与丈夫品评。白石老人欣赏之余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构图着色无不酷似自己的亲笔;忧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有夫人代笔,连借山馆出来的画也不可靠了。

齐白石作品

宝珠作画原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后,从此搁下了画笔。这对相差近40岁的忘年夫妻恩爱可见一斑。齐白石怀着既感激又内疚的心情在《群虾图》上题跋:“此幅乃内人宝珠画,可与予乱真……”题毕觉意犹未尽又加题:“予使宝珠弃画,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时年82岁的齐白石还郑重地写上“当语儿辈珍藏”。

胡宝珠佛手双鼠图

齐白石题:此幅乃予继(屋)室宝珠所画,惜志不坚,未成而弃,且不永年,殊可感也。老夫八十六岁题记,白石。钤印:白石翁、痴思长绳系日齐良迟题签条:母亲画佛手樱桃鼠子,父亲题字。四儿良迟藏。

胡宝珠画齐白石题字老鼠偷书

厮守半生,相爱到老

 张大千与徐雯波

1943年的—天,张大千在家中“大风堂”发闷,却迎来了一位俏佳人。俏佳人是张大千的大女儿心瑞的女同学,名为徐雯波,喜绘画,一直对才华卓绝的张大千仰慕不已。心仪之余,一直要拜师学画,但是张大师却一次次地拒绝了。

徐雯波为张大千理须

据大千解释:“我收门生的规矩十分严格,定了师生名分就不能涉及其他,我没有收她作学生,倒乐意她做我贤慧的太太。我太太有时候想起来了,还时常翻出老话来埋怨我,说我看不起人,不收她这个门生,其实呀!实在是因为我太看得起她了,才不收她作门生的!”1949年,48岁的张大千与18岁的徐雯波正式结婚。

徐雯波兰花镜心水墨纸本张大千题跋

徐雯波在张大千的后半生中,天南地北,一直追随在他左右,悉心照顾,无微不至。由内地到台湾,由台湾到香港,由香港到印度大吉岭,再到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环荜庵”,最后定居台湾外双溪的“摩耶精舍”,克尽相夫持家的责任。

张大千《双寿》

可以说张大千后半生的成就,就是徐雯波一手促成的!徐雯波多年后对早年伴着大千旅游欧陆的这段岁月,一直怀念不已,认为是他们40年夫妻生活中最亲近甜蜜的一段日子。

张大千荷花

艺坛里的神仙眷侣

 谢稚柳和陈佩秋

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谢稚柳的绘画在近现代画坛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毫无疑问代表了近现代画坛重现宋元乃至晋唐绘画辉煌的思潮。而在画师唐宋、水墨与丹青并重上与张大千、谢稚柳一脉相承,并将此一道继续发扬光大的乃是谢家夫人陈佩秋。

1970年代,苏庚春(右一)与谢稚柳夫妇留影

陈佩秋是20世纪末“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初学山水从清初六家及石涛等大家入手,然后上溯明四家、董其昌,进而学习宋元山水。她学花鸟则是由宋元开始顺流而下,崔白、吕纪、青藤、白阳、八大、恽南田、金冬心等人的范本她都无所不学。

陈佩秋垂柳鸳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的兴趣主要在宋人花鸟画方面,所以,凡是能借到的古人(多为宋人)册页、纨扇、手卷真迹,都一一用心加以临摹,这股热情使得陈佩秋对宋代双钩花鸟画技法有了扎实基础。同时,她对生活深入观察,进行大量写生,将宋人画法融入自己的创作。

谢稚柳陈佩秋合作《鸳鸯嘉藕图》 保利2013春拍成交价437万元

谢稚柳与夫人陈佩秋,俱为书画大家。夫妇同擅书画的虽有,但成就能并称卓著的却十分罕见。谢稚柳与陈佩秋可以说是艺坛里的难得的天作之合,他们俩的合绘作品,在拍卖场上也十分抢手!

谢稚柳作品

陈佩秋金秋

大画家与名媛佳丽的爱情

 吴作人和萧淑芳

吴作人(1908~1997),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萧淑芳(1911~2005),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兼擅风景、静物、肖像等绘画。其作高迈行云,渐至化境。

吴作人1956年作品《萧淑芳像》

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时,吴作人才华出众,锋芒初露。北平女孩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油画和素描。吴作人被这十八岁眉清目秀,身材窈窕,举手投足间都是淑女范的女孩儿深深地吸引住了,陷入了暗恋之中……

少女时代的萧淑芳溜冰不忘画画(1932年摄于北海公园)

一天,萧淑芳拿着习作《一筐鸡蛋》向徐悲鸿先生请教,吴作人正好在旁边,便凑了上去看,无数次设想过与她相对说话的机会,这一回终于来了,可说出来的话竟是:你画的这些鸡蛋是买来的吗

萧淑芳白了他一眼,没有答理他。在同窗半年的时光里,他与萧淑芳再没有交往。此后,他们各自读书、学画、留学、结婚。

萧淑芳1929年作品《一筐鸡蛋》

二十年后,此时两人都因为种种变故成了单身,吴作人在一个沪上画展偶遇萧淑芳后,春心萌动,特地作了一首表白诗:

“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

——《胜利重见沪上》

1946年吴作人与萧淑芳新婚留念

这浓得化不开的情思慰藉了萧淑芳的心灵之创。1948年6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北平,在两人共同的恩师徐悲鸿先生的见证下,吴作人与萧淑芳喜结良缘。那年,吴作人四十岁,萧淑芳三十七岁。

吴作人《池趣》

萧淑芳花卉

情人眼里出西施

 吴湖帆和潘静淑

吴湖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重要画家,书画鉴定家。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其妻子自然也是知书达理。

吴湖帆与夫人潘静淑

潘静淑是位富贵人家的千金,她既无金玉纨绮之好,又不喜应酬,从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传统的淑女教育,读书习字,吟诗作画。

吴湖帆《红霞秋霁》

吴氏夫妇是包办婚姻,吴湖帆7岁,潘静淑5岁就定下的娃娃亲。情人眼里出西施,潘虽长得并不出色,但她却是吴湖帆的一生挚爱。步入婚姻殿堂后,俩人的生活更是是充满情趣与快乐的,“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潘静淑也喜欢画画,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每日徜徉在吴家深深的庭院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潘静淑花卉

他们有时同赏着一幅古画;有时摩挲着博古架上的古代青铜器皿;有时共读一篇诗歌,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有时一起完成一幅画,把它看作两人爱情的表徵;有时为了市场上的一幅古画,潘静淑还质钗售书,凑足了钱去收购,为了闻名已久的心爱之物,潘静淑宁愿舍去一般妇女宝爱的首饰。

吴湖帆人物画

自潘静淑死后,为了悼念亡妻,吴湖帆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一千多方汉印集资,得了四千元,出版妻子画集《梅景书屋画集》,表达了对亡妻寄托了无尽哀思。

潘静淑花卉

看遍了画坛的夫妻恩爱,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温婉绵长、举案齐眉的素淡爱情,他们画苑中相携游艺,给世人留下了感人佳话,直至今日也叫人为之感动惊羡!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懂了,真正的爱情是:时光静好,与君语的如胶似漆;细水长流,与君同的相知相守;繁华落尽,与君老的不离不弃。

说起齐白石,恐怕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以娴熟的木匠技艺进入画坛,最终达到了抓住画坛双耳,引领一代风气的高度;在他的作品中,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都是精致新颖的,为中国现代绘画史开辟了一个朴素清新的艺术世界。此外,他的作品是当今艺术市场的佼佼者,不断创下惊人的“天价”,销售额位居全球艺术品销售排行榜首位他就像一个“神话”。

但是你知道吗?这些光环都没了之后,白石老人就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爱钱的抠门老头。近日,山东省中国文艺博物馆收藏的一封珍贵的齐白石家书,慢慢诠释了一个真正属于“人间”的齐白石。

一封信揭露了另一位山东名人。

近日,记者在中国文艺博物馆的显眼位置看到挂着齐白石的一封信。落款写的没有信封,落款是“白石老人”。山东省中国文艺博物馆馆长、中国图书网创始人徐国伟告诉记者,这是白石写给山东画家王天池的亲笔信。

说到王天池,徐国伟的脸上立刻闪耀着骄傲的光芒,因为这又是一位山东名人。众所周知,齐白石一生弟子众多,很多都是山东人,王天池就是其中之一。此外,他还获得了齐白石真传,充分发挥了齐派的风格。

据了解,王天池是烟台黄县人,早年在天津做生意。他是因为从小喜欢画画才被介绍的。1944年冬,跟随齐白石学画四年。1947年,王天池回到济南,一生致力于花鸟鱼虫的创作。曾任济南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济南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相传徐国伟介绍,王天池对世事敏感,真诚勤奋,深得齐白石的赞赏。有一次,白石老人写了一首诗说:“铁门三间,笔忙如农具。”盐田的牛还没歇,东房阳光灿烂。得知老师的良苦用心,王天池当即同意了老师的原韵:“小腿虽弱,但每天忙于学习和耕田,很难伺候辛苦。敢卧东厢房。”由此,我们可以一窥他们的师生情。

伟大的画家也很节俭。这封信哀叹价格太高。

这封信是什么时候写的?你为什么写它?徐国伟说寄给弟子王天池的信是在85岁时写的,但是没有注明日期。有意思的是,信的内容很普通,和购买文具有关。信中说,“有三个洋红色的样品,都太贵了。商家好奇,不一定要买”“从这封信的内容可以推测,可能是齐白石的弟子王天池买了颜料,但齐白石觉得价格太高,商家都在囤积,所以建议弟子暂时不要买。”徐国伟说。

“可见白石一生努力,工作更严谨。”徐国伟说,齐白石,尤其是85岁高龄的齐白石,已经是画坛巨擘,备受推崇。在做决定之前,他仍然会仔细研究价格,表现出他的简单、勤奋和严谨。

此外,这封信还说明了齐白石书法的一些变化。徐国伟说,经过研究,他发现齐白石的书法在“晚年转型”中仍有一些收敛。直到80岁左右,他的书法才随着画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呈现出开放的黎齐趋势,这一点从齐白石给王天池的信中就可以看出来。此外,齐白石不仅擅长绘画,而且书法也很好,深受许多收藏家的喜爱。但他的书法在世界上比较少见,多用于题字或题名、题字、日记、笔记,很少浮出水面。“我的通讯是早年在王天池老师家买齐白石《荔枝图》时买的。”徐国伟说。

齐白石的吝啬与慷慨“齐白石的许多故事广为人知,他的画、版画、书、诗被称为“四绝”。他一生勤于书画,品德高尚,特别强调民族气节。然而,他的勤奋是我们看齐白石的书画所不能理解的。尤其是那些像“柴米油盐”一样藏在墨中的文字,以及严谨勤奋的性格,让人越来越处于亲切的情感中。生出一种敬畏之心。”徐国伟说。

的确,很多人不知道,一向孤傲的齐白石,其实是一个爱财的老人,吝啬却大方。据了解,齐白石并不缺钱,但卖了画后,他不得不把钱换成黄金藏起来。齐白石的小儿子齐良模回忆说,老人有钱的时候,不会把钱存在银行里,而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留在身边。“我家院子里有个大木结,平时没人注意,他就扔在院子里了。后来,来了一个收垃圾的。我妈发现没用,就想换几根火柴。我爸正好回来看到了,说,这不是我们家。他们说卖给我了,我爸说不行。你回来我就不卖了,但我还能用。我爸把木头拿回去后,把我妈臭骂了一顿。他说,你怎么能卖这个?脑袋里有金条!原来他是怕金条被别人抢走,扔到角落里不显眼的地方。”

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齐良模说,齐家的旧院子年久失修,政府说要帮助完成,于是人们开始拆除。“当它被移到墙的一半时,工人们打了起来。原来有些金条已经出来了,父亲把它们藏在砖头里。后来他突然想起来下面可能有东西,就说:“你们都去吧。这个房间不会被修理。“从那以后,我们这里的房子就拆了,还没拆就修了。”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有一个被人诟病为“爱钱”的爱好,那就是别人找他要画,他就得给钱,除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画给他看两次,一种是让徒弟给父母画生日画。齐良模分析原因说:“可能他当时真的很缺钱。他有两个儿子要抚养。他家乡的那些亲戚没有选择。他经常来北京看他,走的时候还带了点钱。”还有一句话:“我不想赚钱。”如果我得到一点钱,我会带回家,为老人服务,抚养我的妻子。只有照片粘在一个老小家的嘴上,愿望才够。"

然而,有时候齐白石却出奇的慷慨。比如他会很慷慨的给来自湘潭的老朋友,甚至是那些他这辈子没见过面但在家乡没有生活的人。齐良模回忆说,“除了那些至亲,只要是湖南老家的,都会说湖南话,报的是哪里人。”他们可能没有回家的钱,这不够支付旅行费用。现在很难。我父亲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先请人吃饭,然后拿出50块钱作为自己的路费。那时候50块钱除了北京到湖南的来回车费还剩下很多。我亲眼见过一个人,拿着父亲给我的钱,手一直在那里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90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