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部,大部分都是2000年以后的
《一天》(带着些遗憾的故事吧)
《倒霉爱神》(老片子了,你应该看过了)
《假结婚》(这个还蛮搞笑的)
《丑陋事实》(同上)
《爱情与灵药》(炮友的故事)
《闰年》(爱尔兰风光超漂亮)
《许愿池艳遇》(男主翻译意大利语的那块儿笑死我了)
《四十岁的老处男》(一般吧,可能没戳中我的笑点)
《疯狂愚蠢的爱》(这个绝对戳中我的笑点,从头到尾)
《PSI LOVE YOU》(这个真是绝世好老公)
《誓约 the vow》(还可以吧,我喜欢女主)
《浪漫主义者》(音乐很好听啊)
《恋恋情深》(这个感人啊,也许你看过了)
《幸运儿》(歌舞青春的男主)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听名字就知道)
《他其实没有那么喜欢你》(这部我很喜欢哈)
《给朱丽叶的信》(这个也蛮好看的)
《记住我》(暮光男主,不光是爱情)
《时间规划局》(贾斯汀的片子,美女+爱情+动作)
《我们所知道的生活》(很温馨的片子)
就先这么多吧,暂时就想起来这些
希望你喜欢哈
周星驰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成功学的逆袭佳作,他从龙套开始努力,一步一步有了现在的成就。但这么成功的导演,这么有魅力的人物,却一直没有结婚。我觉得这要从很多方面去找原因。
首先,周星驰没有结婚,可能是没有做好工作和个人问题之间平衡。周星驰在拍戏、导演这一块,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有很多出色的作品,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他自己也非常喜爱演员这个工作。他拍了两部《喜剧之王》,一部在九十年代,一部在现在,讲到了不同时期龙套演员的心酸,也给那些有梦想的人建立了一个乌托邦。
他自己是作为龙套出身,深谙小演员的不易,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他都太爱演戏这一块,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拍**上面。周星驰给很多人创造了一个喜剧时代,但同时也耽误了自己的个人生活。将热爱都放在了工作上,没有时间去考虑结婚生活的事情,我才这是他一直没有结婚的原因。
其次,周星驰没有结婚,可能跟他对婚姻、爱情的态度有关。在他拍摄的关于爱情的**里,有《大话西游》这样的悲剧,也有《功夫》、《喜剧之王》这样结局美好的剧,但不管结局为何,这些**里的女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非常喜欢他,对他死心塌地,并且在爱情上颇为主动。周星驰饰演的角色在爱情上有点玩世不恭,即便十分深情,也显得有些冷漠。这或许就是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他需要一个主动去爱护他的人,要非常纯粹的感情。
可生活并不是**,婚姻出了**里那两个小时外还有一生需要守护,爱情出了最甜蜜的时刻也还会产生争吵、质疑等等问题。他一直没有结婚,可能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特别向往婚姻。可能曾经有过精力非常旺盛的岁月,也有过组成婚姻的想法,但岁月已经过去,时间慢慢消磨,他变成了现在这个载荣誉于一身的沉淀下来了的周导。
死了。或者说是指向性伪开放式结尾。
1女主最后一组长镜头,与整个片子基调极不符合。不管是阳光明媚的天,还有干干净净的土地,一尘不染的服装,最后“复活”的爱人。都预示着这不是真实的。导演在极美的场景下,用了极度刺耳诡异的音效,更加渲染了这是一种死亡假象。
2再加上女主已经非常的精疲力尽的情况下,满身伤痕下,在野外树下睡去,没有任何理由,醒来后是如此艳阳高照、世界美好。这与常理不符合。尤其是亲友村民死绝,伤痕饥寒交加下的那个无尽的绝望深夜,与最后“大美好”结局的衔接处,正是一个盯着他们的恶狼。女主惊恐疲惫绝望下,捂着孩子……这个指向性已经太明确了——他们死了,最有可能是葬身狼口了。
3整个片子,是基于“沃伦大屠杀”的史实为背景拍的,整体的基调,写实、残暴、露骨。没有任何理由在结尾硬做一个烂尾的“大团结”活着的结尾。这与整个片子的基调太不符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可能生硬转折的。这个结尾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导演的另一种拍摄手法,观众太希望她活了,但是根据史实,根据基调,她不能活着,所以导演用了一种指向性的“假象”,告知大家她的结尾。
综上所述,于情于理来说。她活不了,也不可能活着。这,就是唯一答案。
1
在一个慵倦而无所事事的下午,一部影片洞穿了我。无论它是叫《这个杀手不太冷》,或是《终极追辑令》,还是《杀手列昂》,影片中那种极度张扬的力度已经完全令我忽略了这些细节。我感到心脏怦怦跳起来,已经淹没在太多平庸和繁琐的生活背后的情感像火把被刹那点燃,已经为太多细碎空洞的影片变得麻木的审美能力忽然尖锐起来,敏感起来,像是其上布满了神经末梢的一根钉子,深深地楔入到灵魂深处。
当我们习惯于把“杀手”简单地定义为“坏人”之际,我们失去了杀手的细节。就在我们的眉睫之前,卢贝松还原了一个超级杀手列昂。杀手并非杀人狂,对于列昂,杀手只意味着一份职业,一份他别无选择、非此不可的职业。影片只用了5分钟就让我们明白,冷酷无情、无所畏惧的列昂是一位天生做杀手的不二人选。
他甚至不是为了钱。当他走进那家咖啡馆,突然变得害臊起来,向老板托尼嗫嚅着说起钱的时候,我为他感到无比的心痛:10次卖命得来的报酬,他甚至连见都没见过。所有的酬金都保存在可疑的托尼那里。哪怕被托尼出卖了之后,列昂还叮嘱玛迪达去托尼那儿享受这笔不知其数的“血钱”。
在列昂身上,我感受到杀手的魅力。杀手具有一种在暗处的魅力,他在暗处保持着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们像上帝一般,在暗处,在高处,在不可见之处,悬在每个人的头顶,昭示着生命的脆弱与虚无。
列昂是个冷静的杀手。他的信条是“永远保持最佳状态。永远保持清醒”。每晚,他戴着墨镜,手里拿枪,坐在沙发上睡觉。他的房间里永远那么简单,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具有一种简单的力量、简单的美。在一个杀手的生命里,他必须拒绝柔情和矫饰,否则,他将狠不下心射出一颗颗掠夺性命的子弹。唯一能暗示列昂的内心生活的,只有那盆茂盛的兰花。他似乎把它当成自己的灵魂来培育,在任何时刻都不会舍弃的灵魂之绿。
列昂也是一个寂寞的男人。他干脆利落地完成那单生意,回到家,取下所有的装备,开始淋浴。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赤裸的无助与疲惫。随后,他细心地熨衣服、喷花肥,一个人到空荡荡地影院津津有味地看歌舞片,渗透着中年男人的落寞与孤寂。
如果没有玛迪达的闯入,他会活得更好吗?
无疑,他完全可能活得更长久、更安全。他的手不会因柔情而发抖,谈生意不会因难舍而迟到,杀人不会因牵挂而受伤。
当玛迪达的全家被杀,玛迪达捧着牛奶到他门口求他开门的时候,他的杀手生涯也就即将结束了。从来得不到温情与呵护、满嘴谎言的问题女孩玛迪达无依无助地闯进了他的生活。夜间,他忽然跳起身,装上消声器,将枪口对准玛迪达睡梦中的头颅。
他必须推开她。杀手的世界容不下一点溶化。他能成为超级杀手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弱点,只有杀气。他必须推开她,否则就只有沉堕和泯灭。
然而,命中注定,玛迪达闯进了他的生活。玛迪达具有超乎年龄的成熟与冷酷,而卖弄风情的外表却又掩不住她天真的双眸。
两颗冷透了的心在相互接近中发出了微弱的光芒,互相温暖、互相救赎。他成了她的信仰,她却成了他的弱点。“与子弹跳舞”的杀手列昂开门时渗出的血迹寓示着杀气的消减,因为心中那点柔情与牵挂,他极为少有地受伤了。
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强?为了复仇他们能走到多远?
为了替玛迪达复仇,他碰上了有生以来最强大也最不可战胜的敌人:比黑社会更黑的警署反贪组。他的悲剧是注定的,这么多全副武装的人以正义的名义来歼灭他时,他哪里有路可逃?那个边谈贝多芬边杀人的反贪组“老大”,已经完全泯灭了人性,连小孩和女人都杀,却因为占据了权力位置而以合法的身份为所欲为。
在那场血战中,对方用上了所有的武器,而他用上了一个杀手所有的极限生存智慧。可他终究还是逃不掉,当他满面血污地走向咫尺之隔的大门时,一只手枪跟在他的后脑勺。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主观镜头:逐渐倾斜的地面宣告了他的死亡。他死了。一切都该结束了。一个杀手的时代结束了。他对玛迪达说:“你不会失去了。我刚尝到人生的喜悦。”可他已经死了。
我沉浸在一片不能自拔的愤怒与伤痛之中。“老大”将逍遥法外了。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将永远逃出惩罚。我喘不过气来。
可一切并没有结束。轰隆隆的爆炸声以一种两败俱伤的方式毁灭了一切。杀手与“老大”,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残忍,一同在巨大的火光中化为灰烬。感谢卢贝松的理想主义,也许在现实生活中,“老大”将永远占据上风,可卢贝松却让我们获得了暂时的满足。
玛迪达走进了正常的生活。
她回到学校,把那株无根的兰花种到了大地之上。这株无根的兰花,和《阿飞正传》中那只无脚鸟可谓殊途同归,都是对杀手的隐喻。
可是,经过了那样的惨烈、那样的同生共死,玛迪达真的能够回归到正常的、平淡的生活之中吗?
2这部精灵古怪、充满了奇异想象力的**,来自法国**怪杰让-皮埃尔·儒内。据评论说这是他拍摄一贯风格,也是成就他成功的风格。那些非比寻常的、甚至带有童话怪诞色彩的人物和事情,以及超过正常人思维和想象的东西,是这家伙的偏爱。
早在大学的时代第一次看这部**,对它最直接的感觉是这部**的中文翻译十分别致,本来因该是天使艾米里的,但这个翻译真是双重感觉:凡间的天使艾米里爱上了美丽,呵呵。而后来,我看了不下4遍。发现这部**平民般的罗可可的特色细节简直无以伦比:小巧,精致、跳跃、细腻、奇异、富有生气,以及童话色彩差感。
罗可可艺术始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室内装饰,力求打破当时巴洛克过于严肃和装模作样的风格,力求在细节上矫饰出一种别致小巧的,细腻温和的,雅致轻快而生机勃勃的效果。到后期无论是艺术、绘画、建造、雕刻、服饰、日常生活,甚至礼仪上都受到极大的影响。从政治上说更像是一次贵族平民化的演变。
艾米里就像是凡间给严肃而孤独的巴洛克人群里的罗可可天使,给一群孤独而不善于表达的人们带来了欣慰和愉悦的方法。**完全给我展示了一个罗可可艺术在法国平民时代的展览馆。
展览馆的四大罗可可风格展厅:
小巧的精致节奏
**的场景安排和设计极具跳跃性,从艾米里出生的演绎(是不是很像用卓别林式的幽默玩出科学片),到小艾米里把草莓套在十个指头上迅速吃掉,一条金鱼就能夸张的引起家庭情绪的爆发,或者因为报复邻居而在对方看球赛的时候拔取天线,更因为缺少爱抚使得父亲一接近就心跳加快;成年后的艾米里总是在意一些别人不注意的东西,比如看**的时候观察幕布角落的虫子,在阳台数悉无数人高潮的场面,独自到她喜欢到河边打水漂(她的金鱼也是曾经以放生在河里的方式解决的)等等。从艾米里的世界里,观众跟着她的步伐在**跳跃的节奏中,发掘生活的趣味,寻找生活的意义。既戏谑又却让人释然而乐。
设计的细腻温情
**里穿插的温情的画面时时有之:房东太太收到伪造的情书的喜极而泣,迟暮老人见到自己儿时的玩具宝贝而回归家庭,为两个巴黎酒馆无聊有病态心理的人穿针引线,给画画的老人剪接的录像带,爸爸看见木偶旅行的照片而终于走出低谷去看世界,甚至对店铺老板的整人设计都是为了对弱者的一种平等关心。从偶然发现的突发奇想,到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来温情,那些天使般的想法,不止为**带来了温馨,更使得影片丰富多彩,完全阻击了观众的眼球。
奇异的童话色彩
整个剧情设计都像孩子的童话似的,既美好又轻快,但童话的公主总要有王子救赎的。于是有收集照坏证件照片的这样奇特爱好的王子出现了。他使得我们的天使心跳加快到儿时对父亲的速度。于是爱情在寻找与被寻找,迟疑与勇气中闪亮登场。那些躲避中的默契,见面和归还相册的设计。法国浪漫主义的画布被浓重的上色。我不禁想起那些画《狄安娜出浴》,《秋千》都是给我们讲述生命和肉体之美,以及和谐的快乐。
沉默却富有生气
艾米里说话的声音总是很小,几乎不想让人听到的感觉,很低的声音却让我感觉她总想要表现很张裂的感情,人都是渴望超越出无所寄托的生活的。把木偶让空姐朋友带到很多地方去,再把照片寄回来,终于沉默的父亲出去旅行了。**总希望让沉默的人欣慰的笑着、走着。我很难忘记这个场景:艾米里因为好奇而交往男朋友,却在对方努力情爱的时候做出夸张又好笑的表情(我寒导演的独特匠心)。儒内敏锐的洞察力不停的在让他的天使光临并创造出那些饶有意味、又冲击情感的时刻,那些发来源于真实又平凡的生活,却又被他赋予了好似罗可可蕾丝花边的细节,使整部影片细致动人,突显了法国浪漫主义**的感染力。使影片更加温情,更加细腻。
整部影片在夸张浪漫主义的手法下,看似喜剧片的基调,其实也并非完全是一部笑闹的**,**许多沟通上存在障碍的人,许多生活上无法独立展开新的一页的人,无法交流,却又是那么的渴望被注意被关心,缺乏勇气,常常有挫败感难以表达。儒内**中的天使给他们的结局是理想化的,艾米里是理想化的。但生活中的每个平凡人都可以成为艾米里,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天使。这一个立意,让我倍感温馨。如同画雷阿诺的老人最后也给了我们的天使鼓励―――――害怕爱和给予的人,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3宣传海报可谓铺天盖地,又恰在让人烦躁的梅雨时节。在这样的季节,重温英雄,感受爱情是最合适不过的。
特洛伊木马像一个神秘的魔咒,这是我看这个影片的又一原因。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隔壁老人说过,那成为我童年都为清晰的记忆。现在坐在**大厅想到再这几分钟就能重温童年,竟有些怦然心动。这场战争的发生真是简单不过,在公元1193年,那是一个男权的世界。不似现在的男女平等,而且女人也是半边天,照我看来是多半个。冲冠一怒为红颜,在古老的东方也有一个例证。之于希腊美女海伦,之于中国名妓陈圆圆。特洛伊人最终木马中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历史跨越时空的界线时往往有许多惊人的巧合。
影片取材《伊利亚特》,老诗人荷马的声音在等待中响起,在叹息中结束。先前未看简介,怎么看怎么有荷马史诗的色彩,要命的是荷马史诗我也没读过。我的朋友说特洛伊的城门有着沙雕的效果,气势宏大,而且海水蓝的发亮。那海是爱琴海,名字听起来就很浪漫。影片中投入的士兵之多、让人叹为观止。气势汹涌的战争场面,有着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阿喀琉斯站在山顶俯视士兵的特写比《泰坦尼克号》杰克的我是世界之王状观多了,二者相较前者简直就是小儿科。帝国版图、爱情、象征王权的拐杖、海岸亲情杀戮。跳动着的火映着的美丽容颜……一串串的画卷交织、媾合、纠缠、撕扯着你的视觉神经和脆弱的心灵。
那是个英雄创造历史的时间,阿喀琉斯的神勇、对神灵的藐视、对爱情的迷惑,凸现出其坚韧而柔韧的性格。希腊神话中的神是温柔的,而英雄常常是勇猛。神勇的英雄死在爱情的温柔里,可是这有什么遗憾的呢!而这一性格同样体现在特洛伊王子身上,在偷袭希腊联军的混战中杀死阿喀琉斯的表弟,在阿喀琉斯单骑挑战中明明知道一去无返。他还是去了,城门关闭的瞬间,也就是他生命的终结。在战争中他安排好妻子逃生的秘道。后面他义无反顾地走了,他比爱海伦的弟弟相比与阿喀琉斯同样英雄。
总觉得这部影片在父亲节之前推出是个好的档期,虽然剧中的老国王恳请阿喀琉斯返还长子的遗体给死者一个体面的葬礼让人感伤。他一出生我就爱他,一直到他被你杀伤我一直爱他。一位父亲、握着王权的国王、在城楼上他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利剑杀伤遗体被战车拉走。他是一位慈爱的君主、一位智者、一位饱尝苍桑的老人。也是这位老人,他说。为爱情一战是值得的。他尊敬神灵,最终死在神灵的屁护之下。
一场因美女而引起的战争,最终以一匹木马而结束。希腊联军留下的木马成了特洛伊守军的祸患。 有十层楼高的木马气势恢宏,便得这场战争更据神秘性和戏剧性。唯一不足的是,删除了三个情节,这使得英雄之死过于突然,美女在夜色下过于平淡。
飞越疯人院,楼上的已经做得很好了!!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后发起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性和创新运动。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