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莱斯特里纳和蒙特威尔第的音乐风格比较

帕莱斯特里纳和蒙特威尔第的音乐风格比较,第1张

帕莱斯特里那整体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平静匀称、清晰协调的纯净和透明的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蒙特威尔第声乐风格特点是把美丽悠扬的旋律和富于表现力的朗诵结合在一起。帕莱斯特里那(GiovanniPierluigidaPalestrina,1525年-1594年2月2日),全名焦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被广泛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伟大而重要的一位作曲家,也是17世纪威尼斯歌剧乐派中最杰出的代表。蒙特威尔第的音乐创作,上接文艺复兴晚期,下接巴洛克时期,被誉为是一位承上启下的跨世纪人物。

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创作了九部牧歌集、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十五首三声部谐谑曲、十首二声部谐谑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几部绝对堪称精品的歌剧《奥菲欧》、《波佩阿的加冕》等。这些还不包括他已经失传的众多作品。

  想先纠正楼主个错误,蒙特威尔第和维瓦尔第你都打漏了一个字~~

  巴赫

  1685年,巴赫出生在德国一个伟大的音乐世家,许多亲人是教会中的乐师,或者是当地非常出色的音乐家。巴赫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一年后,父亲也去世了。这对巴赫是一段非常伤心痛苦的经历。从此,巴赫的大哥克里斯多夫挑起了父母的责任,培养教育年仅10岁的巴赫。14岁时,巴赫进入高年级学习阶段。大哥开始教他作曲的有关技巧,从此,巴赫展示出他过人的音乐天赋作曲才华。15岁时,和朋友乔治·埃尔德曼开始步行了大约二百英里,到利纳堡谋生路。他们找到圣·迈克尔学校的合唱班当了职业歌手。从此踏上音乐之路,开始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涯。16岁已经开始创作管风琴乐曲。18岁担任魏玛奥古斯特公爵的宫廷小提琴乐师。20岁的时候,巴赫得到一个难得的职位,去担任阿伦多大教堂的风琴乐师,同时负责带领教堂唱诗班。在那里,巴赫认识了美丽的远房表姐。公元1707年,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组成了一个美满愉快的家庭。

  巴赫的音乐作品形式多样,体裁囊括了除了歌剧外的当时流行的各类音乐,完善了现存的各种音乐形式。他空前的发展了路德赞美诗体系的德国音乐,前人的教堂音乐、管风琴音乐。他将器乐领域中的德、法、意风格揉为一体,开创了全新的风格和创作领域,不仅使宗教音乐,亦使整个德国音乐从曾被认为是“野蛮人的东西”发展而为近代欧洲音乐文化的先驱。他无限扩展了各种音乐形式所能达到的表现力;在器乐领域中,他努力使当时的所有乐器手法产生出所能产生的一切效果;在复调音乐中,他努力发掘主题在无穷无尽的细节中所能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形式。

  他的作品浩如烟海,有康塔塔、乐队组曲、协奏曲、受难曲、弥撒曲、独奏奏鸣曲、前奏曲、幻想曲、变奏曲、经文歌、古组曲和舞曲……其中构成他作品的四块基石是:管风琴曲、钢琴曲、受难曲和弥撒曲、康塔塔。巴赫在音乐律制方面的巨大贡献是《平均律钢琴曲集》,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被誉为“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巴赫在他死后二百年,才真正入土为安。他虽没有亨德尔那样享受国葬,极尽哀荣(亨德尔葬于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却也没有像贫病交加死去的维瓦尔第那样,连棺材都没有,被草草埋在乱葬冢,让后人永远无法寻觅。巴赫的一生可谓生得踏实,死得平凡,但他却在平凡的生和死中铸就了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伟大。

  维瓦尔第

  1678年,维瓦尔第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

  1703年,年轻的维瓦尔第受了神职,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此后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这位神父在威尼斯慈爱院(女孤儿院)里当了一个普通的提琴教师,一干就是几十年。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至今还经常演奏的那部《四季》。维瓦尔第对协奏曲大胆地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运用为日后技巧的发展作了铺垫。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音乐正经历著一次巨大的变革,巴洛克时代复杂费解的复调音乐正逐渐被单纯自然的主调音乐所取代,巴洛克晚期的三位大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亨德尔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这种变化;而维瓦尔第却没能适应,他的听众也对他的音乐失去了兴趣。1740年无奈的维瓦尔第只好前往维也纳,投奔早年听过他演奏并很赏识他的查理六世皇帝。可几个月后皇帝就死去了。失去了依靠的维瓦尔第穷困潦倒,一病不起,于1741年客死在维也纳。

  他死去的当天,就被草草埋葬在圣查尔斯教堂的贫民公墓里,几十年后公墓废弃了,后人永远无法找到他的遗骨。十八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1978年在他诞辰30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牌在公墓旧址上建起来,以表达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

  蒙特威尔第

  意大利作曲家,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他的歌剧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歌剧,包括《奥菲欧》(Orpheus)、《坦克雷与克罗伦达之战》、《尤里适斯回国》、《朴比的加冕》。而其他很多作品已经遗失。除歌剧以外他还写了超过250首牧歌、2套尊主颂以及其他很多声乐作品,但是他从未写过纯乐器作品。从许多方面来看,蒙特威尔第的歌剧甚至比瓦格纳或普契尼的作品更符合现代人对歌剧的概念。他那强而有力、风味盎然,又能将心境表达淋漓的声音,藉着清晰直接的方式,赞颂著人生的喜怒哀乐。

  蒙特威尔第的牧歌情意盎然,技巧纷陈,自成一完美的音乐世界。他眼界开阔、历练丰富以后,开始改造作曲规则,以求适才适性,悠游于这些小品形式中而享有更大自由。其音乐中某些效果突出的和声,足以令任何时代的爱乐者惊讶不已,因此许多人以“具有表达力的不和谐音”相称。

  蒙特威尔第跨坐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代交替的门槛上,然而“巴洛克盛期”乍到,又冲毁了这位伟大威尼斯作曲家所代表的乐派。我们必须记得,在蒙特威尔第的时代,有幸付梓的歌剧寥若晨星(因造价太过昂贵),况且用以传播思想的机械构造不多,而对历史地位的看重,亦是后来才有的观念。遭人遗忘的苦果并非由蒙特威尔第一人独尝,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根本没人会以乐名而常驻人间。幸而今天鲜少有人会否认蒙泰韦尔迪是第一位能以其音乐力量打动现代听众的作曲高手。

  他一生共创作了九部牧歌集、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十五首三声部谐谑曲、十首二声部谐谑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几部绝对堪称精品的歌剧《奥菲欧》、《波佩阿的加冕》等。这些还不包括他已经失传的众多作品。

蒙特威尔第1567年5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克雷莫纳。自小蒙特威尔第只要心所向往,必定能将之谱成乐曲,而且成绩不恶。不过世俗音乐却较之宗教音乐更能撩起他的兴趣,此一倾向终其一生未尝稍改。早在1584年,他就以短歌小调打破了旧传统的藩篱。当时意大利许多流行形式——诸如假面舞乐、芭蕾舞曲、田园牧歌、佛罗托拉歌曲,以及其他歌曲与舞曲形式——都能深深吸引着蒙特威尔第。牧歌尤其叫他废寝忘食。

蒙特威尔第的牧歌情意盎然,技巧纷陈,自成一完美的音乐世界。他眼界开阔、历练丰富以后,开始改造作曲规则,以求适才适性,悠游于这些小品形式中而享有更大自由。其音乐中某些效果突出的和声,足以令任何时代的爱乐者惊讶不已,因此许多人以“具有表达力的不和谐音”相称。

歌剧占去蒙特威尔第绝大部分时间。他的搭档是裘里欧·史卓希。这两人都对剧本和情节表现抱持坚定的理想。两人对文绉绉、典雅脱俗的语言同表鄙夷,只对角色的合理发展感兴趣。他们共同寻求音乐的真理,认为角色的本质要比一些不相干的音乐更具重要性。最重要的作品当属《奥非欧》。其中揉合了牧歌的要素,以及佛罗伦萨小厅集团的主音音乐观念。

1637年之后,蒙特威尔第又创作了两部歌剧《尤里西斯返乡记》及《波佩阿的加冕》。后者超越了三世纪的时空,正中二十世纪理论家的下怀。因为他要求的,正是剧中无论大小细节都必须服膺于简明的音乐性戏剧底下——把音乐与戏剧等量齐观的态势终于形成了。蒙特威尔第并不把歌剧看作为求表现歌手巧啭的歌喉、或者试验作曲家创制优美旋律的的能力,而随意将不相干的小品拼凑起来的大拼盘。

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及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是十七世纪前半叶的瑰宝,也同样是问题丛生。包括编辑问题、他的真正意图、管弦乐团的理想状况、实际的表演情景、歌手们的表现等等。

蒙特威尔第跨坐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代交替的门槛上,然而“巴洛克盛期”乍到,又冲毁了这位伟大威尼斯作曲家所代表的乐派。我们必须记得,在蒙特威尔第的时代,有幸付梓的歌剧寥若晨星(因造价太过昂贵),况且用以传播思想的机械构造不多,而对历史地位的看重,亦是后来才有的观念。遭人遗忘的苦果并非由蒙特威尔第一人独尝,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根本没人会以乐名而常驻人间。幸而今天鲜少有人会否认蒙泰韦尔迪是第一位能以其音乐力量打动现代听众的作曲高手。1643年11月29日逝世于威尼斯。

答案:C

蒙特威尔第是一位跨时期的作曲家。他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牧歌的代表人物,又是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他凭借自己在牧歌与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16世纪的作曲技法,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作品。

汤显祖和蒙特威尔第的共同点如下:

1、汤显祖和蒙特威尔第是同时代中西戏剧领域的大人物,而这两部巨作《牡丹亭》和《奥菲欧》也是中国戏曲艺术和欧洲歌剧艺术的领军之作。

2、在两个剧作家生活的那个时代,全世界只有意大利和中国发明了一种表演的形式,把唱、戏剧和音乐融合在一起。

歌剧(七部中仅存三部)

1607年 《奥菲欧》

1641年《尤里西斯返乡记》

1642年《波佩阿的加冕》

芭蕾舞剧

1608年《忘恩负义的人》

1616年《蒂尔茜和克劳利》

世俗清唱剧

1624年《坦克雷德和克洛林达之争》

世俗声乐(九部牧歌等)

1587年 第一集

1590年 第二集

1592年 第三集

1603年 第四集

1605年 第五集

1614年 第六集

1619年 第七集

1638年 第八集

1651年 第九集

1607年和1632年 《音乐的谐谑》

教堂音乐

1583年 宗教牧歌

1610年 晚课经

1640年 道德经与宗教曲集及弥散曲、颂歌、赞美诗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99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