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园 Keyuan Garden 位于莞城大桥东路的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虎门大桥 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的一座现代化的特大型桥梁——虎门大桥,飞架珠江口,是我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 它的主桥长458公里,主航道跨经888米,其主跨居我国前列。总投资近30亿元的虎门大桥,悬索桥部分均采用钢箱焊接,使用钢材2万多吨。其主缆长164公里,每根主缆由13970根直经为52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如果将两根主缆的钢丝拉成一根钢绳,足可绕地球一圈。当年金锁铜关,今朝天暂通途。鸦片战争博物馆 位于虎门镇口村。为纪念林则除禁烟及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业绩而建,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当众用“浸化”的方法在此销毁。现在的销烟池是1957年重建的。博物馆内实物和史料展现了鸦片战争一幅幅场景,令人难以忘怀。威远炮台 Weiyuan Battery 位于虎门镇威远岛上,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虎门寨主要炮台之一,1842年2月26日,广东水师将士在此与英军激战。沙角炮台 Shajiao Battery 位于虎门沙角山顶。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当时配有大小炮十三门,现存濒海台和刻有“沙角”字样的石牌坊各一座,大炮3门,还有“林公则徐纪念碑”、捕鱼台等。绿色世界 “绿色世界”地处市区南部,位于西平水库与水濂山水库之腹地,总面积456平方公里。这里四周群山连绵,林径环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身居其中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真可谓蓝天碧水不约而至,湖光山色相拥于怀。
“绿色世界”第一期工程,于九七年元月底对外开放。中心景区的“稻香村”有集历史、知识、现代科技于一体的东莞农业展览,古色古香的农家舍,古朴别致的传统农具重现了东莞农家劳动、生活的历史。集国内外名果品种的“百果园”、“神奇瓜果园”你可亲眼见到北方的萍果,新疆的哈蜜瓜,以及工厂化生产的无土蔬菜;也为你提供品尝奇瓜异果的机会。“丰收广场”使人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农家乐”为你提供丰富多采的传统游乐,使人其乐无穷。大型的动物群雕栩栩如生,为你留下难忘的镜头。占地133公顷的花卉中心,引种河南洛阳牡丹,云南的山茶花,以及远渡重洋的比利时杜鹃,荷兰玫瑰等200多今品种,在这里可饱览名花异草,沙漠植物更是难得一见。“百亩荔枝园”中,你可见到具有盛名的糯米糍、桂味、妃子笑,枝头满挂,果实累累,树下品荔一曲,更具东莞风韵。而独具异国风情。“鸵乌天地”你可见到来自津巴布韦、美国的纯种鸵乌在嘻戏、狂奔,亲手喂一喂将带给你勇敢、智慧与无尽的乐趣。景区内还设有环境优雅的音乐茶座,绿色餐厅、绿色旅社、渔家乐及烧烤等游乐、消闲、饮食设施。
整个“绿色世界”以古朴、典雅、融人为与自然为一体,极富想象力与拓展力,具有极强的游览性与参与性,为东莞创下回归大自然之先河,是人们休闲渡假的最佳选择。旗峰公园 Qifeng Park(the Flag Peak Park) 位于莞城以南2公里。公园绿树成荫,幽静秀丽。海拔189米的黄旗山,曾是岭南第一名山,是东莞的象征。“黄旗岭顶挂灯笼”是民间传说的东莞八景中的第一景。山下有始建于宋代的黄旗观音古庙,山麓有“廉泉”,尚存古井,传说饮一口廉泉水,可使人变得廉节。这里逢年过节,游人如鲫。年丰山庄度假村 Nianfeng Hillside Resort 位于莞城以东4公里。渡假村是以环绕太湖的自然景色而构成,依山傍水,绿柳成荫,环境优雅,是集饮食、娱乐、玩、住于一身的园林式旅游渡假圣地。并有适宜于家庭及旅游者的儿童欢乐天地、溜冰、烧烤、水上乐园、网球场等服务设施,是旅游渡假的好去处。石龙中山公园 Shilong Zhongshan Park 座落于石龙太平路,1924年建成,解放后改为人民公园,1983年恢复原名。公园水陆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1925年10月石龙各界欢迎东征军联欢大会旧址,园内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吸引不少游人参观、游园。迎恩门楼 Ying'en Gate Tower 迎恩门楼,俗称西城楼,位于莞城西正路口。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经多次维修,现仍保存完好。虎泉山庄 Huquan Hillside Villa 位于虎门镇大人山牛子岗。此山岗毗临林则徐纪念馆,原为广东水师驻地,现为太平自来水公司所在地。经该公司的精心设计,山庄依山而筑,林荫复道,由经通幽,虎泉飞瀑,古城墙连绵2公里,林则徐石像屹立山顶,气宇轩昂。腾览虎门,尽收眼底。是一处令人神往的圆林腾地。西湖乐园 东莞西湖乐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篁村区西平水库南岸,总投资12亿人民币,占地320亩,市绿色保护区之腹地,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离东莞市中心区仅五公里,有35路公共专线巴士往返,交通方便。
观音山,以民间流传的36尊观音像为主题,用大型汉白玉雕刻而成。有“合掌观音”给人统率天下。经营本领;有“不二观音”,使入读书、工作、爱情等专心如一……
占地18亩的高尚会所和占地40亩的湖边高级别墅出类拔萃,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西湖广场,千百只和平鸽展翅飞翔,灯光喷泉绚丽多彩。室内外大型儿童游乐场更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游乐的新天地。五个高级网球场和室内外游泳馆是你业余活动、消闲的好地方。燕岭摩崖石刻 位于石排镇燕岭村。燕岭为明清时期采石场,数百年开采残留下来的石壁、石柱形成了自然风景区,当地称为“十八房间”。石壁上有光绪十六年(1890)孙爽题书的“咸钦燕岭”四个楷书大字,旁边附有其诗一首48字。凤凰亭 位于桥头镇婆归岭上,明朝初叶建造。又称“薰莱亭”,石木结构,亭分两进,上下两层,亭顶塑有两只金凤凰,文革时期已破损。凤凰亭下另有一“罗氏宗祠”,建于明朝,由于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但祠堂所在地的自然风光,令你流连忘返。黄大仙庙 座落在企石镇东江浅水湾南岸的金交椅岭,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后法渡香港,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黄大仙诞生日,是日特烧香、拜神的近10万人次。东岳庙 位于茶山镇象岭南丽,建于元明初,庙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正面有大门、香亭、正殿,两侧对翼,有御马亭,虎殿及配殿。现经当地整修,焕然一新,吸引不少游客。金鳌洲塔 位于莞城万江金鳌洲,故得名金鳌洲塔,塔为八面九层,高48米红石为基,塔身用青砖灰沙砌筑。(1597-1624)建成。榴花塔 座落于附城峡口管理区铜岭之巅。八面七层,高30米,以红石为基,用青砖灰沙砌筑(1573-1619)建成。同沙水库 位于莞城东南9公里处。水库由黄公山、虎形山等山峰环抱,9800亩的水面,平静如镜,优美水湾连绵不断,湖心小岛景色迷人,另有水上摩托艇、水上降落伞、烧烤、跑马场、跑车场等游乐设施,是旅游渡假的好去处。海月岩 位于厚街镇涌口村金牛山,该山是座高十丈,周一里的红石质山岗,造型奇特。蟹壳岩上刻有“海月岩”三字,为宋绍二年(1132年)刻,岩下有一石井,曾有“海上风帆落井中”之说,现经当地政府设了许多雕塑、亭楼等景点,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神仙水 位于厚街镇河田乡。传说这地下水是神仙所赐,古时不少墨客游过此地,现经常有人到该处求神拜佛,或游览。饮水思源 位于桥头镇的东深供水工程一级站,是为了解决香港同胞的吃水困难,于1964年建设。滔滔东江水源流入香港万户千家。这项举世闻名的“河水倒流”工程的源头就在桥头镇。香港同胞饮水思源,慕名前来参观游览,顶礼东江,手捧甘泉,衷心感谢大陆同胞。马山仙境 位于大岭山镇境内,马山上。这是群山环绕,风景秀丽,马山庙隐约在半山绿荫丛中。境内古树修竹,清泉小溪,石阶曲经,亭台碑碣,仿若仙境,别有一番景致。横岗水库 位于厚街镇环岗乡附近。水库紧靠大岭山,湖面面积达7500亩,内有风光如画的湖心岛,青翠欲滴的湖岸山林,到处鸟语花香。新开辟的水上游乐园,游泳场,烧烤场,跑马场,钓鱼场等,令游人乐而忘返。
对于宁远战役、宁锦战役这两次战役的时间、背景、人物、情节始末介绍得比较详细的是商鸿逵《谈明末袁崇焕坚守宁锦的敢战敢胜精神》,李鸿彬《论宁远之战》、《袁崇焕与宁远》。
孙文良、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也有比较简略的论述。
商鸿逵认为袁崇焕在这两次战役中的成功关键主要在于 他的敢战敢胜精神 。
李鸿彬则主要分析了两次战役明军胜利,满洲女真军失败的原因,及其对明朝、后金政权双方的意义和影响。
朱清泽《袁崇焕指挥宁远大捷的高超艺术》则以宁远之战为主要事例,全面剖析了袁崇焕的战争指挥艺术,包括坚定军民们的守城决心、周密细致的守城部署、奇妙制胜的守城战法、精辟独到的军事理论(主要是火炮方面的战术)。
阎崇年《袁崇焕固守宁远之扬榷》将袁崇焕固守宁远的策略分为八个方面,认为宁远之战中袁崇焕固守宁远城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兵败觉华岛就是最大的失误。
当然整体来讲,宁远之战的确属于明军胜利,袁崇焕的胜利。
现在很流行一种说法,那就是宁远之战中,后金政权大汗努尔哈赤死在宁远城下。
这一说法的最重要的史料依据就是《春坡堂日月录》,这本书里面记载跟随明军一起固守宁远城的朝鲜翻译官韩瑗在自己的笔记中说道努尔哈赤重伤而毙。
孟森教授《清太祖死于宁远之战不确》最早对此表示质疑。
李鸿彬在《努尔哈赤之死》也认为努尔哈赤于宁远城下受重伤的说法不可靠,并对此提出三个疑点:
但是不管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有无受伤,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后金政权的确有一位重要人物受了炮伤,至于是谁,那就很难说 得 清楚。
阎崇年《努尔哈赤传》就采用了这个说法。
根据笔者的理解,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明军火炮击伤应该不是事实,但是某位满洲女真军的高级将领被火炮击伤或者击毙,努尔哈赤因此受到极大的惊吓,并且满洲女真军在宁远之战中失利,导致其急火攻心,死于痈疽,倒是有可能是事情的真相。
对此,这里有另外一位主角登场了,那就是西洋大炮(当时的人更喜欢称之为红衣大炮或红夷大炮)
尤其是红夷大炮对宁远之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于这方面,学者的主要论述有任道斌《“西学东渐”与袁崇焕》、王兆春《西洋大炮和宁远保卫战》、马楚坚《西洋大炮对明金态势的改变》等等。
这几位学者都非常肯定 徐光启、茅元仪等当时最杰出的技术人才对红夷大炮的引进和战术制定做出的卓越贡献,认为袁崇焕思想在当时还是非常开明,乐意接受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将红夷大炮投入实战,并 创造性地 将火炮融入明军整体战术中,因而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其中王兆春还对所谓的“红夷”进行了进一步考证,认为 所谓的“红夷”不是当时公认的荷兰人,而是当 时尚 无人知晓的英国人。
马楚坚则认为 红夷大炮的使得明朝与后金政权之间战争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从而形成辽西对峙之局,导致直到皇太极彻底掌握后金政权之前,都无力与明军再战。
青龙温泉。被誉为当地最佳温泉之一,拥有绿叶茂密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火山温泉水,这里的温泉水温较低,呈酸性,对消除肌肉疲劳及改善血液循环都有不错的作用,温泉中含有硫、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元素。青龙温泉还有华丽的灯光装饰,使温泉环境诗意而浪漫,青龙温泉位于兴城大寨村落,地址为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兴城大寨村境内。
明朝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强横,可以和女真军队正面对抗。直到吴三桂发起的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关宁铁骑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泯然众人矣”。
众所周知,满清政权的前身女真,向来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这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从侧面说明女真军队的战斗力之强横。当时明朝军队缺少骑兵,就算有骑兵,他们也不敢和女真军队正面硬刚。毕竟长期作战失利的明军,已经对女真军队产生了畏惧心理,看到就只想逃跑。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只明朝军队逆流而上,敢于和女真军队正面硬刚,还数次击退女真军队取得巨大成功,他们就是关宁铁骑。关宁铁骑的创建者是袁崇焕,效仿的是明朝将领李成梁创建辽东铁骑的做法。想要一支身经百战的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造一支比他更厉害的劲旅,在马上给他们致命一击。所以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选择能征善战之人,重用祖大寿等辽将,组成了一支兵力少但战斗力高的骑兵部队,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关宁铁骑的部队。
这支军队的成名之战是宁远城战役。皇太极带着女真军队来到宁远城下,自信满满地想要打下这座曾经给他们带来耻辱的城池。本以为只要躲过明军的炮火,就能一举拿下城池的如意算盘打空了,因为在猛烈的炮火之后,有一只劲旅主动出击,用手中的三眼铳和武器给女真军队重创。这支4000人的军队就是关宁铁骑,在宁远城战役中杀敌无数,大败敌军。
之后,在袁崇焕和祖大寿的带领下,关宁铁骑继续守卫大明边防。不过由于崇祯个人的决策失误,导致明朝失去关宁铁骑。崇祯听信谣言,认为袁崇焕乃是后金的奸细,于是对他处以凌迟之刑。听说自己的主帅被凌迟,祖大寿直接带领关宁铁骑远走。
最后一点关宁铁骑在吴三桂麾下,当吴三桂叛乱被清政府平定之后,这支名震沙场的关宁铁骑也走向落幕。
努尔哈赤怎么死的呢?史籍中没有详细记载,历来说法不一。
努尔哈赤与袁崇焕的较量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烽火四起。崇祯皇帝即位后,希望励精图治,但由于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再加上积弊日重,因此一时的勤勉并不能挽救危急局势。
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明朝廷的党争再次祸及边疆。这年十一月,边关守将孙承宗被陷害免职,依附宦官的高第赴辽阳任经略。高第立即作出撤走锦州、右屯卫、大凌河、宁前卫等重城的守军,放弃关外四百公里疆土的决定。
明军仓惶撤防,如临大敌。袁崇焕表示坚决反对,他发誓与宁远城(今辽宁彰武)共存亡。至此,宁远成了一座独居关外的孤城,仅有两万余守兵。
努尔哈赤看准了这一时机,于天启六年正月十四,带领将士,冒着凛冽的寒风,在诸贝勒大臣的前呼后拥下,统领着13万八旗兵,号称20万,向宁远城扑去。
一路上,努尔哈赤所向披靡,势不可挡,连续攻克锦州、凌河、杏山、连山、塔山等,这更使努尔哈赤雄心勃勃。
他派人给袁崇焕送去招降书,声称凭借自己的20万大军一定能攻下宁远城,希望袁崇焕投降,保证封他高官。
然而,袁崇焕给他的答复却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努尔哈赤为此怒不可遏,发誓一定要攻下宁远城。
努尔哈赤的第一次失败
二月,努尔哈赤来到宁远城下,他亲自指挥攻城。随着一声震颤人心的号角,八旗兵蜂拥而上。与此同时,明军震耳欲聋的大炮声也在城上响起;颗颗炮弹在后金军中落下,阻止着后金军进攻的步伐。激战自清晨持续到深夜,城上城下的士兵都在狂呼中酣战。努尔哈赤从未见过如此英勇顽强的明军,心中暗想着这场战争的艰苦。第二天、第三天,战势仍然没有任何转机。努尔哈赤不断变换着打法,环城寻找着薄弱之处,但宁远城就像是铜墙铁壁,不管怎么攻,就是攻不破。
努尔哈赤无奈决定率领全军班师。但这次宁远之战,实在成了努尔哈赤心中的痛。因为自起兵之后,努尔哈赤从来都是战无不胜,这是他的第一次失败。
身患痈疽,郁郁而终
自宁远战败回来,努尔哈赤便陷入不可名状的苦闷之中。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曾几何时的赫赫战功成了努尔哈赤惟一的安慰。作为后金汗国的汗父,努尔哈赤认为必须为宁远城的惨败洗刷耻辱,找回补偿。于是,他决定将战火烧到背金助明的喀尔喀蒙古巴林部。由于忧郁伤神,再加上劳师远征和政治结盟,这些接连不断的操劳搞得努尔哈赤疲惫不堪,体力不支,积郁成疾,最后竟然染上了痈疽。
七月,努尔哈赤前往清河温泉疗养,他让侄儿阿敏宰牛烧纸,祈祷天地神明的保佑。但是不久努尔哈赤病重。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一面命人传大妃阿巴亥前来,一面乘船顺太子河而下。在船上,努尔哈赤已经不省人事。八月十一日,这支队伍走到距沈阳四十公里的瑷鸡堡,努尔哈赤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68岁。
关于死亡的其他说法
但也有人认为努尔哈赤在起兵伐宁远时,明军在城上频频释放西洋大炮。努尔哈赤的部队伤亡惨重,连他自己也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击中,最后不治而死。这主要的根据是来自于宁远大战前夕,朝鲜曾派遣使团来明,使团中有一位名叫韩瑷的翻译官,他说自己在宁远曾亲眼看见努尔哈赤身受重伤。
但这种观点也受到反驳,他们认为如果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的确击中努尔哈赤的话,他一定会向明朝廷邀功。然而在袁崇焕给崇祯皇帝的奏折中,却丝毫未提及努尔哈赤在宁远受重伤一事。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努尔哈赤很可能因为宁远战败,积愤成病,最后抱恨而终。因为努尔哈赤率领20万大军,一心攻下宁远。但围城三日,明军奋力抵抗,努尔哈赤只得弃城而走,退兵沈阳。努尔哈自征战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宁远战败,必定为努尔哈赤所忿恨。如果他确实是因愤懑而死,清朝方面的官书也只能含糊其词、秘而不宣了。
另一种说法与前不同,认为努尔哈赤既不是死于炮伤复发,也不是死于积愤成疾,而是痈疽夺走了他的生命。最有意思的是,努尔哈赤的对手袁崇焕在写给明朝廷的奏折中说,正是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失败,忧愤成疾,最后才患上痈疽而死。巧妙地将努尔哈赤的死与自己的指挥成功联系起来,不露声色地表白了自己的功劳。但是,努尔哈赤如果真的死于痈疽的话,为什么清朝的官书、正史中从未记载呢?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已经不得而知了。
通过历史史实我们知道努尔哈赤在袁崇焕之前去世的,宁远大战是双方的焦点之战,可以说是袁崇焕赢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后人赢了大明朝。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为人豪爽,喜欢军事,具有超强的军事才华,尤其擅长边疆防务,天启二年被提拔为兵部职方主事,由于关外战况紧急,朝廷命袁崇焕招募军队。
努尔哈赤与袁崇焕的较量是从宁远大战进入白热化,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在严冬天气下亲率诸大臣,武将扑向宁远城,一路上所向披靡,连克锦州,杏山,塔山等地,努尔哈赤向袁崇焕递交劝降书,然而袁崇焕的回答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于是双方展开激战,八旗兵蜂拥而上,明军大炮也不甘示弱。努尔哈赤不断变换打法,但宁远城的铜墙铁壁始终无法攻克。
这次宁远大战之前,努尔哈赤从来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这是他第一次失败!无论是关于努尔哈赤是在这次战斗中负重伤的说法,还是回师后陷入失败的苦闷而亡的说法,都印证了袁崇焕在军事上确实更胜一筹。
袁崇焕和努尔哈赤都是历史名人,尤其是后者所建立的大清朝影响了后世数百年。他们辉煌的简历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题主与其说是个人的较量,不如说两个国家的较量更为恰当,因为他们都代表了自己的国家的利益。
明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落,张居正的改革好似一剂良药,但更像古稀老人的回光返照。短暂的改革随着他的死亡而告终,久受压制的年轻皇帝和昔日的盟友调转了枪口,开始逐条清算他的罪名。势力的天平失衡后,党争开始了,严重损害了大明王朝的基础。
万历三大征虽然都已表面的胜利而终结,但耗费了国家大量钱粮,在加上国内出现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国家边防松弛、民穷财竭。到天启年间袁崇焕从政时,大明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辽东局势岌岌可危,他虽有“试手补天裂”的胸怀,奈何王朝病入膏肓,在老板眼中人设崩塌,落得个千刀万剐。
如果说明朝和后金是两支足球队的话,一个是即将崛起猛劲十足的新锐豪门,一个是沉疴已久后劲乏力的老牌弱旅。万历年间24岁的努尔哈赤开始带着这支球队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明朝十余位辽东总兵放任着,带着他玩,慢慢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四十多年的军事生涯,使他无论是战略眼光和战术指挥都臻于化境。而满场跑的袁崇焕呢,累的要死,只在自己这半场晃悠,踢不出一个威胁到球门的球。靠着上半场的一股猛劲,袁崇焕玩了命的回援防守,在大门前扑出对方一次一次的凶猛的进球。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历来有争议,明朝和后金的史书均无明确记载。说法一:红衣大炮射伤努尔哈赤后伤重不治。说法二:宁远兵败,努尔哈赤郁愤而死。现在社会中国的寿命指数刚刚达到七十来岁,当年他统领十三万大军攻宁远城时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攻宁远时是1626年的正月,八月份才挂掉。从很多史料的记载看,在八个月的时间内他还精力满满的收拾了蒙古喀尔喀,抽时间接见蒙古科尔沁部代表来朝。
终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努尔哈赤之死是因为年迈体衰,鞍马劳顿,积劳成疾。另外一生未尝一败的沙场老将,却折翼于一个青年将领手下,损害了他的威名,心情不愉快在所难免也是人之常情。从这个角度出发,袁崇焕当初的坚守,连踢带铲的潦倒了对方的球队精神核心,也算是一种胜利吧!
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遂告结束。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著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 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v
赤壁,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古战场。“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是唐代大诗人描绘赤壁之战的诗句。
人匀认为,古赤壁在“蒲圻县西北”说较为可信。
古长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争,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过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杀赵卒40万,令人触目惊心的杀谷,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战争气氛,而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之胜地。
中国十大古战场——山西有二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十名:
当阳: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宜昌)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赵子龙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但是真正让两人威震天下的,无疑是当阳一战。赵子龙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杀了个七出七入,上演了单骑救主的勇猛;张飞则上演树上开花之计,横矛立马,一声大吼,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雄兵。这无疑让当阳极具传奇色彩。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九名:
威海: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甲午风云》演绎的是100多年前发生在渤海湾上,抵御外敌的故事。这场战争本身极富悲壮色彩,也和那个年代其他的战争一样,最后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而如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必将为后人所纪念。而发生战争的海滨城市威海,也成为人们悼念英雄之所在。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八名:
长平: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晋城)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战争,伴随的就是生命的代价,除了烽火硝烟之外,往往就是鲜血和尸骨。公元前二六零年,为了统一中国,秦国进攻赵国,在反间计和纸上谈兵的双重作用下,几乎兵不血刃,赵国40万大军就束手被擒。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白起在战场所在地长平,就地挖坑,将40万条生命化成了白骨,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七名:
虎门: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广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提起虎门,人们想起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但是这里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场。虽然在虎门,战争中参战的人数并非很多,也没有演绎太多的传奇故事,但是这里浓缩了中国人抗击侵略最悲壮的一幕,中国人第一次用大刀长矛和土枪**与西方的洋枪洋炮展开了斗争,也揭开中国屈辱的百年抗争史。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六名:
五丈原: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宝鸡)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严格的说,五丈原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役,这里也没有其他古战场的那些烽火硝烟,但是因为它和诸葛亮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就具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在杜甫的诗里,诗人正四处寻找那年那地的悲情;乡间的戏里,“五丈原”的故事正在方寸之地重新上演;在现代人玩的电脑游戏里,五丈原也赫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五名:
八公山: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产生于东晋的淝水之战,而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战争的典范。因此这场战争到今天依然被人们经常提起。发生战争的所在地八公山,扼守在淮河重镇-淮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作为古战场,淝水之战和其他的战争好像并没有以八公山为名,所以,八公山已经成为一个快被人们遗忘的古战场了。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四名:
雁门关: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忻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雁门关一役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之一,雁门关也就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发生地。而长达百年的宋辽对持,雁门关作为古三关,也无疑见证了最多的血雨腥风。追述历史,雁门关从秦汉时期,就成为行兵之道。提起雁门关,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对峙、战争……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三名:
乌兰布统: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内蒙古·赤峰)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俗话说:“运气来了,想挡也挡不住”,把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乌兰布统,绝不为过。近几年来,众多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很出名的如《三国演义》、《康熙帝国》、《射雕英雄传》等,大段大段的“人海战场”戏在这里拉开。一时间,许许多多的“战争”就开始在现代科技和历史故事中上演。这让本来默默无闻的乌兰布统,开始被许许多多游客,尤其是想一睹草原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游客所喜欢。但这里终归还是一个出名的古战场,康熙曾和葛尔丹大战于此,上演的是真刀真枪的故事。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二名:
垓下: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项羽是历史上形象最为鲜活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失败了,也犯过错,但是他可以说是个至性至情的人物。尤其是被困垓下城后,上演了儿女情长的凄切与乌江边拔剑自刎的悲壮,更是为后人所道哉。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在垓下所发生的刀光剑影和金戈铁马。就因为在战争中上演了这样的故事,所以垓下也“一战”成名。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一名:
赤壁: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咸宁)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问了许多人,说提起古战场,你会想起哪里,几乎十个人九个回答说是赤壁,这足以说够了。这里发生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聚集了曹操、刘备等一带枭雄;后来,苏东坡等文人骚客均不惜笔墨,留下千古名句;而今,人们为了争夺谁是所谓真正的赤壁而新闻不断;小说《三国演义》和各种媒体上的三国作品,几乎无一不拉出赤壁来大肆渲染,看来赤壁快要成为古战场的代名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