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被处于凌迟的极刑,还被百姓恨之入骨,都是因为当时的明朝,从皇帝到百姓都一致认定,他就是卖国贼!
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已经处于盛世,这时候百姓安居乐业,边疆稳定,没有什么大事可担忧了,乾隆皇帝就命人开始修复明史,当看到对于袁崇焕的记载时,大家才发现,原来袁崇焕是被冤枉的!
在满文的档案中,对于皇太极和袁崇焕之间的关系有着明确的记载,袁崇焕和皇太极是有所往来,但是绝对没有背叛明朝的意思,而袁崇焕投靠清朝的罪行,其实是皇太极的反间计,得知这一情形后,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了反!
原来,当时袁崇焕所在的山海关,属于易守难攻,而且袁崇焕对山海关的防务工作做的十分周详,可以说,他们只需要固守,不费兵卒,便可将清军的士气耗之殆尽,清军最终会因为无法攻击、粮草短缺而退出山海关的战场!
可是当时的崇祯皇帝年幼,没有经验,一味的只知道让强攻,于是一再下诏书,让袁崇焕攻打皇太极,将皇太极赶出山海关!可是作为一军将领,袁崇焕知道,只要出城,皇太极的军队就是洪水猛兽,明军根本无法抵挡,便没有理会,依然选择固守城门!
恰在此时,清朝的两个小太监被皇太极捉住,于是皇太极将计就计,说自己和袁崇焕私下来往,打与不打都是两人事先商量好的,还故意让软禁在隔壁的太监听见,然后又让看守太监的守卫,装作疏于看守的样子,放任两个太监逃跑去给崇祯告状!
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对太监的话深信不疑,再加上袁崇焕屡次不听他的调令,于是将袁崇焕下狱,紧接着,将他的部队召回,在袁崇焕的军队势力都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时,皇帝决定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然而,失去了袁崇焕,就失去了山海关,明朝的边防基本处于瘫痪,这相当于主动请清军入关了!
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说道:“使督师以前而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将不能越辽河一步,使督师以后而能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犹不能越榆关一步,故袁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提及明朝名将,袁崇焕的大名必定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但就是这样一位爱国名将,却在1630年时被崇祯皇帝下令将其凌迟处死。彼时百姓围观袁崇焕被千刀万剐,还纷纷大骂“卖国贼”,甚至争食其肉。
此十四年后,崇祯帝于煤山上吊,清军入关并占领北京,开启了大清的二百余年统治历程。
于是在此后的数百年中,袁崇焕功过是非再度众说纷纭、争论不休。那么袁崇焕在明朝的灭亡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死因为何呢?
明朝将领第一人,风光无限袁崇焕,出生于一个小县城,后中进士,起初当了一名文官。直到努尔哈赤率领后金攻打辽东时,袁崇焕决心要为国家出力,于是这位文官学习起了兵法韬略,做起了武将的份内之事。
不久后,袁崇焕被推荐得以进入兵部,并开始发挥其军事才能。其中,最为有名的便属宁远大捷,当时,在军队主张撤退回山海关时,是袁崇焕一人在宁远,并取得了捷报。
因此袁崇焕一下声名鹊起,得到了海内外的称颂。接着不久,他又取得了宁锦大捷,从而取代了兵部尚书王之臣的职位。从此,袁崇焕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还手握尚方宝剑的蓟辽督师。
相比于当时和他一起中进士的其余几百人,在短短9年间,袁崇焕就凭借自己的本事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最高拱卫者与百姓心中的“救世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落得了一个被千刀万剐的结局。而在袁崇焕死后,明朝也再没有与清朝的大规模战争再取胜,因为在明朝后期,袁崇焕是唯一一个在野战中能够击败清朝的将领。
崇祯皇帝心中自是十分清楚这一点,却还是不留情地杀了袁崇焕。这其中,自然是不乏袁崇焕本身的原因的,从他当时做的几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二来了。
刚愎自用,大失所望崇祯即位时,所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已经衰败不堪的国家,朝堂有结党营私的臣子,而民间则是有流寇。于是崇祯帝十分愤怒,又渴望大臣能够有所解决措施,可谓是报以了极大的希望,崇祯对于袁崇焕便是如此心理。
崇祯元年七月时,袁崇焕被召入京言事,当崇祯谈及收复辽东的方略时,袁崇焕当下就夸下海口:“方略已经写在了我的奏疏中,只需五年我就能够恢复整个辽东。”
崇祯自然是十分欣喜,说道:“若是能恢复辽东,朕绝不吝惜封侯级别的赏赐。你在努力解救天下人的倒悬之苦,这也是在为你的子孙谋福。”
于是一心想收复后金占领的辽东大片土地以中兴大明的崇祯,不仅给予了袁崇焕权力财力,还有大部分的兵力支持。但是最终却是辽东寸土未复,皇太极则是率领后金杀到了紫禁城下。崇祯对于袁崇焕自然是感到十分的失望。
后来努尔哈赤死亡,袁崇焕还派人去后金吊孝,对此众人可谓是一片哗然。彼时的皇太极为了稳定内部政局,于是主动提出了议和。袁崇焕不仅没有拒绝,反而是与之虚与委蛇,想要拖延时间,以修建锦州城。
但他没想到是,皇太极的求和也只是缓兵之计,因为他趁此机会出兵朝鲜,与之签订了同盟合约,从而获得了朝鲜的粮食供给。同时还解决了后金内部政局动荡的混乱问题,还借机绕道内蒙袭击大安口,最终从大安口突袭京师。
若是袁崇焕的缓兵之计是崇祯授意也就算了,可崇祯却是一直要求袁崇焕主动出击后金的。袁崇焕一直没有主动攻击,本来就让崇祯产生了怀疑,再加上袁崇焕的私自议和,导致了崇祯误以为他是别有用心的。
反间计非根源此外,袁崇焕行事鲁莽也是为其埋下了祸根。众所周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尽管毛文龙贪功、不受节制,但他的存在还是对于牵制清兵有一定的作用的。
而在毛文龙死后,从鸭绿江到旅顺的主要城镇以及属国朝鲜,都先后被后金占领,使得明朝痛失大片领土。
崇祯三年,皇太极率精骑十万绕道避开了袁崇焕把守的锦远防线,成功进入中原。在遵化被攻占之后,袁崇焕才急忙赶来救援,最终后金的军队改道成功进攻京师,尽管袁崇焕又急忙赶到京城,并赶走了皇太极大军。但此时袁崇焕并没有被理解,反而是被治罪了。
当袁崇焕在城外奋力杀退后金精兵的时候,崇祯却将袁崇焕召进宫,并在宫中将其逮捕下狱。甚至放出话说:袁崇焕通敌谋反被捕,余者不问。
事实上,皇太极的反间计也只是导致崇祯杀死袁崇焕的导火索,在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到处死一共用了九个月的时间。
崇祯虽然多疑,但是并不昏庸,自然不可能察觉不到这是皇太极的反间计。但崇祯又如何会明察秋毫呢?此时的崇祯已经对袁崇焕失望透顶,因为袁崇焕没有让边疆稳定,甚至是清兵大模大样地绕过山海关骚扰边境,于是袁崇焕被治罪是必然的了。
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逼近山海关。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广宁大败,13万大军全军覆没,40多座城失守,明朝边关岌岌可危。 就在这一年,袁崇焕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出镇山海关。四年之后,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一万守军打得大败而归。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还在战斗中被打伤,不久郁郁死去。这是明清的长期交战中,明军取得的首次胜利。又过了一年,皇太极欲为其父报仇,“灭此朝食”,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围攻宁远、锦州,攻城不下,野战不克,损兵折将,连夜溃逃。袁崇焕从此威震辽东,令清兵闻名丧胆。真英雄也! 面对如此英雄,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采用了汉奸高鸿中的建议,率领大军,绕过袁崇焕驻防的辽东,直抵北京城下。袁公知后,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以九千士兵与皇太极10多万大军对阵于广渠门外,亲披甲胄,临阵督战,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奋力杀敌,终于击退清兵,保住京师。 真乃一代名将! 遍观历史,文人为将而立如此巨功者,无出其右。但崇祯又是如何款待救了他的小命的袁大将军的?——立捕下狱! 这是有征象的。先前,当袁将军带领五千人马从宁远赶到京城时,提出我军人马疲惫,要在城内小憩时,竟被崇祯予以拒绝。最后只得在无多少防御措施的野外与清军决战。可见崇祯实在是个没良心的糊涂皇帝。 这个糊涂皇帝这时更糊涂了,在决战胜利第十日后,因听信了两个从清军兵营里逃出来的太监的话,认定袁公是个内奸,一意孤行,把袁崇焕当场抓了起来。并在八个月后处以极刑——凌迟。 所谓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是一刀一刀从活生生的人身上剐,是极刑中的极刑。更为可悲的是:由于京城老百姓都听信了官方的话,都认为袁公是个内奸。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面: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明·张岱《石匮书后集》 悲哉,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不是战死在沙场,不是死于敌人之手,却给自己誓死保卫的汉族儿女凌剐着吃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啊!冤啊,在计六奇《明季北略》记载:“(袁崇焕)皮肉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方止。” 我们的民族是这样对待自己的英雄,可袁公至死也不曾忘怀自己的民族。袁公临刑前,写有一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临刑口占》)。 袁公生前并不是没有料到这样的结局。他曾对崇祯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崇祯当时答应了,谕之曰:“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可惜,崇祯实在是不值得信任的无用之辈。 到头来,还是把大忠臣给活剐了,由此,也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可笑的是,崇祯死前,还在那里感叹:“安得岳飞者用之。”——真混他十八代祖宗的蛋,一个崇焕先生已经杀得如此之惨,再冒出来岳飞先生,他岂不又得动歪脑筋用苦刑乎?(柏杨语——见《末路英雄——柏杨》) 袁崇焕这样的伟大人物,在生前已赢得不少忠义之士的钦慕。 请求与袁公同死的布衣程本直这样评价袁崇焕的为人:“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而且举世所不能耐之饥寒,袁公直耐之以为士卒先也;而且举世所不肯破之体貌,袁公力破之以与诸将吏推心而置腹也。”被袁崇焕的品格所感染,在袁公被杀的当夜,袁公手下的一位姓佘的义士冒着被灭族的危险把明朝打算“传视九边”的袁公头颅从高高的旗杆上偷了下来,从此开始了佘家372年的守墓义举。 佘义士自偷葬袁崇焕首级后,就辞官不做,临终前给后世子孙留下了遗训:一不许再回广东老家,要世世代代为袁大将军守墓,二不许做官,三不许不读书。从此,佘家后人开始了对袁崇焕墓的秘密守护,直到乾隆年间,守墓才转为公开,他们也才得到世人的敬重。 三百多年来佘家的17代辈辈单传,但是每一代都记着忠义二字,都恪守祖训,与袁大将军墓朝夕相伴,没有离开半步。(见南方周末《372年守墓史曲终人散》) 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壮举啊! 当年佘义士偷葬袁崇焕首级时,世人皆认为袁崇焕是个汉奸,这个时候,佘家人该是忍受着多大的心理压力。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曾经动摇过——也许袁崇焕真的是个汉奸呢? 然而他们坚持下来了。
袁崇焕是权臣文官。很多人说袁崇焕的死都觉得他非常冤枉,对他多了一些同情,但是袁崇焕的死亡到底是不是有冤情还是他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他的死都是他的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的,他来说应该是罪有应得。
一、英雄人物之一在明朝末期,政治内部的势力接连不断的出现争斗,财政也出现了紧张装经费。都画在了盼望身上,对于朝廷中的财政资金,处于了赤子状态。并且在明朝的时候喷王比较多,他们的子孙也是多不住。升数达到了几百万人,以至于皇室以至于在明朝末期,皇室开始走向了。没落,农民起义不断的出现,这时候袁崇焕出现了,他在明朝末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英雄人物之一。
二、机缘巧合弃文从武在明末时期,袁忠焕镇守辽东。为了当时的明朝抗击外族势力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当时以为中年的袁崇焕考为近视,袁崇焕。走进了师徒,当上了文官,在自己师傅的教导下又成为了一个武将。由此,袁崇焕的命运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元春焕作为一军的统帅,擅自和敌军进行和谈,并没有经过朝廷的通过擅作主张,袁崇焕此人比较自负。在多次的与金国和谈的时候都是自作主张,自己并没有经过当时统治者的同意便私自与金国提出了和平解决,这也引起了当时统治者的不满,这对于当时的军事行动是其有一定的欺诈行为的。袁崇焕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产出一级给自己杀掉自己的朋友。可以说并没有友情可言,这也为袁崇焕悲惨命运埋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袁崇焕去世之后,并不是因为当时朝廷的失职以及遭人陷害,这全部都是因为袁崇焕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的,他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该做的臣子来要求自己。使着敌军突破重围,成为公然掠城,依照当时的法律,袁崇焕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杀害,这也造成了袁崇焕的死亡,所以大家一直在说袁崇焕死的很冤,他只是一介文官,却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而转成了武将,但是袁崇焕并没有太多的战绩。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