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328厘米。创作于公元前190年。现藏法国巴黎罗浮馆。这件作品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样,也是罗浮宫中最珍贵的藏品之一,它创作于希腊化时期,而且与维纳斯一样,整件作品散发着浓烈的古典气息。
作品赏析
从作品的整体气势上看,《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的视觉效果极有冲击力,充满着强烈的表现力。任何人只要一看见这件作品,都会感受到女神动态传达出的那股昂扬气势,那种无可阻挡的感人力量,无疑这是胜利和无敌的形象化的外在体现。在整个希腊雕塑中,很少见到如此洋溢着动感和生气的形象,作品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古典时期另一件很不错的派奥尼奥斯的《胜利女神》,虽然也颇为生动活泼,但与这件杰作一比,在气势和整个动态上就显得弱了许多,远没有像这件作品这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胜利女神的气势和精神。
能够有这样的视觉效果,很大程度是依靠女神形体向上升腾的前倾姿势,以及那对高扬舒展的巨翼来体现的。无论从正面还是从侧面看,胜利女神的肢体、衣纹等曲线,全都具有一种向前、向上运动的节奏,从而生动地创造出一种无法抑制的、奇妙的升腾感。
这尊雕像的衣饰,随着迎面吹来的海风紧贴在女神的身上。衣角向后飘起,极为细腻流畅的线条,让人仿佛能感觉到女神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肌肤。
历史背景
萨莫色雷斯是爱琴海东北部的一个希腊岛屿。大约在公元前190年,为纪念塞浦路斯海战的胜利,罗得岛的雕塑家创作了这尊胜利女神像,把它竖立在该岛上,《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便由此得名。
胜利女神像许多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样,有其自身的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是她身体上带着有羽翼,这件作品中,羽翼尚在,遗憾的是在被发现的时候,女神的头和手臂已经没有了。
万象作为老挝的首都,是一个经历了很多历史沧桑的城市,这里的建筑都不是很高,经济也不是很发达,居民也比较淳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泪水已经拭去,这座城市准备踏上新的征程。
当前位置凯旋门高45米,宽24米。它位于万象市中心。1960年开始建设,1969年基本完工。这是一座大型纪念碑。最初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1975年解放时,万象人民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经过这里,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它被称为凯旋门。
四面是拱门和雕刻,远看很像法国巴黎的凯旋门。
万象的凯旋门是老挝寺庙的典型雕塑和装饰。充满了佛教色彩的精美雕刻,展示了老挝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艺术。
凯旋门无论是浮雕还是建筑规模都不突出,尤其是白天路过,让人没有参观的欲望。下午5点前,可以登顶俯瞰万象。
但当你在傍晚日落时分去,开启照明系统后,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地标和整个城市。
塔陀离凯旋门约3公里,车程15分钟。推荐的路线是下午3-4点登上凯旋门顶,然后下午5-6点在TowerTowers参观并拍照,然后折回市中心,欣赏凯旋门夜景。
在凯旋门门口,一群骑自行车的人拍照纪念。
凯旋门
塔龟是老挝人引以为豪的独特建筑。它的建筑形状、布局和结构是众所周知的。
塔内所有建筑均为灰砖结构,由一座主塔和30座卫星塔组成。它是一座三层的塔基,底层东西长6130米,南北宽5848米。两边各建一座拜亭;中层有30座小塔,像卫星一样围绕着主塔;主塔建在第三层。主塔下部也是三层。它是方形的,上部是圆形的,塔尖是锥形的,高耸入云。
主塔顶部镀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陀,意思是帝国大厦或宏伟的塔,建于公元737年。有人说它建于三世纪、六世纪初。也有人说是2000多年前阿育王建造的。这座塔刚建成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塔,建在一个方形的石墩上。
塔銮
项_神庙于1985年由大主教BunleuaSulilat建造。这位瑜伽士、僧侣和牧师将印度教和佛教的哲学思想、传说和肖像整合成一个神秘的搜索整体。
香火庙里的雕塑包括湿婆、毗湿奴、阿尔诸那、观音、佛陀和所有能想象到的印度教或佛教中的神的形象。这些雕像,包括俗人的雕像,都是一些不熟练的工匠在祖先的指导下雕刻而成的。
这座佛像公园里的近百尊佛像造型各异,融合了佛教和印度教的风格,包括佛像、观音和印度教三大主神的雕像。大大小小的佛像里都能看到泰国、印度、老挝等国的影子。佛像全部由水泥混凝土制成,项_寺也被称为“混凝土创造的奇迹”。
公园的入口是一个球形的塔,就是著名的“天堂地狱塔”。当地人说整个塔是按照猴子的样子设计的,基地入口处是猴子的脸,一张大嘴可以把整个人吞进去;中间南瓜形状的部分是猴肚;站在塔顶的天线状的东西代表猴子的尾巴。中间胖乎乎的部分有三层,由低到高分别代表地狱、人间和天堂。
香昆寺
总统府斜对面,寺庙不大。逛一圈只要15分钟,门票10000基普(7元多人民币)。它建于1820年左右,据说是万象最古老的寺庙。走进去,你会发现这座寺庙不愧是“最古老”的寺庙。近千尊佛像支离破碎,屋顶勉强支撑,多处结构有加固迹象。整个西贤寺似乎都在弱弱地向你哭诉着朝代的更迭,风雷的洗礼
:入口西萨格寺
西贤寺入口东南斜对面100米,步行2分钟。整体建筑风格和其他寺庙差别不大,都很华丽。现在它是国家宗教艺术博物馆。它叫博物馆,但内部更像一个大仓库。值得一提的是,玉佛寺以供奉玉佛而闻名。它很有灵性,我的祈祷实现了。玉佛供奉在“大仓库”的东南角。如果找不到,就看当地人哪里跪拜了。博物馆内禁止拍照。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1]
抛砖引玉
原文
类以诱之,击蒙也。
——《传灯录》
译文
用极相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愚昧的敌人上当。
评析
诱敌的方法很多,最妙的办法,不是利用似是而非、令人生疑的东西,而是利用极为相似的假东西,只有这样才会使敌人深信不疑。比如用招展旌旗、击鼓鸣金去引诱敌人,就属于似是而非、令人生疑的一类;而用老弱残兵和粮秣给养去引诱敌人,就属于相类似、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的一类。
抛砖引玉一语,在中国古今文字和口语中较多见,其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相传唐代诗人赵嘏甚有诗名,求诗者盈门。诗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诗,却不得其门而入。赵嘏游苏州时,常建料他必游灵岩寺,便先于寺壁题诗两句。赵嘏来到寺中见壁上此诗尚未写完,就补了两句,成为一首绝句。后人因赵嘏补的两句优于常建的前两句,便说常建是“抛砖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开元15年(727年)中的进士,而赵嘏是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中的进士,两者相距115年。可见赵嘏补诗一说是不可能的。然而由这个有悖历史事实的讹传,引出一个有关抛砖引玉一词来源的说法,却已是一个历史事实。
另一种说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高僧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从谂禅师》:“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土坯子。”坯,指砖坯。这句话来源于一个佛门故事。传说活了120岁的唐代禅师从谂,一天晚上,同弟子们一同参禅悟道。刚入座,从谂便宣布:今晚要你们回答问题,谁对禅学已有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众僧皆息虑凝心,静座参禅,唯有一个小和尚大胆跨步向前,躬身一揖。从谂见了,缓缓地说:刚才我是抛砖引玉,不想却引来一块土砖坯子。此语后来还见于元代贯云石(1286~1324)所作《斗鹌鹑·佳偶》曲:“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愿足;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又清代李汝珍着《镜花缘》第18回:“紫衣女子道:‘如此易事,谁知还是吝教!刚才婢子费了辱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抛砖引玉在三十六计中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抛出去一块不值钱的砖,换回来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也就是“以贼换贵”、“以小搏大”、“以羊易牛”。还有俗话中所说的“放长线钓大鱼”、“小钱不去,大钱不来”,都是“抛砖引玉”的意思。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的情感表达,并无恶意存在。但若施诸于利害相争的计策上,却恰恰相反,这句话可改为“投彼以木瓜,定要报我以琼瑶。不报,取之,文取不得,武夺之。”这就是抛砖引玉的最实际解释。其手段是钓鱼方式,目的在于以小易大。
此计使用的范围很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小施小效,大施大效。用在民间,“抛”一小块糖则可“引”来稚童的欢笑;“抛”一套新时装,可以“引”骗少女下舞厅;银行家提高存息,吸引巨大游资;政治家以一句美丽的谎言,可骗得群众的拥护;用于军事上,诱敌必先迷敌,两者密切相联。迷惑敌人的办法很多,但最好的办法不是那种只知张设旗帜、敲锣击鼓的虚张声势,而是善于用战术伪装,显假藏真,利而诱之。
抛砖引玉之计,“抛砖”是手段,“引玉”是目的。“抛砖”贵在所抛之“砖要像“玉”,是一种形于敌的伪装;“引玉”关键在于所“引”之“玉”确实是比“砖”的价值要高的“玉”。用相似的东西去迷惑对方,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假为真,然后再图消灭。这就是抛砖引玉之计的要害所在。
本计的含义如下:
一、以小引大。我方拿出较小的东西引诱对方,最后得到对方较大的东西,而我方较小的东西并不丧失。
二、以小易大。我方以较小的东西为代价换来对方较大的东西,即“吃小亏占大便宜”。
三、以小抵大。我方以较小的东西抵抗对方较大的东西,最后较小的东西与较大的东西同归于尽。双方均有损失,但对方的损失比我方大得多。此计的顺利实施全靠“利而诱之”。“抛砖”,就是利用敌人爱占便宜的弱点,先给一些甜头,引诱其上钩,慢慢地“引玉”过来。我方付出较小的代价,却获得很大的好处;做出较小的牺牲,却赢得较大的胜利。因此,抛砖引玉是一种先予后取的策略。
抛出的“砖”可以是“真砖”(实在的好处),也可以是“假砖”(虚假的动作)。抛的方法有多种:明抛或者暗抛,远抛或者近抛,全抛或者分抛。应当明确的是,抛出的东西要比引到的东西价值小,否则得不偿失,白忙活一场。
人生智谋例说
讲“琴理”喻“治国”
战国时期,齐国齐威王继承王位后,得意忘形,狂纵无度,每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一晃九年过去了,国家日趋衰败,百姓贫困不堪,怨声载道。很多大臣上书规劝,齐威王根本听不进去,到后来,齐威王竟不准规劝他的人进门,如有违反者,立即赐死。
大臣们担心国家的命运,心急如焚,但都缄默其口,他们知道,是无法把齐威王劝说过来的。
这一天,有个人走进王宫,对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听琴,我特来拜见大王,为大王抚琴。”
这个人叫邹忌,长得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堪称美男子,他头脑灵活,能言善辩,琴弹得很出色。
侍臣报告给齐威王,齐威王一听很高兴,立即召见。吩咐左右摆上桌子,把琴安放好。
邹忌坐在琴前,熟练地调弦定音之后,摆着弹琴的架势,却并不弹,齐威王很奇怪,问道:
“听说先生琴艺高超,现在抚琴不弹,是寡人的琴不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邹忌站起来郑重地说:“我不仅会弹琴,还精通弹琴的理论,包括琴的制作、琴发出多种声音的原理,大王听听弹琴的理论是很有益处的。”
邹忌说:“听琴,可以陶冶性情,杜绝*邪之念,使人改邪归正。古时候,伏羲做的琴,长三尺三寸六分,好像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上圆下方,犹如以法规治理天下;五根弦,好似君臣之道。”
齐威王听着,似有所悟地点点头。
“弹琴和治国一样,必须专心运神。”邹忌接着说,“大弦声音宽厚、低沉、粗重,似春风浩荡,君也;小弦声音清脆、单纯、轻捷,似山涧溪水,臣也;应弹哪根弦就深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道理同政令一样。大弦小弦配合,高低急缓协调。懂得了这个道理,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能,才能政通人和,民富国强。弹琴与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
齐威王听着显出不耐烦的样子:“先生琴理讲得不错。那只不过是空谈,我要见识见识你弹琴的真本领!请你弹奏一曲。”
邹忌反而离开琴位,两手轻轻舞动,只摆出弹琴的姿势,并不真弹。这样过了好一会儿。
齐威王面带怒色,指责说:“你为何只摆架子,并不真弹?难道你欺君不成!”
“请大王息怒。”邹忌笑笑说:“我守着琴不弹,您很不高兴吧?大王的职责是管理国家,当然应该以国事为重了。如今你身在君位,不理国事,与琴师拿着琴不弹有什么两样?我不弹琴,大王不乐意。大王即位九年不尽心图治,一切国事都由卿大夫去做,连边境告急,韩、魏、赵等国纷纷起兵进犯,打算瓜分齐国,大王也不放在心上,恐怕齐国的大臣、老百姓也不高兴吧?”
齐威王沉闷不语。
“琴声也是心声。”邹忌察看着齐威王的脸色说:“琴不弹则不鸣,国不治则不强……”
说到这里,齐威王那阴沉的脸上忽然透出笑意,拉住邹忌的手说:
“先生以琴谏寡人,使我耳目一新,我一定按先生说的去做。”
紧接着,齐威王请邹忌谈论国事,邹忌劝他节制饮酒,不近女色,兴利除弊,重用贤能,专心经营霸王之业。齐威王听了极为高兴,对邹忌加以重用,发奋治理朝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了。邹忌用琴进谏的故事,也传为美谈。
青年巧建“凯旋门”
在瑞典的一座小城里,有一个颇负才华的青年。他自学了建筑专业,曾协助一些着名的建筑师修建过大型建筑物。但是,由于出身寒微,又没有正式教育文凭,所以不受人重视。他为此而感到苦恼。
当时的瑞典国王是查理四世。查理四世原是拿破仑手下的将领,后受瑞典老国王的赏识,便拜瑞典老国王为义父。瑞典老国王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查理四世率领随从经过这座小城,这个不得志的青年只能远远地看着。怎样才能见到国王并受到国王的重视呢?他经过一番考虑,终天有了主意。
这个年轻人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质量,在小城的中心广场建筑一座“凯旋门”。它虽然没有法国“凯旋门”那样高大,但仍以一种精致和美观的外形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赞美。
有一天,国王又经过小城,果然被“凯旋门”吸引住了。看着这座“凯旋门”,国王想起了自己的祖国,勾起了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慨。他没想到这座小城竟有这样出众的人才。于是,国王召见了这个青年,并且给予鼓励。
从此,这位得到国王赏识的青年人,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关注,他的卓越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这个青年建造的“凯旋门”是一块打开成功之路的“敲门砖”,引来的名利则是“玉”。有为的青年怀才不遇时,不妨试一试“抛砖引玉”之计。
军事谋略例说
魏王垂手得五城
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结成联盟,约定一起攻打魏国,打败魏后,将原属于魏国的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割让给赵国。
此时,两面受敌的魏国十分恐慌。魏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居然拿不出好办法,最后,芒卯献上一计。他对魏王说:此事不值得忧虑,秦赵之间向来关系不好,现在他们联合在一起,不过是为了瓜分我国的领土,扩大自己的领域。我们只要给赵国一点好处,他就会断绝与秦国的联合。芒卯又谈了施计的计划,魏王点头称是。
接着,使者张倚受命出使赵国,并对赵王说:“如今大王联合秦国攻打我国,无非是想得到邺城。邺城早晚要失陷,为了避免战争,使百姓免遭战争之苦,魏王出于仁爱之心,决定不必交兵就将邺城献给大王,请大王接受。”
不用战争,便垂手可得邺城,赵王听后,心中大喜。他又问张倚:“若寡人接受了此礼,那魏王又有什么期望呢?”张倚回答说:“魏、赵两国关系一直很好;而魏、秦之间素有敌意。秦国乃虎狼之国。请大王权衡利弊,如果您想同魏国结好,请大王与秦国断绝联盟,然后便可得到邺城,不然,魏国将不惜城毁人灭,与侵略者战斗到底。”
当夜,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接受邺城,宣布与秦国断交,关闭了与秦国的边境通道。至此,芒卯之计第一步“抛砖”已获成功。
赵国为兑现与魏国的协议,派一支部队去接收邺城。而守城的正是芒卯,他对赵将说:“我奉命守城,怎能不动干戈就把城池交出来呢?张倚把邺城献给赵王,那是张倚的罪过。你找张倚去吧!”赵将无奈,只好退兵。
直到此时,赵王才知上了魏国的当。而秦王也正因赵国毁交之事积极联络,准备联合魏国攻打赵国,这令赵王惶惶不可终日。无奈,他又决定:甘愿把五座赵城割让给魏国,以争取魏与自己的联合,共同抗秦。
魏国垂手得五城,抛“砖”果真引来了“玉”。
楚国轻取绞国城
一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
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夫莫傲屈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能强攻。他向楚王献上一条“利而诱之”、“以鱼饵钩大鱼”的计谋,即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军一定会出城劫此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些小利,等他们麻痹大意,派出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屈瑕说:“大王放心,绞国虽小而轻躁,轻躁则少谋。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上钩。”楚王于是依计而行,命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
绞侯听探子报告有樵夫进山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军保护。探子说:“他们三三两两进山,并无兵士跟随。”绞侯马上布置人马,等“樵夫”背着柴禾出山之机,突然袭击,果然顺利得利。绞国抓了30多个“樵夫”,夺得不少柴草。一连几天,果然收获不小。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夺柴草者越来越多,楚王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迅速收网捕大鱼。
第六天,绞国士兵像前几天一样出城劫掠,“樵夫”们见绞军又来劫掠,吓得没命似的逃跑,绞国士兵紧随其后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军的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大批绞国士兵束手就擒,绞侯只得请降。就这样,楚王以“抛砖引玉”之计,轻易地夺取了绞城。
吕布抛砖诱曹上当
曹操在收复濮阳的战役中,屡战受挫,但又攻城心切,便挥军强攻硬打。当时辅佐吕布的一位谋士见此情景对吕布说:“曹操现在正苦于无计攻城,我们可以利用他这种心理,运用抛砖引玉之计诱他入城,中我埋伏。我城内有一户姓田的富豪,颇有名望,如果令他诈为内应,曹操必定不会怀疑。”吕布一听,便依计而行。
这天,曹操在营中正为无计破城而烦躁时,突然由城里传来一封密书。书中说:“吕布残暴不仁,民心大怨。现在他已带兵去黎阳,城内只有高沛守城。如连夜起兵攻城,我可以为内应。以城上插白旗,大书‘义’字为号,我乘机开门迎候。”曹操看罢,打发走田氏家僮,高兴地说:“这是天赐我收回濮阳啊!”便准备起兵攻城。
左右军将提醒曹操说:“这其中是否有诈,丞相不可不察。”曹操说:“我已经想过,这个田氏,是城中富豪,他若欺我,一旦我攻破城池,他能逃脱吗?他逃走还有可能,其家业能与其一起逃走吗?其人是势利之徒,知我定取濮阳,先来讨好于我,我怎能不信其言呢?”众将听后,深服其论。
当晚,曹操见城门之上有面白旗,上书“义”字,便令军兵在门外候伏,将近三更,果见该门大开。曹操率先引兵冲入城中,一直冲到州衙,路上也未见一人,这时,曹操方知中计。急下令退兵。这时,却见四面城门已被烈焰封锁。曹操东撞西碰,只是寻不到退路,后来在大将典韦的掩护下,才冒火拼死冲出城外,逃得性命。
美军中途岛大败日军
在现代战争中,抛砖引玉更有广阔的施展天地,中途岛大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着名战役,关于这场海战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次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奇袭珍珠港大获成功。但是,美国的航空母舰却躲过这场灾难性的袭击而未受任何损失。日本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想用“调虎离山”计,先攻打太平洋战略要地中途岛,引诱美国航空母舰出战,再以优势兵力将其歼灭。
1942年5月27日,山本五十六亲自率领着上百艘日本军舰簇拥的、由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700架飞机组成的强大编队,向中途岛海区开赴。
当时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还没有能够投入使用战列舰,航空母舰只有3艘,兵力处于绝对劣势。能不能战胜日本的联合舰队,美军上下感到十分担忧。
5月初,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已经觉察到大战即将来临,但不知日军进攻方向和目标就是中途岛。太平洋战线漫长,给有效的防御带来困难。然而,庆幸的是,美军一直都在截获日军无线电通讯。美国情报官发现,日军许多电报中都用“AF”两个字母作为作战地点的代号。于是解开“AF”之迷,成了美军正确完成作战部署的关键。因为,只有弄清日军的进攻地点,才能针锋相对地部署兵力,加强防务,严阵以待,有力地回击日军的进攻。美军情报官推测“AF”可能是中途岛。为了解开这个迷,美情报官巧用“抛砖引玉”之计,诱使日本人泄露真情。于是授意中途岛驻军拍发了一份有意让日军破译的电报,内容是“此处淡水设备发生故障”,结果真的引出“玉”来了。48小时后,美军截获一份日方密电,内容是“AF很可能缺少淡水”。截获这份密电,美军大喜过望,因为它证实了日军多次使用的“AF”实际上是中途岛的代号。
据此,美军详细查明了日军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尼米兹完全摸清了山本五十六的底细,并采取了及时、有力的对策。一方面加强了中途岛的防御力量,增调75架作战飞机,2000名守备部队,以及高射炮、反坦克雷等。另一方面把经过珍珠港打击后剩下来的舰队分编为两支舰队,赶在日军战区警戒潜艇进入其阵地前,到达中途岛东北方远离日本潜艇警戒线监视范围以外的地方待机,准备对毫无察觉的日本航空母舰编队侧翼进行突击。中途岛海域提前设好了圈套。
6月3日下午,庞大的日本舰队前进到中途岛西北海域。6月4日清晨,日军满怀信心地放出舰载机群向中途岛发起攻击,准备再创造一个偷袭珍珠港的奇迹。然而,奇迹没有重现。由于美军早有准备,空袭来临之际,中途岛上的美机已经全部升空,有的拦截日机,有的进行反击。而就在此时,52架美机分5批向日航空母舰发起攻击。从7时零2分开始,美舰载机131架直扑日航空母舰。从9时20分开始,41架鱼雷机打前阵,对航空母舰抵近攻击,虽遭到日军顽强反击,损失严重,但却转移了日舰的注意力。就在此时,美军50架轰炸机从空中云层穿出,垂直投弹,瞬间击中三艘航空母舰,使其在爆炸声中很快沉入海底。日军“飞龙”号航空母舰虽然击沉美“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自己也中弹,第二日沉没。
最后,日军以损失4艘航空母舰及300多架飞机的后果,撤出了中途岛战斗。
商战谋略例说
对联引来“万家乐”
“万家乐”家电系列产品,是全国名优产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大大小小的家电经销商店都非常希望能经营“万家乐”系列产品。但是,由于货源紧缺,厂家供不应求,所以就连有名的大商场,也很难如愿以偿。
可令人奇怪的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万家乐”生产厂家的总经理却派人专程将其本来供应不足的产品主动送到秦皇岛市轻工商场来,并且表示“就是产品再紧,也要保证给秦皇岛轻工商场供货”。“万家乐”这个名优产品的大门,别人拼命也难挤进去,秦皇岛轻工商场是用什么绝招竟使“万家乐”主动找上门来的呢?
原来轻工商场就是靠抛出一幅对联引来“万家乐”产品的。为了撬开“万家乐”产品的大门,轻工商场的经理在商场临街的大门两旁镶嵌了一幅对联:“全市人民万家乐,轻工电器乐万家”。他们把这14个大字拍成了大幅彩色照片,寄给了“万家乐”厂家,“万家乐”的总经理看了之后,拍案叫绝,觉得这是能人所为,就凭这幅对联,我“万家乐”产品保证月月供货,并立即派出两名业务人员直接来商场主动签订合同。
轻工商场为了获得“万家乐”的产品,使用了一条“抛砖引玉”之计,抛出的是一幅对联,属于小的诱饵,得到的是大批的名优产品,属较大的利益。这是以小引大的策略。轻工商场采用的是公开地将“砖”抛到对方眼前的手段,直接引来了“玉”。因为轻工商场所抛之“砖,正投了“万家乐”总经理的意,所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傻瓜相机”的诞生
美国柯达公司是摄影器材业的先驱,该公司所生产的照相机、相纸、胶卷及其冲印业务,曾一度执世界之牛耳。但是,在专业的领域里,柯达公司能真正傲视群雄的却是胶卷和相纸。不过,即使是胶卷、相纸和冲印等业务,柯达公司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来的强烈的挑战和竞争。日本的富士、樱花,西德的爱克发等等名牌积极地开拓市场,而且以较低的价格争取市场的占有率。因此,1980年来,柯达的声势已不如往昔。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美国主办,可是,一切与摄影有关的器材,均采用日本富士的产品,柯达公司的颓势由此可见一斑。
柯达早年为扩大胶卷冲印和相纸的市场,曾经使出一招“抛砖引玉”的策略,即发展出一种简便易操作为原则的“立即自动”照相机。该机特色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而且不需测光对焦,只要对准摄影的目标按下快门,就完成了照相的全过程,这是所有不懂拍照原理的人都可使用的产品,因此,有人称之为“傻瓜相机”。
据说,美国柯达公司对这种“傻瓜相机”曾投入一笔庞大的研究经费才开发成功的,按理说,它的售价应高于一般照相机。但是,这种照相机上市之后,却以出人意料的低价销售。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呢?那是因为该公司的目的是想借便宜、简易的相机为诱饵,增加其使用的顾客,以便于扩大相纸和胶卷的市场。相机的销售或许是没有多少利润,甚至有可能亏本,但却可由相纸和胶卷的销售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由此可见,柯达公司灵活地运用“抛玉引砖”的办法,利用相机作为“先行的牺牲品”,从而掩护相纸、胶卷乃至冲印等业务的行销策略。结果,赢得了不小的利润。
当然,类似的“抛砖引玉”之策,绝不是要欺诈顾客,而是要以货真价实的顾客需要的产品来吸引顾客。以饵骗人是不道德的,也将是短命的生意。
威力无比经营术
美国的罗伯梅德家庭用品公司,8年来生产迅速发展,利润以每年18%~20%的速度增长。这是因为该公司成功运用一种威力无比的经营管理武器——激励机制,即以高工资激发雇员的进取心和竞争欲,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利润。
该公司建立利润分享制度,把每年所赚的利润,按所规定的一个比率分配给每一个员工,这就是说,公司赚得越多,员工也就分得越多,员工明白了这个“水涨船高”的道理后,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积极生产自不待说,而且主动改进产品。因此,该公司在家庭用品业中一直以高质量着称,赢得大量订货。
从表面上看,职员的工资高,成本也就高,利润就偏少。而事实上,该公司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增值体系:高工资、高效率、高利润、更高工资、更高效率、更高利润……就长期而言,给雇员支付高于一般水平的工资,反而是一项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因为支付给雇员的那部分工资,毕竟只是新增长的利润的一部分。高工资手段还能起着加强企业向心力、稳定雇员队伍甚至能从别处挖来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罗伯梅德公司“抛砖引玉”的良苦用心换得财源滚滚来。这一明智之举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效仿。
“抛砖引玉”之计成果的优劣即在于要懂得“精打细算”,算得准,抛出一块砖,可以赚得一块玉,可谓一本万利。算不准,很可能变成“抛玉引砖”,那就血本无归了。
汉斯妙计扭乾坤
汉斯是美国的一个罐头食品公司经理。为了扩大公司声誉,有一年他带着公司的产品参加美国芝加哥市举行的全国博览会,谁知他的产品被安排在展厅中一个最偏僻的阁楼里。本来是想扩大影响,提高自己公司的知名度,但主办者的这种安排显然使他难以达到目的,他找到大会主办人要求调换一下位置。
主办人说:“你瞧,这些都是大公司的名牌产品,我们只能把它们放到这些最合适的位置。汉斯先生,你的产品位置也是最合适的。”汉斯一看,可不,在显要位置摆放的全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产品,自己的产品虽然也不错,但相比之下名气小多了。怎么办?
花钱来参加展览会,总不能一无所获,空手而归吧!博览会开始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天过去了,但很少有人光顾他的柜台。眼看展览时间不多了,汉斯十分着急。晚上躺在床上还在苦苦琢磨,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第二天,他离开柜台出去了整整一天。
第三天,会场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小铜牌,铜牌的背面还刻着一行字,上称:“谁拾到这块小铜牌都可以到展厅的阁楼上汉斯食品公司陈列处换取一件纪念品。”于是捡到铜牌的人纷纷拥到汉斯的阁楼上,本来无人光顾的小阁楼,一下被挤得水泄不通,市民们到处传诵“汉斯小铜牌”这件新鲜事,记者还作了报道。这下,汉斯的产品名声大振,光这次展览会就赚了55万美元。
原来,这正是汉斯用的“抛砖引玉”推销产品的妙计。他在产品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连夜找人做了许多小铜牌,派人遍撒展厅,把顾客引到他的柜台,加上他的产品质量不错,这样,一大笔钱就滚滚流入了汉斯的腰包。
1米隆《掷铁饼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米隆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2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波利克利托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论文:《规则》。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只留下《持矛者》和《束发带的青年》等几件罗马时期复制品。其中《持矛者》尤为重要。它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即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按照这样的比例塑造的人体,显得比较粗壮,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体态和严格的比例表现出来的,符合当时希腊人审美趣味的标准的人体美。以至当时的雕刻家们就把这座雕像称作“规则”,即把它看作是人体美的规则和典范。
3《拉奥孔》 (大理石,高178厘米,公元前1世纪末,哈格桑德罗斯、波利多鲁斯、阿典诺多鲁斯等作,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
这是1506年1月4日意大利人在罗马旧皇宫的地基上挖葡萄园时发掘出土的一尊希腊雕刻原作。它的作者是罗得岛的三位雕塑家。这件著名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传说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作战,10年不分胜负。后来希腊人巧施木马计,攻入了特洛伊城。该城神庙祭司拉奥孔在特洛伊城被攻陷前,曾识破这木马计,并提出警告。他的这一行动违背神意,宙斯派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活活咬死。这件群雕正是表现拉奥孔父子被巨蛇缠咬,濒于绝境时肉体的痛苦和拼命挣扎的情景。这一雕像被发掘出土时,拉奥孔的右臂已经残缺。当时教皇即请雕刻大师米开朗基罗进行修复。米开朗基罗对此十分谨慎,只画了一幅素描图,并表示不敢随意修复。后来由他的两个门徒将拉奥孔的右臂修复成我们在有些上看到的直伸的姿态。长期以来,许多美术史和美学著作中刊用的《拉奥孔》的大多是这种形象。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证明拉奥孔的右臂应当像本教科书刊出的显示的屈臂。
在这一雕像中,拉奥孔丝毫没有神话人物的特点,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带着两个儿子处在即将被两条凶猛的大蟒咬死的危险之中。作者在表现三个人的危境上,作了精心的安排。拉奥孔的左侧是其长子。他的脸被蛇缠住。他被吓呆了,极力想把脚从蛇的缠绕中拔出来。拉奥孔的次子已被蛇紧紧地缠住,在上胸已绕成一个结。他正努力挣脱右臂。他用左手想把蛇头拉开,而蛇则正想从他手下钻过去,没有咬他。位居中央的拉奥孔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包围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正因为此他的臂部被蛇咬了一口。拉奥孔的身体急剧地向一边躲避,胸部挺起,腹部收缩,头垂向受伤的一边。全身的肌肉正如18世纪德国著名美术史家温克尔曼所说的:“肌肉运动已达到极限。它们像一座座小山丘相互紧密毗连,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与极度紧张。”“在这里痛苦流经所有肌肉、神经和血管。”(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
雕塑家们这一精心安排,使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既统一而又有变化,且显得很有层次。正如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和美学家莱辛(1729年—1781年)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指出的:“这无疑是一种很巧妙的构思,显出了一种不平凡的图画的想象力。”
4加尔桥 (公元14年,法国尼姆)
这是现存的著名的古罗马高架输水道,因位于今法国南部加尔河上,俗称“加尔桥”。
注重实用的罗马人,出于对外扩张和维护帝国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奴隶主阶级奢侈生活的要求,兴建了各种公共设施,其中最突出的是高架输水道。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曾将罗马的输水道与埃及的金字塔看作是人类创造的奇迹。当年的罗马城共拥有11条高架输水道。它们每天输入罗马城的总水量是8 400万加仑,减去沿途的损耗,每天流入罗马城的水量约有3 800万加仑。按当时罗马城内的人口(100万)计算,平均每人每天38加仑。这个数量在20世纪欧洲的城市也不多见。至今在当年罗马帝国统治的区域内,不少地方还残存着古罗马高架输水道的遗迹。其中最壮观的就是“加尔桥”,该桥桥长26883米,共有三层,总高48米,每层均用券拱,最低层券拱的跨度为16米—24米;第二层券拱的尺寸与最低层相同,最高一层是输水道,券拱的跨度为46米。整个输水道的造型极其宏伟壮观。
5罗马万神庙 (公元2世纪,位于今意大利罗马)
罗马帝国时期最为壮观的神庙建筑。最初建于公元前27年,是由奥古斯都的密友和副手、著名政治家阿格利帕主持的。后因遭雷击而被破坏。公元118年—128年,彻底重建。神庙的形式改为古罗马特有的穹窿顶的圆形神庙。三世纪初,塞维鲁王朝第一代皇帝塞维鲁或第二代皇帝卡拉卡拉,又在圆形神庙前建了一座长方形神庙,并将它与圆形神庙重新组合,以长方形神庙作为整个神庙的入口。这样,后加的长方形神庙实际上成了万神庙的一个门廊。这样一来,万神庙就变成现存的坐南朝北、集罗马圆形神庙与希腊长方形神庙于一体的综合体。
万神庙的圆形大殿首先以它宏大的规模与精巧的建筑结构著称于世。大殿是一个宏大的圆形大厅,上面覆盖着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圆顶。它的直径达4343米,在现代建筑结构诞生以前,它一直是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大圆顶。从地面到大圆顶顶部的高度恰好也是4343米。这就意味着整个大殿的空间正好嵌得下一个直径为4343米的大圆球,使整个大殿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大圆顶的建筑方法,至今虽不很清楚,但它的结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这与古罗马人首先发明了以具有水泥性质的天然火山灰与沙石结合而成的混凝土有很大的关系。
6罗马大角斗场 (公元1世纪)
这是罗马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建筑。它是弗拉维王朝的创立者韦斯巴香驱使几万名奴隶和俘虏,于公元70年—82年建成的。它是专门为奴隶主阶级和平民观看角斗和斗兽以及其他游戏而建造的,故称“大角斗兽场”。又因它的外观呈椭圆形,故又称“大圆剧场”。这一建筑虽已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规模和结构还清晰可见。整个角斗场的长轴径约188米,短轴径约156米,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观众席约有60排座位,可容纳六万多名观众。角斗场的立面高485米,分成四层,下三层每层都采用不同形式的柱子,一层比一层轻巧、华丽,各层之间用了三道水平檐口,好像是三道箍,紧紧地箍住整个建筑物,显得非常坚固、稳定。为了解决观众出入的方便,观众的座席和通道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像这样完善的建筑型制,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到现在,并没有原则性的变化。它雄辩地说明了古罗马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7图拉真纪念柱 (公元106年—113年间建,通高38米,意大利罗马)
纪念柱或称纪功柱、凯旋柱,是与凯旋门同样性质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是古罗马人的创造。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皇帝图拉真创造了罗马第一座纪念柱以炫耀罗马帝国的威力。它是一根用大理石砌成的多立克式的大圆柱,由底座、柱身和柱顶三部分组成,总高38米。柱身内部有一螺旋形梯子,可直登柱顶。柱顶上原来是一只用青铜铸成的古罗马军用的圣鸟——鹰,后改立图拉真的镀金雕像。现存雕像则是16世纪重立的基督的使徒彼得的雕像。柱身绕有23圈,共长244米的浮雕带。全部是描写图拉真皇帝公元101年侵略达契亚人的战争经历,浮雕上共出现了二千五百多个人物,所表现的历史情节、人物容貌以至服饰等细节,有很高的真实性,为历史学家们所重视。为了颂扬图拉真的功绩,图拉真在整个浮雕中先后出现达九十多次,竭尽了对帝王的歌颂。
8提图斯凯旋门 (公元81年建,高144米,宽133米,意大利罗马)
凯旋门是古罗马统治者为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而创造的纪念性建筑。一般是单独建立,通常是横跨在一条道路上。罗马共和时期后期(约公元前200年)已开始出现这种建筑,但数量很少。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几乎每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都要在罗马城和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地方建造凯旋门,凯旋门的数量因而激增。至4世纪时,仅罗马城内就有36座。至今罗马城内还保存着三座比较完整的凯旋门。帝国前期弗拉维王朝第二代皇帝提图斯在位时(公元79年—81年)建立的提图斯凯旋门即是其中的一座。它是为了纪念提图斯战胜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的。它的体积较小,且只有一个拱门,但进深较大(约6米),内壁有较好的浮雕,立面的台基与女儿墙也较高,给人以稳定、庄严之感。
9君士坦丁凯旋门 (公元312年,古罗马)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这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莱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
10《卡拉卡拉像》 (大理石,头高275厘米,公元3世纪初)
这是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塑的代表作之一。卡拉卡拉是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他是古罗马历史上嗜血成性的暴君之一。他曾以谋反罪处死他的岳父,并将妻子流放海岛,后又加以杀害。他二十三岁即帝位后,与其弟弟的冲突日益加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不顾母亲的劝阻将弟弟杀死,并将其弟的许多友人也加以杀害。他曾大肆屠杀日耳曼部族,并进攻安息帝国。最后他自己也被人刺死,总共只做了七年皇帝。了解了此人的为人,再来看他的肖像雕塑,人们就不难认识到,这个高度个性化了的作品,与古罗马其他优秀肖像雕塑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紧紧地抓住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环节,着重刻画了那紧蹙的横眉之下的那双多疑而又凶残的眼睛。那过于卷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更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凶残性格。这一雕像的艺术技巧,标志着罗马的肖像雕塑已经达到了顶峰,这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11《弗拉维时期的妇女像》 (大理石,高63厘米,约公元1世纪末,罗马市政府博物馆藏)
这是罗马肖像雕塑中贵族妇女像中的重要作品,是一件等身的大理石胸像。雕像所表现的具体人物不明。但从妇女所梳的当时最时髦的高卷发式看,这是一个贵族妇女的肖像。她的高傲与雍容华贵的神态,刻画得相当突出。这说明这时期的雕塑作品,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比以前更加深入细致了。尤其是在这个妇女复杂的发式上,作者运用钻子钻孔的办法,将那一卷一卷的头发都钻了孔。这些孔在光线的映衬下显示出丰富的光影变化,从而大大增强了雕像的艺术魅力。原来靠给雕像涂色以增加其艺术性的办法,逐渐让位于使雕像本身具有丰富的光影变化的方式。因这变化始于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故有人称这种变化为“弗拉维色彩主义”。
12《马可·奥莱略骑马像》 (青铜,高424米,约公元2世纪,罗马)
这是罗马帝国前期著名的一座帝王肖像。马可·奥莱略是罗马帝国“五贤君”之一。他是希腊斯多葛派哲学的忠实信奉者,主张人们通过自我教育而达到无私互爱,企图实践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在位的年代(公元161年—180年),帝国已开始衰落。他又亲身经历了地震、瘟疫、战争、饥荒、军事叛乱等灾难,使他深感现实生活与他信奉的乌托邦理想相距甚远,因而感到失望和苦恼。他的这种思想情绪反映在他逝世前十年用希腊文写的著名的含有自我反省之意的《冥想录》之中。这座青铜骑马像,虽然姿势有些程式化,但整个雕像比较庄重、深厚,较好地表现了这位具有哲学家和文学家气质的帝王形象,是迄今保存下来的唯一的罗马帝国时期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帝王骑马像,也是后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名人骑马像的范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