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十大“潜龙”式动作片
文/梦见乌鸦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潜龙也。
什么是“潜龙”式动作片,首先要满足三点要求:一、故事必须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场合或者封闭的区域;二、作为反派的人物必须要有人质在手或者主人公什么把柄以便使其受制于人;三、主人公必须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或者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物来充当“救世主”。
自从《虎胆龙威》横空出世之后,这种类似的**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大行其道,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动作**,为我们这些动作片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总的来说,在美国,如果个人真有实力,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而一个特定的场合或者封闭的区域则是一个非常适合上演个人英雄主义的平台,另外有人质等限定因素使得我们的意外入选的英雄不能大展拳脚,只能与反派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最后时刻的“惨胜”般龙出生天也让这些小人物们有别于那些威武的兰博和007们,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下面在“潜龙”式**筛选了十部其中优秀的作品罗列出来,不做参考。
十、《突然死亡》(Sudden Death)
龙之身份:前消防队员
潜龙之地:曲棍球场馆
剧情
消防队员达伦与孩子前往欣赏冰上曲棍球比赛,女儿却突然走失。在寻找爱女时,竟发现一群恐怖分子驻扎在体育馆内,而且假装成警察及保安,贵宾厢内的美国副总统更是人质之一。达伦惟有在这困局中单人独马杀出重围。
点评
这是一部95年的片子,由彼得·海姆斯(《魔鬼末日》)执导,著名动作明星尚格云顿主演。本片还是走个人英雄主义的老路子,主人公没有任何帮手,而且还有自己的子女拖后腿。比较有新意的的是把动作施展的舞台放到了曲棍球场馆,有大量的现场观众观看曲棍球总决赛。所以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英雄在现场观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摆平一切。**拍得还算好看,抛去一系列“潜龙”式**俗套等元素,本片前半部分有些拖沓,半中间还冒出一个警察卧底,后半部分惊险动人,还穿插了亲情元素。片中主人公为了争取时间,伪装成曲棍球队员上场比赛的情节惊险夸张。尚格云顿在片中没怎么展露真功夫,大都是偷袭和纯肉搏,但也不妨碍本片成为尚格云顿最好看的片子之一。
九、《潜龙轰天》(Under Siege)
龙之身份:厨师(前特种部队队员)
潜龙之地:密苏里号战列舰
剧情
密苏里舰是美国最强大的战舰,恐怖份子和副舰长里应外合欲将载有核弹头的战斧导弹卖给军火贩子,但他们万万料想不到大厨凯西·里贝克,以一挡百,消灭了所有恐怖份子,破坏了他们的计划。
点评
92年的**,为了纪念密苏里舰光荣退役而拍摄本片,导演是安德鲁·戴维斯(《亡命天涯》),好莱坞动作明星兼佛教徒史蒂文·席格主演。本片被称为 “不喜欢席格的影迷也可以欣赏的席格片”,的确是席格众多动作片中剧情最丰富可观的一部,也被称为海上版《虎胆龙威》。我们的主人公的厨师身份本来就很囧,再加上他几乎单枪匹马干掉包括汤米·李·琼斯在内的一票恐怖分子,让人大跌眼镜。安德鲁·戴维斯用他娴熟的动作片技巧使本片情节紧凑,叙述流畅。席格在本片展示了其国术的强悍,使角色有些过于高大,任何恐怖分子在其面前走不了一个回合就歇菜,堪称是所有潜龙**中功力最高的一位。
八、《最高危机》(Executive Decision )
龙之身份:情报官员(菜鸟)
潜龙之地:波音747客机
剧情
一群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波音747客机,将机上的四百多人扣作人质,要求释放他们被捕的首领,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引爆杀伤力极大的神经毒气弹。为了阻止这一阴谋,解救机上的人质,特别行动小组采取了极为冒险的行动计划,准备在空中登上波音客机,制止恐怖分子的行动,完成解救人质的任务。运输战机飞到三万尺上空时,与客机仓底连接,当行动组员秘密潜入机中之际,却发生意外,运输战机坠毁,只剩下一半成员成功潜入客机,生死迫在眉睫……
点评
当年这部片子被冠以《潜龙轰天3》的名字而大热,因为片中有“潜龙”系列的主角史蒂芬·席格,不过这哥们不到一半就挂了。真正的主角是库尔特·拉塞尔饰演的情报官员。本片中比较特别的的是并没有突出“潜龙”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注重团队作战,并且还有一个海莉贝瑞里应外合。**把英雄们大展拳脚之地首次移到了空中,特别行动小组偷渡到飞机的“对接”方式很有新意也很科幻。本片由于在狭小的机舱里偷袭作战,一些情节处理上运用的手法都颇为巧妙,各种悬念一个连一个,使**紧张好看。狐狸初中时看本片时很过瘾,而且记得除了史蒂芬·席格挂掉之外,“好人”这一方似乎没几个就义的。而且开场时主人公学习开飞机的情节设定,就知道最后一定能派上用场。
七、《暴走潜龙》(Under Siege 2 )
龙之身份:厨师(前特种部队队员)
潜龙之地:“豪华大陆”列车
剧情
凯西·里贝克曾经为美国海军服务,练就一身好功夫,退职后转而在美国“豪华大陆”列车上当厨师。一名曾在政府任职的科学家特拉维斯,在任时曾设计了一次卫星在太空内秘密航行,可惜之后却被政府辞退。此卫星其实是一个超级武器,威力足以摧毁整个城市,特拉维斯为了向政府报复,决定劫持“豪华大陆”列车,于是凯西要与特拉维斯展开一场对抗性游戏
点评
我们不务正业的厨师3年之后又回来了,这次“做饭”的场地由海上转移到了列车上。本片是《潜龙轰天》的正统续作,虽说情节与前集如出一辙而遭到影评家的冷落,但不可否认本片的精彩程度要大于前集。在更为狭小的列车车厢里干架很能突出个人特点,厨师先生在这里可不是白给的,不仅也营救包括自己侄女在内的人质,还要应付身边那个喋喋不休的黑小子,记得有一句台词出自厨师之口:“没人能厨房打得过我”。本片的动作火爆异常,剧情还算流畅,只是席格那“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的表情在任何时刻都显得那样的冷静、严肃
六、《绝岭雄风》(Cliffhanger)
龙之身份:高山拯救队队员
潜龙之地:大雪山
剧情
加比是一位高山拯救队队员,在一次行动中令朋友攀山失手跌死,自此不敢再攀雪山。当恐怖份子奎连率领手下在机上骑劫库房的钜款时,飞机发生故障并降落在雪岭上。由于敌人胁持人质,加比在形势危急下被迫披甲上阵,而这次任务更是九死一生……
点评
我们一向喜欢单枪匹马的史泰龙大哥这次终于坐不住了,也登上了“潜龙式”**的贼船。本片由动作导演雷尼·哈林执导,潜龙之地这次换成了茫茫的大雪山,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龙哥虽说在《第一滴血》系列中横行于世,可这次不得不受制于人。片中的景色很美,而且展现了专业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技巧,但更吸引人的是动作场面。史泰龙在片中首次扮演了人质的角色,开始一副受气包的形象,后来在大雪山中与歹徒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节奏不是很快,但有连场的动作戏,印象中本片是龙哥最后一部大卖的**了,还得归功于本片在当时火热的题材。
五、《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
龙之身份:美国总统
潜龙之地:空军一号
剧情
一项由美俄双方共同执行的秘密行动,成功的逮捕了哈萨克共和国独裁领袖芮狄,一群俄罗斯的恐怖份子佯装的电视新闻小组潜入美国总统的座机“空中一号”。在内部人员的接应下,挟持了空军一号,第一夫人及其女儿与机上乘客,包括国家安全顾问,外交部长及重要官员全部被捉为人质,美国总统侥幸逃脱。恐当怖份子们遂向美国当局提出交换条件立即释放恶名昭彰的独裁领袖芮狄,美国总统吉姆马歇尔放弃逃生机会,为了保护自己家人与国家荣誉,独自与疯狂的恐怖份子展开搏斗。
点评
这可能是狐狸看过最扯淡的**了,让美国总统身手不凡相当难得,而且还是德国人拍马屁。抛开其他一些因素单从**的角度来看,本片不失为一部精彩的动作片。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的作品大都节奏缓慢,但本片却情节紧张,高潮不断。哈里森·福特饰演的总统大义凛然、高大威风,是总统的扮演着的不二人选。据说本片使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连看两遍。不要见怪,拍自己马屁的**连看十遍也不为过。片中最爽快的不是火爆的动作,而是加里·奥德曼饰演的恐怖分子一拳打在美国总统的脸上。
四、《虎胆龙威2》(Die Hard2)
龙之身份:倒霉小警察
潜龙之地:华盛顿国际机场
剧情
在普天欢庆的平安夜,华盛顿国际机场被一班恐怖分子占领,机场内的假机乘客也被胁持,恐怖分子希望藉此行动能拯救被拘捕的毒枭首领。休班探员约翰·麦克莱恩正在机场内准备迎接妻子,但由于恐怖分子已把机场封锁,所有飞机都只能在机场上空盘旋。约翰·麦克莱恩的妻子刚巧乘坐其中一辆客机,麦约翰救妻心切,冒险与手持重型武器的恐怖分子进行一场对抗性游戏……
点评
本片是《虎胆龙威1》的正统续作,也是本系列最后一部“潜龙”式**。导演换成了雷尼·哈林,而麦克莱恩还是原来那个倒霉的小警察。本片与第一集大同小异,“潜龙之地”由大厦移到了机场,更大的场景以及更大的灾难都给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部续集作品,本片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情节设置比第一集更为出色,场面和火爆程度也大大提高,唯一遗憾的一点就是麦克莱恩的人物塑造不如前作出色,结尾处飞机上的大战相当有创意。本片虽说与第一集同样出色,但在时代意义等方面要逊色许多,只能算是“潜龙”式**中的一部上等作品。
三、《空中监狱》(Con Air)
龙之身份:假释罪犯
潜龙之地:“空中监狱”货机
剧情
本片讲述了一群亡命的囚犯,在头领“病毒王”的带领下劫持了被称为“空中监狱”的货机,却碰上机上一个倒霉透顶的假释犯卡梅伦,于是进行了一次不可能的空中大战。
点评
《空中监狱》是王牌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继《勇闯夺命岛》后出品的又一部动作大片,由当时风头正猛的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多为演技派明星助阵。本片出品于97年,基本上算是“潜龙式”**最后的年代,而两部经典的空中题材**《空中监狱》和《空军一号》“潜龙式”**来了个完美收官。本片可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娱乐经典,从情节设置和火爆程度绝对一流水平。我们这次的主人公要对付的敌人可谓五花八门、杀人狂、前海军、变态一应具全,特别是由史蒂夫·布希密饰演的食人魔令人印象深刻。虽说本片的场面、音效狂赚眼球,但也没有喧宾夺主,本片的剧情和感情描写同样值得肯定。
二、《勇闯夺命岛》(The Rock)
龙之身份:老朽英国特工&FBI化学专家
潜龙之地:恶魔岛
剧情
身经百战、奖章挂满身的海军陆战队休·法兰将军带领部下劫走了16枚新式VX毒气弹。随后他们控制了旧金山的阿卡拉查兹岛。这里原是一个监狱,现在成了旅游地。岛上的游客全部成了人质。法兰将军凭毒气弹和人质向国家索要一亿美元,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海军陆战队员阵亡士兵作赔偿金。联邦调查局主任弗格森会同国防部召开会议,决定派突击队上岛。但是“恶魔岛”上面的监狱防守监视十分严密,在国家绝密档案中,只有一个老英国特工梅森成功越狱。梅森与化学专家斯坦利伙同执行这次突袭任务的突击队员成功地从地下隧道进入了监狱。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点评
本片是“炸弹导演”迈克尔·贝的第二部作品,也是其至今无法超越的高峰。由于都是王牌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推出的作品,本片可以看做是《空中监狱》的孪生兄弟。本片的“潜龙”设定为二人组,老当益壮的英国特工搭配菜鸟化学专家,上演了一出经典的动作大片。影片的节奏把握和人物刻画均很到位,动作戏跟剧情的融合天衣无缝。枪战、飞车、爆炸此起彼伏,三大演技派高手尼古拉斯·凯奇、肖恩·康纳利和艾德·哈里斯为我们奉献了动作之外的精彩演技。本片情节紧凑、高潮不断,再加上不落俗套的故事和动作片中难得的演技作为调和剂,使本片成为动作片领域中的至尊。这是狐狸最喜欢的一部动作片。
一、《虎胆龙威》(Die Hard)
龙之身份:倒霉小警察
潜龙之地:摩天大楼
剧情
本片描述一群恐怖分子在圣诞前夕侵入洛杉矶一幢摩天大楼,并劫持数十名员工当作人质。前来探亲的纽约警探约翰·麦克莱恩正好前往大楼与妻子共度圣诞,因而被困其中。歹徒并不知道他的存在,于是约翰利用地形地物和他的警探身手对歹徒展开大楼游击战。
点评
本片排在第一位毫无争议,对于动作片来说,不仅开创了“潜龙”式**的先河,更为动作片领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兰博、007**的一种新的模式。本片上映与88年,正值《第一滴血》、《独闯龙潭》这样的动作片大行其道,本片的横空出世令人眼前一亮。不仅紧张的情节和火爆的动作在目前来看也毫不过时,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平民英雄”形象约翰·麦克莱恩。此人身无长术,却单枪匹马的解决了众多恐怖分子,由于人质和亲人落入敌手,他不能四处大开杀戒,只能利用场地在暗处与敌人周旋,并且最后也是伤痕累累、狼狈不堪。这样一个人物虽说逃离不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范畴,但比起那些几乎刀枪不入的兰博和007们更加平易近人、贴近生活。毫无疑问,《虎胆龙威》的跨时代意义足以令其载入史册,其续作《虎胆龙威2》也是与其类似的**,在后来的3、4集基本上与前面的脱离。约翰·麦克莱恩虽说还是那副德行,但已不做困兽之斗。
PS:
虽说“潜龙式”**原产美国,但东方的“真龙”不亚于西方的“潜龙”。我国在此类型片盛行之时就有两部不亚于西方动作片的佳作,一部是成龙《城市猎人》,另一部是李连杰的《鼠胆龙威》。前者幽默滑稽;后者紧刺激,都是王晶一手打造出来的精品。
[死亡倒计时][DVDRip-RMVB/437MB][俄语/中字]
◎译 名 死亡倒计时
◎片 名 Lichniy Nomer
◎国 家 俄罗斯
◎类 别 动作/冒险/犯罪
◎语 言 俄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53/10 (139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5940
◎视频尺寸 688 x 368
◎片 长 106 Min
◎导 演 伊夫热利·拉夫朗蒂维
◎主 演 路易丝·隆巴德
阿里克谢·马卡罗夫
约翰·阿莫斯
瓦谢斯拉夫·拉贝
戈耶夫于里·蒂里罗
维克多·维尔比斯基
拉米尔·萨比托夫
◎简 介
俄罗斯**明星阿里克谢·马卡罗夫在《倒计时》中扮演男主角——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少校斯莫林。《倒计时》讲述斯莫林被恐怖分子俘获的故事,他在西方记者(由英国女演员路易丝·隆巴德扮演)的帮助下逃出敌人的巢穴。恐怖分子对斯莫林的逃走非常愤怒,于是劫持了一个马戏团,斯莫林的女儿和她的同学正好要去那个马戏团看表演。
在这起事件中,恐怖分子绑架了800多名观众。在斯莫林的带领下,联邦安全局的特种部队对恐怖分子发起进攻,打死多名恐怖分子,没有一名人质伤亡。在影片高潮部分,接受恐怖头子指挥的几名顽固匪徒逃出重围,窃取了大量钚,企图在一架飞往罗马参加北约***会议的飞机上将它们引爆。经过殊死搏斗,斯莫林消灭了这帮恐怖分子,拯救了整个世界。
观众把**中的联邦安全局成员都看作是英雄,评论家认为,这是普京总统所倡导的文化改革的一种迹象。普京已提出了加强俄罗斯人的爱国精神。
幕后简介
本片是俄罗斯2004年普京总统下令拍摄的一部间谍动作片,2005年俄罗斯票房冠军作品,现代动作大片。这部被称为“俄版007”的影片在去年秋天上映,是接着《守夜人》的棒,目的就是要取得《守夜人》的辉煌成绩,俄罗斯**明星阿列克谢·马卡罗夫在《倒计时》中扮演男主角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少校斯莫林。影片描写的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特工和恐怖份子周旋的故事,由于影片是以政府投资作为后盾(700万美元),因此,影片中许多飞机大炮都是真刀真枪(8架直升机,两架Su-27战机,4架Il-76飞机等等),务求动作场面真实。
这是一部反映俄罗斯秘密警察生活的动作片。由于这部**符合克里姆林宫所倡导的重振爱国精神和国家自信的基调,因此受到广泛宣传。据悉,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尼古拉伊·帕特卢谢夫也观看了这部**,并对影片表示满意。
影片简评
8月8日起,俄罗斯首部反恐动作大片将陆续登陆国内各大影院,这部名为《生死倒计时》的影片根据曾经震惊世界的“莫斯科大剧院人质事件”改编,真实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本片是普京总统亲自下令拍摄的一部惊险间谍动作片,去年秋天一经上映就以强劲的气势成为俄罗斯年度票房冠军作品。今年是中俄友好年,中国观众将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友好国家俄罗斯。
影片描写的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特工和恐怖份子周旋的故事,由于政府对本片拍摄资金上的强力支持,因此,片中许多飞机大炮都是“真刀真枪”(8架直升机,两架Su-27战机,4架Il-76飞机等等),务求动作场面的真实效果。
斯莫林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少校,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被恐怖份子俘获,在一位西方女记者的帮助下他逃出敌人的巢穴。恐怖份子对斯莫林的逃走非常愤怒,于是劫持了一个马戏团,要挟政府答应他们的条件。此刻斯莫林的女儿和她的同学正好也在那个马戏团看表演。在这起事件中,恐怖份子绑架了800多名观众。在斯莫林的带领下,联邦安全局的特种部队对恐怖份子发起进攻,打死多名恐怖份子,并且没有一名人质伤亡。
接受恐怖组织头目指挥的几名顽固匪徒逃出重围,他们窃取了大量放射性物质“钚”,企图在一架飞往罗马的飞机上将它们引爆,而北约***会议正在那里举行,因此后果不堪设想。斯莫林巧妙的潜入飞机,与恐怖份子展开殊死搏斗,并在千钧一发之际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灾难**之五:《真实的谎言》(TRUE LIES)
导演:詹姆斯·卡梅伦
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 杰米·李·柯蒂斯 汤姆·阿诺德
哈里·塔斯克尔是代号为"欧米茄"的一个间谍组织的特工,他精通六种语言并能操纵多种高技术武器。他正受命调查着一宗某个恐怖主义组织策划的走私核武器的案件。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结婚15年来,哈里一直向妻子海伦隐瞒着自己的真实身份,总以为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电脑操作员的海伦对其平凡的工作有些厌烦。
出于任务需要,一次,哈里不得不与一女子假装相好,这使海伦醋意大发,她开始与一汽车商西蒙厮混,其间听了自称是"间谍"的西蒙的刺激浪漫故事而心旌摇动。
在搭档吉普的帮助下,哈里利用自己的间谍手段侦察着妻子的行径让西蒙这一假特工丑态百出。
一次,在哈里化装成法国人正对海伦进行威胁时,一伙恐怖分子冲进来并把他们作为人质绑架到加勒比海的一个热带小岛上。在那里,哈里遭受了严刑拷打,最终,他与海伦设法逃出牢笼,但在枪战中,海伦慢了一步,而重新落入了魔掌。在吉普的协助下,哈里怀着复仇的决心重返小岛。海伦得救了,但狡猾的恐怖分子又绑架了其女戴娜,并威胁要在旅游胜地迈阿密引爆一枚核弹头。哈里抢下一架垂直起落喷气飞机赶到迈阿密,用一枚歪打正着的导弹消灭了恐怖分子,同时救出女儿戴娜……
一年以后,哈里再次接受"欧米茄"的任务,然而,这一次他身边的搭档却换成了海伦。
反灾难经验:特工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干的活,所以我们也别指望像施瓦辛格一样和恐怖分子做斗争,但仍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在被劫作人质时,千万不能大喊大叫,这种惊慌反而会将目标暴露给恐怖分子。在核武器爆炸时,一定不能直视,还要尽量躲避在厚重水泥建筑的后面,可以躲过带有辐射的灰尘和电磁波。
灾难**之三:《最高危机》(EXECUTIVE DECISION)
导演:斯图亚特·布莱德(Stuart Baird)
演员:库特·罗索、史蒂文·西格、哈勒·贝瑞
一群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波音747客机,将机上四百多人扣作人质,要求释放他们被捕的首领。然而,根据情报官格兰特的判断,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引爆杀伤力极大的神经毒气弹。为了阻止这一阴谋,解救人质,特别行动小组采取了极为冒险的行动计划,准备在空中登上波音客机,制止恐怖分子的行动。
行动小组登上了客机,但计划的开头就进行得极不顺利。行动组长遇难,小组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而糟糕的是,炸弹专家中尉也受了重伤,无法行动。毫无实战经验的格兰特只有临危受命,担负起了指挥的任务。
行动队员们小心翼翼地进行着侦察工作。他们一面要准备用武力来消灭恐怖分子,另一方面又要制止炸弹的爆炸。在美丽勇敢的空中**珍的帮助下,格兰特等人惊险万分地完成了侦察工作。而拆除炸弹这一重大的任务就只有交给重伤不能行动的中尉和有些神经质的工程师凯奥来完成了。但更为麻烦的是,行动小组还要对付一位隐藏在乘客中间的炸弹引爆员,而且,更要设法制止军方将要对飞机发起的毁灭性攻击。
行动小组发起了攻击。在千钧一发之际,炸弹的爆炸被制止了,然而,恐怖分子的反抗却使飞机破了一个大洞,飞行员也不幸遇害;格兰特却只有驾驶小型飞机的经验……结果当然是好莱坞的传统结局,一个英雄人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拯救了飞机上所有的人,凶恶的歹徒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反灾难经验:在处理突发恐怖事件时,冷静的情绪、善于思考的大脑,比强壮的肌肉似乎更来得有效。多分析一下敌人的弱点,然后悄悄地绕到劫机分子的后面。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通讯经验!意义似乎更为重大!
灾难**之四:《虎胆龙威1》(DIE HARD)
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
演员:布鲁斯·威利斯 波尼·班德拉 保尔·格里森
一幢被炸得稀烂的摩天大厦,一群智商极高的亡命徒,几十个惊慌失措的人质,一个满身鲜血的孤胆警官,布鲁斯·威利斯从此名扬天下。成为好莱坞一流动作英雄。
警探约翰·麦卡伦(布鲁斯·威利斯饰)从纽约来到洛杉矶,见他分别已有半年之久的妻子霍莉。他被邀请参加在一幢大厦的30层举行的圣诞晚会。然而一群匪徒却打起了大厦金库中存有的六亿多元债券的主意。他们封锁了大楼,将参加晚会的人扣作人质。麦卡伦侥幸逃脱,只身与匪徒们展开了周旋。他先后用火警铃和无线电向外求救,却都未能成功。情急之下,他将一名匪徒的尸体从楼上扔了下去,砸在前来巡视的黑人警员鲍威尔车上,总算以此种方式报了警,与此同时匪首汉斯与麦卡伦之间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反灾难经验:恐怖主义分子是最让人头疼的,不仅难以掌握他们的行踪,而且,很难识别他们的身份。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就更要学习一些对付恐怖分子的招数。寻找隐蔽的藏身地,如厕所、厨房、衣柜等。恐怖分子大规模劫持人质的时候,往往来不及仔细搜查。除此之外,学习一些常用的报警方式也很必要,在电话线不通或被监听时,手电筒等也会是很好的报警工具。了解一些高层建筑的基本常识,比如设备层一般会设在哪里,怎样进入空气通风道等。合理利用现实环境,不仅能使自己化险为夷,还将有力地打击敌人
本文来源于凯特猫-博闻天下 http://wwwketcatcom/blog/ , 原文地址:http://wwwketcatcom/blog/post/disaster-filmhtml
《中途岛战役》 片 类:经典战争
对 白:英文原音/中文字幕
主演:奥斯卡影帝 查尔顿赫斯顿 (Charlton Heston)
奥斯卡影帝 亨利方达(Henry Fonda)
导演:杰克斯米特
本片是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战争片之一,剧情焦点是美国与日本海军对垒的中途岛战役。在当年的一批同类**之中,以传统战争片风格处理的本片不算是很突出之作,编剧刻意加入美国将军之子爱上日本女孩的通俗剧情节也相对比较平庸,但超级明星阵容却可以令今天的观众重睹上一代巨星风采,而海战的场面也实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1942年5月5日,日本城乡到处是成群结队的人群。他们举着色彩鲜艳的鲤鱼旗和风筝,在庆祝一年一度的“男孩节”。东京帝国参谋本部选择这个吉日,颁布了海军第十八号命令,批准了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进攻中途岛的计划。
中途岛是太平洋中一个环状的珊瑚岛,距东京2500英里,距美国夏威夷群岛不到1000英里,是美国重要的航空基地。山本主张进攻并占领中途岛,是想把美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残存的太平洋舰队,引诱到中途岛,然后一举加以歼灭。
日本联合舰队有近200艘舰只,其中战列舰11艘,航空母舰8艘,航空母舰上载有700架飞机。而美国太平洋舰队由于5个月前在珍珠港战役中受到重创,只能集中3艘航空母舰、7艘重巡洋舰和17艘驱逐舰。
但是山本在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有些得意忘形,在这次进攻中途岛战役部署中,忘记了海军应集中力量的原则,把他的舰队,分成了6支小舰队,这就削弱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作战情报处事先破译了日本海军密码,对日本这次进攻的目标、时间、战斗部署的细节,早已了如指掌。
早在5月中旬,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作战情报处,在截获日本的电报中,发现了“AF”一词,引起了情报人员的注意。到了5月20日,他们又截收到一份电报,内容是日本联合舰队给各部队下达的作战计划。里面多次提到“AF”,看来“AF”好像指的是一个地方。经过分析,作战情报处认为可能是指中途岛。但这个情报到底准确不准确呢?
作战情报处的罗彻福特海军中校苦思苦想,最后想出了一个能证明“AF”指的就是中途岛的计策。他通过潜艇电报系统向中途岛发出指示,要守岛的指挥官用普通英文发出紧急无线电报,说中途岛上的供水蒸馏塔坏了。又由第十四海区司令官布洛克海军少将立即回电说,有一艘供水船正前往该岛紧急供水。这个计策果然很灵,不出24小时,作战情报处就截获日本从威台岛的电台发出的密电,上面说“AF”显然缺水。
接着日方又在密电中发出命令,要部队多带水。
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立即制订了对付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要求避免同优势之敌进行正面对抗,必须以消耗战来削弱敌人的兵力,用潜艇和轰炸机袭击各个孤立之敌。尼米兹下令,利用情报优势来弥补数量上的劣势,以便集中力量挫败日本突击进攻部队。为了保证美国的航空母舰在合适的时间到达合适的地点,尼米兹命令作战情报处必须提供“AF”行动的准确时间。可是经过三天三夜紧张的破译,隐藏在这些密码中的关键的日期还是没有解开。5月24日,在尼米兹召集的作战会议上,头天晚上忙了一个通宵,为破译日军难以对付的5位数密码绞尽了脑汁的罗彻福特,双眼布满血丝,精疲力尽但又神气十足地报告:6月4日,日本舰载机攻击部队将袭击中途岛。他们将从西北方向来,方位325°。在离中途岛175英里处,他们将被我方发现,时间是中途岛时间6时。
1942年6月1日,日本联合舰队全部出动了。这天,阴云密布,掩护着日舰向东驶去。从塞班岛起航的士兵,深信他们一定会占领中途岛。
他们嘱咐留在岛上的人,如果收到他们的家信,就请转寄“日出之岛”——这是日本给即将占领的中途岛起的新名字。而山本五十六在出发前,曾经写信给他的情妇说:“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至于他一手策划的这场决战,他在信中却含糊其词地说:“我对它并不抱多大的期望。”这同他在部下面前那种信心十足的劲头形成鲜明的对照。
山本的决战计划一开始就乱了套。前往珍珠港拦截美国舰队的13艘潜艇晚到了一天,而两支美国特快舰队,根据日方密电中进攻的时间表,早已从珍珠港出动,正悄悄驶往中途岛海域,进入有利的位置。
6月3日,日本各舰队进入进攻位置,山本等人这时所得的情报是,在这个海域里没有美国航空母舰,它们都远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
其实,这是中了美国人假情报的计。
4日清晨,负责主攻的日本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命令“赤诚”、“加贺”、“飞龙”、“苍龙”四艘航空母舰上的108架飞机立即出动,去袭击中途岛。这时岛上的119架美国飞机,由于事先得到了情报,都升空迎战和逃避轰炸。
在第一批飞机离开母舰后,南云忠一又命令第二批飞机升到甲板,装上鱼雷,准备去袭击美军军舰。这时候,第一批轰炸中途岛的日机指挥官返航,报告要求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轰炸。于是,南云忠一又命令士兵卸下鱼雷,换上炸弹。顿时,甲板上忙得不可开交。就在此刻,日本侦察机报告,发现10艘美舰正位于东北200英里处。这个消息,使南云忠一大吃一惊,因为他知道,这么大的舰队,至少拥有一艘航空母舰。
于是南云忠一又下令甲板上的飞机,改去袭击美舰。这样又要卸下炸弹,装上鱼雷。恰巧又碰上第一批轰炸中途岛的飞机归来,而第二批飞机又停在甲板上,使它们无处降落。南云忠一又下令把飞行甲板腾出,让返航的飞机降落。
战机贻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直扑“赤诚”、“加贺”和“苍龙”,炸弹呼啸而下。这8艘大型航空母舰中弹后,立即引起舰上飞机起火和堆在甲板上的炸弹连续爆炸。霎时间,弹片横飞,穿过甲板,又在舰体深处引起爆炸,机舱破坏,舰舵失灵。甲板上许多飞机不是烧毁,就是落海。不久,这三只庞然大物就变成一堆堆废铁,沉入到太平洋中。
南云忠一正在旗舰“赤诚号”上指挥,眼前这一切使他呆若木鸡。在部下的催促下,他离开正在燃烧的旗舰,转移到一艘巡洋舰上,向山本五十六报告。这时候,山本正威风凛凛地坐在他的旗舰“大和号”上,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惨败的消息,使他的胃剧烈地疼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棍,命令所有的舰队向他集中,企图诱使美国舰队继续西进,想用他的舰队猛烈的炮火摧毁美国舰队。但是美舰指挥官识破了山本的计划,没有上当。
6月4日中午,幸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派出飞机,把美国航空母舰“约克顿号”炸成重伤,而美国舰队飞机很快又报了仇,把“飞龙号”炸沉。
日方败局已定。5日凌晨,山本发出命令:“取消占领中途岛的行动!”
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的惨败,使它丧失了4艘航空母舰、一艘重巡洋舰、234架飞机、几百名海军飞行员和2200名水兵。东京参谋本部为了掩盖他们惨重的失败,6月10日在电台播放响亮的海军进行曲之后,宣称这次战斗后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4天之后,当联合舰队返回驻地时,东京还举行了灯笼游行,庆祝这次“胜利”。
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庆祝会上,尼米兹海军上将派自己的车去接作战情报处罗彻福特海军中校。这位平时不修边幅的青年军官,由于换衣服的时间太长,当他赶到会场的时候,香槟酒都喝光了。尼米兹当着他的全体部下的面,夸奖罗彻福特,说:“中途岛的胜利主要功劳应归于这位军官。”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美国海军总司令金海军上将说:“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三百五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就每况愈下了。
《虎!虎!虎!》 英文片名:《Tora! Tora! Tora!》
出品时间:1970年
导演:理查德·弗莱舍 (Richard Fleischer)
影片简介:
本片由美国与日本**界合拍,全片从美日双方的发展状况同时呈现珍珠港事变的历史真相,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会成功的来龙去脉。与其它大型战争片不同,本片并没有强大的戏剧性和视觉冲击性,但严谨的制作可让观众了解历史,日机轰炸珍珠港的场面拍得宏大逼真,更因此荣获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
《硫磺岛浴血战》(Sands of Iwo Jima)
发行年代:1949
导演:Allan Dwan
编剧:James Edward Grant / Harry Brown
其他中文片名:血战琉磺岛 / 艾俄·吉玛沙地
背景 硫磺岛处在战略要津,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成为日美必争之地。
内容1945年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登陆该岛,遭到2万多名日军的死守对抗,美军死伤惨重,经过5个星期的血战才完全攻克该岛。
1945年1月25日,哈尔西海军上将指挥的美国第三舰队完成了支援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入菲律宾主要岛屿之后,便回到尤里蒂环礁湖锚地,按照轮流指挥计划,把舰队交给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
第三舰队回到尤里蒂之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部队的进军路线又分开为两路,麦克阿瑟计划南进,攻打菲律宾群岛的其余部分和荷属东印度;借给第七舰队的大多数舰艇又重新归尼米兹指挥。
新近提升为海军五星上将的尼米兹把前进指挥部从珍珠港迁到关岛,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准备占领硫磺岛和琉球群岛中的冲绳。他统率的中太平洋部队重新恢复美国第五舰队的番号,仍由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直接指挥。第五舰队的主力——快速航空母舰突击队也恢复原来的番号为第五十八突击队,还归马克·米彻尔海军中将指挥。此外,第五舰队还统辖两支两栖作战部队以及太平洋海军陆战队。
1945年2月16日,美国第五舰队兵分两路:斯普鲁恩斯和米彻尔亲自指挥第五十八快速航空舰突击队,开赴东京附近,派出飞机,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由于天气不佳,两天的轰炸收效不大,但却把日本人的注意力从硫磺岛吸引开了。第五舰队的另一支支援部队(6艘战列舰和5艘巡洋舰和若干护卫航空母舰等),也在2月16日这一天开始轰击硫磺岛。
硫磺岛是小笠原群岛的中心岛屿,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经常喷出硫磺气,地热很高,洞穴里的温度高达48℃。硫磺岛的地形很利于防守:东北部是熔岩高地,南端有座海拔550英尺的死火山——摺钵山。日军把炮位集中在该岛两边的制高点上,居高临下,控制着四面的海滩。此外,日军还在高地上修筑了四百多个地堡和火力点,有坑道贯通其间。硫磺岛地处东京和塞班岛之间,距两地各为1200公里。岛上有飞机场两个(这时正在修建第三个),是日本与马里亚纳群岛空中联系的唯一中继基地。盟军一旦占有硫磺岛,陆基飞机即可直接袭击日本本土。由于战略地位重要,日军竟派出23000人(其中海军部队7500人)防守该岛。栗林中将利用长期构筑的纵深坑道工事,准备作持久战。
美国舰队把事先侦察清楚的目标都在地图上标明了,每摧毁一个就划去一个,新发现的目标就加到控制图上。美军开始炮击之后,日军马上还火,但重型海岸炮却保持沉默,以免暴露目标。17日上午10时左右,当12艘步兵登陆炮艇掩护水下破坏小组进抵东海岸时,日军以为登陆开始了,这时重型海岸炮开始射击,打坏了9艘炮艇,打伤了3艘。于是美国战列舰便对准新的目标猛烈射击。舰基飞机在确定敌军炮位和投掷凝固汽油弹烧毁障碍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十八突击队在空袭东京之后,也加入了对硫磺岛的炮击。同时,地面攻击部队也来到了。2月19日,盟军开始登陆。特纳海军中将亲自指挥两栖支援部队。炮舰由慢射改为速射,以便把日军赶入地下。第五十八突击队派出一百多架飞机在岛上盘旋,发射火箭和进行机枪扫射,投掷普通炸弹和凝固汽油弹。一时间,尘土飞扬,烟云蔽日。约近五百艘登陆艇把海军陆战队第四和第五师的八个营的战士运到海滨。上午8时30分,第一批登陆部队乘坐68辆两栖装甲车,驶向海滩。海军立即给予相应的炮火支援,同时,五十多艘步兵登陆炮艇也向前提供近距离的支援。但因海岸陡峭,美军战士逐级攀登,伤亡很大。2月19日这一天,有三万名陆战队员上了岸,但伤亡2400多人。后来,陆战队第三师也上岸参战。
美军分左、中、右三路进军。2月20日,中路陆战队员事下了第一号机场;右路战士向东北高地推进;左路开始进攻摺钵山。2月23日早晨,美军包围了这座火山,巡逻队冲上山顶,升起一幅美国国旗。到中午,他们又升起一幅更大的美国国旗,并由摄影记者乔·罗森塔尔拍下了照片。
在硫磺岛战役中,海军的支援舰艇发射炮弹近30万发,约14000吨。舰基空军的支援也有显著的效果。虽然如此,岛上许多防御坚强的据点,还是由步兵在坦克的近距离支持下,一个一个地摧毁的。
美军本来计划五天拿下硫磺岛,但结果整整打了一个月的硬仗。3月26日,美军宣布占领硫磺岛,但在这前一天,即25日,隐藏的日军还跑出洞穴进行最后一次进攻。结果,除200人被俘外,岛上日军全被击毙。这次战役中,进攻部队的伤亡超过了守军:美国陆海军将士负伤19000人,阵亡约7000人。此外,巨型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受重伤,护卫航空母舰俾士麦海号被击沉。
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导 演: 迈克尔·贝 Michael Bay
主 演: 丹·阿克罗伊德 Dan Aykroyd 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亚历克·鲍德温 Alec Baldwin 凯特·贝金塞尔 Kate Beckinsale 库巴·古丁 Cuba Gooding Jr 乔恩·沃伊特 Jon Voight 威廉·菲德内尔 William Fichtner 乔许·哈奈特 Josh Hartnett
上 映: 2001年05月21日
剧情简介:
雷夫与丹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两人对于飞行从小就十分有兴趣。长大之后,时间正值二次大战时空,两人一同加入美军飞行的队伍。受训期间,雷夫结识了军中护士—伊弗琳(凯特·贝金赛尔饰),两人迅速墬入爱河。
此时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陆,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于是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之后,欧洲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 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噩耗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但是爱情的幼苗却悄悄地萌芽。
就在1941 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现在伊弗琳与丹尼驻扎的珍珠港。正当三人不知如何面对这个难题时,日军也悄悄地准备偷袭珍珠港。 雷夫与丹尼这对好朋友又是情敌,还得一起并肩作战,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 开打,两人只能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
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预谋的突然袭击。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关于宣战对国会的演讲(1941年12月8日)
12月一个星期日的清晨,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大人们在做祷告。突然,日本人的战斗机呼啸地从人们的头顶掠过,划破了夏威夷的天空,向珍珠港的美军部队发起了突然袭击。这是令人耻辱的日子,此后美国脱离了和平的孤立状态,进入了战争。这一天,世界历史的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制片人杰里-布鲁克海默,导演迈克尔-贝,和编剧兰德尔-华莱士以此为历史背景推出了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浪漫爱情故事片。
《珍珠港》叙述了1941年12月7日前后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改变了人们的命运。两位年轻勇敢的飞行员(本-阿弗莱克和乔斯-哈特尼特)和纯洁美丽的护士(凯特-贝金赛尔)也未逃过这场战争的劫难。通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影片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胜利的辉煌和军人勇于献身的果敢精神以及主人翁的高尚情操。
为了拍摄《珍珠港》,杰里-布鲁克海默和迈克尔-贝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难。迪士尼制片厂承担了大量复杂的制作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了影片的圆满完成。
制片人和导演都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刻和研究,那些平凡的英雄人物和真实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编剧兰德尔-华莱士曾获奥斯卡奖提名,他特有的创造力对制片人和导演极为有利。在他的帮助下,这部真实地反映普通人经历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的影片终于问世了。影片的制作者们说;这不是一部记录片,而是一首献给英烈的赞歌。
“作为一名剧作家,如果这是一个涉及华盛顿政治秘密的故事,我是不会感兴趣的。”编剧兰德尔-华莱士这样说,因为珍珠港最初的情节大部分来自他的父母,他们在一起谈论那次袭击和袭击带来的灾难。“真的,这太难以置信了。我认为世界的命运就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里。托尔斯泰说:如果有一个人扔掉手里的枪,向后跑,对着战友们大叫”我们完蛋了,我们被出卖啦。”他将使整个队伍崩溃。但是,如果一个人举起战旗,向着敌人冲去,大喊一声“冲啊!”,他将激发全团人的斗志。
很多珍珠港的幸存者来拍摄现场参观,他们过去从不谈论自己的经历。有些人还把他们的儿孙也带来了。但他们很愿意和摄制组的人员述说自己的故事。此外,还有很多当临时演员的年轻士兵,聚在一起,有的穿破军服,有的穿海魂,还有的在身上撒满油,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故事。
“我们看见已步入中年的孩子们在听老父亲讲叙当年的经历时,个个全神贯注,神情肃穆。”布鲁克海默回忆说:“他们在讲述自己悲壮的历史。你会听见很多人在低声说:以前,他们的父亲拒绝谈论这段经历,他们也根本不知道老人有这样的往事,因为这其中充满了辛酸的泪水。”
“大家都看过介绍珍珠港的书籍,但我们却没有深入研究过。”贝说;“在圣迭戈,我接触了许多珍珠港的幸存者,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决心要拍这部片子。当你注视着那些80岁老人的眼睛时,会感受到他们的心灵的震颤。我认为应该把他们故事告诉大家。”
华莱士和贝一起去了圣迭戈,对他来说,那些人的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还具有特出的历史教育意义。“珍珠港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和随意改编的历史,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故事。你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和难以预料的,珍珠港就是这样一个由众多题材组成的故事。所以对我们来讲,爱情,奉献和英雄主义的故事非常重要,它们可以使我们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认为它们具有永恒的意义。”
“要想制作精彩的影片,必须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布鲁克海默指出:“你要去研究有关问题,和幸存者交谈,查阅书籍,听过去的广播录音,观看有关的**和记录片。你必须先进行学习,然后投入拍摄。只要这样,你的影片才能充满浪漫情怀和幽默感,才能展示众多家庭所经历的艰辛和苦难,才能具有深度,引起观众的共鸣。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珍珠港成为这样一部影片,我们尽力准确地展示真实情况,但影片绝不能成为一本历史教材。”
华莱士在围绕1941年12月7日前后发生的事件编写剧本时,他不仅要构思故事情节,还要设计特定的角色,因为观众最关心主人翁的命运。
华莱士解释说:“关键问题是珍珠港这个故事从哪儿开始?我选择了欧洲战争,以英国的战场为背景。因为我想让故事反映这样一种看法:战争已经爆发,但美国极力避免参战,因为美国认为事不关已。可是12月份的短短几个小时改变了一切,珍珠港袭击发生了。故事如何结束?我在查阅档案时发现了有关杜利特尔空袭东京的资料,非常激动。这个事件远不如珍珠港有影响,但却和它关系密切。人们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是美国人民对日本轰炸珍珠港做出的有实质意义的答复,它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信心。”
“这个故事情节很重要,但一定要选择好角色,”华莱士接着说:“我希望描写这样的人们,他们认为;战斗就在前面,我们要勇敢向前。我就想描述这种英雄行为,描写一位从来没有见过伤员的护士**,突然看见成百上千的人在她的眼前死去。于是我就创作了这个故事和有关角色,并去告诉杰里,迈克尔和工作室的同事,他们完全被我打动了。大家都很激动,纷纷出谋献策。”华莱士的初稿就是这样完成的,可能有些滑稽。“当我对别人提起这件事情,他们都觉得难以置信,可这是真的。”他又说:“在写完初稿后,我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必须知道为什么要讲述这个故事,为什么要描写这些人物。因为只有你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要去作战,知道他们爱什么人,如何去爱,你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心民办。当然,如果你过于关注细节,就可能忽略事情的本质。”“我们尽力去揭示有实质意义的东西,”贝强调说:“这里,我们以4个人的生活为线索一雷夫,丹尼,伊夫琳和多利。在关键的时刻,他们都能为自己的国家贡献自己的生命。”贝的结论是;“这就是军人的信念,从飞行员到擦甲板的水手有着共同的信念:国家第一,家庭第二,最后才是自己。这种价值观是不可动摇的。”
《珍珠港》还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朋友情谊,她发生在国家从和平转入战争的日子里,这是一个残酷的转折。雷夫(本-阿弗莱克)和丹尼(乔斯-哈特尼特)两个年轻的勇敢飞行员,从小在一起长大,象亲如手足的兄弟,他们一块冒险驾驶撒农药的飞机。长大后,他们又都成为美国陆军飞行大队的飞行员。
制片人希望这两个角色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情操。“通过他们来展示二战军人的精神境界,因为他们有广泛的代表性。”华莱士说:“这种精神是不能被遗忘的。”
“雷夫和丹尼是很多人物的缩影,”演员本-阿弗莱克说:“我的角色展示了一位军人在战争中的表现。他先在美国陆军飞行大队当飞行员,后来又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和许多中立国的飞行员一样。在珍珠港到袭击时,他的丹尼驾驶战机击落了数架日本飞机,就像两名真实的飞行员麦尔奇和泰勒一样。在那次空战中,有29架日本飞机被击毁,其中的6架是麦尔奇和泰勒中尉击落的,他们受到了表彰。当然,麦尔奇和泰勒没有象雷夫和丹尼那样参加杜利特尔的空袭行动。这个情节是影片内容的需要,与事实不符无关紧要。
亲爱的朋友你好,你的答案在网上无法找到,嘿嘿,不过大家都是爱音乐的人,相信都很喜欢音乐,我只希望音乐能带给我们一个好心情,虽然现在找你到你要的答案,我们会因音乐而相识,这便是一种缘分,我经常写一些关于音乐的文章,对音乐很有感情
音乐是一种心境,听什么音乐就有什么样的心情;心情平静、悦耳动听的音乐,能让你轻松,没有压力的聆听,去享受音乐的浪漫氛围,享受属于自己片刻的自在。音乐,需要你用心感悟。
音乐的魅力在于抒发人的情感,每当听着音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可以多感性,思绪似乎总是伴随着音符游荡于千里之外,静静的坐着,沉默着面对情感的宣泄,迷醉于音乐中的眼神似乎已不善撒谎,不知道自己何时学会了隐藏,遇到开心的事会兴奋的说出来;可每当不开心的时候,却习惯性的躲起来,选择了沉默,唱着一个人的独角戏。于是,彻底的将自己交给了音乐;随着音乐度过一个个夜晚一个个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光时,音乐又何尝不是自己最知心的朋友……
写到这里吧。希望你能有个愉快的心情,谢谢采纳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女孩
本文作者:徐徐风
大家好!作为小多《少年时》的忠实粉丝,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非虚构读物的认识,希望对大家选择、购买、引导孩子阅读非虚构类读物有参考价值。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讲呢,当你在读一本书,或者听一个讲座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写这本书的人,做这个讲座的人的背景。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拥有的经验、知识图式,来理解和诠释这个世界的。所以,尽管大家都觉得自己要尽量做到客观理性,但是一定也有个人的偏好和局限性。我这里也介绍我一下,然后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我这里的局限,也看到我在这里面擅长的领域。
我的正式职业是在公益机构做儿童阅读推广,但是我首先是一个带孩子做了十几年亲子阅读的妈妈,同时也在欧洲呆过几年,亲历过欧洲的小学教育,并且在这个时间又做了儿子的全科老师。所以,首先我对儿童的成长和中西方的教育有一个比较感性的体验。
除了做儿童阅读相关的事情以外,我在这之前又做了十年的 时尚 行业的经济分析和咨询顾问工作。我的专业实际上是服装设计与管理工程,偏向理性和逻辑的,但所处的行业又讲究创意,这是我觉得我身上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吧。
那大家也可以了解到,我不是老师,不是学教育出身的,不是学儿童文学的,我其实是站在一个中性而非文学的角度来看待阅读,也站在一个儿童发展的角度,而不是说学校教学的角度来看待儿童阅读的。
站在我的角度来说,这个数目是远远不够的。由这个事情也引起来,我想详细地讲讲我对非虚构类读物的一些理解。
群里的人应该大部分都是有孩子的,那么大家还记得自己的孩子是从多大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 探索 这个世界的吗?比如说开始问为什么,开始对这个世界有疑问,开始去动这个动那个,开始捣乱……
十几年以前,我在逛新浪论坛的时候,看到一个爸爸说,有一天他家三岁的孩子,一整个下午都在那不断地推开门关上门,再推开再关上,重复这个过程。这位爸爸也非常有耐心,在那观察了半天,然后产生了疑问,说这个孩子在那干什么呢?他在折腾什么呢?他在求阴影面积吗?
事实上这位爸爸最后发现, 孩子确确实实是在观察影子的大小和门打开多少度之间的关系,他反复地推,反复地看。
我因为经常混在一些家长的群里,也经常会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些问题,我收集了一些问题放在下面,大家可以看一看,想一下这些问题都是什么样的人提出来的。
第一个问题是美国的学者薛涌在一篇文章里提到的,说他女儿三岁的时候,可能他给她讲过有关上帝的事情,然后女儿就问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大家应该都知道,是鲁迅先生当年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问他的先生的,结果当然被训斥了一番。
第三个问题是我儿子六岁的时候,我们刚刚从中国来到瑞士才一个星期,有一天我在做饭时,他问了我这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非常的有深度非常的深奥的,这个问题的提问者应该对物理的知识有一些了解,大家猜一下这是什么人?
其实,这是一个有一年我在上海静安区,一个六岁的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提出来的。我当时对这个问题相当震惊,她妈妈给她听过一些物理学的故事及为她读过一些读物,她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问题,有一些甚至属于非常伟大的问题, 可是这些问题是研究室里冥思苦想提出来的吗?是上课的老师们分给学生们让他们去思考的吗?
统统都不是。这些问题就是孩子们在自然而然地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他们之前拥有的一些概念、知识啊,不能解释他们现在观察到的现象的时候,使他们产生的疑问。
在了解了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以后,我们就知道 儿童一直在试图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通过感知觉,也就是视觉、听觉、痛觉、味觉等一些直接感受,加上综合各种感觉基础上一些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这个通称是叫感知觉。
因为虽然我们把它分成感觉和知觉,但这两个是完全不可能分开的。有了感觉,一定会产生知觉,知觉一定包含着感觉。这些是最初的对世界的这种感受,对外界信息的一些接受和反应。
当然,人的其他心理过程还有思维、记忆和想象。通过这些心理过程,人们就感知这个认识和思考这个世界。所有这些过程其实都是同时完成的。
比如说,我们现在听讲座,如果很长时间我没有说话了,大家肯定会首先觉得:视觉上,屏幕上没有一条一条的语音信息;或是听的人会觉得没有声音了。
通过你刚才的记忆,你就知道刚才是连续播放的信息,为什么现在没有了?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思考“出了什么问题?”“是网络故障吗?”可能你也会想象,“哎呀,后台(工作)人员,是不是在焦急地解决问题呀?”所以很多的心理过程都是综合发生的。
我们时时刻刻在感知我们周围的世界,接受一些外界的信息,然后对它进行加工,还有一些思维的过程。
那么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 探索 的呢?也就是说刚才问大家的,比如说我们自家的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他好像不是一个迷迷糊糊傻乎乎的小迷糊,开始 探索 这个世界,动动这个,动动那个,拉拉抽屉,尝尝这个。大家有没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我在上面放了两张,一个是新生儿的视力检查,一个是新生儿的听力检查。大家都有经验,视力检查的时候,孩子的视线会随着灯光或是彩色的球移动,响铃的时候,孩子会往有声音的那边去转头。其实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有明显的想要去认识这个世界的行为了。
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肯定已经在想了,“这个明亮的东西是什么?它去哪里了?”“这个声音是什么,它去哪里了?”
随着儿童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越来越多,获得的概念和事实越来越多。
他们偶然当中会发现一些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发现一些相关的关系,那么他就会运用这些发展出来的简单朴素的推理能力去验证自己的发现,然后获得结论,并且进一步提出一些未知的问题。
比如说,小孩子可能会发现,早晨起来,妈妈穿上衣服,背上包,然后他就开始哭了,因为他知道,妈妈要上班了,要离开他了。这就是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在我们的周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觉得小孩子都是迷迷糊糊的,懵懵懂懂的。他的发展过程都是从浪漫到精确的,就是从不那么清晰,糊里糊涂,然后才慢慢到准确的,所以一开始不用给他们那么准确的东西,就是多读读童话、儿歌,长大以后再读科普一类,知识一类的东西。
还有一种认为小孩子,用泛灵的观念,觉得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多读读童话,有助于提升想象力。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其实我们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是经历了从想象中的神话,模模糊糊,到相对客观的一个过程,但是关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是不是会复演人类 历史 的发展呢?
这种复演论,其实只是其中的一种假设,并没有被科学所证实。至于泛灵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麦德研究发现,在3万2千幅幼稚的儿童所作的画里,根本就不存在说将动物,物质现象,或者无生命的物体,进行拟人化的案例。他由此认为泛灵主义可能只是由文化因素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特点。
由于对婴儿开展认知能力的研究难度非常大,所以相关研究也不是特别多。有些研究可能还存在着争议,但是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很多概念有可能要被重新考量了。
比如说,因为小孩不能说话,不能进行相关的语言交流方面的测试,所以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些视觉方面的,让他们在不可能事件上停留的时间长度上进行测试。研究前提是如果说婴儿对熟悉的事物,司空见惯的事物,肯定就很快不看了,但是对一些陌生的、新加入的、不合理的、新奇的事物,婴儿的停留时间就会比较长。在这样的一个研究前提下,有些研究人员发现,婴儿早在3、4个月时,就能开始明白:物体需要支撑才不至于倒塌。下面有一个书上的图,我发给大家看一下。
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婴幼儿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相对确定的认识,而不是混混沌沌,糊里糊涂的这种状态。 那么,随着他们的成长,其实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思考也是越来越多的。我找了几张这样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些都是儿童主动对这个世界进行观察的景象。我觉得其实当父母的应该很清楚,自己的孩子经常都是这样的。如果留心的话,经常会发现是这样。当然还有更多的一些是搞破坏、拆开、打碎、乱撒这样的行为。
既然儿童很早就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 探索 ,那我们为什么不提供包含世界万物的各种百科一类的读物给他们呢?其实,看一下我们之前的课本,我记得我儿子上学的时候,应该是到三年级左右,才有科普读物放到课文里面去。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非常晚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我想有这样的几个原因吧。首先就是我们说的, 我们对儿童的理解,对儿童的了解,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能力、思维发展过程不够了解,我们认为可能他到了八九岁,开蒙以后,才能认识这个世界。 到那个时候,我们才需要给他提供相关的材料。这个是最主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我们的读物太少。 我小时候能够想起来的可能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这几种科幻作品。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觉得学课本就够了,不需要其他课外读物,所以课外读物也非常少,那科普类的、非虚构类的、基于客观事实的就更少了。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语言文学这门课比较强调鉴赏性的文学阅读,强调修辞、强调 情感 表达、强调体验、意境审美,没有把阅读当做一个综合了 情感 体验、信息获取、思维发展、反思评价这样的一个过程。 所以本身语文阅读材料的准备就比较少,当然在阅读活动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比较单一。
其实现在百科一类的,凡是你想要的,想到没想到的都有的。包括现在出版的科普书,都有VR系统,通过扫描会有全息投影这种多媒体。
当然我也想通过我今天的介绍,会有更多的人去读这样的书。因为你知道了,才会去买它、读它。这个就像是创新的传播一样,一样新的事物得有相关的人把它传播出去、散发出去,然后才有人会去采用它,才有创新的传播。
上面ppt中的图书,我做了简单的分类:
第一类就是一些基本概念的书,比如颜色、形状、事物的基本名称等概念;
第二类就是原理介绍类的图书;
第三类是启发创想思维的书。因为这本书比较早了,它里面提了一些看起来是不可能的问题,比如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问当地球突然停止转动了会发生什么。它里面提出了很多很多问题,促使你去思考,也示范了如何去提一个问题。第四张也属于这一类。
下面一类是动手做实验的书,让你去证实一些事情;或是先预测再去证实;或是解决这个问题。
再下面的一类书,是某一个领域的 历史 书。我这个人其实以前很不喜欢 历史 书,因为我总也记不住这个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
后面我发现一些领域的 历史 书真的是很有帮助。因为它能够告诉你,在这个期间这个领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它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它中间经过了什么才走到今天这一步,中间有哪些反复、错误、修正,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就像我在研究阅读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文字产生的 历史 、印刷产生的 历史 ,阅读、图书馆的 历史 ,这个对于了解现状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出版的 历史 ,更是让我发现了在儿童的阅读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很多家长都对领域 历史 非常感兴趣,希望我能推荐一些给孩子们。我所知道的,比如说《科学的历程》、《威尔逊讲大科学家》,还有果壳出的一套《用七十万年造一张床》系列这些也都非常不错。
最后一张是小多少年时中的某一期,这种交叉领域学科知识是我非常喜欢的。 这个我后面会提到。小多少年时这点非常好,它会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来提供一些相关信息,并且用很有意思的插图来增加趣味性,非常棒。
大概从2000年开始,国内的图书出版市场就开始繁荣,各种图书都被引进进来。我记得海飞主席说,全球最优秀的出版物,现在都在中国出版了。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有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他非常喜欢 历史 ,他最开始喜欢 历史 是很偶然的,从植物大战僵尸里面有一本讲 历史 的书,他就喜欢上了。等到他三年级的时候,他自己去书店买了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包括漫画版、小学生版,还有古籍出版社的文言版,前前后后买了七八个版本,自己反复对照研究。
四年级的许同学是小小军事迷,他自己读的书包括《百年航模》、《狙击枪与狙击手》、《武器百科》、《十万个兵器之谜》、《世界无人机百科》、《战争名将》、《生与死》、《南京大屠杀》、《美国海军中国海军未来发展》、《战列舰》、《美国空军美国陆军》……
还有一位五年级的钱同学特别热爱古建筑,最喜欢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除了阅读古建筑的书之外,还利用假期参观古建筑和寺庙,临摹壁画和雕塑等。
十岁的王同学是个小小的“经济人”,他阅读的书有《牛奶可乐经济学》、《穷爸爸富爸爸》、《饭桌上的经济学》之类的。他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卖晚报,还摸索出自己的营销策略,就是扫店;二年级开始批发滚铁环,请同学们免费玩作为一种展示推广策略。
还有一位五年级的赵同学特别喜欢史前神话和古书,什么《山海经》、《千金方》、《本草纲目》、《三体》、《广义相对论》等,都读完了。读完了《千金方》和《本草纲目》,他还给爸爸配药酒。
当然了,也有很多阅读虚构类作品的孩子,创作漫画、写童话、写小说、写诗歌等等,这种例子非常多,所以我这里重点举例的是阅读和专注于非虚构类作品的例子来给大家作参考。
从儿童对这个世界全方位的 探索 过程中,我个人认为,除了从生活中为儿童提供 探索 、认识、体验、观察的机会之外,也可以协助他们进一步地发展,借助丰富的知识类读物,扩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观察和思考。下面这个图是我在北京青少年阅读大世界做调研的时候,偶然遇到密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那儿做自由阅读。
我发现大概80%的孩子都在读那些很有趣的科普知识类的图书。 从满足孩子 探索 世界的欲望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这种兴趣,反而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 前面提到过的那个例子,鲁迅先生小时候问他的先生“怪哉!这个虫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被他的先生狠狠地训斥了。如果我们了解了儿童的发展过程,我觉得这种事情是不应该再发生了。
其实,我们通常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职业应该也有三百六十行吧,但是 在这三百六十行里有多少是需要高超的文字技能的行业呢?当然我们说通常工作当中对文字、书写能力是基本需要的。 但是需要特别高超的,强调文学性、特别构思的工作能力的行业,其实不是那么多。
如果说我们日常的阅读、学校的阅读还过于强调这种文学读物的欣赏性和鉴赏性,我觉得就太局限了!既然孩子们的兴趣五花八门,未来可能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再这个期间为他们提供满足他们兴趣需要、多个学科的非虚构类读物呢!
另外我认为, 从儿童开始发展到他未来工作领域这个阶段里,在这个成长过程当中,有必要让他们逐渐在专门的知识体系里面,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创造出来的,来理解世界的一些假想的知识模型。
这是“爸爸去哪儿”里的一段,当时他们在台湾,有人说台湾有槟榔。然后小朋友就问“冰狼”就是“很冰的狼”吗?当时因为他们是从读音这方面来讲的,一个是植物的专有名词——“槟榔”和发音的“bing”“lang”和日常接触中“冰”“狼”。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个专门概念体系和日常概念体系的不同。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对于比如说未来想深入到学科领域前沿的人来说,要掌握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就不是这么简单了,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掌握。
如果说孩子们对许多不同的领域感兴趣,那么我觉得就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尽早去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个领域的东西。一般情况下,你了解的越多,会对这个领域更了解,也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未来也就有可能做出更多的发现和创新。
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会说,《读书》这个杂志上,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我就是不知道它说了什么,因为 《读书》上发的文章,可能就涉及到文学评论、哲学等专门领域,所以这个专门的体系,一般人对这些专门概念不是很理解。这就是一般通用概念和领域内专门概念的区别。
再比如说“白马非马”这四个字,可能一、二年级的小孩子都能认识这四个字,但是真正是能够去了解这四个字背后的中国哲学、中国逻辑推理理论的,可能还不是那么容易。
非虚构类读物中,它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要求就是真实的、客观的;它跟虚构类读物的个人想象、重视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还有很大的不同。
其实在查阅“维基百科”“”,我们发现这个非虚构类作品的定义为:基于真实事实和信息的作品。作者认为它们是客观的。
这些作品的范围包括一些论文、新闻报道、回忆录、日记、文献、科学研究报告、、自传、旅行指南、蓝图、技术文件、使用手册、图表等等。涵盖的领域从自然科学到如地理经济研究、 历史 研究、 社会 观察研究、战争、 社会 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哲学、还有艺术等多个专门领域。
当然这是对于一个成年人的定义,对于儿童来说,定义应该是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概念来准备的这类读物吧。这些材料的一个特点,就是尽量真实和客观,你的论断是可推理、可证实的。
我觉得这点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你要有证据可证明你的论断,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接触的日常信息里,培养这种相关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
非虚构类读物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们读了以后,对感兴趣的学科,那学校里的这点知识可能根本就不在话下了。
“登月舱”这个公众号曾经发过一篇文章,介绍一个初中孩子,对化学感兴趣,不光初中化学课本看完了,高中、大学的化学课本也都看完了。然后他就通过“维基百科”、“谷歌”,一直追踪到该领域的前沿。他认为结构化学非常重要,有好多未解决的问题,于是他初三就立志要做结构化学方面的研究了!
杨鸣镝老师也提供了一些美国的数据,她说美国最近才开始加强非虚构类读物的阅读,但据我了解应该是比国内推荐的要早。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曾经问过纽约市政府对于学校图书管理系统中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读物的比例要求,他们的要求是3:7;很多图书管理员觉得这个比例不合理,会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读物比例调到5:5;不过这个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读物3:7的比例是非常震惊的。
还有一些资料就是美国中学生他们读物类别建议比例是:文学2:知识2:说服类2;日本国际儿童图书馆有一项服务,它准备了一个50册的图书包,向全国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图书包里面的内容类别比例是:知识类6:传说1:创作绘本小说1:外文书2。 大家可以看下,这些非虚构类读物的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有很多家长问我说,小孩子阅读非虚构类书籍,需要像大人一样做笔记或思维导图吗?这要根据孩子年龄来看,太小的孩子没有必要每次都去做,可以选择一部分,比如读五本书拿其中两本来做,也就是选择很小的一部分去做精读,去掌握这种方法,训练这种思维,而另外的一些书就可以做自由阅读。
那么,这一小部分的书,如何进行精读呢?
欧美有一种表格,分三栏,第一栏是: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想要了解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中间这栏就是:读完了以后,我知道了哪些,我获得了哪些知识;第三栏就是:我还想了解的知识或者我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填在这一栏。如果想尝试一下的话,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就是读一本书的前、中、后,可以对这本书进行一些梳理。
一般来说,我觉得大部分的阅读里面保持一定量的精读、深入阅读或者叫close reading,其他五分之三左右的让孩子自由阅读去扩展他的知识范围或者深度、领域,因为自由阅读是没有评价的,不管你读懂没读懂,在阅读当中会享受乐趣的,这个乐趣本身就会让孩子对所读的内容有比较好的接收,当然有一部分用来促使他,用来锻炼他的思维,锻炼他的思考方法、思路也是有用的。
这两者我觉得有一个比例上的平衡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当然这个五分之三的比例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年龄段来分析。比如低年龄的小朋友,看的都是二三十多页的绘本,这个阶段很少会有需要家长带着分析、思考、提问的情况,这个时候孩子的自由阅读就可以多一些;但是到了大学,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在专业领域发展,那么精读、深入阅读的量就需要多一些。
事实上,在对一部分书做精读训练的时候可能再做其他阅读时会自动地去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当然这只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可以这样做,如果立志一定要掌握自己很不熟悉的一个领域的知识,想一定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建议去做详细的笔记、思维导图;如果是儿童成长过程当中的阅读,不建议让孩子做太多笔记或思维图。
我们在做书目是会考虑所有的类别都要包含,生物、植物、化学、建筑、交通,所有的都会尽量放入书目里面去,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我是这么考虑的:人,都是24小时,你不可能样样都行的。
所以孩子如果愿意在一个类别里面投入时间,花更多的时间,我觉得就可以让他多花时间在这上面,没准他在这方面就会是一个很深入的研究者了,其他的不见得一定要去平衡,有的孩子就研究二战研究得特别好,有的就是研究物理研究得特别好,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当 然,我这里说的是他们会花稍微多一点的时间去看感兴趣的这些领域的书,但并不是说其他科目他们就一概不感兴趣、一概不用去读。 让他们多去接触,如果有兴趣就可以多投入一些精力,不用特意去遵循比例结构。另外,也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没有特别感兴趣的领域,这样是不是不好呢?
其实并不需要担心,因为我看到这个家长的孩子是九岁,他这个年龄正处于广泛认识世界的阶段,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很小时就有自己感兴趣的专门领域。如果孩子没有自己专门感兴趣的领域,什么书都看,那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从儿童本身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我们所能够提供的读物的多样性来说,我觉得我们现在都有充足的理由为孩子们提供这些多样化的、包含世界万物的(知识类或叫科普类或叫非虚构类)读物。
最后,引用一句话作为我今天分享的结尾: 探究事物的本源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训。
在一片广阔的大洋上,水兵在高出使用望远镜紧张的观察着,突然紧张的空气中传来了发现地方战列舰的吼叫。朝水手报告方向望去,只见出现了很高的桅杆,这时望远镜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亮点,敌方开火了。这时过去战列舰对决是的场面,巨舰大炮才是男人的浪漫,那么高达几吨重的弹丸到底是怎么发射出去的呢?
在官方的照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坦克的炮弹是推进药和弹丸是连在一起的,给人感觉就是一颗放大N倍的子弹。而战列舰的炮弹可不是这样,从各种照片或者模型可以看出战列舰炮弹和炮弹似乎没有药筒。没错,这就是弹丸,由于战列舰的炮弹特别大也特别重因此像坦克炮弹那样采用弹丸和药筒连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就采用了弹药分离的方案。我们也经常看见在装弹丸以后再塞一个类似枕头一样的圆柱娟制物体,这就是推进药。
推进问题解决了,然后就是各种发射了。炮弹质量如此大,使用人力肯定不可能,肯定要采用机械装弹了。炮弹的威力过大,肯定也不可能储存在炮塔里面,要放在防护最强的水线一下,于是就需要一个升降机进行运输炮弹和推进药了。综上所述,战列舰发射几吨重的炮弹说难也不难但是说简单也不简单。不难的是其发射原理基本和其他火炮一样。不简单的是需要将如此沉重的炮弹装到炮膛里面,这其中要涉及很多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