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第1张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而未来的汽车产品也会在人工智能的方向越走越远。如果将来汽车继续发展,你会想到哪些方向呢?那么就简单介绍一下未来汽车产品的七大发展趋势吧。

一、无人驾驶 想必大家在电视**中经常看到“无人驾驶”,当然现在国内外的汽车行业之间也在这方面继续努力,无人驾驶的汽车将会是颠覆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当然现在虽然有无人驾驶的汽车出现,但是它要彻底大众化,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术。

二、人工智能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高速发展,如果要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是一定不可缺少的因素,当然人工智能也是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核心,它可以让汽车的服务及体验感大大加深,让你充分体验到科技的力量。

三、智能互联 据调查,有90%的消费者在未来购买新车时会选择智能互联汽车,因为智能互联汽车可能会是未来汽车领域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而智能互联是汽车在外出行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可以避免车辆间的交通事故的出现。

四、车载资通讯系统 2017年新型车辆有60%以上安装了该系统,充分说了该系统的前景,车载资通讯系统可以评估驾驶员行为,并且可以提供车险保险和车辆驾驶时间和地点的相关信息,导致经销商对车载资通讯系统十分的看中。

五、车间通信连接 未来的出行肯定是将科技完美融合,避免车辆碰撞和缓解交通堵塞是汽车的一个面临的挑战,而最新出现的V2V技术则可以帮助到大家,车辆能够和智能交通信号灯实现信息交通,从而准确地制定行驶的路线。未来,升级版的V2X技术会更加全面和强大地出现。

六、传感器 传感器可以监视和操控车辆,是自动驾驶的技术基础,像雷达、摄像头、超声波等均属传感器,而这些设备的目的就是让车辆在出行时保证车辆的安全,减少车辆的维护成本,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七、大脑到汽车技术 可能有人觉得无人驾驶汽车如果全是只能操控那我们买车就没有体验感了,当然。车俩也会出现大脑到汽车技术。摒弃传统的操作,利用特殊装置探测驾驶员的脑电波,从而达到用意念去驾驶汽车。

十八大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在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思路下转型升级。近几年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共同努力,从全产业链角度推动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打造优质产品,创建优秀的中国品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下,国有企业不断探索改革新模式,目前已从摸索阶段进入了落地之年;在节能减排环保大环境下,汽车企业更是不忘企业公民身份,不仅在产品本身的研发上注重节能减排的升级,还投身环保、公益活动,为社会共同进步贡献力量。迎接党的十九大,弘扬产业正能量,深化改革促发展。《中国汽车报》现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汽车产业十九大献礼”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各方面成就。

今年秋天,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将在北京召开。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认清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五年汽车产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汽车产业不辱使命、进步迅速,抓住居民消费升级的机遇,支撑工业发展并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在乘用车领域,中国品牌汽车实现量质齐飞。依靠不断努力,中国品牌乘用车进一步缩小与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5年间将市场份额提升两个百分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建立先发优势,攻坚克难、积累经验,着力推进市场化。在智能互联领域,中国品牌大步向前,赋予产品更智能、便捷的特性,形成一定的产业竞争力。

以奋勇向前的姿态,中国汽车产业喜迎党的十九大。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加快提升供给能力以适应需求变化,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中国汽车产业在十九大召开之际,带着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向十九大献礼。

  紧抓SUV和三四级市场份额提升两个百分点

近5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销量从2012年的193064万辆增长到2016年的280282万辆。其中,乘用车市场增速高于汽车产业总体水平,2016年的销量已经达到243769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为行业带来惊喜。201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为4185%;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升至439%。近5年的时间里,中国品牌乘用车将市场份额提升了两个百分点。这两个百分点,是中国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实力强大且经验丰富的外资品牌中取得的。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崛起,牢牢抓住了两大机遇。一是SUV市场的爆发。近5年来,SUV市场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4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看到SUV市场的机遇,中国品牌全力出击并大获成功。在反应速度上,中国品牌明显强于外资品牌,众多SUV投放市场,形成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SUV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在产品力的塑造上,中国品牌SUV注重经济性和实用性,贴近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个机遇来自三四级市场。近几年,国内一二线城市汽车消费趋势逐渐放缓,汽车消费的主要力量转移至三四级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三四级汽车市场销量占比已超过50%,今年三四级市场汽车销量占比将接近70%。在三四级市场中,10万元以下车型的销量比例约为36%,10万~20万元车型的销量比例约为25%。不难看出,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战略根据地”。在发掘三四级市场中,中国品牌涌现出很多明星车型,如有“神车”美誉的哈弗H6和五菱宏光。其中,哈弗H6年销量最高时达到5807万辆,五菱宏光则达到75万辆。

  持续锻造体系能力实现高端化突围

从销量规模上看,中国汽车市场早已是世界第一。但从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因此,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成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回望这五年,中国品牌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和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下滑,最低时市场份额仅占3844%。但即使在逆境中,中国品牌乘用车也没有失去信心,也未曾动摇过由大到强的转型决心。

建设汽车强国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其中锻造体系能力是关键。近几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在体系能力上投入大量心血。“过去的产品开发流程是从车到车,现在则是从人到人。”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告诉记者,“早期奇瑞的产品开发实行项目制,从买样车——拆车——变型——画图——试验——上市;现在奇瑞则是在做‘V字型’开发,‘V’的两端是人,经历产品定义、设计目标、平台、系统、零部件开发到实验验证,再到工程集成、生产,最终再面向消费者。虽然正向开发的工作量大、周期长,给企业带来一定负担,但只有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做到位,后面的工作会越做越快。”

奇瑞汽车总经理陈安宁说:“奇瑞汽车持续推进体系能力建设,目标是让企业实现由‘速度型’向‘品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如今,奇瑞已经建立起研发、生产、质量、营销、财务等九大运营管理新体系,其中以国际先进标准建立的产品开发体系和流程,在产品研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5年,长安品牌乘用车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历史上首个跨过百万辆门槛的中国品牌;2016年,长安品牌乘用车年销量再破百万辆,创造新纪录。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庞剑在谈到这些成绩时,总是提到正向研发和体系能力。据了解,长安汽车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中,这种投入比例在中国品牌中名列前茅。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的国际先进实验室,形成一套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

体系能力建设带动产品向上和品牌提升。传祺GS8、吉利博瑞等车型冲击合资传统优势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姓氏命名的WEY品牌,在迈向高端的过程中已经成功打响第一枪,首款车型上市第一个月销量突破6000辆。注入吉利和沃尔沃基因的高端品牌领克也蓄势待发。

在强势产品和品牌的带动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在汽车产业中的角色越发重要。目前,广汽乘用车已经成为了广汽集团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板块,将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合资企业甩在身后。吉利品牌、长城汽车旗下的哈弗品牌,也跻身全球最有价值100个汽车品牌之中。

  明确发展路线新能源汽车确立先发优势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这是亮点纷呈的5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同一颗闪耀的新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变革照亮一条全新的道路。5年前,蹒跚中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技术路线不清、方向不明等困惑,车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脚步踌躇不前,迷茫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开始逐渐“放开手脚”。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划定了明晰的路线图,彻底打消了企业对是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疑虑。更重要的是,该《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这意味着,持续数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论终于尘埃落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备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

自此,我国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春天”正式来临。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万辆,同比增长5677%;2014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迎来了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747万辆,实现了324倍的增长。事实上,这也是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大爆发的一年。从年初的补贴退坡力度减缓,到年尾国家决定给予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财政补贴,以及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国家的鼓励政策,不仅提振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信心,同时助力比亚迪、江淮、北汽新能源等自主车企的崛起。其中,比亚迪的转型最具代表性。转型前,比亚迪主营产品主要是燃油汽车及汽车模具和零部件等,但早在2012年前,比亚迪就颇具战略眼光地看准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并率先与戴姆勒达成合作。如今,凭借着秦、唐、宋、元等性能车型,比亚迪从2015年起就连续两年荣登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首。

在比亚迪、江淮、北汽新能源等一系列中国品牌的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独占鳌头。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507万辆,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事实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早已凸显。2014年,当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迷茫、重装上阵之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才刚开始拉开帷幕,丰田、大众等车企纷纷主攻燃料电池车,印度、土耳其、泰国等新兴市场则计划出台扶持环保车的相关政策。

  智能互联快速发展形成独特优势

“看到中国品牌的一款车型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车门车窗的关闭,一名外国工程师颇为震惊,没想到这款车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拥有如此强大的互联网基因。”近日,记者在一家合资企业走访时听到了这样一段话。的确,虽然我国在智能互联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如新能源汽车一般抢占了先机,却更具备后发制人之势。

2014年,当世界十大汽车企业中的九家都齐聚于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时,人们感受到汽车行业不但无法逃脱互联网包围,而且要主动、全方位地迎接、拥抱互联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车联网技术对于汽车产业有强大的颠覆性,汽车业正面临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带来的革命。”虽然当时“车联网”的概念已经在全球炒得火热,但国内尚未形成相关的技术链条和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

就在此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国内互联网巨头与主流车企跃跃欲试,纷纷主动打破行业边界,开启跨界合作。2014年,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正式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打造互联网汽车;腾讯正式发布路宝盒子,切入汽车后市场领域,并与四维图新展开合作,抢占地图资源。

如今,智能互联系统几乎成为中国品牌产品的标配,比如吉利博瑞的G-link车载互联系统,能够令驾乘者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掌控车辆信息;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的互联网SUV荣威RX5更是成为了热销“网红”。反观合资品牌,除了上汽通用一直主推的安吉星系统以外,其他品牌似乎对车联网系统仍然处于“矜持”状态。今年3月,上汽通用发布车联网2025战略,表明要致力于全面打通“人·车·生活”的车联生态。

据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2017年中国汽车消费关注度报告》显示,目前在车联网的应用方面,合资品牌的推广的确稍显缓慢,但自主品牌却在积极探索,而且与其他跨行业企业的合作收获颇丰。当前新技术的层出迭起,令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车企认识到,单凭一己之力是很难迅速取得“质”的突破。因此,善于跨界、强强联合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车联网”技术发展的独特领先优势。在这样的趋势下,企业之间的合力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未来的互联网竞争时代占据主动地位。

  不负时代所托一路奋勇向前

迎接党的十九大,汽车产业目标明确,信心十足。外部环境稳定,内部需求旺盛,中国品牌乘用车没有理由停下,以建设汽车强国为目标,奋勇向前。

在前行的过程中,汽车产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当前,我国面临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依然严峻,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将引领产业发展。2013年3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五部委共同制定颁发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办法》规定,从2015年到2020年,车企每年要实现平均油耗的目标分别为百公里69L、67L、64L、6L、55L和5L。去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双积分管理办法);今年6月,双积分管理办法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发布。有消息称,双积分管理办法将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明年起正式实施。从这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于汽车产业节能减排上的要求日趋严格,达不到这条及格线,汽车企业将被惩罚。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曾经中国的自主品牌既得不到认可,也不被市场接受,如今中国品牌的产品即便登上国际舞台,也依然能够得到赞赏;曾经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市场上出现连续下滑的态势,有人惊呼中国品牌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如今中国品牌车企不仅咬紧牙关、扭转颓势,还在SUV等细分市场赢得主动权。几度风雨、几经坎坷,一路走来,中国品牌乘用车成绩斐然。

中国品牌车企应该敏锐地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繁荣、稳定、和平的大环境,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战略地位的国家之一,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这样的格局下,全球汽车的增长引擎也逐渐由欧美市场转移至中国。不仅如此,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当前正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自主品牌应把握良机,坚定信念、坚持探索、坚持创新。

国家对不断升级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力争经过十年努力,迈入汽车强国行列。这不仅是国家对汽车行业赋予的期待,更是汽车行业应该承担的使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行业有义务担起强国急先锋的重任。

导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本系列将着眼于新能源汽车体系,陆续从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政策、企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对策等各方面进行系列介绍。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国务院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本文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2022-2023年我国出台的新能源重点政策进行梳理并提出了应对目前发展问题的思考,最后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进行展望。

政策背景:正在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正加速带动多产业联动发展。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在河北迁安,这条自主研发建设的高等级电工钢生产线自去年8月底投产后,每个月都保持满负荷生产。

据测算,2022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钢材消费量约为1100万吨,同比增长90%左右。不仅如此,充电桩建设从2012年的不足5万个增长至2022年的521万个,建成换电站1973座,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建成了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全球最大的锂电生产企业宁德时代2022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70%,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以新能源汽车为基础的智能网联、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在加速。不久前,投资4亿多元,包含22个全球顶尖级试验装备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开放超过90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3900公里。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我国正在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中国方案,将汽车、信息技术、交通三大万亿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政策核心:一年之内频频出台新政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2022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全面增强企业在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有望踢开汽车市场实现转型升级、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路上的绊脚石。

2022年9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9月份新闻发布会,就新能源汽车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支持措施,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做出回答。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在于三方面:一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政策体系。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形成了完善的科技、产业、财税等支持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有比较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基础材料等全产业配套能力,在产业规模、协作效率、配套成本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提供了有效支撑。三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升级态势,年轻消费群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2023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要引导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培养维保技术人员,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要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同时加强安全监管,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也在发改委4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汽车消费是支撑消费的“大头”,将加快推进充电桩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汽车企业开发更适宜县乡村地区使用的车型。同时,加快实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预计在政策持续加码的支持下,未来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仍有恢复空间。”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在本轮疫后消费修复的进程中,服务消费的表现较为亮眼,但传统大宗消费在剔除基数影响后,恢复速度不及预期。近日,发改委表示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下乡。而4月以来多个品牌车企相继推出购车优惠,购车补贴潮仍在蔓延。

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利好及问题预判

以上政策的出台,对以下几方利益主体会产生积极影响:

(1)消费者主体

2023年3月1日新华社报道:”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力度。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超212亿元。

(2)产学研主体

信部将围绕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持续发力,加快新体系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并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3)生态主导型企业主体

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协调组建行业跨界交流协作平台。

(4)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主体

地方政府需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优化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日前联合深圳银保监局等四部门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2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完善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金融生态;浙江不久前印发《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要求通过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支持,优化动力电池产能布局等方式,提升整车规模和竞争力、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和特色优势零部件产业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计划,推动产业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从完善金融生态、提升产业链效率到推进技术攻关,相关部门、协会和地方纷纷出台举措,护航产业发展。

伴随着政策的践行落地中,可能还会面临以下问题:

(1)双碳驱动下,分布式、虚拟电厂等许多新技术、新业态涌现,如何去引导和适应产业发展,如何更好和双碳趋势结合起来。

(2)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的电力系统要与双碳结合起来,要大量地改变过去的设计、生产、施工等标准体系和方式。

(3)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的能源体系在十年内的碳达峰阶段,如何与现有的发展体系更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做得好,又避免搞运动式减碳,又不能影响经济发展。

(4)能源的转型也是理念的转型,如何掌握节奏,拿捏好分寸,政府和能源产业主体负责人既要有担当,也要有能力和技巧。

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展望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会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新的技术突破、政策推动和发展机遇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总体来所,以下五个趋势可以预见:

(1)用电更便宜!

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

(2)充电更方便!

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

•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

•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

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

(3) 汽车更安全!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强化企业对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检测。

健全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检测、充换电等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新能源汽车安全召回管理。

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降低企业运营和用户使用风险。

(4)操作更智能!

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

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用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车桩信息共享、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接口标准。

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和出行服务企业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发展及应用。

(5)应用更广泛!

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优化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配送、港口作业等领域应用,为新能源货车通行提供便利。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由旧中国的汽车到新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步发展而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汽车工业。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有创建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望采纳,谢谢!

国产汽车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甚至超越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国。

中国的汽车发展本身就落后于欧美国家,毕竟在技术以及发展时间这一方面,要远远逊色。但是我们也仍然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生产的汽车已经开始销往欧美各个地区。在欧洲的汽车领域以及市场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汽车出口数据开始超过德国。

德国作为欧洲地区的工业老牌大国,现如今为止,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以及出口量占据了欧洲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出口的汽车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仅次于美国。但是相比于美国而言,我国所出口的汽车在质量以及数量方面仍然有所不及。但是我们也不能够过度气馁,因为我国的发展时间要晚于欧美国家。能取得现如今的成果,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中国的汽车发展速度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的汽车发展速度,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的。自从21世纪以来,中国正在不断的走向发展的道路当中。截止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工业制造以及种类这一方面,中国拥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善的工业体系。

中国生产的汽车更具有性价比。

中国出口欧盟以及其他地区的产品,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无论是衣食住行,中国生产的商品总是能够在欧美地区畅销。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生产的商品物美价廉。哪怕是最为底层的欧洲民众,最贫穷的欧洲家庭,也能够拥有。相比欧洲国家的产品而言,我国的产品更加做到了平民化。

现阶段,中国的汽车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的特点。国内已经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东北集群区、长三角集群区、中部集群区、京津翼集群区、珠三角集群区和西南集群区。集群模式促成了地理上的集中,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率,更促进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公路、租赁、电气行业等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世界上名牌汽车的发展道路都是集群式发展,如韩国的现代汽车、日本的丰田汽车、德国的大众汽车都有自己的汽车城。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集群式发展道路,提高我国汽车产品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经济总量保持着年均8%的增长速度,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购买力的提高,汽车的销售规模也相应增大。随着技术的更新与工艺的改进,汽车的价格也逐渐降低,更多的家庭有能力去购买汽车。

从中国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算起,我国的汽车行业转眼间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我国的汽车工业成长迅速[1],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工业迅猛发展,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仍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工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逐渐上升,汽车工业的税收占比在2012年达到了13%以上。汽车的产量销量增长、高占比税收以及对国民就业的推动,稳定了汽车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在整车方面,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亚迪E系列与长安逸动系列,是近年来畅销的纯电动车型。在变速箱方面,奇瑞等公司已经推出很多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系列。在发动机方面,奇瑞acteco发动机的油耗与功率控制等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年销量占比不足41%。在销量排名前十名的轿车品牌中,没有中国品牌。我国的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外国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有世界著名公司博世、爱信、法雷奥等,而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虽说分布广泛但杂而不实。我国的汽车质量检测体系的历史也晚于外国,生产出来的车的机械性能不如外国品牌。所以,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产量提升迅速,出口量不断增加。传统汽车领域的整车开发能力显著提高,变速器等零部件有了很大进步,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技术上也有了重要进展。但是,比起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整体速度与需求,我国的汽车技术存在明显的不足[2]。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自主变速器技术、电控技术、整车开发优化等方面能力不足,而且核心关键技术如电子零部件开发技术、车用电池先进技术、装配制造技术等都很缺乏。

未来,汽车的产品方向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互联网汽车,相应的,汽车技术向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将日趋明显。在社会方面,汽车技术的发展应实现能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与安全高效的智能交通;在产业方面,汽车技术的发展应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生态功能的提升以及产业的持续发展。根据汽车技术涉及面广、相互影响强的特点,我国的汽车技术重点发展方向[3]如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燃机车仍然占据汽车产品很大份额,发展节能汽车技术,提高节能汽车在传统内燃机车中所占比例,对于推动汽车产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减轻污染的目标。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响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确保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目前,纯电动与混合动力汽车是广泛流行的汽车产品,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品智能化的演进趋势[1]。它的使用,可以提供更安全、节能、环保、便捷的自由移动方式,不仅能带来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升级,而且能为解决能源环境难题、建立健康社会提供可能,更能为安全高效的公路交通提供保障。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在研究汽车轻量化技术。减轻车辆质量可以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可以减轻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汽车阻力。同时,汽车轻量化可以有效解决能耗与排放等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是在创新能力上还存在明显不足。我们应该基于本国国情,认清国际形势,借鉴别国经验,针对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能够真正“走出去”。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2382亿元,同比增长2944%:产品销售收入359888亿元,同比增长3105%:利润总额22190亿元,同比增长511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去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载货汽车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次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多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也会有较大增长。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的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为此,国家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以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至2005年,中国公路里程将增加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所有这些,都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门完全打开,我国的轿车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处于同一个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打通国际大市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可以有机会在与强手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逼迫我们把自己做大做强。为了应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家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不合理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预计6年内我国轿车价格可与国际初步接轨,10年内可完全接轨。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人士预测,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一、国有汽车生产企业将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市场追随者

二、汽车生产将由大批量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

三、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

四、人力资源将由国内单一配置转为全球流动配置。

五、汽车产品将由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

六、汽车消费由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

我认为我国汽车市场目前的发展水平,应该正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部分领域,我们与其他国家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开始普及之后。我们在路面上所能够看到的汽车数量正在不断的增加当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出现,但是觉得大部分汽车品牌的口碑并不是很好。归根结底,因为一款汽车要想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仅需要投入技术研究,同样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中国新能源汽车积极拓展欧洲市场。

我国一级的都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也是我国能够在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积极拓展欧洲市场,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欧美地区畅销。甚至占据了欧美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前三名,由此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

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自从我国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以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以及技术。比如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购买新能源汽车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贴以及优惠。这也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在短时间之内得到了一定的上涨。

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为迅速,在欧美市场是非常畅销。但是归根结底,我国汽车工业制造底蕴比不上欧美国家。毕竟在这一方面,我们发展的时间要远远晚于欧美国家。比如在发动机方面的制造,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短板。但是我们也仍然在不断的努力,尽量缩小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5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