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以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
《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生命之手》、《安迪密恩》、《海伯利安》、《蝈蝈和蛐蛐》《每当我害怕》《哦,孤单》《明亮的星》《人生的四季》《给拜伦》《咏阿丽莎巉巖》《初读贾浦曼译荷马有感》《无情的妖女》
文学特点
济慈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
济慈的诗歌写作方向特别,描写手法细腻,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他带给无数读者新的视角,引导每一个人要善于发现美、拥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这就是快乐人生的秘诀。济慈笔触清新,作品选材特点独特,在他的诗歌里不管是绝美的爱情还是催人奋进的 ,都像被赋予了灵魂的呐喊,从心灵上引起共鸣,更从生活中找到影子。是十八世纪这个需要精神支柱时期的特殊食粮。他的笔下有令人感动的场面更有百转千回的诉说。有情人之间不舍别离的细腻,更有亲人间思念的楚楚辛酸,不管你是心地柔软的女性还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人们的情感无不为之动容。
济慈善于描写景物和自然现象,经过他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事物外面,能给人充分的遐想空间,并融入其中,他用他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华丽的词藻,追求完美的精神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对丑的鞭挞和对美的追求构成了他抒情诗的基调。
济慈的出身在英美文学的所有大家中可以算是最卑微的。因为天性的敏感与自卑,让他有能力洞察到世人难以发现和理睬的社会形态,他触角灵敏,能体会到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别样韵味,能用自个的灵魂倾听飞禽走兽的心声,能用用精准的文字描绘十八世纪统治阶级压迫下人民的呐喊。
作品影响
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提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个内涵深刻的命题, 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济慈对英国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影响了众多的的诗人和艺术家:丰富的感官描写,舒适恬静地表现中世纪的理想,有关艺术和思想,或思想和世俗的悖论。深受济慈影响的诗人和艺术家主要有:浪漫派诗人托马斯·胡德,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诗人艾尔弗雷德·丁尼森,前拉斐尔派诗人和画家D·G·罗塞蒂,象征派诗人w·B·叶芝以及死于一战的年轻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等。济慈为他们的诗歌提供了创作灵感、写诗的技巧、故事内容和主题风格。
济慈不但以其优美的诗篇为英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还以其诗歌的影响为英国文学(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介绍如下: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于云雀这一种鸟的特殊的喜爱,作者将云雀比做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前。
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描写自然景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极富幻想和夸张的表现出了云雀这一形象的实质意义。
这部作品共21节气势宏伟,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想象奇特,语言瑰丽。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
简介: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创作于1820年的诗歌。《致云雀》是一篇抒情诗,全诗21节。
雪莱及其经典语录
雪莱,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下面我带来的雪莱及其经典语录。
雪莱文学特点
雪莱写了很多极好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他在《致英国人之歌》里严厉斥责英国统治阶级,把他们叫做雄峰,指出他们是剥削英国人民的寄生虫。诗人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自己 :播种吧 ———但别让暴君搜刮 ;寻找财富吧 ———别让骗子起家;纺织吧 ———可别为懒人织棉衣;铸武器吧 ———保护你们自己。除《致英国人之歌》外,他的政治抒情诗还有《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雪莱崇尚大自然,歌颂自然美,善于描写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描写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的同时 ,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莱熟悉大自然,他把自然人格化、精灵化,在雪莱作品中 ,千年沉睡的山川、树林、鸟雀,突然间变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仿佛成了人,而在这些人格化的大自然中站起来的个性解放的“人”,就象征着诗人自己的人格化为了大自然的灵魂。在艺术上,雪莱完成了一个溶于伟大的自然的自我形象。雪莱说 “: 诗人是一只夜莺 ,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声音歌唱 ,以安慰自己的寂寞。”他写遍“风花雪月”,经常出现的形象是山风、流水、飞鸟 ……而月下小舟的形象更是常为读者所忆及。如在《致云雀》中 ,诗人写道 :你好啊 ! 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波西、比希、雪莱,心的心”,这是雪莱生前为自己拟定的墓碑铭文。铭文也是雪莱诗歌的总体概括。他的诗是典型的心灵化了的社会生活,他的作品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 的艺术风格。
雪莱的经典语录精选
1) 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
2) 毁灭的只是生命,不是安宁。
3) 任何法律都无权阻挠真理的实践。
4) 由于软弱才能做的事情,倘若在做了之后还感到懊悔,那便是更加软弱。
5) 陆地、海洋、天空,三者如兄弟。
6) 信仰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的力量,就同其他各种感情一样,恰好同激动的程度成正比。
7) 权力像蔓延的瘟疫,遇到谁谁就会染上它。
8) 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9) 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10) 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雪莱的经典语录最新
1)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2) 你若烦恼不断,请用希望来治疗;人类最大的幸福就是希望在抱。
3)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4) 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
5) 既定的命运虽暗淡,改变却只能加深他的灾难。
6) 人们常以为犯小过无伤大雅,哪知更大的失败常是有小过导引而来的。
7)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
8)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9) 爱情就像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10) 爱情不是时光的奴隶。
11)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12) 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
13) 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14)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15)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16) 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17) 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18) 吻是灵魂与灵魂相遇在爱人的嘴唇上。嘴唇是一对爱人两个灵魂交会的地方。
19)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20) 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一个能思维脑,一条能说话的舌。
21) 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
22)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23) 除了人的劳动,没有真正的财富。即使有金山银海,世界上不会多一粒谷;人类也不会增添一些安乐。
24) 同王公于堂皇中显渺小,贤达则在谦虚中见伟大。
25) 饥饿和爱情统治着世界。
26)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27) 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
28) 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29) 诗是至上的幸福,至善的精神,至佳而且至高的瞬间幸福的记录。
30)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雪莱诗选读书笔记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他和著名诗人拜伦被公认为是19世纪英国诗坛的两颗巨星。他们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雪莱给诗的定义是:“生命的形象表达在永恒的真理中的是诗。”又说:“诗是最美最善的思想在最善最美的时刻。”“灵感之不可解者,诗人是解释者;未来之昭示于现时者,诗人是镜子,显出其巨大的形象;诗人的诗句,足以表示诗人自己并不理解的意思;诗人吹响进攻的军号,具有诗人自己所不体会的感召力;诗人的力量,不为他人所左右,而能左右他人。诗人是世界的立法者,虽然无立法者的称号。”
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的几年里,雪莱与其表兄托马斯合作了诗《流浪的犹太人》并出版了讽刺小说《扎斯特罗奇》。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这些,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1810年,18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哈丽艾特·威斯特勃鲁克,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对她并不了解,但他认为他应该把她从专制家庭中拯救出来。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这场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雪莱不只是一位诗人,他读书极多,知识渊博,喜爱哲学,这是哈丽艾特难以企及的。客观地说,少女时代的哈丽艾特天真烂漫,她也曾努力学习,试图跟上雪莱的步伐,可是后来她逐步同许多市民阶级的妇女一样,变得越来越世俗、浅薄,同雪莱的差距越来越大。哈丽艾特的姐姐伊丽莎是个狭隘的小市民,哈丽艾特对她又很信任,受到她很深的影响。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国强行合并的爱尔兰的雪莱携妻子前往都柏林为了支持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解放事业,在那里雪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散发《告爱尔兰人民书》以及《成立博爱主义者协会倡议书》。在政治热情的驱使下,此后的一年里雪莱在英国各地旅行,散发他自由思想的小册子。同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这首诗富于哲理,抨击宗教的伪善、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当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15年,雪莱的祖父逝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当时在经济上十分贫困的雪莱获得了一笔年金,但他拒绝独享,而将所得财产与妹妹分享。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莱较多创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学以及政治的短文。
雪莱是法国大革命的儿子,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的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不但反映在雪莱的诗歌中,也表现在他的人格上,表现在他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雪莱所爱恋的对象,大都是那些孤立无助的弱者,在那些女性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莱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他的每一次恋爱,也是他自己最孤独、最苦闷、最需要同情和慰藉的时候。他的恋爱以真诚的同情为基础,也包含着寻求理解和同情的意义。他的恋爱和婚姻没有功利的目的,没有门第的观点,他本来是男爵爵位和国会议员席位的继承者,而他前后两位妻子都出生于平民,他把妇女的人格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当然,他追求和实行的恋爱自由,事实上损害了处于社会弱势的妇女,给她们带来痛苦和灾难。他对恋爱自由的理解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空想。雪莱追求不受束缚的自由,其中包含着他的幼稚和任性。
雪莱的爱情经历是倍受后人争议的地方。实际上,雪莱从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对雪莱一直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雪莱在艺术上,同他在政治、宗教和社会问题上一样,观点非常激进。他蔑视世俗,写诗也是独树一帜,他把自己直觉的感受、情绪的变化、哲理的思考都融铸于诗中,当时的英国读者已经习惯了“湖畔派”平直的诗句,他们视雪莱为晦涩和艰深,所以评论界几乎是一致对他予以嘲笑和谩骂,读者则予以冷落。雪莱在世时,除了《麦布女王》因为攻击了现行制度,受到激进派的欢迎,其余的作品没有一部可以卖到10册以上的。不过雪莱以后,英国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读者对雪莱已经比较容易接受了,批评界给了他很高的地位,保罗·约翰逊也承认雪莱是个“伟大的诗人”。
有关雪莱的争论主要是针对他的人品。雪莱的一些亲密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很纯洁、很善良的人,比如拜伦说过,雪莱是“最无私而善良的人,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更能为别人牺牲自己的财富和感情。”雪莱夫人玛丽·雪莱在诗人去世以后,也一再撰文证明他人格的高尚。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马修·安诺德称雪莱是一个“美丽而不切实际的安琪儿,枉然在空中拍着他闪烁的银色的翅膀”,这一充满诗意的评论经常被人引用。这种看法被大多数喜爱雪莱诗歌的读者所接受,人们不能想像,《西风颂》、《云雀》、《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那些美丽的诗句,会出于一个邪恶者之手。正如保罗·约翰逊所说,关于雪莱,“直到最近,总的观点还是他的第二个妻子和未亡人玛丽·雪莱所作的不疲倦的宣传:这位诗人是一个极其纯洁、天真、不谙世事的人物,他没有过失和恶行,他献身于艺术和同胞,虽然他决不是一个政治家,毋宁说是个极其聪明和过分敏感的孩子。这一观点被他同时代人对他外貌的描述所强化了:他苗条、苍白、纤弱,直到二十好几岁还保持着青春的娇嫩。”
1818年至1819年,雪莱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从《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部诗剧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它那无与伦比的音韵、色彩和故事情节,以及蕴藏于其中的诗人最高贵的思想。《西风颂》可以说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诗人凭借自己的诗才,借助自然的精灵让自己的生命与鼓荡的西风相呼相应,用气势恢宏的篇章唱出了生命的旋律和心灵的狂舞。
1821年2月23日,约翰·济慈逝世,6月,雪莱写就《阿多尼》来抒发自己对济慈的悼念之情,并控诉造成济慈早逝的英国文坛以及当时社会现状。但在这诗篇中,他好像也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令人惊奇的是雪莱的心脏在烈火中完好无损。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雪莱去世时才三十岁,留下《生命的胜利》没有写完,这是他所有诗篇中最富有独创性的一篇,其中他的现实主义思想表现得格外强烈。就我们所看到的,这一部分把生命描写得像人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是虚无飘渺的,但也几乎可以肯定雪莱是打算在下半部分说明人类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灿烂的顶峰。
雪莱遇难时,他的妻子玛丽只有二十五岁。她撰写了他的传记,编辑出版了他的诗集,在他生前,这些诗篇已经问世的相当少,而这相当少的一部分在社会上得到的反响也几乎是普遍的憎恶或漠不关心。他还留下了许多很出色的散文,包括有名的《诗辩》在内,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诗歌的创作方法,为诗人进行了辩护,认为他们是“没有得到社会承认的立法者”。
雪莱的墓碑上镌刻着援引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三行诗句:“他的一切并没有消失,只是经历过海的变异,已变的丰富而神奇。”《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这样评价雪莱:“在一个伟大的诗的时代,写出了最伟大的抒情诗剧、最伟大的悲剧、最伟大的爱情诗、最伟大的牧歌式挽诗,和一整批许多人认为就其形式、风格、意象和象征性而论,都是无与伦比的长诗和短诗。”
雪莱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他设想自己是日夜飞翔的夭使、飘浮蓝空的云朵、翱翔太空的云雀,乃至深秋季节的西风,是新世界理想的传播者、歌颂者、号召者。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而且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因此,恩格斯赞美雪菜是“天才的预言家”。
;18世纪末至l9世纪30年代以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拜伦、雪莱、济慈六大家所作最为煊赫。 其他的 还有先于六大家的威廉·布莱克(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 以及后来的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
麻烦采纳,谢谢!
作品及影响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神话写成的《安迪密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逆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 (BY《济慈诗选》序/屠岸) 注:济慈以及其诸多诗作,曾经在著名的科幻作品系列《海伯利安》中被提及。 济慈特指约翰济慈,(John Keats),其他“Keats”译为“基茨”。
冬天的早晨
普希金 (俄 1799——1837)
冰霜和阳光,多美妙的白天!
妩媚的朋友,你却在安眠。
是时候了,美人儿,醒来吧!
快睁开被安乐闭上的睡眼。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
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
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
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
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
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
在蔚蓝的天空下,像绒毯
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
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
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整个居室被琥珀的光辉
照得通明。刚生的炉火内
发出愉快的劈啪的声响。
这时,躺在床上遐想可真够美。
然而,你是否该叫人及早
把棕色的马套上雪橇!
亲爱的朋友,一路轻捷
让我们滑过清晨的雪。
任着烈性的马儿奔跑,
让我们访问那空旷的田野。
那不久以前葳蕤的树林,
那河岸,对我是多么可亲。
1829 年
(查良铮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普希金是19世纪伟大的俄国诗人,他的诗形式多样,韵律丰富,具有优美、细腻、轻快、明朗的风格。
(2001年1月30日 星期二 )
水仙
华兹华斯 (英 1770——1850)
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飘过的一朵云儿,
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
金**的水仙,缤纷茂密;
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
在随风摇弋,舞姿潇洒。
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
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
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
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
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
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
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
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
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
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
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奇。
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
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
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
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
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 ,
和水仙一道舞蹈不息。
(杨德豫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他的诗感情醇厚,诗语平易。这首《水仙》浅显易懂,但诗情洋溢。
(2001年2月6日 星期二 )
稠李树
叶赛宁 (苏 1895——1925)
馥郁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卷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
顺着树皮往下淌;
留下辛香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发亮,
就像璀璨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
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金灿灿的绿痕,
映着太阳的光芒。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下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1915年
(刘湛秋、茹香雪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苏联俄罗斯著名诗人。他的诗主要以农村自然景色为题材,具有强烈感染力。
窗边的树
弗罗斯特 (美 1874——1963)
我窗边的树呵,窗边的树,
夜幕降临时我把窗关闭;
但永远不要拉上窗帘吧,
以免将你我隔离。
你是地上崛起的朦胧梦影,
你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你轻巧的叶舌高声宣讲的一切,
并非一切都情理至深。
但树呵,我曾见狂风将你摇撼。
假如你窥见我在这屋中睡眠,
你会看到我也曾猛烈地被激荡,
几乎被暴风席卷。
那天命运出于它的儿戏,
把我们两个联系在一起:
你受的是外界气候的影响,
而我是内心风雨的荡激。
(顺子欣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罗伯特弗罗斯特,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诗人。他的诗主要以牧场和农村事物为题材,语言清晰、质朴、细腻而含蓄。这首诗写窗边树,主题落在内心的荡激。
(2001年2月20日 星期二 )
聪明的星
海涅 (德 1797——1856)
花儿容易碰到人的脚,
大多数都会被人践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胆大,
人们走过时总会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宝箱里,
可是也会被人们发现,
给它们钻孔,把它们扣住,
牢牢地扣在丝绳上面。
星星很聪明,它们有理由
远远地避开我们人寰;
星星挂在天幕上面,
像世界之灯,永远安全。
(钱春绮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海涅的这首诗,写的特别有趣:大自然被人类破坏很多了,连小草、珍珠都没有了安全,只有星星高高挂在天幕上,人类想破坏它也无能为力。诗写的非常幽默,对人类破坏大自然,是一个警告。这个诗的主题,诗中没有直接讲出来,让读者自己体会。像这样的诗,让读者好似是自己的发现,特别觉得有诗味。
(2001年2月20日 星期二 )
聪明的星
海涅 (德 1797——1856)
花儿容易碰到人的脚,
大多数都会被人践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胆大,
人们走过时总会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宝箱里,
可是也会被人们发现,
给它们钻孔,把它们扣住,
牢牢地扣在丝绳上面。
星星很聪明,它们有理由
远远地避开我们人寰;
星星挂在天幕上面,
像世界之灯,永远安全。
(钱春绮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海涅的这首诗,写的特别有趣:大自然被人类破坏很多了,连小草、珍珠都没有了安全,只有星星高高挂在天幕上,人类想破坏它也无能为力。诗写的非常幽默,对人类破坏大自然,是一个警告。这个诗的主题,诗中没有直接讲出来,让读者自己体会。像这样的诗,让读者好似是自己的发现,特别觉得有诗味。
(2001年2月27日 星期二 )
森 林
赖 特 (澳大利亚 1915---)
当我刚认识这一座森林,
它那些花朵真使我惊诧。
它们不同的形体和面孔,
随着季候的变化而变化。
镶上紫色的白色紫罗兰,
野生生姜的小小的花枝,
地上又小又孤独的兰花,
使得我整个白天都入迷。
还有厚实的紫红色百合,
凤凰树上面鲜红的花瓣,
和小溪浅浅流过的地方,
孔杰沃伊的碧绿的树冠。
当我刚认识这一座森林,
有的是可以消磨的时候。
而时间重新带来的收获,
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尽头。
现在它那些藤蔓和花朵,
都被人命名被人知道了,
就像早已实现了的愿望,
当初神奇的欢乐消失了。
但是我还要进一步寻觅,
除了我采集的这些鲜花,
还有尚待命名和知道的,
那一朵永不调谢的鲜花----
那产生所有鲜花的真实。
(邹 绛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全诗的重点在最后面一段,诗人还要进一步寻觅那产生所有鲜花的真实。那“所有鲜花的真实”是什么?诗人没有明说,这就让读者有余地去分析,去想像---帮助诗人想像。诗人对森林的描写,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使读者对森林有一种美的感觉,从而喜欢这首诗。
(2001年3月6日 星期二 )
给爱恩丝
雪 莱
你可爱极了,婴孩,我这么爱你!
你那微带笑靥的面颊 ,蓝眼睛,
你那亲热的、柔软动人的躯体,
教充满憎恨的的铁心都生出爱心;
有时候,你要睡就马上睡着了,你母亲
俯身把你抱紧在她清醒的心上,
你默默的眼睛所感到的一切动静
就把她喜悦的爱怜传到你身上;
有时候,她把你抱在洁白的胸口,
我深情注视你的脸,她的面貌
就在你脸上隐现----这样的时候,
你更可爱了,美丽纤弱的花苞;
你母亲的美影借你温柔的神态
充分呈现后,你就最最可爱!
(屠 岸 译)
(2001年3月13日 星期二 )
晚 秋 漫 步
弗洛斯特 (美 1874-1963)
当我漫步穿过收割后的田野,
看不见庄稼,一片空旷,
它宁静地躺着,象带露的茅屋,
通向花园的路也已荒凉。
当我沿着小径走进了花园,
听见枯草断蓬丛间
传来一阵阵凄清的鸟鸣,
比任何哀歌动人心弦。
花园墙边有一棵光秃的树,
弥留的孤叶早已枯黄,
它准是被我的意念所惊扰,
轻轻飘落发出摩擦的声响。
我没有在花园中走得很远,
我在残花败叶里面
采来一束淡蓝色的翠菊,
把它重新向你奉献。
(顾子欣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弗洛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写秋天肃杀之气,什么生命都没有了,诗人看到了一束淡蓝色的翠菊,便连忙采来奉献给他要奉献的人。这里,诗人歌颂了生命,歌颂了光明。
(2001年3月20日 星期二 )
人 的 季 节
济 慈 (英 1795-1821)
一年之中,有四季来而复往,
人的心灵中,也有春夏秋冬:
他有蓬勃的春天,让天真的幻想
把天下美好的事物全部抓到手中;
到了夏天,他喜欢对那初春
年华的甜蜜思想仔细的追念,
沉湎在其中,这种梦使他紧紧
靠近了天国;他的灵魂在秋天
有宁静的小湾,这时候他把翅膀
收拢了起来,他十分满足、自在,
醉眼朦胧,尽让美丽的景象
象门前小河般流过,不去理睬;
他也有冬天,苍白,变了面形;
不然,他就超越了人的本性。
(屠 岸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济慈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此首诗是十四行体的诗。在这首诗中,他把人的一生同一年四季相比,浪漫地说明了人一生的哲理:年轻时,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也有天真的幻想;人到壮年,事业顺利,他的梦靠近了理想;到了中年,想休息了,把翅膀收拢了起来;到了老年,自然规律要老要死。济慈讲的人一生的哲理,是他的想法和体会,这是19世纪的观念。到了当前的21世纪,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到了中年不能想休息,中年正是干事的时候,正是实现理想的时候;第二、年轻的时候,不能光是天真的幻想,还要脚踏国情、社情,努力实干方能有成。
(2001年3月27日 星期二 )
水 中 天
汉斯·卡罗萨 (英 1795-1821)
牧场有个黑森森的水塘,
只有一棵小赤杨投荫到岸上;
我正在童年时光。
这是闷热的春日,草被晒黄,意狂
睁目的蜻蜓把草叶咬,
我喜欢躺下俯身塘底瞧瞧。
水塘深深如碧霄。
云样物飘过水中天,灰灰的,雕镂分明如橡树叶片,
一面边缘发着蓝光!
美丽的太阳常从塘底涌出,
不刺眼,看去几乎如温柔
团团的月亮。
我忽然想,用绿色的赤杨条
抽碎水中天,----
又大又白的日头四处迸散,
溅出无数的亮银光点,
直溅到岸边。
我吓得心怦怦跳;那些点点,
无数的亮银光点,晃漾而上,
越往上,力越弱,
终究又变了个大太阳。
(张 厚 仁 译)
(2001年4月3日 星期二 )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洛斯特 (美 1874--1963)
**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而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顾子欣 译)
(2001年4月10日 星期二 )
明澈的溪流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西班牙 1981--1958)
明澈的溪流,宁静
而妩媚;峡谷清幽,
两岸风光秀美,
白的是杨,绿的是柳。
----峡谷宛如幻境,
还有心脏在搏动,
梦寐中犹闻妙曲,
笛音中伴着歌声。----
溪流妩媚:柳枝
好似未醒贪睡,
倒挂在平静的溪面,
亲吻着明澈的流水。
天空恬静而晴和,
苍穹低垂、浮游飘舞,
薄雾团团色如银,
拂弄着水上波、岸边树。
----我的心梦见了
秀美的溪岸、清幽的峡谷,
一直飞到那静谧的浅滩,
准备登上轻舟赴远途。
可是,刚刚踏上山径,
止不住留恋的热泪涌流:
尽管不知道谁是吟唱的歌手。
(王国荣)
老人曹树厚赏析《明澈的溪流》是一首有景有情的诗,情是留恋将要离去的美丽故地。
(2001年4月17日 星期二 )
音乐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西班牙 1981--1958)
有宁静的夜里,
悦耳的乐曲啊,你是一汪清水。
凉爽宜人-----仿佛那夜来香,
开在一个深不可测的花瓶里-----繁星满天际。
风逃进了自己的洞穴,
恐怖回到它居住的茅舍里,
在松林的绿色丛中,
一片生机正蓬勃地升起。
星儿渐渐隐退,
群山色如玫瑰,
远方,果园的水井旁,
燕子在歌唱。
(王国荣)
老人曹树厚赏析风逃走了,恐怖也躲藏起来了,一片生机在松林的绿色丛中蓬勃升起,这就是本诗的主调。写得多么生动啊!
(2001年4月24日 星期二 )
何 处
海涅(德 1797--1856)
何处将是疲倦的旅人
获得最后安息的住家?
是在南国的棕榈树荫?
是莱茵河畔的菩提树下?
我将被那陌生人的手
葬在某处的荒漠之中?
或者我将永远休憩在
一片大海之滨的沙中?
不管怎样!围绕着我的,
处处总是上帝的穹苍,
夜间,挂在我头上的星,
就像灵前的油灯一样。
(钱春绮)
老人曹树厚赏析海涅去世后,朋友们将他写的这首诗,作为他的墓志铭,刻在他的墓碑上。
(2001年5月8日 星期二 )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
叶芝(英 1865----1939)
树林里一片秋天的美景,
林中的小径很干燥,
十月的黄昏笼罩的流水
把寂静的天空映照;
盈盈的流水间隔着石头,
五十九只天鹅浮游。
自从我最初为它们计数,
这是第十九个秋天,
我发现,计数还不曾结束,
猛一下飞上了天边,
大声地拍打着翅膀盘旋,
勾划出大而碎的圆圈。
我见过这群光辉的天鹅,
如今却叫我真痛心,
全变了,自从第一次在池边,
也是个黄昏的时分,
我听见头上翅膀拍打声,
我那时脚步还轻盈。
还没有厌倦,一对对情侣,
在冷水中友好行进,
或者向天空奋力的飞升,
它们的心灵还算年轻,
也不管它们上哪儿浮行,
总有着激情和雄心。
它们在静寂的水上浮游,
何等的神秘和美丽!
有一天醒来,它们已飞去,
在哪个芦苇丛筑居?
哪一个池边,哪一个湖滨,
取悦于人们的眼睛?
1916年
(袁可嘉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叶芝是英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这首诗有如轻歌细语,讲着天鹅的美丽和自由。诗人发现这群天鹅走了:“有一天醒来,它们已飞去”。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要飞去?请读者们去咏味吧!
(2001年5月8日 星期二 )
忧虑
加夫列拉采斯特拉尔(智利 1889--1957)
我可不希望
我的女儿变成飞燕。
她会在天空翩跹
不再回到我身边;
她在屋檐下筑巢,
我不能替她梳小辫。
我可不希望
我的女儿变成飞燕。
我可不希望
我的女儿成为公主。
她穿上金子的小鞋子,
怎么能在草地上玩耍追逐?
到了晚上,
她不能睡在我身旁……
我可不希望
我的女儿变成小公主。
我更不希望
有朝一日她成了女王。
人们把她拥上宝座,
是我不能去的地方。
到了夜晚,
我不能把她摇晃……
我可不希望
我的女儿成为女王!
(王国荣 编)
老人曹树厚赏析这位著名的智利女诗人,她的诗歌抒情性极强,感情真挚,有“抒情女王”之称。1945年,她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这首《忧虑》写她的希望,希望“不希望”:不希望女儿变成飞燕,不希望女儿成为公主,不希望女儿成为女王,诗里抒着诗人的不同于常人的希望!
(2001年5月22日 星期二 )
在生活的广场上
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西班牙 1898--1983)
阳光之下,置身于人群之中,
是那么美好、和谐、信赖、朝气而且深沉,
被人们裹进队伍里,受大家鼓舞,
随人潮欢乐前进。
独自留在岸边,
不是上策,太孤苦零丁,
像堰堤或软体动物以石灰去模仿岩石。
还是纯洁与宁静地投进
沸腾的幸福里吧,去沉浸、沉浸。
他像居住在高楼里, 却忘掉自己居住何层,
我望着他踏梯而下
勇敢地投入人群,淹没其中。
人群在移动,可那颗受伤的心仍清晰可认。
在那里,谁还把这些区分?只是充满着
希望、坚定、赤诚、坦率和信心,
他仍是那么默然、温顺。
广场多么宽阔,带有万物的气息,
这气息迎着旭日东升,裹着强风。
这风儿的手掠过我们的头顶,
它抚摸着人们的前额,鼓舞着他们。
人群在蠕动,盘绕收缩,
紧密地,像是一个人,不能肯定它是坚强或懦弱,
但它是存在的,可以感知,覆盖大地。
其中,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点燃自己和认识自己。
灼热的午时,你却独自躲在阁楼里,
以好奇的目光,嘴角挂着疑问,
顾影自怜,寻找自己的倩影。
不必在镜里寻找自己,
过去不堪回首。
从阁楼里走下来吧,到人群中去觅寻。
那里会有一切,你也溶合其中。
去吧,把自己去赤裸裸地熔炼,去重新认识自己。
像初学游泳那样恐惧和犹豫,
但又满怀希望地走近水边,
先伸出一个脚踢踢泡沫
会觉得水在上升,勇气也在上升,
最后才会下定决心。
可是,现在水还不及腰部,信心还未坚定。
把双臂张开吧,
去扑进水中,
显示坚强和勇敢
向前游去,掀起浪花,伴着欢乐和信心。
潜在水里,让心儿与浪花一起跳动,
边游,边唱,倍觉自己年轻。
是呵,把赤着的双脚,
插进沸腾的生活,伸进这片广场。
迈进召唤着你的激流。
这颗受了损伤的小小的心儿,
它搏动的节奏
希冀赶上人群那颗跳动一致的巨心!
--选自《毁灭或爱情》(1932)
(王国荣 编)
老人曹树厚赏析阿莱克桑德雷是西班牙的著名诗人,获得1977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写了几十年的诗,主要是写他对人生、宇宙的观感。抒情性很强,但也融合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些诗不好懂,但这首《在生活的广场上》好懂,充满热爱生活的激情。诗的最后三句“ 这颗受了损伤的小小的心儿,它搏动的节奏,希冀赶上人群那颗跳动一致的巨心! ”明白的提出了诗的主题。
(2001年5月29日 星期二 )
一棵老苹果树
伊凡亚历克赛维奇布宁(俄国 1870--1953)
满身雪花,蓬蓬松松,阵阵芳香,
厉害的、羡慕你的蜜蜂和黄蜂
围着你嗡嗡叫,发出怡然自得的声响……
亲爱的老朋友,你越来越衰老?
这不是不幸。请看,谁还能像你
有如此青春盎然的时光!
(乌兰汗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诗人获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这首诗,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人的年龄而言,老年人有他被“蜜蜂和黄蜂”羡慕的价值。另一方面对文化悠久的国家、民族而言,也会永褒青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首诗,是一首寓意诗。
(2001年6月5日 星期二 )
对星星的诺言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 1889---1957)
星星睁着小眼睛,
挂在黑丝绒上亮晶晶,
你们从上往下望,
看我可纯真?
星星睁着小眼睛,
嵌在宁谧的天空闪闪亮,
你们在高处,
说我可善良?
星星睁着小眼睛,
睫毛眨个不止,
你们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
有蓝、有红、还有紫?
好奇的小眼睛,
彻夜睁着不睡眠,
玫瑰色的黎明
为什么要抹掉你们?
星星的小眼睛,
洒下泪滴或露珠。
你们在上面抖个不停,
是不是因为寒冷?
星星的小眼睛,
我向你们保证:
你们瞅着我,
我永远、永远纯真。
(王永年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向星星说话的诗,在中外很多很多。这首诗向星星保证“我永远、永远纯真”,这是诗人永远保持赤子之心的保证。诗的写作方法也很平近自然,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颇为一致。
(2001年6月12日 星期二 )
风 景
哈瑞马丁松(瑞典 190456---1978211)
苍翠的野地上一座石桥。
一个孩子站着。他望着流水。
远处,一匹马,背拖一抹夕阳。
它静静地饮水,
鬃毛散落在河中,
好似印第安人的头发。
(长诗选 译)
夜
俯身看吧!井里有星星。
璀璨的金星
在倒映着的羊齿叶间静闪。
这是一个发绿的大地之夜。
星星纷纷露脸,何等清晰!
好像从地球的一扇窗户出现。
(长诗选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这两首诗,是小诗。小诗是诗的一种体裁,写出好的小诗并不容易,我们从这两首小诗中,领悟写小诗的方法。当然,不管是什么体裁,写诗要真情实感,要美丽,要有意境,要有余味!
(2001年6月19日 星期二 )
西风歌
雪莱(英国 1792--1822)
一
你是秋的呼吸,啊,奔放的西风;
你无形地莅临时,残叶们逃亡,
它们像回避巫师的成群鬼魂:
黑的、惨红的、铅灰的,还有蜡黄,
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啊,你,
送飞翔的种籽到它们的冬床,
它们躺在那儿,又暗、又冷、又低,
一个个都像尸体埋葬于墓中,
直到明春你青空的妹妹吹起
她的号角,唤醒了大地的迷梦,
驱羊群似地驱使蕾儿吐馨,
使漫山遍野铺上了姹紫嫣红;
你周流上下四方,奔放的精灵,
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听呀听!
二
你在动乱的太空中掀起激流,
那上面飘浮着落叶似的云块,
掉落自天与海的错综的枝头:
它们是传送雨和闪电的神差。
你那气流之浪涛的碧蓝海面,
从朦胧的地平线到天的顶盖,
飘荡着快来的暴风雨的发辫,
像美娜德头上金**的乱发
随风飘动;你为这将逝的残年,
唱起挽歌;待到夜的帷幕落下,
将成为这一年的巨冢的圆顶,
你用凝聚的云雾为它作支架,
而从这浓云密雾中,将会涌迸:
电火、冰雹和黑的雨水;啊你听!
三
你也把青青的地中海水唤醒,
他原在贝宜湾的一个浮岛边,
沉醉于他夏日幻梦里的美景,
被一圈圈晶莹的涟漪所催眠,
他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荡漾于更明朗皎洁的水中天,
满披着翡翠似的苔藓和花朵,
花朵多芬芳,那气息使人醉迷;
浩瀚的大西洋本来平静无波,
随着你的脚步而裂开;在海底,
那些枝叶没有浆汁的湿树林,
还有海花,听到你来临的声息,
便突然地变色,它们大吃一惊,
瑟瑟地发抖,纷纷调谢。啊你听!
四
如果我是任你吹的落叶一片;
如果我是随着你飞翔的云块;
如果是波浪,在你威力下急喘,
享受你神力的推动,自由自在,
几乎与你一样,啊,你难制的力!
再不然,如果能回返童年时代,
常陪伴着你在太空任意飘飞,
以为要比你更神速也非幻想;
那我就不致处此窘迫境地,
向你苦苦求告:啊,快使我高扬,
像一片树叶、一朵云、一阵浪涛!
我碰上人生的荆棘,鲜血直淌!
时光的重负困着我,把我压倒,
我太像你了:难驯、迅速而骄傲。
五
把我当作你的琴,当作那树丛,
纵使我的叶子凋落又何妨?
在你怒吼咆哮的雄浑交响中,
将有树林和我的深沉的歌唱,
我们将唱出秋声,婉转而忧愁。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就像一片片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你听从我这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犹如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819年
杨熙龄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西风歌》是雪莱的名篇,“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雪莱的名句。这首诗将西风拟人化,将树叶也拟人化,其实将自己的感受和向往,也拟化在诗中了。读者们除了粗读全诗外,要背熟最后的两句有名的诗。
(2001年6月26日 星期二 )
仲夏 索山 了望台
斯乃德(美国 1930--?)
山谷底的烟云在缭绕,
雨终于停了,流溢着热气,
冷杉球果的树脂晶莹发光。
飞过嶙石,掠过草地,
一群群初生的蝇虻。
读过的书已忘个干净,
有几个挚友,却远在城里。
呷一口罐头盒盛的雪水,
放眼周围几英里的山野,
多么安详,多么静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