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唐代诗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根本上是由外部和内部原因决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外部因素。初唐时期(公元626-755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政治开明,国力强盛,各国纷纷来朝,人民生活富足,这为包括诗歌文化在内的文化领域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是内因,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不会满足于现状,会对文化娱乐有更高的追求(在唐代,写诗和赋应该是一种很时尚的文化娱乐活动!)。这就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大量的古代诗人称阅卷开始不会作诗也会唱歌,唐代的诗歌分为边塞诗、山水牧歌诗、浪花诗。人的史诗写作,又有唐杰、李白、浪漫闲人等四人怀着对李白、杜甫的史诗、白居易的抒情应接不暇,由于李白的成就和唐朝的改革开放,浪漫主义成为主流。
唐朝中期诗歌的繁荣是《时务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唐代,"言志 "和 "言情 "两种不同的观点找到了交汇点,中国诗歌从《时》、《李飒》发展到后来的 "宫体",直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拉开了唐文化的序幕。其次,这主要取决于繁荣的社会经济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唐朝宽松的政治环境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唐朝几个有作为的皇帝,都热爱艺术和音乐,崇尚高雅。
唐朝全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诗人,中国诗歌的宝库中留下了古代名篇的火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批现实主义诗人和文人,唐代的诗歌在质量和题材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正是唐代经济的空前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促进了社会文明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封建桎梏和束缚的宫廷士大夫和文人,成为创作诗词歌赋的主要力量。
诗词歌赋的美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思想,充满美感的诗词歌赋能使古今人民产生心理认同,展现出中国诗词歌赋的美学高度。诗词歌赋语言凝练,思想深邃,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中国诗歌中最为著名的是唐诗,诗人通过作诗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思想,许多佳作至今为人们所传诵。中国诗歌题材多样,诗人从多个方面汲取灵感,使诗歌呈现美的同时独具个人风格。
一、诗词歌赋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诗词歌赋中不仅呈现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亦包含作者想象中的虚幻事物,随着时间的发展,诗词歌赋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达到顶峰。诗歌在盛唐时格外繁荣,此时的诗人不仅写诗,他们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可充分实现人生理想,因而能够拥有多重身份。不论是李白的自由浪漫精神,还是杜甫的忧患意识,均使其诗作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诗词歌赋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古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使诗词歌赋不断发展,现在人们传诵诗词歌赋中的名篇佳作,有益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今人若想要掌握文学知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则需要对诗词歌赋进行全面学习。宋词和汉赋均展现出其特有的美感,我们在赏析优秀文学作品时,亦可获知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因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便不再停留在表面。
诗词歌赋是古人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可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同时能够给人美的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人们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时,能够在作品的指引下深入思考,提炼观点,进而提升人生境界。审美将贯穿在赏析作品的始终。
1关于山海见证爱情的句子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君当如磐石,妾当做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出自什么诗集出自“北大未名bbs诗词歌赋版”Littlesen 《山木诗词》的《无题》,原作发表日期是2005年5月30日。
作者:Littlesen
原文:
曲曲池边路,春来少人行。
含水芙蓉叶,春去气犹清。
夕岚分彩翠,高树藏莺声。
乍向风中看,花落更分明。
徘徊觉露冷,清宵月影横。
泠泠砭肌发,疑是晓寒生。
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译文:
见多了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却不知海可由舟渡,山亦有径行。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苍白而又无力的爱,能否跃过山跨过海呢?不可平的山海,将你我阻拦,可是你却忘了,海可由舟渡,山亦有路行,所爱翻山海,山海皆可平。
爱而不得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吧,记得席慕容曾经说过:于是我明白,并不是每一颗爱情的种子都可以长成大树。那一个接一个的人走进我们的生命,并肩而行,渐行渐远,再然后便是决绝和遗忘。当我们懂得这些的时候,我们开始长大,学会在啤酒与沉默中藏起自己的心事,却在记忆中辗转反侧了。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一切都是命运,无可更改。我们习惯性地把无法控制的事交给命运,习惯性地把沉默当成选择,而熟不知是因为别无选择,所以唯有这样沉默才是唯一的选择。你说别傻等了,我们根本不合适,我不会喜欢你的。我唯有傻傻的笑,才能去掩饰这突然安静的空气。
如你所见,没哭,没闹,没死缠烂打。也如你不见,思君,念君,夜不能寐。幸,思念无声,否则我怕你会被震耳欲聋。你知道的,我还是很喜欢你,即使山高水远,我也会踩碎这山,踏枯这海。
扩展资料:
山木诗词无题,为什么很多古诗的题目都取名叫无题:
古诗之所以无题,是因为这些诗歌的作者并非有意作诗,只不过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随口讽咏,自然成章。
顾炎武说:“古人之诗,有诗而后有题;今人之诗,有题而后有诗。有诗而后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诗徇乎物。”袁枚也说:“无题之诗,天籁也;有题之诗,人籁也。天籁易工,人籁难工。《三百篇》、《古诗十九首》,皆无题之作,后人取其诗中首面之一二字为题,遂独绝千古。
搜狗百科-山木诗词
3关于山海的诗句急,快点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窥仰会无缘。谭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要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唐·司空图: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元·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写海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水何澹澹,山岛耸峙-《观沧海》——曹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唐钱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宋苏轼《临江仙》。
4我喜欢山和海的诗句关于山和海的诗句
1、海畔云山拥蓟城-----唐 祖咏 《望蓟门》
2、海畔尖山似剑芒-----唐 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海动山倾古月摧-----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4、旧山旧海悠且长-----南 北朝谢庄 《怀园引》
5、三山浮海日晖晖-----宋 王珪 《导引·忆玉清景》
6、万重山海烟波阔-----宋 释普宁 《偈颂四十一首》
7、万井千山海色秋-----唐 李嘉祐 《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8、卷海颓山得我惊-----宋 陆游 《蓬莱阁闻大风》
9、山从地尽云垂海-----宋 黄文雷 《登楼有感》
10、海云叠叠暮山低-----宋 李新 《禅房》
5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山海亦可平难平是人心什么意思意思是:我所爱的人和我相隔千山万水,山水不能填平,我们不能相见。就算山海可以填平,最难平息的是人的心。表示千山万水阻隔不了变心了。是一段无望的爱情,把不改成亦,就是一切都有可能,没有什么能阻挡了。
扩展资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山木诗集选
夕岚分彩翠,高树藏莺声。
乍向风中看,花落更分明。
徘徊觉露冷,清宵月影横。
泠泠砭肌发,疑是晓寒生。
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所思隔云端,奈何凡肉身。
愚公不复见,精卫长泣鸣。
6关于“心有山海静而无边”的句子有哪些1 山水,是中国人的理想生活之境,山水,早已经融入在中国人的性格里。做事时,取山之坚毅,如山般扎根在一处,全心全意付出,为人处世时,学海之广博,“山、海、明月”用青瓷凝固翻滚的海,用泥土琢刻深沉的山,希望使用它的人都:心有山海,静而无边。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2 一个人经历越多就会越温和,就像大海容纳越多,越是风平浪静。心有山海,静而无边。愿你我都能修一份心海,笑看悲欢离合!
3 工作中,他是技艺精湛,仁心仁术的医者;工作外,他是一不断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登山者。生存与死亡,他有着比很多人更深的感悟,对于生命,他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4 心有山海静而无边,心若冰清,波澜不惊。
5 我虽胸怀大志渴望江湖,但心却沉浸在世外桃源,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6 当今的社会很浮躁,我很喜欢一句话:心有山海,静而无边,内心一直也追求这种平和境界。
7 你的心决定你看见的,心里安静了,在闹市也是安静,心里不平静,在深山也会波澜起伏,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8 真正的心境,绝不是无所事事、与世无争,而是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9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只需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10 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人自悟。面对伤害,面对辱骂,要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11 心有山海静而无边,同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12 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心有山海静而无边,简单一些,豁达一点,积极一点,心净才能无染,无染才能舒心。
13 喜欢在寂寥的日暮黄昏后,一个人默默地行走。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遥望西天彩霞旖旎,分外妖娆美丽。一片空旷辽阔的大地,荒草凄凄,一切生命的悲喜,都隐藏在季节的轮回里。当锦瑟的韶光渐行渐远,心中慢慢有山海静而无边,我是否可以,站在这里,静静地,看着时光老去……
14 流年的风,或喜或悲,从指尖滑过,转角街头的灯火阑珊,已在光阴的扉页上泛黄,生命的旅程中,没有什么不会在岁月中老去,慢慢就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15 品尽百味,而无味,因为看透;阅遍千山,而无景,因为看清;历经沧桑,而无伤,因为看淡。渐渐懂得: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16 释义:心中有山河大海,安静宁静而没有边际。指我的心里装着广袤无垠的山海,思绪却不会因为山海的起伏而波动。
17 意思相近的句子:
1 心容天地方可退,远岸观潮海无边。
2 人安茅屋静,心淡世路平。
3 人生如茶,静对沉浮。
4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1、李白的诗作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实际上,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
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2、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开始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把它推到一个新的高峰,他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经验,在艺术上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整个唐代诗歌和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唐中叶以后以白居易、元棋为首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直接受到社甫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
杜甫的诗作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扩展资料:
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文字想象力很奇特,文字艺术造就极高。可以说他一位不折不挠的浪漫主意诗人。他对祖国山河与雄伟的自然风光情有独钟,诗歌风格雄奇豪放,飘逸清新,道出生活中的道理,充满浪漫主义的精神。
充实的内容跟文字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人最真实的情感冲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是他诗歌中最突显的特色。李白在唐朝鼎盛的时期,他的诗被当时的外国人看到,外国人深深的感受到李白的豪放又不失内涵文字艺术。
别具一格的写作特色被外国人称赞。他的想象力更是被外国人顶礼膜拜,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外文。那时正在中国的外国人把李白的诗带回自己的国家,给自己国家的人讲述李白神奇的地方
杜甫在艺术上对后代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例如他所开创的“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新体乐府,就打破了长期以来借用汉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局限,而是根据描写的内容以决定诗的题目,从而使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发浑。
为后代诗人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杜甫在其他诗体形式上的创造与发展,也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如杜甫以七律写当时的政治和人民的疾苦,就被陆游、元好问直接继承。
陆游的七律内容深刻、格调高昂、意境挺拔,有人把它和杜甫的七律并重,虽然不很确切,从中也可以看出陆游是深受杜甫七律的影响。
—李白
—杜甫
推荐参考: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比较
一、概述李杜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二、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形成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三、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创作方法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卓越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的“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强盛而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特点,结合经历和思想性格,他的诗篇呈现出与杜甫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也使用笔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卷,逐步攀上现实主义高峰。其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体现在诗人的叙事诗上。
首先,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他的诗篇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就是写历史人物,如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等,也往往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化身,这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使诗增添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让读者感到热情亲切。而杜甫常寓主观于客观。杜甫的诗歌,善于把主观的思想内容融于客观的事实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这是杜诗的最大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如《丽人行》,作者从头到尾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的感情和倾向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其次,李白的诗句具有大胆的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早已成为文学描写中夸张的典型。而他的喝酒,也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他的登高,也竟然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尺”“举手可近月”的地步。这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夸张诗句,在李白那些气势雄壮,豪放不羁的诗篇里,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使人惊叹不已。杜甫则注重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身特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这一细节,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和愤慨。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源于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三,李白的大胆夸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想象总是那样出人意表,又是那样的天真纯洁,深深拨动读者的心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一些写“月”诗。他喜欢明月,就想象明月可以问讯,追攀和摘揽。如《把酒问月》中写到:“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又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俱怀逸兴思飞,欲上青云揽明月。”他又常把明月引为知己,想象明月可以伴他饮酒,送他远行,解他孤独,寓他乡情,甚至当月色不足时,也能赊些来。现实的世界对李白来说,往往显得狭小,憋闷,阴暗,因此他时常展开幻想的翅膀飞向天空仙境去寻求光明和自由。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运用幻想手法,奇妙的神仙世界,有力地反衬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出李白对自由,解放的渴望与追求。而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加工,塑造出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逾墙而逃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幕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等,组成了一组人物形象画廊。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最后,李白的诗富有奇特的比喻。“轻面把朋友,对面九疑峰”,用山峰来比喻朋友间的猜疑,形象新奇而壮伟。“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用黄河可塞的惊心比喻,来反衬阵亡士卒的的妻子那种绝望的悲哀,也真够惊心动魄的了。他所写的瀑布、黄河、秋月、山峰皆雄奇壮伟、壮丽、灵活。杜甫的诗句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就以人物的语言来刻画心理,以塑造形象。《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强和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他的《无家别》,《垂老别》也都用独白写成,《新安吏》、《潼关吏》均采用对话方式。这些人物的话语,通俗朴素,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年龄,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当然,在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中,也包含现实主义的成分。最能体现李白这一特点的是他的游仙诗、写景诗。如《古风》(其十九),前部分写华山仙境,后部分的“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写的是血流中原的惨痛现实。诗人把美丽的华山仙境与流血的中原大地结合起来,反映了诗人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厌恶黑暗,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关心国家民族的真挚感情。《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诗体现了这种艺术特色。杜甫的诗以真实反映现实见长,但他的不少作品也透露出理想主义光芒。如《望岳》中的“会将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年青时的自信与豪情。《饮中八仙歌》中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浪漫主义笔调写富有浪漫色彩的人物,呼之欲出,光彩照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突出地显示了诗人的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
四、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比较
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的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的一切的思想。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他在诗歌中用尽夸张渲染烘托拟人等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都体现了诗仙的独特气质和风格。
杜甫开放性的总结发扬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善于选择并概括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善于选择和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并且寄寓自己的爱憎,使这些形象真实可感,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他的诗歌多用来反映民间疾苦和国家大事。表现手法上,杜甫学习民歌运动中的对话和口语,大大提高了诗的表现力,使诗歌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人民群众。他的乐府叙事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成为那个时期社会矛盾和斗争的真实写照,深刻表现了他终生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李白少年好学,喜欢文学。“一生好人名山游”,青年时即离家漫游祖国的大江南北。后被唐玄宗召为文学侍从,但当时政治日渐腐败,不满两年,便因得罪权贵,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安史之乱后,李白遭遇不幸,最后在贫困和漂泊中病逝。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如李白的豪饮、剑术和球技,可谓德才兼备、文武两长。李白,身为一唐代的诗界巨人,被后世推崇为诗仙,已经可见他的才华横溢。所写的诗篇也充分的表达了他的豪迈性格。
杜甫的诗风格迥异,杜甫的创作没有李白那么奔放,相反杜甫的诗很大的程度上是按照前人的经验,严格遵照各种格式来表达自己。很少有象李白那样一挥而就的神来之笔。杜甫对于作诗是一种严谨的态度,这也是因为他终生潦倒,颠沛流离。经常为生计而奔波于权贵府邸,靠着自己做的诗词歌赋来换取一些钱财,我理解为只有结构严谨才能博取赏识的缘故。杜甫的处境是非常可悲的,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
五、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文学艺术特色比较
李白与杜甫所代表是二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李白的诗歌运用奇特的夸张和想象,往往所表达是一种超脱自然的盛世情怀,而杜甫运用写实的手法,在意的是对于客体的一种真实的再现。他们一个是浪漫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另外的一个是现实主义的巅峰诗人。他们的风格导致了文章的基调的不同,读李白的诗,会被其豪迈的积极的心态而拍案叫绝,读杜甫的诗,忧国忧民的沉郁顿挫的感情所感动。所以对于分析他们之间的艺术特色,必须从诗歌的本身还有情感出发。
从李杜的感情基调上比较:
李白所体现的是一种奔放豪迈的美,所以他所折射出来的感情往往是一种壮大明朗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宛如黄河之水奔腾而下的气势磅礴,想象瞬息万变,驰骋于天地之间,穿梭古往今来,来去无踪。“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人豪迈的情怀使得他的诗歌的表达瑰丽无比,奇特俊逸。杜甫的诗歌往往所表达的是一种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思想,读杜甫的诗感觉他的每一个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抑郁之情,这样的一种感情基调蕴含着忧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博大深远,情感波涛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作者思接千载,首先从洞庭湖的博大气象发笔,骤然百感交集,世事飘荡,亲朋分离,不禁感然伤喟,最后的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足见作者沉郁之情感,每览此文,喟然伤心干。
在创作题材上比较:
李杜的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所用的创作方法也有很的不同。李白的诗歌多有精神世界的描写,在游山涉水中,往往寄托了诗仙的旷世情怀,或积极入世,或蔑视权贵,或纵情山水,但是李白的诗歌中我们会发现他笔下的客观世界总是留下诗仙的浪漫主义情调,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的色彩。写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的愁不是停留在伤秋悲春之中,而更多的是作者的积极的态度上的基础上的一种豪迈之愁,愁中更有豪气十足。
而与李白截然相反的杜甫创作题材上,杜甫更在意的是一种虚的表达,杜甫会把深刻的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通过对于事物的真实的刻画,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去写作,展现的是无尽之情,蕴含于有限之景中,杜甫在《丽人行》中写杨氏兄妹的奢华并没有直接斥责其荒*无度,而是对于他们的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的描述进行鞭挞,作者的憎恶之情显露无疑。
从诗歌的体裁和创作的理念上比较: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乐府诗,不爱严整的律诗。从他的代表作上看,大多是以这样的三种诗歌的样式出现,《古风》59首,是他的五古代表作,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李白还擅长写绝句,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历代评七言绝句的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为擅长。乐府诗方面,李白运用旧乐府诗题,语言不事雕琢,浑然天成,正如他所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使之更为精炼,优美,含义深长。
而杜甫的诗歌各体兼工,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另外的一方面杜甫突破了乐府旧题的束缚,创造了不少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例如“三吏”“三别”。杜甫的律诗的代表作有《月夜》《春望》《望岳》《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诗文无不以沉郁稳健建昌,凝重精美著称,杜甫善于用充沛的感情驾驭精炼奇绝的文字,同时,与李白的浑然天成,不讲究炼字相比,杜甫始终坚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其诗歌讲究的是遣词造句,语句常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诗歌精炼严整非常人之能所能及也。
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文采飞扬十分厉害,他也写了不少的诗词歌赋,居然可以说得上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从他的作品开始出现了骚体。
屈原,他开创了一个时代。
那为什么又叫做骚体的?骚体是一种文学体裁,屈原的《离骚》是这类题材之翘楚,是传世之佳作,即使这么多年以后,我们依旧能够品读出其中的意蕴。
因为离骚体称楚辞体。有很多人写骚体,大都是模仿的屈原。可能对于大家来说,相比于楚辞体这个叫法,骚体更加让人能接受。可能因为写的最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人是屈原,所以骚体也是由屈原的《离骚》开始叫的,可能如果没有《离骚》,就会叫做楚辞体更多一些吧。
既然屈原的《离骚》是骚体的由来,那么自然而然屈原写的诗词歌赋自然要说的上是一句骚体了。从《离骚》中我们可以看到屈原用了很多“兮”,更加的放开了自己的情感去抒发这一切。
屈原的骚体打破了过去很多的旧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一个自己的诗的世界,真的是很厉害了!当然后来也有很多人模仿,而且骚体也对后来汉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屈原的诗词歌赋是称得上叫骚体的,那一部《离骚》奠定了屈原在我们诗歌文化的地位不可动摇。《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古国,其文化熠熠生辉,更是有许多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文人墨客们所创作的诗词歌赋更是在灿若星河的历史长河中如星光一样耀眼。
提起古诗自然离不开唐诗和宋词,因为宋朝时期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了宋朝的文化大力发展,甚至于在同一时期于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而宋词的代表人物当数辛弃疾,李清照,柳永,苏轼等。
因为宋朝的文化发展导致了宋词当中大多呈现的是婉约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在通读宋词之时,很容易让读者置身其中,设身处地的感知作者的美好情怀。
苏轼有一首词旷古烁今,后世评价为诗词巅峰之作,至今无人超越,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释义
我举着酒杯对月当空遥问上苍,到底如何才能够得知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呢?是在遥远的天空里,现在又是何年何月?我很想乘着清风扶摇直上,去问问天宫的仙人,但是又怕高楼,又怕层楼叠榭,我总是感觉到高处不胜寒,想来九天之上的风光也比不上现在。
月亮渐渐爬上了高处,而洁白的月光又仿佛一直在盯着我这位辗转反侧的外乡人,月亮,难道我哪里得罪了你呢?为什么你要在此时格外的圆呢?这个时候我正是与亲人分别的时候。
其实我也明白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就如同这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无法两全,此时我也只能够在心中祈祷远方的亲人能够平安喜乐,哪怕我与他相隔千山万水,但是我的心和他在一起,看着如今的一轮明月,就当是我们团聚了吧。
这阙词的创作背景是宋神宗年间的中秋节。
苏轼虽然有惊世之才能,但是他在官场上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写这首词的时候,恰逢他和王安石的变法政见不同,导致了苏轼被放逐。
此时苏轼原本请求把他调任到离弟弟苏辙很近的地方为官,但是苏轼却被放逐到了密州。
当到了密州之后苏轼和弟弟苏辙团聚的愿望也无法实现,而此时恰逢中秋节,看着天空中一轮圆月不免的让苏轼开始思念起远方的亲人,他强烈的希望可以与亲人团聚,所以对月当空写下了这一首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词。
这阙词重点在描绘当下的场景,无论是一轮圆月还是亭台楼宇,同时作者又发挥了强烈的想象力,想象九天之上的天宫此时又是何年何月,又是什么样的场景。
此时的一轮圆月又刺痛了苏轼想要和亲人团聚的心,但是苏轼心中也明白,月有阴晴圆缺,如同人有悲欢离合,是非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也只能够听之任之而享受当下。
虽然在这阙词当中作者描绘出了自己对于天宫景象的想象,但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更是表达了作者更向往人间生活,更喜欢当下的一切。
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虽然于中秋之节无法与家人团聚,虽然在官场上又遭到了放逐,可是依旧没有打消苏是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始终对生活满怀期待,这首词也极大程度的表明了苏轼极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自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创作出来之后,其传唱度一直很高,因为这一首词当中苏轼用自己与月亮对话的方式来表达了心中对于处于远方的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全词意境豪放,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又能够给人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可以通过其中的语言非常明确的感受到创作者的心境和愁绪,并且也将汉字的押韵艺术,和声律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阅读古诗词,可以给心灵带来极大的享受。
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而阅读古诗词可以很好的培养语感,多学习古诗词也可以帮助孩子静心提升专注力,所以家长朋友们可以购买一套词传回去。
我与大家推荐的这套词传当中包括了《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
这一套词传不但可以满足学习宋词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了解创作者的生平,用一套词传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孩子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