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大致分为3个地区: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仅指关中话。
1、中原官话-关中话
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为其的一个分支,代表方言为西安方言(东府)和宝鸡方言(西府)。关中方言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前者包括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商洛市下属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
山西运城—临汾、河南灵宝一带。后者包括宝鸡市、甘肃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宁夏西南部。关中话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使用陕西话(关中话)的人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东起河南灵宝,西到甘肃天水一带,北接延安,南伸秦岭北麓,总人口大约五千万余。
2、晋语-陕北话
陕北话属于晋语。
3、西南官话-陕南话
陕南话属于西南官话,陕南亦有中原官话、晋语、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
10个经典的陕西方言
1、么麻达(mo ma da)
么麻达=没毛病,一般用在回复别人的请求,表示自己可以顺利干完某事。
2、克里马擦(ke li ma ca)
表示动作麻利,干活迅速,一般是让某人干脆利落干完某事。
3、嘹咂咧(liao za lie)
是指太好了,非常好,“佼人僚兮”,最早出自《诗经·陈风·月出》。
4、嘎达马西(ga da ma xi)
是指零碎的多个物件,有乱七八糟的意思。
5、蕞娃(sui wa)
是指小孩,蕞表示小,王充《论横》:“蕞残满车,不成为道。”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
6、谝闲传(pian han chuan)
谝闲传和唠嗑意义相近,通常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侃大山。
7、瓜皮(gua pi)
这个有点骂人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二百五,坎头子,表示想法或者做法不正常。
8、目乱(mu luan)
表示思绪烦乱,头晕烦躁,不舒服。
9、咥一碗(die yi wan)
咥,就是吃的意思,最早出自《周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依稀记得有个段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咥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还嘟嘟囔囔。”
10、包说咧(bao shuo lie)
包=别,就是不要的意思,陕西话“别”发音为“包”。
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得是得(是不是,放在句末作为问句结尾)、年川(言传,就是指说话,比如有时年川,相当于北京话言语)、骚青(过于献媚,人前显摆)、桑碾(是指贪吃,看别人吃东西丢人的样子)、哈怂(指坏人,)你的得是想乃打(你是不是找揍)……
nù,也就是说一个人漂亮就是(得很),这个代表女子很漂亮。
陕西话中只有四个声调,但与普通话声调有很明显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字读音符合声调对照表。以下以西安话例:不符合以上对应关系的主要是清声母及 次浊声母 的入声字。
普通话把清入字不规则地归入阴、阳平、上、去四声,把次浊入声字入去声,而关中话则将清入、次浊入入阴平。如清入“八、福、笔、各”次浊入“麦、月”等。
发音:普通话发阴平(一声调)的,陕西话都念轻声,普通话发阳平(二声调)的,陕西话仍读阳平,普通话发上声(三声调)的,陕西话发去声,普通话发去声(四声调)的,陕西话发阴平。
陕西方言分属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陕西话和陕西方言概念不等同。
1、中原官话-关中话:
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为其的一个分支,代表方言为西安方言(东府)和宝鸡方言(西府)。关中方言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
2、晋语-陕北话:陕北话属于晋语。
3、西南官话-陕南话:
陕南话属于西南官话,陕南亦有中原官话、晋语、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
聊咋咧在陕西方言中是“好极了”的意思。
嫽扎咧(注音为:liáo(二声) za(轻声) lie(轻声))这个词为陕西方言, 很多到了陕西的人就想学一句很正宗的陕西话,而"嫽扎咧"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口头语。
特别是到陕西上大学的学生,它的意思是就是特别好,很爽很不错的意思是,形容词性。
关中话在发音上跟普通话差别不大,但在声调上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普通话读阴平(一声)的声调,陕西关中方言通常会念作轻声。比如,出去的“出”读chū,关中话会读作chu,声音听起来比较轻柔。
普通话读阳平(二声)的声调,陕西关中方言也读阳平,两者没有变化。比如,黎明的“黎”读lí,关中话与普通话的读法完全一致。
普通话读上声(三声)的声调,陕西关中方言通常会念作去声。比如,老师的“老”读lǎo,关中话会读作lào,音同涝。这是因为关中方言里边没有上声,发音时脱口而出,没有必要拐弯,听起来直截了当,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