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谈美书简有什么区别

谈美 谈美书简有什么区别,第1张

作者都是朱光潜,内容有不同。可看目录:

《谈美》目录

开场话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十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十三 “不似则失蕻 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谈美书简》目录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谈人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篇一:谈美书简读书心得

 长时间不曾读书,更不曾这么认真的读书。《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学出版)又名《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一部谈美学的论著。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造诣这里无需过多赘述,他是我国研究美学的始祖,一代美学大师。通读完后,首先的感觉是朱先生知识的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在他的书中,古今中外的文献引用得极多,而且所引用的英法德等国关于美的论述都是他最早翻译过来的。其实粗读一篇,我真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美。虽然他通篇都在介绍什么是美,从心理学角度、从哲学角度、从自然科学角度去研究、论证美的本质意义。但是我读的还是一头雾水,因为朱先生的思想是那么的深邃;眼光是那么犀利;观点是那么独到。都说读书就是读者和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我只觉得朱先生穿着一身长马褂,在某个黄昏的清风中,向我娓娓道来,像一切得道智者一样,他持才并不傲物,从容淡泊,虚怀若谷。对我而言,朱先生只能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美

 什么是美朱光潜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者或者说是理论研究者,简单草率地定义某种事物,总不免会把读者引入歧途甚至会怡笑大方。伟人如柏拉图也曾犯下把人定义成没有羽毛动物的错误,留下了千古笑柄。美不完全是事物的属性,不能科学定性地定义。譬如我们说水,这是可以严格定义的,凡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就是水,这个不会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而改变。然而我们很多人对美的定义其实都是成为美的条件,我们说脚长的女人比脚短的女人要美,对称的比散乱的要美,但这都是成为美的条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不一定就是美。正如空气含有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是雨。因此有人问圣·奥古斯丁:“什么是时间”,他回答:“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

 美不能定义,又不是事物固有的属性,那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吗朱先生告诉我们,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物属性,当我们见到美的事物时,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那是美的。但是研究判别美,不仅要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见到的价值去研究。通俗一点讲,就是美不仅在物,而且在心,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在,俯首即拾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所以美学研究的理论,不仅要讲艺术,而且要讲心理。作者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在讲美,我才疏学浅,读了多遍亦只是管中窥豹,不能全面真正理解作者所阐述的理论。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一个疑问,自已认为美就是美,了解那么多有意义吗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美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攀登过山,游玩过水,欣赏过画,背颂过诗文,当我们发现某处景色让我们心情愉悦时,我们会说,这里真美;当我们读到某处诗文让我们身临其近时,我们会说这首诗真美;当我们读到某篇文章让我们长期心灵的桎梏、精神的困顿豁然开朗的时候,我们会说这篇文章真美。我们在说美的时候,其实都只是一个随性的判断,靠得是自己粗疏的经验,至于为什么会觉得美,我们都没有意识进行仔细的考量。我们要欣赏、判断美,其实是不能离开理论支撑的。如果我们没有决定怎么才是美,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更美;如果我们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就没有理由说这件是艺术品,那件作品不是艺术品。只有当我们明白美的本质的时候,才能使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得着更准确的力量(朱自清语)。

 对于读这本讲哲学,讲心理学的理论书籍,读起来非常费力。要来只是想了解一下,但是被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以贯之的努力精神所感染,觉得不认真读完都是对不起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和自己白白流失的青春。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每论到一个观点,都列举了十几个思想流派的主流观点,然后自己不轻易的判断某种观点的对错,也不轻易接受某种观点。在以过自己认真思索、艰苦探索的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他在《谈美》中说到写此书时“要先看几十部书才敢下笔写一章”。这让我想起,他在这本书附录《作者自传》中提到的一件事情,在作者年近花甲的时候,还努力去学习俄文,并且可以达到读写的程度。前些年,我在某本书上看到北大王选在60多岁的时候,再去学计算机程序语言,并成功开发出汉字排版软件,打破了国外对汉字排版领域多年的垄断,被誉为“当代毕升”。在这里不是想说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故事,而是觉得我现在还很年轻,悲观、懒惰的情绪时常在缠绕着我。每当一看到《文艺心理学》摆在我面前时,自不觉汗流夹背。

 篇二:谈美书简读书心得

 美的本质。从柏拉图开始许多的哲学家、美学家以及文艺理论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但最终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可见美的问题本身有着不可测度的奥秘。这同样也告诉我们:美学是一种概念。美学之路,自然就艰难远久。

 朱光潜先生却强调:“美的研究,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美的本源。”即人类对美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和经验。

 学美学,首先应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或者必备什么认知呢朱光潜先生回答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理解起来似乎就是:各人资凛不同,环境不同。学美的性质自然也不相同。美源于一点;自然最终也会归就于一点。在探讨和研究的道路上。尽管途径各不相同。其结果却都一样。

 谈美与审美。最直观的就是人。因为无论是对人的批评还是欣赏。都源于美的界定和价值。

 对美的判断力并非人类诞生时就存在。而是随着我们人类的进化而逐步完善所成为的一种情感意识。

 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各种能力的有机统一体。它会将自然中的一些单一性适当融合。正是由于这种融合,才促使美体现在人类的“认知、情感、意志”中。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美学的基本;但也并非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就能学通美学。如果一个人学懂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并不具备认真刻苦、勇猛前进的时代精神;那么,他也不会在坎坷的学美之路上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个人精神的结合产生了情感。人与人的结合产生了社会。当人们心中具备某些东西后;他们就会开始宣释自己内心的美的感受。这其中自然就会要劳动。用劳动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在这个社会。

 展现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繁复的。这其中不禁要包括许多的学术限界。即不要因为不超越学术界限而宣扬单一的美学。这样不禁使美学空洞和抽象了。

 艺术体现美,反映了现实中的自然。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创造,是一种劳动产物,所以艺术又被称为“第二自然”。

 艺术叙述了人们心中的情感,思维和梦想。通过艺术,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维高度和精神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通过修辞转化成艺术。艺术也就无形式。尽管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主义思想。”但艺术的终端。我想也会回归于生活。

 篇三:谈美书简读书心得

 美是什么我们怎样去认识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有点让我无从下手。如果单纯的说美是漂亮,有些肤浅;说美是善良,又有些抽象;说美是看着顺眼的东西,又有些狭隘……那么美到底是什么我有些疑惑了。

 然而,当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以后,我受益匪浅。也深刻体会到了文学力量的伟大。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用他毕生精力,向人们谈论美。这是他对美的魅力的深刻体验,是对他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更是给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他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力图在促进年轻一代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参照和指南。此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谈美书简》是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的13封信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等美学范畴,作了生动而详细的阐释。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第一封《代前言:怎样学习美学》

 朱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动意,并且谈了学习美学的基本方法。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美学是科学工作的一种,它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恒心以及排除万难的勇气。马克思的名言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是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到这里人们就应该排除一切疑虑;这个领域里不容许又丝毫畏惧!’”朱光潜先生也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学道路的不懈追求。

 第二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抽象概念出发》

 人们在不断的探究美的定义是什么但是并没有固定的结论。美可以变为丑,丑也可以转化为美。80年代,朱光潜先生坚持“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总命题,认为这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是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正确辨认生活与艺术中的一切丑现象”,认为“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第三封《谈人》

 谈美离不开谈人,因为美是一种对于人来说才具有意义的价值。文中写到:“一个活人时时刻刻要和外界事物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为着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因此,人的活动大致分为知情意这三种,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并且对康德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批判。

 第四封《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一些误解》

 在此,朱光潜先生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专著,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等一些误解,朱光潜先生说,构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个完整体系“是长期发展而且散见于一系列著作中的。要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对我们学习美学是一大启发。

 第五封《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朱光潜先生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交融的”。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一方面,自然经过人的改造而日益丰富化,成了“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质力量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是一个双向过程。人类历史就这们日益发展下去,以至于达到“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第六封《冲破文艺创作和审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_”统治时期,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感”。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为人的自然本性, “人道主义”总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在阐释“共同美感”时,朱光潜先生援引了马克思“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共同职能”,它所产生的美感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美感”。因此,老先生呼吁我们冲破禁区,解放思想。

 第七封《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在这封信里,朱光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理学知识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美与美感,如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而且向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节奏感,而不应一味高昂”“审美者和审美对象各有类型”等观点。人的审美标准不同,美的标准也就不一样。情人眼里出西施,难道西施都长一个样吗

 第八封《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朱光潜先生认为“把从感性认识所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叫形象思维;“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这是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形象思维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第九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文学是用语言为媒介,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即语言要通过符号(字音和字形)间接引起事物的观念。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文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他提醒我们青年一定要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如多读文学作品等。

 第十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不能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绝对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这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像旗帜那样鲜明对立。要“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高尔基曾说过:“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十一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起着决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但是再现典型人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

 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悲剧与喜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具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特性。悲剧与喜剧很难截然划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就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分出悲喜,同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戏剧往往产生不同的感受。“世界对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第十三封《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朱光潜先生对来信问到关于学外语和美学问题朋友们提出忠告:“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其次,“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掌握国际最新资料”;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就是这样一本书,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在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正如他几十年前创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样,不是掉书袋的,而信手所致,拿来谈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美学、理解美学,而不是空洞的来谈论美学大理论。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范文大全

 谈美书简是一个晚年老人写的书,谁能想到这么一本书竟然是出自老人之手,果然学无止境啊!今日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谈美书简读书心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1

 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

 美是什么,我不知,也未曾有人可以给他下个定义,她看的见,摸得着,但你却道不出,言不明——她为何物。

 于是我带着探知的心,翻开了朱光潜老师的《谈美书简》——这部在他82岁所写的着作包含着他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见解,而我也开始了对美细细品读。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开了对美的见解,或许是我所学的知识太过匮乏,我并没能够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让我受益颇深,在这我就只谈谈其中的几封信吧。

 前两封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如何学美学,而第三章却是谈人,把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题之首,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的一个思想吧,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那也更不用谈其他了。而单对于美学来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的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先有了人,然后才有了美学之说。

 人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来虽然美是客观的,但她依然可以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产物,美没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举得例子在《巴黎圣母院》这不巨作中,雨果便对美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文中那位既聋哑而又奇丑的敲钟人再见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女郎是,结结巴巴地使劲连身叫“美!美、美…”我想这位敲钟人一定没有研究过什么是美,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对于美的事物表象的赞叹,而后来他因为犯了错而遭到毒打,是这位吉卜赛女郎给了她水喝。他依然对着这女郎赞着美、美、美,不过这不在是外表的艳丽之美,而是心灵的美,敲钟人看清了灵魂的丑恶与美丽,所以后来每个紧要关头他都成了这位女郎的救护人,最后他们死在了一块,他们都是美的,敲钟人外表长得奇丑无比,但那美的心灵,粉饰了他并不美丽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惊赞“雨果毕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伟大作家”,他对美的叙述十分的到位,现实与想象的结合,让美变得立体,有了人的味道。

 这些算是对美的一个认知,后来朱光潜先生说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同的,美不一定是画,不一定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对我来说语言就是一个很美的东西,你可以运用语言来描述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从语言中体会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样,语言的运用也充满着各种艺术手法,对于人物美的雕刻,景色美的赞叹。所以我认为若想钻研美学,文学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潜所说“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美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说是一个体系,而在这之中融合着许多门的学问,若你都有所涉及,那么我相信你对美学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分,因此我希望凭着对美学的喜爱,求知的精神,我也将会慢慢理解一些曾经生涩难懂的内容,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充实。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2

 谈美书简,三星 猝不及防读了半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可见政治/运动和思想奴役对个人的影响之大,无论他的本职工作和兴趣范围是什么,都会跳进马哲的圈子往里套。警惕,对各种思想有自己的判断、有扬弃,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并表达出来,修正完善。 后半段还不错,不乏有启发的片段。 赖经常坚持锻炼,身体健康保持得长久。 各人资禀、环境、工作任务的性质不同,难免要走不同的道路。 人生态度:敷衍蝇苟,端正认清。 为写而学,认真透彻,系统表达,一种方式。

 资料见闻,外文书籍。 体验现实生活,加强文艺修养。接触和感受。

 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 兽性,原始人习性。 古代社会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艺术和美起源于平凡卑微的事物。食,个体;色,种族。最初有实用目的。

 一个活人时时刻刻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主体和客体。 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既体现了自己,也改造了自己。 审美,不涉及欲念利害、功利道德、概念逻辑、明确目的。对象的形式和主体的认识功能的内外契合。 审美与情感和意志,原始性欲本能的升华,个人的自我扩张欲。 机械观,拆散研究,合拢还原。有机观,分割消灭,整体统一。 时代不同,要解决的问题,凭借的物质基础,思想资料不同。工人是主宰世界的力量,文艺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劳动人民,文艺媒介发展到**电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实践。劳动生产和社会革命斗争。反映,改造和推进。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和政法上层建筑。决定和反作用。主客观统一。 专靠吃现成饭过活的人生活就不会过得好,亲自采集原料、烹调,才易消化、受用。 自给自足被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科学资料工作我们实在太落后了,科学研究工作怎么能搞得上去呢 人在改造自然之中也改造了自己。

 人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 人是根据人类的深远需要全面地自由地生产,文艺的广阔题材和社会功用。 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的表现。 目的,法则,意志。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它还是劳动的产物。通过劳动更完善更灵巧。 劳动,语言,意识,抽象和推理,社会。 艺术摹仿自然,这个自然主要就指人性。 人道主义,文艺复兴 ,代替神道,自由平等博爱是人道主义的具体政治内容。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人本主义,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人情味的反面是呆板乏味。最富于人情味的母题莫过于爱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两大基本政策: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对各文化的交流借鉴。 封建,英雄人物;喜剧,卑鄙可笑的人物;资产阶级,社会下层人物,中层人物;俄国现实主义,小人物或多余的人物。 刻画英雄的老办法:没有瑕疵和始终一致。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空洞呆板的符号。 节奏感,心理预期。不限于声音,建筑,文艺作品布局,起伏的节奏。 移情作用,物我两忘,体物入微,物我同一。由我及物,由物及我。内募仿。气势,神韵。

 书法,人格。 旁观型,分明意识到我是我,物是物,理想范本。分享型,化成那个角色。 画,形态,颜色线条,空间,静态。诗,语言,动作情节,时间,动态。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化静为动,美人的姿态神情。

 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否则味同嚼蜡。 思维:原始的感性认识,据目的整理安排,形象思维,分析综合得规律,抽象/逻辑思维。 把某些自己中意而且也可使旁人中意的映像挑选出来加以重新组合安排,第二自然,形象思维。 规划北海,不仅要考虑艺术名胜如何才能美观,也要考虑工程科学如何实施。 形象思维,就是想象。情感和想象是西方浪漫运动的两大法宝。 原始社会处在人类的童年,人在童年尚在复演人类童年的历史。婴儿开始只会形象思维,经训练教育才会抽象思维。儿童心理学著作,对儿童观察和测验。 文艺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于倾向性,是一种总的趋向。应具体地形象地隐喻于故事情节发展中。 作者只要把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地生动地描绘出来。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人饮水,尝到咸味,但见不到盐。 不是几句抽象的口号教条,具体的一言一行,思想和情感的交融,人格的核心。 生动具体的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性格,强烈的情感。 Art,人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 劳动生产是为着适应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艺术,创造的主体和对象。人的自然资禀、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物的社会类型、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社会实况和问题,再加上用来加工改造的工具媒介。 艺术和美感一样,都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诗歌、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戏剧、文学、影视。 空间艺术,状物,视觉。时间艺术,叙事抒情,涉及感官较多。文学用语言为媒介,通过符号间接引起对事物的观念。 各种艺术都要有诗意。 语言本身就是艺术,美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 语言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两大杠杆。 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 文学的范围很广,哲、史、科学、随笔小品都成了文学典范。 语文 就是文学的基本功,用字,行文。不仅文言文,语体文也要字斟句酌。 把好诗文熟读成诵,每字每句确切含义,到全篇气势脉络,声音节奏,沉浸到自己心胸肌肉,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气势。 朗诵会。 到处留心皆学问,勤学苦练(勤写) 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一看到就写。写不出时不要硬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现实生活应该有表现的权利,多做短篇速写,才不会失去生活本身的乐趣。 古典主义,从客观世界出发,现实主义。用主观的方法,浪漫主义。 历史上,浪漫运动是个人自由和自我扩张的反映。启蒙运动,大革命,唯心主义哲学互相促进。 现实主义流派,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唯物主义,实证主义起了作用。

       现实——妥协,逃避,反抗。 创作方法,在伟大的艺术家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 募仿事物,按照:本来的样子,为人所说所想的样子,应当有的样子。现实主义,神话传说,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艺术功用:抒情,状物,叙事,说理。 文学长在叙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艺术需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于事已然,而是于理当然,前者是个别的,后者有普遍性。在个别人物事迹中见出必然性与普遍性。不在已发生,而是可能发生。 类型,常态,公式化,概念化,不顾具体环境,不顾人物个性。 定型,借用古人对某人性格的描写。 使典型庸俗化和固定化,为一般而牺牲特殊,为传统而牺牲现实。 统治阶级,文艺规范化,稳定化。政治原因的主角和英雄。统治阶级的文化,倾向保守。 重点由共性转向个性,人物行动的动因,转向重视环境。 为一般而找特殊,寓意诗,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诗的本质。谁如果生动地掌握住特殊,他就会同时获得一般。 环境,情境,特定时代的人生理想,冲突斗争时的抉择。 一个这个,典型与个性的统一。 环境是环绕着书中人物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既不是典型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是典型的。 马克思看出他不可救药,便不再回他的信。 对立相生,丑虽不是美,却仍是审美范畴。讨论美时往往要联系到丑或不美。 美丑,互转,反衬。 一个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气,在人格上有所提高。 刚柔相济,是人生应有的节奏,崇高,秀美都不可少。 戏剧,募仿,动物,儿童,模仿游戏中得到很大快乐。 生命力有用武之地。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刺激和消遣都是让生命力畅通无阻,从不断活动中得到乐趣。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 劳动改造罪犯。 正常人往往有专责的单调劳动,片面生命力得到发挥,其他大部分生命力遭到囚禁,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戏剧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的余地,且置身广大群众中,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 亚里士多德,《诗学》。 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 文艺是原始欲望的升华,柏拉图的幸灾乐祸说。 喜剧所摹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较差并不是坏或恶,而是丑的一种形式。可笑的对象对旁人无害,是一种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例如喜剧的面具既怪且丑,但不至引起痛感。 谑而不虐。 笑,旁人的弱点,或自己过去的弱点,引起的优越感。可笑的东西必然是新奇的,不期然而然的。 笑和喜剧,外界变化,本身僵化刻板带来的冲突。 笑是惩罚,是警告。 戏剧是文艺发展的高峰,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艺术,**电视一般曲艺的大发展。 主角的阶级划分,上层***物,悲剧主角,下层人物,喜剧。资产阶级日渐登上政治舞台,也要求登上文艺舞台。民众力量日强,市民剧。家庭纠纷。科学和理智占上风,不再纠缠命运或正义,而要解决现实世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世界对爱动感情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我对丑恶的事物笑,说明我可以不被邪恶势力压倒,我比它更强力,可以和它开玩笑。 我们,爱好大团圆结局,看重善恶报应。 社会有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和事,就会有悲剧和喜剧。悲喜交错正是世界矛盾对立斗争在文艺领域的反映,不但在戏剧,在其他一切艺术也是如此。 和青年人接触多,思想情感活跃。 人愈老愈感到时间可贵,不要再打游击战,像猴子掰苞谷,随掰随丢,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要敢于攻坚。不过歼灭战或攻坚战还是要一仗接着一仗打,不要囫囵吞枣。 还没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就要抓紧补课。今天任何科学都要先掌握国际最新资料,闭关自守决没有出路。 有余力最好学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 上层建筑中,政权机构是社会存在,意识形态只是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 机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要想达到丰富,只消去研究机缘。 必然要通过偶然而起作用。 中国志怪传奇,奇怪也,偶然机缘也,不期然而然也。 偶然机缘,引人入胜,惊奇感正是美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偶然事件有内部联系,不过人对联系还没有认识清楚。人不能安于无知,于是幻想出偶然事件的创造者都是神。命运,未知的必然。 灵感,下意识中长久酝酿而偶然机缘突然爆发到意识里。 文字游戏不应被鄙视,因为它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 谐最忌直率,直率不但失去谐趣,而且容易触讳招尤。 谐是雅俗共赏的,所以它最富于社会性。 尝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3

 “谈美”本就高深,此书又是零散的书信形式。恕我直言这书一点儿都不好看——

 首先,估计我这辈子也不可能搞清楚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这些乱七八糟的概念,其次,我也没从这些无聊的理论分析中寻找到任何美感。我感觉有人在掰我的脑袋,使得我头疼欲裂。这叫什么的来着哦对,紧箍咒。

 所以,我想本次阅读唯一的成功之处恐怕在于:玉米糊糊搅得是很匀。

 但是从小我就知道要学会尊重别人啊。

 首先,书中关于“节奏感”的论述我十分喜欢:

 “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出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

 我以前有个想法:音乐有物理上震感的传递,使得它相比图画更加能激起认同感。不谋而合~

 可是书中另一处摘录恩格斯老先生说:“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在这个基础上人手才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朱老先生认为“这个实例就足能生动地说明艺术起源与劳动了”。的确,我承认帕格尼尼的曲子不是常人之手能随意拉的,雕刻和绘画对手上功夫要求也很高。但是我绝不认为有了灵巧的双手就等于能创作,美妙的艺术绝不是只来自于勤奋的“劳动”。相比之前,这里的论述就不那么确切而有说服力,相反像是为了支持辩证唯物而刻意牵强的。

 在书中朱光潜老先生反对故弄玄虚牵强附会,而要求“下定决心,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坚持“研究美学如果不弄通马克思主义,那就会走入死胡同”。我尊敬这种认真的态度,但是有限的我并没有看出其中对我“有益”之处,倒是和政治书的内容完全一样一句不差。而且我绝没有兴趣去弄通马克思主义,虽然我将被迫必修它。在这里大胆地表达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其枯燥乏味(估计也就因此才需要强迫学生修习)。我不赞同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无聊的东西,我主观地认为对我的人生没多大意义。

 恐怕是“节奏”和我不很合拍吧。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4

 写文章应从模仿入手,再写生,先练描写和记叙,最后练议论。

 但凡大手笔,只选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意境便呈现在眼前,栩栩如生了。

 绘画优于摄影。

 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

 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美术是帮助我们超越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

 现实中遇到挫折不能消极的让现实战胜自己,而要超越到理想界,超现实当中去积蓄力量来日再战。

 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超现实的程度大小,就看它创造的理想世界是宽阔还是狭小,美术作品借用现实越少,所创造的理想世界就越大。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是完美的,因为有缺陷所以才奋斗,所以才有成功的快乐。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我自己不幸而为奴隶,所以我要努力打破这个制度,为他人争自由,即绝我而不绝世。

 把自己的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做,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而不计较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所谓有意义就是有用。

 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原因是,持实用的态度看待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和障碍,都只能引起欲望和嫌恶,而当我们以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它们时,就有了超现实的意境,就只看到美了,其实就一句,距离才能产生美。

 聪明的人会把美的事物同实际的人生维持一段距离。

 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同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或神的距离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色彩,而神秘主义是在寻常事物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也是移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美感产生的两要素:目前意象与实际人生有一段适当的距离,在观察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无意之中以我的情移诸物,以物的形移诸我。

 要区分开美感与快感,美感与实际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需要的满足。

 美感不是快感、联想、考据或批评。

 说法不一致就只有都错的可能而没有都对的可能。

 自然美就是正常,就是大多数,单个的部件可能是正常的,但当所有部件都组合起来后形成自然美的概率就低了,所以自然美才变得珍贵。

 写实主义的问题:既然自然已经很美那为何还要模仿自然既然自然的都是美的那就不存在丑,也就无所谓美丑了

 艺术的美和自然美是两回事,艺术的美不是从自然得来的。

 艺术和游戏的原理相同,都是臆造空中楼阁来慰藉不安的心,不同点是,艺术有社会性、有作品、需要传达。

 思想家往往不是艺术家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把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具体的意象。

 创作的想象力分为两种:分想和联想。分想即提炼出某一意象,联想即综合各种意象。

 凡是艺术家都不该仅仅在自己本行的小范围内用功,须处处留心才能有深厚的修养。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惟大英雄能真本色,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5

  什么是美这又是一个基本的问题,而又一次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答案。

 朱光潜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不用着急说朱老的答案是什么,先说说前两天我的一个经验。

 无意之中,坐在一个喷泉旁边,身前是一池子水,身后是一片草坪,美吗初看之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会觉得美,包括我。

 不知如何的,我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态(后来才知道这个词),风行水上,波光粼粼,我发现自己从未这样细致地检查过水波,有的波长大,有的波长小,有的往东,有的往西,我试着追踪一束波,却发现所有的波都是在一瞬间出现,又在一瞬间消失,而看着看着,我都不知道是波在动,还是我在动。

 我又转身看那片草坪,意识不由自主地就进入到草坪的内部,站在小草的身边,体会那片绿色世界的神奇,感受那片生机勃勃的伟大。

 这应该就是朱老所谓的美吧,我在无意之中感受了一下美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可以用不同的眼光来反映,我们的世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一切的学问,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当我们进入美学,这个大多数人都不熟悉的领域,领略美学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美学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我们发现,世界是可以经由我们的努力,而变得美好的。

 为什么东西总是别人的好,老婆总是别人的美,孩子总是别人的出色,领导总是别人的英明,美学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普遍的现象,而原因就是那句人尽皆知的话——距离产生美,把这句话添上两个字就更好理解了——距离一定产生美,因为距离,让你产生了超现实的判断,你把那些与你有距离的事物都理想化了,他们当然会变得更好一些了。

 所以,聪明的人,总是刻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的事物保持距离,从而营造出自己的理想国,然后在旁边静静地欣赏它。

 玩游戏和念经其实是一回事,至少美学这样认为。因为游戏和宗教都同艺术的原理相同,它们都是臆造一个空中楼阁来慰藉不安的心。通俗一点儿讲,游戏和宗教都是创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来满足你在现实当中无法达成的愿望,当然,艺术也是这个作用。(但愿家长和媒体们能明白这个道理)

 朱老这本书的内容很博大,文字却很精炼,说理一针见血,举例恰到好处,足见那一代文人学者的功力,不禁看看当今,所谓的名人大家们,真是初中生的水平啊,像我这种,大概属于刚刚过了文盲期呵呵。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在这一天,我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13封信,而这13封信让我对美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

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

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

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

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

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都应读一读这13封信。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其区别主要在于反映的方式不同。

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其实换言之就是艺术手法上不同,浪漫主义重想象、情感,个性,自我体验。现实主义重写实,典型,人物心理,社会批判。

两者都是各自时期文学特点的代表与总结,浪漫主义这一文学概念主要是18世纪末出现的。主要表达自然、作家内心、情感以及对宗法制田园生活的向往,区别于之前18世纪的启蒙文学所倡导的理性。

不同的划分

现实主义则是欧洲进入19世纪,文学对资本主义时代快速发展的写照。这一概念的提出首先源于绘画界,画家库尔贝提倡现实主义,后由作家尚弗勒里公然提出进入文学视野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只是文学思潮上的划分,并不能概括所有文学作品。

除此之外还存在自然主义,唯美主义文学以及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下还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等,它们都是一定时期文学思潮的反映。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特色,不是仅从现实和浪漫两个角度划分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具体地说,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浪漫主义更偏重于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在人物的塑造上,浪漫主义赋予人物理想的光辉,致力于虚幻形象的塑造;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往往都具有离奇现实主义诗人杜_的情节、奇特的夸张、磅礴的激情、多彩的语言等特色。在中国,浪漫主义最早见于屈原所作的《离骚》,而“诗仙”李白的很多作品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另外,浪漫主义还存在着消极和积极的区别。消极的浪漫主义一味地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积极的浪漫主义却能突破现实,预示事物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第一,偏重表现作家的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这种主观性是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着力描绘自然景物,歌颂大自然,大自然的意象成为重要的情感载体。第三,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第四,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1、首先,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黑格尔曾指出:“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浪漫派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厌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的“回到自然”和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绘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的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英国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点话题。

3、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4、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也强调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在所描写的“事件和情节上加上一种想象的光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抒情歌谣集》序言)。这样,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384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