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着人民》 新古典主义,达维特《马拉之死》安格尔《贝尔坦像》 现实主义,杜米埃《七月英雄》库尔贝《打石工》 印象主义,莫奈《印象日出》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新印象主义(点彩派),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 后印象主义,塞尚《有瓷杯和水果的静物》高更《塔希提岛的妇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梵高《向日葵》《拉库罗的麦收》 野兽派,马蒂斯《罗马尼亚的上装》蒙特里安尼《戴项链的妇女》 表现派,蒙克《呐喊》 立体派,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弹曼陀铃的少女》 达达派,裘乡《泉》 超现实主义,达利《记忆的永恒》 几何形体派,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热门音乐》 塔奇主义,波洛克《晨星》 奥普主义,瓦萨尔利《VP-119》 超级现实主义(照相现实主义)克洛斯《苏珊像》 ——希望能采纳
杜尚的《泉》意在质疑人们关于何为艺术品的观念:很少会有什么东西去让人们思考艺术实际上是什么,或它是如何被表达的问题;他们只是假定了艺术要么是绘画,要么就是雕塑。所以才会很少有人会将《泉》视为一件艺术作品。“这个小便器可能是件艺术品吗?”在小便器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的过程当中,名字的变化原来是如此的重要。正是这个名字的变化,变得不同寻常,使得人们审视物体的角度也发生改变。不等大雅之堂的小便器,也就随之被视为格调高雅的艺术。
1 达达派
1916年,在诗人查腊、画家休森贝克和阿尔普的倡议下,为逃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而避居中立的瑞士的一批艺术家成立了一个艺术群体,并从词典中随意翻出“dada”一词用以命名,自此,达达派诞生了。他们强调反传统,反理性,反审美,反道德,甚至反对当时已经非常激进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他们认为,艺术与艺术品无关,任何现成物都可以是艺术品,从而将一切关于艺术的传统,统统否定。杜尚就是达达派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2 《泉》
1917年,杜尚把一件现成品磁小便器,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作品题为《泉》。它被展览布置委员会愤怒地拒绝了。它引起了持久的解释学喧闹。实际上,它成为了现代艺术编年史上的里程碑。
《泉》表现出的是对一切传统艺术观念彻底的否定与批判。 此前的任何艺术流派,哪怕再激进,起码承认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而且一般来说,艺术起码要表现美。而《泉》的出现,则连这最“起码”的艺术观念也被否定了。
3 对“创作”的否定
有人指责杜尚是剽窃现成的制品,他则辩解道,是否由作者创作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选择了它,并“使人们用新的角度去看它,原来实用的意义已经消失殆尽,它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
《泉》做为西方美术史中第一件完全利用现成品的“装置”作品,开创了所谓“装置艺术”的先河。
自此,现成品进入艺术的领域,改变了以往只能透过画笔和手工制造的移情投射观念,转向客观视觉背后的精神活动。整个西方艺术的思潮便迈入了另一个艺术观点的里程碑。
他曾表示他评价最高的不是艺术,而是生活本身;不是杰作的创造,而是自由的智慧游戏。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他使用现成品时所持的反传统,反艺术的嘲讽态度。
4 对“美”的否定
众所周知,安格尔的名作《泉》,几乎是唯美主义的典范。而杜尚却把同样的命名赋予了“不堪入目”的小便器,从而彻底粉碎了传统意义的“美”。而且他还宣称,这件作品的外缘曲线和三角形构图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别无二致,而它那柔润、光洁的肌理效果和明暗转换与古希腊的雕刻大师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大理石雕刻完全一样。 通过这件玩世不恭的作品,杜尚向传统艺术概念发起了极为尖酸刻薄的挑战。
杜尚的艺术非艺术化主张在这里遭到了误解,但误解却给艺术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劳申伯从现成品中发现美是将杜尚的主张颠倒了过来,即非艺术的艺术化。正如杜尚本人所言:“当我发现现成品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要否定美,对现在的新达达而言,他们拿我的现成品是要发现其中的美。我把瓶架子,小便池摔到他们脸上作为一个挑战,而现在他们为了美却赞扬起这些东西来。”
以杜尚及其作品《泉》为代表的“达达派”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承上启下的意义。他们不仅仅创造了一种流派,一种画风,重要的是他们那种近于极端的批判精神摧毁了一切传统观念,从而为纷至闼来的新观念、新流派解除了精神枷锁,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基础解读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2)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
2、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1)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2)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 法国画家大卫,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表现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重要的历史画面。
(2)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
二、浪漫主义美术的产生:
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2、特点:它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
三、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1、时间:19世纪中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法国的米勒。米勒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等。
(2)俄国的列宾。俄罗斯画家列宾满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同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他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画派产生的背景:
(1)19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
(3)特点:
a 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4)印象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5)荷兰的凡高是这一时期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的作品《向日葵》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
(6)法国画家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四、现代主义美术
1、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2)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他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2、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3、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基础解读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 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 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3、歌剧的辉煌成就: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
(3)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4)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
(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3、影响: 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产生:
a 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机。
b 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短片,这标志着**的诞生。
c 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d 苏联**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2、成熟: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进入有声片时期。
(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3)二次大战后,**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等相继问世。
3、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 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
a 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b 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
C 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
b 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运用:
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4、影响: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安格尔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和拉斐尔,和大卫一样捍卫古典法则,但又对中世纪和东方异国情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被一些艺术史家戏剧性地划入浪漫主义画派。
安格尔是一个对自然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多情者。安格尔在向希腊人和拉斐尔讨教之前,先学习了自然。他曾断言:“希腊人就是自然;拉斐尔之所以是拉斐尔,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了解自然。”安格尔并不能完全放弃明暗的处理,他还使用很强的,鲜艳得过分而不真实的颜色,以弥补作品色彩的冷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安格尔的画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线条画得太乾净了。正是这种线条的乾净把安格尔引向抽象,会使画面毫无内容,但为了表现明暗和反射(使作品富有内容),他也会把线条打断,使之带有“绘画性”,可是在这种有如金属一般坚硬的“绘画性”中,却没有一般“绘画性”所必不可少的那种流畅和“灵魂”。当他的线条变得过于准确时,他就以细节来压倒它,画上一堆纯属低级的趣味的装饰物。但当他模仿提香时,那简直就是拉斐尔,这时的作品就成为珍贵的杰作。当他初访罗马之后,他又完善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越来越多的杰作出现了,他的艺术也到达了鼎盛期。
安格尔对表现女性裸体充满了热情,他的自然道路就是爱神的道路。他对女色的嗜好是深刻而一贯的。当安格尔的天才同青春美丽妖娆的女性结合在一起时,创造力往往是空前的。肌肉、曲线、酒窝、 土耳其浴女柔韧的皮肤——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可以从他的油画上看到。
《土耳其浴女》是安格尔的优秀创作之一。画中的裸体组成了一个中间性的基调,小小的蓝、红、黄各色斑块,如宝石一样嵌缀其间,只是稍显模糊,但非常和谐一致。在女性美的表现上,安格尔克服了他那种感官上的爱好,赋予了它以传奇的魅力。这幅画反映了安格尔借助众多的“洁净”、“洗练”优美的人体来表现一种单纯与丰富、动态与静态的完美结合。每个浴女是一种“洗练”和“洁净”的形式,众多的“洗练”和“洁净”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形式更为丰富。这冷静、幽雅精于用线和微妙的明暗色调来体现人体表达方式,是来自古典主义的传统;但是,这种真切而又超越真实,单纯而又变化丰富,柔美而又不柔弱甜媚的抽象意味,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浓郁的东方情调,是传统的古典艺术中所从未有过的。
安格尔把对古典美的理想和对具体对象的描绘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 在安格尔画的所有描绘女子裸体的油画之中,《瓦平松的浴女》和《泉》无疑是最好的二幅。《瓦平松的浴女》作于1808年,安格尔时年28岁。美妙的女子背影使他激动得竟至无暇过多顾及技术。半明和半暗的调子在这柔嫩的背上颤动着。色彩虽然相当原始,却也不无悦人之处。绿色的帘子、浅**调的身体、白色的床单、白色带红的绸头巾一一全部安排在一个平面上,如在镶嵌饰物中一样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这幅画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这虽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绘的女性的美姿却超过了他过去所有的同类作品。“泉”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由此可见,安格尔的造型力纯粹是对现实的一种感性的占有,在他的构图创作中,只有当他的可能拜倒于女人面前时,他才创造了真正的艺术作品。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他曾说:“标准的美——这是对美的模特儿不间断观察的产物”,还认为: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那样,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受的虚构人物和虚伪的感情。这位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这里所不同的只是,象马萨卓、米开朗基罗、乔尔乔奈等大师的裸女体现的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时代理想,而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则是“永恒的美”这一抽象概念。究其实,乃在于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谐和的女性美的表现力。这在他那些描写土耳其宫女的
裸女画上尤为明显。晚年,安格尔画了这一幅《泉》,则进一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76岁高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为什么事隔36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上述两个学生协助完成的。 安格尔经常在同一主题或构思中进行复制,有时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 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出生于法国蒙托邦(Montauban),新古典主义画家、美学理论家和教育家。
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当时,达维特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崇拉斐尔·桑西。经过雅克·路易·大卫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中文名: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外文名: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朗格多克省蒙托邦
出生日期:1780年8月29日
逝世日期:1867年1月14日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图卢兹学院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罗马大奖、黄金桂冠、荣誉军团骑士
代表作品:《泉》《大宫女》《土耳其浴室》《瓦平松的浴女》
人物经历
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他的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邦皇家美术院院士,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1786年,安格尔被父亲送入教会学校学习。
1791年,进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美术。
1793-1796年,充当乐队小提琴手。安格尔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图卢兹剧院乐队充当第二小提琴手。
1797年,安格尔来到巴黎,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雅克·路易·大卫的画室,成绩突出。
1799年,考入美术学院油画系;
1801年,以《阿伽门农的使者》一画获罗马大奖。
1805年,他在巴黎结识了司法官里维耶一家,创作了《里维耶夫人像》。
1806-1820年,在罗马学习、创作和工作。
1820年,迁到佛罗伦萨,接受了大批肖像画的订作;
1824年,在法国展出《路易十三的誓愿》,受到官方赞扬。同年,在巴黎开办自己的学校。
1825年,被选为皇家美术院院士。
1835-1841年,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
1835年,再次回到罗马,创作了一系列肖像素描和油画;
1841年,回巴黎,继续创作多幅巨作
1856年,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蒙托邦市赠予他黄金桂冠。
1867年1月14日,因肺炎卒于巴黎,享年87岁。
主要作品
油画作品
著作
获奖记录
1801年,以《阿伽门农的使者》一画获罗马大奖。
1863年,蒙托邦市赠予他黄金桂冠。
创作特点
1808年,安格尔创作了著名的《瓦尔品松浴女》,这个被后世奉为裸体背影经典的形象健康、丰满、洋溢出生动而毫无任何*亵的成分。
安格尔强调绘画必须重视骨骼,而肌肉远在其次,他认为肌肉绘制得过分精确会成为造型纯真的最大障碍,甚至会造成独特构思的浪费使作品平庸化。这是发前人所未想的重要美学理论,1814年他应卡萝琳皇后的邀请创作的《大宫女》就是这种理论的最好佐证。安格尔故意拉长人物的腰身(增加三根脊椎骨),这种“没有骨头”的变体增强了裸体特有的妩媚感。另外色彩的调配显得平和稳定、独具匠心,以至有人称威尼斯画派无一人能够企及。
安格尔崇尚自然,代表他最高成就的裸体创作往往不事雕琢,是自然形象洗练化与古典造型理性的完美结合。他笔下的裸女没有思想(《土耳其浴室》)、没有信仰(《后宫佳丽》)、没有任何时代的成分(《维纳斯》,实际是他夫人的画像),完全是画家纯粹的艺术创作。《泉》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他于1820年在意大利期间作为习作开始的,1856年才在巴黎完稿,据说原名是《维纳斯》,但画家经过数十年的世俗漂泊,修改了少女脚边的小天使,把整理秀发改为倒倾水瓶,使之成为一幅具有古典主义象征意义的名作。也许安格尔在寄托对青春的无限眷恋--少女充满活力的胴体正像她脚边的那朵含苞欲放的雏菊,散发着长久的魅力,给人以宁谧的思绪、无尽的隽永。少女是画家衰老年岁的产儿,她的美资超过了所有的姐妹,集中了她们的美于一身。安格尔的艺术形式美是成功的,他笔下的裸体屏弃了一切非自然的成分,因而她们的美是可供任何时代膜拜的典范。
在8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孜孜以求地在艺术道路上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勤于创作,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他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调绘画基础的训练,制订了一系列为学院派奉为圭臬的古典主义原则。
社会活动
学派斗争
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
他的绘画吸收了15世纪意大利绘画、古希腊陶器装饰绘画等遗风,画法工致,重视线条造型,尤其擅长肖像画。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尤其突出地体现他的表现人体美的一系列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开办学校
在1824年时安格尔在巴黎开办了自己的学校,那些追求原始主义的年轻人都投向了他。追求直率而纯洁的原始风格,把宗教画当作心爱的体裁,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感兴趣,他认为使艺术健全的道路在于通过希腊人和拉斐尔·桑西(RaphaelSanti,1483-1520)去研究自然,注重细节的刻画,而主要是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他强调纯洁而淡漠的美,这是与雅克·路易·大卫的艺术观点相对立的。在对待古希腊的态度上,安格尔无疑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和热情。
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罗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安格尔生前享有很大的声誉,死后安葬在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人物评价
纯正浪漫主义者
安格尔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和拉斐尔,和大卫一样捍卫古典法则,但又对中世纪和东方异国情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被一些艺术史家戏剧性地划入浪漫主义画派。
安格尔是一个对自然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多情者。安格尔在向希腊人和拉斐尔讨教之前,先学习了自然。他曾断言:“希腊人就是自然;拉斐尔之所以是拉斐尔,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了解自然。”不过,安格尔并不能完全放弃明暗的处理,他还使用很强的,鲜艳得过分而不真实的颜色,以弥补作品色彩的冷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安格尔的画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线条画得太干净了。正是这种线条的干净把安格尔引向抽象,会使画面毫无内容,但为了表现明暗和反射(使作品富有内容),他也会把线条打断,使之带有“绘画性”,可是在这种有如金属一般坚硬的“绘画性”中,却没有一般“绘画性”所必不可少的那种流畅和“灵魂”。如创作于1819年的《保罗与弗兰西斯卡》。当他的线条变得过于准确时,他就以细节来压倒它,画上一堆纯属低级的趣味的装饰物。但当他模仿提香时,那简直就是拉斐尔,这时的作品就成为珍贵的杰作。当他初访罗马之后,他又完善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越来越多的杰作出现了,他的艺术也到达了鼎盛期。
人物争议
安格尔的保守与反动也是史所罕见的,他极端仇视革命,曾宣称自己不属于这个叛逆者的时代;他诋毁进步艺术形式,骂它们是“下等酒馆里的破烂货,懒汉的艺术”。
从大卫到安格尔,是热情、生动的革命古典派向僵化、空虚的学院古典派的蜕变,安格尔背弃了老师艺术中的人民性,成为唯古典主义造型的追随者。安格尔表面不问政治,实际用自己的画笔为复辟王朝粉饰太平。
即便从今天的眼光看,《雅典学派》与《荷马的礼赞》还是有上下床之别:安格尔在对古典主义“诗王”荷马的假想受桂冠图(荷马脚边的红衣、绿衣女郎分别象征《伊利亚特》与《奥德塞》)的描绘的同时,生硬地拉上了许多古典主义的杂七杂八“名流”——拉斐尔、但丁、阿基米德、雅典娜、唯吉尔,非但不能与拉斐尔《雅典学派》的兼容并蓄相比,而且场面也显得造作冰冷。这时,安格尔纯理性古典主义的某些弱点、也是后来学院派的弱点也暴露无遗了,即忽视人物客观的艺术视角,盲目追求古典主义死板的教条,使得画面显得不免生硬死板。当然,这种“死板”也是遵照古典主义原则而为之的,为了排除一切亢奋、激烈的情绪化成分,赋予作品安静、庄严的因素,对这种艺术追求上的反差,毋庸多言(绝对不是单纯地批判安格尔及学院派)观察《拯救安吉丽卡》中那个没有激越因素的场面就可以理解了。
《路易十三的誓言》得到了官方的热烈赞赏和革命舆论的强烈批评,正因为如此安格尔获得了波旁王朝颁发的“荣誉军团骑士”称号,次年还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然而,在一片偏重考古的职责声中,他“挂”不住了,一气之下返回了罗马(在意大利期间,他被任命为驻罗马的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直到61岁才回国。
安格尔一生向往古典主义,追求古典理想化的平静肃穆的美,并以此作为他艺术的最高追求。古典派强调造型的准确性,这一点安格尔作得比他的老师更极端,简直到了一椅一物非倾心雕琢不可的地步,当然造型更为精美的同时,画面自然也就更为僵化。在形式精益求精的同时,内容从大卫的现实题材转为纯粹的唯希腊罗马是之的地步,成为脱离实际的纯艺术追求,于是“与时代步调格格不入”成为后世不肖子弟诘责他的主要话柄。《黄金时代》(又被人戏称“懒惰的美女群”),很难从在幸福乐园中(古希腊人将历史分为“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的无忧无虑的青年男女们的身上看出大卫的雄浑之气,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极其精美之外的对理性美的描画。
安格尔学习拉斐尔真正的成绩是对女性裸体的传神描绘,他本人也是首屈一指的素描大师,因而对造型的把握上显示出异常的得心应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