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的爱情观念会不断变化
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国人对待爱情其实比西方人更现实,比如结婚就是为了孩子又或者为了父母,这有别于西方,西方多半结婚是为了坚固爱情。中国这种传统是不是会造成很多情感的隔阂我不知道!
首先,西方人中也有很现实的"爱情观",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轻易不会选择婚姻,因为他们担心万一离婚,会使财产受到损失。中国人和西方人婚恋观最明显的区别,我个人认为不是现实还是不现实上,最明显就是西方人会把爱情与其他的东西分开,并且认为这很自然。比如西方人会做财产公证,会在婚前有约定,如果离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
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假如你们之间存在着这种问题,那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在爱才好。 - 罗曼·罗兰
两个礼拜前,俱乐部的一位书友分享了一份调研报告,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婚恋报告,题为《不婚面面观,2021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说是让L**看看如何解。
当时我的心里独白是:“也太看得起我了吧,我哪里有这本事”
但看到“白皮书”三个字,还是愣了一下,婚恋这个事,如今已经上升到这个地位了么?
因此,还是见缝插针地认真看完了这份报告。不管算不算书友交代给我的任务吧,总归要写点什么来回应一下。
关于爱情、婚姻这个话题,之前也写了好几篇《 说说婚姻这件事 》、《 还能好好谈个恋爱吗 》、《 爱情该有的样子 》、《 不婚不育的低欲社会,真的好吗? 》。老实说,现在有点词穷,这方面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我不知道近期还能写出什么新意。
为了有别于以往的表达形式,今天换个方式,我们从影视剧这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中西方的婚恋观。
01
一份调研报告引发的思考
开篇说到的那份调研报告,当我看到其中一些数据时,着实吓了一跳,来给大家看一下。
综合来看,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约为25%,也就是说,每4个单身的人就有1个可能是不婚者。具体看不婚人群, 其中一线、女性、30岁以上不婚者占比更高。
当前情感状态 (不婚人士):
1)曾有过恋爱经历, 目前单身,占比63%;
2)从未有过恋爱经历,占比29%;这个比例竟然这么高,也就是说,10个成年人里面就有3个人没有谈过恋爱。
当前恋爱心理 (未在恋爱中的不婚人士):
1)我享受单身,有无伴侣均可,占比57%;
2)我更倾向独身主义者,对伴侣需求度低,占比13%;
3)我在积极寻找伴侣中,占比13%。
被访者 #1 (恋爱,但不需要结婚):
“我和现在的男朋友感情挺好的,也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了,就是婚姻对于我们目前的状态来说并不是没有就不行,也不是锦上添花,就没有必要结婚了。”
被访者 #2 (单身,但渴望恋爱):
“不主动不撩人不结伴,基本都非常享受独来独往的过程,一个人自给自足。不过也期盼能有人来发现我,打破我的沉迷,哪个女孩子不想要甜甜的恋爱呢。”
大学生现在不谈恋爱成为了“酷”、“优秀”的代名词,这是来自一个街头采访的对话。
问:“大学不谈一场恋爱,不会觉得遗憾吗?”
答:“不会啊。”
问:“为什么?”
答:“优秀的人都是单身的。”
问:“不担心到社会上找不到男朋友吗?”
答:“妈妈说没关系,可以回老家相亲。”
这个采访者这样问,L**认为,大概是因为社会上目前有一股风气,就是认为单身女性特别多,进入社会后择偶压力比较大,很多“有经验人士”都建议大家在大学中找好男女朋友,最好大学一毕业就结婚。
L**认为,在没有理解什么是婚姻的前提下,大学毕业就结婚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但是,大学不谈恋爱,也是非常不健康的。
女孩的回答提到相亲。“相亲”这个词,这些年又重新热了起来。曾几何时,“相亲”可是“自由恋爱”的天敌呀,这是文明社会遭人鄙视的一个行为,如今,人们重新接纳了这个方式。
L**没有特别去研究过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也许,社会更文明了吧,人们能够接受多元的文化(传统是多元的一种);也许,人们绝望了吧,因为太难了,所以,随便吧。
02
从西方影视剧看爱情观
关于西方爱情的影视剧数不胜数,之前我们专门推荐过爱情片系列《 爱情该有的样子 | 之,** 》,每一部都可以重复看很多次。
L**尤其喜欢西方文学作品的同名影视剧,因为很多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今天就从《公爵夫人》(The Duchess)这部**说起。
本片根据英国作家艾曼达·佛曼的人物传记《乔治亚娜,德文郡公爵夫人》改编。18世纪末,年轻美貌的乔治亚娜·卡文迪什奉母命嫁给了长自己九岁的第五代德文郡公爵。乔治亚娜聪明风趣,对时尚的敏感触觉使其成为了伦敦贵族的夺目中心,却无法触动不忠丈夫的心。
德文郡公爵不满乔治亚娜没为自己带来儿子,与她最好的朋友,伊丽莎白夫人公开偷情。愤怒的乔治亚娜投向了辉格党新秀查尔斯·格雷(1830-1834年任英国首相)的怀抱。婚外情又让她成为丑闻的主角,她甚至不顾舆论的强大压力,为情人生下了一个孩子。
婚外情、情人这些词,现代人并不陌生,我们看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18世纪的贵族。我们能想象假如这件事发生在当时的中国,会有什么结果吗?
18世纪大概是中国的清朝,还属于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对于“忠贞”有着绝对拥护,“礼仪”大于“人性”。不要说有权势有身份的人家了,普通老百姓家里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下,女主和肚子里情人的孩子会一起消失,女主的情人可能也会遭遇仕途的阻扰。
但在这部剧里,女主的情人毫发未损,依然成为了那一届的英国首相。以当时男主的身份和权力,如果想让女主的情人无立足之地,那是非常轻松和容易的事情。
女主产下她和情人的孩子后,男主安排女主情人的父母,也就是这个婴儿的爷爷奶奶接走了他们的孙女。当时,我的心脏提到了嗓子眼,直到镜头一晃,几年后,在一次宴会上,女主再次与情人相见,得知了情人外甥女的名字(外甥女是避嫌的说法,其实就是他们的女儿),和当时女主交给爷爷奶奶时告诉他们的名字一样,那一刻的我,瞬间泪奔了,心也归位了
03
从中国影视剧看爱情观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当代的影视剧,从《新白娘子传奇》到《甄嬛传》,再从“琼瑶剧”到《谁说我结不了婚》,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爱情的力量一路在下滑,这和中国房价的上涨刚好成反比。
说到底,中国人的婚恋观是经济决定的。
《新白娘子传奇》时代的爱情,人妖都可以结合,不管经历任何险阻,爱情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甄嬛传》时代的爱情,就算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也可以遭人迫害。要想在皇宫里生存,并博得皇上的青睐,必须工于算计来保护自己,不得已时,还要牺牲爱情。
“琼瑶剧”时代的爱情,因为到了当代人的生活场景,我们比较有参与感。如果说前面两部古装剧讲的是挑战封建制度、权威,那么,“琼瑶剧”时代挑战的就是阶层、家庭背景。因为我们会发现,“琼瑶剧”里的有钱公子都是配角,最终能博得女主芳心的都是那个出身普通却拥有才华的男二号。
《谁说我结不了婚》是2020年的新剧,讲的就是现在都市人的生活,非常真实。这部剧挑战的是什么?男女平等。剧中很多矛盾和冲突,就是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份调研报告中反应的问题。这部剧主要是想阐述,不是单身女性嫁不出去,而是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其实,现代独立女性需要的并不是普通大众所指的金钱、地位,而是一份真挚的爱情。她们知道那个让她们心动的人终归会出现,在此之前,不将就。
可是爱情这个东西,不是中国男性现在所做的一起吃吃饭、看个**、送送花这些表面的东西,这些当然很浪漫,没有哪个女生是不喜欢的。但这些行为不能掩饰现代人对“爱情”认知的缺失。
在“爱情”认知这一点上,L**认为如今的年轻一代,不如父母这一代和祖父母这一代(大概20年代左右到60年代左右这两辈人)。
对于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来说:爱情,是最纯洁的心动;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和延续。
但是如今的年轻人,把爱情当作打发孤单、寂寞的工具,把婚姻当作组团过日子的经济活动。
《 说给女性同胞的一些悄悄话 》中阐述过男女两性的角色和需求。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后,不可否认,现代女性在很多方面比男性优秀,因为她们在不断自我成长,而男性停在原地没有改变。今天的男性,非常不适应这样的女性,但这个社会没有给女性留下退路。
04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
过去几十年,中国不少有志青年有了出国深造的机会,部分人成了年轻的华人二代。但遗憾的是,这些人当中,很多人并没有学会西方人身上真正的优秀品格,比如绅士风度、比如生活情趣,只学会了滥交、吸毒、还看不起自己的同胞。
西方人的爱情观,炙热、疯狂、直接,这和中国的爱情观含蓄、矜持、揣摩,相去甚远。不能说哪一种就更好,两种都很浪漫、甜蜜,只是谈恋爱的流程不太一样,体会到的每种滋味发生的阶段也就不一样。
我们一直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想彻底走出中国封建社会留存的对爱情和婚姻的禁锢,但今天看到的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年轻一代的性开放程度不亚于西方人。
L**想说的是,我们走了极端,从封闭到彻底开放、开放到没有节制;然而,另一个极端就是佛系派,无欲无求,不谈恋爱。
西方人的爱情观,是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早期也是受宗教限制颇多。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通常都充斥着悲情色彩,不管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悲剧。悲剧才能阐释爱情的伟大——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死亡,因为死亡超越了爱情本身。
西方人保留了爱情的浪漫主义,我们弄丢了它。不要说为了爱情去死了,如今的社会也没有死的机会,我们把难度降级,把“死亡”理解成“付出”。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为爱情付出过什么?如果没有,那真的太遗憾了,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爱过。
西方人经常会用drug来形容爱情让他们无法自拔,或witch来表达自己被恋人施了魔法。 爱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没有激情,爱情也不可能存在。“动情”也就是几秒钟的事,如果我们左思右想、权衡利弊,瞬间就没有了。
05
总结
今天的结束语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对爱情都可以无动于衷,那我不知道人世间,还有什么事是可以让他们心动的。
-THE END-
L**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仅是形式上的相守,还有内容上的相爱,它的另外一种含意应该是,让我们相爱,让婚姻成为彼此永远的幸福。讲述人生经历记录生命感受。
这个只是中国传统爱情观念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追求。但是实际情况与之有很大的差别。和现在的爱情观又有很大的区别,不过也是少数人的追求。每个人的爱情观都不同的。
我感觉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外国人的爱情价值观,爱情就是爱情,从来不会和别的因素掺和在一起,但是中国就不一样的,慢慢的爱情就成了亲情。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了。我感觉这样的事情还是很不好的,中国的爱情观还是需要有所改进的。
在外国可以说他们有的过于的开放了一点,认识第一次的人感觉还可以就有可能一起回家了。但是中国在老一辈的思想里面还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虽然说现在在中国有着这样的现象,但是相比来说还是少很多的,大多数的人还是知道自爱的,并不是喜欢当时一时的喜欢的。
还有就是在外国他们没有感情在了不会为了孩子不离婚的。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就算是没有感情人们还是会为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就着,能不离婚就是不离婚的,感情不在了,感觉亲情还是在的,其实这样的观念不一定就是对的。我感觉这样还是很不利用孩子的身心健康的,都说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问过孩子的意见。
不管是中国的爱情观还是外国的爱情观,我感觉两个人在一起幸福是非常的重要的。相爱了才能够在一起,在一起就是想要幸福的。我们还是应该互相学习的,不管是那个国家的,只要是有好处的观念我们都是要进一步的改变的,就像外国那种不把爱情转化成亲情的观念我感觉就是最可贵的。
每一代人代沟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去交流,因为我们做的事情他们不理解,他们的想法我们又不能接受,不单是在一些处事的方法上有代沟,在爱情观都是这样。在我们爷爷奶奶的那一辈儿,他们也许根本不明白什么叫做爱情。他们只有在结婚的时候也许才见过自己另一半长的什么样子,更别说了解他们的脾气秉性。
即使这样两个人还是能够过一辈子,也许会有吵吵闹闹,但是晚年都会很幸福,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爱情,直接将这种爱情过渡成亲情。而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相对比来说要比他们更加开放一些,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唯一的择偶标准应该就是人好就行,家里有没有钱也不那么重要。我记得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在两间半的房檐之下。这是农村的一种特殊的房屋结构,按照现在城里来说就是一个单室的房间。
即使没有钱两个人也过得非常的幸福,而我们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全部都已经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你的人品可以不好,长的也不必太突出,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好说。所以现在的离婚率每一年都是上升的趋势,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相处久了之后肯定会有摩擦,而且现在的年轻人离婚在他们眼中就像儿戏一样。
过去的老人们当一件物品损坏的时候,他们想着去修补,而不是去换一台新的,而现在的年轻人,无论是任何东西只要坏了,就买一台新的。对待爱情,其实也是一样道理。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维护这段感情,只是随心所欲,不开心就分开在寻找下一段,他们对待感情太过于任性了。
六个正确的爱情观
六个正确的爱情观,爱情,似乎是一个历史以来永恒不变的话题!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而且爱情的定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有区别,下面分享六个正确的爱情观。
六个正确的爱情观1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遇见你的时候,你像光一样耀眼,如果因为我而黯淡,那是对光的侮辱”
喜欢一个人就该让他永远明亮,别用若即若离折腾他的自尊,别用冷漠磨损他的骄傲,不要让他为你一次次打破底线,不要试图挑战他的原则,哪怕你真的可能成功。那不过是利用他对你的爱和热情,胜而卑劣。
喜欢一个人就该让他感觉到安适,让他每天回来看见你就像回到故乡,可以卸下防备和疲倦讲讲今天生活中发生的小趣味。让他在你面前足够放松,真实的做自己!珍惜那个愿意包容你,把你当成小孩宠的那个人!
喜欢一个人就该让他知道你喜欢他。别时常让他看到不该看的,听到不该听的,却要求他别想不该想的。也不要用一句轻易说出口的喜欢来束缚他,惊动了平静的湖面却转瞬高飞的鸟是有罪的。你要学会用初遇之新奇去爱,用诀别之难舍去珍惜。“不要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不要让那些爱你的人难过,因为这个世界上,你爱的人固然很少,爱你的人也绝不会多。”
喜欢一个人就该放下过去,在一起之前选你所爱,在一起之后爱你所选,别在心里留任何一个不可见光的角落。放下并不意味着忘记,忠诚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不该忘记爱过的每一个人。你要做的是祝那些人幸福,然后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幸福与你无关。你抓得住的东西都在你手里,其余的该算了就算了。
“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喜欢一个人就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你没有权力把最好的自己耗在别人身上,却把如今磨平光芒的你留给最爱你的人。你要征服星辰大海才有能力风花雪月。
“既然要做一件特别的事,就不能妥协,不能折衷,不能退而求其次。”
喜欢一个人就要彼此成就,帮助对方一起成长,让对方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越来越好!之前听到这样一句话“只要你幸福就是对我的关心”,只有真正爱一个人,看到对方幸福,自己内心才会无比欣慰!
好的爱情就是两人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帮助对方实现他的梦想,这就是彼此最大的幸福!
应该不少人都有经历过彼此不适合都不愿意妥协、痛苦大于甜蜜却又舍不得分开的苦恋吧、、、、、、面对两人感情关系,需要的不只是浪漫、心动,还要有更持久的理性、互相尊重扶持和成熟的爱。不想再谈揪心的痛苦恋情?不管男女都需要学会以下的「成熟爱情观」,毕竟恋爱关系不是靠一方就能维持的。
1、互相认识彼此的朋友
把跟自己亲近的亲朋好友介绍给对方,不仅可以更了解彼此,更好地融入彼此的生活圈,也能丰富两人之间的聊天话题,毕竟如果另一半都不认识你的朋友,想跟另一半分享朋友的事情,
2、给彼此多一点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的相处间很基本也很重要的元素,尤其是在一段感情中,双方能互相信任对方,能少掉很多冲突和不愉快。但信任不是求来的,而是靠彼此间的互动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互相给对方多一点信任,并且彼此都要做到坦诚相待。
3、不要吝啬夸奖
如果另一半做了贴心的事、为你付出,不要吝啬夸奖感谢对方,也不要觉得彼此感情很稳定了,就不需要说些甜言蜜语了,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被称赞、被肯定,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需要的成就感,被赞美的愉悦感也会让他们更愿意持续付出,有来有往,更能维持感情的热度。
4、别想掌控另一半
不要老是想掌控另一半所有事,人都是讨厌被管束的,你越想管他,反而越容易激起对方的叛逆心理,越是要跟你反着来,而且会会让对方觉得没有自由,久而久之就会心生厌烦。
5、别用冷战处理不愉快
如果彼此间发生了不愉快或冲突,不要冷战、憋在心里什么都不说,还期待他应该要猜到,就算是家人都不一定猜得到你心里想什么,更何况男生和女生的思考方向真的大不同。把生气的原因、在意的事情具体地说出来,尽量心平气和地「沟通」,不要意气用事地「争论」,才能真的解决问题,以免让同样的问题一再出现。
6、不要忽略爱自己
有些人对自己比较没有自信,觉得另一半条件比自己好,怕他随时会离开或觉得自己配不上他,所以把所有心力都放在另一半身上,想尽办法要对他好,为他做任何事,甚至忽略自己,但这样并不会让对方感谢你,反而会让他把你的付出都当作理所当然。多花点时间在自己身上,先懂得爱自己,提升自己,状态好了自然更吸引人。
六个正确的爱情观2正确的爱情观是什么?
正确的爱情观是自愿互爱、忠贞专一、相容互补、强烈持久的。
1、自愿互爱
爱情是不可强求的,恋爱双方首先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从而促使爱情关系建立和发展。
2、忠贞专一
爱情具有排他性,恋爱方应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恋感,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3、相容互补
无论爱情双方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差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心理相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
4、强烈持久
恋爱双方应保持强烈深厚的感情,从而保证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扩展资料:
1、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
2、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六个正确的爱情观3正确的爱情观是什么?
简单点说,爱情观就是人们对于所有和爱情有关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我们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舔狗”,说白了就是爱情观,这种爱情观认为盲目的奉献以及百依百顺会获得真爱。“大男子主义”,这也是爱情观,持有这种爱情观的人普遍认为男权至上,所有事情都由男人来决定,女人不过是附属品而已,这都是两种错误的爱情观。
在恋爱中提升自己其实这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无论你现在是处于等爱的状态还是被爱的状态,你都因该为了“未来”的生活去提升自己。我们每个人在遇到一个异性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评价对方的价值,这其实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这种无形的价值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貌、思想、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所以如果在爱情中,如果只有一个人是朝着“目标”前进的话,那么对于爱情中的双方都是非常的痛苦的。
男性观念没有单一标准,也不存在各种文化都通用的男性观念,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男性观念!说起“爱情观”,相信基本所有的中国人的爱情观都在自于:“琼瑶”“金庸”“散文诗歌”,或者是来自于你的父母。或许你从小就培养了正确的爱情价值观,你懂得如何去体贴别人,懂得如何去真正的爱一个人。
然而有些人同样有着“不正确的爱情观”,在爱情中他们往往更加的“贪婪”或者“被动”。他们懂得去享受别人“爱”的馈赠,确极少的予以回应。往往就在不经意间他们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渣男、渣女”,但其实只是他们的爱情观出现了问题。
对于爱情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树立了一种错误的爱情观,我奉劝你一定要立马改正。在我看来,正确的爱情观,应该是在一起的两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要理解对方,体谅对方,感恩对方,同时一定要把目光放在未来,不要总是提起过去,如此一来,不仅两个人相处会更融洽,也可以延长爱情的保鲜期。最美好的爱情,定当是两颗同频率的心紧贴在一起,共同跳动。若在人山人海那人一瞥的一见钟情,却彼此擦肩而过,多少都有些遗憾。不如天涯遥望,心底带去成全和祝福。
论爱情,若想谈深刻,我的资历是不够的。中国人有理智分析问题的习惯,大多有个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谈不了现实的,且谈谈古人的吧! 爱情在中国人的眼里,常常逃不脱忧虑、悲伤和惆怅。长期以来对中国女性的禁闭使得中国的爱情诗歌总带有哀怨的悲伤情调。唐代之后,更多的爱情诗所表达的都是渴望与失望、留恋与离别后的思念。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多以闺情和景物描写为主,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出了内心的孤寂和空虚。
换个视点,小说应该是描写故事的了,看看最通俗的一种模式即是:在某个集会,或是家中来了某位年龄相仿的客人,由于本来就很少出门见人,所以很容易就产生爱慕。而后是自然的烦恼和伤感。在社会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下,以至于她只能尽最大力量掩饰这种模糊而强烈的愿望,然后私交,接着总会有点什么插曲,要么是战争使得两人身处异地,要么是其中谁被父母强硬的包办了婚姻,要么公子赶考期间发生变故,致使双方等待、翘盼、焦虑。感情真挚热烈的话,会得个相思病,这种模式在中国爱情故事中是惊人的相似。为情所困,面无血色,眼神暗淡,父母担心,再迅速安排个婚姻,正如中国戏曲通常的大团圆结局的最后一句所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对这种哀怨的处境,现代的恋人们应该算相当幸福的了。没有上级对下属的所谓“赐婚”;没有在母亲肚子里就开始的指腹为婚;没有一女只侍一夫的社会伦理要求。社会的文明程度能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扼杀不了爱情。无论什么社会属性,统治阶级如何把女性禁闭起来灌输成套的传统道德教育,爱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社会背景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形式上的现象罢了。
那么纵看古今,难道社会就现在突然转变了认识,变的开放了吗?
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诞生已有300万年左右了,虽然当时还存在着动物的一些本能,但也有些禁忌了,这应该算是人类社会属性的开端吧!当时是不存在爱情的,当然这个只是一家之言,并无根据。
爱情产生至少是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专一;第二平等;第三文化素质。爱情是多方面感受的综合体验,关系到个人品位、理想、道德、志趣等观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诗经》中已经很清楚的写了男女双方所倾慕的对象标准了。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直接抒发了对恋人的思念和苦苦追寻。
横向展开世界的画布,时间恰恰与影响甚远的西方柏拉图式的爱情相符合,是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文献了。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代的西方人。中国人称柏拉图式的爱情为“精神恋爱”,这种爱情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当心灵接受真理的时候,必须屏弃肉体,这时人的肉体被罪恶所污染,人要追求真理就必须放弃肉体。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难以接受的,这是一种升华,可以理解成这种爱情是柏拉图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爱,一种理想的爱情……
回到中国,开始有爱情时,人的意识是模糊的。直到夏开始的封建社会,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同时意味着封建的枷锁开始套住了人的颈项,春秋战国以后媒约婚姻已经正式确立了,《诗经·齐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随着制度的发展,禁忌也随之变多。如果说之前还有些“上古遗风”的话,秦朝的中央集权,除了对君对臣的统治,还牵扯到对女子的控制,这种强制和压迫的避开爱情,使得朦胧更加深一层。到了隋唐,特别是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以后,社会物质文化奢靡之风开始蔓延,最具典型的是帝王的“爱情”。唐玄宗多年贪求美色,造成了国家的悲哀,也造成了自己与杨玉环的个人爱情悲剧。不过试想,一个帝王后宫三千,谈何爱情?
中国历史的反反复复、离离合合。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女子的裹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兴起,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他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
古代和现代的爱情观念,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重视结果,一个重视过程。古代爱情悲剧,一般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作者抒发感情的同时也顺势批判了一下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这也算是一种反抗吧;要么就是常见的喜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一婚终身。所以婚姻在当时应该算是爱情的一个载体,没有婚姻的门面,再伟大的爱情也终归被人唾骂,而为这个爱情所牺牲掉的除了名誉、未来的幸福之外,还有失去性命的可能。统治者聪明的制定了种种酷刑,来对付在没有婚姻的护栏之下陷入爱情的女子们。
直至清朝之后,一些有识之士才开始认真思考这种男女不平等的合理性。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就当时的婚姻制度也做了相关的规定,提出“凡是婚姻不论财”这才彻底结束了持续了几千年的买办婚姻,还不忘记发个证明,这已经和现在的结婚证有些相似了。女性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就提供了婚姻真正是为爱情而结合的可能性。
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爱情是一种在自由交流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产物,是精神和情欲相结合的产物。夏商之前的人们,是母系氏族社会,所有人都没有父姓,惟有一个母亲。没有绝人性的制度,也没有吃人的封建思想的侵害。乍看下,封建社会真的好似一颗毒瘤,而原始社会则跟现在一样自由、优裕、快乐……其实不然,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于很多天理生理的常识的缺乏,也一样会有很多禁忌,等到人学会了用制度来要求自己和他人的时候,实则社会是进步了。原始社会没有这么多禁忌,自从进入封建制就多起来了,那是因为社会结构复杂了。
跳转到现代,人的自由意识增强了,却也多了些灰色的影子。时间紧凑,现代人生活忙乱,无暇顾及太多的情调、浪漫,社会是个大的转轮,人人都求发展,事事求效率。做任何事情都在时间的预定下,过着规矩但不规范的生活,包括爱情。现代的人怀疑爱情,就像怀疑周围所有的一切一样。人的物质条件和从前相比优越多了,自由多了,但是自身却变的脆弱了,变的好猜忌了。人群居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脱离不了群体;现在单干了,我们该庆幸的是社会发展了。社会结构复杂以后,人的结构也复杂了,谁让人是适应性的动物呢? 现在的人受到的外在诱惑和以前相比甚至多出几十倍,时时刻刻都应接不暇,人们学会了自我保护,在无时无刻都在自我保护的状态下,怀疑的心态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而,爱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不是因为社会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爱情,爱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约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纯真的爱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一种理想的境界一直被世人所向往。诚挚交流,坦诚相对,没有欺瞒,没有势力,没有阶级,没有占有,没有分离,没有悲伤……似乎是一种不可能达到的境界。从财产私有化开始,人就是不可能平等的。
爱情是一场战争,战争期间是激烈,战争结束后是平静,能接受平静单调才是爱情最终能长久的最好保障。不同的是战争带来的是利益,而爱情不是。大多数人都会报着一个理想:爱情走向婚姻,婚姻是一种比爱情的罗曼蒂克更朴实、更现实的情感,是对爱情的承诺,虽然明明知道爱情没必要承诺什么,但人的本性总是惧怕失去的。从小孩子刚开始从镜子里认识了什么是“我”以后,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另一个词——“我的”。人类喜欢拥有东西,而不仅仅只停留在欣赏上,古代帝王后宫嫔妃无数,那是占有的心理在作怪,因为他有权利,所以他拥有了;平民百姓不是不想拥有,只是他们没这个能力。
恋爱中的人最容易“神志不清”,人是喜欢掩藏自己的缺陷的,而再骄傲的人在情人面前也会坦白自己的一切,放弃一切的伪装,展现最本质的一面。如若不是,那他只是欺骗了自己,然后透过被欺骗的自己来对人真诚。
总之,来自灵魂的爱情是美丽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人,对爱情的渴望是一致的。爱情来了,要以最诚挚纯净的心灵去接受,去体验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