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的内涵及演变

汉乐府的内涵及演变,第1张

汉代乐府

何谓乐府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代乐府诗的类别

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 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 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 分雅舞,杂舞雅舞用於郊庙,燕飨; 杂舞用於宴会

军乐

「鼓吹曲辞」, 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 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 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 源出於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 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於佛老, 或出於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反映战争的痛苦

《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

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 因而发出怨言, 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东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 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仓吾多腐粟, 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 早行多悲伤」, 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

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 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

来,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所有, 肚皮是饿了, 於是采著野谷葵草煮著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门望著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於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 作了无情的控诉

反映贫困

《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 丈夫对亲友哭倒, 孤儿

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 真实动人, 令人凄酸《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隶和仇人, 尽量折磨他, 必欲置之死地《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老汉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

反映漂泊/游子他乡

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 是以此类羁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如《饮马长城窟行》: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辗转不相见」, 便是写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好的丈夫而辗转流徙他乡的

爱情题材

《有所思》写一个女子知道爱人有他心的时候, 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给他的礼物摧毁了, 表

示一刀两断的决心, 但是当好忆起当初定情幽会时的甜蜜生活时, 便又觉得不能一刀两断, 显出作者的痛苦矛盾《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 除了山川崩竭, 天地毁灭之外, 爱情不会终止!

婚姻/妇女悲惨命运/封建礼教束缚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

悲哀, 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 颜色也不比人差, 她还是不免於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由於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同时热情地歌

颂了二人忠於爱情, 宁死不屈的精神

统治者的荒*

《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邪行》都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 黄金为门, 白

玉为堂, 堂上置酒作乐, 中庭华灯煌煌, 舍后珍禽罗列子弟人人做官, 贵者至二千石年轻妇女无事可做, 调丝弄弦而已《陌上桑》则叙述了一个太守侮弄一个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诗中揭露了官吏的荒*无耻面目, 同时塑造了坚贞,勇敢,美丽的女性形象秦罗敷

人民的劳动生活

汉乐府中, 有不少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如《江南可采莲》是江南青年男女

采莲时所唱的歌谣, 一面工作, 一面歌唱, 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快乐, 和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饮酒求仙/人生无常

汉乐府诗亦有饮酒求仙的思想, 是那些受有神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如《善行哉》,《西门行》,《王子乔》等篇, 都是这类作品至於人生无常的作品, 如《怨诗行》,《驱车上东门》, 主题都是怨叹人生无常, 鼓吹「游乐当及时」,「游心恣所欲」,宣泄颓废没落的情绪

汉乐府诗的语言及形式的特点/艺术特色

(1) 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 诗句虽参差不齐, 而情与境会, 孤儿口状心计之状, 活现笔端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 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

言体的如《公无渡河》,《善哉行》; 有杂言体的, 句法自由多变, 整散不拘如「鼓吹曲辞」里「铙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 变化极为自由汉乐府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如《江南可采莲》,《孔雀东南飞》等, 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 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 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则数句

汉乐府民歌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 便长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如《杂

曲 枯鱼过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莲》便是只有七句

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 如《平陵东》:「平陵东, 松柏桐, 不

知何人劫义公」,「心中恻, 血出漉, 归告我家卖黄犊」便是; 有隔句押韵的, 如《东门行》,《燕歌行》,《梁甫吟》等; 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 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

用对话/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

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

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 `会写信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 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角髻, 耳中明

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罗为上襦」便是

回环往复, 音韵和谐

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 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

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 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 文字活泼, 正是民歌的本色

汉代乐府对后世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发扬

汉乐府民歌继《诗经》之后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如建安时曹操父子,王粲,陈琳等以

描写社会乱离疾苦为内容的诗篇, 正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於哀乐, 缘事而发」的精神它们多用乐府旧题, 运用叙事的方法和通俗的语言, 在形式上也见出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唐代杜甫虽不用乐府旧题而「因事立题」, 诗的精神和体制实与汉乐府民歌一脉相承, 直接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白居易,元稹效发杜甫做「因事立题」的社会诗, 而且提出「诗歌合为时而作」的口号, 也正是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

语言通俗朴素/风格清新

汉乐府诗的风格多样, 有清新明朗, 有深情婉转, 也有慷慨悲歌, 但都统率於质朴自然的风格下所谓质朴自然, 表现在诗歌语言上, 矢口成言, 绝无文饰, 故浑朴真挚, 独擅古今后世诗人多受汉乐府的影响

奠定五言诗的基础

汉乐府以五言和杂诗为主杂言诗於建安之后大盛, 曹操,曹丕,李白等杂言诗莫不源於乐府民歌乐府对五言诗的影响更大, 东汉时摹仿者甚多, 至建安已出现「五言腾踊」的局面, 取代《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 而成为一种主要的诗歌形式

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歌行体的影响

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的歌行体的形成亦有影响六朝诗人鲍照的五言和杂言乐府都是杰出的, 唐代李白的乐府歌行更是空前, 它们在艺术形式上所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用对话/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

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这些手法, 对后世诗歌的修辞手法亦有启发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是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新风,贴近生活,语言通俗,由杂言渐趋向五言,多采用叙事手法,刻画人物细致,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独具特色。

  而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汉乐府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除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说话,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汉乐府注重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如《艳歌行》“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写的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如《孤儿行》对孤儿的痛苦没有作空洞的叫喊,而着重于具体描绘,用白描手法写出了孤儿的身心疾苦,甚至是生不如死,其中滋味自然意会得来。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汉乐府诗的篇幅有长有短,最长的达三百五十多句, 短的则数句。如最长的《孔雀东南飞》,有三百五十多句,短的《杂曲 枯鱼过河泣》只四句,而《江南可采莲》只有七句。 汉乐府诗押韵灵活 。民歌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如《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ong),“ 心中恻, 血出漉, 归告我家卖黄犊”(u),也有有隔句押韵的, 如《东门行》、《燕歌行》等; 还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 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增加了诗的生动性,读起来朗朗上口。 汉乐府诗还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如《白头吟》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比喻女子的爱情纯洁;《陌上桑》以铺陈手法表现罗敷的美丽等。汉乐府诗多用对话或独白叙事。诗歌巧妙用对话刻划人物,有生有情, 让人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几乎全是弃妇同故夫的问答,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虽然汉乐府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但也不缺乏浪漫主义的色彩。如《上邪》的那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极度的夸张,写出了女子对恋人爱得真挚热烈,对爱情毫不掩饰;《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等。还有写神灵的,像《练时日》写灵之游、灵安留等渐渐向自己靠近及与神交接的欢喜,想象着自己能飞上天成仙。这些浪漫的想象,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都显示了汉乐府诗的浪漫主义的特色。汉乐府诗的排偶句较多 ,如《陌上桑》中“头上倭角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罗为上襦”。 回环往复,音韵和谐也可以是汉乐府诗歌的一个特色。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写鱼在荷叶下面来回的游嬉,暗写采莲人们的欢乐。此诗回环往复,形象鲜明,音韵和谐,文字活泼,语言自然流畅,意境含蓄。

  因为汉乐府诗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所以在叙事上,有叙事也有抒情。大体详于叙事略于抒情,如《孔雀东南飞》除了末篇有些抒情外大都是叙事;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结尾就是略写中间详写;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如《孔雀东南飞》对刘兰芝的外貌描写,《孤儿行》的褴褛衣衫。

  另外,汉乐府还有寓言诗。寓言诗也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寓言的形式叙事,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假托动物之口进行自述,鼓吹曲辞《雉子班》,相和歌辞《乌生》、《豫章行》,都是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类寓言则是植物和人的对话,诗中出现两个角色。宋子侯的《董妖娆》虚拟桃李树和洛阳女子的对话,诉说折枝花落的不平,责备人为力量使青春早夭。这些寓言诗多有奇特的想象,鱼鸟花木也会作人言,而且出人意表。

  汉乐府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灵活多样的体制,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推动了诗体的发展。时至今日,依旧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人们所熟知传唱,汉乐府的艺术魅力也将随岁月流逝而日渐浓郁。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汉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扩展资料: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民间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汉乐府

不是。宋代的宋词和元曲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而宋代的诗统指宋词和元曲,而不是宋代的乐府诗。宋代的乐府诗是宋代官方文学,它们的主题多以宋朝的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为主,比较正统,没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宋代的宋词和元曲则更加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它们的主题更加多样,涉及到爱情、友情、家庭、自然等,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更加接近浪漫主义文学。

汉代"乐府"是指:

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

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乐府本是秦汉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一方面为文人创造的诗歌制谱配乐并演奏,一方面采集民间歌辞。

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官署的名称,一变而为诗体的名称。

作为诗体的名称,乐府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

狭义的乐府指汉以来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制作的和采自民间的。

广义的乐府包括那些并未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拟乐府体裁的作品。

现存的两汉乐府民歌共三四十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

扩展资料: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中有一部分是供统治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非常相似;另一部分则是民间流传的俗乐,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乐府的设置最迟是在汉惠帝二年(前193),但在汉武帝时搜集民间俗曲才趋于兴盛。

《乐府诗集》现存汉代乐府民歌四十余篇,多数为东汉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的生活状况,用犀利的语言表现爱憎情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与《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不同,它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新风。

-汉乐府

发展阶段如下:

1、先秦启蒙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2、汉代兴起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

3、魏晋成熟

三国、西晋时期留下的诗歌不多,仅有嵇康等人的诗歌作品。东晋诗歌渐多,产生了大量文辞绚丽的作品,而陶渊明独以其清新的诗风为后世推崇。南朝文风绚烂,诗歌靡丽,大量用典,以齐梁的诗歌为盛。北朝诗歌朴素、有风骨,以《木兰辞》为最好。

这段时期产生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对诗歌的内容、思想、鉴赏产生了巨大作用。南朝文人提出四声说、八病说,对后来的诗歌创作、鉴赏产生巨大影响。

4、隋唐兴盛

隋唐时期,诗风极盛。唐前期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最。李白、杜甫为盛唐诗歌最好的作者,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作品,杜甫的《兵车行》等作品为盛唐的天空增加了许多云彩。

中唐诗歌有大历十大才子等人创作,白居易为中国诗歌的又一高峰,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唐朝晚期,杜牧、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很大,诗歌创作多忧国伤时。

唐朝中期,词定型。唐中晚期产生了不少词作,大量写词的有温庭筠。

5、宋元繁荣

五代好诗较少,北宋诗歌以苏轼为最好,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影响很大。南宋前半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诗作极多,成就很大。

五代十国时期,词兴起,冯延已、李煜为极好的词作家。北宋词成就极大,代表人物欧阳修、苏轼、柳永、晏几道、李清照等。

6、明代的“复古”与革新

明代初期,诗歌复兴,代表作家刘基、高启。明朝中期,台阁体、前七子、后七子相继兴起,作品多为歌功颂德、复古、学习古人等。明后期诗歌成就不高。

7、清代的虚假“中兴”

清朝诗歌作品、作者数量巨大,滥作之多,触目惊心,代表人物,乾隆帝。后期有龚自珍等人,诗作不佳。

8、近现代的虚大与危机

近代诗歌初,沿习古制,但产生了黄遵宪等怪胎。词作有王国维等,然作品不佳。

新文化运动之后,新诗兴起,即现代诗。民国现代诗除新月派外,多是自由诗,格调不高、不押韵、内容贫乏、矫揉造作。

新中国建立以后,诗歌创作一度陷于停滞。1978年后,十年内朦胧诗大为盛行,代表人物北岛等。20世纪开始以后,网络诗歌兴起,虽然水平错落,但是佳作频多。

扩展资料:

现代(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派、湖畔派、九叶派、朦胧诗、第三代、中间代、70后,80后等。

1、新国风

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2、“五四”派

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体是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3、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诗歌

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如下:

一、语言朴实自然

1、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 诗句虽参差不齐, 而情与境会, 孤儿口状心计之状, 活现笔端。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2、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言体的;有杂言体的, 句法自由多变, 整散不拘。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 变化极为自由。汉乐府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 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 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则数句。汉乐府民歌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 便长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如《杂曲·枯鱼过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莲》便是只有七句。

二、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 会写信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 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 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 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 文字活泼, 正是民歌的本色。

四、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五、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便是。

六、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有隔句押韵的, 如《东门行》、《燕歌行》、《梁甫吟》等;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 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

-乐府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6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