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乐府”的生命关怀精神

试论“汉乐府”的生命关怀精神,第1张

20汉本1班  李丁阳 2020410050 17586780791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是《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描写到,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定的文学创作都是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汉乐府也不例外。准确的说,乐府诗的创作背景其实都是政治和战争影响下的产物,大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不乏浪漫主义的手法。

要论汉乐府中的生命关怀精神,就不得不谈到战争。在汉代,从汉武帝开始,频繁的战争,大多数人被征派作战。不幸的有“野死不葬乌可食”,阵亡者战死战场,暴尸城外,无人掩埋,乌鸦可以任意啄食,这是多么悲痛的 结局啊!幸运的则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是,留住一条命又能如何呢?回到家中,亲人早就不复存在了。《战城南》和《十五从军征》把战争对于人的生命的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生命的珍惜。

对于个体生命的自觉地认识,对于生死的反思,是文学作品在创作时人文精神的体现。而汉乐府诗歌最大的特点之一则是把恶死和乐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两汉乐府诗十分坦然的表现了人们对于死亡的厌恶,对于生命的珍惜,甚至有些诗歌在表达对于长生的幻想时,把人和神灵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的神仙化或者神仙的世俗化,表现了天人的理想。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写人的生命还不如薤叶上的露水,露水虽然今日会被晒干,但是明早又会落在薤叶上,由此想到了人的一生,一旦死去,就没有再复生的机会了,永远的消失在这世界上了。而《蒿里》则这样写道:“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这是站在有神论的角度上看待人的死亡,写出了鬼伯的冷漠无情,写出了人们在“鬼伯”面前无能为力的情况。这两首丧乐,都把死亡写成是无法回避而强加于人的残酷事件,体现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既然当时的人们都对于死亡十分厌恶,那他们一定需要精神寄托,会想着我要怎么才能长生?以此来摆脱世俗的困扰。再加上当时的时代神仙之道的盛行,一般人都相信神仙,他们盼望着能够在长生、或者自己也能成为神仙,在天国遨游,享受彼岸世界的至乐。就如《艳歌》所写,诗人幻想着自己进入天国的理想世界,随后各路神仙都为他的到来而忙碌着,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鲤鱼、东方青龙七星铺排宴席、西方白虎七星来把壶斟酒、北斗星来吹笙竽,甚至连嫦娥都来献舞,一切都为“我们”的到来而忙碌着,一切都服务于“我们”,“我们”主宰着一切。并且赋予了许多天体对象生命,使天神地祇欢聚一堂,表现了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生命。除此之外,还有《上陵》,写的是神灵来到人世间,显得超凡脱俗,表面是写神灵向创作主体的趋近,实际上是暗示诗人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得长生的属性,希望成为神仙世界中的一员。表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举体飞升进入神国仙乡的向往。

综上可知,汉乐府诗歌对生命个体本身是非常的重视的,体现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如下:

一、语言朴实自然

1、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 诗句虽参差不齐, 而情与境会, 孤儿口状心计之状, 活现笔端。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2、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言体的;有杂言体的, 句法自由多变, 整散不拘。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 变化极为自由。汉乐府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 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 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则数句。汉乐府民歌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 便长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如《杂曲·枯鱼过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莲》便是只有七句。

二、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 会写信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 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 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 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 文字活泼, 正是民歌的本色。

四、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五、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便是。

六、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有隔句押韵的, 如《东门行》、《燕歌行》、《梁甫吟》等;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 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

-乐府诗

特点:

1、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3、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5、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乐府诗体是古代诗歌体裁。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体诗,既指由乐府机关收录的作品,也指魏晋以后历代作家仿制的乐府作品。

扩展资料:

古代诗歌体裁。有广、狭二义: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并把它们单独成类(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

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体诗,既指由乐府机关收录的作品,也指魏晋以后历代作家仿制的乐府作品。

汉乐府诗打破了自<诗经>以来,以四言为诗歌正宗的传统,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并首先创制了完整的五言诗。

参考资料:

-汉乐府

语言朴实自然 ,有民歌的特色,充分继承了《诗经》赋比兴的特色,更加注重事物形象化的描写。

情感真挚细腻,多闺怨诗与征夫诗,例如古诗十九首,《饮马长城窟行》等。

叙事诗增多,多用对话独白形式叙事 ,例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病妇行》,《孤儿行》等。

押韵灵活,节奏回环往复 ,例如《空切东南飞》,《木兰辞》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758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