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为什么能如此才情并茂?

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为什么能如此才情并茂?,第1张

在民国时期曾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成为这段历史一个特殊现象,相比于同时代的吕碧城、张爱玲、石评梅·、萧红等人,林徽因无疑是璀璨夺目的一个。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920年4月,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正巧徐志摩也游学来到伦敦。此时的林徽因天生丽质,如同含苞待放花蕾,她触动了诗人徐志摩多情的心。

诗人奋笔疾书,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情诗,“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林徽因怦然心动,她回了一封信给徐志摩: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做出选择。

徐志摩那年二十四岁,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妻子张幼仪正在怀孕。虽然张幼仪也是名门闺秀,可是徐志摩一直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接到林徽因的信后,诗人迫不及待,找张幼仪要求离婚,张幼仪被逼无奈,生下第二个儿子后结束了与徐志摩的婚姻,徐志摩张幼仪也成为当时中国离婚第一人。

林徽因和父亲早徐志摩一年回国,回到传统的中国现实社会,林徽因在欧洲的浪漫爱情故事从理想回到了现实,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家族的反对和林徽因的理性最终让这段感情画上句号。

在回国后不久,林徽因很快选择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这可能和她的家庭状况有关。她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第二个妻子。林长民的原配病逝,没有留下子嗣。何雪媛嫁到林家八年后,才生了林徽因,后来又生了一儿一女,都不幸夭折。之后,林长民又娶了个名叫程桂林的小妾,生下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完全夺去林长民的欢心。林徽因的母亲被彻底冷落一旁。

林徽因虽然被父亲宠爱,可是母亲的不幸福她是看在眼里的,对世态炎凉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认识。她1955年病危时,曾特地央人请来张幼仪母子,那时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眼中充满泪水,她的意思至今让人猜测不透,应该是向这对母子表达心中的愧疚吧。当然这是后话。

有人曾经指责林徽因那封要求离婚的信,也许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那句话能解释,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是关键时刻,她清楚谁才是真正适合陪伴她一生的人。

徐志摩很快也找到了他的红尘伴侣—京城名媛陆小曼,并冲破重重困难,结为百年之好。林徽因成了他心里永久的痛,正如他所说的“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徽因自己从不否认与徐志摩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也不掩饰自己对他的真情实感。徐志摩飞机失事以后,她发表悼文寄托哀思,还让梁思成拣来一块飞机残骸,留作纪念。

但是林徽因是一个理性女子,她曾跟朋友说:徐志摩是把我设想成了一个他理想中的人,其实,我不是。可见,林徽因把她和徐志摩的关系看得很清楚,很透彻。

大诗人泰戈尔曾有心成人之美,最后无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 “哎”!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赴美留学,梁思成学的是建筑专业,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在美国结婚。

婚后梁思成林徽因琴瑟调和,他们把时间和精力奉献在所热爱的建筑事业上。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病,抗战期间颠沛流离,她带着病体,陪着梁思成跋山涉水,艰难探索。记录了大量古桥、古堡、古寺、古楼、古塔古建筑资料,透过岁月的积尘,勘定其年月,揣摩其结构,计算其尺寸,然后绘图、照相、归档,20世纪30年代,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15个省,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梁思成林徽因先后避难长沙,辗转昆明、重庆。因为物价昂贵,物资匮乏,有时他们要靠朋友们的资助,才能维持正常生计。林徽因“在菜籽油灯的微光下,缝着孩子的布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过着我们父辈少年时期的粗简生活”。最难得的是,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保持着乐观风趣的生活态度。

林徽因在1941年写给闺蜜费慰梅的一封信中,这么写道:“思成是个慢性子,一次只愿意做一件事,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但杂七杂八的事却像纽约中央车站任何时候都会抵达的各线火车一样冲他驶来。我也许仍是站长,但他却是车站!我也许会被碾死,他却永远不会。”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受聘于清华大学,林徽因先后为共和国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林徽因除了建筑学方面的成就外,在文学方面也著述丰富,她是30年代文学流派“新月派”的重要作家,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你是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每个星期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十分赞赏林徽因人品才华,林徽因对他也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梁思成林徽因闹矛盾,也是找金岳霖评理。金岳霖自始至终都最理智地驾驭着自己的情感,默默地爱了林徽因一生。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痛苦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彻夜难眠,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此三人终身为友,传为佳话。

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曾一度离散,金岳霖说:“我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一样。”以后他们几乎没再分开过,而后来的林徽因在肺病折磨下,不得不卧病在床,已经不再风华月貌。金岳霖依然每天下午三点半,雷打不动,出现在林徽因的病榻前,端上一杯热茶,或者送去一块点心,或者念上一段文字,然后带两个孩子去玩耍。

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时,金岳霖曾写了“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给新婚夫妇,堪称妙对。林徽因于1955年4月1日,晨光熹微,51岁的林徽因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金岳霖当着学生们的面嚎啕大哭,为了哀悼这位自己一生情感牵挂、结下深厚友谊的一代才女,金岳霖挥毫又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挽联,高度概括了林徽因短暂精彩而富有诗意的一生。

五十年代后期,在林徽因去世几年后,梁思成已经娶了他的学生林洙。有一天,金岳霖心血来潮,在北京饭店约了几个老朋友,没讲任何理由,朋友们很纳闷。席间,金岳霖缓缓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听到此言,老朋友们望着这位终身不娶的老教授,忍不住簌簌地掉了眼泪。

金岳霖和梁思成一家相处融洽,直到去世前,他还和林徽因、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生活在一起,他们称他“金爸”,对他行尊父之礼。他于1984年10月19日去世后,和林徽因一样,葬在八宝山公墓,相距不远,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关于人间四月的优美句子有:

1、三月马上就要过去了,轻轻跟三月说一声再见,跟四月说声你好,愿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2、最美不过人间四月,适合与过去漂亮地告个别,希望你们四月好事不断。

3、人间四月芳菲尽,湖边桃花始盛开。

4、流转四月语,人间仙境回。和风明媚里,处处绿色先。沐浴浪漫事,欢乐水上烟。花了果实随,醉美春意陪。

5、四月真是美好的一个月,最美人间四月天。

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走进这如诗如画的暮春!

7、阳春三月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

8、四月,简约美。后来的后来,我们都忘记了最初为何这样选择。可是,还是阳光明媚的走到了现在,如约而至。

9、四月,你好啊,春季最美的时光,放下昨日的微凉,忧愁的往事。让我们拥抱春日的温暖,不为谁忧虑,不为谁感伤,用全新的面貌迎新送往。

10、四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如影相随!青春的记忆仿佛被这春色所吸引, 旅行的脚步此刻被定格。山河的美,青春的美,青涩的年华一切尽收眼底!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

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

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

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扩展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以看出,林徽因对新诗诗体形式的开拓有一定的贡献。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 将建筑艺术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其诗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艺术特色。诗中女性的细腻与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使得林徽因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也独具风格。而诗中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表现, 是传统格律诗所不具备的。

正如梁从诫先生所说, “在我国白话诗的园地里, 走了一条旁人没有走过的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类诗歌在句式与韵式、字数与句式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格律诗的继承和发展。这既受到新月诗派的影响, 又对其有所超越, 形式变化多样而又不失匀整与和谐。

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代表的,诗人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审美理念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注重建筑美的楼梯式、对称体和图案体等诗体, 这类建筑美的诗行仍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参考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摘抄|《你是人间四月天》|浪漫

「记忆」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夜,带着一天的星。——《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无题」什么时侯还能那样,满掬着希望;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黄昏过泰山」记得那天,心同一条长河,让黄昏来临,月一片挂在胸襟。——《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别丢掉」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空想」天上今早盖着两层灰,地上一堆黄叶在徘徊,惘惘的是我跟着凉风转,荒街小巷,蛇鼠般追随!——《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孤岛」遥望它是充满画意的山峰,远立在河心里高傲的凌耸,可怜它只是不幸的孤岛。——《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病中杂诗」经验已如旧鞋底的穿破,这纷歧道路上,石子和泥士模糊,还是赤脚方便,去认取新的辛苦。——《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恶劣的心绪」我希望:风停了;今晚情绪能像一场小雪,沉默的白色轻轻降落。——《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写给我的大姐」如果有点感伤,你把脸掉向窗外,落日将尽时,西天上,总还留有晚霞。——《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2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