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最浪漫的爱情句子

诗经中最浪漫的爱情句子,第1张

诗经中最浪漫的爱情句子有以下这些:

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曾发过誓言。要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妁妁其华”用桃花开的灿烂来形容姑娘的容貌美丽,“宜其室家”写出了男方对姑娘的满意。全诗没有太多的修饰,就像爱情一样,简单,朴素。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依依的杨柳来象征着离别的不舍,同时,又用雨雪交加来形容归来的凄凉。这句诗非常完美的写出了一个士兵退伍时悲喜交集的心情。这四句对偶匀称,写景状物皆生动传神,意境深远,同时引情如景,又蕴涵儿女情长及暗喻战争的残酷。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古往今来,异地恋都是让人痛苦的事情。这首诗写一位女子的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1、《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5、《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8、《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9、《齐风·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10、《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11、《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12、《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13、《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14、《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15、《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人类永恒的母题,是内心最珍视的情感。

诗经中的唯美爱情诗句,穿越千年,依然让我们心动。

来看看古人的浪漫表白心思,有细水长流的温柔,也有缠绵悱恻的相思。

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是祝贺女子出嫁的诗, 完全可以当一首女子婚嫁典礼上的祝福歌来吟唱 。《流沙河讲诗经》一书里,流沙河先生说,他还记得自己的童年时代(也就是 20 世纪 30 年代),在结婚仪式上,有“礼生”(类似现代的婚礼主持人)吟诵这首诗,配合着演奏的音乐,非常专业。

《毛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致,指王公贵族之女适时而嫁之意。所谓适时而嫁,《周礼》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周朝,桃花盛开的仲春季节,正是姑娘出嫁的最好时节。 诗的气氛欢快活泼,欣喜中充满着对幸福家庭的向往。《毛传》:“夭夭,其少壮也。”若以仲春少女的出嫁,理解《桃夭》为写实之事,最贴合诗境。若只以少女初嫁,少而色盛,气壮而容艳,将《桃夭》看做写意之诗,也可。姚际恒评《桃夭》:“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幸福婚姻的隐喻,可从“桃之”二字的自得中得以体现。夭夭,花朵怒放,桃花的怒放之美,透过“夭夭”之态,将物动之美写到了尽头,也将少女容颜身姿的美艳写到了极致。

《桃夭》最佳之处,是对爱情、婚姻和家室都满怀愉悦的那种欣喜。诗的气象,更高远处,体现着周室初建国家兴盛的征兆。中国文化艺术里创新之力的初声,也鲜明地体现在“桃之夭夭”艳丽跃动的青春朝气里。

植物笔记

桃,蔷薇科桃属,落叶乔木。桃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水果之一。桃在文学里的形象几经起伏, 《诗经》里的桃,为少女初婚的笑貌,顾盼与羞涩,妖娆与妩媚,乃指女子身处生命的春天之好。 桃在《诗经》里有“夭夭”二字担当,其茂盛、其身健、其美姿,色舞与心动,都达到了一个高潮。

先秦至汉唐,桃一直都被称颂为吉祥美好的植物。中国文化到宋代有过一个极高峰,物质高度富裕,文思又朝向内质的细密柔媚,精神上便生了一种熟烂的腐态,宋诗里的桃,随之变化,常有“妖客”的称谓。明清之时,桃已经逐渐成了“不堪牡丹做清奴”的娼妓的代称。中国文化里,桃的身份经历了如此的动荡和扭曲。现代人,重新理解“桃之夭夭”的桃具有的那种远古的少壮之美,重新理解桃对一个文化带来的多元与祝福,正是必要的新开始。

佩兰、草芍药:春水流觞 花见情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是鲜明的爱情叙事诗,看似采用的是日常对话,却又不是单纯的日常对话那么简单。《溱洧》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它已经是一种非常接近现代诗的表达。

作为踏青、游春诗的范例,《溱洧》依托着一个古老又重要的习俗,《太平御览》引韩诗章句:“当此盛流之时,士与女众方执兰,拂除邪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除拂不祥。”上巳是三月上旬的巳日。这一节日亦名 “修禊(xì)” 。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可见上巳节的风俗流传很广。

《溱洧》依托这一习俗的舞台,描写了 青年男女借着溱水洧水两岸的烂漫春光,追赶着心上人的脚步,互表衷肠,至为美好的爱情之花在春草中间绽放。 热烈、纯情、直白的情话,从心口溢出,这简明的诗,神奇地兼具了抒情与对话的双重功能,让人想到甜美永恒的爱情,让人想到古老上巳节曾有的盛况。

儒生老夫子看到《溱洧》中女子如此主动热情,邀请中意的男子共赏人生美景,大感不适,礼乐教化的腐朽,显出人性的畸变, 斥责《溱洧》为*诗 ,再正常不过。但在以个体的自由意志与人性之爱重塑现代性的当下,现代人读《溱洧》,感应更深的是爱情里心灵的相知,是对共同经历人生的那份体验的看重。

《溱洧》的叙事里,包容着 平等意识之下更显豁达的理性 。沐浴在爱河里的两个生命,心灵是如此纯净,视野是如此开阔,他们在爱情里的模样,几千年来一直都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植物笔记:

兰: 唐代以前,古人所说的兰草,指的都是菊科泽兰属植物,宋代以后的兰花,才是现代的兰科植物。泽兰属植物为古代著名香草。古人对泽兰并不见特别的细分,但中国古老的兰文化最初依托泽兰的清香而发。 圣人以兰隐喻自己的情操,忠臣以兰的德性自托,文人以兰喻君子,美人以兰显自矜。 上巳节佩戴的泽兰,应该是泽兰属的佩兰,以泽兰植株煮汤沐浴,戴佩兰辟邪祈福。湖南长沙西汉初年马王堆古墓中曾发现有佩兰保存完好的瘦果及碎叶残片,足见佩兰在古人生活里重要的象征。

芍药: 《毛传》:“芍药,香草。”芍药并无香气。《郑笺》以为相别赠芍药,以结恩情。古代, 勺和约同声,芍药为双声词,有情人临别赠芍药,以此表达爱意和缔结良约的期盼。 人工栽培的芍药,自古即是重要的观赏花卉,以花色雍容艳丽著称,“牡丹称花王,芍药称花相”,两者均为花中贵族。

《溱洧》中,上巳节男女约会的地点在河边旷野之上,芍药更大的可能性为成片野生状态下的盛放。草芍药更为确切。

艾草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爱情的主题,有三大永恒的剧场:初逢的惊诧、阔别的相思、永聚的怅然。

《采葛》写到了其中的阔别。牛运震评《采葛》用了两个字:超绝。超的是最难超的时间,绝的是最难绝的心意吧。《采葛》留给中国文学一个钻石般的成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惊起世人多少诉不尽的情波。

《采葛》里至为神奇的一个字,便是“秋”字,生命里多少神奇与美好都是往着秋的庄严肃穆的世界里汇集而去的。不管怎样春潮泛起,生如夏花, 唯独这秋之静美,终归是爱的向往和情的归宿。 春华秋实原本就是生命本能的追念。

立在整首诗中心的一个“秋”字,代表了手指拨动岁月的琴弦,引得心灵也振颤不已,又像绵延伸展通途不阻的阶梯。正是一个“秋”字,构成了整首诗思念与忠诚的支点。剩下相逢与永聚的另外大半个世界,由《采葛》诗意扩展为空镜和留白的沟壑,全都留给后世一代代的读者,去思、去想,去怀、去念,去哀、去伤,去欣、去喜。

植物笔记:

《采葛》里的“艾”,指的是艾蒿。 艾蒿没有妖娆的形体和芳菲的花,但在古时,这不起眼的艾蒿,却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艾蒿要救治的,《采葛》里就是百病里最难也最怪的病——相思病。

常言说,爱不是幸福的叠加,而是残缺的补全。两个人一旦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里分辨清楚,真心把爱的大门向另外一个人打开,两种吸引力的巨大,深海漩涡一般,会搅动起时间的波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爱经历这样的苦渡,就像在经历着一场人生不可少的艰难修炼。

-End-

文字资料及:《诗经植物笔记》,Pixabay

文字整理:小读(如需转载请私信青年共读会获得授权)

延伸阅读

《诗经植物笔记》,韩育生著;南榖小莲绘

诗经植物笔记 ¥74 购买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分析: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分析:这位女子仿佛不大会“推销”自己,到了婚嫁的年龄还嫁不出去,只能在心里一个劲儿地着急。开始时,她还想出嫁时选择一个好日子,但很快,她便有些等不住了,也管不了什么吉日不吉日的了。她似乎还想在向自己求婚的男人前面撒撒娇,但易逝的青春如同成熟的梅子纷纷落地,越来越稀少,她很快便没有那个兴趣了,巴不得人家开口呢!这个女子若为足不出足的那类,她将自己这份真实的情感写下来,等待有人前来求婚,而当那一天真正到来,她也许会被羞得满面徘红——这是多么的可爱!而她若为敢于在山间向众多的男子唱此类情歌的那类,这将是何等地大胆与直白!我没有理由怀疑她的相貌,因为,诗或曰歌已使她非常之美了。美丽的诗歌要比美丽的征婚广告强千万倍。

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分析:漂亮的女孩似乎很顽皮,她将诗作者约到了城楼,自己却藏了起来,在暗中望着诗作者“搔首踟蹰”。她送给诗作者一支“彤管”(红色的笔管)和几根茅草,在诗作者的眼里不但彤管很美丽,而且她更美丽了。

简单的礼物却能加深爱慕的情意。送礼物的人也许有很大的随意性,但这却被精心准备的更会人喜欢。若是茅草变做鲜花,彤管变做更加值钱的东西,也未必能使对方更加地真诚与痴情。爱,最为重要的是情。情人眼中出西施,说不定那人送礼物给诗作者的女子很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745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