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城池营垒》
特警和医生的恋爱,跟之前很火的韩剧设定像,但是故事剧情完全不一样,日常恋爱,偶尔惊心动魄。而且很难得真实的恋爱剧,两个人的相处就像普普通通的情侣,给人很强的代入感。这部剧剧情真实融入感强,我想一方面是演员的表演加分,不管是形象或者演技方面都让我沉浸其中。还有一方面应该是剧里面的细节处理,部分场景借用的是真实特警队的场景,服装发型什么的都不出戏。总之,是部很轻松的恋爱喜剧,值得一看。
《你是我的荣耀》这部剧很会抓重点,节奏紧凑,主角就是主角,配角就是配角,配角戏份绝对不会多于主角,乔晶晶和于途的互动很细腻,杨洋把于途被生活和梦想所困的那种“难”展现的淋漓尽致,迪丽热巴把大明星那种姿态表演的出神入化,这部剧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我看过的偶像剧中,含金量很高的一部剧了,比那些无脑爱情剧好多了。总之,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出场即惊艳,男主女主颜值没的说,剧情很细腻,小说还原度很高,建议大家去看!
《时光与你别来无恙》前四集剧情可能是剪辑的问题剧情有些地方有点奇怪凌乱,可第五集之后就真的越看越好看,越看越上头,病娇,救赎,亲情,友情,爱情,最后三集看哭了,真的强烈推荐这剧一定看结局,后面超级超级好看,一定会真香的那种男主女主演技在线的后面哭戏都表现得非常好,陈宥维可奶可狼好帅颜值真的高,双世宠妃2流觞认识的陈宥维 当时看流觞时就觉得陈宥维演技不错,这部剧也没让我失望。总之,一部值得看的良心剧集,不要错过~
《月光变奏曲》凡是青春甜宠剧,我基本上每一部都不会落下。而这部月光变奏曲真的是我这几年除了何以笙箫默可以N刷的良心甜宠剧之一。编剧的文底好好,演员也选的超好,爆爱虞书欣!呜呜呜我的欣欣子,我真的觉得除了虞书欣我想不到有别人可以把初礼演绎得那么好了!感觉这是为数不多的就是电视剧非常高度还原甚至能让我觉得超过原著的了,感觉编剧肯定很费心,演员也超级赞,每句台词我都很爱,终于不是那中陈词滥调,很多意想不到的反转和惊喜,没有俗套的剧情真的是爆笑又爆爱。
《对你的爱很美》这部剧整体感觉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里面的几个段子倒是挺好笑。看到现在感觉就在讲一件事,就是女儿父母与脱口秀演员理不清的过去。演技方面还行,毕竟有那么多名演员撑着,细节上也没什么太多可以挑剔的,不过这部剧整体而言没有太多很惊艳的地方,就是国产家庭剧群戏的套路,每个角色有一定的表演时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几个段子挺有意思,宋丹丹沙溢同台哪里有喜感。最后不禁让人感叹,段子难写,电视剧剧本更难写。所以,即使有不足,但是瑕不掩瑜,仍旧值得一看。
不是容不下德云社,换个什么社都容不下,人家努力还看不惯,这就是同行。
谁说京剧界容不下德云社,容不下麒麟社,个别人能代表京剧界吗?看下边照片。
又到了郭班主微博猜谜时间,这次的谜面是卜算子咏梅中的一句:
无意苦争春,配一张麒麟剧社的宣传画
郭班主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微博上发这些指向不明的短句,然后让粉丝们去解读去心痛角儿,毕竟郭德纲有一个被全世界嫉妒跟迫害的人设,那么作为他的粉丝,一定要时时刻刻做好战斗的准备,为守护郭圣人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最近跟麒麟剧社有关的新闻是什么呢?那当然是京剧界首席流量王佩瑜,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提到郭德纲跟德云社对京剧的贡献问题。
杨澜采访的原话是有些人是因为听到了相声段子里面对京剧的演绎,从而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所以有人说“相声拯救了京剧”。
王佩瑜对此的回应是,相声拯救京剧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极端和片面的说法。当年在侯宝林和马三立大师的时代,京剧演员的蔓儿远远大于相声演员,很多相声名家是用京剧名家砸挂。京剧艺术是给了相声艺术很多素材,而且当时京剧演员够红有流量,相声演员来借蔓也无所谓。
郭德纲之前跟十几个京剧名家在北展表演,一票难求,这是一种很好的协作,如果把郭德纲跟京剧名家分开表演,那么看郭德纲的可能只有相声观众,而看京剧名家的只有京剧观众,但两者协作就会把两批人加在一起。
最后王佩瑜也对德云社跟郭德纲等演员对京剧的支持表示感谢。
其实王佩瑜这段对话,并没有对郭德纲的京剧水平做任何评价,也没有去贬低麒麟剧社是外行什么的。她只是婉转的说郭德纲吸引到的始终是相声观众,因为他本身是一个相声演员,并不是靠京剧出名的,所以在受众上不同于京剧观众。
就这么简单而中性的评价,在德云社那帮自媒体加工渲染下,变成了王佩瑜炮轰郭德纲,而且吹捧郭德纲必定带出来的一个概念“主流非主流”,所以王佩瑜也变成了主流京剧演员,郭德纲成了非主流京剧演员。
粉丝没什么脑子自然是哭天抹泪,大骂王佩瑜过河拆桥,并且为拯救京剧的郭圣人摇旗呐喊。就像去年张云雷砸挂张火丁李世济之后,雷雷的粉丝跑去痛骂程派京剧协会,说他们卸磨杀驴辜负雷雷一片苦心。
但跟张云雷最后低头道歉不同,郭德纲最擅长的是顺着粉丝的心理,把事情往更大发去炒作,毕竟这么多年以来,他经过多轮淘汰机制之后,目前这帮粉丝基本上智商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对他的仰慕程度已经到了极致,当世圣人的牌匾也挂在了郭先生脑门上,让粉丝们天天膜拜。
这时候他来一句“无意苦争春”,那粉丝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下一句“一任群芳妒”,也就是说郭先生又被迫害了,他京剧唱得比王佩瑜好得多,而且麒麟剧社一票难求,结果引来主流王佩瑜的嫉妒,王佩瑜秒变京剧界的姜昆,成为郭粉新一个骂街对象。
这种做法在相声术语里面,就叫“栓对儿”,王佩瑜被德云社那帮自媒体一通栓对,郭德纲再含沙射影的来个助攻,这下子德云教又HIGH了~
郭德纲感慨"无意苦争春",表白的是他那种不卑不亢,不争不抢,自己只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行内人而已。就是这种格局,好像把主流和非主流的这个说法都消杀在无言之中,因为人家的实力,我们的主流媒体都点名表扬所,所以说这已经成为了相声实力的表白,因此说郭德纲在这种时候更显得谦虚。所以说在这种时候,他说无意苦争春,也就是表明了自己一个态度,那就是我本无意去争那些什么相声的正能量,相声的大师,我只做好我相声的事业,这样的人才是观众喜欢的相声演员!
我国历来就有同行之间是互相排挤打压,甚至还会有一些人运用更下三赖的手段去打击压制对方和它人。相声界是这个样子,我国的戏曲界里面也是如此!就拿我国的国翠京剧来说吧?也依然是如此呀。
现在的人们都知道,我国的戏曲尤其是我们的国翠京剧事业?请问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从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直到现在?实话实说,我们的京剧都有那些剧种好节目在民间 社会 上得到老白姓的欢迎认可呢?说白了吧,京剧戏曲的名家表演的节目被民众熟知流传爱戴呀?
即便是那些拿到我们国家(梅花奖)的获得者以及那些国家的一级演员们,又在这么多年来向民众老白姓推出了多少新作品好段子呢?
说实话这些所谓的戏曲京剧的名家,所谓的京剧内行家要不是国家供养着它们,让这些戏曲演员们自己去买票,来养活自己它们敢吗?
请问:世界上那有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的戏曲名家呀?如果国家给任命的高级戏曲名家演员要是靠自己去买票都养活不了自己。请问这还叫,还算是名家高级艺人演员吗?
国宝国翠京剧戏曲在这么些年里被这些传承人给不但没有发扬光大!而切还把它抛弃如石沉大海,确无人来过问?
郭德纲推广京剧戏曲事业,这些吃着国家饭不干实事的人确站出来说三道四,是桁架指责阻拦!请问你们还有一点良心人味吗?
你自己吃着喝着占用着国家的名号地位?自己确没有能力来把我国的京剧戏曲事业发扬光大!
当别人来为弘扬京剧戏曲,向全国民众大力推广宣传的时候?就占出来指者别人不正宗,是外行不懂京剧。
请问这些人的行为,难道说都不感觉到自己害臊吗?想想你们这样做能对得起你们的戏曲京剧的祖师爷吗?
在发扬光大古老的戏曲事业中,就是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真心实意干事业的人是往往遭那些吃饭不干事人的诽谤。真心干事业无功反倒有过?那些成天无所事实的人确依然还是高高在上!请问这是啥理呀。
就有那么多人整天是占领着茅房不拉屎,整天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戏曲宝贝是耀武扬威的,好像是天下谁都争它的欠它的是得?
你认为自己真有本事出来自己去买票来养活自己让天下人看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京剧被国家养着,挺好的,不管是躺还是站都能挣钱,现在郭这么一闹,最起码当前和谐统一的局面即将被打破
不要定义这么绝对,一件没有确定的小事就谈京剧界,谁能代表京剧界?再说了,德云社是相声团体,跟专业戏曲团体是不同的。俗话说得好,不能拿自己的爱好去评论人家的饭碗。可以再回想一下当年的公式相声夫妻,不是也入不了老郭的法眼吗,当时判别标准就是老郭说了算啊。我觉得,什么时候老郭说的话能在京剧界算得上标准,就能容得下了!
前段时间,著名京剧名家王佩瑜在采访中,对郭德纲振兴京剧的事情,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在她看来,靠着相声演员振兴京剧,这是一种偏激的观点。
侯宝林等相声前辈都学唱过京剧,怎么没见京剧振兴?在王佩瑜看来,京剧振兴还得靠着京剧行业内部的演员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行。
郭德纲的看法和瑜老板不同,在相声行业里功成名就之后,出于对京剧的热爱,郭德纲成立了麒麟京剧社,最近几年投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参与到京剧商演中。
郭德纲和王佩瑜的不同点在哪里呢?郭德纲关注的是市场,是观众,当市场已经萎缩,观众已经严重流失,这个时候即使梅兰芳周信芳再世,也无济于事。
所以,郭德纲领衔下的麒麟京剧社,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重新构建京剧观众群体。
只有京剧行业市场化,观众基数足够,京剧名家通过商演赚到大钱,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行业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
郭德纲在很多场合表示,麒麟京剧社就像一扇门,首先让不听京剧的观众进来听,等到欣赏水平高了,喜欢上京剧了,自然会去那些真正的京剧名家现场听戏。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麒麟京剧社终于开始实现了转折,从前几年的惨淡经营,据说每月亏掉几十万,到今天从票价到商演人数,都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麒麟京剧社逐渐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郭德纲遇到了在相声行业里同样的事情,“不遭人妒是庸才”,但是麒麟京剧社的成功,动了某些人的奶酪。
最近,郭德纲无奈在微博发一句陆游的诗“无意苦争春”,配上麒麟京剧社的。熟悉这首诗的读者,肯定知道下一句才是郭德纲表达的重点,“一任群芳妒”。
早在几年前,郭德纲就曾经对京剧行业和相声行业做出过自己的判断。郭德纲认为相声行业是把矛盾放到明面上,所以大家伙看到相声行业里好像矛盾重重。
京剧行业则不然,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矛盾不比相声行业少,只是都把矛盾藏起来,所以显得行业非常融洽罢了。
老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成立麒麟剧社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唱戏,又有义子陶阳云圣的未来舞台饭碗……在业务上老郭一直都是谦虚低调做人的,他从未自识甚高!一直都是谨慎做事,大家伙还要他怎样呢?粉丝不要瞎带节奏,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家老郭没有要争个什么玩意儿……只是为了给爱徒留个饭碗、只是为了自己曾经的爱好梦想而努力。旁人喜欢看的就看,不喜欢的也别瞎喷,给自己留点口德不好吗?
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意思:一是老郭对新年的演艺生涯的拓展有些想法,可能会进军某个表演说唱领域,尝试一些不同的艺术内容,更新艺术生命,但这不是个人想法,是为了所在组织的利益最大化,这势必会动了一些人的奶酪,争了其他院子里的盎然春意。二是相反,他还是守好做好自己的盘子,自己尽到平台责任,让弟子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写完这篇文章,我在积累沉淀的文字已超过二十八万字,比余秋雨先生的名著《文化苦旅》还要多出五万,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经史子集浩如烟海,名家著作不胜枚举,为什么要拿余先生的《文化苦旅》说事呢,是因为我跟这本书颇有渊源,在我为数不多的经典阅读中,它曾像夜空里的星星,让我领略到灿烂的文明。
作为一个八零后,以前我们上学那个年代,平时除了常见的《读者》、《知音》、《故事会》之外,其实也没多少课外书可读,学校的阅览室永远都是关闭的,如同聋子的耳朵,只是个摆设而已。实在没书可读时,我就把《成语词典》拿出来看,那些历史典故也给了我很多乐趣。后来自己省吃俭用,又花钱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来读,再就是借同学的书,印象最深的就是借过《平凡的世界》与《文化苦旅》。
和《文化苦旅》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98年的国庆节。当时学校放假三天,我趁机将在同学间传阅的《文化苦旅》借过来,带回家里如饥似渴地看,里面的文章视野开阔,内容广博,看完之后觉得还不够过瘾,接着又看了一遍。
后来我每次逛书店,只要看到不同版本《文化苦旅》,就会拿到手里翻阅一下,看看有何不同。前几年听说重印了新版,增删了部分文章,于是便从网上购买了一本新版《文化苦旅》,同时也网购了余秋雨先生另外两本经典散文集《山居笔记》和《寻觅中华》。
余秋雨先生原本是一位研究戏剧的学者,而且在该领域著书立说甚多,颇有建树,散文并不是他擅长的体裁。写作这本书是因为受到一位青春不老、童心未泯的美国老教授的激发。这位教授虽然年迈,但却冒险般地游历了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他的经历让余秋雨大为感触,由此萌发重新认识祖国大地的愿景,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与追寻,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灵,并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这对自己、对社会也是一种慰藉。所以,余秋雨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从书斋里面走出来,开始了文化苦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作为一名作家、学者,余秋雨也将这样的价值追求深深地根植于自己内心,时刻准备去实现它。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余秋雨,将自己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他走过大漠荒原文明的废墟,追寻天涯海角先贤的足迹。他一边走一边记录,一边走一边思索,用自己的脚步见证了一处又一处的历史印记,那些远去的岁月变得鲜活,这时余秋雨才意识到,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画卷中,自己之前的思想和格局有多狭隘。每走过一处地方,都会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息笼罩全身,让自己心潮澎湃、赞叹不已。余秋雨站在古人站过的地方,感受着中华文化落在这浑厚苍茫、山高水长的神州大地上!
余秋雨把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钢笔记录在本子上,最终成就了一部交织着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的作品——《文化苦旅》。他在这部书中饱含深情的诉说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这部著作也成为了近年来余秋雨先生所有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著作之一,多次重印,经久不衰,以致盗版猖獗,令人叹为观止。文化界甚至有这样一句话:一部《文化苦旅》可以养活一家出版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经得起多大的荣誉,就要承受多大的非议。站在风口浪尖的《文化苦旅》一枝独秀,不但引起众多评论家的口诛笔伐,也惹来某些同行的指指点点,一时之间毁誉参半,让吃瓜群众真假莫辨。
关于《文化苦旅》,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据说在上海的一次扫黄行动中,警方从一个颇有姿色的妓女手袋里查出了三件物品:口红、避孕套和《文化苦旅》。这个段子的始作俑者是文艺评论家朱大可,用来讽刺当时如日中天的余秋雨教授,说他的作品跟地摊文学一个档次,深受妓女喜爱。
于是之后就有一些文学评论家以“文化口红”和“文化避孕套”来比喻余秋雨的作品,他们这样说:人们只需要一种非常轻盈的哲思小语,像粉色的口红一样,涂抹在苍白失血的精神之唇上,以滋养营养不良的文化颜面。
这些言论一出,惹怒了著名导演谢晋,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余秋雨仗义直言:“妓女怎么了,很多文人的气节还不如妓女,下部戏我就拍柳如是。”
说到柳如是,就不得不提钱谦益“水太凉”的典故。钱谦益是明末天下名士,东林党领袖,南明小朝廷兵部尚书,柳如是原本是青楼女子,秦淮八艳之一,后被钱谦益纳为小妾。当年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柳如是力劝钱谦益以身殉国。钱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凝视西山风景,探手摸了摸水,说 “水太凉”,终究没有投湖。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后被人救起。
士林领袖苟且偷生,而青楼女子从容殉节,很有戏剧色彩。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故事才会在后世广为流传,恰好对应了一句俗语: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
为什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会火遍全国,甚至连娱乐会所的三陪**都人手一本?答案是格局大。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开辟了历史散文的先河,与普通游记不同的是,文化苦旅反映的更多是历史真相。余秋雨治学严谨,实地考察过的东西才敢下笔。有一回,他为了落实海南岛某处景点一副楹联上的文字,数次去函了解情况,还是不甚满意,于是亲自跑一趟,只为实事求是。
这本散文集,充满了人文的情怀,文笔清新自然,优美流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和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如沐春风。
山水物象,大漠荒原,处处留下了作者的足迹,也留下了作者的思想,历史的沧桑、世态的炎凉、人生的真谛、文化的灵魂。字字真言,处处精心,充满了文化的韵味。
写江南水乡,余秋雨说:江南水乡是小家碧玉,江南的美女更是皓腕如雪、情意绵绵,处处都充满温柔。
写莫高窟,余秋雨说:经过了千年的岁月,莫高窟依旧鲜活,它的血脉、它的震撼,这是何等强大的生命力。在莫高窟,一代代艺术家像我们走来,这里有穿越千年的演出,他们的游行让我眼花缭乱,莫高窟的神奇之处恰恰因为它是一场盛大的狂欢。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如此震撼且厚重的文字,现代也只有余秋雨能够挥洒自如,那些整天呆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所谓大师们,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了。
余秋雨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文化苦旅》里面的散文几乎篇篇浸透了中国文化的凄风苦雨和中国文人的集体创伤,他以个人生命的真体验和真性情浇铸成文字,举重若轻,力能扛鼎,不仅上承新文学散文的余绪,而且开启了一代风气,将整个当代散文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这些散文被文化界称为“大散文”,意味着大的格局、大的气度、大的视野。虽然著者的文笔是散文性的,但其眼光却是历史性的,有着超越文化历史现实之处。
所以金庸说:“有人说浙江没有会写文章的,就算我不会,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在读完《文化苦旅》之后,白先勇意味深长地说:“余秋雨先生再一次唤醒了唐宋八大家建立起来的散文尊严,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对世界心灵的诗化思考。”
余光中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人抬人,抬出伟人;人踩人,踩出不平。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虽然也有一些批判的声音,但是瑕不掩瑜。所谓的文人相轻,也不过是因为他们处在文学边缘化的位置,为了保全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从而对文学中心产生的一种不屑。
他们的言论虽然看似讽刺了余秋雨先生等老一代文人的能力,但历史还是证明了正统文学的存在价值,孰是孰非,高下立判。
某些作家的小说虽然在国内很流行,但搬不上教材的页面,走出不了国门;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不仅被奉为经典,而且在国内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的作品更有价值,市场会给出答案。
学名师,走正道,练真功。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从未参加任何写作培训班,正是因为读过不下三遍的《文化苦旅》,才敢出来混。
历史的长河里,小丑不可能自己摘下面具,而先行者则会被人永远铭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