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尔的生平简介及对他代表作的评论??

安格尔的生平简介及对他代表作的评论??,第1张

简介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法国画家。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1867年1月14日卒于巴黎。他的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1791年安格尔被父亲送到图卢兹美术学院学习,1797年17岁时到巴黎,投入到雅克·路易·大卫的门下。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 当时,大卫(又译达维特)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安格尔极受大卫的喜爱,达维特曾为他画过一幅肖像(右图):那微微皱起的眉毛下,有着一双认真思考的眼睛。

  1806年,安格尔赴意大利,1824年回到巴黎。后来,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祟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编辑本段]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  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他的绘画吸收了15世纪意大利绘画、古希腊陶器装饰绘画等遗风,画法工致,重视线条造型,尤其擅长肖像画。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洛室》等。

  1805年,安格尔完成了“里维耶夫人肖像”一画,这幅肖像在色彩方面无疑也是安格尔的杰作之一。匀整的颜色如同镶嵌一样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色彩显示着形体,带有某些起伏的暗示,但没有求助于阴影。身体和衣服用象牙白突出出来,组成画面的受光部分,深蓝色的沙发则组成画面的阴影部分。这两种颜色都被纳入黑色的背景。红、黄两色的小小变化无害于整体效果。个性和朴实的表情、明暗和单纯——使这幅肖像别有一种优美滋味的就是这些。这幅作品于1806年在沙龙中展出,但是它“独特的、革命的、哥特式的”风格特点招来了许多批评家的愤怒。事后,安格尔去了意大利,在那时奉承研究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目的是要把自己的风格提高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平和改造当时的绘画。他曾说过:“艺术发展早期阶段的那种未经琢磨的艺术,就其基础而论,有时比臻于完美的艺术更美。”那时他被中世纪的艺术所深深吸引。

  在1824年时安格尔在巴黎开办了自己的学校,那些追求原始主义的年轻人都投向了他。追求直率而纯洁的原始风格,把宗教画当作心爱的体裁,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感兴趣,他认为使艺术健全的道路在于通过希腊人和拉斐尔·桑西(Raphael

  Santi,1483-1520)去研究自然,注重细节的刻画,而主要是务求线条乾净和造型平整,他强调纯洁而淡漠的美,这是与达维特的艺术观点相对立的。在对待古希腊的态度上,安格尔无疑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和热情。

  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罗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安格尔生前享有很大的声誉,死后安葬在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编辑本段]比大卫更纯正的浪漫主义者  安格尔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和拉斐尔,和大卫一样捍卫古典法则,但又对中世纪和东方异国情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被一些艺术史家戏剧性地划入浪漫主义画派。

  安格尔是一个对自然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多情者。安格尔在向希腊人和拉斐尔讨教之前,先学习了自然。他曾断言:“希腊人就是自然;拉斐尔之所以是拉斐尔,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了解自然。”不过,安格尔并不能完全放弃明暗的处理,他还使用很强的,鲜艳得过分而不真实的颜色,以弥补作品色彩的冷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安格尔的画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线条画得太乾净了。正是这种线条的乾净把安格尔引向抽象,会使画面毫无内容,但为了表现明暗和反射(使作品富有内容),他也会把线条打断,使之带有“绘画性”,可是在这种有如金属一般坚硬的“绘画性”中,却没有一般“绘画性”所必不可少的那种流畅和“灵魂”。如创作于1819年的《保罗与弗兰西斯卡》。当他的线条变得过于准确时,他就以细节来压倒它,画上一堆纯属低级的趣味的装饰物。但当他模仿提香时,那简直就是拉斐尔,这时的作品就成为珍贵的杰作。当他初访罗马之后,他又完善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越来越多的杰作出现了,他的艺术也到达了鼎盛期。 [编辑本段]拜倒在女人面前创造的真正艺术品  安格尔对表现女性裸体充满了热情,他的自然道路就是爱神的道路。他对女色的嗜好是深刻而一贯的。当安格尔的天才同青春美丽妖娆的女性结合在一起时,创造力往往是空前的。肌肉、曲线、酒窝、柔韧的皮肤——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可以从他的油画上看到。

  如果说《保罗与弗兰西斯卡》不是一件成功之作,则《土耳其浴女》则是安格尔的优秀创作之一。画中的裸体组成了一个中间性的基调,小小的蓝、红、黄各色斑块,如宝石一样嵌缀其间,只是稍显模糊,但非常和谐一致。在女性美的表现上,安格尔克服了他那种感官上的爱好,赋予了它以传奇的魅力。这幅画反映了安格尔借助众多的“洁净”、“洗练”优美的人体来表现一种单纯与丰富、动态与静态的完美结合。每个浴女是一种“洗练”和“洁净”的形式,众多的“洗练”和“洁净”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形式更为丰富。这冷静、幽雅精于用线和微妙的明暗色调来体现人体表达方式,是来自古典主义的传统;但是,这种真切而又超越真实,单纯而又变化丰富,柔美而又不柔弱甜媚的抽象意味,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浓郁的东方情调,是传统的古典艺术中所从未有过的。

  安格尔把对古典美的理想和对具体对象的描绘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在安格尔画的所有描绘女子裸体的油画之中,《瓦平松的浴女》和《泉》无疑是最好的二幅。《瓦平松的浴女》作于1808年,安格尔时年28岁。美妙的女子背影使他激动得竟至无暇过多顾及技术。半明和半暗的调子在这柔嫩的背上颤动着。色彩虽然相当原始,却也不无悦人之处。绿色的帘子、浅**调的身体、白色的床单、白色带红的绸头巾一一全部安排在一个平面上,如在镶嵌饰物中一样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这幅画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这虽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绘的女性的美姿却超过了他过去所有的同类作品。“泉”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由此可见,安格尔的造型力纯粹是对现实的一种感性的占有,在他的构图创作中,只有当他的可能拜倒于女人面前时,他才创造了真正的艺术作品。

  《朱庇特与海神》是充分衡量安格尔构图优缺点的一个很好的标尺。如果把海神这个形象取掉,这幅画就会变成一幅细节刻画完备无缺的平常的学院创作。严格的理论原则和惊人的轻巧手法在这里汇为一体;但是,这样的结合产生不了真正的艺术。幸而画中有海神这个形象。这一形象的姿态之做作是明显的,她的色彩也很不得力,但安格尔却在海神身体的“平面和圆面”的交替中表现出他的激动。海神的两只手和整个身体都表现着温存。在这种姿态中,她的身体已经成了听命于美学而非服从于感官的形象象征。 [编辑本段]艺术界公认的肖像画大师  安格尔的肖像画之美,是艺术界公认的。创作于1832年的《贝尔登肖像》无疑是最着名的一幅。人们称赞这幅肖像,说它是“生理的肖像,道德的肖像,整个时代的发现,智慧的权力,财富,自信,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路易·菲力普时代的正直的人”。所有这些,都非常完善地表现在这幅肖像上。由于安格尔的精心的描绘和细节突出,使得他创造了一个足以表现整整一个时代的坚强人物的形象:这个形象同贝尔登本人的个性融合得如此紧密,以至现在已经很难把他们分开。

  1801年安格尔以《阿伽门农的使者》一画获罗马大奖。此后到罗马学习和工作近20年,其间曾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1824年回国为蒙托邦教堂绘制《路易十三的誓愿》,翌年被选为皇家美术院院士。由于他在绘画方面的杰出贡献,蒙托邦市在1863年授予他黄金桂冠称号。 [编辑本段]安格尔生平  1780年8月29日 生于蒙托榜,他的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

  1786年 安格尔被父亲送入教会学校学习。

  1791年 进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美术。

  1793-1796年 充当乐队小提琴手。安格尔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图卢兹剧院乐队充当第二小提琴手。

  1797年 安格尔来到巴黎,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画室,成绩突出。

  1799年考入美术学院油画系;

  1801年 以《阿伽门农的使者》一画获罗马大奖。

  1805年 他在巴黎结识了司法官里维耶一家,创作了《里维耶夫人像》。

  1806年 赴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自此一直在罗马学习工作到1820年。

  1806-1820年 在罗马学习、创作和工作。

  1820年迁到佛罗伦萨,接受了大批肖像画的订作;

  1824年 在法国展出《路易十三的誓愿》,受到官方赞扬。同年,在巴黎开办自己的学校。

  1825年 被选为皇家美术院院士。

  1835-1841年 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

  1835年再次回到罗马,创作了一系列肖像素描和油画;

  1841年回巴黎,继续创作多幅巨作

  1856年 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 蒙托榜市赠予他黄金桂冠。

  1867年1月14日 因肺炎卒于巴黎,享年87岁。

这三个流派都是19世纪兴起于法国的画派。

浪漫主义,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是德拉克洛瓦、籍里科,他们在艺术主张上与当时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对立,绘画风格上比较奔放和感情色彩浓厚,油画多见大笔触,与新古典主义追求的不见笔触的精工细作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浪漫主义的绘画题材与政治关系比较密切,代表作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比较主旋律,带有资产阶级色彩。

现实主义,兴起稍晚于浪漫主义,代表画家是库尔贝,主张绘画应表现现实生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现状,题材上与浪漫主义和新古典都不同,喜欢表现阴暗的底层人群,带有与资产阶级统治对抗的色彩,绘画风格属于传统写实性绘画,但技法比较接近现代直接画法,笔法比较粗犷,我国画家徐悲鸿留法归来就标榜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但其实徐悲鸿的老师达仰还是属于学院派的画家,事实上与现实主义的库尔贝等人是水火不容的。

印象派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比前两种流派晚,代表人物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他们的艺术从题材上与政治关系比较远,多表现自然风景,创作手法以写生为主,主要贡献在于提出用油画表现自然光的色彩倾向,画面色彩明媚鲜艳,笔法一般比较奔放,画面肌理厚重明显,不太注重造型,所以与其它传统写实流派在视觉效果上有比较明显的对立,但也不是所有印象派画家的风格都一致,他们是一个因现实活动聚到一起的流派,在风格上没有刻意统一的追求,所以马奈的作品风格实际上更加接近传统学院派。

这三个流派都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流派,随着艺术进程的演进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每个流派的画家人员都是比较固定有限的,因此只要熟悉这些画家的作品,对这些流派的风格就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大可能混淆。

1824年对法国美术乃至整个欧洲美术都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年中,作为新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代表人物吉洛德去世了。早先全欧洲最重要画室的大卫画室中的学生们,要么江郎才尽,要么出现了风格上的摇摆。也是在这一年,浪漫派的急先锋热里科因骑马而不幸夭折。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这年的沙龙展览会上,多年受到冷遇的安格尔以他的《路易十三的宣誓》而大获称颂,法国国王查理十世还因此授予他荣誉军团十字勋章,法兰西美术学院接纳他为院士。与此同时,德拉克罗瓦也在这届沙龙中展出了他的《希阿岛的屠杀》,尽管在这届新古典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展览会上此作受到许多批评,但它却代表了一种新的绘画思潮的正式出场,是这种思潮向新古典主义的正式挑战,这种挑战决定了欧洲绘画中两个主要方向的产生。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作为一种倾向存在于历史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的艺术作品之中,但作为一场运动则主要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场艺术革命,以19世纪30年代为盛。其中,主动介入现实、强化艺术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生命活力的一面称为积极的浪漫主义;而常隐入历史、片面强调个性的幻想、主张情感放纵的一面称为消极的浪漫主义。后者常滑入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就是取材于现实并肇发积极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浪漫主义一出现就表现出它与学院的新古典主义的对立,它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理性与类型化,而强调情感、个性和具体化,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规范而重视情绪的自由描绘,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素描和线条而提倡色彩和块面,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平面性而主张光与色对比——这一切使得浪漫主义成为一种富于想象而充满激情的艺术。

浪漫主义的出现不是无根基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古典主义蜕变的过程。有意思的是,这个蜕变过程主要是由大卫自己的学生来完成的,这些学生包括吉洛德、格罗和普吕东,不过他们都只是偶然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倾向,真正的浪漫派先驱还是热里科。在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是热里科和德拉克罗瓦,雕刻方面的代表是吕德、卡尔波等人。

热里科

热里科(Jean Louis 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是比前面几个还要晚一辈的艺术家。他生于卢昂一个律师的家里,幼年即随家迁往巴黎。在19世纪初的巴黎,大卫的画室成为全欧洲向往的地方,另外一个叫格兰的画家的画室虽然也有名但却无法与大卫画室相抗衡,直到20年后情况才反转过来。热里科就是在19岁时进入格兰画室并后来结识了师弟德拉克罗瓦的。热里科早期的作品即已表现出他的大度和热情,他的老师格兰认为他具有非凡的才华。他的第一幅显示才华的作品,就是1812年21岁时完成的《轻骑兵军官在冲锋》。热里科自小喜爱骑马,以后他成为画马的能手。从此画可以看出,显然他对画马做过深入的研究。虽然此画像是一幅画的局部,但无论它的画法和构图已足以显示一种新的审美的成熟了。此画充分显示出热里科所受鲁本斯的影响,马的大跨度动势,人物的反身砍杀和斜角的构图都给人以情绪上的振动,尤其它的画法已不再是大卫的确定轮廓后的平涂色,也不是吉洛德、格罗、普鲁东的偶然“犯规”,而是大胆直接地用笔和用色,这更给画面增加了生动性。大卫看过此画后感叹道:“从未见过如此画法!”

1816年,热里科为了研究文艺复兴艺术而前往意大利。去意大利考察这时仍为法国艺术家所热衷,但时代不同了,热里科在那里发现的不是古希腊罗马而是米开朗基罗。他不仅用笔来临摹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大师的作品甚至还用凿子,但这都是按他一个现代人的理解来临摹的。这些作品动感强烈、线条有力,说明热里科的目标是明确的,这就是他要用新的色和新的形去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这样,他在以后的作品中便不断寻找着适合于自己的题材。这些题材虽然也包括历史和神话,但更多的是当代事件。当代事件和他的艺术理想最终在《梅杜萨之筏》中达到有机的结合。

热里科短促的一生与马紧密相连,他自幼崇拜驯马演员,画马的作品多达千幅,最后还因坠马受伤而死于33岁的盛年。

一、中国古代画派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 关仝

南方山水画派:董源 巨然

南宋四家:李唐 刘松年 马远 夏圭

元四家:黄公望 王蒙 倪瓒 吴镇

吴派:沈周 文徵明 唐寅 仇英

浙派:戴进 吴伟

松江派:董其昌

四王画派:王时敏 王原祁 王翚 王鉴

四僧画派:石涛 朱耷 髡残 弘仁

扬州画派:扬州八怪(郑燮 金农 李方膺 罗聘等)

二、中国近代与现当代画派

海上画派:任伯年 虚谷 吴昌硕 赵之谦等

岭南画派:高剑父 高奇峰 陈树人

京津画派:金城 陈师曾 齐白石等

现代中国画流派(现代中国画派、现代相对画派、现代相对派):徐悲鸿 刘海粟 蒋兆和、杨玉琪、范曾等

金陵画派:傅抱石 钱松岩 宋文治等

巴蜀画派:张大千张善子兄弟 陈子庄赵蕴玉 朱宣咸等

长安画派:石鲁 赵望云 黄胄等

中国流艺术家画派:朱明(朱哲)赵春翔 应诗流 李磊(宁波人) 韩煜 樱馨 瞿倩梅等

中国龙形山水画派:赵伟

中国抽象派:

(内生性)朱明(朱哲)、赵春翔、吴冠中、应诗流、李磊(宁波人)、韩煜、樱馨、吴震寰等。

(外生性)栗宪庭、万俊彦、丁乙、蔡国强、周长江、李磊(宁波人)、许德明、毛时安、李牧怡(李晶)等。

楚汉画派:马林

三、外国各时期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提香 乔尔乔内

巴洛克风格 代表画家:鲁本斯 委拉斯开支 贝尼尼 伦勃朗

洛可可风格 代表画家:布歇华多 弗拉戈纳尔夏尔丹透纳

新古典风格 代表画家:普桑大卫 安格尔

浪漫主义画派:借里柯 戈雅德拉克洛瓦

现实主义画派:杜米埃库尔贝

巴比松画派:柯罗 米勒 卢梭

俄罗斯巡回画派:列宾 列维坦希施金苏里柯夫

印象画派:马奈 莫奈 毕沙罗德加 雷诺阿

新印象画派: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画派:梵高塞尚高更

巴黎画派:夏加尔 莫迪里阿尼

立体派:毕加索波拉克

野兽派:马蒂斯 弗拉芒克

抽象派:康定斯基蒙特里安

表现派:蒙克诺尔德

现代主义绘画流派:超现实派、达达派、风格派、波普艺术、欧普艺术等

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下诏退位,路易十八随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复辟。在复辟年代里,一些知识分子是苦闷的,在文学和艺术上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是借里柯和德拉克洛瓦,雕刻方面的代表是吕德、卡尔波等人。

借里柯(Dericault,1791—1824)短促的一生与马紧密相连,他自幼崇拜驯马演员,画马的作品多达千幅,最后还因坠马受伤而死于33岁的盛年。《受惊的马》、《狮攫马》、《埃普松赛马》都是捕捉动物神情的力作。不过,借里柯最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画笔凝聚着时代感情。1812年,他第一幅参加沙龙的作品《骑兵军官在冲锋》便以一位挥刀驰骋的指挥官表现出战火纷飞的年代,荣膺金奖。两年之后,他又展出《受伤的龙骑兵退出战场》,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绝好地体现了拿破仑的溃不成军。1816年,“梅杜萨”号军舰由于指挥者无能,触礁沉没,军官乘救生艇逃命,并对试图登艇的士兵开枪。义愤填膺的借里柯当即创作了巨幅油画《梅杜萨之筏》,该画取金字塔式的构图,右下角是已被浸泡得变色的尸体,左面是抱着儿子遗体,衰弱得无法动弹的老水手,第三组人是坚持了14天的幸存者,他们发现了海平面上的一点帆影,正在把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到高处去挥舞衣衫。画家废寝忘食地工作,在几个月中只到海边去了一下一为了观察乌云密布的天空。这位写实主义的伟大先驱扎了真正的木筏放在画室里,并请来肝炎病人作模特儿,把在惊涛骇浪中漂流的苦难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你长久地置身画前,会有海浪击身的逼真感。当这幅巨作在英国首次展出时,便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德拉克洛瓦(Delacroix,1798—1863)见到《梅杜萨之筏》时所受到的感动无疑是其激情一泻千里的催化剂,而《但丁之舟》便是这头浪漫主义狮子的第一声怒吼。冥河里荡漾着不祥之波,炼狱中闪现着熊熊烈火,水中的鬼拚命然而徒劳地扒着船帮,冀望回到阳界。

1824年是美术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吉洛德和借里柯的相继去世使该年古典与浪漫之争的代表变为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而后者的《希阿岛的屠杀》更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画家取材于举世瞩目的事件,表现希腊民族所遭受的凌辱。土耳其骑兵把希腊妇女拖在马后,婴儿在已被折磨致死的母亲身上爬来爬去地寻找乳头,悲天悯人的艺术激起人们对被压迫者的无限同情。

德拉克洛瓦的奔放不羁在《萨达纳巴尔之死》中体现得最为充分,火红的色调、杂乱的场面。奇怪的章法使格罗都不禁发出感叹:“这真是绘画的屠杀啊!”事实上,亚述王以目睹心爱的女人、犬马被杀为乐,然后与城共焚,这真是一场近似疯狂的描绘,若不如此又何以表现呢?然而,画家的想象力达到顶峰的作品还要数《自由***民》。上界的女神半裸地出现在街垒上,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率领着起义者冲锋陷阵。我们不会有任何不协调的感觉,这是因为逼人的氛围,枪林弹雨的场面已经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而当我们意识到这千军万马的效果竞通过五、六个人物便表现出来时,又怎能不对画家的概括和夸张能力感到折服呢?代表着浪漫派色彩成就的《阿尔及利亚女人》是德拉克洛瓦赴东方后所作,绚丽的绸缎、壁毯和闪亮的首饰、珍宝似乎把形溶化在神奇的东方情调之中,达到响亮而和谐,浓艳而自然的境界。

题材的多样本是德拉克洛瓦的显著特点,其肖像画《乔治桑》。《肖邦》、《墓地少年》,动物画《猎狮》、《阿拉伯人与马》都代表着该时代的最高水平。他最后20年的主要精力放在几组大壁画上,它们是波旁宫的国王大厅和图书馆(1833—1847),卢浮宫阿波罗厅(1848—1851),圣苏尔比斯教堂(18491861)的壁画。充满强烈宗教感情的《雅各与天使搏斗》表明这位大师即使在暮年仍具有丝毫不减的创作欲望和热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1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