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天文名词术语及解释?

求一些天文名词术语及解释?,第1张

对于太阳系,天文学家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由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时刻在变化,所以只能用“平均”值)作为“尺子”,叫“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等于149597870公里。

天文单位对于度量太阳系行星的距离很合适,但要拿去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这把尺子就显得太小了。

为此,天文学家定义了一个单位,叫做“光年”。由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公里),因此,光在一年的时间里走过的这段距也恒定不变。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走过的距离。一光年大约是95万亿公里。天文学家就用这样的一把尺子来测量恒星间的距离。比如,目前所知的离太阳最近的恒星,距太阳约42光年。而最遥远的恒星离太阳要超过100亿光年。

由此可见,“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不要搞错哦!

强德拉塞卡极限:一个稳定的冷星的最大的可能的质量的临界值,若比这质量

更大的恒星,则会坍缩成一个黑洞。

能量守恒:关于能量(或它的等效质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的科学定律。

坐标:指定点在空间—时间中的位置的一组数。

宇宙常数:爱因斯坦所用的一个数学方法,该方法使空间—时间有一固有的膨

胀倾向。

秒差距(parsec)是一种最古老的,同时也是最标准的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三角视差的基础上的。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一个天文单位,AU)为底边所对应的三角形内角称为视差。当这个角的大小为1秒时,这个三角形(由于1秒的角的所对应的两条边的长度差异完全可以忽略,因此,这个三角形可以想象成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地球到这个恒星的距离)就称为1秒差距。

天文星宿,往往都伴有浪漫又孤独的星辰故事,因为曾经传说,我们每个人都对应一个天上的星星,人去世后,陪伴我们的星星也会坠落,但作为普通人,我们的星星不是很明亮,也不容易找寻。这个算是一个小小的息息相关的天文传说。接下来我就介绍几个正规且有经典流传的天文学知识。

第一个:“参商不相见”,杜甫曾经写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诗句,因为参星和商星在天赤道的两极,我们地球就运行在天赤道的平面,因此我们看到商星从东边升起的时候,参星必定在商星之前落下,这里有一个传说出自《左传》:周朝有一个帝王姬俊,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阏伯,小儿子叫实沈,两人天生冤家,总是打架,于是姬俊把这两个儿子一个流放至东边的商丘,一个流放至陕西的西夏,两人终生不得相见,后来人们就把天上的两颗星宿分别以他们所在的地名命名,并用参商来表达兄弟隔绝,情侣难见等让人黯然神伤的感情。

第二个:雨师风伯,在周天二十八星宿之中,毕宿主雨,箕宿主风,雨师在金牛座,风伯在射手座。《楚辞·天问》里这么说:蒋号起雨。王逸注曰:“蒋,萍翳,雨师名也。其实雨师风伯在不同的朝代所称呼的人是不同的,在上古时代,雨师是天帝的女儿,风伯是天生天养的精灵,两人互相喜欢,在一起时,民间风调雨顺,如果分开,那民间就风雨成灾。

第三个:牛郎织女,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介绍了,这里讲一个大家不知道的,那就是北斗七星的故事,其实在古代北斗是有九颗星的,另外两颗一颗是洞明星,一个是隐元星,洞明星顾名思义,需要明察秋毫的人才能发现,因为它就藏在北斗七星开阳星的身后,只有目力非常好的才能发现,而能发现这颗星星的一般都是有王佐之才的将军。

因此后来被人认为这颗星为左辅星。而另外一颗隐元星,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只在天下大乱,需要重新诞生大人物的时候才会出现。虽然目前的天文学把它牵强附会到别的恒星上,但是既然名字叫做隐元,那肯定是错的。

这三个天文故事虽然都不浪漫,但是还算是有趣,不知道有没有满足友友的期望?

1 有关天文学的知识,用英语翻译

太阳和太阳系的年龄

地壳中最古老岩石的年龄经放射衰变方法鉴定为略小于40亿岁。用同样方法测定的月球岩石样品年龄大致从41亿岁直到最古老月岩样品的45亿岁。有些陨星样品也超过了40亿岁。综合所有证据得出太阳系大约是46亿岁。由于银河系已经150亿岁左右,所以太阳及其行星的年龄只及银河系的三分之一。 虽然没有测量太阳年龄的直接方法,但它作为赫罗图主序星上一颗橙**恒星的总体外貌,却正好是对一颗具有太阳质量、年龄约46亿岁、度过了它的一半主序生涯的恒星所应该期望的 (英语翻译) The age of the sun and solar system

The oldest rocks in the crust by radioactive decay of age were identified as slightly less than 40 billion years old Using the same method the age of the moon rock samples from roughly 41 billion years old the oldest dated rock samples up to 45 billion years old Some meteorite samples has more than 40 billion years old For all the evidence obtained about the solar system 46 billion years old As the Milky Way has about 15 billion years old, so the sun and the plas and the Milky Way is only one-third of the age Although there is no direct way to measure the age of the sun, but as the HR diagram main sequence stars on an orange star general appearance, but with the sun just is a quality, aged about 46 billion years old, spent half of it main sequence stars in the career should be expected

2 天文学英文简介

There ar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Astronomy Some define it as a branch of science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the motions and natures of celestial bodies, like plas, stars, and galaxies Others say it is the study of objects and matter outside the earth's atmosphere and of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till others would say it is the study of everything, because it's a study of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s part of the universe All three definitions are accurate, but however you define it, there are many fields within Astronomy Co ologists study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including its beginnings Astrometrists measure great distances Plaologists study plas within our own Solar System as well as those orbiting distant stars Radio Astronomers use radio-telescopes to study the Universe There are also Mathematical Astronomers who use numbers, calculations and statistics to explain the universe Astronomy is not a "stand-alone" science It bines areas from a number of other fields, including mathematics, chemistry, geology, biology and physics In fact, physics is such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field that many astronomers are also known as Astrophysicists The ancient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start developing astronomy theorie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Universe There have been many astronomers throughout history who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cience Many have later been proved wrong as ou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mproved, but if not for the earlier work, later scientists would have had nothing on which to base their research Astronomy is the study of the universe beyond the Earth's atmosphere The science does not claim to predict your future or lend credence to the practises of Astrology Rather through the use of Physics principles, Astronomy explains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through sound mathematical simulations forecasts its development Although Astronomy has been arou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s perhaps the oldest science, it is only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particularly the last few decades that we have developed the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universe in greater detail Every day we are gathering new data on everything from galaxy formation to black holes to the big bang itself using a staggering array of multi-wavelength telescopes on the ground and in space We continue to answer one of humankind's most burning questions: "What is out there" but perhaps more impressive is the great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in answering the question "How does it all work"。

3 用天文术语名称等来起英文名

1 你可以按照星球的名字做名字:Star 星星; Mercury 水星; Venus 金星; Earth 地球; Mars 火星(这个不错);Jupitor 木星;Saturn 土星;Neptune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Pluto 冥王星

2 你可以按照天文方面牛人的名字:Nicolaus Copernicus;Stephen Hawking;Galileo Galilei;Carl Sagan;Johann Gottfried Galle;Johannes Kepler;Michael E Brown

更多名人可以参考:。

7 高中生怎样学好天文知识

首先兴趣是最关键的,数学物理基础要非常好,再学好计算机、英语。至于星星,看看就行,那属于启蒙基础,应该早就认识才对。不过很多天文学家都认不全天上的星星,不在少数。推荐你《天文学新概论》。已出了3版,此书讲述系统,较为专业,非常适合初学者全面掌握天文知识,一些大学选其为选修课教材。相信你看后不会失望。这本书不宜买到,我当年是从北京天文馆邮购的,你可去卓越亚马逊网上买到。

《天文爱好者》是本很棒的杂志。 忠实的天文爱好者,永不放弃星空!

同好天文论坛 不错

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於,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在古代,天文学还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代天文学已经发展成为观测全电磁波段的科学。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仰望天际是人类的基础行为。 古时候,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天体测量学最早的开端。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从 天文

十六世纪中期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此前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 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技术高度发展,并在天文学观测研究中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促使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及其后端接收设备。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中国的浑仪、简仪,但观测工作只能靠肉眼。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作出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用望远镜时代。在此后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1937年诞生第一台抛物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之后,随着射电望远镜在口径和接收波长、灵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断扩展、提高,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方面,十九世纪中叶,照相、分光和光度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对于探索天体的运动、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天体物理学正是在这些技术得以应用后才逐步发展成为天文学的主流学科。 人类很早以前就想到太空畅游一番了。1903年人类在地球上开设了第一家月亮公园。花50美分就能登上一个雪茄状、带翼的车,然后车身剧烈摇晃,最后登上一个月亮模型。 同一年,莱特兄弟在空中哒哒作响地飞行了59秒,同时一位名为康斯坦丁·焦乌科夫斯基、自学成才的俄罗斯人发表了题为《利用反作用仪器进行太空探索》的文章。他在文内演算,一枚导弹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须以1.8万英里的时速飞行。他还建议建造一枚液体驱动的多级火箭。 50年代,有一个公认的基本思想是,哪个国家第一个成功地建立永久性宇宙空间站,它迟早就能控制整个地球。冯·布劳恩向美国人描述了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太空镜和可能的登月旅行。他曾设想建立一个经常载人的、并能发射核导弹的宇宙空间站。他说:“如果考虑到空间站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飞行,那么人们就能认识到,这种核战争技术会使卫星制造者在战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1961年,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俄国人用他说明,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并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美国约翰·肯尼迪竞选的口号是“新边疆”。他解释说:“我们又一次生活在一个充满发现的时代。宇宙空间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新边疆。”对肯尼迪来说,苏联人首先进入宇宙空间是“多年来美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失败”。唯一的出路是以攻为守。1958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并于同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探险者”号。1962年约翰·格伦成为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位美国人。 许多科学家本来就对危险的载人太空飞行表示怀疑,他们更愿意用飞行器来探测太阳系。 而美国人当时实现了突破: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号”飞船绕月球飞行。在这种背景下,计划在1969年1月实现的两艘载人飞船的首次对接具有特殊的意义。 20世纪的80年代,苏联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轨道站使其航天活动达到高峰,都让美国人感到眼热。“和平”号被誉为“人造天宫”,1986年2月20日发射上天,是迄今人类在近地空间能够长期运行的唯一载人空间轨道站。它与其相对接的“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舱、“光谱”舱、“自然”舱等舱室形成一个重达140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的庞大空间轨道联合体。在这一“太空小工厂”相继考察的俄罗斯和外国宇航员有106名,进行的科考项目多达22万个,重点项目600个。 在“和平”号进行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是延长人在太空的逗留时间。延长人在空间的逗留时间是人类飞出自己的摇篮地球、迈向火星等天体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克服失重、宇宙辐射及人在太空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等。俄宇航员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上创造了单次连续飞行438天的纪录,这不能不被视为20世纪航天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在轨道站上进行了诸如培养鹌鹑、蝾螈和种植小麦等大量的生命科学实验。 如果将和平号空间站看作人类的第三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则属于第四代空间站了。国际空间站工程耗资600多亿美元,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它从最初的构想和最后开始实施既是当年美苏竞争的产物,又是当前美俄合作的结果,从侧面折射出历史的一段进程。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实施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的准备阶段,现已完成。这期间,美俄主要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载人航天活动。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8次对接与共同飞行,训练了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第二阶段从1998年11月开始:俄罗斯使用“质子-K”火箭把空间站主舱——功能货物舱送入了轨道。它还担负着一些军事实验任务,因此该舱只允许美国宇航员使用。实验舱的发射和对接的完成,将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那时空间站已初具规模,可供3名宇航员长期居住;第三阶段则是要把美国的居住舱、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制造的实验舱和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等送上太空。当这些舱室与空间站对接后,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装配最终完成,这时站上的宇航员可增至7人。 美国、俄国等15国联手建造国际空间站,预示着一个各国共同探索和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的时代即将到来。不过,几十年来载人航天活动的成果还远未满足他们对太空的渴求。“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一直都心怀征服太空的欲望和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决心。1998年11月,人类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77岁的老格伦带着他未泯的雄心再次踏上了太空征程,这似乎在告诉人类:照此下去,征服太空不是梦。

编辑本段天文学概况

天文和气象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大气层外各类天体的性质和天体上发生的各种现象——天象,而气象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层内发生的各种现象——气象。 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大到月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尘埃粒子。天文学家把所有这些物体统称为天体。地球也是一个天体,不过天文学只研究地球的总体性质而一般不讨论它的细节。另外,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人造飞行器的运动性质也属于天文学的研 天文

究范围,可以称之为人造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由近及远可分为几个层次:(1)太阳系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包括地球)、行星的卫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介质等。(2)银河系中的各类恒星和恒星集团:包括变星、双星、聚星、星团、星云和星际介质。(3)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指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与我们银河系相似的庞大的恒星系统,以及由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集团,如双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此外还有分布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星系际介质。 天文学还从总体上探索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整个宇宙的起源、结构、演化和未来的结局,这是天文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宇宙学的研究内容。天文学按照研究的内容还可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门分支学科。 天文学始终是哲学的先导,它总是站在争论的最前列。作为一门基础研究学科,天文学在不少方面是同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时间、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严格规律都须由天文学的方法来确定。人类已进入空间时代,天文学为各类空间探测的成功进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也为人类和地球的防灾、减灾作着自己的贡献。天文学家也将密切关注灾难性天文事件——如彗星与地球可能发生的相撞,及时作出预防,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编辑本段天文坐标

“天文坐标”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词条译名和中英文解释数据版权由天文学名词委所有。

编辑本段太阳系

(注: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界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文中所有涉及“九大行星”的都已改为“八大行星”。) 太阳系(solar system)是由太阳、8颗大行星、66颗卫星以 太阳系

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 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大于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并且具有固体外壳。 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宇宙飞船也都对它们进行了探测,但未曾着陆。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等构成、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星。 距离(AU),半径(地球),质量(地球),轨道倾角(度),轨道偏心率,倾斜度,密度(g/cm3) 太 阳,0 ,109 ,332,800 ,--- ,--- ,--- ,1410 水 星 ,039 ,038 ,005 ,7 ,02056 ,01° ,543 金 星 ,072 ,095 ,089 ,3394 ,00068 ,1774° ,525 地 球 ,10 ,100 ,100, 0000 ,00167 ,2345° ,552 火 星 ,15, 053, 011 ,1850 ,00934, 2519° ,395 木 星 ,52 ,110 ,318 ,1308 ,00483 ,312° ,133 土 星 ,95, 95 ,95 ,2488 ,00560 ,2673° ,069 天王星 ,192, 40 ,17 ,0774 ,00461 ,9786° ,129 海王星 ,301 ,39 ,17 ,1774 ,00097 ,2956° ,164 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具有规律性,即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用a表示)a=04+032n-2(天文单位)其中n表示由近到远第n个行星(详见上表)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自转周期为12小时到一天左右,但水星、金星自转周期很长,分别为5865天和243天,多数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 除了水星和金星,其它行星都有卫星绕转,构成卫星系。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大致一半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另一半逆向公转的。彗星绕太阳运行中呈现奇特的形状变化。 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大流星体降落到地面成为陨石。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上千亿个恒星中的一个,它离银河系中心约85千秒差距,即不到3万光年。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可见,太阳系不在宇宙中心,也不在银河系中心。 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编辑本段宇宙航天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大爆炸理论 (big-bang cosmology)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此外还有稳恒态宇宙学,等级式宇宙学,反物质宇宙学,暴胀宇宙学。

编辑本段著名天文学家

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1473-1543)。 1572超新星发现者、星图专家第谷(1546-1601)。 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 发明反射式望远镜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 著名土卫的发现者乔治·卡西尼(1625-1712)。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656-1742)。 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1730-1817)。 天王星的发现者、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1738-1822)。 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1889-1953)。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 射电天文学的奠基人、从事无线电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央斯基。 天文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10-1995)。

编辑本段天文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天文望远镜是采用开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的望远镜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严重的色差,为了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这势必会造成镜身的加长。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一直在梦想制作更长的望远镜,许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1757年,杜隆通过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并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差透镜。从此,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完全取代了长镜身望远镜。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很难铸造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远镜的初期,最多只能磨制出10厘米的透镜。 十九世纪末,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制造较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成为可能,随之就出现了一个制造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世界上现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远镜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间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径102厘米的叶凯士望远镜和1886年建成的口径91厘米的里克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是焦距长,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但是它总是有残余的色差,同时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而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 反射式望远镜 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诞生于1668年。牛顿经过多次磨制非球面的透镜均告失败后,决定采用球面反射镜作为主镜。他用25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o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o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这种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詹姆斯·格雷戈里在1663年提出一种方案:利用一面主镜,一面副镜,它们均为凹面镜,副镜置于主镜的焦点之外,并在主镜的中央留有小孔,使光线经主镜和副镜两次反射后从小孔中射出,到达目镜。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要同时消除球差和色差,这就需要一个抛物面的主镜和一个椭球面的副镜,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当时的制造水平却无法达到这种要求,所以格雷戈里无法得到对他有用的镜子。 1672年,法国人卡塞格林提出了反射式望远镜的第三种设计方案,结构与格雷戈里望远镜相似,不同的是副镜提前到主镜焦点之前,并为凸面镜,这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卡赛格林式反射望远镜。这样使经副镜镜反射的光稍有些发散,降低了放大率,但是它消除了球差,这样制作望远镜还可以使焦距很短。 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的主镜和副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光学性能也有所差异。由于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焦距长而镜身短,放大倍率也大,所得图象清晰;既有卡塞格林焦点,可用来研究小视场内的天体,又可配置牛顿焦点,用以拍摄大面积的天体。因此,卡塞格林式望远镜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赫歇尔是制作反射式望远镜的大师,他早年为音乐师,因为爱好天文,从1773年开始磨制望远镜,一生中制作的望远镜达数百架。赫歇尔制作的望远镜是把物镜斜放在镜筒中,它使平行光经反射后汇聚于镜筒的一侧。 在反射式望远镜发明后的近200年中,反射材料一直是其发展的障碍:铸镜用的青铜易于腐蚀,不得不定期抛光,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而耐腐蚀性好的金属,比青铜密度高且十分昂贵。1856年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利比希研究出一种方法,能在玻璃上涂一薄层银,经轻轻的抛光后,可以高效率地反射光。这样,就使得制造更好、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成为可能。 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投入使用,这是由海尔主持建造的。天文学家用这架望远镜第一次揭示了银河系的真实大小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哈勃的宇宙膨胀理论就是用胡克望远镜观测的结果。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胡克望远镜的成功激发了天文学家建造更大反射式望远镜的热情。1948年,美国建造了口径为508厘米望远镜,为了纪念卓越的望远镜制造大师海尔,将它命名为海尔望远镜。从设计到制造完成海尔望远镜经历了二十多年,尽管它比胡克望远镜看得更远,分辨能力更强,但它并没有使人类对宇宙的有更新的认识。正如阿西摩夫所说:"海尔望远镜(1948年)就象半个世纪以前的叶凯士望远镜(1897年)一样,似乎预兆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望远镜已经快发展到它的尽头了"。在1976 年前苏联建造了一架600厘米的望远镜,但它发挥的作用还不如海尔望远镜,这也印证了阿西摩夫所说的话。

  天文学是当之无愧最浪漫的学科。比如,我有一次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讲流星雨,谈到自己2007年看流星的事情,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孩马上问我,你许愿了没有?

  曾经有个师妹,在高考前的一个雪夜,看到漫天繁星,忽然想到,去做个天文台的观测员,一定很浪漫。这个梦想铺垫了她到研究生阶段的天文学学习的道路,直到她成为一个外交官。

  繁星与明月自然是天文学自发浪漫的要素,但下面这句话可能浪漫得有点流氓:做个好姑娘,吻我!原文是Oh Be A Fine Girl Kiss Me取字母首写,OBAFGKM,这就是哈佛分类,恒星光谱的哈佛分类,简单地说就是给星星分类的一种方法。

  从1900年开始,到1936年基本结束,通过对几万颗恒星的光谱观测、测定,把天上的恒星分成了这7类,从O到M型恒星,O是蓝色,M是红色,O型星表面温度最高,大概是3-8万K,而M型星只有2千-3千5百K。更具体的知识,不在这里赘述了。哈佛分类沿用至今,它揭开了研究恒星演化的序幕。

  有了哈佛分类,才有赫罗图,横坐标是OBAFGKM,恒星的光谱型,纵坐标是恒星的光度,简单地说就是它的亮度(一般用它的绝对星等)。

  再来说说“做好姑娘吻我”的事情。哈佛分类工作的领导者是Annie Jump Cannon,用5架望远镜,带领了近40名女孩子,花了近40年才完成。她们终生未婚。那5架望远镜只剩下了1架,现在在南京大学天文学系(现已扩为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1945年的中国,天文台所有的天文望远镜都在抗战中被日本人拆的拆,炸的炸。美国为了帮助中国天文重建,决定送一台。1947年,这台拆卸后包装好的望远镜启航,1950年才到达中国。1952年院系调整,建立当时中国唯一的天文系—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这望远镜得以落户南京大学。

  2002年,当年为这望远镜写欢送稿的sky&telescope编辑,来到南大,见此故物,热泪盈眶。

  Oh Be A Fine Girl Kiss Me,是天文学专业学生的ABC,现在男女平等,所以这句话有了新演绎:Oh Be A Fine Guy Kiss Me!这句从女孩子嘴里说出的话,比《流星花园》更浪漫。

1黄道是在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看起来它在群星之间移动的路径,明显的也是行星在每年中所经过的路径。

2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

3回归年(Tropical year):从地球上看,太阳绕天球的黄道一周的时间,即太阳中心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称为太阳年。1回归年 = 36524219879日≈365日5小时48分455秒。

4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

5天文中的自行运动(或译固有运动)是指一颗星在消除非自行运动之后于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即与视线方向垂直的运动。这些不是天体本身的真实的运动,但是会影响观测天体位置座标值的非自行运动因素,主要有:

1时角:时角是由天子午圈向西量

时角,南点向西起算,分为360度,24时是第一赤道坐标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当时角小于180度时,天体在子午线西方,当时角大于180度时,天体在子午线之东

一个天体的时角C,天体的赤纬A,与当地的地理纬度B和天顶距Z有如下关系

cosZ=sinBcosA+coaBsinAcosC

变换得,天体升起时的时角为

cosC=-tgAtgB

时角在天文学中有广泛运用

2日月地三点一线,地球处于月球的本影之中

3384,401公里

4。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50度

6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蚀年

7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赤经:从春分点沿着天赤道向东到天体时圈与天赤道的交点所夹的角度

赤经是由春分点向东量

8自传:7292×10-5弧度/秒 公转:每日约59′8〃

9太阳直射点

10农历每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 阳历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的一个月叫"闰月"(不一定对)

1对

2错

3对

4错

5对(不确认)

6对

7错

8错(不算太阳的话就是对的)

9错(日照最短

10对

1c

2c

3d

4a

5d

6c

7b

8a

9a

10b

1a。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以太阳为转动轴,由于引力的切向分力为0,所以对行星的力矩为0,所以行星角动量为一恒值,而角动量又等于行星质量乘以速度和与太阳的距离,即L=mvr,其中m也是常数,故vr就是一个不变的量,而在一短时间△t内,r扫过的面积又大约等于vr△t/2,即只与时间有关,这就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

1619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其中,R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GM/4π^2=常数

b。牛顿利用他的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严格地证明开普勒定律

21、四季更迭

2、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3、太阳高度角的周期变化

4、星座位置的周期变化

5、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

6、外星人的眼见为实

7、绕日卫星的观察

3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4类地:水火金 类木:其他的都是

5词语:食限

注音:shí xiàn

释义:1天文学用语。指日月食发生所必须具备的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满足一定的界限。食,通"蚀"。

食限: 日食,月食的发生,要求太阳对于黄道面和白道之间的交点的角的距离不能超出一定的限度,此限度叫"食限"在此限度上,太阳圆面(或地球本影的截面)同月球圆面在天球上相互外切决定 食限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三:即白道貌岸然和黄道貌岸然的交角;太阳和月球的视半径;后二者又取决于当时的日地距离和月地距离食限分为大限和小限太阳在大限以外,日食,月食不能以生;太阳在小限以内,则日食和月食不可避免。

太阳: 内到外: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

(累死了,分啊分啊!!!!有追加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2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