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disler)
2、亚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
3、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
4、大卫·费奥多洛维奇·奥依斯特拉赫(David Feodorovich Oistrakh)
5、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
6、亨里克·谢林(Henryk Szeryng)
7、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
8、列奥尼德·科冈(Leonid Kogan)
9、萨尔瓦多里·阿卡尔多(Salvatore Accardo)
10、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
扩展资料:
弗里茨·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叶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迷,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7岁时克莱斯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著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
因此,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
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怎么说呢,每个演奏家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小提琴王子之称的帕尔曼,音乐风格浪漫多情。梅纽因的演奏细腻,感情丰富,充满了人格魅力。海菲兹的音准是其他小提琴家不可比拟的。早逝的天才拉宾是小提琴历史上的一大遗憾,如果他不吸毒的话……
不过如果说小提琴之王,那肯定是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小提琴历史上的丰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把小提琴演奏推入了一个极致的高度。他创造了很多令人咋舌的演奏技巧。他那双天赐的手几乎就是为了演奏而生。他的演奏让所有的听众震惊。我建议听听他的《狩猎》、《钟》,非常有代表性。
其实王不王都是见仁见智。就比如说乐圣贝多芬,他是古典主义的代表,对之后的浪漫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我就是对他不来电。听他的交响乐确实很震撼,可我还是喜欢柴可夫斯基。
一、引申荣耀
“帕格尼尼”这个名字,在人们心中已成了“音乐艺术的最高境界”的代名词。
近代和现代人一般用帕格尼尼来形容某种艺术达到高端意境的人,比如低音提琴上的帕格尼尼指意大利低音提琴家、作曲家乔瓦尼·博泰西尼,吉他上的帕格尼尼指巴拉圭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巴里奥斯(A Barrios-Mangore),钢琴上的帕格尼尼指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F Liszt),小号上的帕格尼尼指俄罗斯小号演奏家纳卡里亚多夫,长号上的帕格尼尼指瑞典长号演奏家林德伯格,胡琴上的帕格尼尼指中国香港胡琴演奏家黄安源。帕格尼尼为何被称琴弦上的魔鬼?巴尔扎克肖邦李斯特对他推崇备至二、音乐天赋
1少儿时代
帕格尼尼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父亲是个小商人,没受过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陀铃的同时,还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帕格尼尼天资聪颖,更具音乐天赋,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都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 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他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在热那亚举行的公开演奏会上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他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获得极大成功,轰动了舆论界。他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返乡后,他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时,帕格尼尼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
他14岁时,法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自己的耳朵,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敬佩之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
从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意、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
2青壮时期
1805年他担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的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期间,他还学会了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同时,他还写了《二十四首随想曲》,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二十四首随想曲并没有调性上的特殊意义,“二十四”不是来自音乐上的二十四个大小调,比较像是来自二十四种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或二十四种技法的组合。每首都有主要的“困难点”,必须充分掌握克服这些特殊技巧,才有办法顺利演奏。因而这二十四首曲子,很像是“练习曲”,也的确具备练习曲的功能。反复练习其中任何一首,大有助于在个别技术上获得突破。二十四首随想曲大大扩充了小提琴的声音范围,而且提供了强大的震撼效果,散布许多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共同语汇。
帕格尼尼1828年在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了轰动。他的小提琴造诣精湛,演奏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艺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钢琴作品。他还将吉他的技巧运用于小提琴的演奏中,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帕格尼尼为何被称琴弦上的魔鬼?巴尔扎克肖邦李斯特对他推崇备至三、艺术奇人
1身体天生
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脯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灵敏,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他还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
他的手与众不同,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一、三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而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上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如痴如醉,如魔鬼附身,技巧十分精湛。人们聆听他的演奏时这样说:“才华横溢的大师你拉错几个音符吧,那样我们觉得你还像人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