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森林里`每次到高潮时`那首小提琴曲子叫什么`

绿光森林里`每次到高潮时`那首小提琴曲子叫什么`,第1张

布拉姆斯G大调

拉姆斯,约翰内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布拉姆斯,约翰内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最初从父亲学习音乐,原打算成为乐队演奏员,但却显示出钢琴方面的才华。离开学校后,在舞厅和水手的酒吧演奏维持生活。1853年,他与匈牙利吉普赛小提琴家爱德华·赖门伊合作,在德国北部巡演,并创作了他第一部作品《C大调钢琴奏鸣曲》。1857年,任利佩-德特莫尔德亲王的音乐指导。1863年,担任维也纳合唱团的指挥。1872年,被任名维也纳音乐之友社的艺术指导,以接替鲁宾斯坦。1875年,离开音乐之友社。晚年平静,作为当时伟大的作曲家声誉蒸蒸日上。布拉姆斯的音乐有德国北部的朴质,也有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所有浪漫主义作曲家中,布拉姆斯处理抒情性与古典曲式相矛盾的要求是非常出色的。

主要作品:

管弦乐曲:《圣安东尼众赞歌主题变奏曲》《学院节序曲》《悲剧序曲》,交响曲4部,小夜曲2部,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2首

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里纳尔多》《狂想曲》《命运之歌》《胜利之歌》

管风琴曲:众赞歌前奏曲11首

钢琴曲:奏鸣曲3首,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两架钢琴的奏鸣曲,《爱之歌圆舞曲》,《新爱之歌圆舞曲》,狂想曲3首,间奏曲,随想曲,叙事曲等等。

室内乐:弦乐六重奏2首,弦乐五重奏2首,弦乐4重奏3首,单簧管、钢琴五重奏3首,钢琴四重奏3首,钢琴三重奏3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圆号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3首,大提琴、单簧管奏鸣曲2首

歌曲:独唱歌曲近200首及二重唱、民歌改编曲

布拉姆斯G大凋

我是通过一本台湾电视剧《绿光森林》了解到的,真的很感人啊//

1布拉姆斯-悲伤的暗恋者

flyingvic1314 发表于 >2006-1-27

“即使化为尘土,克拉拉,你死去的最爱依然填满你我之间任何一个缝隙,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这样,我怎能拥有你?”

---布拉姆斯

1853年9月31日早上,金发少年布拉姆斯站在舒曼一家门口按铃拜访;舒曼亲自应门。当时舒曼四十三岁,任职杜塞道夫音乐总监。布拉姆斯二十岁,生的像女孩子一般娇美,也像女孩子一般羞怯敏感。

布拉姆斯曾经把自己的一份作品送到在汉堡巡回演出的舒曼夫妇所居的旅馆,请求约见指导。这是1850年3月。舒曼将整份包裹原封不动的退回给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布拉姆斯一再焚烧自己的手稿,重新修订早期的作品;(他花费了25年时间才写完他的第一号交响曲) 在包裹被退回后,他寄给舒曼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就成了迷,从此没有人知道。

总共是三年6个月的时间,与许多位音乐家朋友的极力怂恿推荐,才叫布拉姆斯允许自己被说服;在一趟旅途中自柯隆乘火车北上杜塞道夫。9月30日晌午他敲了舒曼夫妇的门,这天舒曼夫妇不在家。

第二天舒曼为布拉姆斯开了门,让布拉姆斯进屋子,在钢琴上弹了C大调钢琴奏鸣曲。舒曼听了之后,对钢琴上坐着的年轻人说 「你等等,我得叫我太太来听。」克拉拉舒曼是个享盛名的钢琴大师。她去世之后,德国人把她的头像印到了马克上。「来!亲爱的克拉拉,你得听听这个,你从来没有听过的。年轻人,把你的钢琴奏鸣曲再弹一遍。」

布拉姆斯重弹了C大调钢琴奏鸣曲,又弹了升F小调奏鸣曲,与降E小调诙谐曲,还有些没能存留下来的作品。全部弹完后,舒曼对布拉姆斯说「你和我;我们彼此了解!」他们相约了隔天的午餐,布拉姆斯却没有出现。舒曼于是要克拉拉出门,跨过杜塞道夫的大街到廉价旅社里搜出布拉姆斯带回家去。

1954年2月27 日,舒曼精神病发作,从家人的看守下走脱,穿越嘉年华会人群,纵身跃入莱因河中。其时克拉拉正怀着舒曼的第7个孩子。舒曼被捞起后第二天进了疗养院。至1856年7月28日去世为止,布拉姆斯自然成为克拉拉最亲密的支柱与温柔的守护。他自Hanover赶到杜塞道夫,住进舒曼家里,为克拉拉弹琴解忧,陪伴舒曼的六个小孩。为了避免刺激舒曼的精神,医生不允许舒曼夫妇相会;于是布拉姆斯便代克拉拉探视舒曼。

很好听哦,我也是看了<绿>才了解到的!

你看了这剧难过么,欧文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 1010 Wien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地址:Beethovenplatz, 1010 Wien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作品链接: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降E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E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哀格蒙特》序曲

  歌剧《费德里奥》

  G大调小步舞曲

  献给爱丽丝

  土耳其送行曲

"即使化为尘土 CLARA ——你死去的最爱,依然填满我们之间的每一个角落,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这样,我怎能拥有你,CLARA!

-----布拉姆斯 " 这是欧文拉完时说的话。背后的故事你想听。有空我给你讲。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首。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S141)共六首,李斯特作于1838年的钢琴曲,是呈现给舒曼的夫人克拉拉。除最有名的《钟》取自小提琴协奏曲外,其余五首均取材自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

《钟声大幻想曲》是李斯特的心爱之作,它修改过数次,后来又把它编入到1838年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中。A小调,急板(Presto),这个主题很著名,后来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诺夫都有根据它而写的杰作。

它本身是一首变奏曲,帕格尼尼在一个简洁的主题上展示了各种演奏技巧,李斯特也在这里发挥了钢琴的特性——宽广的音域,对比鲜明的音色,使得原曲获得了更为丰富的音响和更加辉煌的效果。

扩展资料

作曲背景——

1831年,帕格尼尼到巴黎演出,李斯特被帕格尼尼的的演奏技巧迷住了。他怎么能在四根弦上玩出这么多的花样。怎么能制造出如此复杂而美丽的音响。

音乐会后,李斯特便凭记忆弹奏帕格尼尼的作品,想方设法在钢琴上实现那种种美妙的音响。几日后,李斯特弹奏了几个音乐片段给他的朋友听。朋友们惊讶的发现,他已经把帕格尼尼的花样成功地移植到了钢琴上,使这件乐器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音响。

柏辽兹说“使人重新认识了钢琴”,称这是了不起的开拓。这开拓是在帕格尼尼的鼓舞下完成的。帕格尼尼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音响,而是一种新思路。

  克拉拉-舒曼克拉拉·舒曼,德国女钢琴家。生于莱比锡。五岁随父亲学钢琴,八岁就能开独奏音乐会,十九岁的女孩子就登上了维也纳的乐坛。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克拉拉的父亲威克先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老师,因他在克拉拉年幼时即与妻子离异,所以加倍疼爱并且刻意栽培这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孩子。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克拉拉小小年纪就崭露头角。

  中文名: 克拉拉·舒曼

  外文名: Clara Schumann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莱比锡

  出生日期: 1819年9月13日

  逝世日期: 1896年5月20日

  职业: 女钢琴家

  代表作品: 钢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多首钢琴独奏曲。

  逝世地: 法兰克福

  所属时期: 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 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曲,室内乐

  克拉拉的父亲

  父亲为佛列德‧维克,是莱比锡最有名的音乐老师,母亲玛丽安娜则是位钢琴家,即使玛丽安娜身体不舒服,维克还是要求她上钢琴及声乐课程,玛丽安娜于克拉拉5岁时离家,尔后在克拉拉9岁时娶了第二任妻子葛蕾蜜蒂,对于克拉拉的一生,其父亲无疑是影响最深的关键人物。 虽然克拉拉的父亲强烈反对克拉拉与罗伯特‧舒曼的婚事,但是他也是位信念坚定,个性刚强的教育家。当时克拉拉使用的维克钢琴练习曲集,现也已出版,对于钢琴学习者有许多的帮助,内容主张真正的音乐家应培养个人的情操和感受力,不只是一味的学习机械性的技术。 克拉拉也承认自己到了晚年还能持续热爱的演奏工作,这都得感谢父亲从小的教导。将女儿以天才钢琴家之名送上音乐舞台,原是希望她功成名就,并且得到全欧洲人的赞赏,难怪这时候罗伯特‧舒曼的出现会引起她父亲的坚决排斥。更何况舒曼是个内向、爱幻想、神经衰弱又缺乏谋生技能的音乐工作者。

  克拉拉的童年

  克拉拉从小便接受父亲佛列德‧维克的严格训练,并遗传自母亲玛丽安娜的钢琴才华,12岁便在布商大厦以「音乐神童」之姿首次公开演奏,之後就以天才少女钢琴家扬名于音乐界了。 克拉拉精湛的钢琴弹奏技巧,除了在少女时代接受指导,并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外,还经历了非常专业的训练。 克拉拉在8岁时遇到比她年长十岁的舒曼后,由于彼此的爱慕,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感情在克拉拉的父亲百般阻挠下,两人尝尽了相思之苦,终于在1840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当时因为克拉拉经常外出演奏旅行,两人难得见面,于是藉由书信往返以维系情谊。

  第一个情人

  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品组成,这部套曲说起来知道的人不少,但熟悉全部内容的不会太多,一般人们只是熟悉其中的第七首《梦幻曲》。这是一首美丽温馨的小品,如同摇篮曲一般恬静安详,它的曲调在世界各国家喻户晓,即使不太关心音乐的人,听到《梦幻曲》也能随著哼唱,人们常说的脍炙人口,大约就是这个境界。《童年情景》之所以成为一部名曲,主要利益于《梦幻曲》的流行。 套曲《童年情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确切地说,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维克的情书。舒曼18岁从家乡茨维考到莱比锡大学法律系学习,同时,跟钢琴家弗里德利希维克学钢琴,这时维克的女儿克拉拉只有9岁,父亲的精心培养下,钢琴已经弹得很出色了。两年以后,舒曼的母亲不再阻挠他学习音乐,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他住到老师维克先生家里,专注于钢琴演奏。在维克先生家的日子是愉快的,维克对这位入室弟子视为己出,舒曼与克拉拉也结成兄妹般的友谊。他们在钢琴上弹四手连弹,做有趣的音乐游戏,一起读书、郊游,舒曼还给她讲离奇的故事。舒曼每写出新钢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试奏。随着年龄的增长,克拉拉与舒曼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友谊变成了爱情,这时的克拉拉16岁,已经是颇具才华的青年钢琴家了。维克先生觉察到女儿的感情变化,不禁勃然大怒,他禁止女儿与舒曼有同学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儿成就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而感情游戏将毁掉一个人的远大前程。维克粗暴地干涉女儿的爱情还有一个说不出来的原因,舒曼此时已愚蠢地弄伤了手指,完全不可能成为演奏家了,不得已他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而作曲家显然是个很没有保障的职业,多少有才华的作曲家,甚至是公认的大师往往一生贫困潦倒,维克先生不能把自己的掌上明珠交给一个待成名的作曲家。这位固执的德国老头挖空心思拆散年轻的一对,他带着女儿离开莱比锡,不准他们会面,禁止他们通信,甚至不准克拉拉弹舒曼写的曲子,舒曼这时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了。有一次克拉拉在德勒斯登演出,舒曼偷偷跑去与她见了一面,维克知道后立即宣布,他们要是再敢见面,就要用手枪干掉舒曼。这件事在当时的音乐界几乎成了一桩丑闻,在经历过启蒙运动并呼喊着个性解放的欧洲,如此粗暴地干涉年轻人的爱情会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维克带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时,肖邦对此事表示了不满,维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与之绝交,抗议他的暴行,在莱比锡的门德尔松也向舒曼表示同情。 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维也纳居住了一段时间,他想在这座音乐名城感受一下维也纳乐派的文化氛围,但是在贝多芬、舒伯特去世之后,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音乐传统遭到冷落,四处弥散的上兰纳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当局需要这类歌舞生平的音乐,当局也禁止言论,舒曼在维也纳出版《新音乐杂志》的申请没有获准。这时舒曼很久没有克拉拉的音讯了,克拉拉的情况他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会上演奏了他的作品,这无异于发出一个信号,克拉拉还在等着他。希望重新燃起,回忆起与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舒曼便写下了几十首钢琴小品,这些小品像一幅音乐素描,记录着舒曼最初与克拉拉相识时的生活片段,那时克拉拉还是只有9岁的小女孩。 

  根据舒曼自己的说明,他当时共写了30首小品,从中挑选13首,每首都加上标题,合成一集,取名《童年情景》。浏览一下套曲里13首小曲的标题,就知道音乐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如《木马骑士》、《惊吓》、《捉迷藏》、《奇怪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儿童生活场景。但是,舒曼在描绘这些情景时,是有很具体的生活事件为根据的,作曲家不说,外人是无论如何无法猜测的,只有舒曼和克拉拉两人在弹起这些小品时才会在妙趣横生之处彼此送上会心的一笑。所以前面提到,这是一部私人化作品,舒曼把它寄给远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爱人遗忘。 

  有一些音乐赏析文章说《童年情景》充满了童稚之趣,这话自然不假,但接着说这是作曲家回忆童年生活的作品,就失之不察了。这部套曲大致描写的是克拉拉9岁到13岁之间的生活,是舒曼以兄长般的眼光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观察印象。套曲里到处都是克拉拉的影子,套曲的第10首《过分认真》,是舒曼回想起克拉小时候整天淘气和傻笑,有时却忽然躲进墙角,故作深沉地扮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舒曼后来对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 

  《童年情景》的13首短曲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有的是游戏场景,有的只描写一个神态,有的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儿童世界。生动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点,例如第9首《木马骑士》,用切分音和低音节拍模仿小孩子摇木马的「格登登」的节奏,既形象又生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骑在木马上前后摇摆的动态。又如《捉迷藏》,快速跳跃闪动的旋律刻画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心情地欢乐。全部作品里流行最广的当然要属《梦幻曲》,这首曲子常拿出来单独演奏,并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于合奏,它的旋律非常简单,便于记忆,乐曲起伏回转,富裕浪漫的幻想,有一种朦胧美妙的憧憬蕴含其中。

  杰出成就

  1828年(9岁)10月20日在布商大厦首次举行演奏会 1829年(10岁)在帕格尼尼面前演奏自己的作品波兰舞曲 1830年(11岁)和父亲前往德勒斯登展开巡回演奏 1831年(12岁)9月25日前往德国各地及巴黎进行巡回演出,并在威麦尔为哥德演奏而获赠青铜牌 1832(13岁)4月在巴黎举办演奏会,却因霍乱流行而影响演出,7月在度于布商大厦举行两次演奏会,秋天前往兹维克演奏 1835(16岁)在孟德尔颂和肖邦面前弹奏舒曼的曲子 1836(17岁)在德勒斯登攻读音乐理论和声乐 1841(22岁)3月,舒曼的「第一号交响曲一—春」首次公开演奏 1844(25岁)与舒曼前往俄国圣彼得堡巡回演奏 1857(38岁)1月,舒曼死后首次在布商大厦举行演奏 1878(59岁)开始在法兰克福音乐学院教授钢琴,10月举行音乐生涯的50周年纪念演奏会编辑本段艰苦岁月

  克拉拉21岁嫁给30岁的舒曼,婚后生活虽然充实却很辛苦。她在16年之间生了8个孩子,还要照顾受病魔折腾的丈夫,再加上经济困难,不得不再重新开始巡回演奏以维持家计。这时舒曼因为精神衰弱问题而无法继续工作,于是他们全家迁至莱茵河畔的杜塞道夫。不久,20岁的布拉姆斯登门求教,三人深厚的友谊从此扎根。舒曼曾称赞布拉姆斯为「贝多芬再世」,后来布拉姆斯也不负舒曼的期望成为浪漫乐派的巨星。布拉姆斯一直到去世前,一有新作完成,就会先请克拉拉批评指教。 37岁便失去丈夫的克拉拉,苦难并未因此停止。孩子的病痛和死亡仍不断的考验着她。但因有布拉姆斯及小提琴手尤阿席姆等人支持,同时她常藉弹琴来安慰自己的精神,在往后的四十年间,她又将生活重心转移到演奏。布拉姆斯担心克拉拉的风湿病情,曾劝她停止奔波的演奏生涯,但克拉拉却因此受到伤害,并寄了一封信给布拉姆斯:「我一停止演奏,心情就会变得非常不好。对我来说,钢琴演奏等于是我的生命。」虽然有许多传说,中伤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间的种种,但他们周遭的朋友都认为他们只是因音乐结缘的好朋友。编辑本段投入教育

  59岁时,克拉拉担任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的教授,满心喜悦的展开授课生活。她将自己长期演奏生涯中所得的经验,热切诚恳的投入教学,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她的学生不只分布在德国境内,还遍布了英国和美国,对后来的一些钢琴演奏者仍有重要的影响。编辑本段最后的旅程

  舒曼去世四十年后,克拉拉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她死前几天,勃拉姆斯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四首最严肃的歌》。勃拉姆斯在写给克拉拉的女儿马利亚的信中说:“您演奏不了这部作品,因为您不可能理解它。请您把它作为一件祭品献给您的母亲吧。” 这就是克拉拉-舒曼丰富而辛劳的一生。 她是妻子、母亲也是艺术家。这三个角色要扮演好任意一个都不简单,而她居然身兼三职而都做得非常出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她的身边有两位志同道合的天才音乐家相伴,一个成为她的丈夫,另一个为了她的缘故一生没有结婚。 六十五岁的勃拉姆斯坐错了火车,没能赶上克拉拉的葬礼。当他终于赶到时,已经见不到克拉拉最后一面了。他一个人站在坟前,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

  杰出作品

  Quatre Polonaises für Klavier op 1 (1829/30) Caprices en forme de Valse für Klavier op 2 (1831/32) Valses romantiques für Klavier op 4 (1835) Quatre Pièces Caractéristiques für Klavier op 5 (1833, 1835/36) Soirées Musicales op 6 (1834-36) Klavierkonzert a-moll op 7 (1833-35) Drei Romanzen, op 11 Variations de Concert sur la Cavantine du Pirate de Bellini (1837) Souvenir de Vienne - Impromptu (1838) Trois Romances für Klavier (1838/39) Zwölf Gedichte aus Friedrich Rückerts "Liebesfrühling" für Gesang und Klavier von Robert und Clara Schumann op 12 (Lieder Nr 2, 4 und 11 von Clara) (1841) Scherzo für Klavier (1841) Quatre Pièces fugitives für Klavier (1840 - 44) Präludium für Klavier f-Moll (1845) Trio für Klavier, Violine und Violoncello op 17 (1846) Variationen über ein Thema von Robert Schumann für Klavier op 20 (1853) Drei Romanzen für Klavier (1853) Drei Romanzen für Klavier und Violine (1853) Sechs Lieder aus Jucunde von Hermann Rollet (1853) Polonaise No 1 Polonaise No 3 Polonaise No 4 Prelude and Fugue Romanza

  其他介绍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德国女钢琴家。生于莱比锡,罗伯特·舒曼之妻。五岁随父亲学钢琴,1831-1832年随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对其演奏赞叹不已。1840年结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据传演奏内在而格调高雅。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 下面是舒曼两夫妻十三年的家庭生活:夫妻二人定居杜赛尔多夫市并履行着做父母的责任。但青年时代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已使舒曼患上梅毒;他同时也患有精神分裂症、躁狂忧郁症;在勃拉姆斯造访五个月后中,舒曼就试图投入莱茵河自杀。两年后,他死于精神病医院。 然而,事实远不仅如此。克拉拉直到丈夫去世后才再次见到他。此前舒曼病情好转时,本可以将他接回家中调养,但她并没有这样做。作家贝蒂娜·冯·阿尔尼姆(Bettina von Arnim)前往安德尼希疗养院探望时,发现舒曼的状态良好,不幸的是,有一帮虐待狂的大夫对他“照料有加”。舒曼被人为的禁锢后,失去了生存的意愿,最后惨死于绝食。 热爱舒曼的大提琴家史蒂芬·依瑟利斯(Steven Isserlis)认为,克拉拉对舒曼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舒曼创作了许多大提琴和钢琴浪漫曲,深受勃拉姆斯和小提家约瑟夫·约阿西姆(Joseph Joachim)的喜爱,并经常为哪一首是自己的最爱争得面红耳赤,”他说,“舒曼去世后,克拉拉以这些浪漫曲质量不高为名,将其悉数销毁。” 他还提及 1854 年发生的一桩事。在当时举办的一次多人参与人的音乐会中,女高音珍尼·林德(Jenny Lind)顶替克拉拉登台。克拉拉写道,去年冬天发生的一切纷争事故都不及今晚这样让她损失惨重,令她如此感到羞愧难当。依瑟利斯说,“正在那个冬天里,舒曼曾试图自杀,克拉拉的心里却只想着自己的事业。” 舒曼身患重症后,克拉拉不得不负起支撑家务、抚养子女的重担。这样一来,她重操旧业也许是形势所迫?“许多人都主动提供帮助,”依瑟利斯指出,“克拉拉却只愿接受保罗·门德尔松(Paul Mendelssohn)一个人的资助。如果了解克拉拉的成长历程,就不难理解她这个人的个性特点。”曾有一天,克拉拉 10 岁的哥哥在父亲面前演奏。他弹得乱七八糟,维克怒了,将儿子暴打一顿。克拉拉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然后走到钢琴边,流畅地弹完那首曲子。“她从小就被当作独奏型钢琴家进行培养,因此,当自己的职业受制于种种局限而不能为继时,她感到非常沮丧。”依瑟利斯说。 伴奏家格林汉姆·约翰逊(Graham Johnson)持不同观点,克拉拉的态度具有那个年代的特点。她那样做主要是为了逃避流言蜚语,而舒曼的精神病正是个令人生畏的话题。她一生热爱音乐,例行演出对她而言,就像一日三餐和空气一样重要。通常,人们希望女性是优雅的、温顺的,而克拉拉与此毫不沾边。如果她是个男人,她的所做所为绝不会被人们认为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约翰逊已创作了一部音乐剧《母亲克拉拉》。该剧着重描写克拉拉与女儿尤金(Eugenie)的紧张关系。尤金与同性恋女友移居伦敦,直到母亲去世后,才回到身边。“克拉拉作为生活坎坷的女性的一面要比她作为涉世不深的**的一面更吸引人,” 约翰逊说,她曾经不顾儿子的死活,只是为了不耽误自己的音乐会。” 尤金算是舒曼悲惨家族中最幸运的一位了。勃拉姆斯追求过的朱莉,二十岁便死于肺结核;最小的费利克斯青年时也死于同一种病;费迪兰德因吗啡上瘾而死;最年长的玛莉作为母亲的助手,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一生;艾米尔16个月便夭折了;更惨的是,路德维希三十年后也被送入疯人院;他母亲只前去看望过寥寥数次。 2006年舒曼音乐节总监露西·帕尔汉姆(Lucy Parham)这样为克拉拉申辩:“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如果必须经历她所遭受的一切,必须面对那样严厉的父亲,这个人肯定会受极大的创伤。男性通常对克拉拉持否定态度;当今任何一位女性都会认识到克拉拉生活的艰难,会替她鸣不平。她很坚强;而且必须坚强。” 钢琴家皮尔斯·拉里(Piers Lane)对此表示赞同:“她绝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经历了那么生活的坎坷,她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但是,他补充说,“如果不是她激发舒曼创作了《C大调幻想曲》那样的作品,我才

  德国马克上的舒曼

  不管她是哪种人。正是这首作品,彰显了她对于丈夫的重要意义。” “克拉拉简直就是女超人,”抒情歌曲伴奏家罗杰·维格罗里斯(Roger Vignoles)说,“有趣的是,舒曼的歌曲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Frauenliebe und Leben) 有时被人们认为对女性有些不敬,但主人公却非常勇敢。那时,克拉拉很自然地陷入英雄崇拜,尽管舒曼身上缺点不少;这并不妨碍她日后变得坚强。”克拉拉是否对舒曼造成了创伤?“有可能。舒曼显然很敏感,喜怒无常;与克拉拉这样能干、强悍的人在一起生活,舒曼逐渐走向自我封闭。” 依瑟利斯目前在创作舒曼音乐会台词。“我很惊呀,这么多人支持克拉拉,”他说,“当然人们同情她:她有一位严厉的父亲和不幸的婚姻。但舒曼之所以愿意入住精神病院,就是不想伤害妻子,这也许显示了舒曼对妻子的感受。克拉拉是位深受重创的人,虽然最终赢得了胜利,心想事成。但却让他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96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